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于新时期国内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随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供其借鉴或参考。一、现时期国内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1.会计信息存在一定失真现象。就目前而言,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一定的失真现象,且信息失真的类型日趋多样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论文 篇1:

论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目前,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特别是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业监管的全面改革,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使得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其风险不仅存在多样化,还有扩大化的特征,给我国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如何进行风险防范是目前商业银行稳定的必要前提,对于经济的全面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全面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要结合我国当前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分析,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优化的措施和方案,希望在实践中能够积极的完善和探索出新的方向,保证找出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金融业逐渐的成为不可小觑的中坚力量,需要及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尤其是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关注。就目前现状来看,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存在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其主要的风险有资产运营风险和管理产生的流动性风险,还有资金在信贷过程中存在的资产质量风险,特别是在资本扩张时会形成资本的风险,这些风险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其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突破原有的资本监管模式,建立相关管理办法,实施风险识别和预警,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制落后。传统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较为分散,层次上仍然属于初级阶段,管理方法更是较为落后,特别是在采用了财务成本管理方法中作业成本法,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初略计算,难以形成可靠的成本信息,例如很多银行仍然实行分级核算制度,虽然分散了权力,但是难以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相关财务数据基本上是缺少科学的实践。管理上特别是绩效内容,更是人为的控制较多,其方法更是较为的不够科学,仅仅片面强调业务的扩张,甚至出现一系列暗箱操作的行为。

商业银行在制度上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大多数银行主要的风险部门仅仅是进行信用审批,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综合调控全局的可能性较差。特别是在现有的体制下,信用管理方式上较为落后,尤其是信用评级体系,需要通过科学性的管理,通过有实力的信用评估公司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管理,否则会受到宏观市场的影响,难以真正发挥信用评級的作用。

2.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存在问题。目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高和债务规模较大。如果负债率较高就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特别是不良的贷款率,将会对信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出现经营不善,难以偿还资本的现象,最终导致恶意拖欠账款的现象,导致财务贷款风险极大。截至2015年6月份,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贷款额度将上升到1120亿元,出现1.37%的比例,较比较年初的数据又增加了0.22个百分点。由于资产负债率较高,就会严重的影响到银行的信贷业务,还会影响到银行的经营发展,特别是当前的经济形势,要想不断的增强竞争,发挥商业银行信贷优势,就必须加强有效的防范措施。

3.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披露要求不够详细。由于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商业银行加强对金融风险的信息披露,但是其披露的程度远远不够,由于许多敏感性的信息内容,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够关注于一些可能的风险信息,单一的信息披露不会像多种情景分析一样,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实施多种风险披露可以避免单一信息披露存在的风险,保证信息内容的客观性,否则会产生信息不对称,信息披露不全面对信息使用者而言极易形成误导。

三、改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制上主要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例如垂直管理要建立总部,通过总部向分支机构进行专门的指导,而双线负责制是本机构的财务负责人,协助本地区财务人员工作,实施对财务的集中管理。制度上,可以建立成本确认机制,强调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优化成本的根本源头,进行科学的管理,优化成本之源的同时,建立效益分析体系,积极推行成本标准化,才能揭示成本差异,方便进行绩效考核。

制度上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积极与国际评价管理体系接轨,充分调动好合理的配置,进行创新方法的探索,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指标要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才能积极的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渐的将风险进行化解,通过业务逐渐的分散,促进各项业务实现均衡、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立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实践中指导财务人员的工作,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差异化的财务风险管理,积极防范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才能避免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2.补充资本金的同时可以加固资本结构,积极完善资本充足率。一般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应该不低于4%,但是就我国目前的近况来看,虽然增资扩股的能力有所增强,但是出现的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会导致大量的呆账和坏账,所以要制定系统化的资本管理办法。确定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风险,确立准确的资产权数。细化目标标准比率,全面细化核心资本及附属资本的比率,才能保证其数额达到标准的比率。

全面实施流动资金管理,尤其是商业银行在资金的运用方面,其变现的能力较弱,回收的速度较慢,造成资金流转的速度不顺畅,全面实施均衡管理,进行优化资金配置,平衡资产负债结构,改善整体流动性状况。还可以强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资金内控体制,保证充足的资本金,减少不良资产的数目,均衡资产负债比例。在补充资本金的方式上积极创新,开阔资本筹措渠道。充分利用国家财政拨款,依据我国财政政策的相关要求,通过市场融资、发行长期债券等方式增加资本,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对表外业务进行总量控制,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控制表外业务总量,其能够有效的规避金融管制,降低和分散资产风险,还可以将其充分的进行相互之间的转嫁,实行风险报酬转移。资金管理上施行个性化管理,很多商业银行要采取个性化的差异管理,进行分门对待,采取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政策。还可以设置风险控制部门,实施风险审批权限级别,保证客户在多个信用评级部门,设置多个控制分支,从而避免可能存在的贷款风险。在信用评级及资产总量评估控制上,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升信誉服务质量,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

加强同业信息交流,完善信息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同行业间信息的沟通,例如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集团关联信息共享平台系统,维护行业内的信息,缓解信息间不对称的问题,及时查看集团关联企业的不良信贷记录,有效的降低不良信息存在的风险,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风险量化核算评估机制,建立专门的风险预警机构,科学地判断商业银行的风险走势,能够在风险识别、风险监测及风险度量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估,希望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当前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我国银行存在的问题,从商业银行的内部进行逐层的剖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建立内部的控制制度措施,完善内部信息披露制度等,全面加强和防范财务风险。因此,需要商业银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不断努力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佳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金融视线,2015,1 期:79-81.

[2]汪文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讨论》价值工程 2015,03:168-169.

[3]陈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商业经济,2014,04:121-122..

作者:袁琳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论文 篇2:

浅谈新时期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相关防范

[摘 要] 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于新时期国内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随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供其借鉴或参考。

一、现时期国内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1.会计信息存在一定失真现象。就目前而言,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一定的失真现象,且信息失真的类型日趋多样化。例如,有些银行对信贷资产不按《贷款通则》等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正确区分,随意调用贷款科目,并且对借款单位采取以贷还本、以贷收息的方式,将不良贷款转为正常贷款,掩盖了贷款的实际形态或风险状况,未能充分披露自身信贷资产质量低、风险大的现状。再如,有些银行出于掩盖高息揽存或逃避存款准备金检查的需要,将该部分存款隐匿于“发行债券”科目或“财政性存款”科目下,并通过该科目予以核算。

2.银行会计制度建设缓慢。首先,现行银行会计制度规定银行不允许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从而使其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长短期投资等)完全暴露于减值跌价风险之下。其次,现行银行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可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式不够灵活,且审核手续过于繁琐,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应有的风险防御能力。最后,现行银行会计制度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不够细致和全面,从而使银行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3.内控制度建设较为滞后。目前,从整体来看商业银行下属基层行的会计内控管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银行的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虽然比较多且体系较为健全,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的薄弱意识,一些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从而使内控制度机制失去了应有的刚性约束。再者,面对新兴业务、信息化或外币业务的需要,商业银行原有的内控制度已经逐渐显示出了诸多的不适应性,无法充分确保银行资金在流动过程中的安全、完整与顺畅,因此亟待补充和改进。

4.账务系统功能需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推进业务数据平台信息化,致力于建立集中核心账务系统,通过柜面的交易处理、会计结算、支付清算,实现业务的集成化处理。新账务系统的上线在简化会计流程,提供快捷服务的同时也会更多的依赖于系统的风险控制,因此账务系统功能能否不断完善尤为重要。

5.人员风险意识需不断提高。在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票据诈骗等金融案件也在频繁发生,且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也是趋于多样化,因此不断从学习和工作中吸取经验,提供自身风险防范能力是会计人员必需的。

二、新时期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的改进措施

1.完善银行财务信息披露。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实现对其自身财务风险的全面监控,其首先就需对现行银行财务报表体系进行改革,增加与银行风险有关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如在现行财务报表基础上,增加对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短期、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及贷款方式和结构,不良资产的实际状况,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或有资产及负债等的信息披露,从而形成对银行经营成果和资产状况的正确评价,以充分防范财务风险。

2.突出会计风险管理职能。在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国内各商业银行应以此为契机,通过进一步加强会计管理来充分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为此,各银行首先需按照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对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如交易类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等,且该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其次,按照新准则与监管法规的要求,针对不同资产如实确定公允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真实反映其对银行权益或损益的影响。最后,审慎对待衍生金融产品的开发,对其加强会计管理与信息披露,以实现对其所产生高风险的实时反映与控制。

3.充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理论上说,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保证业务正常进行,充分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针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各银行应从实际出发,对其现有的内控制度进行整理、融合、淘汰、补充,并通过与业务操作程序的实时结合,对其业务流程中的相关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并尽快完善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从而使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与会计核算规定和操作流程实现同步,以进一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目前,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信息化、网络化业务处理的普及,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硬件基础已经具备,但与之相对应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却还亟待建立完善。为此,各银行应从定量、定性两个角度出发,并以前者为主体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该体系通过选取敏感度较高的财务指标作为预警体系的主成分,若主成分所反映的数值超出系统所限定的阈值时便可实现预警,但其缺点是无法实现对影响风险各因素的全面覆盖,因此还需借鉴基于定性分析的专家系统的有效支持。

5.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针对银行会计人员变换较为频繁,金融业务不断增多,金融案件不断升级的情况,各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与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却还依然比较突出。为此,有效完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仍然是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而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给其提供了最为直接、最为生动的警示,从而可使其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更加注重银行会计对于其日常经营运作过程的反映、核算、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赵丽梅:浅议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J]. 财会研究,2009(01)

[2]周逊捷: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浅析 .[J]. 现代商业,2010(20)

[3]王艳丽:浅议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J]. 现代经济信息,2010(04)

[4]柴丽娜:强化银行会计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J]. 中国总会计师,2008(09)

作者:孙淑云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论文 篇3: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摘 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以风险防范为视角对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评价,对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经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通过因子分析找到在不同财务风险等级银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 Logistic回归

2015年10月,在降息降准的同时,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历经几十年中国的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市场化基本完成。

利率市场化可以使商业银行在定价方面更灵活,其定价更有主动权。然而,利率市场化后,一国的利率波动性会加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挑战,在某些金融监管与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甚至导致大批银行倒闭。因此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中时刻保持对于风险的警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银行财务预警模型,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概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由于银行业本身的经济交易活动和经营性质具有特殊性,经营交易的活动大都是以货币为基础的,货币资金的运动会造成经营状况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以货币资金为主的经营交易活动最终形成商业银行的财务活动。

我国的银行监管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 2004 年发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类,在该评级体系中将商业银行风险分为六大类。本文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从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流动性五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作为初选指标来评价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见表1)。

为了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必须要有发生财务风险和财务稳健两组进行对照。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中,发生财务失败的很少,对照组数据难以取得。因此本文首先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运用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和风险预警指标权重得出风险预警综合指数值,从而得到“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两组研究样本。接着比较两组研究样本的财务特征的显著性差异,找出影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指标建立一个包括 4个解释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

二、研究样本的选择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由于资料来源的限制,本文从国泰安数据库收集了包括所有上市的商业银行和几十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49家商业银行2012年-2014年的财务报告,整理计算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测度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指标集的权重,因为数据在进行因子分析时都已经进行了标准化,因此3年综合得分的均值都为0,因此本文根据综合得分对整体得分的偏离率进行划分将综合得分处于整体得分区间60%以上的银行划分为“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其他为“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两组。

三、模型建立

1.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前首先需要对样本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来确定风险指标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可知选取的银行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指标数据的KMO检验值都介于0.5-1之间,Bartlett检验值都为0,可以认为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其次,利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提取公因子并选取特征根的值大于1提取公因子。本文采取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共同度检验表(见表3)。发现一般以上共同度都超过 0.7,提取公因子后变量的贡献率较大,因此主因子能够反映大多数变量的信息。

根据原始变量对主因子影响的重要程度,可以根据主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5)来得到主要因子 F1、F2、F3 和 F4 (下转封三)(上接第71页)的这四个主因子的得分函数,具体公式如下:

各主因子的权重可以按照旋转后的载荷因子方差贡献比率来确定,可得到综合因子的公式,其表达式如下:

F=0.20692F1+0.18741F2+0.18493F3+0.14593F4

运用以上公式,计算我国49家商业银行2012年主因子综合得分F。

利用相同的方法计算2013年和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综合评价分数,并以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风险综合评价得分平均值为依据划分财务出现风险的银行和财务稳健的银行。由此得到本文构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模型的73组“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29组“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两组研究样本,以及检验模型准确性的18家“经营稳健商业银行”和16家“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

2.指标体系的建立。在构建模型前,需要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找出具有不同风险的两类银行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从而找到建立模型所需要的自变量。本文首先采用K-S检验来检验变量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其次分别采用K-W检验和T检验比较均值差异。

可见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有7个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单一客户贷款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收入比,存贷比率在“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本文选取这7个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3.模型建立。首先将含有7个指标的两组共102个样本导入SPSS中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发现资产净利率这个指标在5%的水平上不显著,因此将其剔除,再对剩余的其他6个指标进行回归,重复以上判定,每次将最不显著的一个指标剔除。在进行三次试回归后,我们共剔除了3个指标,核心资本充足率、单一客户贷款率、成本收入比、存贷比。将这四个指标进行一次二元Logistic回归,得到的结果如表7所示。

根据表4-3-4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的回归方程为:

P=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102组样本数据各自的P值,为了检验模型的正确性,我们将34组检验样本放入该模型进行检验,得到的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从表9可以看出模型对“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的预测精度达到了88.89%,对“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的预测精度达到了87.5%,对检验样本的总体预测精度达到88.19%。这说明该模型具有比较好的预測效果,可以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

四、结语

通过因子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各银行风险综合得分与平均比值将我国商业银行划分为“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以及“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银行”。克服了我国缺少破产银行样本的困难,而且用实证数据对银行风险等级进行划分,更具有科学性。

通过对比不同风险等级的商业银行的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得出四个具有显著差异性的指标,为我国商业银行银行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且用这四个指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模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为我国监管部门进行风险监督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罗晓光;刘飞虎,基于 Logistic 回归法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

[2]Ohlson J.A.1980.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9,(15).

[3]中国银监会银行风险早期风险预警综合系统课题组,单体银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9,(3).

作者简介:顾晓敏(1961—),女,浙江象山,东华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蒋丹(1991—),女,江苏丹阳,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代财务管理。

作者:顾晓敏 蒋丹

上一篇:应收账款会计核算论文下一篇:中日贸易关系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