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动作和形象的束缚,但已经开始了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某些具体的问题或情境,幼儿已能够用简单的逻辑方法进行思考和推理,而且也能概括出具体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初步的抽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论文 篇1:

绘本: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绘本凭借其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画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绘本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挖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绘本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但由于认识片面,大部分教师认为绘本的价值只停留在语言教育方面。事实上,将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幼儿的数学学习更加有趣,也能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

合理选择数学绘本

适宜的数学绘本是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在选择数学绘本时,要注意两个事项:其一要选择高质量的绘本。教师在选择时可以考虑国内外大型出版社所出版的绘本及获得各大图书奖项的绘本。比如,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你好!数学——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套装普及版)》系列等。另一个是要符合幼儿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与传统的幼儿数学教学方式相比,绘本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对幼儿进行阶段性的教学,也就是将需要对幼儿进行传授的数学知识,按照其基础程度和难易程度设置成几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在不同的教学过程当中选取不同的绘本教材。在實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因为绘本选择的不合适而导致教学内容不合适。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的目的是让小班幼儿掌握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但有的教师在设置目标时未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将其设置在中班,要求幼儿数数并比较故事中毛毛虫所吃水果的多少。由于绘本的内容较为简单,许多幼儿在课程中能够轻易地说出绘本中的大小关系,并未受绘本内容的影响,所以看似幼儿掌握了知识但并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使思维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可以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等纲领性文件中关于幼儿数学领域发展的相关要求对绘本进行筛选。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之所以对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认识片面,原因在于并没有发掘绘本对于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其年龄、教龄、学习等方面的制约。老教师由于观念相对比较陈旧且信息素养相对较弱,不愿意采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而新手教师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导致他们对数学核心经验的认知、掌握和运用存在不足,需要有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和内在生长机制来促进他们在该领域的发展。幼儿园应该利用新老教师之间的互补性,构建教师学习的共同体,将教师分组,每组兼顾老教师和新手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让老教师看到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让新教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幼儿园还需要建立整体的学习共同体,设立奖评机制,通过赛课和经验分享会的方式定期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果进行检验,提高教师对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的认可度。

挖掘绘本的数学价值

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虽然引入了绘本的使用,但其本质是促进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教师在开展活动时,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不能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原封不动地展示绘本的内容,需要对绘本中的数学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保证绘本的故事性和数学性的平衡。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之前,需要通读绘本,对绘本的内容要十分熟悉,找到绘本中与数学教学相对应的部分,明确计划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利用绘本的直观性,将绘本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引导幼儿对绘本中的数学技能进行操作和思考,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控制故事讲述的时间,可以提前让幼儿对故事进行预习或对绘本的内容进行删减,减少课堂上故事讲述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数学教学上。

教学环境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而教学环境又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氛围,另一个是物理环境。首先幼儿园应形成良好的绘本学习氛围,要鼓励教师尝试将绘本应用于各领域的教学,只有教师看到了绘本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价值,才有信心探索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教学激情。其次,幼儿园需要加大对绘本资源的投入,购买高质量的绘本并将信息技术融入绘本课程的开发中,建构绘本共享平台,保证幼儿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接触到绘本,更能在课前课后接触到绘本。

多样化实施策略

从绘本故事性出发,创设情境。任何数学概念都包含三个系统:情境、中心内容和符号。情境规定数学概念的特定意义,中心内容就是数学概念的本质内容,符号是对数学概念的表征。幼儿直观理解数学概念相对困难,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其理解。绘本作为故事书,对于教学最基本的作用是能够通过书中的故事内容,为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将绘本故事贯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是最常见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此类教学方法中,需要讲述完整的故事,引导幼儿跟着故事情境进行动手操作,学习数学知识。以《好饿的小蛇》为例,老师讲述小蛇在草地中吃到食物的故事,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小蛇所吃到食物的图形,再将故事内容与动手操作结合,帮助幼儿感知、认识基本图形。

从绘本趣味性出发,吸引幼儿注意力。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幼儿难以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幼儿产生抗拒心理。而绘本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缓解幼儿学习数学的焦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绘本的趣味性将其作为课程的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在绘本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如《小刺猬的项链》,绘本中的项链不利于幼儿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前制作道具,利用故事作为导入。在故事讲述后,引导幼儿对教师所制作的实际道具进行观察,得出不同颜色珠子的排列规律,再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项链。

从绘本图画性出发,辅助理解。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经验的获得是通过动手操作,但是数学经验获得方式不仅限于“动手操作”。 数学从一开始就是抽象的,数学也能够用多种形式来体现,幼儿需要在具体经验、象征符号、图像和语言之间建立联系。3-6岁的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对图画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而绘本区别于普通图书的最大特征就是拥有图画,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突出数学核心经验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概念。在《多咪!多咪!你在哪里?》活动中,其教学目标为帮助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教师可以展现绘本中关键性的图画(猫咪处于房间的不同位置),引导幼儿观察图画,获得猫咪的位置信息,从而认识到不同空间位置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其中科学领域又分为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大部分,可见数学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怎么教”而忽略了幼儿“怎么学”的方式,以绘本为载体,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助力其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李慕绚

作者:毕佳欣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论文 篇2: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方法浅析

【摘 要】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动作和形象的束缚,但已经开始了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某些具体的问题或情境,幼儿已能够用简单的逻辑方法进行思考和推理,而且也能概括出具体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初步的抽象。幼儿获得这一思维方式的演变是他们形成数学概念的必要基础,教师只有正确了解幼儿思维变化的特点,才能通过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并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教育是当前社会、家长非常关注的大事。由于当前独生之女是家庭里的小主人、小皇帝,他们的成长与学习已经是父母最关心的首选之事,所以,如何让孩子有个好的启蒙教育已经是家长们迫不及待的事情。从我们整个教育发展形势来看,党和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幼教本来是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启蒙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那么,如何进行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自然是我们幼教老师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仔细分析。我们要走进幼儿,赏识幼儿,善待每位天真可爱的幼稚儿童,引入正规的启蒙教育,为祖国的未来、家长的宝贝启好蒙、开好头,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众所周知,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本身是相互关联、系统有序的。

一、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获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数学是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做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并以生活中的数学为学习切入点生成生活化的数学。如在“有趣的数字”中寻找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时钟邮票、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让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使幼儿在生活中用一双寻觅的眼睛,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二、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中具有关键作用

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生动的语言对于数学启蒙也非常重要,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幼儿智力开发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我们在对幼儿开展数学启蒙时,教师要注意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

例如,在小班幼儿学习认识几何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在展示形象的图片时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三个角;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又如大班幼儿在认识时钟时,教师可以形象地告诉幼儿长针叫“分针”,是哥哥,短针叫“时针”,是弟弟;哥哥跑一圈弟弟只能跑一格,幼儿很快就能理解分针和时针的关系。教师还要给幼儿表达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机会。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对某一问题的感受。

又如在感知形的概念时,可让幼儿边操作边说,小鱼由两个三角形组成,蝴蝶由四个圆形组成,小鸟由两个正方形、三个三角形和四个圆形组成;在学习序数时,让幼儿边给动物高矮排队边说出动物的排列顺序,长颈鹿排第一、大象排第二、小熊排第三……

三、把教学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

总之,对幼儿进行教学启蒙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启迪幼儿天真的心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及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各领域互相渗透。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资源,适当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欲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表达的机会,以了解他们的认知差异。

参考文献:

[1]林慧.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9)

[2]毛舜华.操作活动下幼儿数学思维的养成.《俪人:教师》,2014(17)

[3]陈雪华.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7)

作者:黄致兰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论文 篇3:

启蒙教育——开启幼儿数学课堂之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启蒙教育,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认识数学,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求知欲,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基础。那么,在幼儿教学中,如何做好幼儿数学的启蒙教育呢?

一、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获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数学是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做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并以生活中的数学为学习切入点生成生活化的数学。如在“有趣的数字”中寻找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时钟邮票、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让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使幼儿在生活中用一双寻觅的眼睛,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二、提供学习数学的机会和条件

1.把要学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么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

2.在游戏中学习

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应该是游戏。我们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自发地学习,在应用数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幼儿游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运用多种感官的游戏、运动性游戏、智力游戏、竞赛性游戏等。在游戏中要注重环节的情境性。小班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生动的游戏情境能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忘记自我,完全地投入到情境的角色中去,从而主动地感知数学。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情境的安排要有助于幼儿掌握数学初步知识,有利于幼儿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情境不要太新奇、复杂,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3.在“运动”中学习

由于年龄原因,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一下”等,让幼儿练习双脚边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一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教学知识。

三、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不论结论是否正确,都应尽量让幼儿说出思考的过程,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帮助幼儿理解传递概念时可告诉幼儿有3个物体,其中A比B大,B比C大,问A和C比,谁大谁小?幼儿仅回答A大于C是不够的,还要启发幼儿说出这种结论的推理过程,并用实物的排列向幼儿展示相应的判断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时间长了,幼儿会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仅有结果,还有过程。

四、关注全体,注重个体差异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虽是初浅的数学知识,但对于这么多的孩子来说,其接受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对于这种参差不齐的掌握,教师应采取积极地辅导工作,课间、午间、晨间、游戏活动都将再次成为良好的辅导时机。对于新教的内容,总有个别幼儿不能及时掌握,这时课间活动将是最好的时机,足以让幼儿在失败的扫兴中重新振作,为幼儿的成功提供了条件与帮助,使幼儿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幼儿对以后的学习有了信心。对于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我除了进行个别辅导外,还借助于家长这一方面的可利用资源,让家长协助我做好孩子的后补工作,我们运用来园离园的短短几分钟相互沟通,使家长了解指导的方法和内容。让幼儿在落后的跑道上多了一位引导者、支持者,使本来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对数学有了学习欲望。

五、注重五大领域的有机整合

《新课标》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所以,老师在各个领域中可渗透数学知识教育,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传统的数学教育活动,知识要求过高,结果意识较强,对计算活动有严谨的预设,有非常完整的过程,严格执行教案,方式手段单一。幼儿在被动中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失去了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开展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时,教师应尽量根据主题活动目标,主题情节的发展,创设能激发幼儿数学兴趣的环境。

(责任编辑 曾 卉)

作者:任玲

上一篇:我国大学物理实验论文下一篇:实效性政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