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建筑形式论文

2022-04-17

“今天看上去非常奢华的,后天就成正常的标准了。”①——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925年,包豪斯由魏玛迁至德绍。在这里,包豪斯开始了最繁荣的一段时期。德绍市政府许诺,除了资助建设包豪斯的新校舍外,还为包豪斯老师们建立几栋附带工作室的住宅,这些住宅被称为“大师之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表现主义建筑形式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表现主义建筑形式论文 篇1:

德国贝特夏街


▲ 图为站在贝特夏街仰望钟琴楼,在视野中央,两栋房子的楼顶连接着的就是钟琴。琴声悠扬,阳光绚烂,穿过箍桶匠街,望着微波荡漾的威悉河,仿佛才会从中世纪的故事里回过神来。

来到一座城,走街串巷,无疑是了解当地文化、体验本土生活的最佳方式。若是走进德国北部城市不来梅,那一定不能错过贝特夏街。进入这里,映入眼帘的红砖建筑,会为你讲述这条街、这座城的过往。

贝特夏街位于不来梅集市广场和威悉河之间,是一条长约110米的小巷。街上的建筑建于1922年至1931年之间,融合了哥特式、表现主义和装饰艺术等建筑风格。这种罕见建筑形式的“合奏”,使得这条红砖砌成的街道闻名于世。

时光倒流到中世纪,这里聚集着制造木桶的工厂和销售木桶的店铺,街头巷尾都能看到木桶匠们忙碌的身影。因此,这条街也被称为“箍桶匠街”。然而,到了19世纪末,随着不来梅的港口搬迁,以及工业化不断推进,木桶的需求量急剧下滑,街区随之没落,还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处境。

1902年,不来梅的咖啡交易商——路德维希·罗斯利乌斯,购买了位于贝特夏街上的6号房屋,对其进行了翻新,并将其作为公司总部,随后开始经营Kaffee HAG咖啡品牌,于是,这条街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后来,他陆续买下街上所有的建筑,并委托表现主义雕塑家、画家、建筑师伯恩哈德·霍特格对整条街道进行了艺术改建。

不幸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贝特夏街遭遇轰炸,大部分建筑都被摧毁。如今人们看到的街道和建筑,是几经修复后新生的模样。但大到墙面雕塑,小到栏杆把手,每处细节仍渗透着最初的表现主义建筑风格。

其中,有两座建筑最吸引人们的眼球:一是以砖块表现主义风格为主的保拉·贝克尔·莫德森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向女性画家致敬的博物馆,展示了保拉·贝克尔·莫德森这位德国画家的作品。她是早期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她31岁的短暂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作品。另一个是亚特兰蒂斯之家,这是伯恩哈德为纪念传奇大陆亚特兰蒂斯而建。与街上其他建筑不同,它是钢筋结构,装饰艺术风格的螺旋楼梯和穹顶颇有魅力,天花板则由蓝色和白色玻璃块拼接而成,营造出独特的照明氛围,令人沉醉。

贝特夏街还有许多充满艺术气息的店铺,如独具匠心的糖果店——店门外7个小矮人的雕像嵌在紅砖墙内,造型各异,洗手池的水管上点缀着铜制小动物,店里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糖果,散发着甜蜜的香气。

如果幸运,还能在街上听见钟琴演奏的传统民谣。钟琴是悬挂在两栋小楼屋顶之间的一排瓷器组钟,由30组德国著名的迈森瓷器组成。左边小楼的墙柱上有可变换的立体图案,展示着钟琴正在演奏的主题。

作者:咕咕

表现主义建筑形式论文 篇2:

大师之屋

“今天看上去非常奢华的,后天就成正常的标准了。”①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1925年,包豪斯由魏玛迁至德绍。在这里,包豪斯开始了最繁荣的一段时期。德绍市政府许诺,除了资助建设包豪斯的新校舍外,还为包豪斯老师们建立几栋附带工作室的住宅,这些住宅被称为“大师之屋”。

与德绍包豪斯新校舍相同,这几栋住宅也由包豪斯校长格罗皮乌斯设计,共四座建筑。作为校长的格罗皮乌斯拥有一套独栋住宅,其他的教师则两个家庭共享一座双拼式住宅。两户住宅拥有相同的建筑平面,并以90度角旋转相衔接。四座建筑东西向一字排开,从西向东居住的依次是瓦西里·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乔治·穆赫和奥斯卡·施莱默、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和菜昂尼尔·费宁格,最东边的则是校长格罗皮乌斯。

作为现代主义里程碑式的建筑,德绍包豪斯大楼堪称格罗皮乌斯一生中最成功的建筑,为后来的现代建筑师提供了教材,让他们有了可供学习的模板,同时格罗皮乌斯也以这座建筑奠定了其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地位。相对德绍包豪斯的新校舍,大师之屋显得并不那么出名。几栋住宅坐落在包豪斯校舍北边的树林之中,距离德绍包豪斯新校舍只有600米之遥。虽不及德绍包豪斯校舍耀眼,但是这几座住宅也堪称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图1)对于大师住宅,“业主”们评价各异。费宁格早已经沉浸在住宅良好的功能性中,并适应了无细节装饰的墙面。克利虽没有直接对建筑进行评价,但是从其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建筑的喜爱。康定斯基因为不满格罗皮乌斯建筑的色彩设计,而基于自己的爱好更改了建筑的墙面色彩,还邀请他的学生马塞尔·布劳耶设计家具。(图2)建筑的功能性只有使用者才可以体验,在旁观者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形式的存在,但过多的关注其实放大了建筑私密性不足这一缺点。当大量游人向大师之屋内部窥视时,加重了敏感的艺术家们对建筑过于开放的抱怨。虽然住宅在形式上标新立异,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其舒适性。不过,即使这样,无论是费宁格还是康定斯基依然表现出了对建筑缺乏私密性的严重不满。住宅建筑时常影响个人的生活感受,作为使用者,大部分时间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住宅自身的形式和功能。这种感受间接地影响了使用者的生活态度以及行为处事方式。大师住宅的设计在本质上是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对新式住宅建筑形式进行探索。虽然观光者的到来破坏了安静的生活气息,但这也不能抹杀大师之屋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价值。

包豪斯虽是一所位于德国的学校,但它却以极大的包容性吸纳了当时欧洲各国的顶尖艺术家。瑞士表现主义画家保罗·克利(自1920年起)、奥斯卡·施莱默(自141 1921年起),俄国表现主义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自1922年起)与匈牙利构成主义( Konstruktivismus)艺术家拉兹洛·莫霍利-纳吉(自1923年起)的加入,使不同国家的不同风格得到了交流与融合。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在二战后发展成国际风格并非偶然,因为它在诞生之初就已经融合了不同国家的不同风格。

1921年,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泰奥·凡·杜斯堡受格罗皮乌斯之邀,来到包豪斯担任教师,为包豪斯带来了新的理念,使得包豪斯的教学更具多样性。1925开始建设的大师之屋明显受到了风格派的影响。建筑从平面到立面都采用了几何形式,带有明显的抽象特征。建筑外观与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格里特·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Schroder House,Utrecht, 1924-1925)相比,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简单纯净的矩形、白色的外墙、出挑的阳台和错落有致的布局。

1919年,德意志制造同盟在科隆会议中讨论“设计是否需要标准化”的问题时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格罗皮乌斯坚定地站在了亨利·几·德·维尔德一边,认为设计应该有其独特的个性,批量化标准化会伤害艺术性。穆特修斯则认为应当以标准化、批量化来适合大生产的要求,但遭到了包括格罗皮乌斯在内的绝大部分制造同盟设计师的反对。时过境迁,经历了包豪斯初期探索后的格罗皮乌斯在设计德绍校舍大楼以及大师之屋时,明显将自己的观点倒向穆特修斯。他认识到应当以标准化、批量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业、建筑业的成本,并且,这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三幢相同的双拼式住宅都采用了工厂批量生产的标准预制件,大大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使得快速、廉价的建筑成为可能,而这一特点又完全符合二战后房屋破坏严重国家的现实需求。因此,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能够快速发展,并且成为一种“国际式”建筑风格并不是偶然。大师之屋是格罗皮乌斯实践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的成功范例。

作者:韩伟

表现主义建筑形式论文 篇3:

当代艺术观念下的美术馆建筑设计

美术馆作为展示艺术品的场域,除了展示职能外,还包括对大众的教育及引导,对艺术品的重新诠释以及区域文化形象的塑造等等。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美术馆时代’”,对美术馆的研究应该更注重多元文化身份的认同、当代观念及时代精神、与当代艺术之间关系等领域上来。本文从当代艺术观念入手,探讨当代美术馆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象征,如何在当代艺术观念的作用下,重塑自身的时代精神与把握时代文化的方向,并体现在建筑与空间功能设计上。

关于当代艺术的界定并不是清晰明朗的,这不仅是因为它在时间上与现代艺术的相接近,更重要的是在这艺术长河中,它与传统血脉相连。在当代艺术从以抽象表现艺术为起点,到极少主义、观念艺术、行为艺术以及后来的表现主义、超前卫主义等,各种艺术现象枝蔓相连,散乱繁杂。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的递进,当代艺术呈现的特征更加多元。而在当代美术馆建筑以及功能空间设计方面,当代艺术发挥着它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作用。

抽象表现主义的推动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遵循的是一种情感和美学的追求。在观念上,力图摆脱传统美学观念的束缚,提倡任意的、自发的、直观的个人意愿。杰克逊.波洛克应该是最能显示这一风格的观念与手法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创造了艺术家本人与画面的一种全新关系,即绘画的过程也同样成为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绘画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又成为了艺术家对某种无意识、非理性的形象的刻意把握。受到这样的艺术观念影响的建筑师就是弗兰克.盖里。

盖里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就是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它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成就之一。从美术馆建筑外观形态特征就可以看出这种下意识及自发的自觉在设计中的运用。这座美术馆给人的感受充满了戏剧、冲突、任意、断裂,具有绘画性与雕塑感。盖里在开始构思此设计的草图阶段就不难看出与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一致性,他们都试图把握思维中的一种无意识状态。盖里在他最新的项目“泉州当代艺术馆”的设计中,也仍然延续了这种设计思维模式,并把泉州的“泉”字,以波浪翻滚的意境形象运用在了建筑外观的设计表达上。在建筑界类似于这种自主与行动绘画的潜意识运用,并非只有盖里一人。“蓝天组”是以解构主义建筑风格闻名的设计师团体,他们为了排除在构思中绘画动作带来的干扰,甚至在闭上双眼的状态下绘制草图。

极少主义与建筑“弱”化

极少主义艺术指外在形式被消减至极至,从而直逼形式本质的艺术,又被称为“初级结构”。它强调排除外表装饰和表现性姿态,反映纯粹的抽象与客体。作品特征主要由直角、矩形以及正方形组成,手段极为简约。极少主义这种艺术观念被当代建筑师发展性的运用在了美术馆建筑以及空间设计上,并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当代美术馆建筑的空间、光影、表皮以及美术馆建筑的意义等基本问题。最具代表的应该属日本设计组合“Sanaa”,由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于1995年共同设立。Sanaa的代表作品“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不难看出极少主义艺术观念的影响,同时,将极少主义发展为建筑如何与环境的融合与共生,如何消减建筑形式对环境造成的张力等。

建筑“弱”化这一当代建筑设计新趋势提倡的是建筑整体形态被肢解,围合界面变得柔软,但其需要的功能空间仍然齐备。“金泽21世纪美术馆”外立面都是由玻璃弧形构成的,通透的视线与阳光可以由美术馆室外向内延伸,使得美术馆建筑实体形态弱化,而美术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得到了强化。Sanaa另一个有代表性的设计是纽约新当代美术馆。在这里,建筑“弱”化的设计理念进一步得到了加强,美术馆建筑由六个“白盒子”错落组成,底层大厅通透的外立面仿佛使其上的建筑物悬浮与半空中,街道上过往行人很清楚可以看到美术馆室内的运作情况。此外建筑表皮的白色铝合金网格使建筑在室外光线下呈现着与环境完全融合的色彩。Sanaa这种对极少主义提倡的把外在形式消减到极致的观念,在当代美术馆建筑设计中发展为了建筑如何完美的消减到环境中去,与环境成为一体。

观念艺术与观念建筑

观念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对艺术本体的重新建构,它主张观念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其特征是艺术形式的变革、风格创新的核心是观念、思想的力量。在观念艺术家看来观念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人类的观念思想语言能有多丰富,观念艺术的手段、媒介和表现方式就有多丰富。

比较有代表的建筑师当属丹尼尔.里布斯金,音乐家出身使得他的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给予人们一种离经叛道的感觉。由他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主要运用的是曲折多变的折线和被分割成许多片段的直线交织、扭曲在一起,以象征信仰及命运的关系。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体现了两种观念的融合,即“虚空”与“不在场”。“虚空”的观念表达出了阴冷,不能踏进。而“不在场”即缺席,这种方式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在”与“不在”的对抗。使得空间形式凸显了一种思想的体验,这种“失落”与“静寂”感,塑造了极具批判性的惊栗与死亡的空间氛围。所以,在里布斯金眼里,强有力的思想及观念才是建筑所追求的出路和方向。

当代艺术中艺术邻域和艺术观念的拓展,极大推动了当代美术馆建筑设计领域设计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从抽象表现主义发展而来的对抽象艺术的极端表达的极少主义;从思想观念可以替代色彩、体积、画布成为艺术的主体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的观念表达。当代艺术领域各种交替更迭的艺术运动,使得当代美术馆建筑形态获得了全面的释放。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作者:俞婷婷

上一篇:私营建筑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石油工程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