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的幼儿教育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为了使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需要进行进一步改革,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对幼儿教育做更多的理论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放手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手幼儿教育论文 篇1:

幼儿教育要敢于“放手”

幼儿教育是指在3至6岁年龄阶段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在幼儿教育上,很多家长往往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情感沟通。只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了良好品质的培养。笔者认为,在幼儿教育上教师及家长应从孩子内心需求作为出发点,敢于“放手”,多给孩子提供与教师、与家长、与同伴沟通交流、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交际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一、 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培养幼儿感恩之情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幼儿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既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增强幼儿与家长、与师生的情感。让要孩子始终心怀感恩之情,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儿童。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经常诵读《三字经》,《三字经》里面的故事短小精悍,脍炙人口,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幼儿能起到很好的启蒙教育作用。教师引导幼儿不仅要会读、会讲,更要积极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去“模仿”。如“孔融让梨” “香九龄,能温席”等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孩子们模仿的榜样。作为家长,要知道教师的一番“苦心”,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表现的机会,比如有的孩子在家里帮助父母拖地,有的孩子帮父母洗脚,有的孩子帮父母择菜等,父母不必担心孩子累坏,弄脏,要勇于“放手”,多多表扬,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宝贵品质。

二、 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教师和家长应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比如,教孩子自己叠被子,自己刷牙、洗脸。自己整理房间,自己管理好零用钱等。起初,孩子可能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教师和家长不应责备求全,应积极鼓励,及时帮助幼儿。也许孩子在自理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或挫折,甚至会出现点“小伤”,家长不要大惊小怪,要理性对待,应使幼儿逐渐地养成爱思考、爱劳动的好习惯。事实证明,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幼儿能较快的适应新地环境,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人格以及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这些孩子遇事不慌,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

三、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内心情感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儿时期是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和家长应主动创设语言情境,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多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机会。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尽可能多地说出来。成功运用赏识激励策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讲故事比赛,让每个小朋友当评委,最后“选”出当期的“故事大王”。这样不仅锻炼了讲故事的幼儿,也给其他幼儿提供了表述心声的机会。再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到野外春游,让大家仔细观察校园外的风景,如树木,河流,山坡,青草,鲜花,小鸟等。回到课堂后,让每个幼儿将自己看见的“风景”进行复述,这样既可培养大家的记忆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内心情感。对想象丰富、描述清楚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幼儿将内容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四、 培养群体合作意识,获取自我价值认同

学会交流与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师和家长应着眼长远,加强幼儿的群体性和社会性教育,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一个新集体,教他们和睦相处的本领,多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孩子们树立群体意识,让他们享受群体活动带来的效果,同时也让他们获取自我价值的认同。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自的生活体验。对于他们来说,群体无外乎自己的亲人和伙伴。对于陌生人他们的心理通常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要想很快的融入新群体,教师就应教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不客气”等。另外,教师也应通过游戏和教育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同伴,树立“整体”意识。如玩“老鹰捉小鸡”游戏中,只有“鸡妈妈”和“小鸡”协调有序,动作一致,才能“幸免于难”。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通过眼观、交流、身动,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同时,每一个幼儿的“失误”也很可能导致游戏的失败。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中心幼儿园)

作者:张晓冬

放手幼儿教育论文 篇2:

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起点

摘 要: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的幼儿教育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为了使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需要进行进一步改革,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对幼儿教育做更多的理论工作。本文分析了幼儿教育改革的作用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几项改善幼儿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 改革 策略

中圖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于孩子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儿童都能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幼儿教育的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幼儿教育的水平还不高,地区与城乡之间的幼儿教育不均衡问题还有待解决。部分地区的儿童,上学困难的情况时常被媒体曝光。为了孩子能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起点,幼儿教育还需要深化改革。

1 幼儿教育改革的作用与必要性

第一,幼儿教育改革有利于幼儿教育的正常发展。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而学前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具有指导性作用。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幼儿教育的理念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让孩子在学前教育中能有一个好的起点,也为了幼儿教育能够得到良性发展,幼儿教育需要深化改革。

第二,幼儿教育改革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部分幼儿园盲目采用企业体制改革方案,将公办幼儿园变为私有。在利益的诱导下,部分私人幼儿园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情况下用非常低的工资雇佣不具备幼师资格的人员担任幼儿园教师,使得教学质量低下。因此,进行幼儿教育改革,加强幼儿教育管理体制,逐步使私人幼儿园规范化、合理化,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2 幼儿教育改革的策略

改革是现阶段我国谋求发展的一条必要途径。为了突破目前体制的束缚,实现社会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改善孩子受教育的环境,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教育基础,幼儿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本文针对目前幼儿教育中存在部分问题,提出了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些措施与方法,旨在提高幼儿教育的作用。

2.1 幼儿教育改革需加强民办幼儿园市场化管理

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在幼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幼儿园的开办已逐渐走向市场化,一部分公办幼儿园在市场化潮流下也转型为民办形式。幼儿园的管理与运营模式逐渐向企业化与产业化转变。但因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民办幼儿园在经营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例如,根据学者的调查,民办幼儿园乱收费,员工无证上岗的现象层出不穷。幼儿园不按照规章制度运营,无疑会对幼儿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维持幼儿教育的正常运营次序,保证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需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市场化管理,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对违法经营或不合规范的幼儿园予以严惩。

2.2 幼儿教育改革需建立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机制

在接受正式教育前,家长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家庭教育在孩子受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使幼儿教育全面高效地实施,幼儿园应该与家长联合,让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辅助教育者,完成幼儿园教育的强化工作。这也要求家长与幼儿园站在同一立场,让孩子接受相同的教育。这一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可以不同,但教育理念不能不同。例如,在幼儿园里,幼师可能教导孩子独立自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在家里,家长也应该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不能宠着孩子,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同时,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的行为习惯,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养成。因此,幼儿园还需对家长多加教育,使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

2.3 幼儿教育改革应重点提高幼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社会对幼师的认识越来越充分,对幼师的要求也严格化和多样化。在幼儿教育改革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幼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2.3.1 幼儿教育改革需加强幼师的素质培养

幼师的素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幼师拥有良好的素质能正确指导孩子的学习生活,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反之,则幼师的行为可能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例如,在幼儿园生活中,当孩子们发生争执时,幼师绝不能因自身的问题对他们放任不管,或者偏袒一方对另一方进行批评,而是应以公正的态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幼师应不断学习教学方法和心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采用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3.2 幼儿教育改革需提高幼师专业化水平

幼师的专业化水平,不仅包含幼师的工作态度,也包括幼师的工作能力问题。在幼儿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幼师不能停留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一层面上,而应该根据具体情景来发展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或培养他们的人格意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对幼儿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从侧面要求了提高幼师专业化水平。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幼师,在处理幼儿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会利用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或教学经验来训练幼儿处理问题的能力或培养幼儿的意志。例如,当面对幼儿为一玩具发生争执时,传统的办法大多是利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讲道理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但这样的方法对孩子的发展并无帮助;比较专业的做法是,在孩子争论过程中训练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相互尊重的意识,从而达到孩子自己安排轮流玩玩具的时间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能够训练表达他们需求的沟通能力,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3 结语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难题。为了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与改革。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师为重点,建立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模式,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市场化管理等机制对幼儿教育进行深化改革,使其符合新时期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健宁.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10).

[2]李辉.展望内地幼教体制改革之路—— 从香港经验说起[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

[3]马玉彩.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上海市C区C幼儿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吴琼.新知识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肖莎

放手幼儿教育论文 篇3:

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领域倡导幼儿园与家庭应协调一致、密切合作,努力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认为幼儿期正是一个人规则意识形成的极其重要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渐萌生,但是幼儿们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还不能完全自觉地遵守,离不开幼儿教育工作者与幼儿家长适时的提醒与监督,在幼儿身上难免会出现思想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幼儿园与家庭如何协同培养幼儿规则习惯,并让幼儿自己成为规则的主人呢?

一、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良好的习惯是建构在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之上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同探究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途径与方法,积极地引导、点拨幼儿努力提升自己的规则意识,让幼儿成为规则的主人。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规则意识形成的自然的“生态环境”,不可否认任何一个幼儿都能从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获得不同于其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独特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技能等。家长是幼儿规则意识形成的重要“力量源”。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协同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必由之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担负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任务。幼儿形成了规则意识,对幼儿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

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表明规则绝非是冰冷冷的条条框框,而应该是与幼儿的情感世界有密切联系的,让幼儿共同认同的,让幼儿共同参与制定的,让幼儿能够自觉遵守的,幼儿理应成为规则的小主人。

(1)幼儿应当成为规则的发现者。在幼儿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适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与幼儿展开谈话,就可以恰当地了解幼儿们对生活中“规则”的掌握情况。如爸爸妈妈常常带领幼儿逛商场、超市、书店,带幼儿乘坐地铁、公交等,在这些场所人们应当遵守什么规则?此时此刻,成人特别是家长的“榜样”作用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对幼儿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会自主发现取放物品要做到从哪里拿还放回哪里的规则;发现到超市付款、乘地铁、乘公交应该排队等候的规则……在大人特别是家长的榜样与监督下,幼儿们会逐步明白这些规则的意义并能自觉地遵守诸如此类的规则。又如幼儿们会自然地发现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时对活动材料要归类摆放,并应当与同伴一起合作分享等。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做规则的引导者,启发、点拨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则,让幼儿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成为规则的发现者。

(2)幼儿应当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幼儿规则习惯的养成应以幼儿自身为主体,幼儿规则的制定应以幼儿为本,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制定规则、实施规则应尊重幼儿,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适当的“度”,只能起主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不可喧宾夺主。什么样的规则是幼儿们愿意并自觉遵守的,他们最有发言权、自主权,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大胆放手,让幼儿大胆地、无拘无束地去感受规则、去体验规则、去比较规则、去建构规则,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让幼儿充当规则的主动制定者,进而发展为规则的自觉执行者。

(3)幼儿应当成为规则的管理者。幼儿心理学研究认为幼儿仍是一个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尚欠成熟的独特生命个体,幼儿自身的主体自觉性尚不够,规则制定后要想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幼儿还需要别人,尤其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协同督促。规则离不开幼儿不断的练习与强化,有时幼儿尚且在思想上接受了规则,知道规则的存在,但往往很难形成自觉的行为,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去遵守规则。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们自主选举一些监督员作为规则的管理者,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提升幼儿的管理能力,让幼儿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共同维护并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规则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还有方方面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究。

(江苏省如皋市西城幼儿园)

作者:余小红

上一篇:加扰数字电视论文下一篇:玉米生产技术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