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论文

2022-04-25

摘要:作者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本文论述了凉城县十三号—红旗沟一带密集数十家矿山开采,对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地形地貌的破坏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给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提出了恢复治理的措施与方法。凉城县十三号—红旗沟一带有数十条西北向雁行式密集分布的辉绿岩矿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数十家矿山在开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论文 篇1:

探析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摘 要: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矿山环境问题并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科学有效、适当可行的保护与治理对策,达到矿山开发与环境治理同时进行,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对防治矿产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

引言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发展国民经济,而同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就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做进一步探讨,希望为进一步治理和保护环境提供参考。

1.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1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在开矿过程中,由于剥除矿体表层土壤,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产生的矿石、废石等随便堆放,也可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的水土流失,会造成水库淤积,河道阻塞。

1.2由废渣、废石引起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流体,它具有巨大的能量,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强,是矿山开采中一种常见的在人为作用诱导下产生的灾害现象。泥石流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大量的雨水,二是大量的泥沙。雨水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泥沙则多属人为产品。一些矿山开采的剥离土和废石堆积在山坡或沟谷中,使围岩失去稳定性,形成大規模的崩塌和滑坡,为泥石流储备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当暴雨来临时,便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矿山生产伴有大量废弃物外排,这些废弃物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式,统称矿山“三废”。(1)固体废弃物污染。我国是个矿业大国,目前矿山固体废弃物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85%,特别是采煤业居世界首位,国有重点煤矿堆积山累计1500余座,仅碎石一项约有30亿吨,且其中有300余座自燃,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等有害毒气和热辐射,污染大气产生酸雨,损害作物生长,污染地下水源,危害矿区及人身健康。(2)废液污染。矿山生产中的许多生产工艺过程都需要用水,需要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其中以采矿、选矿用水量较多,危害最为严重。全国每年采矿产生的废水、废液排放量约为3.6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0%,但处理率仅有4.23%,虽然排放量不大,但其处理率低,污染危害严重,不容忽视。除此之外,露天矿、尾矿、碎石等废弃物受雨水淋滤后排出的废水,以及矿区其他工业及生活排放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3)气体污染。我国每年约有50-60亿m3煤层瓦斯逸散于大气,井下抽排放高浓度瓦斯6亿m3,其中3亿m3放空不能利用(瓦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CO2的20-60倍,因其作用强烈,具有致灾快的特点);煤炭全行业3万余台工业锅炉、窖炉,年燃煤4450万吨,年排二氧化硫57万吨;矿区粉尘排放,污染矿区生产生活环境,严重损害矿区矿工及居民的身体健康。

1.3对地形的影响

地下开采常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此外还有固体废物堆弃,这就对环境造成以下影响:(1)危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当地下采空区面积不断增大时,应力变化超过阈值,岩层就会产生塌陷,从而在采矿区上方形成塌陷区。而地表塌陷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是使塌陷区上的建筑物(房屋、管道、公路、桥梁等)变形乃至破坏;(2)引起生态条件突变,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突变。当塌陷深度超过地下水位时,塌陷区被地下水浸满,陆地变为沼泽、湖泊,原有的陆地植物被水生植物取代;(3)对周围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大面积塌陷区积水蒸发和热容作用使空气湿度增加、气温变化幅度减缓。

1.4对森林、草地资源的破坏

据调查,矿山开发占用林地面积最多的四个省区依次为黑龙江、四川、山西和江西。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3.9%,在200多个国家中,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居136位。矿山开发占用、破坏林地不容忽视。

1.5对大气的影响

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可造成大气污染,影响空气的质量。

1.6地下水的环境问题

全国70%以上的城乡居民饮用地下水,但我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可供开发的地下水资源量只有8700亿m3/a和2900亿m3/a。由于地下水的集中开采、过量开采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地裂缝、地面沿降、城市地面塌陷、地下水水质恶化、沿海海水入侵、土地(或耕地)沙化等。如甘肃石羊河下游民勤县,因连年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每年以0.5-0.8m的速度不断下降,水中矿化度不断升高,造成地表生态系统严重破坏,使73万亩开然林、28万亩人工育林枯死,2528.5km2土地盐渍化。民勤盆地绿洲北部地带的沙漠每年以10m的速度入侵,废弃耕地达40万亩。由于生态恶化每年给民勤县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亿元。

1.7噪声的影响

采矿、选矿、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声都会影响矿区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严重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甚至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2.防治矿产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的措施

2.1废石的处理

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应专设废石场堆放,为减少雨水冲刷、侵蚀对环境的污染,在废石场下方修建拦土堤,堵截废石场被冲刷产生的泥水。并在废石场的上方设置排洪沟,防止外围雨水侵入废石场。若废石场的冲刷淋溶水含有污染物,应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站或尾矿库进行净化。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废石排放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废石场复土植被,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如用煤矸生产砖、陶瓷、耐火砖等。

2.2污水的处理

根据矿区污水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若矿井水为酸性,则要加入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如有其他有害物质,则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艺处理。同时,对处理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2.3粉尘的处理

对采矿场的粉尘可采用湿式作业方式来防治,并在采场内设置喷水龙头。对选矿场的粉尘可在几个主要扬尘点采用湿式除尘设备。对破碎筛分等产生粉尘的机器设防护罩、密封罩等除尘设备。同时在产生粉尘的车间内设喷水点冲洗地板,减少二次扬尘。在矿物装运过程中,对产生粉尘的地点进行喷雾洒水,防止装运过程的粉尘污染。

2.4消除噪声的污染

矿山的空压机、通风机、破碎机等都是噪声源。为了降低噪声,除选用低噪声设备外,在设备上加消声设施等。其它吸声、隔声、消声与隔震措施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2.5对矿区进行绿化,防止泥石流

在采矿场、废石场、尾矿库及填方后采取复土植树育草,以防止水土流失、崩塌、滑坡。绿化具有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等多种功效。

2.6矿山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了避免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在矿山建设前应进行環境影响评价,对采矿、选矿中地质地貌、水文、大气、土壤、植被等影响,按照现行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矿山设计和矿山建设审批的依据。

3.结语

矿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突出而尖锐,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必须改变忽视客观规律的掠夺式生产方式,调整和发挥政策优势,加大环保投入,坚持经济建设中环保先行的原则,逐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环境恶化的加剧,竭尽全力创造良好的生存及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贤平,胡海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对策[J].煤矿开采,2011,16(6):1-5.

[2]陈攀,李兰,周文财.水资源脆弱性及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11(5):32-38.

[3]胡振亚,白瑞,胡晓华.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技术支撑[J].科技与经济,2012,25(3):16-20.

作者:马梦帆 侯琦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论文 篇2:

凉城县十三号—红旗沟石材矿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与防治

摘要:作者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本文论述了凉城县十三号—红旗沟一带密集数十家矿山开采,对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地形地貌的破坏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给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提出了恢复治理的措施与方法。

凉城县十三号—红旗沟一带有数十条西北向雁行式密集分布的辉绿岩矿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数十家矿山在开采。采坑边坡陡立,大量废石堆积在山坡、沟谷中,使矿区的土地植被资源、地形地貌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潜在地质灾害危险,给地质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矿山开采 地质环境 破坏与防治

1. 矿区自然条件

1.1矿区自然地理概况

十三号—红旗沟石材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凉城县境内,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地形地貌以低山为主,其次分布沟谷阶地。大大小小的矿山处于低山或沟谷阶地上,地形起伏大,坡度较陡,海拔1400-1700米,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常年干旱多风,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5.1℃,年均降量428mm,7-9月为雨季,降雨较集中,年蒸发量1750-2215mm,无霜期116天,冻土深度1.43米。矿区河流行性为季节性河流。平均流量0.19m3/s。地下水含水层主要有:第四系砂卵砾石含水层,地下水位埋深0-5米,主要分布于红旗沟沟谷阶地中;太古界片麻岩孔隙裂隙含水层,水位埋深10-40米,分布于沟谷两侧山体中,地下水资源丰富,平均单位涌水量0.215L/s.m。

1.2 矿区开采概况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矿区已有几十家矿山开采,矿区面积约20km2。经办理采矿许可证准备的地质简测资料统计,可供开采的地质储量60×104m3,各矿山年总离量约为10×104m3,平均剥采比为4︰1。初步结算矿渣废石堆弃量约100万m3,采矿工艺为凿 岩劈裂,凿岩爆破—桅杆吊或装载机装载—汽车运输,剥离工艺为人工爆破—挖掘机或装载机—汽车运输,排渣工艺为装载机—小汽车运输。采矿区地质构造简单,围岩为太古界片麻岩地层,单斜构造,岩层倾角55-85°矿脉近于直立。

2. 峰窝状的露天采矿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

2.1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由于多年的峰窝状的露天采矿,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每年废土石渣排弃量逐年增加,增加量约为10×104m3/a,矿区开采面积增加1000m3/a,再加上矿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占用易耕地、易草易林地,已使矿区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目前矿区开挖面积已达2km2,废渣排弃就近堆于采坑口的沟谷中或阶地上。占用了大量易耕地和耕地,易草易林地。矿区由挖掘场破坏和排渣场,矿山活动场地占地造成地貌原貌受损面积达10km2。

2.2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矿山开采造成的最主要的环境影响之一,主要反映在排土场及采矿区、活动区的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

2.2.1 风力侵蚀,矿区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少且集中,干旱季节风力强劲并持续时间长,形成周边地带沙化的动力条件。矿区大面积零星分布的采空区,排渣堆,成为沙化的物质基础。排渣堆无植被覆盖,在风力作用下,大量细小岩土颗粒被吹散,岩土表面侵蚀较深,每年因风力侵蚀造成的土壤侵蚀量较大。给每年冬春干旱季节沙尘暴、扬沙天气提供了物源基础。

2.2.2 水力侵蚀,由于大面积的零星排渣堆,是随意堆弃的松散地面物体,其原土结构已遭破坏,粘结性、抗蚀性差,而且矿渣堆弃及其构成的地貌与原地貌迥然不同,再加上该地区雨水相对集中,造成排渣堆的水力侵蚀,采场及排渣堆除普通发生的雨水击溅和层状面蚀外,在坡面上易形成沟蚀和重力侵蚀。并在坡脚形成淤积,故将水力侵蚀划分三种类型。

(1)沉陷侵蚀,是由于排弃物组成不一,岩土混杂,粒度不均,细小颗粒物随经流下渗或灌入下部大孔隙而形成地面沉陷侵蚀。这类侵蚀终止于堆弃物下部,在较低洼地带发育有侵蚀沟,从而造成水土流失。

(2)边坡面蚀、沟蚀、重力侵蚀,对排渣场合危最大的就是对边坡的侵蚀,它直接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对排渣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这类侵蚀是由于坡面松散,地表径流携带走大量的泥砂,使坡面大块物料裸露,穩定性变差,产生面蚀和侵蚀沟,进而产生泻流等多种重力侵蚀。各排渣场均存在大量侵蚀沟,深0.5-2米,宽0.5-2米。

(3)坡脚沉积是由于随雨水侵蚀而滑下的岩土物,向排渣场底缘外沉积,压埋植被,造成生态破坏。

2.3 地质灾害危险性

(1)崩塌,矿区各矿山大多为私营矿山,缺乏统一规划,大部分采坑边坡陡峻且不规范,矿脉两侧破碎带及其上部的风化带,结构疏松,边坡角一般都大于65°,有的甚至近直立,边坡高已达20-50米,大于安全台阶高度和边坡角,长期处于陡峻的临空面,在降雨、冰雪融水及采矿机械振动作用下,诱发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危害对象主要为采矿人员和采矿机械。

(2)滑坡、泥石流,长期采矿,大量矿渣无序地堆弃于山坡、沟谷中,有很多矿渣堆弃于支沟谷口,矿渣堆松散,堆积高度在8-20米,面积在数千—数万平米不等。有的已将支沟堵塞,主流沟谷局部地段也近于堵塞。红旗沟汇水面积较大,一旦遇特大降雨洪水,诱发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较大。

矿区矿山一般位置较高,山坡露采,一般不揭露含水层,矿山开采不使用有害、有毒等化学药剂。采矿对地下水影响不大。

3. 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由前述可知,矿区在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危害最大的是水土流失,其次是诱发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因此,露天采场、排渣场是矿区重点恢复治理区。

3.1 临时性治理措施

由于大部分矿山正处于开采活动中,排渣场仍处于动态变化中,但有些排渣场边坡地段一定时期内不再排渣,有些矿山的排渣场也短期内不排渣,在这一类排渣场边坡上需采取临时性治理措施,以种植柠条和沙棘在我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耐干旱,成活率高,根系发达,水土保持效果好。

在排渣场堵塞的支沟口开挖疏通水道,修筑护坡堤坝。

3.2 永久性治理措施

对矿区进行长治久安的综合治理,首先要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地质环境管理职能到位,丰富管理手段,建立健全行政、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规划,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其次,要提高社会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地质环境保护社会化监督体系,充分依靠社会力量进行监督,遵照“谁受益,谁投入”、“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明晰社会各方面在地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各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进行采矿和保护地质环境,在指定统一规划的地点有序排渣,做好排水,预留边坡角,排除地质灾害隐患。有计划地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3.2.1 边坡治理措施,对废弃的排渣场,要进行植被恢复治理,边坡采用水平沟整地和覆土工程种草造林的方法,水平沟内种植乔木,沟间种植灌木,能很好地拦蓄地面径流,减轻排渣场坡面侵蚀,风蚀,防止水土流失。

3.2.2 排渣场平台治理措施:对已废弃的排渣场,首先应大致整平,并覆盖0.1~0.2米厚的表土,以种草为主,植树为辅恢复植被。在平台整平时修建从外缘向内微倾斜的倒坡,使平台水流入平台排水渠或植树坑。排水渠、植树坑要纵横成网,成为完整的蓄水系统,并在平台边缘修筑拦水坝,起到蓄水的作用。在平台上种植乔、灌、草,形成人工生态系统。

3.2.3 排渣场周边治理措施。排渣场防水、排水、防洪等措施是防止排渣场滑坡和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在排渣场修筑拦渣坝。排渣场上游修筑排水沟,拦挡山洪汇水不侵蚀排渣场。在有排渣堆的支沟口,和受堵塞的沟谷疏通水道,以防大山洪暴发,冲蚀排渣堆进而发生排渣堆形成滑塌或泥石流地质灾害。

作者:李之璋 王金娃 姬熙清 王月宝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论文 篇3: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与治理措施分析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入了一个高效率高标准的时代。然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开发阶段,环境问题——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得不让全世界给予高度的重视。面对这个难题,只有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合理的评价,才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些状况,才可以更好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和评价,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等提供基础科学资料和依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治理

一、矿山环境评价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当今世界各国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成功经验,也是我国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或某一项目的建设计划,全面科学地来预断该地区将来的环境质量变化,从而制定出预防保护环境的措施。这对于确保将来环境质量不致下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矿山环境评价同样是为了预防和避免矿产资源开发中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害、发展趋势等进行重点评价,提出防止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措施和方案。

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重点内容

2.1矿业活动引发的水资源、水环境变化,包括地表水漏失、地下水资源枯竭、区域水均衡破坏、水质污染等。

2.2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面变形、土地荒漠化、土石污染等。

2.3矿业活动引发地面隆起、沉降变形、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情况。

2.4礦业活动对重要工程设施、房屋、厂矿和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2.5矿山建设工程和设施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程度。

2.6为避免和消除各种不良影响拟采取的防治对策和工程技术措施,以及矿山土地复垦的方案。

三、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在充分查明评价前矿区存在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土地资源破坏、土石环境污染、崩塌、滑坡等,在规模、发育程度、危害对象和生产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3.1充分掌握评价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工程地质等基础条件,查明评价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特征、发育程度,查明与相邻矿山矿业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

3.2针对各种地质因素在不同局部区域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要做到较为精确的评价,需将整个评价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统一评价单元在地质环境条件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不同的评价单元之间应具有可比性。根据各个小区域的具体地质环境条件,分别赋予所选定的评价指标以不同的属性,然后在根据这些属性进行区域评价。可采用三角形剖分法、正方形网格划分法和不规则多边形网格划分法。

3.3依据具有针对性、简明性、普适性、数据易取性、指标可量化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对评价区基础条件基本指标进行选取及数据标准化处理,确定地质环境评价指标权重。

3.4建立数学模型(指数模型、概率统计模型、模糊数学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选用评价区各种矿山地质环境要素的各种质量参数和定量化指标,定量评价环境质量的优劣以及预测人类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3.5根据数学模型的评价结果对评价区进行现状评价影响程度分区。

3.6评价现状条件下评价区的地质环境质量情况、地质环境抗干扰的能力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难度。

四、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4.1矿山废弃物处理——地质环境治理基础

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占压土地、植被破坏,影响了原有地貌环境以及水文环境。其中还有重金属的废弃物长期受阳光、雨水、空气的析出,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合理利用废弃矿物进行矿坑回填可以极大的降低矿坑回填资金使用。通过废弃矿石与砂石的合理配比进行回填,一方面减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带来的资金与物质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物有了很好的处理。并且这样的回填在压实度、以及地质原有情况复原上也有着一定帮助。

4.2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由于传统矿山开采很少进行矿坑回填,造成地质塌陷等情况极易发生。按照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快慢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突变性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另一类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如沙漠化、荒漠化、地面沉降等。由于矿山开采对于矿山周边水资源的污染影响了植被的生长,造成矿山地质出现松散,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岩石的应力发生改变,以前的岩石应力均衡被破坏,以及矿石废渣的乱堆乱放,易造成边坡的不稳固,在外力诱发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灾害。针对这样的情况,矿山地质治理首先要从水资源治理开始,加快矿山矿物制备过程中水处理设备的投入,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行排放。同时加快矿山植被的恢复,通过树木种植、草皮移植等方式恢复矿山植被,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土地荒漠化也可以算矿山地质环境的一种,由于矿山生产运行中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水资源的减少,河流的干涸,植被的消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但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矿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恢复,影响植物生长,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最终使矿区土地石化和沙化。这种情况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上面论述的水资源治理、植被治理等方式,慢慢恢复矿山周边土壤水分以及植被,恢复土地含水量是治理矿山土地荒漠化的唯一方式。

4.3加强矿业地质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推进我国矿山环境保护

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通过对矿山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促进我国矿山化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环境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监督职能、国土资源部具体环保工作的实施共同来履行我国地质环境保护与监督的工作,促进我国矿业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施。同时加强有关法规与制度的建设,从法律立法的角度,强化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4.4加快我国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

矿山环境治理必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施。加强科学技术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特别是要加强对矿山的综合利用和尾矿、煤矸石、矿渣等开发利用的科研投入和生产开发研究工作。这样既可减少环境地质问题,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另外还要通过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对在职人员的再培训等方式加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实施。

4.5加快矿业“三废”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实施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于“三废”的回收、利用,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对于加快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效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地质环境问题。重视地质环境条件和矿山的现场调查和测绘是有效开展本项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合理有效制定恢复治理防治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刘起霞,李清波,邹剑峰.环境工程地质.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3] 蒋正举,刘金平.基于物——场模型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降低途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D].2013.

作者:董伟超

上一篇:学科教学整合探索分析论文下一篇:检验检疫行政执法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