领导关系处理方法与艺术论文

2022-04-28

摘要:领导工作在管理中的艺术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贯穿于整个行政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领导关系处理方法与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领导关系处理方法与艺术论文 篇1:

领导艺术的美学探析

[摘要]领导行为应是一门科学,遵循一般性规律;领导行为还应该是一门艺术,讲究审美技巧,讲究个性化创造.遵循特殊性规律。创造性、灵活性、愉悦性是领导艺术的审美特征。创新性不离规律性、适度性体现灵活性、艺术性结合科学性、协调性达到和谐美是领导艺术的实践机理。

[关键词]领导艺术;美学;创造性;灵活性、愉悦性;机理

[作者简介]梁振南,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副主编,副教授,广西 南宁530007

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是新时期做好领导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领导的方式、方法、艺术是并列的三个概念。一般人将领导的方式、方法合并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相对。对于领导方式、方法,许多高校教材都作了系统、深入的阐释;但对于领导艺术,却多语焉不详。学界对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运行机理也少有论及。在领导者的实践中,许多领导者将领导艺术仅视为个人经验的雕虫小技,认为它没有多少带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可寻,因而不努力去从理论上把握它、实践上运用它。如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要想“提高领导艺术”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钱学森说过:“领导干部真正运用的不只是领导科学,而是领导科学的艺术。”为了对领导艺术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领导活动中真正做到提高领导艺术,发挥出领导艺术应有的作用,有必要对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实践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从审美的视角切入,就领导学和艺术学相交叉融合的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进而对领导艺术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规律作出阐释。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和作用

在“领导艺术”这个术语里,“艺术”的释义可从两个层面上进行:

第一层含义:艺,指技能、技术、技巧;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艺术性,指表现技巧的完美程度。“领导艺术”既然称为“艺术”,就意味着它与领导方式、领导方法是不同层面的东西,它应该是一种超越了一般化领导方式和方法的、具有创造性的、达到完美程度的、技巧性的领导方式方法,或者说是具有艺术性的领导方式方法。

第二层含义:“在希腊语中,‘艺术’一词兼有两种含义,一是美的作品;二是创造、技巧、技艺。艺,在古汉语本义为‘植,为治’。《广雅·释诂》中认为,善植善治者有技能,所以也有美和技巧的涵义。”从这里,可以认为艺术必须是“美的”和“审美的创造”。由此可推,领导艺术应该是“美的”领导方式、方法,是具有审美性质的领导行为。

综上所述,真正的领导艺术必须具有以下两方面质的规定性:第一,创造性地运用领导技巧解决一般人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第二,具有审美价值和讲究审美规律。

领导行为应是一门科学,遵循一般性规律;领导行为还应该是一门艺术,讲究审美、技巧,讲究个性化创造,遵循特殊性规律。领导方法同领导艺术是普遍性同特殊性的关系;领导方法是领导工作规律性的反映,具有普遍性;领导艺术则是领导者根据不同环境,结合个人特点,对科学方法的创造性的具体运用。领导方法是基础,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升华;领导工作一旦达到艺术的高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可见,提高领导艺术,对于搞好领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领导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创造性

艺术品产生的途径是创作;艺术品的价值在于创新;艺术的发展动力在于不断创造新的艺术样式;艺术家的成就在于独创。正如克罗齐所说;“一种独特的表现,就是说,一种独特的形式,才使诗人成其为诗人。”总之,没有独特的创新就没有艺术。

同理,领导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因为他是富有个性特质或独特表现形式的领导方式、方法。可以说,创造性是领导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美国哈佛大学领导学专家海弗思在其著作《没有简单答案的领导艺术》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领导是一种没有简单答案的艺术”,揭示的就是领导艺术的创造性特征。创造性是领导艺术的生命。

与创造性相联系的是个别性特征。领导艺术既是对前人的创新,也是独具特点的领导方式,即具有个人独创和不可重复的特点。美国著名的领导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领导绝非只有一条正确的路,其实,优秀的领导人个性五花八门……我们用不着找一个最成功的领导人,设法去模仿他。因为不管你多么努力,也不过是个翻版。真正对你最有效的领导方式,必须是发挥你个人的特质所形成的适合你的领导风格。”“空城计”是诸葛亮在特定环境、特殊条件下成功采用的“计谋”,是他的领导艺术,而如果是别人运用此方法或其本人将之放在另外的环境条件下重复使用,就未必奏效。因而可以说,领导艺术具有不可重复的个别性性质,具有一次性的特点。

(二)灵活性

艺术无定形。领导艺术与一般的领导方法突出的不同在于,领导方法可以形成一种规范化程序性的模式,它甚至可以建立一定的数量模型输入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工作过程控制。而领导艺术则不同,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所说,领导艺术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的过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H·普里尔所说,领导艺术是无固定模式的活动。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的不同之一在于它具有超出常规的随机性,往往能因时、因事、因人、因环境而异地采取技巧灵活地处理问题而获取成功。相反,在领导活动中,如果只是简单地“照章办事”,希望掌握几条“规律”、“原则”,去“放之四海而皆准”地“领导”,往往难以奏效。所以,领导艺术的价值就在于超出常规活用技巧取得成功。领导艺术的灵魂在于一个“活”字,正如钱学森所说,领导工作“要加‘艺术’,不可能那么死,要活一点”,一个“活”字说得深刻到位。大凡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有杰出领导才能取得卓越成就者,都是与他们卓越的领导才能、灵活的领导艺术分不开的。

(三)愉悦性

艺术作品最基本的内涵是形象和感情;以形象感人和以情动人是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教育作用的途径。因此,带给读者观众以美的享受是作者创作的任务,这是艺术审美的愉悦性特点。据此,领导艺术作为艺术,也具有愉悦性的特点。领导艺术的愉悦性是指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创设和谐的双向沟通环境,以形成具有愉悦气氛的审美场,使被领导者置身其间能产生愉悦感,从而易于认同领导决策、领导意图,乐于接受领导意见和贯彻领导指示。领导艺术愉悦感的产生,取决于领导者的形象和感情。

1 形象。具体生动而感人的形象是艺术存在的基本形式,创作主体正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去使读者观众受到感染、得到教育的。在领导艺术中,领导者的形象对于被领导者,同样具有重要的认识、教育、审美作用;能引起被领导者愉悦的领导形象是领导方式、方法容易产生效果的重要影

响因素;领导形象是领导者的视听形象和人格形象的统一体。领导者如具有高尚的人格(人格魅力),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工作作风,及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口碑,就树立起了良好的领导形象;当被领导者面对这样的领导时,就会产生审美的愉悦。

2 感情。以情感人是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教育作用的途径之一。领导艺术中的愉悦性还依赖于领导者在面对被领导者时能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染被领导者。中国有句成语:“心悦诚服”。这里,心悦是前因,诚服是后果。人的情感是理智的先导,具有选择性。许多情况下,情感会决定人的态度取向和心理强度,从而决定人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强度。聪明的领导者会认识到情感的巨大力量,在人际沟通中善于把握对方的情感取向,有意识地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催动对方产生愉悦美好的情感,避免不良情感的产生。如果领导者是个富有同情心、感情丰富的人,且在进行沟通时能主动抛出感情的纽带,架起沟通的桥梁,将心比心,以情感人,在人的情感深处求得回声和共鸣,那么,被领导者一方就会受到情感的浸染,心灵的感应,获得审美的愉悦,就会乐于接受领导者的意见,听从领导者的指挥。总之,注重领导者自身的形象和感情,营造出愉悦的沟通环境,是领导艺术的一大特征。

三、领导艺术的活动机理和实践探析

要深入把握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应联系到领导的实践活动机理进行探讨。领导艺术又是以一般的领导方法和领导经验为基础的;正确认识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对领导艺术规律把握的深化;处理好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关系,有助于领导艺术的运用和提高。

(一)创新性不离规律性

能创造性地解决棘手矛盾,处理好突发事件,这是领导方法上升到领导艺术高度的重要表现。而要达到此,有赖于领导者具备非凡的创造力。不过,领导艺术的创造性,并非离开了领导目的、领导原则的求新求异,并非离开一般的方法越远越好。有效的领导艺术往往是在继承一般的领导方法的基础上,遵循着领导方法的一般原则规律,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采取非常规的领导方法,它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规律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二)适度性体现灵活性

领导艺术的灵魂在于一个“活”字。但是,并非盲目地灵活到无可捉摸就是领导艺术。正确理解领导艺术,还要摆正灵活性与适度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适度性指的是领导艺术讲究灵活要“恰到好处”;“恰到好处”的具体意思是“抓住机遇,把握分寸”,即包括掌握“火候”和有“分寸感”。

“火候”,是时间概念,指的是施行具体领导行为的时间。领导行为太晚了不行,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早也不行。因此,需要审时度势,适时地行动;越是复杂多变的问题,越要审时度势。掌握好“火候”,就是该快时要快,该慢时则慢,快慢之间见艺术。比如说,一些该及早处理的问题,宜快,因为“该断不断,必遭其乱”;而一些不宜过早下结论和过快处理的问题。则宁慢勿急,稍安勿躁,以免因考虑不周产生漏洞难以弥补,同时也是给被领导者以心理上的准备,以利于领导行为能顺畅通达。

“分寸”,也称为“度”,是空间和量的概念,指的是领导行为对事物限度的控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说的就是分寸感问题。处理好分寸感就要掌握“过”与“不及”的尺度,这是数量界限,是量的规定性。“过”与“不及”都不是领导艺术的灵活性所需要的。“过”突破了数量界限,量变引起质变,事物就会因量变的过度而走向反面;“不及”则产生不了应达的效果。所以,领导工作往往是过与不过之间见艺术。

“分寸”的掌握还表现在争与让的适度上。具体表现在:原则要争,非原则要让;大事要争,小事要让。即对于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坚持党性,决不退让;而对于那些非原则性、非重大、非关键性的问题,则应该尽量退让,特别是不要与群众争利益。既不能遇事皆让,也不能样样必争。列宁说过:“应当把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无限忠诚同善于在实践中进行一切必要的妥协、机动、通融、迂回、退却等等的才干结合起来。”这是对争与让艺术的原则性理论和实践性经验。

领导者对“分寸”的控制,表现在领导行为的多方面上,如在具体的领导权问题上,领导者应掌握的分寸表现在:权力制约——“授”、“控”有度;善于控权——信任而不放任;善于授权——分身有术。诚然,领导行为的分寸感的把握并非易事,因为社会问题的数量界限没有仪器可以计量,全凭领导者的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正确判断。分寸感的把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要随着矛盾的发展随时调整寻找新的数量界限,因而需要领导者的灵活机动。

(三)艺术性结合科学性

领导艺术具有创造性、灵活性、非常规、非程序、个别性等特征,但这些特征与领导科学的原则性、规律性、理论性并非相悖。以其中的灵活性为例,它就与原则性存在着必然性的基础关系。何谓原则性?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规定以及一个时期的计划要求等;它们是领导工作的依据。何谓灵活性?它是指贯彻落实上级指示时,依据实际情况变通处置问题的能力和手段;它是实现原则性于实践过程的表现方式。在具体的领导活动中,是不能离开大原则要求随意处理问题的。原则性是灵活性的前提、根据;灵活性是体现原则性的具体特殊形式。其实,领导科学总结的是领导活动的一般规律;而领导艺术运行的是领导活动的特殊方法、方式。领导活动的科学性归纳的是领导活动的科学理论;而领导活动的艺术性是领导活动的具体实践形式。领导科学着眼于领导活动的整体;领导艺术着眼于领导活动的个体。然而,这些方面的前者与后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无个性则无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领导活动的科学性作为领导活动的规律性为领导活动的艺术性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论指导,而领导艺术是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的具体形式。反过来说,领导行为若离开了领导实践,领导艺术就无法发现和揭示领导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也就产生不了领导科学。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指挥艺术,创造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艺术,这是领导艺术表现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普遍规律与特殊方式的统一的最好说明。

(四)协调性达到和谐美

和谐(又称多样统一、杂多归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境界。协调是重要的领导艺术,它通过整合协调,使领导内容能由多样达到统一,部分成为整体。所以,协调是使领导活动达到整体和谐美的艺术手段。

领导者的工作千头万绪,怎样才能使工作更有成效,靠的是合理分布、协调运筹。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用“弹钢琴”的通俗比喻说

明领导的协调艺术。他说:“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为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党委要抓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这个著名的“弹钢琴”方法,揭示了这样的领导原理:第一,要统揽全局,即“十个指头都要动”,要有整体观念;第二,要区分主从、轻重、缓急,不用同样密度同样频率;第三,要运筹协调,使各方面工作有机配合,有序进行。

领导协调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其一,抓中心、抓重点、抓大事。不能事不分大小轻重,平均用力,而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大放小,避轻就重,先急后缓,区分工作的层次性、有序性。要做到此,靠的是协调运筹艺术水平的高低。

其二,突出主要矛盾,抓纲张目。中心工作做好了,就能带动其他工作;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纲举目张。中心工作、主要矛盾是纲,非中心工作、非主要矛盾是目;抓纲的同时,又要注意统筹兼顾的问题,否则就可能顾此失彼,只纲举而目不张。

其三,控制关键点,占领制高点。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佩雷特提出了“二八”原理:在任何特定的群体里,在任何特定的工作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比如占20%;非重要的因子占多数,比如占80%。因此,只要能够控制关键点因子就能控制全局。这一原理的核心是控制关键点。一个领导者,如果事无巨细样样关注,既浪费时间精力,也无必要。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意义的因素上,控制住了关键点,也就控制了全局,正如通俗比喻为“牵牛牵住了牛鼻子”。占领制高点,即掌握工作主动权;分清了工作的轻重缓急,并适时地、恰当地对应尽早处理的问题进行处理,对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加大了力度,使这些问题及早尽快得到了解决,这就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领导工作区别轻重缓急大小先后,这只是协调艺术的一个方面。对协调艺术的整体性理解,还应包括对相对于中心、重点、大事、主要、关键之外的问题和事情的整合处理。如中国的发展,采取先东部沿海,后西部、中部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推进模式,采取的就是整合协调的领导艺术。协调的目的是达到局部均衡、整体和谐。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领导艺术的分析,不难看出,领导艺术并不神秘,它是独特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寻的、富有魅力的具体领导方式、方法。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并非水火不相融,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创造,是领导实践经验的升华。对于领导工作,一般的领导科学解决轮廓问题,而一些分寸感强、难度大的问题,则需要领导艺术才能得以解决。所以,领导方法是基础,领导艺术是关键。“转变领导方式,改变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这三句话,各有侧重,但成为了领导艺术的领导行为,其本身就是领导方式已转变、领导方法已改变的具体表现之一。因为这是某些领导方式、领导方法已上升为领导艺术的高度。因此,正确认识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活动机理,充分估价领导艺术的重要作用,重视领导艺术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对于搞好新时期的领导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梁振南

领导关系处理方法与艺术论文 篇2:

领导艺术在管理工作中的探究

摘要:领导工作在管理中的艺术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贯穿于整个行政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行政部门必须顺势而为,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形势,结合各部门情况切实提高自己在管理中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重视领导工作在管理中艺术的探索和应用,唯有如此,管理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领导工作;管理;领导艺术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之后,在社会巨变和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广大人民综合素质和民主意识大幅提升的今天,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运筹帷幄,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必须认真学习领导科学,掌握领导工作规律,提高领导艺术,以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

一、认识领导艺术

通常来说,领导艺术是指在自己具备的领导知识和领导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具有独特创造性的才能。领导艺术既要求领导才能可以处理现实情况,也要求这种才能可以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判断。领导艺术还要求领导者勇于改革创新,通过集合自身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及丰富的处事智慧等优势形成的独特性才能,是领导艺术主要体现。

二、行政部门的领导工作

行政部门领导者应具有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知识,有预判的能力,具备决策能力,以及令人信服的表达能力。行政部门领导这的工作实质就是:干什么、用谁干、目标要求。

(一)领导者首要任务是解决如何掌握和用好全力的问题

要想做好领导工作,就必须要明确权力范围,清楚的了解权力的内涵,正确行使国家所赋予自己的职权。

(二)明确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

既要善于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又要妥善处理复杂的矛盾;既要善于选才用才,团结协调班子成员,又要发挥好核心与主导作用;既要注意不越权越位,又要在工作中要及时沟通,协作共事。

(三)管理要有条例,工作要有章法

作为领导者,要了解工作实质、遵循客观事实,把握好管理工作的平衡点,在遵守工作规范的前提下,善于发现工作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领导艺术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有效结合

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从国家的兴亡迭代,还是个人的成就得失,其关键因素之一便是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开明的统治者无不重视人才的选用和培养。俗语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管子》用“得人者,厚功大业,显予天下,不忘于后世。失人者,失国家、危社覆、覆宗庙,灭于天下”来强调得人和失人的利弊。没有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任务。因此,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必须善于选择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和使用人才。管理中领导用人的艺术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辩证统一,德才兼备的识人艺术

识人难是公认的,但并不是无章可循。识准人并能妥善使用就会大事可成,反之则会一败涂地。这就需要领导者能够客观、辩证的识别和考察人才。领导者用人,不仅要看其实际经验和政绩,更要有超前的先见知名来预判人的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每个领导应该“铁肩担道义,慧眼识英才”,坚持以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发展地考察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考察测评机制,从德、能、勤、绩等方面严格考察,正确地识贤人、发现人,得贤人。

(二)培养人才、爱护人才、大胆用人--全方位的用才艺术

培养人才、爱护人才是使用人才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的培养人才才能够进一步放大人才的潜力,使人才更好的为我所用;只有爱护人才才能够激发人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自觉主动的实现决策目标;只有敢于用人,大胆用人,才能发挥人才的效用。因此,领导者在用人中不仅要有举才之德、容才之量,更要善于用能人,给他们一个最大限度施展才能的空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领导者要具备沟通艺术

领导的沟通艺术要以人为本,以绩效为目标。既要尊重对方,又不卑躬屈膝;既要用让人能接受的方式行事,又不“投其所好”。要分清角色,言行得當。表情适度,以笑为主。保持风格,不失礼仪。

1、与领导沟通,要了解领导意图,完成领导交办事项时需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2、与下属沟通,要表述清自己的任务,要关心下属的困难,掌握下属的思想情绪,使下属全身心投入工作。

3、与同事沟通,要有协作意识,要做到信息沟通、见解沟通、目标沟通。

4、与外部沟通,要与客户、供应商、竞争与合作伙伴、政府与社会团体遵守互利互助的原则还要掌握之间的沟通艺术。

(四)领导者要具备的决策艺术

作为领导者研究和掌握决策艺术至关重要。

1、科学的掌握决策的基本规则

一是要客观全面的了解问题,要追溯决策问题的历史,熟知现状以及预测决策后效果;二是要全面了解决策问题的环境,包括国家的政策、涉及的道德规范等等;三是要权衡决策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四是要论证决策执行的可行性,化决策为行动,解决执行落实决策必须解决的问题;五是要有反馈修订机制,决策是“人”做出的,难免有不周全之处,需要反馈信息判定是否需要修正。

2、聪明的采用正确的决策方法

要做到“三不决”:一是未经智囊研究拿出科学建议者不决;二是没有两个以上方案比较者不决;三是未经技术经济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效益分析者不决。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方案中的选择。选择通常不是“是”与“非”的选择,而绝大多数选择是取各方案之长,在选择中特别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

3、要正确掌握决策的时机

把握时机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如果继续保持陈规,情况将要恶化,则必须有所决策;二是遇到新的机会来临,而且这种新的机会至为重要,稍纵即逝的时候,必须及时作出决策。

4、在执行决策中要学会规避风险

权衡效益和风险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和风险,就应该行动。二是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衷。一切條件已经具备,不同方案也已经想到了,得失也衡量了,到了这一步要义无反顾,决不能“再研究研究”,而失掉良机。

(五)领导者要具备时间管理艺术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也是最特殊的资源,作为领导者,必须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1、勤计划,善总结,不断改进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分析自己用的时间哪些是无效的,哪些是可以由他人代替的,哪些是浪费了下属的时间,然后分别加以改进,更集中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2、明确各段时间的工作安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做安排好的事情,或在最少时间内,只集中精力于一件事,往往有利于节省时间。

3、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遵从要事现行的原则。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随波逐流,以求有突出性的成效,往往可以节省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重要阶段,探索领导工作在管理中的艺术,迫切要求提高我们党和政府各级领导者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也是领导者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领导艺术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识、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在工作中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寅哲. 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J]. 人民论坛,2012,03.

[2]李庆亮. 论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12.

[3]刘东民,程远泉. 论领导方法与艺术研究和完善领导科学体系[J]. 理论探讨,1997,05.

[4]王际欣. 领导工作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01.

[5]薛刘洋. 浅谈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J]. 现代商业,2016,05.

[6]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符国涛. 领导科学与艺术[N]. 中国贸易报,2012.07.

[7]李长健. 浅谈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区别[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09,04.

[8]邹婷. 艺术素养:领导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元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7.

[9]项丽华. 研究领导科学 提高领导艺术[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

[10]熊海斌. 从《孙子兵法》到现代企业管理——浅议现代企业领导科学与艺术[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作者简介:郑鳗芝,1990.5,女,汉族,610400,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学校:西华师范大学 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作者:郑鳗芝 赵常明

领导关系处理方法与艺术论文 篇3:

我国公共管理中领导艺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尽管在管理实践中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存在的问题不少。其表现是领导者自身素质低,不能很好的掌握公共管理所需要的领导艺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对领导艺术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领导艺术有关知识的缺乏、对人性化管理理解不深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公共管理的内容广泛、公共管理任务艰巨。公共管理的目的和本质的特殊性、公共管理决策难度大等客观原因。解决的主要对策是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和决策的艺术

[关键词]公共管理 领导艺术 问题 对策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在公共管理中要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很难,特别是要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更是难上加难。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研究领导艺术,揭开领导艺术的神秘面纱,对提高领导者的公共管理成效,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公共管理中领导艺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者的素质低影响领导的效力

领导者自身素质低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心理素质不够健康等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低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浅。在我国,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善于运用其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不可能成为合格的领导干部。 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表现为: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比较广博的知识面;不能通晓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与自己负责的单位或部门的性质有关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不够健康表现为:心理态度不成熟;缺乏敏锐的认知能力和卓越的思维能力;意志不够坚韧;人格不够健全、崇高等。

领导者的素质直接影响领导力,缺乏领导力的领导根本不可能实现领导的有效性,当然更谈不上领导艺术的提高。

(二)领导者不能很好的掌握公共管理所需要的领导艺术

面对形势复杂多变,任务繁重艰巨的公共管理,客观上需要领导者努力掌握公共管理所需要的用人艺术、决策艺术、授权艺术、创新艺术、沟通艺术。然而,由于主观、客观的原因导致我们一些领导者的领导艺术不适应社会管理的需要,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用人艺术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不好,领导者对决策艺术把握不准,领导者对授权艺术应用不当,领导者的沟通艺术有待增强。

二、我国公共管理中领导艺术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一)我国公共管理中领导艺术存在主要问题的主观原因

1.领导者对领导艺术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在二十一世纪,培养、选拔、使用好人才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而这必然需要一大批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的领导者来共同塑造一个人才成长、选拔以及作用发挥的环境。所以,如何在组织中培养更多的优秀领导者,从而创造出一个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且充分发挥能力的有利空间,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2.领导者缺乏领导艺术的有关知识

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的才能。要提高领导艺术,丰富的领导知识是基础。现实中,不少公共管理的领导者不懂管理的原则,喜欢忙于具体事务,有的不懂的授权原则事无巨细,有的决策还是凭经验而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有的领导喜欢用物资的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领导艺术是很难的。

3.领导者对人性化管理理解不深

时代的发展呼唤人性化的管理,但人性化的管理并不等同于人情管理。而在现实中一些领导混同人性化管理和人情管理。人性化管理是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许多领导者做事情时喜欢做好好先生,不想去得罪人,实际上,这样做对组织来说是极为有害的。

(二)我国公共管理中领导艺术存在主要问题的客观原因

1.公共管理的内容广泛

公共管理,就是为了维护、实现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显然,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务的内容相当广泛,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和多个领域。领域广泛造成管理的难度大,使领导的有效性不易实现。

2.公共管理任务艰巨

公共管理实际上就是各种公共组织从各个层面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如建立法制基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弱势阶层;保护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公共事务。任务的艰巨性也使领导艺术不能很好的体现。

3.公共管理的目的和本质的特殊性

公共管理的目的和本质在于维护、实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不断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一般的管理目的只是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在一定范围内分配利益。相比较而言,要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对于一般的管理者来说协调的难度要大的多。

4.公共管理决策难度大

因为决策的对象涉及面广,即有政治决策,又有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事务的决策,再加上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莫测,社会公众复杂,决策的难度决策的风险可想而知,经验决策已经无法解决;公共管理越来越依赖现代化的手段,比如电子信息技术;公共事务的多变性,也给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从而使原有的领导艺术不适应多变复杂的社会。

三、提高我国公共管理中领导艺术的对策

面对公共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领导者要实现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目的,必须要多方面不断地提高领导艺术。

从古今中外领导艺术的实践中,可以归纳出领导艺术的规范性内容,即领导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运筹艺术、创新艺术、决策艺术、权变艺术、用人艺术、协调艺术、激励艺术、讲话艺术、开会艺术等方面。在以上这些领导艺术中,用人艺术、决策艺术是领导者成功地对组织进行管理的关键,决策是关键,而知人善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出主意是决策,用干部指的是用人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可见用人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一)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择人艺术和人才管理两个方面,也就是“知人善任”了。要“知人”,首先要对所需、所用之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在“知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择”合适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讲,“知人”即为“择人”了,因而“知人”就成为领导者用人的第一要素与前提。

1.“知人” 领导者的择人艺术

人才资源是组织发展的关键要素,那么作为一个公共管理领导者就必须有择人艺术。如何能在有效地“知人”并“择人” 。首先,领导者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的长处。只关注人才的短处,是很难发现组织所需的合适人才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即这个道理了,一个人即使是“寸”也有“所长”的一面,领导者必须将其发掘出来并加上合理的运用,才算是艺术地“知人”和“择人”。其次,伯乐虽然在“择人”的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毕竟个人精力有限,伯乐再尽心尽力,其相中的人也是有限的。因此,社会组织更需要的是制定出人才的机制和制度。

2.“善任” 领导者的人才管理艺术

(1)知人善用,领导者须人尽其才。对于人才管理,现代领导者首先必须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对人才有合理分配和调度艺术。面对更复杂化的环境,领导者只有广泛地汇集各方面的人才才是制胜之道。正所谓“集合众智,无往不利”,这是日本著名的松下集团老板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至理名言。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呢?首先要求领导者要不搞集权,敢于知人善任,放手管理,需要有博大胸怀和谋略家的远见卓识。其次,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为人才管理提供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保证。第三,作为领导者,要敢于提拔开拓进取的人才,重视胸襟宽广的人才,不拘一格用各种合适的人才。最后,领导者应充分重视人才管理,把管人艺术提升到相当高的的高度,应认识到人才管理是每天都必须思索的大事。如果说无人才可用是一种无奈,而有人才放而不用、或有人才不知如何用则就是一种悲哀了。

(2)领导者用人也要“疑”。俗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现代社会组织由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却不得不“用人也疑”了。当然,这并不是对管理对象人格的怀疑,而是因为: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中的;多变的环境使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职员都能胜任称职;人才应是与时俱进的。如何运用“疑”人来管理社会,关键在于领导者的人才管理艺术。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需要领导者的挖掘和培养,运用知人善任的艺术寻求管理对象更恰当的工作岗位,同时应用规范的人才考核与监督机制来促进人才的成长。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职员进行长期地各种业务知识、技能技术的培训,大面积提高职员综合素质,不断满足职员自我素质提升的高层次需求,从而焕发出无穷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这种动态的人才组合中,使组织拥有不断发展壮大的推动力和坚实的人才基础。

(3)保持与下属的友好关系。在经典的组织理论中,我们了解到领导者的权力来自于两个方面:结构权力与非正式权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内外部环境变化大 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更大程度地依赖于社会成员的支持与努力,这种支持与努力应该是发自成员内心的,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敷衍。所以,领导者的权力将更多地来自于非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权力,而其中最根本的前提与基础就是要求领导者与社会成员建立友好的关系。 在与下属交往中,低水平的交往常常是单纯靠权力、地位和行政命令。这种交往不但不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气氛,反而会使下属感到不快,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将大大降低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效应,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必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高水平的交往则伴随着情感交流,这种交往使人心情愉快,充满着信任、支持和谅解,因而信息传递和反馈效应也就会大大提高,领导者与下属在融洽的氛围中可以更顺利地达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所以,保持友好关系是用人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不断提高领导者决策的艺术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提高决策的艺术不仅能增强决策的正确性,而且可以大大增强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1.多中选一的艺术

当智囊机构将多种备选方案送到领导者面前时,领导者需要经过分析评估、对比论证,作出选择,将其中一个方案作为最后的决断方案。当领导者在多中选一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要考虑还有没有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案,即除现有的方案外,还有没有可能被遗漏的方案,不要一下就认定提供上来的方案就是完美的。因为常有这种情况,被遗漏的方案恰恰是最佳的方案。

其次,即使决策者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方案,一般说也不应该完全接受,照抄照搬。某个方案尽管比较接近决策目标,比较理想,但完全符合整体利益也是不多见的。因而决策者在选择某一方案时还要做补充、修正的工作,使之进一步完善化。所以,决策者的决断过程不是简单的点头或摇头,而是方案的优化过程。多中选一,是决断选择的一种形式,不是普遍的或者主要的形式。不能错误的认为,所谓选择就是多中选一。

2.综合为一的艺术

预选方案,各有利弊,各有长短,没有一个方案在整体上优于其它方案,新方案都是在其它方案得失、利弊、优劣的基础上,吸收其优点,排除其缺点,综合成一个新的完整的方案。这新的方案即不是原来的任何一个方案,又包含着每个方案的长处。这就是舍短取长,和长为一。综合也是选择,综合也是创新。

综合为一,是现代领导充分发动官谋和民谋基础上的主要形式、普遍形式。但是必须强调这是在调动谋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基础上才能采取的形式。我们知道,无论专家、智囊还是广大群众,他们的实践范围总是局部的。所以决策方案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而领导者站地高些,看的远些,有可能从整体上、全局上考虑方案的优劣,有可能综合成新的方案。反之,如果有这种可能,而领导者又没有相应的能力去综合,那就是领导者不具有进行综合决策必备的个人素质了。

3.重新拟定的艺术

常有这种情况,预选方案都不尽如人意,既不能做到多中选一,也难以综合为一,这时只能是另起炉灶,重新拟定方案。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或者是信息收集和处理不当,或是谋者积极性调动不足。重新拟定方案,可以把方案都返回去,由原拟定者重新收集信息,重新拟定方案;也可以由另外的人去拟定,以便跳出原方案的框框,用新的思路、新的角度,形成新的方案。决策者也可以自己另起炉灶,亲身负责拟定新方案。

4.不决断的决断的艺术

所谓不决断的决断,是指领导者在总体上胸有成竹,只有在某些环节上没有把握,而暂不急促决断。它和优柔寡断、当断不断不同;和情况完全不明不能决断也不同;和没有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不能决断也不同。不决断的决断是领导者的重要的决断艺术和技巧。这一决断艺术的特点不是没有决断,而是不决断中的决断。尽管总体上胸有成竹,在某些环节上,例如人事关系不清,决策难以推行,提前决断不如推迟决断,让对手摸不清底细,更易于掌握情况,更易于识别忠奸,选贤任能。这样,决策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可一气呵成,减少阻力。

5.多方案并行,保持决断的弹性的艺术

对有些问题的决策,领导者决断时,并不一定非选择一个方案不可,可以同时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同时进行。这种选择,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的。

6.果断决策的艺术

决策者在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时,不论多种选一、综合为一、重新拟定还是不决断的决断,都切忌无原则的折中。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让我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所以,在决策中,果断决策是非常必要的。

除此之外,其他的还需要提高领导者的创新艺术,领导者的沟通艺术,领导者激励的艺术,领导者应变的艺术等等。具备了以上素质,领导者在公共管理中才能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才能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才能提高领导者的公共管理成效,实现公共管理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钱章,《领导新方略》,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朱立言,《行政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于保政,《领导的艺术》,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年,2006年8月第1版.

[4]万良春,《领导科学专题研究选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吕明伟

上一篇:柴油机尾气排放工程机械论文下一篇:我国组织文化与现代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