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防汛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功能,有效的防汛手段可以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洪水带来的危害。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构建完善防汛监测措施,传统的防汛措施主要依靠天气预报、人工观察等方式,观测数据模糊,无法为防汛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水利工程信息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利工程信息技术论文 篇1:

水利工程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分析

摘要:在我国近几年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各个行业都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行业的综合建设发展提供推动力。就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来说,很多施工单位都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管理效果,致力于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失误问题,加快水利企业的发展步伐。文章主要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优势和具体的表现形式,对优化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措施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技术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水利企业在发展中得到了较大的契机,在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同时,可以提供便利的条件。基于此,企业在运营管理中会借助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水利工程管理中产生的问题,通过排查工程建设施工中的问题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体现其实际作用。

一、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体现较强的适应性,相对于传统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方法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排除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夜间或者雨天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确保项目建设施工作业顺利开展,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效率,凸显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所以,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属于一种可行性管理方法。在现代化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达到相应的精准度要求,主要是由于在落实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操作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法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精准度,尤其是能够利用动态观测等方式实现人工操作无法达到的水平。很多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管理方法都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避免施工人员在开展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操作时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产生难以应对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形式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遥感技术。这项技术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发展操作时,其可以通过地层表面的反射或者反射磁波获取的信息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目前,我国水利管理中的遥感技术愈发成熟,在对其进行实际应用时,可以体现数据识别功能,还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尤其是在抗洪救灾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充分的性能。管理人员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时,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与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数据和影像资料,还可以利用其监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水利工程工程投入运行之后,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对洪涝灾害进行监测,了解场地区域的灾害、资源、环境等情况。

第二,卫星定位技术。其可以为全球人们提供定位服务,不仅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可以体现相应的作用,还可以应用于交通、建筑工程项目等建设当中,以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卫星定位技术包含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时,可以对产生洪涝灾害的区域范围进行锁定,为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信息,降低其产生的损害。

第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这项技术的性能十分强大,管理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确定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信息,根据地理坐标准确找到工程位置,为后续各项操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还可以体现统计分析的性能,管理人员可以对水利工程的水资源量进行统计,还可以对水利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进行具体的分析,在防汛管理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水利工程管理运用信息技术的措施

1.做好数据采集工作

在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数据采集工作,掌握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关数据,为项目后期的运行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全球定位技术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要求,实时更新与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信息,还可以根据数据变化情况对水利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调整及修改,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效性。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恶劣的环境造成的自然灾害。管理人员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采集相关数据,结合其中的部分自然因素对即将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防止在产生突发状况时危及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管理人员能夠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火灾、地震等可能发生的事故相关的数据资料,结合数据资料内容对其进行预估,再整合相关的数据信息,降低自然灾害对于水利工程项目造成的影响。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数据采集环节的工作效果,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在确保工程项目稳定运行的同时,可以提高项目建设运营的安全性。

2.健全数据信息系统

数据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要点,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健全数据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基础,健全水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科学处理和分析,构建模拟仿真模型,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准确的方案。在健全数据信息系统时,管理人员要掌握与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文本数据内容,将纸质文本数据导入到信息系统中予以储存,规范水利数据,并且定时收集水质信息,预测水质趋势,在可能产生问题时进行预警。管理人员要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传输、整理及储存工作,在需要利用时便于查询,甚至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疏漏。在这种形式下,用户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查询其想要了解的信息,提高水利数据管理的规范性。水利工程监测部门可以按照图1 的形式构建水雨情自动监测系统,对掌握区域内的水利工程项目实际运行状况,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实效性。

3.优化整体管理结构

管理人员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实际应用要求优化整体管理结构,促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在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时,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要在前期施工、后期投入使用及整体运营中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打好基础。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其中涉及的信息数据非常多,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难以完全做好数据存档、汇总与分析工作。尤其是工作人员在面对大量数据信息时,需要付出大量劳动力,容易产生疏漏。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优化整体项目信息化技术建设,对琐碎的管理内容进行高效集成,利用计算机完成大量工作,大幅度提升管理效果。在优化整体管理结构时,还需要将水利工程后期运营管理维护纳入到管理结构当中,一旦产生运营故障就需要及时排查相应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高效分析和处理问题,拟定科学的处理方案,促使水利管理更加规范。

四、结语

在优化水利工程管理效果时,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借助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方法推动水利企业的发展。我国水利行业在发展中,要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为工程项目建设运营提供重要支撑,解决其中的各类问题,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郝继会,王华令.水利工程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20(10):367

[2]王维,汤波.水利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3):3189

[3]覃月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3780

[4]武光辉.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1,19(1):350-351

[5]钟绵志.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2):192-194

作者:杨文艳 沈琳 王红

水利工程信息技术论文 篇2: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防汛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功能,有效的防汛手段可以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洪水带来的危害。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构建完善防汛监测措施,传统的防汛措施主要依靠天气预报、人工观察等方式,观测数据模糊,无法为防汛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水利工程防汛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为了增加水利工程的防汛能力,在防汛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保障防汛工作的时效性与精准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防汛;信息技术;应用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资源的调动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汛是水利工程的职能,也是水利工程的难点。传统的防汛手段都存在较多问题,导致水利工程无法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水利工程防汛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使用确保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降低了洪灾时造成的财产损失,更好的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水利防汛信息技术概述

1.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内涵

水利防汛信息技术主要利用了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工作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防汛工作时,要明确信息技术防汛的工作内容,使用GPS与GIS技术分析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特点、地质环境以及土质结构,将采集后的数据纳入到信息系统内进行整理与分析。使用信息技术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定,RS、GIS、GPS技术能够实时的传递数据信息,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平台实时观察水利工程防汛的情况,并且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汛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做好防御措施。使用防汛信息技术时要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并且制定长期性的监测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汛期安全意识,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数据,制定汛期预警方案,险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取行动,降低汛期带来的损失。

2.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意义

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使用保障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开展,防汛是水利工程的重要施工内容,在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汛期水流量、河岸的位移情况等实施监测,有利于分析当地的水文条件,方便水资源的利用、河道的规划,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优化了防汛工作,传统的防汛工作要工作人员亲自到观测点对水深、洪水的影响力度进行实地调查,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但人为因素较多,数据的客观性降低,使用信息设备监测汛期的水文情况,可以收集到第一手数据资料,结合当地的地形变化,周围居民的、农田、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快速制定防汛措施,提高了防汛工作的工作效率。

二、水利工程防汛信息化的特点

1.精确性

防汛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数据信息的精确度大,使用仪器设备收集该地区的降水量多少,天气的变化规律,河流在旱季跟雨季的流量等信息,数据信息经过传输储存到计算机内,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数据,得到更加精确的信息,为防汛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保障。防汛信息技术主要通过传感器采集周围的数据信息,并且利用无线电、卫星等方式将数据传送到电脑内,数据信息传递时使用更加专业的频道,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2.抗干扰性较强

防汛信息技术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在电子设备内搜索输入相应的程序以及关键字,就能够实现自动化的防汛检测。防汛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动态化的汛情监测,当发现异常的数据波动时,针对产生异常波动的位置检测,科学的分析检测结果。传感器主要通过卫星以及无线电波的方式传输数据,有更加专业的通讯频道,数据在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受到距离与站点的控制。所以在通讯信息技术使用时只要确保各个位置的机械设备运作正常,就能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三、水利工程防汛信息化应用措施

1.水文信息数据

水文信息数据为防汛工作提供大量的数据作为参考,雨水观测站点会监测不同流域的降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积累量也逐渐变大,构成了防汛方案制定的基础。所以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更加复杂多变的信息变为数据,将各项水文数据录入到数据库内。在数据库内构建关键词检索系统,输入关键词调取对应的数据信息,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在防汛工作开展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数据,例如该流域的降水量、主要河流在不同季节的流速以及水平高度等数据信息。尤其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的流域,要创建水文信息数据库,防汛工作部门要联合各企业搭建防汛信息平台,平台内及时更新数据信息,方面企业与居民及时了解汛情。雨季高发期,平台可以向用户手机发送汛情预警,提高人们的防汛意识。

2.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防汛信息技术离不开讯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使用通讯技术实现各流域之间的信息共享,构建水文信息局域网。局域网内部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外的联络,当汛期来临时对外网络可以观察到其他领域的汛情,部分河流流域较长,当上游或者下游出现严重汛情时,需要向下游排洪。下游是否有能力输送洪水成为了关键,使用对外联络网,直接观察下游的汛情,并且为排洪找出最优方案。另一方面對内的水利防汛专项系统,专项系统内分为两个模块:汛情情报网以及互联网互通计算机网络,分中心利用光纤传输的方式将水情传递到各层级的汛情中心,并且与国家水利信息网连接,构成全国范围内的防汛网。

3.会商系统的使用

远程防汛体系在水利工程防汛中得到使用,会商系统借助WebGIS平台处理河道水情、水库水情、蒸发量、雨情等多种水情业务。会商系统内可以查询有关水情数据的信息,也可以对水情数据进行计算、统计、分析与整理,将分析后的结果使用表格、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系统将处理与统计后的数据归档,纳入到数据库内,为防汛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利用会商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人工处理数据带来的数据偏差,而且实现了远程汛情监控,利用系统内的数据库提高了防汛计划的时效性。无论是构建水文信息数据库,还是使用会商系统,水利工程的相关部门都要重视水利与防汛的结合,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水文条件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所以在构建数据库时,要确保水文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监理统一的信息化云端平台。

总结:综上所述,防汛工作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尤为重要,防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提高防汛工作的科学性,利用传感器、无线电、计算机、互联网构建水情信息平台,通过关键词检索搭建水文信息数据库,方便数据信息的查取,为防汛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蒋海霞.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J].河北农机,2020(11):67-68.

[2]刘卓,田浩,刘玉龙.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3):16+18.

[3]郭若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9):167-168.

[4]朱冰.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8(29):101-102.

[5]谢延铎.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8,47(07):19-21.

[6]朱洪戬.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8(10):71.

[7]魏小抗.奋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不断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J].陕西水利,2015(03):15-16.

[8]李亮.加快推进全省冬春水利工程建设暨水利工程防汛检查布置工作视频会议召开[J].广东水利水电,2014(03):84.

作者:王宸

水利工程信息技术论文 篇3: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   要:随着国家日益昌盛,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辅导的提升,这给我国的基础事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水利工程对农业、工业发展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面对新世纪的社会要求,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作业质量都有了新的挑战,想要大力开展水利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水利项目的建设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以下内容笔者将重点介绍水利工程建设当中防汛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并对水利防汛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通过以下论述对水利事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并为水利建设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  防汛信息  水利工程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给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也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在水利防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重大的洪水灾害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有着一定的环节作用,所以重视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

1  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的概念

信息化技术主要是依托计算机科学技术而实现,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管理与维护,最终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随着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更多问题显现出来。为了保证防汛作业的进行,要求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支持防汛工作的展开。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形地质特点,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快速的统计与之相关的数据,并且数据有着极强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大大提高防汛工程作业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中坚持的方针政策,可以用四个方面来概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预防为主要工作,以坚持不懈的开展作为目标,以及最后阶段的全力抢险为动力。无论是从防汛角度还是抢险角度,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规划部署,遵循客观事实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防汛工作争取主动权,将损失降低在可控范围内。

2  信息化技术对水利防汛的重要性

从社会各个角度上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关乎着各行各业的建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换一句话说,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促进水利项目的顺利开展,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还能带动其他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改革和进步。信息技术不仅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进步和改革,对很多地区江河建设的发展和防洪防涝措施都有很大的作用。保障了水利项目周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另外,信息技术对水文建设也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的科学指导,才能使水利工程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现阶段树立项目建设当中的信息技术还属于新兴产业,仍然处理发展阶段,作为相关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和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和理论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水利事业更好的发展下去。

3  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特点

3.1 精准的数据基础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防汛作业如何能够有效的开展,依然是各部门亟需解决的重点难题。信息技术的兴起,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微型同步功能,对水利工程建设防汛的精准性和准确性都非常高,这对水利工程的可持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3.2 抗干扰性强

信息技术的抗干扰性与其他设备相比,在技术行有着非常明显抗干扰性特点,比如通过信息技术,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程度,职工的能力素质等综合指标进行科学的数据采集,并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从而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当中的出现的隐患,以免耽误工程的进行,影响工程质量。

4  水利防汛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4.1 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水文信息技术的操作基础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要用到大量的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水文系统的建设。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各区域之间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水文信息的共享,而水文系统局域网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外联络网络;二是水利防汛专项网络系统。水利防汛专项网络同样也包括两大部分:一个分中心以下的“中心一卫星”型的汛情播报网,加上一个分中心以上的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这两个层级的水利防汛网络在分中心实现汇接,分中心经过光纤线路传输到各级水情信息中心,省级水情中心经过光纤与国家水利信息主干网络来实现连接,进而构成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水利防讯专网。

4.2 水文信息数据库在水利防汛中的运用

通过数据显示,建立了多个水雨情测站,并对积累的水文数据哭不断完善、不断扩大。作为防汛基础的宝贵资源,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网络化和数字化集合。数字化的实现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检索效率,网络化主要是为了提高传输速度,通过这两个重要的特征,为水文数据的利用提供依据。在防汛工程建设当中,需要确定很多参数,比如该地区的降雨量、各类水位、流量的特征值、降雨径流时间等,都可以通过原始的水文数据进行演算之后方可确定。最后将得出的这些数据与预报数据、防洪排涝设施的工程情况相结合,为防汛决策提供指导依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地区的水文网络数据库已经基本建立,这为水利防汛工程可以说作出不小的贡献。

4.3 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现阶段的水利防汛工程已经开始走向现代化高新科技产业。大部分都开始采用全新的远程防汛会商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数据信息和已经采集到的图像和视频等通过超文本系统显示出来。有着非常明显的便捷性、动态性、分布性以及交互性等优点。在水利防汛中会商视频系统是利用高速宽带网络来完成异地视频,从而将各地的防汛节点以文字、图片和音频的形式传递出去,不需要防汛工作人员去现场,而且需要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进行信息决策的交流和沟通。推广防汛视频会商系统,不仅提高了水利防汛部门将决策以更快速更高效的方式传递出去,同时也为洪水的调度、工程监测以及抗险减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也为防汛指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5  提高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水利工程整体上的防汛信息技术成就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部分人员的防汛信息技术意识薄弱,对信息数据和工程建设缺乏足够的经验,大大降低了防汛工作的效率,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甚至造成了人民财产的威胁。所以首先要从水利部门的领导阶层开始,一定要加强防汛信息技术的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习和总结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创新和完善。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模式。做为政府,也要不断鼓励防汛信息技术的科研研究,通过社会渠道引进投资,从硬件设施上给予保障。另外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对管理和技术经验进行学习和提高,最终目的就是将防汛信息技术运用到工程建设当中,提高水利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总体效率。

6  结语

由于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随之接受了更高的挑战。水利事业作为国家建设工程当中的重点项目,影响尤其巨大。防汛工程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当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防汛工程对信息分析的准确性,也是新时期水利建设工作者最重视的课题。做好防汛工程,才能从根本上造福群众,保障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这对技术人员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所以提高水利工作者的主动防汛意識,才能真正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长洪.堤防建设中的生态水利工程理念[J].智能城市,2016(4):27.

[2] 汪增辉.浅谈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7):217.

[3] 王近宏,王佳.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标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7(1X):87.

作者:刘卓 田浩 刘玉龙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下一篇:传统服饰设计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