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论文

2022-04-25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偏低,尽管与前几年相比,我国居民消费呈现一定的上升倾向,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GDP总量相比,我国居民人均消费能力仍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经验证明,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论文 篇1:

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民生工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参保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医保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医保基金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损害了群众对医保体系的信心,也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监管的现状调查入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城乡医疗;医保基金;监管

1.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监管调查

(1)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保险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给医保基金监管提出了难题。从现状来看,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监管体制日益进步,监管效果越来越好,但在监管工作的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基金监管呈“碎片化”管理模式,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割现象,尤其是小地方监管层面,各种关系盘根错杂,容易出现利益联盟,进而影响监管的效果。监管主体部门之间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分割现象,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监管组织体系中,监管主体较多,各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不利于监管效能的发挥。二是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基监管的组织结构尚未健全,包括缺乏对医保基金管理结构的法律性规定,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尚未独立于社会保险大体系。三是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监管缺乏公众参与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公众知情权缺失,监督管理权缺失。

(2)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当前针对城乡医保基金监管的立法层次不高,司法功能缺位,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采取内部解决的方式,很少移交司法部门处理。二是专门针对城乡医保基金的监管体系不顺,权责归属不明,在体制上存在“管办不分”的弊端,很难和行政系统内的监管组织合作。三是医保基金监管中各方信息不对称,而且监管部门的监管技术有待提升,容易造成监管漏洞的出现,以及利用知识壁垒的优势谋取不当权益。四是社会参与监管的力度不足,监管过程受阻,这是由社会公众本身存在的监管障碍决定的,包括专业知识障碍、心理和价值观的障碍、承受打击和接受损失的障碍。

2.国外医保基金监管经验启示

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社会保险起步较早,对居民医保基金的监管体系也较为成熟,其成熟的经验体系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德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中,在药费控降方面制定了药品参考定价制度、药费分担制度、药费支付限额制度等,从而有效的抑制药费。德国政府十分重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作,政府在医保基管理制度中主要作用包括制定政策与规划,监督执行情况与提供公共服务等,而具体的行医资格标准、医院管理规范等内容则由医生联盟和医院联盟确定。从德国相关制度体系来看,其平衡各方利益和控制药费增长方面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启示。

美国在医保管理中采用了DRG医保支付方式,这也被世界公认为目前最先进的一种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之一。DRG以定额预付方式代替了原本按照服务项目报销的事后补偿方式,进而有效的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结合我国基本情况而言,短期内建立DRG支付方式显然投入太大,因此可在改变单一的按服务付费的支付方式方面做出改革,一步步完成以DRG为主的多元支付模式。

3.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监管对策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当前我国城乡医保基金监管的现状和问题,需要从立法层面进行完善,进而使整个医保基金监管体系有法可依。在当前已出台的《社会保险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例”等相关文件,提高立法层次,且要明确城乡医保基金监管的各利益方的职责与权利。通过立法使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能夠在筹集、管理、支付的各环节有法可依,简化和规范基金的监管工作。此外还应极大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违规行为的司法追究力度,各监管主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格依法办事。

(2)强化多主体参与功能

一是从政策层面做出最明确的规定,协调处理好城乡医保基金监管主体的水平关系,蔡政府部门、审计部门、医疗卫生部门等应形成监管合力,明确责任,发挥好各部门的职责,协调好相互关系。在协调监管主体关系时,应遵循规则制定者与执行者分离、利益回避、业务素质优先导向等原则。

二是要理顺衔接好监管主体的垂直关系,我国城乡医保基金监管体系是自上而下的体系,各级部门存在明显的上下级权限和职责划分,而且各级监管主体的职能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做好监管主体垂直关系的监管工作,加强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通过政府与社会的相互配合达到监管的良好效果。

三是发挥多监管主体参与的功能,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的监管参与,发挥各监管主体的综合功能。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各监管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良好的互补作用。

(3)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

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疗结构的准入标准,引入并强化竞争机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医疗机构,禁止不合规范的机构入选。此外还应防止一家独大的现象,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通过竞争机制适当增加定点资格医疗机构的数目。监管机构要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明确各项具体服务控制指标,提高监督力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路程提供服务。政府相关部门与监管部门需制定动态性的考评机制,动态调整定点资格和封闭管理基金运行。此外还需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严格规范医疗机构用药和药物价格,避免在药物方面的过度支出。结合现状,推行单病种定额结算的补偿方式,建立基本业务申报、备案和审查制度。

(4)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审计制度

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中,政府及监管部门应重视内部审计制度和外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部门和专业审计队伍,明确内部审计责任,建立内部审计的工作制度。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功能,建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为一体的综合审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有注册会计师来完成审计工作,进而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5)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效率

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监管相关机构应重视网络技术的优势作用,建立信息化监管网络,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加强信息化监管网络的软硬件建设,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维护新农合信息网络的安全。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提高监管的透明性,加强城乡医保政策宣传和服务标准的公示,对支付补偿环节进行详细公示,提供信息反馈平台,开通投诉渠道。

(6)明晰产权,创新运营方式

要明确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产权,合理运用市场化手段,在公共财政的性质基础上,借鉴国外商业医疗保险的模式,引入政府补贴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凸显城镇居民医保在大病统筹中的作用。此外,可适当引入中介,创新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运营方式。引入医疗评估中介后,新的监管力量介入,可对当前监管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违规行为,有约束了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医疗评估中介的引入有效的弥补了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不足,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蒋国平.加强城乡居民医保监管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J].中国财政.2014.19

[2]陈伟强,徐桂标.桐乡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及费用控制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3

[3]赵静.陕西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与影响因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1

[4]王文杰,卢婉容,李琛.2012-2016年湖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8.4

作者:余丽燕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论文 篇2:

浅析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偏低,尽管与前几年相比,我国居民消费呈现一定的上升倾向,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GDP总量相比,我国居民人均消费能力仍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经验证明,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鉴于此,本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政策执行者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居民消费;城镇居民

1 前 言

社会保障制度在拉动居民消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迄今已经建立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2012年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8465.3亿元,2013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2829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将近20%,参保人数大幅增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起完整的体系。然而,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消费占支出的比重开始下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居民消费行为,包括降低银行存款利息率、发展个人信贷等措施,但并没有显著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另外,我国的消费有着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别,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显著高于广大农村地区,其原因除了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之外,与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程度相对完备有很大关系,可见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2 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呈现递减的趋势,换言之,同样的一元钱对穷人和富人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随着收入的增加,穷人将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要远高于富人。因此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将货币在富人和穷人之间进行分配,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和整体福利。

从我国近几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来看,尽管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出现过波动,但整体来看三者都呈现不断同步上涨的趋势,很少出现其中一项指标增长,其他两项下降的现象,这充分验证了消费水平与社会保障呈现正相关的理论。当社会保障支出较少时,人们为了应付医疗、养老、失业等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就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消费率一直增长缓慢,说明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严重的消费不足问题,也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社会保障资源过多的偏向城市,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力度小、覆盖面窄,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消费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仅仅具有促进消费的作用,对于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平稳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目前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大量的老年人口需要大量的社会保障投入,政府需要认真规划社保支出规模,控制社会发展的老龄化成本,这二者如何权衡,将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

3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消费的措施

3.1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十一五”时期,我国填补了多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空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仍然较窄,很多农民工、流动人员等没有被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范围,实际上这部分群体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最强烈,对其进行社会保障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因此,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做好对农民工、无编制人员以及社会流动人员的宣传工作,引导这部分群体积极加入到社会保障中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同时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这部分群体的社会保障进行资金补贴,让这部分边缘群体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3.2 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统筹

长期以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化带来了巨大的不平等,为了解决社会保障的城乡二元结构,就要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建设,消除城乡之间的鸿沟。2014年我国将原来的新农保和城居保进行并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我国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开个好头。新制度的建立涉及将近五亿人,合并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消除了城乡差别,今后不再有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区别,二者将同步发放、同步增长,农村老人可以跟随进城务工的子女到城市养老,城里的老人也可以选择到乡下养老,城乡养老资源相容、相通,为全国所有国民实现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打下了基础。各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养老保险政策,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的筹资水平,特别是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补贴力度,同时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保险领域,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稳定增长机制。另外,我们要尽快出台推动衔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办法,衔接办法的重点是,解决相关各类养老保险之间的缴费年限和换算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转移衔接办法,根据经济收入水平和养老保险需求不同,设计出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供参保人员自由选择。

3.3 优化社会保障基金结构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各类保险基金的收入相差很大,2013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2829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791亿元,占到社会保险基金的57%;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145亿元,占到社会保险基金的3.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189亿元,占到社会保险基金的18.8%;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22亿元,占到社会保险基金的1.6%;生育保险基金收入321亿元,占到社会保险基金的0.97%。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占社会保障基本的绝大部分,甚至达到生育保险基本的60倍,当然这与参保人数少有很大的关系。从近几年各类社会保障基金的增长来看,变动幅度较大,这与社会经济运行、国家政策以及居民参保比例都有很大关系。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我们必须注意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来源情况,确保满足养老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对失业保险的需求不断提高,需要我们提高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增强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发挥失业保险在缓解就业压力中的作用。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显著地提高消费水平,消费能力的增加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又可以投入到社会保障领域。可见,社会保障与消费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在当前消费低迷、经济减速的现实环境下,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是政府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薛兴利,厉昌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分析与统筹对策[J].农村观察,2006(3).

[2]石宏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和理性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9).

[3]林毓铭.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将进城农民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J].调研世界,2003(10).

[4]姬雄华,李录堂.国居民收入消费分层与社会保障制度构建[J].商业研究,2006(3).

[5]吴菲.简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J].中国市场,2011(1).

作者:李文媛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论文 篇3:

平衡居民收入 建立和谐社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攀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经济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富两极分化趋势日益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遏止这种趋势的话,那势必会导致社会的失衡甚至出现严重的社会动荡。因此,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功能,调整经济收入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调整;收入差距;社会和谐

Balance the resident income, found harmonious society

Yin Furong

【Key words】Adjust; Collect the person gap; Society is harmonious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攀升,人均收入比改革开放初期分别增长了20.7倍和16.5倍,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经济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富两极分化趋势日益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遏止这种趋势的话,那势必会导致社会的失衡甚至出现严重的社会动荡。因此,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功能,调整经济收入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具体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乡居民收入有明显提高。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9月份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2年6月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已达22.83万元,其中有48.5%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15万元~30万元之间。但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也在不断增大。2003年财政部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1991年为0.282,1998年为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10年上升了1.62倍。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财富占有与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小部分人迅速暴富,成为高收入群体,而另一部分则沦为低收入群体。社会两极分化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头100名富人的财富占我国GNP的2%,全国每年纯收入的一半装进20%的人口袋里,另一头的40%的人仅获总收入的17%。在城镇居民中,1998年,20%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是20%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的4.5倍。而到了2000年,则扩大到12.66倍,两年时间,扩大了近3倍。

1.2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长速度连年下滑,但针对农民的税收却连年上涨,其增幅远远大于同期农民收入的增幅。而城市职工的工资却接连上涨,致使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1990年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686.3元,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1510.2元,收入之比为1∶2.20;199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577.7元,城填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283元,收入之比为1∶2.71;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253.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收入之比为1∶2.79。

1.3 地区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原本就基础不错的东部发达地区基本实现小康,而原本就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则只有56%基本实现小康,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怪乎外国人将中国形容为“欧洲和非洲的共同体”。正因为此,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逐年攀升。1998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东部城市是收入最低的西部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8倍,而2000年则达到了14倍,两年之间增加了近3倍。

1.4 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由于行业的性质不同,所以各行业的收入也不同。最高收入行业如房地产、金融保险与最低收入行业如社会服务业、制造业、采掘业的收入由1990年的1.3倍上升到1999年的2.55倍。

2.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在中国,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相背离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有必要探求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以期对症下药,求得解决之良策。

2.1 劳动者自身素质不同导致收入有别。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劳动、土地、资本中,衡量劳动力质量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不同,决定了劳动力质量的不同,因而也就决定了劳动力价格的不同,其直接表现就是收入的不同。在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高,公民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就高,高素质人才就多,相应的他们创造的经济效益就多,收入就高。而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自然回报率就低,收入不高。

2.2 行业垄断导致行业收入差距。在经济转型期,权力干预市场产生了行业垄断,这些垄断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成为其职工高收入的基础。如铁路、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电力生产和输送、电信服务、医疗卫生、石油石化等行业,长期以来未打破受到国家保护、高度垄断的状态,它们既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也是市场规则的仲裁者,这就决定了这些行业,市场规则不公正、不透明。以电信、电力行业为例,从1998年以来,电信行业向全国用户强制性违法收取资费21.7亿元,电力行业收取27.4亿元。但是这些超额利润并没有上缴财政或转化为国有资金,而是直接或变相地转化为职工收入或福利,从而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

2.3 制度的缺失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的市场经济,它要靠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维护。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经济立法滞后、不健全,市场经济行为不规范,这些都为收入差距拉大提供了条件。如我国已经出台的某些制度由于对市场经济缺乏经验或考虑不周,也为拉大收入差距提供了条件。如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经商创收,刺激了以权经商,与民争利;执法机关的收费、罚款与这些部门的职工收入、福利挂钩,助长了执法人员的乱罚款、乱收费;价格的双轨制为以权谋私、钱权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上述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合理性,但问题是我们在出台这些措施后,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以防止和遏制腐败的发生,致使这些部门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大幅上涨,与弱势群体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开档次。

3.控制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对策探讨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合理的差距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差距过大,也必将造成社会成员之间、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使社会离心力增大,社会震荡趋势加剧。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经济收入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制度。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我们要通过宏观调控,坚决克服收入分配领域的混乱现象。我们通过税收抑制少数人的过高收入;通过减税和免税,帮助落后地区和贫困群体脱贫致富;通过财政补贴、项目投资等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和政策倾斜,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事业和资源开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缩短区域、阶层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为未富的地区和人民创造脱贫致富的环境和条件。总之,我们要通过强有力的调控,逐步建立公正合法的收入分配秩序,最大限度地引导、保护和发挥最大多数劳动者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3.2 加强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一是要完善经济立法。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消除那些限制人们自由的主要因素,推进社会经济制度的调整与完善,建立社会公平的机制,给公民以平等的权利。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和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尽量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制止权力的市场化和货币化,全面解决“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过度干预问题。二是建立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利益补偿机制。国家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给因天灾人祸、社会结构变迁而利益受损的个人或群体提供一定的补偿,以提高社会公平的程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如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为陷于贫困的城乡人口提供救济抚恤,保障其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并通过各种手段使其获得接受教育、重新就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机会和条件,使其尽快摆脱生活困境,走上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道路。

3.3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尽快打破行业垄断。我们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尽快打破行业垄断。为此,我们要加紧对旧体制遗留的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不合理政策进行清理。清理重点是社会反映强烈的导致垄断等不公平竞争的政策,各种出于部门利益的乱收费、乱摊派政策,积极营造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体现收入与贡献的对等。经过努力,力争做到一切不宜由国家垄断的行业都要打破垄断,在能够引起市场机制的领域尽量引起市场机制,防止经营者滥用其垄断权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遏制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石俊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

[2] 李彦雪.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边疆经济与文他,2005.1

[3] 孟秋菊.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探析.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4] 刘晓越.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浙江统计,2005.1

[5] 张守德.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经济师,2004.11

作者:尹芙蓉

上一篇:商家节日营销策略研究论文下一篇:绩效评价企业网络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