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闸交通桥梁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原枢纽改扩建船闸实施前,应重点分析改扩建船闸对原枢纽大坝安全影响,确保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大坝安全。本文依托湘祁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研究新建二线船闸对大坝安全的影响和防范措施,为其他航道工程管理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行期间维护大坝安全方面提供经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洪闸交通桥梁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洪闸交通桥梁研究论文 篇1:

基于GIS的青弋江特大桥防洪评价

摘要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芜湖县红杨镇方山村上街附近拟建青弋江特大桥。按照设计方案,根据桥梁对河道防洪安全的影响,进行防洪评价计算。通過水文分析计算、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以及岸堤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等,分析工程项目对河道的行洪、河势的稳定、防汛抢险工作、堤防安全、周边环境以及河道通航能力的影响,并提出防治与补救措施,包括对河道行洪能力的补救措施,河道岸坡影响的防治措施以及对防洪大堤影响的防治措施等。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青弋江特大桥;防洪评价;行洪安全

Flood Control Evaluation of Qingyijiang Grand Bridge Based on GIS

YANG Runjiang, MI Hongyan, CAO Shuaishuai

(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093)

Key words GIS;Qingyijiang grand bridge;Evaluation of flood control;Flood safety

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大,交通路网日趋完善,跨河桥梁建设日益增多。河道管理范围内日益增多的跨河桥梁对促进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河道管理等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河道上修建跨河建筑物,直接影响到河道的行洪安全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稳定安全,因此,对跨河建筑物项目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十分重要。

在芜湖县境内新建的青弋江特大桥占用了河道,近堤桥墩的布设对堤防安全有不利影响,应对影响范围内的堤防及近堤桥墩周边进行防渗处理,确保堤防安全。河道内桥墩侵占了行洪断面,对河道行洪有一定影响,应对桥梁雍水影响河段进行行洪断面补偿,并根据河道行洪断面补偿方案,复核、调整桥墩和承台设计,桥墩承台顶高程不得高于实施断面补偿工程后的河底线高程。为保证防洪工程和桥梁自身安全,应对桥梁上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岸坡、堤坡进行防护。

作为扩能改造工程,青弋江特大桥横跨青弋江,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河道上下游河道防洪、航道规划、桥位河道的河势稳定、堤防渗流稳定和安全以及河道通航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为此,笔者就针对扩能改造工程青弋江特大桥对防洪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价,并且提出建议消除其不利影响。

1 河道基本情况

青弋江位于的安徽省芜湖县,在长江右岸,青弋江水系陈村水库以上呈扇形分布,西河镇以下进入水网圩区。青弋江特大桥拟建于芜湖县红杨镇方山村上街附近,大桥左岸红星圩堤防堤经过多年培修加固,可防御1996年型(相当于20年一遇)洪水[1]。青弋江大桥跨越处断面下游100 m处有一行人渡口,上窑渡口,以方便两岸居民往来。

2 评价计算

2.1 水文分析计算

流量计算根据水力学方法进行,河槽与滩地部分设计流量计算式为[2]

式中,Qc为天然状态下河槽部分设计流量(m3/s);Ac为河槽面积(m2);

C为谢才系数;i为洪水期水面比降(‰);n为河床糙率;R为水力半径(m)。

通过以上计算式,计算出各设计洪水条件下通过桥址断面的设计流量,具体见表1。

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芜湖市内河流量进行了相关分析[3]。根据分析成果得出工程桥位处流量,见表2。

通过上述分析成果与水力学法计算成果的比较,水力学法计算的成果与报告中的成果接近,故桥址处(现状)流量采用水力学计算的成果。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实施后,上游来水量经十甲任节制闸调控,支叉河流上的生态闸将封堵来水,来水量经上潮河分洪后,其余全部下泄至湾沚。规划后的桥址设计流量采用由十甲任节制闸闸下设计流量和湾沚设计流量按距离内插推求。

2.2 壅水分析计算

建桥后,由于桥墩占用过水断面面积和对河道水流的阻碍作用,致使桥前雍水抬高水位。同时,桥下河道水流流速增大,桥墩周围的水流在河床附近形成淘刷漩渦,引起河床的一般冲刷和桥墩局部冲刷。雍水高度及冲刷深度与过流条件、河道断面、桥址河段土壤特性、桥墩几何形状等因素有关,现根据有关规范和资料分别进行分析。

2.2.1 壅水高度计算。

桥前最大壅水高度:

建桥后由于桥墩减少了过水面积,压缩水流使桥前水位壅高。根据《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桥前最大壅水高度采用下式计算[4]:

式中,η为系数,根据河滩过水能力而定,取0.05; 0为天然状态下桥孔部的平均流速(m/s); m为 桥下平均流速(m/s)。

桥下壅水高度:根据《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桥下壅水高度采用 1 2 ΔZ[5]。

2.2.2 壅水曲线长度计算。

壅水曲线长度近似估算式为

式中, I为计算河段天然河底比降,取0.099‰;△Z为桥前最大壅水高度(m)。

根据计算结果,该方案的桥墩布局设计标准条件下允许冲刷系数为1.10,满足《桥涵水文》允许范围(<1.40)[6]。青弋江特大桥壅水高度、壅水曲线长度计算结果见表3。

3 防洪综合评价

3.1 与有关规划的关系与影响

在《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工程河段的主要规划内容为左岸红星圩加高加固堤防,以防御1996年型洪水[7]。红星圩堤防加高培厚工程,2008年芜湖市“万亩圩达标工程”中该工程已实施完成。工程河段暂无新的水利与防洪规划,因此该工程的建设对青弋江跨越河段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岸线规划及河道治理等水利规划的设施均无明显影响。

3.2 与航道规划的关系影响

根据《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内河航运发展规划,青弋江弋江镇至清水段将按Ⅴ级航道标准进行航道整治,桥位处规划最高通航水位为12.50 m(10年一遇)[8]。该线路跨越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方已与航道主管部门进行了接洽, 编制了该工程的航道论证,现青弋江跨越段桥墩设置及架空高度方案充分考虑青弋江航道整治因素,所以该工程的建设对航道规划无明显影响。

3.3 对行洪能力的影响

根据桥梁设计方案,建桥后,桥墩阻水减少了河道有效行洪断面面积,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在桥址附近形成壅水。经计算,在不同设计洪水条件下,大桥桥前壅水最大高度为0.037 m,阻水面积占过水河道面积最大的为8.70%。因此,建桥后对河道行洪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

3.4 对堤防渗流稳定及安全的影响

跨青弋江大桥工程在左岸大堤内侧布置有支墩,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应进行堤防渗流稳定分析[9]。根据青弋江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成果,当堤基土层中存在透水性较强的砂层、砂壤土层、古河道时,存在堤基渗漏稳定问题。拟建桥址处堤基土层结构分为4层,1、2、3层均为粉质黏土,厚度为20.0 m,4层为粗圆砾土,厚度为20.2 m。表层黏性土厚度大于5.0 m,厚度较深,堤基渗透变形的可能性较小。

根据桥梁设计方案,桥墩布置在左岸红星圩堤身断面以内,桥墩中心线距离背水坡堤顶约10.2 m,桥梁设计方案不符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桥墩桩基础施工时,开挖面积较大,容易造成堤身塌方,且钻孔灌注桩需穿透堤基黏土覆盖层,会造成承台和桩周围土体扰动,导致桥墩基础与堤身结合部位防渗能力减弱或失效;洪水期间,由于堤身断面被侵占,缩短了渗透路径,加之桥墩与堤身接触部位土体易松动,一旦堤防在洪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很容易产生渗流。桥梁建成投入运用后,桥墩受动载作用而产生的震动,会消弱桥墩与周围土体的结合,受水流作用易导致岸坡崩塌,对堤防安全及稳定构成影响。

3.5 工程施工建设对防洪的影响

工程施工建设对防洪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间在河道内堆放施工器材、工具和构筑的施工围堰等阻水物。因此工程施工期应安排在非汛期进行,汛期来临前应清除河道及滩地施工区一切临时建筑物、施工器材、施工围堰等,以恢复河道原有的行洪能力。

3.6 工程施工对水质及环境的影响

为保障下游居民饮用水安全,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杜绝泄露石油类等有害污染物质进入水体,避免对水体产生污染。另外,施工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避免对岸坡林草植被的破坏,以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 防治措施

由于桥墩阻水挑流的影响,桥址附近河道流速有所增加,流向有可能发生偏移,将会导致堤防临水侧和河道岸坡发生冲刷。另外,设计桥墩轴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为24°,水流方向因受桥墩的影响,将进一步向左岸偏移,水流对左岸顶冲范围加大,使左岸的冲刷加剧。为保证堤防及河岸坡的安全和河道安全泄洪,工程施工时,应对大桥桥梁中心线上游100 m,下游200 m范围内的左岸红星圩堤防临水坡采取混凝土护砌,护砌横向范围现状堤顶至主河槽岸坡。

5 结语

由河床质组成和河道比降以及实测断面的宽深关系的计算和分析可知,青弋江特大桥桥址附近河段属稳定河段,建桥后,受河槽内桥墩阻水影响,桥墩周围出现局部冲刷,对河势稳定有一定影响。分析计算表明,建桥后,桥墩阻水减少了河道有效行洪断面面积,不同设计洪水条件下,桥墩阻水减少断面行洪面积112~154 m2,最大占行洪断面面积的8.7%,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在桥前形成壅水,建桥对河道行洪能力有一定的影响;青弋江特大桥(跨青弋江)设计方案中桥墩轴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为24 °,不满足桥墩轴线宜与水流方向一致的要求;设计方案中河道内墩台埋置深度均在标准断面以下0.5 m之内,桥梁建成后,由于水流冲刷作用,致使墩台露出河底,增加阻水,影响桥梁、航运安全。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以求能尽量改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防洪标准:GB 50201—9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

[2] 孙东坡.水力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8.

[3]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03.

[4]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 062—9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5]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6] 高冬光.桥涵水文[M].4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7]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徽省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1.

[8]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皖政办发[2006]37号[A/OL].(2006-07-01)[2006-05-21].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3/7/12/8267744622 251.html.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作者:杨润江 米鸿燕 曹帅帅

洪闸交通桥梁研究论文 篇2:

改扩建船闸对原枢纽大坝安全影响分析

摘 要:原枢纽改扩建船闸实施前,应重点分析改扩建船闸对原枢纽大坝安全影响,确保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大坝安全。本文依托湘祁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研究新建二线船闸对大坝安全的影响和防范措施,为其他航道工程管理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行期间维护大坝安全方面提供经验。

关键词:二线船闸;土石坝;防渗;挡水建筑物;大坝安全

1 引言

湘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湘祁枢纽为已建枢纽,本次建设内容为在原一线船闸左侧(岸侧)新建1000吨级船闸。针对新建二线船闸对湘祁枢纽的大坝安全性影响进行论证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防洪安全性分析、二线船闸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对大坝安全影响分析、工程施工影响评价分析、工程运行安全影响分析等,论证工程的建设对湘祁枢纽的安全与正常运行无影响。

湘祁水电站位于湘江干流中游湖南省祁阳县和祁东县交界处,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左岸接头土坝、左岸重力坝、一线船闸、溢流闸坝、厂房、右岸重力坝及右岸接头土坝等组成。本工程属二等大(2)型工程,经湖南省水利厅审查同意主要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混凝土挡水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重现期50年,校核洪水标准为重现期500年;土坝设计洪水标准为重现期50年,校核洪水标准为重现期1000年。

拟新建二线船闸位于现有一线船闸左侧,新建船闸轴线与原有一线船闸轴线平行布置,一、二线船闸轴线之间距离约 80m。新建二线船闸船舶进出闸方式为直线进闸、曲线出闸,船闸主体段包括上闸首、闸室墙和下闸首,共长244m,其中,上闸首长32m,闸室段长180m,下闸首长32m。门槛水深4.0m,闸室净宽23m,闸室兩侧布置钢护舷厚0.1m,闸室宽度合计23.20m。

2 拟建工程建设对湘祁枢纽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2.1拟建工程总体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二线船闸布置在左岸台地,不占用现有枢纽的泄洪空间,也不会改变现有枢纽的水库调度方式、泄流能力。二线船闸与一线船闸分开布置,两线船闸上游引航道和下游引航道均相互独立;二线船闸布置不影响一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因此,选定二线船闸布置不影响原枢纽布置格局,不影响泄洪建筑物,施工期对防洪抢险交通运输影响较小。

2.2拟建工程对大坝正常运行和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新建二线船闸布置在湘祁枢纽工程左岸,己建一线船闸左侧,两线船闸平行布置,轴线之间距离约80m,与其相关的枢纽建筑物主要为一线船闸及原枢纽泄水闸。新建二线船闸上闸首作为挡水建筑物一部分,工程等级和洪水标准采用与原枢纽建筑物相同,符合现行规范规定。根据二线船闸总体布置,二线船闸利用左岸侧台地开挖出引航道,不占用现有枢纽的泄洪断面,不影响现有泄洪建筑物的运行,不改变原设计水库各特征洪水位。坝址下游河段滩地开挖后,采用护坡工程措施,不会对下游河道泄洪产生不利影响。二线船闸上闸首为挡水建筑物,设计闸顶高程为83.50m,工作闸门顶高程80.71m,均高于校核洪水位(p=0.2 %)80.12m,满足工程防洪要求;上闸首检修闸门顶高程为76.00m,满足正常蓄水位75.50m检修挡水要求。二线船闸工程建设主要为左岸台地开挖,依靠一线船闸结构和天然土体形式的组合式围堰挡水,不改变湘祁枢纽的布置和结构形式,施工期间不改变上下游行洪河道。因此,二线船闸施工期和正常运行期均不影响原枢纽建筑的防洪安全。

3 拟建工程开挖对地基防渗、坝坡及岸坡的影响分析

3.1工程开挖对枢纽建筑物地基防渗的影响分析

二线船闸布置在枢纽左岸岸侧台地,上闸首位于原左岸接头土坝地段。二线船闸工程挖除原左岸接头土坝,开挖爆破对原地基防渗帷幕有影响,需要恢复防渗帷幕;已在重力坝上游重新设置了防渗帷幕与接头土坝坝基帷幕连接形成封闭防渗体系。二线船闸上闸首为枢纽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上下闸首和闸室地段中风化基岩面高程一般为67~70m左右,设计基础开挖高程为53~56m,建基在中~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上,岩体较完整,透水性弱,无断层破碎带分布,承载力满足要求。上下闸首及闸室地基设防渗帷幕,形成四周封闭的防渗圈,帷幕灌浆底高程进入基岩相对不透水层(q≤ 5Lu)内约 5m,灌浆孔距均为 2m,平均深度15m左右,达到规范要求。复建土坝坝基设防渗帷幕,与原枢纽防渗帷幕共同形成挡水线防渗系统。基岩帷幕灌浆进入不透水层(q≤ 5Lu)内约 5m,灌浆孔距均为 2m。因此,防渗设计方案合理,采取上述防渗处理后,二线船闸工程开挖对邻近枢纽建筑物地基地防渗影响小。

3.2基坑开挖对坝肩和邻近坝基稳定的影响分析

二线闸首闸室基坑开挖达 23m 左右,为深基坑开挖。基坑边坡上部为填筑土厚约3~7m,边坡中部强风化岩厚度2.5~5m左右,中风化岩厚度6~10m,岩质较软,下部为微风化岩。覆盖层及全、强风化岩坡比 1:1.5,中风化基岩坡比1:0.5,微风化基岩1:0.3;在高程 66.0m、75.0m、80m处各设置一道 2m 宽的马道,开挖坡比合适;设计对基坑局部地质较差的开挖边坡采取随机支护,基坑边坡防护措施合理。

4 拟建工程主要结构安全性分析

4.1船闸级别与安全标准

根据设计最大船舶吨级,确定新建二线船闸级别为Ⅲ级,闸首及闸室为3级建筑物,其他次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上闸首洪水标准与挡水建筑物一致,采用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下闸首和闸室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符合《防洪标准》(GB 50201-2014)和《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 305-2001)等相关规范要求。场地基本烈度为Ⅵ度,不进行抗震计算,符合规范规定。抗震设防标准及结构安全稳定标准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2闸首(室)顶部高程

上闸首为枢纽前缘挡水建筑物,顶部高程为83.50m,略高于其他挡水建筑物顶部高程;闸室和下闸首在正常通航时也需满足挡水要求,闸室顶高程根据上游最高通航水位和安全超高取80.00m,下闸首顶部高程同时结合设备布置要求取80.00m,闸首(室)顶部高程满足《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 305-2001)关于闸顶高程的要求。

4.3结构稳定性及地基应力

上、下闸首采用整体坞式结构,闸室采用分离式结构,闸首(室)结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上、下闸首及闸室基础均为中~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根据计算结果,闸首和闸室的抗滑、抗倾、抗浮稳定及地基应力满足规范要求。

5 拟建工程施工对枢纽建筑物的影响

5.1施工总体规划

二线船闸工程位于一线船闸的左侧,二线船闸主要施工场地布置在左岸台地上,场地高程在84m以上,满足规范要求的防洪标准,布置总体合理;工程两岸沟通主要通过枢纽坝顶公路再经二线船闸的上游施工围堰与原左岸公路衔接,施工期采用临时道路后不影响两岸交通的运行。二线船闸施工采取预留岩坎围堰的方式挡水,利用湘祁水电枢纽泄水建筑物过流的导流方式合理可行,施工围堰布置基本合理,新建二线船闸施工对已建枢纽工程安全运行的影响总体可控。

5.2土坝拆除及复建对工程防洪的影响分析

原有土坝位于一线船闸左岸台地上,在二线船闸施工时,需要对左岸坝肩相接的土坝进行拆除和复建,为保证大坝防洪安全和二线船闸正常施工,设置了上游横向围堰及纵向围堰,与左岸一线船闸衔接形成上游整体挡水线。目前二线船闸混凝土浇筑已基本完成,上下闸首人字门正在安装,二线船闸两侧复建土坝正在施工,因此,在确保2021年汛前上下闸首人字门及二线船闸两侧复建土坝具备挡水的条件下,对工程防洪的影响可控。

5.3施工爆破对已建枢纽建筑物的影响

新建二线船闸的基础及引航道开挖采用分层梯段爆破的开挖方案,为控制爆破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相关规范要求,一线船闸上下闸首及跨闸桥最大质点振速6cm/s(该数据与近尾洲有差别,报告申请复核)、一线船闸上下闸首中心控制室最大质点振速0.6cm/s、居民区1.3cm/s、高压输电线塔6cm/s,以此作为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通过计算提出了单响药量控制标准等爆破参数,上述爆破参数基本合适。

6 结论

(1)二线船闸布置在左岸台地,不占用现有枢纽的泄洪空间,未改变枢纽下游河段现状,对原枢纽水利条件无不利影响。二线船闸工程建成后,枢纽的水库水位特征值及水库运行方式不变,不改变现有枢纽的洪水调度方式、泄流能力。

(2)二线船闸与一线船闸分开布置,二線船闸的建设,不影响一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对一线船闸的安全运行无不利影响。施工期基坑开挖边坡坡比、随机支护措施合适。船闸上闸首两侧均与左岸复建土坝连接,防渗心墙顶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防渗心墙顶部土料的防渗系数满足设计规范对均质坝的要求,复建土坝结构和防渗措施合适。

(3)左岸围堰实施顶高程满足防洪要求,堰体防渗形式及防渗标准合适;堰体结构稳定计算成果满足要求。二线船闸正常运行水位在湘祁枢纽水库正常运行水位范围内,二线船闸运营不影响大坝安全。

综上所述,二线船闸基本未改变湘祁枢纽布置格局,不影响工程泄流能力和水库特征水位;复建土坝和二线船闸挡水建筑物设计满足稳定、应力和防渗等要求;左岸围堰实施顶高程满足防洪要求。只要施工期对新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新建二线船闸不会影响原枢纽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姜兴良,卢盛雄,黄灿.跨船闸桥梁改扩建施工方案[J].湖南交通科技,2019(04).

[2]孙万通,张公略.中高水头枢纽船闸改扩建工程围堰设计技术[J].水运工程,2017(01).

[3]陈稚娟.微山船闸改扩建模式的探讨[J].水运工程,2008(07).

作者:孙文红 程松 张文侃

洪闸交通桥梁研究论文 篇3:

目睹1975年淮河大水灾

1975年8月上旬,河南、安徽的淮河流域发生了一场大水灾。这是解放以来,迄今为止,受灾面积大、死亡人口最多的一次大水灾。水灾发生后,新华社准备当即发消息,并进行连续公开报道,但是,经请示,当时中央领导决定不准公开报道。以后也一直没有公开报道过。如今,这场大水灾已经过去整整27年了,在中国报刊和新闻史上,一直是个“空白”。我是自始至终深入水灾现场采访调查的新华社记者,有责任在中国新闻报道史上补上这一页,使后人能够对此有所了解和借鉴。

一 灾情严重 死人最多

1975年8月5日至8月8日,地处淮河上游伏牛山和桐柏山区的河南省驻马店、许昌、南阳地区,连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56座大中小型水库,几乎同时垮坝(其中大型两座、中型两座),几十亿立方洪水汹涌而下,致使河南、安徽沿淮地区,千里平原一片汪洋,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巨大损失。

河南省最为严重,据统计,河南省受淹的有32个县,347个公社,耕地1800多万亩,受灾地区人口约1000万,死亡3万多;大牲畜死亡近百万头,倒塌房屋500多万间。洪水冲毁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小商桥到确山县段103公里。其中毁坏最严重的有16公里,路基桥梁全部被毁,路轨被冲走,有的被拧成“麻花”。正在行驶到这里的一列客车被突如其来的巨大洪水冲翻,司机和车上的乘客无法逃脱,全部被淹死在车厢中。这些地区的公路全部被淹毁,电讯中断。地处垮坝的板桥、石漫滩两个大型水库的下游地区灾情最为严重,板桥下游的遂平县县城被淹,一些工厂被毁,墙壁倒塌,房盖顺水漂走,机器设备被冲得无影无踪。水库下游的村庄和农田被洪水洗劫一空,死人最多。

安徽省受灾的主要是阜阳地区的六个县,耕地面积300多万亩,人口150万。其中比较严重的是阜南、临泉、界首、颍上等县。

水灾发生后,中央十分重视,8月9日连续召开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并立即组成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为团长,中共中央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农林部长沙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丁志辉,国家计委副主任邓东哲为副团长的13人中央慰问团,带着《中央慰问电》于8月11日飞往灾区进行慰问。我是新华总社派去的随团采访的两名新闻记者之一(另一名是摄影记者王新庆)。

慰问团长、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我们过去就认识。他平易近人,很关心记者,关心宣传报道。在慰问团到达灾区之后,他曾经几次同我交谈。他说:“这次中央慰问团既是慰问团,又是‘工作团’,在做好慰问工作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协助地方政府做些工作,解决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问纪登奎:这次水灾如何报道?他说:“中央领导已经决定这次水灾不作公开报道,不发消息,特别是灾情不仅不作公开报道,而且还要保密。”我对此不理解,当即反问:为什么?这么大范围的大水灾能保住密吗?他说:“这是中央领导的决定,已经告诉你们总社领导了,但这不是说你们就没有什么事儿了。你们的任务,不仅是同慰问团一道去灾区现场进行慰问;而且还要搞些内参,宣传抗洪抢救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如:舍己为人,舍小家顾大家,一方遇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格等;特别是要抓住一些重要问题深入实际,做些调查研究。”这次水灾十分严重,他说:“两个大型水库和那么多的中小型水库垮坝,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相当于一颗小型原子弹!”“那么,这些水库,特别是两个大型水库为什么垮坝?又譬如,为什么洪河的洪水下泄的那么慢?”他说:毛主席说:“看来我们的国家还没统一,列国时国和国还有个协议……”纪登奎说:“豫皖之间水利纠纷由来已久,据说洪河入淮的河南和安徽边界处相距不远的地方,两省群众各修一座拦河大坝。水多了安徽那边把闸门关上,或者开的很小,河南的洪水就泄不出去;干旱水少,河南那边就把闸门关死,安徽那边就没水喝……这次中央决定要坚决拆除这些阻水工程,充分利用行洪蓄洪区,使洪河水尽快下泄……你们可以随团去到现场看看,搞些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慰问团回京之前,纪登奎同我和《人民日报》的随团记者安子贞说:你们实际上是中央慰问团的成员,这次深入第一线参加抗洪抢险,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这次中央慰问团给毛主席、党中央的报告,由你们来起草,内容要丰富,文词要简炼,以不超过两千为好。他一再强调“不要超过两千字”。纪登奎对我说:鉴于文字所限,有些内容归纳不进去,你们新华社可以写内参进行专题报道;有些问题还可以继续组织记者深入采访,进行全面的内部报道。

二 灾情见闻实录

空中掠影

我第一次看到灾情,是8月11日随中央慰问团乘专机从灾区上空掠过。飞机经郑州南飞不久,进入许昌地区即进入灾区。俯瞰辽阔的豫中平原,往日一片绿黝黝的庄稼不见了,而今是一片白茫茫,犹如汪洋大海,一眼看不到边。午阳、西平、遂平、上蔡、平兴、汝南等大部分县城都已经泡在水中,高大的烟囱大半截露在水面上,地势较高的地方和没被完全淹没的房顶上站着许多人……村庄的房屋和田野的庄稼几乎全部被洪水淹没了,偶尔看到一些大树枝头还露在水面上……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些,飞机低空缓慢飞行,经南部的泌阳、确山,降落在确山境内的一个空军基地的机场,我们看了看表,在这一片汪洋中的大地上空,飞机从北到南飞行了30多分钟。究竟直线距离有多远说不清楚,从地图上看没有千里,也有几百里。对如此大面积灾情,大家普遍惊叹:没有想到,也没有看到过如此大范围的严重水灾。

垮坝后的板桥水库

第二天,我们转乘空军的米八直升机,从确山基地,向北飞向受灾最重的驻马店地区,察看了被洪水冲垮的板桥水库。这个库容为4.9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8月7日深夜,终因雨量集中,上游大部分小型水库和堰坝纷纷被冲毁,入库水量骤增达9.5亿立方米,超过库容81%,不负重容而垮坝。千米大坝决口350多米,近10亿立方米水量,倾库而泄,凶猛的洪水咆哮而下,水库下游20华里宽、百余里长范围内被洗劫一空,冲毁了京广铁路,奔向豫中平原。我们站在这座被冲毁的水库残骸南端向库区远眺,看到坝内库底朝天,坝下决口处被洪水冲出了方圆数千米的一个大坑,好像一个湖泊,里面是满满的水,据说最深处可能有十多米,有的说有几十米,究竟有多深,还没来得及去探测。冷眼看来,还以为这是水库呢。水库有关方面的领导者们一再向我们解释说水库的闸门都已统统打开了;溢洪道已经不起作用;是大水漫过大坝而冲毁的;主要是来水量大、时间集中;是不可抗拒的等等。有的水利专家和权威人士补充说:这个水库是50年代初期建造的,是用人工修建的土坝,由于受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限制,坝基质量差,也是垮坝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县领导汇报灾情

12日下午,我随中央慰问团一行乘直升机到达驻马店地委所在地的驻马店镇。地委用直升机把该地区受灾严重的遂平、西平、汝南等七个县的主要领导接到地委。慰问团听取了他们关于灾情和救灾情况的汇报。

地委书记苏华说:这个地区是这次河南、安徽两省受灾最重的地区。区内有50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垮坝(其中大型两个,中型两个)。仅泌阳县境内的板桥和午阳工区境内的石漫滩两大水库垮坝之后,库内13亿立方米洪水,居高临下,倾库而出。垮坝时几十米高的水头,奔腾咆哮,呼啸而来,犹如一座大山压将下来,势不可挡。当时正是深夜,人们在熟睡之中,毫无思想准备,在梦中被洪水卷走。水库下游几十里宽范围的人员、牲畜和房屋财产,以及庄稼、树木等被一扫而光。

刚从水灾第一线回来的遂平县委书记李天寅说:遂平地处板桥水库下游,受灾最为严重。洪水所到之处,不仅地面上的一切一扫而光,有的甚至掘地三尺,刮走了地皮,留下一片沙砾,不仅冲毁了铁路路基、桥梁,冲翻了旅客列车,冲毁了工厂,冲走了机器,竟然把县化肥厂四吨半重的锅炉冲到宿鸭湖。炮二师靶场上的大炮被冲得无踪影。由于水库垮坝是在7日深夜和8日凌晨突然发生的,人们没有提防,水势凶猛,来得特急,水库下的绝大部分群众被洪水卷走……李天寅说:板桥水库位于本县西部山区,居高临下,向东倾斜,控制着全县80%土地,只有岈山公社和少数几个公社局部地方不在它的控制范围内。它是悬在全县人民头上的一库大水,现在看来它是一颗“大炸弹”,板桥水库垮坝给遂平县造成的是毁灭性打击。现在全县电话线路已经全部被毁,信息中断,县里的各社队失去了联系,究竟死了多少人现在无法统计,我估计可能要在16万左右。其中包括200多名县里的机关干部。他们大多数是在贯彻“三项指示为纲”的驻队蹲点干部。

午阳工区领导说:三天来的暴雨,加上上游几十个中小型水库垮堤,致使石漫滩入库的洪水达3亿多立方米,超过库容量的两倍多。终于8日凌晨,不堪重负,水库大坝全部被冲垮,使洪河两岸一片汪洋,奔腾咆哮的洪水直抵西平,穿越京广铁路,进入豫中平原,沿途洗劫一空,死亡约3000——5000人。

据驻马店和有关方面领导汇报:这个地区的洪河、汝河上游(同是淮河的支流),共有4座大型水库,除板桥、石漫滩之外,还有一个地处泌阳县境内的东风水库,库容量为1.2亿立方米,入库洪水已达2.2亿立方米;另一个是地处确山县境内的薄山水库,库容量为4亿立方米,入库洪水已达5亿立方米。这两座大型水库,虽然入库洪水也都已经超过库容量,险情严重,但没有垮堤坝。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中央慰问团的领导事后曾对河南省有关方面领导说:“你们应当组织有关方面认真调查一下:为什么同在一个地区的四座大型水库,两个垮堤,两个没垮?”

三 洪水冲毁京广路 豫中200万群众被围困

8月12日,水灾重点已经转到京广铁路以东,驻马店、许昌、周口等地区的20多个县范围。其中以上蔡、汝南、平兴、新蔡等县最为严重。平地水深一般都在2-5米。据初步估计,这一带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有200多万。于是中央慰问团领导决定,立即分头到灾区视察慰问。

豫中鸟瞰

8月13日,记者随中央慰问团,在副团长、农林部长沙风带领下,乘直升机到灾区时看到这纵横数百里的豫中、豫东大地上,一片汪洋,下边一片白茫茫,水光接天,一眼看不到边际,少数地势较高,没有完全被淹没的屋顶上,成为群众避难逃生的场所,有的爬到了露在水面的树枝上。在一些还露出水面的堤坝或高岗处,上面密密麻麻挤满了逃灾的人群,看到我们的飞机来了都齐刷刷站起来了,举起双手,仰面朝天看着我们,似在向我们呼喊……飞机上噪音大,究竟他们喊什么,我们一点儿也听不见。在漫无边际的涛涛洪水中,随时都可以看到一些漂浮物,在顺水漂流。有蔬菜、木板、锅盖、箱箱柜柜;也有死猫、死狗、死牛、死羊,以及死人尸体……有时还看到一些漂浮来的房脊、房梁和麦秸垛,有的上面还扒着人和猫狗等动物……目睹这一幕幕悲惨情景,令人感叹,令人痛心!陪同我们的驻马店地委副书记、上蔡县委第一书记杜保全说:上蔡县地势平坦,没有山区和丘陵,甚至小的土岗也很少。过去这里的群众有个习惯,水一来就上树、上房,水一过就下来,水来得快,走得也快,一般是一两天。可是这次水来得急,来量大,迟迟不退,现在全县有60万人被洪水围困,其中大部分是在屋顶和大树上,现在已经四、五天没吃到东西了。有些人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了。特别是爬在树上的,几天几夜吃不到东西,睡不上觉,疲惫不堪,有的手脚麻木了,眼巴巴看着他们一个个扑通、扑通地从树上掉下来,落水而死!躲在河堤上的群众,也因为几天来洪水不断上涨,无水地方越来越小,河堤不断塌陷,成群的群众眼看着被洪水冲走。现在这些地方一片汪洋,无路可走,有水无船,交通已经全部断绝,人出不去,食品运不进来,情况十分危急!人们处于绝望之中……说到这里他已经泪流满面。

经过上蔡、平兴、汝南等县察看之后,飞机最后降落在洪河和汝河交汇处的新蔡县,一路上所见和有关地方领导汇报情况大体相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洪水下泄的很慢,有的地方还在上涨,如何加快洪水下泄,及时抢救出这200多万人的生命,已经成为抢险救灾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河南省和各地有关部门领导一致认为,当前这些地方洪水下泄慢的主要原因是:洪河河道在河南与安徽两省交界处有拦洪闸,洪河和淮河河道有阻水工程,安徽境内的行洪区没有行洪,分洪区和蓄洪区没有分洪、蓄洪。因此,洪水下泄很慢。

四 水上漂泊三天三夜

根据洪水下泄缓慢,200多万群众被围困的紧急情况,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一方面组织中央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积极参加抗洪抢险斗争;另一方面,指示中央慰问团要协同地方领导,加速排洪泄洪。于是,我们在副团长、农林部长沙风带领下,由乘直升机视察,改为乘船沿洪河、淮河河道,协同当地领导和部队解决排除阻水工程和行洪障碍,以及分洪、蓄洪问题。我们于12日晚从新蔡上船,沿洪河下行,开始了水上生活。

夜毁班台闸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协同有关方面解决班台闸阻水问题。据河南省领导反映:这个地区洪水下泄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河南与安徽两省交界处的洪河有两座拦河水闸:一座叫班台闸,是经两省共同协商于50年代花了不少钱建立的,用以拦截和控制水位和流量。班台闸建成后,安徽总感到掌握不到控制权,于是,当地群众自发地在距班台大闸下游不到3公里安徽境内的黑龙潭拦河建立起一座大闸同河南对抗。

夜深了,我们的小船犹如一叶孤舟航行在大海上。夜雾茫茫,视野不清,船上灯光微弱,只有柴油机嗒嗒……不停的响声,响彻在这辽阔宁静的夜空。当时,船上没有任何通讯设备,已经失去了任何联系。大家心情十分紧张,普遍担心的是怕遇上障碍物,发生事故,所以不得不走走停停,小心翼翼地向班台闸方向摸索前进。

就在我们在夜雾茫茫中寻找班台闸时,部队的快艇上来了。他们是中央命令带着炸药,专程来炸毁班台闸的。很快就找到了班台闸的位置。此时班台闸的闸门全部大开,洪水已经从大闸上面漫过。整个大闸已经淹没在洪流下面,只有两岸高处的闸头还露在水面上。于是有人说:修建这样大的一座拦河大闸可不容易啊,现在洪水已经从闸上漫过去了,大闸不起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炸毁大闸?然而部队是奉中央命令而来的,他们的任务明确:按时炸掉班台闸,现在一切准备就绪,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于是隆隆巨响之后,班台大闸彻底摧毁了。

天亮了,我们继续寻找黑龙潭,转悠了好长时间,找不到黑龙潭拦河大坝。其实,我们就在黑龙潭之中,这里已经一片汪洋,黑龙潭大坝早已不见了。因为这是个土坝,洪水到来不久即决口,被冲毁得无踪影了。

五 安徽无雨遭灾 45万亩庄稼被毁 17万人逃离家园

8月中旬,洪水淹了豫中平原20多个县以后,进入淮河。由于河道较狭,障碍较多,洪水下泄很慢。班台闸炸毁之后,为了抢救被洪水围困的河南200多万群众,中央指示安徽省委,淮河的行洪区必须立即排除一切阻水障碍,全部行洪;分洪区和蓄洪区必须立即破堤分洪、蓄洪,绝不能再加高加固围堤。可是,圩区的农民群众思想不通,阻力很大。因为这里没下雨,他们不相信会有那么大的洪水,许多农民自发的纷纷上堤看守。当时中共安徽省委派省委书记王光宇亲自带领有关部门领导,乘船前来现场检查督促贯彻中央的指示。我们在一条大船上见到了他们。王光宇表示坚决服从中央命令,动员各分洪区、蓄洪区里的群众紧急疏散,立即撤离,炸堤分洪。但是,群众没有一点点思想准备,工作十分难做,围堤一炸开,蓄洪区就成大湖泊,不仅长势喜人的秋庄稼全部被毁,区内所有粮食、牲畜、机器等一切生产生活资料和财产都来不及挪走,只能是赤手空拳迅速逃到大堤上去,那时围堤外都是水了。我们在洪洼、蒙洼蓄洪区亲眼目睹围堤炸开时,围堤外的洪水涛涛流进圩内,圩区内群众扶老携幼,争先恐后纷纷逃向大堤的凄惨场面:他们有的牵着牛羊,有的抱着孩子,有的站在大堤上流泪,有的看着被淹没的家园放声大哭……的确,这一刹那间,他们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在祈祷生命安全,在等待国家救济。

由于采取清除河道上阻水障碍,行洪区分洪,蓄洪区破圩蓄洪等措施,加速洪水下泄,河南200万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得救了。

为了解救河南被洪水围困的200多万群众,破圩分洪,安徽沿淮地区农民无雨遭灾,作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仅洪洼、蒙洼、邱家湖、姜家湖、南洞等地的分洪、蓄积,共淹没45.3万亩丰收在望的秋庄稼;有17.3万农民无家可归,一切物资财产全部被淹没。

六 唯有城西湖特殊

经过两天多的紧张破堤,淮河两岸所有的分洪区都分洪了,绝大部分蓄洪区都破堤蓄洪了,唯有城西湖特殊没有破堤,没有分洪蓄水。

城西湖位于霍邱县城西边,淮河干流南岸,是淮河中游最大的天然湖泊蓄洪区,常年蓄水区域面积为140平方公里(21万亩)。1951年治淮时国家把城西湖列为淮河中游的重点湖泊蓄洪区之一,设计控制水位为26.5米,蓄水29.5亿立方米。这里不仅可以蓄洪、灌溉、养殖、航运,而且可以使淮北大堤、两淮煤矿、电厂及津浦铁路免遭水害。然而,1966年林彪批准南京军区围垦城西湖,并上报给毛主席作了重要批示,即“五七指示”。1966年10月成立围垦指挥部,动员10万民工建起百里围堤。从此原来最低洼的湖底,变成了军圩的“田”。围垦了城西湖最低洼的蓄水区110平方公里,使原来常年蓄水面积由140平方公里减到30平方公里。由于湖的容水量减少,把四周170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来水逼到高处,使原来沿湖旱涝保收的良田成了新的淹没区,当地群众意见很大。他们非常形象地说这是“围了锅底子,淹了锅台子”。每到雨季洪水上了“锅台”,进不了“锅底”,使圩外大面积农田受损。这次洪水到来,按说城西湖是应当破圩蓄洪的。但前来的指挥破堤泄洪的安徽省有关领导说:城西湖现在是部队的,是中央军委管的,是“五七指示”的发源地,不属省里管辖,我们无权决定,也没有这个任务。大家都觉得城西湖不应例外,但这样的意见没有人敢提。于是城西湖这个淮河边上最大的蓄洪区没有破圩,没有蓄水,被保留下来了。

两年以后,万里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我曾两次随他到城西湖考察,群众对此反映很大,迫切要求退田还湖。但终因涉及到南京军区,以至中央军委、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没有能够得到解决。直到1986年4月,新华社记者宣奉华到这里采访,写了一篇内参,报道了城西湖围垦造成的危害,以及群众的意见和迫切要求。此时当年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已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看到这篇内参,深有感触,十分重视,当天(4月14日)就在这篇内参批示中写到:“此地军队应全部撤出,由地方处理。但从我亲自处理到紫阳同志去年亲自视察提出处理意见后,均未见效。时已几年,看来此事只有小平同志批示才行。特为民请命!”4月18日,邓小平同志作了明确批示:“请尚昆同志处理。围垦部队应尽速限期撤出。这些部队如无其他方法安置,都可做复员处理。”至此城西湖才停耕还湖,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热烈欢迎。

发人深思的是:这么一件极不合理事情,从一开始就被作为方向道路问题大加颂扬、大力推广,搞了整整20年,危害极大。1978年以后,省委以至国务院主要领导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多次提出意见,以至最后身为副总理的万里,竟然用了“为民请命”这样的词,邓小平表态作了批示,才算彻底解决。

七 究竟死了多少人

在完成中央慰问团给毛主席党中央的报告草稿后,纪登奎要我们重访灾区,写内参进一步反映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情况。我和国内内参组吴明华于8月下旬到9月中旬来到河南、安徽沿旧路,从陆路重访灾区,在组织记者写上下两本抗洪抢险专刊的同时,写了5篇《河南灾区纪行》内参国内动态清样。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关于水灾中死亡的人数问题》。这是我们此去河南灾区的重点调查内容,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现将这篇内参原文刊登如下:

新华社讯 这次河南水灾究竟死了多少人?具体数字到现在还搞不很清楚。但原来报的八万五千人的数字显然是多了,估计三万多人,最多不会超过四万人。

水灾发生时,人们对死亡人数估计得很多。原因是当时看到京广路以西的遂平、西平等县大部分被洪水洗劫一空,看不到人烟;京广路以东的十几个县在洪水包围之中,电讯中断。所以有人估计要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八月十二日,遂平县委书记李天寅在向中央慰问团汇报时说:全县四十六万七千人,初步统计死十六万人。八月二十日,省委有个初步统计数字,说全省死亡八万五千六百多人,连同外地在灾区死亡的人数在内,最多不超过十万人。当时省委说,这个数字比较准确。所以中央慰问团在给毛主席、党中央写的关于河南、安徽灾情报告中,用了这个数字。

这次记者在河南、安徽灾区访问中,又对人口死亡数字作了进一步了解。对这次水灾总的死亡人口数字,尽管说法不一,有的说三万,有的说四万,有的说五万,但总的看来,说死亡八万多的数字是多了。原因是有些群众被洪水冲走了,有的冲得很远得救了。得救后因洪水没有下去,就地暂时安置了一下。现在洪水下去了,交通恢复了,基本都回来了。

据记者了解,这次洪水死人最多的是驻马店地区。其他几个地区因洪水来时干部和群众思想上已有所准备,加上抢救得及时,所以死人不多。周口地区死了五百多人,许昌地区死了三百一十四人。驻马店地区上游的板桥、石漫滩两个大型水库垮坝,洪水来势猛,群众思想没有准备,所以死人较多。其中,板桥水库下游的遂平县死人最多,占死人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次是石漫滩水库下边舞阳工区的两个公社。因此,把遂平县死人的数字搞清楚了,整个灾区死人数字也就基本上清楚了。而遂平县死人又都是集中在文城、阳丰、诸市等六七个公社。现在,遂平县各社队上报给县里的数字是死亡两万二千多人;舞阳工区两个公社死亡二千多人。据我们典型调查和遂平县委的分析,遂平县死亡人口不止二万二千人,可能是两万五千到三万人。加上其他地区,这次水灾中总共死亡估计可能是三万多人,最多也不会超过四万人。

驻马店地委负责人分析,这次洪水死人可能是三到四万人。但他们不主张现在再逐个核实。原因是现在群众情绪刚刚安定下来,一去核实死亡人口,又会勾起群众思念亲人的情绪。

八 水库为什么垮坝

河南、安徽这场大水,灾情重,死人多;死人多主要是因为两个大型水库垮坝。当时专家和权威人士们的普遍看法是:水库垮坝的原因是:雨量大,降雨时间集中,强调“连降特大暴雨,不到三天的时间,降雨量达800毫米以上,局部地方达1300多毫米,这么大这么集中的雨量水库承受不了。”一位水利方面权威人士在分析垮坝的同时说:除了雨量大,时间集中,水库垮坝还有个重要原因——水库的质量问题。这个水库是在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指示下,于50年代初期修建的。当时由于物资、技术条件所限,基本上是个用人工修建的土坝。

看来“降雨量大,水库质量差”,似乎成为权威人士和专家们共识;其实,并不尽然。随行有的专家就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但他们不敢公开向水利方面的权威人士挑战。有的私下对我说:他们讲的这些是水库垮坝的原因,是重要原因;但是,不全面,也可以说不是根本原因,是些表面现象。治理江河应当是先治本,后治标,或者是标本兼治。我们这些年来实际上是只治标,不治本,或者说忽视治本。这是中国水利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种倾向。中国是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本来就很低,农业集体化中的“杀猪砍树”,“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以及后来学大寨中的开荒修梯田,使国土的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大大减少,水土流失愈趋严重,结果是“吃了祖宗饭,造了子孙孽。”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些年来治淮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应当肯定。但是,这次大水灾中也暴露出一些重要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缺乏综合治理,特别是上游山区森林植被率低,这是这次造成两座大型和50多座中小型水库垮坝的根本原因。有位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次降雨量大,集中是在驻马店地区的泌阳和舞阳、确山三个县。这三个相毗邻的县境内,共有四座大型水库(即:板桥、东风、薄山、石漫滩),同是50年代修建的。其中泌阳县境内就有两个。一个是板桥水库,另一个是东风水库。这四个大型水库这次垮坝的有两个:一个是板桥水库,另一个是石漫滩水库。而同在泌阳县境内的板桥和东风水库,一个垮了,一个没垮。那么,差不多是同一时间修建的,同一地区相距不过200里的这四座大型水库,降雨量差不多,为什么两个垮了,两个没垮?熟悉这里情况的农林方面专家们认为,主要是森林和植被覆盖率的不同。慰问团有关领导认为他们的意见值得重视,并指示他们进行实地调查,写出个书面材料来。

此后不久,由河南省林业局组织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到这四大水库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题调查,并写出了一份《关于森林、树木对蓄水保土抗洪救灾作用的调查报告》,交给了我,并转交给有关领导。这份材料用大量具体有力的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了这四个大型水库两个垮了、两个没垮的根本原因。现将其主要内容摘记如下:

水库垮坝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率有着密切关系。板桥、石漫滩两个垮坝的水库,共同点是:上游流域和库区周围,树木很少,植被率很低,覆盖率仅占20%左右。除很少部分是新造的国有林外,所有的山地多是荒山秃岭,加之开荒、放牧、铲草皮,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遇暴雨,山洪倾泻,泥沙俱下,造成水库淤积,库水混浊。年淤积厚度增高13-20cm。1972年雨水偏大,淤积竟达35cm。因此库容不断减少。这次特大暴雨洪水猛下,水位暴涨,泄洪不及,致使大坝决口崩溃。

薄山和东风两大水库的情况,与板桥、石漫滩水库情况截然不同。这两个水库上游流域和库区周围的森林植被率达90%以上。群山苍翠,满山遍野像铺上一层大绿毯,蓄水保土能力强,年淤积仅1.5cm左右。每遇暴雨,森林和植被以及落叶和腐植土层,拦截了雨水,涵养了水源,减少地表迳流,延缓了雨水流进水库的时间,对保障大坝安全起了重要作用。如薄山水库流域面积为575平方公里,流域区内这次三天降雨量平均为896毫米,总降雨量约5亿立方米,加上原库存的8000立方米,共5.8亿立方米水。除去三天泄洪4000万立方米,仍有5.4亿立方米水要进入库内,而这个水库的最大库容为4.3亿立方米,如果全部雨水在短时间内一齐倾入水库,势必造成大坝决口。但由于森林植被的吸收和缓冲,土壤的渗透涵养,减缓了地表迳流,延缓了雨水入库时间,因而没有发生漫溢决口。这说明有1.1亿立方米雨水被森林植被截留在山上,从而保障了水库安全。

东风和板桥两座大型水库同在泌阳县境内,一个垮了(板桥水库);一个没垮(东风水库),这两座大型水库上游同样都修建了许多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这次降雨是同样差不多,但结果却大不相同:东风水库上游大部分是国营林场,森林植被覆盖率情况好,起到了水土保持作用,上游共有90个塘、堰、坝,被冲毁的只有三个,占3.3%。板桥水库则大不一样了。由于上游多是荒山秃岭,植被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这次暴雨中上游304个塘、堰、坝,被冲毁了129个,占42.1%。可见森林植被覆盖率的重要作用。群众说:“水是一条龙,先从山上行,修堰不造林,全是白费工。”

1975年11月初,我收到这份调查报告,立即转送给有关领导,但“石沉大海”,渺无音讯。80年代初,纪登奎从中央领导岗位下来之后,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我们经常见面。有一次在闲谈中我们说起那次水灾不让公开报道和那份调查报告的事儿,他说:不叫公开报道是怕产生副作用,影响稳定;那个时候正是毛主席和周总理重病期间,不让公开报道,也是怕他们受刺激,内部报道也只能选择极少量给他们看,这种内部报道不会给他们看的;至于那份调查报告我看到了,是一份很有说服力的好材料,但是,已经顾不上了……的确,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正是处于一场巨大政治风浪——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激烈斗争前夕,哪里还顾得上这种事情。

(责任编辑 吴 思)

作者:张广友

上一篇:数字媒体平面设计论文下一篇:教师素质高效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