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风景园林专业论文

2022-04-18

学校风景园林专业论文 篇1:

建筑学专业设置初期的实验室建设探析

摘要:以应用型名校工程建设为契机,根据学校发展现状及专业设置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技术条件和建设条件,补充不足尤其是必备的实验设备,并考虑实验室长久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实验室建设和规划中将实用性、时代性及可持续性相结合。

关键词:建筑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规划

一、概况

山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青岛农业大学入选为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确定了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应用型大学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转移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开拓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1]这些要求对于青岛农大2011年成立的建筑学专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学专业也因此获得了学科建设发展的好机会。实验室作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载体之一,其建设发展非常重要。在多方调研了兄弟建筑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情况后,农大综合考虑了自身的实验室基础、经费以及建筑学的建设阶段等因素,经过研究将实验室发展方向定位如下: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以满足基本教学需要的实用性为基础,结合时代需求,并考虑以后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及变化的要求。

二、学科、专业建设基础条件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设计、科研、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城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科研管理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建筑学专业隶属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于2006年进行了建筑工程与设计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2008年进行了装饰工程模型实验室的建设,加上较早的土木力学实验室、建筑环境与工程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课程实验基础。基于此,建筑学实验室建设将通过加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整合现有的建筑技术基础条件资源,实行先进科技基础设施的共享和重组,组建运行高效、体系完备的建筑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平台,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将当前发展和长远规划结合,将加速形成并逐步完善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协作,推动实现我省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满足建筑业对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规划首先满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形成辐射作用,面向学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为教学、科研、实践提供一个完善的实验研究基地,为相关实践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筑学实验室发展需要、存在问题

1.发展需要。由于建筑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中需要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所学课程既有工学类课程,又有大量的艺术类课程,对于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如果缺乏实验教学环节,可以说课程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对实验室的需求迫在眉睫。

通过建立建筑物理实验室,能够满足建筑物理课程的教学需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实验室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利用工具和设备测试环境的能力,认识物理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情况,从而提高对该课程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利用,为建筑设计这门贯穿学生五年学习的专业主课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设计的综合能力。随着当前对绿色生态建筑的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物理课程和实验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对于热工、声学、光学的掌握和深刻认识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必要前提。此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部分课程也需要进行热工、声学和光学的实验,将两学科实验设备进行整合设计,资源共享,就可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节约资源。建筑学中的建筑初步、建筑设计、模型制作与造型、城市规划等课程,园林、环境艺术等专业的园林建筑和设计等课程均需进行模型制作的实训和日常辅助教学的模型制作,通过模型实训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形体,而良好的形体造型能力又为以上专业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因此,模型实验室的建设十分必要。良好的实验室建设和应用必将为良好的教学和培养具有动手动脑能力的学生提供必要和优越的条件,而现代性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发展使学生从单一的教学环节走进一个现代化、多元化教学环境,对结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存在问题。建筑学专业是我校2011年新上专业,目前建筑工程学院仅有一个装饰专业的小模型制作室,但设备少且陈旧,完全不能满足建筑学专业和其他专业对模型制作的教学要求。学校尚无独立的建筑物理实验室,只可共享部分建筑环境设备与工程设备,建筑物理实验设备缺乏。

四、建筑学实验室发展思路

建筑学实验室建成后,将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两个层次。硬件平台实现大设备共用,小设备人员化,实验效果最佳化的思路,建造以“建筑物理实验”中的热、工、光学的实验环境和以“建筑模型”的实践环境为一体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主要是指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包括实验室运行制度与机制的设计。

1.总体思路。自名校工程建设以来,学校从各个方面加以提高,也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2012年,学校拨款建设新上专业实验室,考虑在依托已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建筑学必须的实验设备,将其整合为建筑造型类实验室和建筑技术类实验室。

对于建筑技术类实验室,依托土木工程的力学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建环专业的部分环境检测设备,建设建筑学建筑物理实验室,包括建筑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三方面,因设备用房有限,暂且放置在一个大实验室内。对于建筑声学实验室的消声室和混响室,因对用房有特殊要求,没有条件建设,将在未来新建的建筑中进行设计预留用房。

对于建筑造型类实验室,由于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竞赛等各阶段均涉及到模型制作,为此,这次建设将模型实验室列在了建设之中,引进了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模型切割机、特殊材料和常用的泡沫切割机,基本满足了初建阶段的需要。此外,原本需要部分费用来建设展板展示室,最后经过斟酌,限于经费和展示厅所限,最后决定展板类借助于学校教学楼道进行展示,只购买部分展具,这样既节省了开支,又可以将这种展示扩大到整个校园。

2014年,学院成功申请了建筑学实验室建设的专项课题。2015年,考虑到依托土木专业的CAD实验室不足以满足建筑学对于计算机使用的需求,投资20万元用于CAD室建设,另投资部分费用用于建构模型工具的购买。近些年来,山东省开展了很多木构竞赛等活动,因此希望通过这些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模型制作和构造等的学习。

在此期间,还建设了建筑学图书资料室,购买了投影仪、照相机、模型工作台等配套设备。至此,建筑学实验室发展已初具规模,能保证完成本科教学工作,然而在某些实验开设方面尚不具备条件,与对专业教学的创新性要求,以及与其他高校的建筑学实验室相比,综合实力还稍显薄弱,特色不足,在建筑学的学科发展和科研支撑及促进作用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对学科发展和将来进行前瞻性的预见及规划是必要的,要做到当前有所需,规划有所依,发展可持续。未来,学院还将在建筑技术类实验室方面发展相应的建筑构造实验室、绿色建筑实验室、建筑信息技术实验室、完善建筑声学实验室等,逐步向科研实验室迈进。[2]在建筑造型类实验室方面将包括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摄影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建筑造型能力和综合造型技巧。只有不断前进才能向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迈进。

2.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充分利用土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重视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汇合领域。[3]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我校开办的建筑学专业依托学校已有的学科优势,融合学校特点,加强学生在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综合教育。除了应用本学院这些专业已有的结构、力学、材料、环境等实验室资源条件外,还将不断挖掘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园林与林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的实验室资源条件,将资源做到物尽其用。积极开展与规划设计单位的办学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在实验教学方面,通过研究实验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保证实验室的开放性,为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供条件。实验室建设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运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实验室管理档案,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4]为将来发展优良的教学型实验室和科研型实验室奠定基础。

4.建成后的实验室将发挥如下效益。①满足建筑工程学院及其他学院中4个专业、10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可以满足以上专业的学生在建筑物理实验、建筑模型实训等方面的实验实践教学需要。②作为建筑学本科主要的技术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和实训基地。③作为建筑学、园林、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和辅助教学基地。④配合建筑相关学科进行建筑设计创新、形体研究以及造型展示。⑤作为青年教师积累知识、实践锻炼、技术创新进而提高教学水平的硬件平台。⑥面向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增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

五、结语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建设任重道远,而实验室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无论对于应用型学生的培养,还是当前社会对于环境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而对学生建筑技术能力要求的相应提高方面,都对学校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专业的实验设备和名校工程提供的契机,实现实验室建设效益的最优化,并能结合时代需求做到不落实、不跟风,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是这里思考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宝笃.以名校建设工程为契机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3,(16):38-43.

[2]刘瑽,周德环.浅谈建筑科学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9-10.

[3]郑先友,葛志煜.3D营造实验室——建筑学科新型实验室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113-114,117.

[4]钱城.以评促建,加快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3):131-133.

作者:王晓静

学校风景园林专业论文 篇2:

看似懵懂的正确选择

主持人小语

在这个茶座里,我们将请来大学的招办主任,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当初高考的故事,故事中你会知道原来他们也曾紧张过;原来他们的考试过程也并不都那么顺利,甚至有的还出现过有惊无险的麻烦;原来他们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也曾茫然,有过犹豫不决,左顾右盼的时候……

他们还会讲解和分析他们在招生工作中遇到的或成功或失败或令人惋惜的故事。

还会就大家在抉择时面一临的许多棘手的茫然的问题,给大家进行解读并支招。

在随意轻松的茶座里,他们朋友般的真诚、关爱,轻言细语,犹如缕缕茶香,会让你或受到启迪,或有所放松,或重获力量,或会心一笑,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老朋友,请您来我们的茶座谈谈您当年高考的事儿和这些年从事招生工作的~些经历。”

接到这个电话,一时之间,我竟有些恍惚。高考?那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从当年那个参加高考的小丫头片子老到可以说“想当年了”。那么,咱们就从“想当年”开始吧。

参加高考——绝处逢生的数学考试

当年,高考还是在7月份举行,考两天半。那时候,似乎不时兴家长跟陪,早晨吃完饭,带好考试用具,跟父母打了声招呼就骑车去学校了。考点正是我就读的高中。要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五门。印象最深的是数学考试,因为那场考试带给我的影响意义深远,受益匪浅。虽然我是理科生,可是数学和物理一直是弱项,数学曾考过39分,物理更是常常不及格。做数学试卷时,前面还比较顺利,到最后一道15分的大题时,卡壳了,无从下手,一点儿思路都没有。说白了就是不会。不会就不会吧,于是开始检查前面的题目。检查完了,离交卷还有5分钟,我又去看那道没做出的题,边看边绞尽脑汁回想学过的知识,突然灵光乍现,茅塞顿开。我心里有些激动,瞄了一眼表,还有三分多钟,告诉自己,冷静镇定,莫急莫慌。然后,如同个濒临绝境的武林高手在最后关头被激发出最大潜力,内心 片澄明,使出生平所学,在终场铃声响起的同时做完了题目。考后和同学交流这道题的答案,完全正确。

这场考试让我深刻体会到:一是任何时刻都不要轻言放弃;二是要有急事缓做、外紧内松的心态,越是急迫的时候越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冷静做好每一步。这两条经验,使我获益匪浅。而且这场考试还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把面对高考的紧张情绪一扫而空,顺利地完成了后面的几门考试。以我平时的成绩,应该属于能考上普通本科但到不了重点线的普通学生,而我最后的高考成绩,超过重点线40多分,不是高分,但比我平时成绩多出了60~80分,这让我成了老师口中超常发挥的那类学生。

大学和专业——看似懵懂的正确选择

我是1996年参加高考,当时填报志愿是在高考前5月份进行。我就读的是个县城里的高中,没有任何关于高校的介绍和往年录取分数的资料,对高校主要从名字上来猜测大概是个什么类型的学校,从口碑相传中大概判断学校的“地位”和可能的分数位置。我是上大学以后才知道有招生章程这东西。我们当时填报志愿,每人发了一沓报纸,列着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字和招生计划数,那是我们填报志愿惟一的参考资料。拿回去给父母看,他们也不懂,让我问老师。老师说我的成绩要重点填报好普通本科(二本),重点本科让我自己琢磨着填一个就行。我看到重点本科里“北京林业大学”的名字,心想如果能去北京读书挺好的,这学校位置不错。问了问周围人,大家都对这个学校不太清楚,老师也说没人报过,分数在重点高校中应该比较低。我考虑了一下,以我现在的成绩,发挥好了,应该能过重点线,但也不会超太多,不妨大胆填报自己有实力冲击的这所重点大学,录取线太高的学校就不考虑了,不靠谱。何况,我从小喜欢生物,还参加过相关竞赛,看到北京林业大学招生的专业有林学、园林、风景园林、森林旅游等,虽然不知具体是学什么干什么,但是由衷地感兴趣,想去学习。于是,我报考了北京林业大学,并最终被第一专业林学录取。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亲朋好友通常的反应是:林业大学?是学种树伐木料的大学?为什么报这个学校?被说得多了,我自己心里也犯嘀咕:是不是选错了学校,种树有啥好学的啊?直到我进入学校学习,我开始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首先是学校选择正确。林大学风浓厚,大学四年,印象最深的是上大课占座。为了能有个好位置,宿舍轮流排班早起占座,特别是高等数学、数理统计这类课,阶梯教室一开门,等在外面的学生一涌而进,眼疾手快抢占座位,不知道的还以为抢听名人讲座呢!林大校风淳朴,处处体现出“法竹梅风骨,养青松正气”的文化底蕴和绿色精神。大学毕业后的一次重聚,走入社会的老同学们感慨:被林大染成了绿色。主要体现就是环保意识,在飯店吃饭看到一次性筷子就生气,在办公室看到其他人把废纸当垃圾扔了就心疼。因为在大学时就做到了坚决抵制一次-性筷子,外出吃饭自带餐具;同时还坚持Rccycle(回收)活动,宿舍门后挂着两个不同颜色的袋子,分别回收每一片废纸、每一个废塑料袋废塑料瓶,书架上放着小纸盒,那是回收废电池的……

第二是专业选择正确。这个正确并不是说学这个专业能给我带来多大的前途和“钱”途,而是“我选择,我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喜欢的专业,你会不知不觉投入精力,沉溺其中乐趣无穷。记得当时学习植物学和树木学时,我们几个同学在周末就去公园植物园认植物,坐在公交车上都不放过,瞅着车窗外,一会儿这个喊一句“看!看!这儿有棵七叶树!”,一会儿那个喊起来了“栾树!哪个科的来着?”特别是我学习的林学专业,是林大的优势专业,出了10多个院士,有一大批优秀的老师,在他们的引导下,听课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乐趣。

经验之谈——徐老师的“三维坐标系”

把上面懵懵懂懂的选择拿“理论”总结一下,自己当初填报志愿重点考虑了个人分数、学校地理位置和专业兴趣这三大因素。现在回过头看,自己填报志愿考虑的因素,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招生办的徐海昊老师写了一篇文章《“三维坐标系”帮你导航定位》,提出如何在众多的高校和繁杂的专业中,多快好省地选择自己“心仪的目标”,简洁明了,相当有指导意义,这里就直接把徐老师的“坐标系”摆给大家看看,希望各位考生家长能有所获益。

一、定位学校的“学校三维坐标系”:城市、高校、分数

在这个三维坐标系中,x、y、z轴分别为城市、高校、分数。城市是你理想的学习环境,高校是你感兴趣的学校,分数是自己的实际成绩。

首先拿出自己最明确的一项在坐标系中开始定位。例如某考生想到北京上大学,确定x轴城市为北京。在y轴高校中详细查看北京高校信息,在充分了解学校基本情况。近三年录取分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分数在z轴中选择高校范围。如对于地域和高校没有明确要求,那出发点就从z轴分数找起,依次再选定高校和城市。

在此确定的高校可以不仅仅是一所,而是一个范围。定位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三点要做充足的准备:

1 学校资料: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历史、学科特点等。

2 录取分数:要详细查看目标学校近三年录取的最低分和平均分。

3 招生政策:要详细了解高校的录取政策、加分政策、二志愿政策等。

二、定位专业的“专业三维坐标系”:兴趣、专业、分数

在这个三维坐标系中,x、y、z轴分别为兴趣、专业、分数。兴趣是考生所喜欢或向往的行业,专业是高校的招生专业,分数还是考生的实际成绩。通过x轴明确兴趣、y轴了解专业、z轴定位分数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应用原则同上,其中需注意事项如下:

1 x轴兴趣: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最为可喜,但目前中学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的脱节使这些涉世未深的考生对于专业及兴趣一脸茫然。对此可以采用排除法来筛选或进行职业测评对自己有更充分的了解。

2 Y轴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发展方向等,切勿只看专业名字。

3 z轴分数:在结合自己分数进行选择的同时,对于专业志愿的填报要注意高校的录取政策,目前主要有三种录取模式:分数优先、志愿优先、分数级差。无论是哪种录取模式都要注意专业间拉开一定的梯度。

作者:马 健 穆 林

学校风景园林专业论文 篇3:

草原地域特色风景园林课程体系教学研究实践

[摘 要]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以服务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首要办学宗旨,立足于内蒙古地域文化及草原自然环境特征,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及“亮丽内蒙古”建设需求的地域性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依托建筑学院人居环境学科群优势,以设计课程为主线,融贯风景园林专业理论,并将实践环节作为有效支撑。在介绍该校课程体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植入地域特色的教学思路及方法,强调草原生态环境为基础—草原城镇为载体—草原文化为传承的教学过程,注重“传统规划设计方法+当代数字技术+地景文化认知”的综合能力培养,并论述基于上述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成果。

[关键词] 地方高校;草原地域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内蒙古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地域特色风景园林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18219);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蒙古牧区小城镇绿地系统布局模式优化研究”(2019MS05018);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内蒙古牧区小城镇绿地系统评价指标与规划布局研究”(NJZY20081)

[作者简介] 邢建勋(1981—),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与设计研究。

一、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特色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将风景园林学定位为一级学科。内蒙古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内工大)同年申办并招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培养风景园林工学学士的院校,也是国内较早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内工大依托人居环境领域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构建的特点,凸显了风景园林专业建筑类工科的设计实践特色。风景园林专业与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紧密融合,共享平台,融合了建筑学、城乡规划、生态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基础,注重风景园林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作为地方高校,“立足内蒙古服务地方”是学校的办学定位,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草原是内蒙古主要的自然生态类型,且地域性最显著的特征是基于草原环境的风景园林表达,因此,具有草原地域特色、服务于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是本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办学方向及特色。

(二)人才培养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紧跟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前沿,立足于内蒙古,面向全国,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同时,注重培养团队协作及沟通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空间建构和工程技术基础,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园林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实践能力,培养能够运用多元知识解决复杂风景园林领域问题的综合性人才。

二、课程体系框架

(一)设计课程为主线

内工大风景园林专业为五年学制,结合《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进行课程设置。专业教育以设计课程为主线,强化专业的实践性;课程贯穿一年级到五年级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基础培养到综合设计的逐步提升;课程融合人居环境三大学科理论知识和设计内容,突出内工大风景园林专业“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具体设计主线为:设计基础—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综合公园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综合毕业设计,对应的设计课程为“建筑初步(一)~(二)”—“城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一)~(三)”—“毕业设计”(见图1)。

(二)多层次课程为支撑

在以设计课程为主线的同时,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学科基础课程等主要环节与设计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衔接和学期对应,充分将各层级的学习融入设计课之中。结合数字时代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将乡土景观、生态修复、数字化模拟等前沿内容融入课程体系,突出设计创新与地方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地域特色教學理念

(一)地域特色课程体系

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2],以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内容。内蒙古自然风景资源禀赋独特,集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于一体,其中,草原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关系密切,是风景园林关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点领域。基于上述分析,内工大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立足于草原环境自然生态背景,以草原城镇为研究载体进行地域特色教育体系的构建。

(二)地域特色课程设置

草原自然环境的教学是地域特色课程体系建立的基础,在对“景观生态学基础”及“风景园林植物应用”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课程进行设置的基础上,增加“草原地景规划”“地域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两门特色课程。“草原地景规划”课程是内工大风景园林专业地域性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针对学校服务内蒙古办学理念的教学落实。该课程内容重点突出生态导向下的绿地营造策略及方法,使内蒙古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草原城镇绿色空间。同时,使学生充分认识草原城镇现今面临的生态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导向,掌握适宜性规划技术。“地域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着重提高学生对地域园林植物的识别能力和基于地域特征的植物造景技能。

(三)特色风景园林空间规划

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空间载体,草原城镇主要与设计课这一主线课程相结合,凸显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地域性特征。“建筑设计”以公共建筑、风景建筑为内容,主要选取地域召庙建筑、草原旅游区建筑、现代蒙古包建筑为教学对象;“城乡规划设计”以城市设计为内容,主要选取草原城镇特色区域为教学对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一)”以景观设计为教学内容,主要选取草原城镇特色绿色空间为教学对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以公园绿地为教学内容,主要选取草原城镇地域主题公园为教学对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三)”以绿地系统为教学内容,主要选取草原城镇绿地为教学对象;毕业设计为综合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主要类型包括草原文化主题旅游区规划设计、草原特色小镇景观规划设计、草原城镇历史街区景观规划设计、草原历史文化遗产景观规划设计等,涵盖面较广。

四、地域特色教学方法实践

在满足对风景园林专业基本办学要求及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上,寻求地域特色课程体系的研究,以满足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突出核心课程的地域特色教学内容的植入,发挥建筑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艺术设计专业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交叉支撑,通过学院公共选修课进一步补充地域性特色教学内容,同时紧抓风景园林工程实践核心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最后通过凸显各类专业竞赛中的地域特色,拓展了地域风景园林专业知识内容的综合运用,也更好地提升了本专业地域性特色的认可度。

(一)核心课内容——生态人文植入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中规定的9门核心课程为:“风景园林学导论”“中外风景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基础”“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内工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围绕上述核心课程,将地域特色内容进行植入,特别是通过地域特色案例研究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该教学内容,对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人文具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对风景园林专业知识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将理论、设计教学与地域发展需求相结合。

(二)选修课辅助——建筑规划地域支撑

借助建筑学院专业大平台建设,通过学院公共选修课程进一步充实学生的地域性知识体系,包含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其中,建筑学方向的内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专题、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增加了学生对内蒙古传统地域特色建筑的认知、保护和利用,为后续的传统召庙旅游区规划设计奠定空间设计基础;城乡规划方向的内蒙古草原城镇空间环境概论、城市更新与保护,主要讲解草原城镇的空间特征及所处的自然环境背景,同时对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保护现状及方法进行系统的讲授,为后续的草原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选修课与学生设计课程的开课学期相一致,保证了理论与设计的紧密结合,使地域特色在设计作品中得以很好地表达和深入。

(三)实践环节——设计实践提升

风景园林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五年学制中包含了多项实践環节。内工大在传统建筑院校普遍开设的“认识实习”“风景园林师业务实践”“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设了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一)~(三)”课程相对应的“风景园林规划调研(一)~(三)实践周”。该类实践课程在设计课任务下达后的第二周进行,时间为一周,主要对设计地块所在的内蒙古草原城镇进行实地调研,采取与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座谈及问卷调研等形式,使学生对内蒙古地域特征有充分的认知,同时促使设计课更具真实性和实践性。

(四)专业竞赛——地域知识综合拓展

专业竞赛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内工大风景园林专业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委员会等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竞赛,以及参与“IFLA国际学生竞赛”“园冶杯”等景观设计竞赛等,并荣获多项奖励。获奖作品全部为体现内蒙古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涉及内蒙古草原那达慕大会赛马场规划设计、草原城镇召庙历史街区景观设计、蒙古风情园规划设计等内容。地域特色在竞赛作品中的展示得到了行业认可,也促使师生更加关注地域风景园林的教与学。

(五)教师科研——多元深入促进

随着地方高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不断推进,内工大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在地域特色上进行充分挖掘,同时也凸显了风景园林学科地方性的特点。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到校基金等各等级教师获批研究项目均为地域风景园林的研究,涉及草原城镇绿地系统、内蒙古乡土景观、内蒙古文化历史街区、半干旱区园林植物、内蒙古风景园林微气候等研究领域。地域性的科学研究更好地促进了本科教学的提升。在课程教学及实践中,地域特色的教学内容更为深入,教学表达更为鲜明,技术方法更为多元,同时也使设计课程选题更为多样,竞赛的研究深度不断提高,形成了科研教学互促的模式。

五、结语

经过近10年的教学实践和多次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我校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内蒙古地区高校人才培养的地域特色风景园林课程体系教学理念与方法。已毕业的6届本科学生中,除考研继续深造的学生以外,近一半留在了内蒙古工作,开展地区风景园林建设事业。作为内蒙古地区第一所开办风景园林专业的本科院校,内工大为内蒙古生态文明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地域特色的教学理念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也是风景园林专业地域性特征的表现,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所在地区的支撑,也离不开专业属性的要求。期望通过地域特色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内蒙古风景园林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进而推动地区风景园林工程实践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吕琳,刘晖,杨建辉.中国西部建筑类院校公园设计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9,26(S2):29-34.

[2]杜春兰,雷晓亮,刘骏.当代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挑战与思考[J].中国园林,2017,33(1):25-29.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Grassl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XING Jian-xu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 China)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grassl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作者:邢建勋

上一篇:人行内控制度建设论文下一篇:灯光光源装饰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