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班级文化论文

2022-04-26

摘要:多彩的班级文化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了积极的精神力量。因此,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生行为习惯班级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行为习惯班级文化论文 篇1: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摘           要]  中职院校的学生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分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原因,通过采取创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分析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现状及原因,提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对中职院校的教师进行指导。

[关    键   词]  班级文化管理;行为习惯;习惯养成

一、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现状

(一)生活习惯养成现状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的家长在外地打工,学生在家中缺少家长的关心,也缺乏家长的悉心照顾,这对学生而言会造成情感上的缺失。长期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学生会养成不能理性看待问题的习惯,在某些方面表现得特别消极,比如消费和整理自己仪容仪表等方面。在消费时,学生对金钱没有概念,在花钱时没有计划,没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在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时,学生表现得很随意,有时会穿着奇装异服进入学校,甚至会盲目追求时尚穿搭,这会影响学生的生活。一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性格内向、敏感、自卑,在与人交流时不能敞开心扉,教师很难了解这类学生的真实想法,影响教学效果。

(二)卫生习惯和运动习惯养成现状

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班级中没有保持班级卫生,很多学生经常做出不讲卫生的行为,比如随地乱扔小纸团、不认真收拾自己的课桌和寝室卫生等,这些卫生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些学生在平时也没有运动的习惯,学生不重视自己的体质健康,不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这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引导,也不能实现国家提出的“每天运动一小时”指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一些学生排斥户外活动,每次学校组织做操时,学生都会以身体不适请假,这会导致学生缺乏锻炼,其中有一些不愿意活动的学生可能是正在使用手机,想多把时间用于网上聊天,这会导致学生沉迷网络,耽误学生的前程。

(三)劳动习惯养成现状

一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没有劳动的意识,影响学生健康的成长。一些中职学生还在受着父母的照顾,没有在家做家务的意识,也没有独立劳动过,导致学生将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既不保持班级环境的干净整洁,也不主动做清洁,清理班级的垃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一些学生也不重视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比如学校组织的植树节种树、全校大扫除这样的大型活动,学生认为没有参加的必要,无视这些劳动的机会。学生在街上看到垃圾也没有主动捡起的意識,这是教育的失败,对学生人格的健全造成阻碍。

(四)学习习惯养成现状

一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本身能力的认知也会存在偏差。很多学生没有考上普通高中才选择进入中职院校,在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方法上会存在一些欠缺,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学习习惯的不足,仅仅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在中职院校学习时仍然抱着不认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听讲和完成作业,这类学生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但却更加自卑,不愿意继续提升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表现得比较懈怠,这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关,此年龄段的学生比较叛逆,所处班级的班风不佳,学生会以不学习为荣,教师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难度比较大。一些学生也可能才离开家,被外界社会迷惑,更没有学习的意识,一心想要追求新奇的事物,容易迷失自己。

二、中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原因

(一)家庭原因

一些中职学生没有完整的家庭,学生的家长没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只靠在校时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不同的家庭环境也会对学生的习惯养成造成影响。

1.溺爱型的家庭环境,学生在家中恃宠而骄,在学校没有受到同样的待遇,学生会有严重的落差感,会不配合班级安排的相关工作。此时学生不会严格遵守班级甚至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被不良的班风影响,甚至会跟风追求一些不好的事物。

2.打压型的家庭环境,学生在家中没有因为表现得好受过表扬,学生在平时会表现得非常自卑,认为自己的能力与班级活动不匹配,不会积极地参加班级的活动,此时学生会有点不合群,在班级太过循规蹈矩。学生也不会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自己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学校原因

中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而且很多学生都是成绩不顶尖才进校的,学生只把中职院校当成临时的“避难所”,错误的观念会对学生的未来造成深远的影响。这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被严格要求,一旦进入管理稍微松懈的学校,学生就会放飞自我,学生认为不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能为所欲为,甚至把自己当成成年人了。一些学生表现为自暴自弃,在校不听任何教师的教导,在课堂上以与老师顶嘴为乐,平时也不与同学交流,显得目中无人,加大了教师管理班级的难度;一些学生表现为特别自卑,认为自己今后没有出路,平时也不认真听讲,在学习上没有强烈的兴趣,不愿意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提升自己,这样学生的成绩会受到影响。

(三)社会原因

中职院校与传统的高中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学生便更加放纵自己,接触社会的新事物。学生在此年龄阶段的特征就是爱攀比,学生会炫耀自己的物质,甚至浪费金钱购买一些学生认为时尚的事物,这会让学生变得更加物质,也不利于营造健康的班风。学生在中职院校没有受到太严格的教育,认为自己已经可以自由出入社会,所以学生的言行举止已经有一点社会气息,没有把自己还当作一个学生,学生拥有这样的想法,教师很难开展教学工作。因为中职学校性质的原因,家长认为学生上学没有前途,对学生的事情不太上心,对学生的成绩、平时表现起不到较强的监管效果,会让学生更加放任自流,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三、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联合校园、家庭、社会三方力量

教师联合校园、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能让学生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在校园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严格按照班规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外,还要积极建设班级文化,营造一个学风浓厚的班级群体,能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让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学生在学习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给学生一些建议,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间的沟通,让学生在家庭中获得很大的鼓励,这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好好学习的重要性,并改变自己以前的学习态度和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也要让家长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监督管理,多让学生学习礼仪。

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知社会,让学生改变自己的生活作风,有助于控制学生的攀比心理,让学生多把心思用在提升自己和努力学习上。

(二)健全班级制度,加强行为意识

中职学校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社会和班级的影响下养成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不断鞭策,确保其接受严格的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中职院校的学生与高中生相比,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程度比较差,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改善自己的不良习惯,可以起到加强学生行为意识的作用。因为中职院校还是属于学校的,学校就要加强校园规范,重视对学生开展的行为管理工作,为班级做好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班级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个人礼仪、行为仪表等内容,教师也要将《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学生守则》等内容作为班级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注重仪容仪表,讲求干净卫生等,这些规章制度能加强学生的行为意识,让学生有方向地改变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学生。

教师要合理选择对中职学生的教育时间,新生军训时期就是很关键的时期,此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保持军训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状态,在整理内务、做事方面上积极地调整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学生。教师还要保持军训喊口号的良好传统,让学生每天都念几句口号,让学生能够对學习和生活保持动力。

(三)建立德育培养体系,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想要对中职学生进行较好的管理,要重视德育的重要性,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能约束学生的行为观念,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1.教师要培养班委团队,发掘每位班委的领导能力,提升班级团队在班级中起到的重要管理作用,使班委成为班级中的中坚力量,对教师开展德育工作起到监管作用。

2.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此年级阶段的学生产生自信心,能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活动等,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为学生做好良好的表率。

4.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学习班规的内容,让学生反省自己平时的态度问题,指出自己的不良习惯,有利于班级同学的互相监督,实现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每天任命一位学生监督班级其他学生的行为,能让学生产生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养成许多较好的行为习惯。

(四)建立班级激励制度

教师要对班级中行为习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其他学生予以关心和指导,让学生在自己的监督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院校学生存在自控能力弱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些强制要求,比如早睡早起、穿着得体、谈吐文明等,教师还可以以寝室为单位,评选最讲卫生、最爱劳动的学生,以此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

四、结语

教师建设班级文化,能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管理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要分析学生养成不良习惯的类型和原因,因材施教,对学生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引导学生接触正面的知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志军.谈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职业技术,2017,16(10):97-98.

[2]杨娟.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57.

[3]李白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4]黄晓利.浅析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成功(教育),2013(9):117.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刘明洋

学生行为习惯班级文化论文 篇2:

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 要:多彩的班级文化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了积极的精神力量。因此,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班级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舆论建设  人际关系

班级文化是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以及班级精神的树立等一切和"文化"有关的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氛围、教育力量。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课堂环境的布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基本内容。它不仅反映了班级的精神,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都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要特别注意班级文化的布置。例如,在本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我将以"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为主题,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提出了建议并提出了许多创意。并选择承担课堂作业的任务。这样,学生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购买了材料,实际生产和一些悬浮物。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我终于完成了"装饰工程"并更新了我的"家园"的布局。这样,不仅反映了学生参与活动主体的能力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为师生创造了一个美好温馨的生活环境。考虑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经过我们师生的考虑"静、敬、竞、净"作为我们的班训。有了目标,同学们就如同有了方向,在做人、做事时用这个目标来约束自己。如,打扫卫生时力求做到"净";学习时,同学们在教室内始终保持安静;在学习上学会竞争;在生活中知道尊敬長辈等。班级标志"团结"培养了学生之间强烈的合作精神。在孩子们的鼓励下,孩子们可以相互理解,宽容,班级更加团结了,友谊更加深厚了。教室内这些无声的语言时刻规范着同学们的言行,像一根行为的准绳时刻鞭策着他们不断前进。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除了学生意识之外,良好的班级还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强有力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中,我首先尝试这样做:以身作则,"言必行,行必果"。它真的成为了学生模仿的榜样。其次,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了课堂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遵守规则。此外,还发展了班级文明公约。 "班级文明公约"是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标准。它可以调节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有利于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对班级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班级今年的文明公约是“遵守规则,诚实守信;对与错之间的区分,学会选择;尊师,爱同学,感恩父母,勤奋学习;知错即改,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德育功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像"滋润春雨的声音,滋养着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的情操,塑造了学生的灵魂。

三、创设各种兴趣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

班级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增加学生活泼、愉快的校园生活,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降低心理冲突强度,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每逢"六一节"开展了"班级小歌手比赛"、"讲故事比赛"、"普通话比赛"、诗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让学生们体会节日的快乐,获奖的喜悦,从中享受成功的体验。每一学期,还在班级中开展书法、绘画及手抄报比赛与展览活动,使学生们从一张张工整的字迹及一幅幅优美的画片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克服困难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四、加强舆论建设,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1.加强舆论建设。

健康的舆论是培养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褒或贬,肯定或否定,倡导或抑制的评价,对所有成员进行直接的监督和调节,集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例如,我在"你追我赶"的评级专栏中设置了一个爱心章节,记录了每一位获得爱心篇章的同学的感人故事,并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在课堂上提供帮助。为了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成长需要集体生活,特别是如果他们的行为得到集体舆论的认可,他们会更加热爱集体,更愿意为集体做出贡献。健康的舆论使学生信任集体,更多地依赖集体,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责任感。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团队成员的和谐共处,增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乐趣,促进学生的努力,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它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无形力量。师生关系是班级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只有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我还运用心理学理论为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减轻忧虑,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团结友好,相互尊重,人际环境中的和谐,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要使班级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班主任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这不是时间来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的教育要持之以恒,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人。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我们的班级文化一定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路菱花,建立一个中队的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班主任,2004,(5)。

[2]沈永铭.教会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班主任,2004,(5).

[3]占玉芳,杨勤学.班集体建设三部曲.班主任之友,2001.

[4]姚灶华."学校文化"的认识与实践.浙江教育科学,2005,(1).强化班级文化建设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责任编辑:飞雪

作者:刘盈霞

学生行为习惯班级文化论文 篇3:

优化育人环境 强化习惯养成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公共礼仪习惯,约束学生的行为。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

一、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首先,家庭因素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小学生的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比如父母经常吵架、不讲究卫生,那么在很大概率上学生也不会很好的卫生习惯和与人和平相处的能力。

其次,学生自身的因素。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很喜欢去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学生模仿的是错误的行为,那么将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第三,教师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存在错误认知。当前许多教师比较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认为不需要特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展开教育。由于教师没有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起重视,所以也影响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强化对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小学教师应先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入手,让小学生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课后按照要求完成作业,使学生形成规则意识。

首先,小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课前准备的习惯。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听到下课铃声后立刻将本节课上的书本收起来,然后将下节课需要使用的书本拿到桌面上,并将文具准备好,学生准备好学习物品后再到走廊活动。当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就要立刻进入上课状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立刻调整自己的坐姿,双手抱臂,笔直地坐在凳子上,不要弯腰驼背。

其次,培养小学生形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要尊重教师的付出,不要交头接耳,认真地聆听教师讲解的内容。当教师在讲台上讲课时,学生要将视线放在教师身上;当有其他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学生可以低头看着教材默默思考,也可以将目光投向正在回答问题的学生身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都需要保持肃静,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意见,那么需要先举手示意老师后再发言。

第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学生每天回家后都要完成课后作业,由于缺乏教师的监管,一些学生就开始敷衍了事,甚至直接抄写答案,这样根本就无法起到巩固新知的效果。所以,小学教师应该请家长多监督学生写作业的过程,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吃完晚饭后就要开始写作业,将作业完成后才可以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学生在写作业时要保证书写规范,认真、独立完成每天的作业,遇到难题时可以向家长或是同学请教,也可以上网搜寻解题原理,不要直接打开答案进行抄袭。

(二)创建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可以利用德育宣传栏,教室内的黑板报,班级文化布置来宣传德育工作,也会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宣传,开展大讲堂。例如,学校会在醒目的地方悬挂校训、校风等。除了宣传方面的工作,学校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通过开展活动进行德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此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例如,学校利用安全平台进行安全教育,组织不同主题的班会活动,如:我爱我校、践行感恩、生活品格、法制意识等。

(三)采用榜样示范与情境教学法

为了强化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效果,小学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使用榜样示范和情境教学的方法来展开教育工作。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十分优异,这名学生不仅主动帮助需要同学,而且还帮助教师维护课堂纪律,在自习课上请一些吵闹的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应对这名学生进行表扬,并告诉其他学生要模仿这名学生的行为。又如教师告诉学生在上楼梯时应该自觉地站到右边行走,左边留给紧急的人通过,可是学生很难形成这一习惯。小学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带领学生们来到楼梯处,教师随机挑选5名学生在1分钟之内将材料送到楼上的办公室。接着教师模拟下课后学生上楼梯的情境,此时教师不对学生们如何上楼梯做出要求,学生们开始以自己的习惯来上楼梯,有的学生站在楼梯中间行走,有的学生手拉着手一起上楼梯,将楼梯完成挡住,那5名需要为教师送材料的学生感到十分地着急,但由于大家都没有坚持靠右行走的习惯,所以他们也无法顺利地快速通过。通过设置这一情境,学生们便体会到了上楼梯时要靠右行走的必要性,学生日后也自然就会形成靠右行走的好习惯。

(四)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取得效果的,需要进行反复训练。比如以学生在食堂内排队打饭为例,教师可通过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公共礼仪习惯。学生在打饭的过程中必须要排队,不可以插队,只有大家都遵守秩序排队,才能够保证打饭过程竟然有序。否则一旦有人不停地插队,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菜洒到地上的情况。学校管理人员每次都要监督学生进入食堂打饭的情况,仔细观察是否有学生存在不遵守秩序的情况,然后將情况报告给班主任,并对学生实行规则教育。久而久之,学生们自然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公共礼仪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严格要求学生,反复进行训练。小学教师应创建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采用榜样示范与情境教学法进行教育,进而强化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韦银凤,韦珍凤.韩国礼仪教育视域下我国青少年德育的途径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7):26-27.

[2].刘志荣.构筑“一体两翼”德育新模式——以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中学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5):60-62.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七甫小学  广东佛山  528237

作者:李群开

上一篇:校园网中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下一篇:思考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