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完善研究论文

2022-04-23

摘要:商务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有着巨大的利润发展空间。虽然商务旅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但其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却不容忽视,在我国旅游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商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营者高强度地开发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和旅游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循环经济理论完善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循环经济理论完善研究论文 篇1:

论国外循环经济理论及实践

摘要:本文概述了产业共生、清洁生产、产业生态、生命周期评价、零排放、逆生产等西方著名的循环经济理论,阐述了这些理论在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国的实践。

关键词:国外;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

一、国外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按照K·波尔丁的观点,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人、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国外许多学者和机构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理论。

1.产业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理论。产业共生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John Ehrenfeld和Nicholas Gertler(1997)在丹麦的卡伦堡市提出,John Ehrenfeld和Nicholas Gertler研究了由于企业间存在众多合作关系而被公认为“产业生态系统”或“产业共生”的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他们认为企业间可相互利用废物,以降低环境的负荷和废物的处理费用,建立一个循环型的产业共生系统。在政府的支持下,卡伦堡市采取了利用工厂排出的废热为市区供暖、利用制药厂的有机废物作肥料等措施,建立了生态城市的雏形。

2.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理论。清洁生产理论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首先提出的,他们将清洁生产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以便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认为,应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对策,防止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对人和环境的危害,通过采取保护自然资源及能源资源、去除有害原料、减少废物的排放和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并通过增强环保意识来实现从产品生产到处理的全过程都能降低或减少环境负荷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

3.产业生态(Industrial Ecology)理论。产业生态理论于1980年由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的,之后国外许多学者进行研究。Frosch,Robert(1992)认为,产业生态指一个相互之间消费其他企业废弃物的生态系统和网络。在这个网络中,通过消费废弃物而能够给系统提供可用的能量和有用的材料。Lowe,Ernest(2003)认为,产业生态是一个自然的与区域经济系统及当地的生物圈密切联系的服务系统。产业生态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是以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积极促进环境负荷的评估及环境负荷最低化,并强调产业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4.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LCA的最初应用可追溯到1969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对不同饮料容器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释放所作的特征分析。该公司在考虑是否以一次性塑料瓶替代可回收玻璃瓶时,比较了两种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在这之后,LCA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产品环境特征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最初LCA主要集中在对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关注,这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引起人们对能源和资源短缺的恐慌。后来,随着这一问题不再象以前那样突出,其他环境问题也就逐渐进入人们视野,LCA方法因而被进一步扩展到研究废物的产生情况。早期事例之一是美国国家环保局利用LCA方法对不同包装方案中所涉及的资源与环境影响所作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由于欧洲和北美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及欧洲生命周期评价开发促进会(SPOLD)的大力推动,LCA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关于LCA的ISO14040系列标准。一些国家,如美国、荷兰、丹麦、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有关国际机构,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实施研究计划和举办培训班,研究和推广LCA的方法学,促进了LCA的全面应用。

5.零排放(Zero Emissions)理论。零排放理论是在1994年由联合国大学提出的,它把废物看做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原材料,主张将废物作为生产的原材料使用。如A企业的废物通过改良加工,可以作为B企业的原料,而B企业的废物又可作为C企业的原料等,最终使整个生产的废物排放达到无限小。

6.逆生产(Inverse Manufacturing)理论。逆生产理论是在1996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循环社会理论。它针对为解决废物问题所采取的环保型材料的开发、分类、分离和再生技术及生产过程中废物减量等对策的局限性,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废物的循环利用问题,所有的产品都以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处理为前提条件下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和消费。逆生产理论不仅主张在产品的生产、使用、保修、回收和再利用的全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量及废物的排放量。

二、国外循环经济的实践

自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以来,循环经济的实践就已在世界各国开始,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公认为是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1.美国的循环经济实践。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尔逊通过对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的研究,第一次给世人敲响了沉醉于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警钟,首先提出了控制化肥使用的3R措施;1976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固定垃圾处理方案》,并要求各州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计划,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个州制定了废弃瓶子的处理办法,二十多个州制定了禁止在庭院内处理垃圾物的法规,近一半的州对固定废弃物的循环处理率超过了30%。美国循环经济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如,传统的造纸业、炼铁业、塑料、橡胶业及新兴的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家居用品等产业。目前,美国最大的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是纸制品的回收利用,共雇用近14万人,年销售收入达490亿美元。其次是钢铁回收业,雇用近12万人,年销售收入为280亿美元。就美国全国而言,现在已有5.6万个企业、数十万人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工作,年均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其规模相当于美国的汽车业销售额,已成为美

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德国的循环经济实践。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86年,在德国制定的《废物管理法》中,就明确强调要通过节省资源的工艺技术和可循环的包装系统把避免废物的产生作为废物管理的首选目标。1991年,德国首次按照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利用思路制定了《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商和零售商对用过的包装,首先要避免其产生,其次要对其回收利用,以大幅度减少包装废物填埋与焚烧的数量,并规定到1995年,德国的包装物品应有65%能得到循环利用,其中金属与玻璃再循环率为90%,纸张、塑料和木材的再循环率为80%。1996年,德国又公布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把资源闭路循环的循环经济思想从包装环节推广到所有的生产部门,专门成立了负责包装废弃物处理的双向回收系统有限公司(DSD),并且通过《包装条例》规定包装链的企业必须承担包装废弃物的处置责任,而DSD公司的建立使包装链的企业避免了建立各自复杂的产品包装押金返还和回收系统及其需要的巨额投入,只需交纳一定的绿点许可证费用,就可通过DSD公司的专业回收系统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目前,德国许多工业废物,如废金属、废汽车、废轮胎、废玻璃、废机油等,几乎都达到100%的回收利用。经过几十年不断努力和实践,德国的循环经济已取得明显成效,在GDP增长两倍多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减少了近75%,收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结果。

3.日本的循环经济实践。日本是循环经济实践立法最早也是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日本在1993年实施《环境基本法》的基础上,又先后颁布了《废物处置法》、《汽车循环法》、《土壤污染对策法》、《资源有效利用法》、《建材材料利用法》、《绿色消费法》、《容器包装循环法》、《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相互呼应的循环经济法规,并相继付诸实施。各法规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生利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如《食品循环利用法》规定:自2001年起五年内每个企业要把食品废弃物的再资源化比例提高到20%;食品加工业、饮食业和流通业有义务减少食品废弃物的排出量和把其中的一部分转换成饲料或肥料;对达不到所规定的目标而又不听从劝告、不加以改进的企业,设置处罚规则,处罚对象是食品废弃物排放量每年在100吨以上的企业,等等。2000年6月,日本又出台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明确提出循环型社会基本规划是日本国家一切规划的基础,并规定了产生废物企业的生产责任和义务及从法律上规定了废物处理的优先顺序。同时,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从法制上确定了21世纪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根本原则,这也标志着日本在环保技术和产业上迈人了新阶段。继2000年制定《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后,日本近年又提出了“建设21世纪‘环保之国’战略”,制定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基本计划,并着手正在实施“最适量生产、最适量消费、最小量废弃的循环经济战略”。

4.瑞典的循环经济实践。瑞典是循环经济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早在1990年瑞典议会就通过了《废弃物管理纲要》,限制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及废弃物中有害成分的含量,提高废弃物再循环和回收利用的程度。1994年瑞典确立了“生产责任制”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把今天的废弃物变成某种可利用的新资源”的循环社会。瑞典的法律规定,所有生产、进口及销售及销售包装产品的企业都有对包装进行回收利用的义务,要求生产者应对其产品在被最终消费后继续承担有关环境的责任,且有义务对废弃产品及包装按要求进行分类,把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由于瑞典大多数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回收体系,瑞典工商界、行业协会及大包装公司经过协商,在1994年成立了4家全国性的回收公司,以实施“生产责任制”的义务。同时,上述4家公司还共同出资组建了REPA公司作为服务机构。企业通过加人REPA公司并交纳一定的费用后,REPA公司就为其履行“生产责任制”所规定的义务。瑞典还规定,回收公司不以赢利为目的,同时对一些年营业额在50万克朗以下的小企业可免费加入REPA公司,这有利于保证瑞典“生产责任制”的战略目标实施。到2004年,瑞典废弃物处理范围已从最初的产品包装扩大到废纸、废轮胎、报废汽车、废电子电器产品、办公用纸、农业塑料和废旧电池等。

当前,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必须面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新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必然选择,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西方的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John Ehrenfeldand Nicholas Gertter:Industrial Ecology in Practice:The Evolutxon of In Interde pendence at Kalundborg[J],Joum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V01.1,Issuel,Winter 1997,即,67-79.

[2]Froseh,Robert:Industrlal ecolofy:aphilosophical introduc-tion[J],Proceedings,National Academy of Scxences 89,Febmary 1992,P800—803.

[3]Allenby,Braden:Achieving sustalnable development throgh industrial ecology[J],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ffairs4 No.11992.

[4]Lowe,Ernest:Industrial ecology:An organizing frarnework for enwronmental management[J].Total Qualit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utumn 1993.

[5]韩宝平,孙晓菲,白向玉,魏颖.循环经济理论的国内外实践[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6]亦 冬.循环经济: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之路[J].再生资源研究,2004,(3).

[7]梁 鸣,沈曜良.循环经济理念的发展与实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6).

[8]吴季松.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J).石油政工研究,2003,(4).

(责任编辑:郭连强)

作者:周 兵 黄志亮

循环经济理论完善研究论文 篇2: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我国商务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商务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有着巨大的利润发展空间。虽然商务旅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但其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却不容忽视,在我国旅游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商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营者高强度地开发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和旅游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如何解决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世界性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务旅游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商务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到商务旅游领域,试图探索出一种循环型商务旅游新模式,以期提高旅游资源的效率,减轻旅游资源负荷,促进商务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务旅游 循环经济 协调发展 生态旅游产品 绿色营销

商务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至今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目前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其近年来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来分析,商务旅游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越来越成为全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发展商务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促使我国的商务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融入到世界商务旅游发展的潮流当中,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中赖以生存的一个主要市场,商务旅游在我国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能源和城市生态危机也随之而来,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能源的无节制滥用,导致一些能源、资源的枯竭或者正濒临枯竭,给我国商务旅游的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何使商务旅游在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快速发展是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学者们必须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与我国商务旅游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国内有关商务旅游理论的研究却显得相对滞后,几乎没有学者从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角度对商务旅游进行探讨。目前对于商务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外延等还存在较大分歧,相关研究文章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很分散、重复程度较高、理论研究不深人。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选择商务旅游作为研究重点,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出发点,试图运用市场营销学、旅游服务营销学、城市学、生态学等理论对商务旅游的理论模式和实践类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商务旅游的研究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促使国内学者更加深入的研究,把握市场变化趋势,统筹规划,构建我国商务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一、商务旅游的概念及特点:

(一)商务旅游的概念

商务旅游是新兴的旅游项目,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目前学者们对商务旅游的研究主要采取定性描述的方法,较多地关注于应用方面的探讨,因此,关于商务旅游的定义说法众多,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英国的名誉教授伊恩·麦克尼科尔(Iain·McNicoll)从旅游经济学角度在其综合报告《英国旅游卫星账户中有关“商务旅游”的处理意见》中将商务旅游定义为“商务旅游是一种与访问有关的个体消费,这种参观访问符合商务旅行出差的标准”。勃·戴维森(Rob Davidson)从旅游动机角度进行定义:“商务旅游涉及的是那些因为工作关系而旅行的人们,因此是最古老的旅游类型之一。人类从早期就开始了出于商务目的的旅行”。

通过对上述概念的研究,笔者试图将商务旅游定义如下:商务旅游是指商务人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旅游消费行为。既包括传统的个人或者公司的公务、商贸旅游,也包括新兴的行业会展、奖励旅游以及大型商业性活动。

(二)商务旅游的特点

1.逗留时间长、人均消费高

据统计,来中国的海外商务游客的人均消费比观光客多31美元,高出23%。来中国的海外商务旅游者在华停留超过15天的达10%;而观光客停留15天以上的仅有5.8%,国内游客也呈现同样的特征。商务游客一般不受余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限制,旅游时间即工作时间,其各项费用基本上是由组织或公司支出,标准较高,所以商务客人在住宿、通讯、宴请、饮食、交通等方面都较为讲究。行则头等仓、公务仓,住则五、四星酒店,出入高档餐馆、宴请客户联络感情等,其人均花费、人均日花费均高于其他目的旅游者,并且其消费范围多集中在大、中城市。

2.目的地选择非自主性

与休闲旅游者相比,大部分商务旅游者不是自己选择旅游目的地,而是工作需要或由他人决定,商务旅游者不是自己花钱而是由公司买单。因此,商务旅游者一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商务旅游目的地,而是根据公务需要和公司的业务需要来选定目的地。

3.受季节变化影响小、重游率高

由于自然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和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周期性规律,一般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每年的“五一”、“十一”为休闲旅游黄金周,而商务旅游一般是为了工作需要,而公司的工作一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商务旅游受季节、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小。商务旅游且重游率高,以海外商务旅游为例,4次以上来华者高达72,1%,首次访华的观光客中,商务游客只占9.8%。从实际中看,商务旅游者是出于特定的业务目的外出旅行,他们多属于重游客、再访客,这是由其工作的性质及来访的目的所决定的。

二、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是物质闭环流动性(closing materials)经济、物资循环(resources circulate)经济的简称,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一线性流程,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在这个意义上,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循环经济理论对商务旅游发展的要求与指导:

1.指导商务旅游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从商务旅游这个产业来看,商务旅游业根据服务创造价值的第三产业的特点,从旅游服务产品与设施的设计与开发,到整个旅游过程,都要考虑消除或使之尽可能地减少旅游企业、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开展商务旅游的宏观环境来看,开展商务旅游,特别是会议和展览旅游,必须要综合协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促进文明、舒适、可持续的人文环境发展。建立充满活力的循环经济系统,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发展,取得城市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旅游环境,从而为建设商务旅游城市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

2.保障商务旅游承办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商务旅游承办地兼顾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利益,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满足不同地区、社会、后代的发展需求。不仅应重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更应注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能因眼前利益而采取“掠夺”其他地区的方式换取自身暂时的“繁荣”,或以牺牲后代的利益来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

第一,资源的循环使用保障商务旅游承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的循环使用原则是保障商务旅游承办城市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自然资源的使用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循环经济从大系统分析观念出发,实行总量控制,通过资源循环及再造资源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短缺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充足的能源保证。第二,循环经济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利益及其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环境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现代商务旅游城市建设中,循环经济要求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环境。循环经济从生态系统平衡的观点出发,对城市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进行限制,维持其在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之内,对生态系统尽可能小的扰乱,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循环经济重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大大促进了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保证商务旅游承办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资源总体上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它包括有形的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社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以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

循环经济的主要理念就是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使生产成为与生态系统循环相协调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理论要求城市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树立资源系统观、发展观。循环型商务旅游城市的建设必须从自然和人文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城市资源的问题,要求必须对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加以优化组合,使两个系统契合,实施“开发与节约保护并重”战略。以正确的资源发展观为指导,实实在在地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国民经济体系。在利用传统能源的时候秉承节俭、节约的原则,采取合理的消费结构。同时,应高度重视开发新能源,开发海洋资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将对循环经济型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四、循环经济理论在商务旅游业中的体现: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的这种要求与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商务旅游业发展模式是一致的。循环经济理论在商务旅游业中综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量化原则的体现

循环经济下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传统粗放型旅游资源开发相比,最显著差异在于“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上。传统型旅游资源开发,其开发和保护是分离的,资源没有很好地再利用,这种分离使得开发和管理中强调的保护问题难以协调起来。循环经济下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综合地开发与保护,并将其与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入一体,从而使旅游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旅游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在旅游景区的管理过程中还从五个方面实现减量化原则:第一,分类回收景区垃圾,一部分进入垃圾处理场,一部分变为有机肥料,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使废物尽可能少,污染尽可能的少;第二,在旅游景区的交通、水、土壤、空气、声环境等方面,精心设计、严格管理,引导游客积极参与和配合,降低和控制环境污染;第三,提高旅游景区绿化率,扩大环境容量,在环境容量以内接待游客,减少生态干扰破坏;第四,旅游景区的设施设备尽量使用节能型材料,减少能量的耗费;第五,教育游客节约使用资源和能源。

(二)再使用原则的体现

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不但国内的会议、展览日益增多,日新月异,而且国外会议、展览纷纷涌入中国,对会议、展览场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型展览馆要求运用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通过研究人与机具、机器设备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对展览馆进行设计,使人能够高效、安全、健康和舒适地工作,从而充分发挥会展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中的再使用原则在商务旅游中的具体表现是改造现有建筑物,节约成本和加大对会议、展览设施的重复利用率。

(三)再循环原则的体现

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提倡对物品、资源应该维护、修复而非频繁更换,并要求开发商应该考虑到产品修复的简便性以及易于升级换代,这一原则用于商务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中,就是要求商务旅游资源开发商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种修护的简单进行。例如,旅游景区内如何通过生态设计来减少污染及对环境的破坏等,充分注意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及时修复,同时,循环经济还要求作为旅游者的消费者应该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尽量减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五、循环型商务旅游模式的构建

循环型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构建必须以旅游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终达到“合理开采、高效利用、最低污染”。循环型商务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如下:

六、我国商务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循环经济观念

在以往的商务旅游开发战略与规划中,一般强调的是物质设施的规划,而对旅游开发涉及的人的因素,尤其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协调重视不够,导致在开发中出现利益冲突,尤其是社区居民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冲突,限制了商务旅游的开展,从商务旅游开发的长远的综合目的来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对人本身的关注列入实现商务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范畴。在商务旅游中要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和谐,除了社区参与规划过程外,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也至关重要,国际知名的旅游社会影响分析学家墨菲(Murphy)认为,如果社区得到有关旅游更充分的信息,这个产业将会更受欢迎。在商务旅游规划中,要建立一个能够充分交流沟通各方信息的公共平台,从而提高沟通效率,减少因信息不通或者不对称而引起的冲突。

(二)政府与企业高效结合的组织形式

1.政府主导,构建商务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一,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商务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加强政府服务和产业配套两项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场馆建设,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化国际商务旅游产业“国际化、系统化、高端化”三大特色。

第二,建立健全完善领导管理机构。通过对优秀商务旅游城市的发展经验的总结,我国国家旅游局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国际会议展览奖励旅游部,开始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自己的会议、展览、奖励旅游数据库。二是同各个专业组织建立联系,签署合作协议。为了大力发展商务旅游,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或帮助专门的官民合办的协会来协调解决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障碍。

2.发展商务旅游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第一,大力发展专业的商务旅游经营企业。商务旅游的供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不同类型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奖励旅游等,每一类型的旅游所需要的服务都不同,因此需要大量专业的商务旅游企业为不同类型的商务旅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第二,提高现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商务旅游是一块大蛋糕,许多企业都盯住这一块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人世后,旅游企业同时又面临着国外品牌的冲击,如酒店业,国外的酒店集团在高端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外资旅行社现在刚进入,竞争力显现不出来,但是它们实力雄厚、经验丰厚,有着广大的国外客源。就现状来看,商务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谋得生存之地,就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提高现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建立评估机制

商务旅游大力开展是否遵循循环经济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和资源的节约,是否能保障预期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第一,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评估机制。实行资源、环境稽查制度,依法强化控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违法开发利用的手段,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第二,建立环境评估机制。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评估,是对人类任何经济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出减少影响,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作者:司新云

循环经济理论完善研究论文 篇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物流园区发展研究

【摘要】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促进物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倡导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物流园区的发展。结合当前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存在问题,通过对物流园区科学地选址布局、实施绿色物流、建立循环物流体系,以形成资源循环、环境共生的物流系统。为实现物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循环经济;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对于把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物流园区发展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大多停留在对物流园区的发展研究、对循环经济的研究。

(一)物流园区的研究

国外文献中通常将物流园区定义为“物流中心”或“物流节点”。在已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学术论文方面多与园区的战略定位、整体规划与建设或具体地区实证研究相结合。英国的EstomihMartin分析了物流园区功能与设施选择和设施布局间相互关系;美国学者Eiichi TaniguChi和Michihiko Noritake着力研究物流园区整体功能,提出物流园区具有缓解交通堵塞、节省能源、降低劳动成本和环保等重要功能;Bates.J.M.和Glanger.C.W.J.年首次提出组合预测法并运用到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和规划中;Brian Slack从系统角度提出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其影响因素。

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引入了物流园区的概念。有关物流园区的文献研究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流园区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作用的研究,如顾亚竹、邹辉霞、习武晶、陆昱博等人的研究。另一类是有关物流园区建设的研究,包括物流园区的规划、发展、布局方面及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如汪鸣、杨大海、肖瑜、赵闯、刘凯、李电生、梁春燕等人的研究。其中,方威、李夏苗运用逻辑斯蒂增长方程、生态位理论、寄生理论等生态学相关理论研究物流园区发展问题。

(二)循环经济的研究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的提出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拓宽了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相联系。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学者就将循环经济作为生态学的一部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Clark提出将资源保护理论建立在动态数学模型基础上;Pearce和Turner围绕自然资源储量、环境吸收能力、经济生产和消费中产生废弃物及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管理规则下的循环经济模型;Bailey借鉴生态学中对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流的分析方法,利用软件STELLA建立系统动态响应模型来研究生态工业系统的结构与物质流效率。

我国经济理论界关注循环经济最早开始于1997年,以闵毅梅在环境导报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德国的<循环经济法>》为标志。吴季松阐述了循环经济基本内容、科学基础和实践基础,对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提出产业设想。曲格平认为,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赵礼强提出,在3R下,通过绿色采购、产业集群、绿色物流、物流包装物循环使用、建立逆向回收物流体系等实现物流活动的再循环的循环物流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对循环经济理论在物流园区发展中的应用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展开。

二、物流园区发展的可循环性分析

物流系统作为联系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重要桥梁,其过程既有价值的转移和增值,又有物质的循环利用、能源的转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弃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物增加等。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可以看到,循环物流包括“生产一流通一消费”途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它是物流流向的主渠道;另一种是逆向物流,其流动的方向与前者相反,它合理处置物流衍生物所产生的物流流向渠道,如回收、分拣、净化、提纯、维修退回、包装再加工、再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

一直以来,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是以“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型的模式,但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环境壁垒逐渐兴起,ISOI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I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为此,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物流循环经济将是其理性选择。

物流园区是区域经济范围内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产物,能够有效整合地区物流资源、实施物流现代化作业、建立一体化运输体系、实现设施共享,是高度信息化的物流市场载体,是物流实现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所以,在资源短缺、消费膨胀、废弃物品大量化、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用循环经济指导物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不成熟、不完善,系统分割、资源分散的物流运营体制在推动物流园区粗放型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协调功能差

物流园区的建设没有很好地与城市建设的布局结合起来,不合理的选址布局加重了城市环境负荷。现在有不少地方盲目整合物流资源,不是从满足企业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进而提升城市整体经济运行效率的角度来发展物流园区,而是单纯地为物流而物流,导致物流园区建设未能充分考虑有关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造成现有仓储设施等物流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最后土地资源也转为他用。

(二)集约化程度低

物流园区内物流企业经营手段原始,专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程度低,物流技术的非标准化导致物流各环节兼容性差,制约物流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较低及浪费严重。如运输环节,不合理运输增加车辆燃油消耗,加剧废气与噪声污染;仓储环节,不当储存方法易导致储存货物腐败变质或泄漏,尤其是化学危险品泄漏,对人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装卸搬运环节,野蛮操作方式易发生货损,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包装环节,多数商品包装材料、包装方式选择不当,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环境严重污染,如塑料袋、玻璃瓶、易拉罐等包装材料,给自然界留下长久污染。

(三)缺乏可持续发展规划

物流园区的远景规划缺乏一定的前瞻性,没有从适应经济全球化角度出发,缺乏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物流园区可持续、精细化发展的理念,对循环经济下物流体系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追求正向物流即产品向消费者流动的物流,不注重逆向物流,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表现为部分物流规划单位,尤其是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物流园区且求大求全,结果园区建成后招商出现困难。

(四)技术含量低

尽管我国的物流园区已经开始了物流园区网络化建设,但其网络的覆盖面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协作的软件也不配套,致使物流园区的成功运作相当困难。

四、循环经济下物流园区发展的建议

(一)实现科学选址

充分考虑环境承载量,科学地进行需求预测、准确选址。园区建设前,相关部门要根据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各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及物流需求特性预测园区投资规模、占地面积、物流设施设备等状况,并充分考虑园区内外的协同性、产业集聚性等。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和资源;另一方面,要兼顾地价、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应重点综合考虑道路网分布、通行能力和交通管制情况,以及未来升级和扩充的问题。通常选址做法是:靠近货物转运枢纽和交通主干道出入口;紧临大型工业园区或者商业区;优先考虑将现有仓储区、货场改建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物流园区。

(二)实施园区绿色物流

物流园区管理应做到标准化,合理安排作业流程与作业时序,将物流资源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这就需要实施绿色物流。绿色物流就是在物流过程中有效、节约地利用资源,抑制和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1.开展绿色物流作业。园区物流企业应对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活动进行分析,建立数学优化模型,配合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专业化分工,达到各项活动清洁生产、物资再使用和资源循环利用。运输环节,减少运输数量、缩短运输距离、避免交叉迂回运输等浪费,提高运输效率;选择共同配送绿色运输策略,实施多式联运,提高“绿色”运输工具的使用率。仓储环节,大力发展立体仓库技术,提高仓库库容利用率;使用自动导引小车和电瓶叉车,清洁生产;避免保管中化学方法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易燃品、易爆品和化学危险品等物品的爆炸或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装卸搬运环节,增加托盘、集装箱、集装带的使用,提高物品活性,减少装卸搬运次数来降低资源消’耗;做好粉状物资的封闭输送,减少货损。包装环节,设计大型化、集装化及轻便式、折叠式的包装容器和器皿;采用简化、可降解包装材料;多使用简易包装和外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小件包装和内包装;实行托盘标准化,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建立包装回收制度,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加强绿色包装宣传等。流通加工环节,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用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污染。

物流园区应协同生产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以适应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的分散化和市场环境的瞬息变化,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发展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采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通讯设备,包括DW、OLAP、DM、BC、RF、POS、EDI、GIS和GPS等技术。

另外,现代物流园区强调系统观,要求各项物流作业的整体配套,如物流节点的装卸搬运、仓储、包装能力与运输能力配套;节点的货物疏导能力与运输能力配套;清关、检疫、港务等业务能力与运输能力配套。物流园区应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设备、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循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立绿色物流指标。积极推进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物流园区需建立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目标值,定量控制各项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指标要能有效协调物流活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如表现经营效益的托盘使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滞留时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表现环境效益的“三废”排放量、能源利用率、货物抛洒率、包装回收率、员工环保意识等。

3.发展绿色装备。绿色装备是实现绿色物流的基础,绿色物流装备是指能节省资源、不污染环境、循环使用的装备。绿色装备的功能除了提高设备的功率和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外,还体现在对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的调度、使用和维护方面。物流产业倡导和发展的绿色装备目前主要有模压托盘、厢式货车、电瓶叉车、集装箱等。绿色装备更多是代表绿色理念和支撑绿色理念的技术,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绿色装备必然成为物流产业运营必需的通行证。

(三)建立循环物流体系

由于产品在供应、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中会产生大量包装物和废弃物,一旦这些包装物和废弃物得不到正确回收和处理.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社会资源的枯竭,因此,物流园区功能设计应从资源角度出发,考虑加工处理更多的返还品,将逆向物流放在物流园区的功能设计当中,使供应链中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相互协调,最终形成具有“循环回路”的物流体系,即建立起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园区回收处理中心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内的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体系,既能保障生产、流通企业的正常运营,又能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责任编辑:汤伟山】

作者:杨春艳 陈新国 高凤莲 杨晓艳

上一篇:服务贸易与国际竞争力论文下一篇:城市循环经济建设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