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教育新亮点,要求提高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针对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现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将成为新的破冰之旅。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实践活动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实践活动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基于“五谷杂粮实践活动”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初探

[摘要] “五谷”是养育世界各族人民的粮食,但随着今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辨不清“五谷”。为此,在校园进行了五谷杂粮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充实了校本教研,还为探索中学校園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 五谷杂粮 中学 素质教育

一、引言

“五谷”是养育世界各族人民的粮食,但随着今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辨不清“五谷”。因此,很有必要开展种植“五谷”科普实践活动。为此,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生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五谷杂粮实践小组,在飞鹅山生态园开辟了五谷杂粮实践基地,结合生物课程种植和识别“五谷”。同学们亲自动手参与,记录种植过程,写观察日记,分组交流,认识“五谷”的生长过程及果实形状和用途。

二、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宣传、理论学习“五谷”知识)

(1)给学生(初一级约500人)培训“五谷”发展的历史。

(2)购买一批农科书籍、由老师辅导学习相关种植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

(3)宣传招收“五谷杂粮实践种植小组”成员。

(4)学生收集、调查有关“五谷”资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5)制定各种种植试验方案。

2.实施阶段(2009年4月各班成立学生参与的常规性种植管理小组,全程参与种植、观察与各种种植方案的实施)

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

(1)选地整地。2009年4月1日,生物老师指导下在飞鹅山生态园南面建立了五谷杂粮实践基地,并进行整地(见图1)。整地是指耕地后、播种之前对表层土壤进行碎土、松土、平土、镇压等各种加工的作业项目。整地的目的:一是为作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二是为保证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后续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学生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地整好,有些同学手都起泡了,但学生们很开心,因为学生们整了好几垄地,此前这可是杂草丛生的地方!

(2)测发芽率、选种。 2009年4月2日,同学们有些从家里带来了花生、豌豆、玉米、黄豆、绿豆、红豆、马铃薯、地瓜,有些从种子店买来了稻谷、粟米、棉花等种子。我们按照初一生物课本教的办法用培养皿测了稻谷、花生、豌豆、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和粟米的发芽率,发现各种子的发芽率为稻谷90%、花生88%、豌豆85%、玉米80%、黄豆90%、绿豆90%、红豆82%和粟米40%。为何大部分发芽率都超过80%,而粟米只有40%的发芽率呢?通过了解才发现:原来同学买的粟米是陈年的!看来种子也有一定的寿命。为了能提高种子品质,学生们选了粒大饱满的种子准备播种(见图2)。

(3)播种。进行出土萌发、留土萌发的探究性试验,并探究种子萌发类型与播种深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种子的萌发类型有两种:黄豆、绿豆、红豆、棉花的子叶在在萌发后伸出土壤表层,属于出土萌发类型(见图3);豌豆、玉米的种子本身在萌发后都没有深出土壤表层,属于留土萌发类型(见图4)。

子叶留土萌发:种子的上胚轴伸长,下胚轴基本不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而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直到养料耗尽而死亡。子叶出土下胚轴是伸长的。花生种子兼有出土和留土的特点。反了,形成子叶出土幼苗的宜浅播,而形成子叶留土幼苗的可适当深播。这是考虑到出土幼苗需要顶土出地面,过深有可能因为其顶土力不足而出不来,子叶留土幼苗不存在这个问题。

(4)浇水。刚播完种到小苗刚长出来时,同学们争着去浇水,但我告诉学生们,浇水要讲究技巧:①要用洒水壶轻轻撒水(见图5),不能用水龙管直接喷。因为,如果水压太大会把种籽和刚长出来的幼苗冲走。②要控制水量,不旱不浇,可促进幼苗向下扎根。

(5)除草。幼苗一天天长大,可一块地里也长出了各种各样的杂草,老师教学生们要及时除草,不让杂草会抢掉作物的肥料,抑制作物生长。学生们听了急忙去掐杂草,可没几天它们总能长出来,后来有同学提出“斩草除根”的办法,用锄头小心把杂草连根除去,这办法确实很管用!

(6)施肥。现在有机食品很受人们欢迎,所以学生们尝试不用化肥,改用有机肥。学生们把生态园动物屋里养的动物的粪便收集起来沤肥,再给作物施肥,效果比没施肥的作物效果好很多。可是动物粪便毕竟有限,有同学又提出用花生麸沤肥,学生们找来一个大桶把花生麸加水放在里面沤肥,再稀释作肥水浇作物(见图6),效果不比粪便差!虽然这些肥水都是味道很难闻,可为了我们的有机食品,同学们都不怕脏不怕臭。

(7)除虫。老师还组织学生观察作物病虫害,了解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性,并从动物学、微生物学等角度来识别病虫害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史及其食性,繁殖等科学知识。为了有机食品,我们很少喷农药,有同学专门负责捉虫除虫。为了不用农药除虫,同学们用辣椒水、香烟泡水等作试验自制杀虫水,有一定效果。

(8)收获。一分辛勤一分收获,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见图7)。几个月来我们收获了花生、豌豆、玉米、黄豆、绿豆、红豆、马铃薯、地瓜、稻谷、粟米、棉花、番茄、淮山等。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有些同学不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现在学生们知道水稻成熟后收割稻谷,稻谷去壳才是大米,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3.提高阶段(邀请老农、专家现场指导帮助我们提高种植效果)

(1)2009年4月12日,邀请校内外具有“五谷”种植经验的老农,给学生介绍种植经验以及交代注意事项。

(2)2009年5月9日,邀请镇农业推广站的专家来基地指导相关的种植的科普知识。

(3)2009年7月10,上午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生物教研员省课程改革专家组副组长杨计明、东莞市林科所主任刘颂颂博士、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技活动室主任高星原、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生物教研员高原等专家一行来到谢岗中学进行生物调研活动(见图8),他们在参观完校园之后对我校五谷杂粮实践活动及学校生态园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总结阶段

(1)利用网络的相关议题组织同学们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讨论,在讨论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2)同学们写观察日记,写实验结论,出宣传栏,到广场、社区进行粮食安全,节约粮食的科普宣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学“五谷”为依托延伸的活动,学生们学习了许多与“五”(如“五毒俱全”、“五湖四海”、“五光十色”等)有关的知识延伸。

(3)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有成效的经验,编写校本生物教材。(4)按季度出版相关的科普知识专题宣传栏(见图9)。

(5)制作专题片,在科普播放室给来宾及本校师生播放本科普活动情况。学生为主体,社会参与,教师指导的科普实践活动。

(6)成功申报2009年东莞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项目资助。

三、活动效果

我们采取小组种植、开放参观,目前为止,直接参与人数120人以上,不断扩大受众面,直接受群众2000人,有家长参与,甚至阿婆都很乐于给学生们做种植示范,受到家长及社会的热情参与和高度重视,科普受众遍及到社会各阶层。通过此活动来给广大青少年普及人类最简朴的生存科学。我校“五谷杂粮实践活动”被评为2009年东莞市科普资助项目。东莞市谢岗中学飞鹅山生态园科普基地被评为2009年十大科普基地之一。

四、活动感悟

(1)几个月来,我们许多学生亲自参加了松土、整地、播种、浇水、施肥、拔草、除虫等活动,体验了劳动生活,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了。

(2)结合生物课程种植和识别“五谷”。同学们亲手动手参与,记录种植过程,写观察日记,分组交流,认识“五谷”的生长过程及果实形状和用途。同学们不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青少年。

(3)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学“五谷”为依托延伸的活动,使学生们学习了许多与“五”(如“五毒俱全”、“五湖四海”、“五光十色”等)有关的知识延伸,丰富了知识面。

(4)通过“出土萌发、留土萌发的探究性试验”等实验,我们总结种子萌发类型与播种深度的关系,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5)在校园进行五谷杂粮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提升了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充实了校本教研,还为探索中学校园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

作者:苏敏娜

实践活动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破冰之旅

摘 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教育新亮点,要求提高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针对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现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将成为新的破冰之旅。

关键词: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教育新亮点,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设有望成为中央这一改革的有力法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将成为新的破冰之旅。

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实践乐趣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教学中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兴趣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

1.对于学生不同的方案,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时,只要学生描述和表示方法有道理,都应给予肯定。在这种积极的鼓励导向的教学环境下,将有助于启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体会实践活动的乐趣。

2.把“重练习”“简单灌输式”教学模式变革为“启发式教学”

一方面,可尝试用“讲故事”、辩论等多种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愉悦地探索数学奥秘。另一方面,可增添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让学生拓宽解决问题的思维,充分感受数学解决日常问题的强大魔力。

二、创新实践方法,掌握实践要领

“综合与实践”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教师应探索更多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方法,使学生掌握实践要领,培养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精准定位实践目标,体验实践方法

在新课教学前,教师通过参与各种研讨会、建立教师实时论坛等多种互动形式,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注意引导学生把要调查的问题弄清楚,并对问题进行归类和整理。让学生围绕着设定好的实践目标,在“做”中体验数学。

2.创新活动过程,积累实践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对此:(1)“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2)以“动”促“思”,鼓励创新型教学设计。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注重手和脑的有机配合,使实践操作与思维活动相联系。

3.以问题为载体,积攒实践智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要特别关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此:(1)增进实践活动思考性。要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时空和机会,激活学生的内心活动与深度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积极回顾解决问题全过程的良好习惯。科学梳理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学生归纳、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

4.探索尝试“数学实验室教学”新方法,培养实践思维

“数学实验室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已在国外实行,并成为美国Harvey Daniel与Marilyn Bizar等打造的6个最佳教学实践之一。其精髓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解决数学問题。建议教师可以把课堂变成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探索的“实验室”,在各种小实验中,综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合作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引导,及时评价,增强实践信心

评价是指挥棒,是有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催化剂。

1.注重引导及过程监控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需要学生的参与,还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介入。这是因为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模式下,缺乏适当引导很可能导致漫无目的地思考。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要适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2.及时评价,用激励性评价

实践活动过程中,鼓励使用更多具有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如“你的发现很有研究价值”“这种想法与数学家的想法相同”等,激励学生快乐学习,拨动学生内心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将是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对发展高质量教育这一要求的有力武器。现代社会亟须创新型人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顾明珠.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 西部素质教育,2016(14):106.

[2]哈维·丹尼尔斯(Harvey Daniels),玛里琳·比萨(Marilyn Bizar).最佳课堂教学案例[M].余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陈丽仪

实践活动素质教育论文 篇3:

生命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融合与发展

摘 要:生命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学生生命意识不断加强的前提条件,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生命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融合与发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融合发展;发展方向

1.生命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渗透

(1)以生活实践活动为基础开展生命教育渗透过程。其开展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启发,进而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及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立足“以生活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实施,使学生通过生活影响自身思维以及行动,促使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新时期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开展的根本。在实践活动中,将生活元素进行有效搜集并加以充分的研究,总结出生活与生命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从而带动学生树立珍惜生命且创造生命价值的观念,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2)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同,同一阶段的学生之间身心发展过程也会存在相应的“差异性”。然而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应进行充分的观察,确保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生命教育渗透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自身生命意识能够得到普遍提高。由于学生身心发展不同的特点所在,对于生命的认识角度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进行生命教育渗透也应结合不同基础展开,使学生逐渐认识生命、感受生命价值,最终创造生命价值。

(3)转变传统实践活动模式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渗透。中小学生传统实践活动开展模式主要是以课堂形式为主,学生与社会及生活接触过程较少,很难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在当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于学生实践活动开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体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已经成为实践活动开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学生生命教育的渗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能够珍惜生命、超越生命最终将生命的价值体现逐步“最大化”。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为学生正确生命价值取向的形成创造良好的“保障性”条件。

2.新时期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发展新方向

(1)有效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中小学生生命教育。“人本理念”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生命教育开展的重要思想,也是立足学生发展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在此之中应将“人本理念”进行充分运用,这样学生在接受生命教育过程中才能够体会生命的意义所在,实践教育活动的特点在于通过实践过程让学生能够产生足够的兴趣,对学生的感受过程打下更为深刻的印记。而“以人为本”的有效运用则是对学生整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实现生命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

(2)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促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融入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创造生命价值,且逐渐超越生命价值。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学生探索精神培养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通过探索实践活动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积极培养,并且结合探索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过程,这样的实践活动开展具有科学价值,也是对学生生命意识进行不断探索发展的根本环节。

(3)转变传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活动方式的转变主要在于对组织形式以及活动环境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生命意识”的形成提供有力保证。可以将“生活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及“课外探索”教学模式加以充分运用,在此之中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生命意识渗透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与“体验”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总之,生命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相互融合,对学生素质教育过程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对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以及生命探索过程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余 强,邹 芳.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与生命——群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04(Z1).

[2]钟启泉,崔允漷,张 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石桥市素质教育实践学校)

作者:秦红

上一篇:学生身心发展研究论文下一篇:浪漫主义音乐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