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人员计算机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对做实个人账户的概念以及做实个人账户的必要性、意义等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加强并规范个人账户管理,是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关键词: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管理;必要性与对策1个人账户特征与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意义个人账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私有性和便携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离退休人员计算机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退休人员计算机管理论文 篇1:

退休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对于大中型企事业来说,利用计算机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各项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计算机管理有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退休人员;信息管理;管理系统

之前管理退休干部职工,主要靠人力完成。若要查找退休职工的某些信息,就要翻阅大量的台帐登记表。为了能让管理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管理员在使用一个软件以后能极其容易地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并且准确无误,轻松自如,开发一个退休人员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也是本论文的意义和研究宗旨。

一、结构模式

本系统采用了以 C/S 模式为主体的体系结构,选择 Visual Basic .NET 作为编程语言进行开发,根据离退休人员管理的特点和档案管理的需要,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设计思想,使系统的设计简单,流程清晰。

主要功能介绍。基于成熟的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面向离退休科、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使用。工作人员通过客户端可以方便地昔理离退休人员个人基木信息和相关业务信息,方便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查询,也可以为其他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结合系统需求,离退休档案管理系统共包含档案管理、功能管理、系统管理几个主要模块,各模块功能如下。

二、档案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离退体人员的基木信息管理,根据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有七个信息昔理模块;二是管理工作档案,有三个口常业务工作模块。

(一)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离退休人员基木信息是其他各功能模块运行的数据基础,也是系统处理的主要对象。该功能模块主要维护离退休人员个人基木信息,包括离退休人员的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义化程度、类别、职称、职务、原科室、工号、入党时间、工作时间、离退休时间、享受待遇、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家属姓名、个人照片等数据项。为避免工作人员逐条录入人员信息容易出错,效率不高且工作量大等问题,该模块还提供人员信息批量导入功能,方便工作人员维护操作。离退休科主要通过系统对离退休人员进行业务管理,相关业务信息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体检管理。体检记录管理、每年体检情况、患病情况等,可与职工体检档案管理系统联网,对离退休健康信息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及时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关怀和照顾。2、工资信息管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83台退休人员工资发放与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一样,先由人事科编制工资表,交由财务科审核后发放.离退休人员个人工资单需每月到离退休科领取,费力耗时。工资信息管理模块将离退休人员工资明细批量导入至数据库表,需查询打印可通过个人帐号登录。3、老有所为管理。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包括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由于国家非常重视发挥老年人才作用,系统中老有所为昔理模块实现了老年人才登记、工作记录、考核等老有所为管理过程,离退休人员人才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尽量利用离退休的人力资源,满足离退休人员为社会服务的愿望。4、党支部管理。该模块有党支部大会、党支委会等记录情况,党费缴纳昔理功能。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数据,个人应缴纳党费金额自动生成,记录党费缴纳经办人、时间等信息。5、特殊群体管理。特殊群体包括退休干部、副处以上退休干部、复退转军人、高龄老人、特困人员、孤寡老人、空巢家庭等多种情况,在系统中记录这此信息,方便了离退科的管理、查询、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离退休科定期或不定期对以上人员进行慰问,还适当对特困人员进行各类补助,系统也实现了补助发放等功能。6、出国定居管理。该模块记录离退休人员出国定居的国家、国外联系电话、代管社保养老金账号等、7、所在地居委社区管理。该功能模块记录城区各居委地址、联系电话等,可按离退休人员居住地分类归属地居委,以后与所在地居委、社区互通信息,共同管理,利用社区资源服务离退休人员。

(二)管理工作档案。离退休科主要通过系统对退休职工进行管理,提供给其他用户的相关业务信息通过信息发布与采集方式,与其他类型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相关业务昔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机构。该模块包括对医院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离退休科、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小组组长、党支委等信息的记录,系统可产生统计报表。2、业务工作管理。该模块包括政策法规、福利文件、计划总结、干部退休审批表、养老待遇申报表等。3、走访慰问管理,根据医院离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制度要求,该功能模块记录部门工作人员走访慰问的事由、参加慰问人员、时间等信息,便于统计和查询。

三、功能管理模块

(一)统计功能表。该模块能按性别、按政治面貌、按民族、身份、按文化程度、年龄段等统计。

(二)人员管理。该模块可以管理个人信息,能生成个人基木信息表、人员基木信息花名册等。

(三)综合查询和打印功能。该功能模塊可查询在选定时间段内的业务工作档案记录,如体检记录管理、走访慰问等信息,综合查询离退休人员基木信息,自动生成报表并打印,有集中打印、各管理模块分别打印功能。

四、系统管理模块

该系统设计了系统昔理员和一般管理员二级管理模式,系统管理员对信息系统进行后台维护,如备份数据库、定时导出系统口志等保障性全面维护,操作和使用信息系统的所有功能和各个模块。一般管理员不可使用系统维护的各项功能,只进行口常的录入、统计、查询、修改等操作。

(一)系统维护。只限系统昔理员登陆,系统的各个参数允许昔理员设定,主要实现系统的动态灵活性。

(二)权限管理。只限系统管理员登陆,为一般管理员提供能够新建用户、更改用户名称、删除用户的功能。

五、结语

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规范和全面地反映离退休人员的档案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退休人员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者的信息管理和决策能力。

作者:谢嘉琪

离退休人员计算机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做实个人账户与个账规范化管理

摘 要:对做实个人账户的概念以及做实个人账户的必要性、意义等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加强并规范个人账户管理,是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

关键词: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管理;必要性与对策

1 个人账户特征与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意义

个人账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私有性和便携性。设计个人账户的初衷是把个人缴费的钱积累下来,明确归个人所有,可以依法继承,职工跨统筹地区流动时个人账户资金随之转移。如果长期空账运行,会给劳动力在地区间的流动,尤其是企业成建制搬迁设置巨大障碍,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使账户的一次性支付和依法继承面临窘境,参保单位和职工也会对“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政府诚信产生怀疑,这对社会稳定将产生严重后果。而建立真正意义的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在“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下,就要尽快做实个人账户。做实个人账户,既使部分积累的含义与规模有了更清晰的体现,也使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有了较好的实施载体,以此还原中央确定“统账结合”的本来意义。

所谓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指在坚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下,对记入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基金实行单独记账、单独管理,不与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混账管理,统筹基金用于当期养老金的发放;不得挤占个人账户基金,个人账户基金储存积累;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由空到实的根本转变。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和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确保职工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

做实个人账户,是党和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逐步减少个人账户空账,而对养老保险制度作出的重大调整。通过对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账管理,从而达到既做实了个人账户基金又不降低退休养老金水平的双重目的。它对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时准确转移跨统筹范围流动职工养老保险关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对整个养老保险制度而言,做实个人账户的实质意义,在于从我国已有5000余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政府必须确保他们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支付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改变社会统筹基金现收现付的模式下,通过职工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由完全的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转变,最终实现制度的平稳运行与可持续发展。2001年,辽宁省进行做实个人账户试点,2003年底试点基本结束。2004年,国务院对吉林省、黑龙江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实施方案作出批复,将做实试点扩大到吉林与黑龙江两省,并完善了养老金计发办法,从支出的角度对“统账”结构进行了完善。为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的精神,从2005年开始,做实个人账户将在全国大多数省份推开,各地纷纷研究和改进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和运行办法,逐步为个人账户做实做准备,这就对个人账户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加强个人账户管理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加强个人账户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个人账户做实的需要。个人账户做实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实账记录,要求个人账户记录到户到人,账户中是实实在在的钱,是“真金白银”。过去在空账基础上的个人账户管理,记账、对账相对粗疏;个人账户做实后,对个人账户基金的记实和账户记录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必须精细化,需要记清、记实、记准个人账户,确保职工权益。只有建立了完整的、规范的个人账户管理办法,才能提高工作准确性,为广大参保人员服好务。

(2)加强个人账户管理是维护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权益的需要。企业参加养老保险所关心的是所缴费用是否能保证本单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职工关心的是企业和个人所缴费用是否准确地记入自己的个人账户;而离退休人员关心的除养老金能否按时领取外,还有养老金能否随物价的调整而及时调整。为解决企业和各类人员所关心的这些问题,也要求有一个规范化的个人账户管理办法,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管理个人账户时的行为,使之严格按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办法办事,从而让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放心。同时,规范个人账户管理,有利于调动职工个人的缴费积极性,职工还可以通过查询个人账户缴费纪录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费,最终有利于维护企业和职工的权益。

(3)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需要。在职工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办理退休手续时,个人账户记录将作为计发养老金的重要依据。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每个劳动者都有一个终身不变的个人账户,不管到哪里工作,不管是企业员工还是自由职业者,只要单位和个人缴了费,都按统一规定的比例记入个人账户,能方便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近年来,由于个别地区对本地的局部利益考虑较多,缺乏全局意识,在职工流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全国已发生多起因转移办法不一致,而造成职工在流动时无法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转移,影响了这部分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因此,迫切需要实行全国统一、规范的个人账户管理办法,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3 个人账户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在个人账户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按照部里有关要求,收集整理职工信息资料,健全缴费记录、台账、表册,建立健全数据库。②规范管理,统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必备项目,做好日常管理和账户转移等工作。③定期对账,全国普遍建立了对账制度,每年定期向企业、职工公布个人账户情况。1997年以来,个人账户建账率和累计记账额不断增长,“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在操作层面基本落实。

在个人账户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①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地区未建账,主要集中在县级社保机构管理的参保单位和个人。已建账地区,管理水平差距也很大。有的地区管理水平低,存在跨年记账、手工记账的情况。②账户项目设置和记录不全。尽管国家和各省在个人账户管理和项目规范上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但在一些地区仍存在个人账户项目缺项的问题,少则缺1、2项,多则5、6项。已设置的账户项目有的无数据记录,有的记账不及时、不准确。有的有项目没内容,缺少欠费金额、特殊工种等必需内容,对原始数据信息输入后没有校对或及时统计分析,错误较多。③账户转移难。由于职工流动时,只转移个人账户,反映其过去权益的、占基本养老金达2/3以上份额的过渡性养老金不随同转移,在“财政分灶吃饭、养老基金独立核算”的格局下,加重了转入地区的历史负担,因此,各地均建立壁垒以自保,结果是给劳动者流动形成障碍。④对账制度不落实,对账效果不明显。有的根本没有对账,有的仅采用对账单形式,大多只发放到企业,成本高,信息缺乏反馈。⑤征缴体制因素对个人账户规范管理影响较大。实行税务征收的地区普遍存在地税与社保部门票据传递不畅,给个人账户记账增加了难度,不少企业直接到税务部门申报,不向社保部门反馈或反馈缴费明细表不及时,社保机构无法记清到人。⑥计算机信息系统滞后,制约个人账户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由于经费缺乏等原因,一些省市仍使用原自行开发的软件,已不能适应账户做实的业务管理需要。

从目前情况看,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规范个人账户管理,不仅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

4 加强个人账户管理的对策

紧紧围绕做实个人账户,今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建账率、记账准确率。各地应以县级为重点,对本地区个人账户的项目、指标和内容进行全面清理和检查。建账率低的地区,及时与企业、个人核对,抓紧建立和补建工作。已经全部建账的地区,要提高记账准确程度,确保参保信息完整。

(2)统一个人账户必备项目和指标。没有统一个人账户必备指标的地区,要按照劳动保障部的要求,统一必备项目和指标,还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增加其它项目,方便今后准确计算养老待遇。

(3)建立并严格执行个人账户对账制度。要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严格对账,做到公开透明。为提高对账效果,经办机构可结合实际,采取以下多种形式对账,如发放对账单、通过报纸公告、通过电话、网络、计算机触摸屏查询等,对账要到人,要有反馈。当然,发放对账单应该是主要的形式。

(4)加强业务规程和信息系统建设。应加紧研究和出台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业务规程,对税务部门和社保机构征收养老保险费的业务流程加以规范。在此基础上,加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和资金投入,积极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加快网络化建设,通过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对个人账户进行管理。

(5)出台规范化管理标准。应对个人账户管理进行检查评估,总结经验。同时,应就做实后个人账户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研,出台个人账户做实后规范化管理标准,为推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规范管理,应在总结东北三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个人账户规范管理办法的指导性意见,规范个人账户资金归集、管理、记录、对账、支付、运营程序,对做实后个人账户资金实施有效的管理。

(6)要加强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个人账户做实后,个人账户基金作为完全积累式基金,要应对以后养老基金支付及人口老龄化压力。个人账户是以收定支,领取额直接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基金的多少,这就要求有效地运作个人账户基金,加强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

作者:孙 涛

离退休人员计算机管理论文 篇3:

内蒙古企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在养老保险制度及保险基金管理方面的改革,我区已经在养老保险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为补充,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目标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截至2003年年底,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统职工人数228.3万人,其中企业参统职工人数为197.5万人,新纳入参保职工9.4万人。实际交费人数181.9万人。全区69.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全年累计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8.1亿元,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同时,全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为54.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22.8万人,增幅为72.7%;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为79.2%,比上一年增加了30个百分点。为197.5万名企业参统职工实行了个人账户的计算机管理,建账率为99.9%。

二、养老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收支存在较大的缺口,保险金的支付存在压力,持续性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自治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每年都高达10亿元以上,结余基金的增长主要依靠财政支持和补助。例如,在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701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42475万元,地方财政补贴9798万元,而同期自治区养老保险的支出为50228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补贴,自治区仅2003年一年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就达8个多亿。另一方面,在长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存在缺口,完全依靠财政补贴的情况下,每年保险基金的结余数额较小,同时增长缓慢。截至到2003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6.84亿元,可支付能力不足半年。

(二)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仍然较窄

2002年全区基本养老保险统参人数为221万人,而同期全区城镇就业人数为435.6万人,统参人数所占全部就业人数比例约为51%,可以说自治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仍然较窄。目前,自治区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主要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而三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劳动者的参保率仍然较低。

(三)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保险方式单一

自治区养老保险仍然局限于国有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虽然保险覆盖面较广,但保险方式单一。而以个人储蓄险与企业补充保险为主的各类自主性、商业性保险发展缓慢。到2003年,全区参加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的职工仅有1.06万人,不到全体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总数的0.5%。

(四)统筹层次较低

目前,自治区各盟市虽然出台了盟市级统筹办法或建立了盟市级基金调剂制度,但还没实现真正的盟市级统筹。自治区养老保险统筹仍然主要是以旗县为主,统筹层次较低。旗县级统筹基础脆弱,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调剂,难以实现社会保险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其一,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会带来社会统筹养老金支付标准的差别。其二,在一定时期内造成一些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有所结余,而另一些地区却收不抵支,可能导致养老基金的滥用。其三,由于不同统筹层次的基金无法调剂使用养老基金盈余地区与养老基金出现缺口的地区不能相互调剂使用,造成财政补贴负担严重。尤其是在我区,东西部盟市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旗县一级很多存在着当地政府财政和企业都困难,难以承担应当缴纳的比例。有些旗县的财政收入中主要以农业税为主,其他收入比例很小,地方财政能力有限。

三、原因分析

(一)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配合国务院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精神,自治区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地方性条例,但仅仅是建立了相关制度,实现了与全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和统一,并没有为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真正提供相应的法律基础,使得社会保险工作缺乏足够而有效的法律保证,由此导致社会保险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困难。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法律的保障和有力的征缴手段使保险费收缴困难,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险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对不履行义务者弱化了其强制措施,再加上社会保险费以费的形式出现,普遍存在的认为参加保险应以自愿基础的社会心理,使征缴社保费的强制力大大弱化。

(二)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沉重

由于我国开始实行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时,在其参与者群体中的已参加工作者和退休者,此前没有缴纳过以个人账户形式存在的养老金,但他们已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拥有获得养老金的权利,这样就形成了在基金制养老保险体制下的国家对于其覆盖范围内退休者和在职者的某种负债,这就是隐性债务。实际上,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是由改革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是改革所应负担但在当时没有支付的成本。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准确衡量隐性债务的数额,但从我区来讲,每年的养老保险收支差额中,隐性债务占了很大的比重。

(三)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难以管理

从养老保险来讲,逃避参保及不合规的提前退休以及冒领养老金的问题一直存在。同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存在挤占挪用的现象。从自治区来讲,这种现象又有抬头的趋势,一些社会保险机构对社保基金的认识不够,对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压力缺乏认识,将社会保险基金挪作他用,导致了社保基金的流失。

(四)保险基金运营机制建立落后,难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这是社会保险基金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一方面缺乏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专门机构,难以形成安全、高效的投资运营机制。另一方面,投资渠道狭窄,真正适合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市场尚未形成。按现行政策规定,我国的社保基金主要以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为主。而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保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是难以保值增值的。

四、建议对策

(一)我区应制定强化规范社保基金征缴和使用的法规条例

首先,有了法律法规的保证,可以使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目前,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难以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险存在着软约束,使得一些私营企业及股份制企业敢于不交纳社保基金。其次,社保基金征缴的法定性可以使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可靠、相对稳定。以法律法规为后盾征收社会保险基金,减少了讨价还价或人为的不确定因素,使征集社会保险基金的工作效能大大提高。最后,有利于专款专用,提高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效能。社会保险制度一旦实施,就不能中断,这就需要社会保险基金源源不断,并且不得挪作其他用途。

(二)加大财政对保险基金的支持,多渠道筹集保险基金

对于我区来讲,自身财政能力有限,而较多的依靠财政解决社保基金的收支缺口问题,又不免会产生财政收支的压力。因此,建立专门的社保基金的补贴机制,合理地多渠道地筹集社保基金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重点考虑的筹资渠道有:1.国有资产的变现收入,其中包括国有股转让和其他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的所得收入。该方法主要用于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的隐性债务或者说转制成本。从隐性债务的责任认定来看,国家财政应该是隐性债务的具体承担主体。所以,在弥补社会保险的隐性债务过程中,将其一部分国有资产变现用以支付隐性债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2.加强对一般性税收征管。目前全国的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同时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所以,从我区来讲,加强对所得税及其他税种的征收,一方面有利于充实社保基金,使社保基金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原则,使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

(三)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近期目标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盟市一级的社保基金的统筹,远期目标是实现自治区一级的统筹。从理论上讲,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更能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减少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引起社会保险待遇的差距。其他省及自治区的实践表明:提高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有利于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提高统筹层次可以调剂资金余缺,从而减轻财政的负担。另外,由于自治区内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有的地区拖欠社保基金,而另一些地区的大量结余,为挪用滥用社保基金创造了条件。所以,提高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对于加强规范化管理及对基金管理使用的监控等方面的作用也很明显。

(四)将养老保险基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接受财政监督

养老保险基金既是一种社会资金,同时也具有公共资金的性质。因此,应该将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国家预算,接受社会和财政监督。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与养老保险健康持续发展更是息息相关。但我们强调要编制养老保险基金的单独预算,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与政府的一般年度平衡预算相区分。如果把养老保险收支纳入政府的经常性预算,养老保险计划的当年结余就会自动地为政府其它开支筹集资金,这样保险储备基金则无法形成。因此,对于养老保险计划应编制专项国家预算。

(五)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总的来看,目前制约我区企业补充保险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一般企业拿不出钱来为职工补充保险。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为职工提供补充保险的动力。从国外的情况看,企业之所以愿意给职工提供各种补充保险,除了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考虑,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享受税法中的税收优惠。从这个方面讲,国家和自治区政府也可以考虑制定出一套参与补充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自愿参与各种补充养老保险。

(六)积极培育适合保险基金的资本市场

随着养老保险与物价指数相挂钩,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普遍认为将社保基金逐渐过渡到投资资本市场上。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保基金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公共资金,它的投资理念应该与其它的资金投资有所区分。相比较收益性来说,低风险性更应该受到重视。而且,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是一个无人可以否认的事实。所以,应该在社保基金多元化投资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投资渠道。

就投资工具而言,与股票相比较来讲,债券和优先股等固定收益的投资证券应该更适合社保基金。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缓慢,难以满足社保基金的需要。由此,应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家建设债券,为社保基金的增值提供适合的、良好的外部条件。

就投资方向来说,电力、通讯、能源、交通等垄断部门的建设项目规模巨大、建设期长、投资回收期长,但投资收益具有稳定性且投资风险较低。这些特点正好比较适合社保基金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特点及其投资要求。因为养老保险基金资金量大,参保人数从开始缴费到享受养老金之间时间跨度大,投资对安全性的要求高。而我区近几年来,大的电力、能源和交通项目建设发展速度较快,积极引入社保基金,既有利于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又可以缓解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乌日根 崔计顺

上一篇:卫生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论文下一篇:反垄断法理论体系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