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政策导向下建筑学论文

2022-04-29

科技创新成为当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已成为科技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犹如一盏明灯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从而获得更前端的发展机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能减排政策导向下建筑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节能减排政策导向下建筑学论文 篇1:

浅谈绿色建筑发展

摘 要:节能减排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筑节能作为节能的主要内容,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以及绿色建筑的含义与设计理念,并对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理念;技术发展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1-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已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1 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设行业是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领域,与能源、水、土地、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的节能利用关系密切[3]。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思想的基本内涵,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目前我国每年建成房屋面积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建筑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全球资源中能源总量的50%。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建设领域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用水占城市用水总量的47%,使用钢材和水泥占到总使用量的30%和25%。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城镇建设发展方式,改掉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模式,促进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4,5]。

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尤其是建筑节能,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2 绿色建筑的含义与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它不仅要满足居住者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的需求,而且更注重营造健康、卫生、和谐、文明的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绿色建筑”的含义就是在合理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把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和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等思想和措施应用到建筑的规划、设计、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其基本内涵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遵循生态学原理,以绿色经济为基石、以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的多功能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近年来,随着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高速发展,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逐渐成为各大城市住宅建设的热点。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3 绿色建筑技术发展

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籍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与传统建筑技术所不同,绿色建筑技术更加强调高效、低耗,高技术、低污染,高附加值、低运行费,以人为本,贴近自然,环境友善,舒适健康。绿色建筑为人们创造一种协调、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

发展适合绿色建筑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如新型结构体系、围护结构体系、室内环境污染防治与改善技术、废弃物收集处理与回用技术、计算机模拟分析、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分质供水技术与成套设备、污水收集、处理与回用成套技术、节水器具与设施等。例如,生态幕墙技术与外墙保温技术,该技术重点放在建筑外皮的使用性能和能源策略上,将结构技术、节能技术、智能技术、材料技术经过科学的整合而形成的节能、智能、能源幕墙,成为生态建筑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

发展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加强材料性能、环境等指标的检测,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材料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它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出的无毒、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其中包括,生态水泥,生态混凝土,生态玻璃等新型生态建筑材料。发展绿色建材不单是指单独的建材产品,它更多地意味着对建材的“健康、环保、安全”品性的评价,它代表建材工业的一次革命。

4 结论与展望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以“建筑节能”为其核心内容。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推广,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其统筹规划。审视目前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的推广,除了要在法律法规、设计标准等方面加强建设外,还应在以下几个领域加以侧重:(1)建立广泛的绿色建筑推广平台;(2)建立正确的行政导向;(3)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刺激政策;(4)加强绿色建材、智能设备等配套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夏云, 夏葵, 施燕.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陈谦明, 刘振海. 绿色生态住宅[J]. 住宅科技, 2002, (2)

[3]林波荣. 绿色建筑标准与住宅节能与环境设计[J]. 住宅产业. 2008, (2)

[4]刘新学. 我国发展生态住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生态经济. 2007, (5)

[5]倪虹, 牟鑫. 浅谈生态住宅的发展[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1, (6)

作者:常宏

节能减排政策导向下建筑学论文 篇2:

三位一体显合力

科技创新成为当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已成为科技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犹如一盏明灯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从而获得更前端的发展机遇。

何谓“产学研”一体化?它是指通过企业的产业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三者结合,为企业研发出市场适应性更强的产品,同时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水平,实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种创新模式的核心是优秀的企业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强强联合,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场化,同时促进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的联合体。“产学研”一体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企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保障。

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产学研”的企业创新模式,记者采访了湖南湖大瑞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大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国强教授。

时势促创新

谈及创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初衷,张国强首先向记者讲述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以下称“研究中心”)和湖南湖大瑞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格”)的成立背景。

研究中心和瑞格公司的成立有一定的产业背景和国际背景。1998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如火如荼地展开,张国强创办了国内第一个领域互联网站“中国空调制冷网”,利用互联网为领域内企业服务,成为研究中心和瑞格公司的起点之一。1999年,张国强赴加拿大Concordia 大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在他心中萌生,回国后他毅然投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研究事业当中。

2001年,由张国强担任会议主席的“第四届室内空气品质、通风与建筑节能国际学术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邀请了国际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域众多专家,来自30多个国家的120多位境外专家学者和国内200名代表出席。这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与多学科途径实现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思想相接触,此次会议打响了中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研究的首发炮。

2005年,张国强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丹麦、英国和印度的四所高校,成功申请欧盟Asia-Link项目“跨学科的可持续建筑教育体系”,在国内首先系统开展建筑领域的可持续教育。以该项目为契机,以土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建筑学科为主要依托,湖南大学成立了跨学科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中心主要从事可持续建筑、建筑节能、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2006年,国家在政策层面开始支持建筑节能研究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科学研究,研究中心获得7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

2008年,国家对南方地区建筑节能开始进行产业性投入,主要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监管。张国强说:“2008年承担湖南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项目,研究中心既要做咨询和方案,又要实施工程,仅仅以研究中心的名义去做,力量不够,机制不顺,2009年,我们借势成立了瑞格公司。”

依托湖南大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实力,瑞格公司成为了典型的“产学研”学科性公司。目前,主营业务包括节能减排特别是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咨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工程、能量计量、监测和节能改造在内的信息节能工程和产品、网站、出版和会议培训在内的节能减排信息服务等。“产学研”三位一体,雏形已成,创新型企业模式成功应用,瑞格公司的发展势如破竹。

科研为企业保驾护航

随着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学研”联合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科研联合体,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强强联合的优势。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非常适合研发期长、投资巨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复杂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这种创新模式具有合作伙伴固定、相互熟悉、沟通方便的特点,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科研和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优势互补。

企业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驿站

瑞格公司业务大致可分为四大板块: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可再生能源工程、信息节能产品和工程。产业发展软硬结合,软是指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硬是指可再生能源工程和信息节能工程的实施和产品生产。无论是软的还是硬的板块,瑞格公司已经成为研究中心科研成果转化的驿站,成为研究中心人才培养的摇篮。

研究中心的教师和研究生多年研究产生的能耗预测和控制模型、建筑能源环境仿真方法、可再生能源系统和设备优化方法等科研成果,在瑞格公司承担的咨询和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而在项目承担过程中,得益于企业运行的机制和思想,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进一步明白了企业对科技的需求和科研工作的思路,同时也锻炼了将科技成果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能力。

张国强说:“目前,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研究生的选题,越来越多地基于瑞格公司的咨询和工程项目,老师和学生做的应用研究工作选题更有实际价值,研究成果的考核更加务实。从应用研究中提炼的理论研究项目的目标定位也更加科学,能正确引导研究生对论文和科研工作的理解,有效避免‘为学问而学问,为文章而文章,为课题而课题’ 的现象,从而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

强强联合 彰显创新优势

纵观瑞格公司的发展历史,研究中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瑞格公司的成立本身就是研究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成果。研究中心在网络技术、能量仿真、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均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经过长期的积累,在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方面进行产业性投入时,瑞格公司应运而生,并趁势快速成长。而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所承担的业务,无论是节能减排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还是可再生能源与信息节能产品和工程,都是新兴的领域,没有成熟的成套技术和规范,研究中心在创新型环节的研发和瑞格公司在规范化和市场化环节的有效配合,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瑞格公司成立后,得益于与研究中心联合的产学研结合体的有效探索和实践,陆续完成了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衡东、炎陵等市县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和农村地区应用示范项目以及长沙市节能减排示范城市的申报和技术支撑,已经获得国家资助经费2亿余元。完成了十余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咨询项目,获得和完成湖南省省直机关能源审计和监管系统、湖南大学建筑节能监管系统的国家资助、技术支撑和工程实施,成功研发了监管软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分别建设完成了湖南省和湖北省的第一所高校地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建设完成了一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和一批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瑞格公司的协作下,研究中心科研和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近年已经负责承担了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绿色低碳小区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湖南省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发展战略研究等项目,获准建设湖南省地源热泵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并参加了国家时间型空调计量标准、自然通风效果评价标准、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的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仅仅2011年就有三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年来,培养的研究生获得专利23项,每年都有数篇国际刊物论文发表,并有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研究中心负责的“基于多学科的绿色建筑与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能源”等学科领域成为国家985项目资助的方向或者平台,张国强带领团队开创和领导的“可持续建筑”学科成为湖南大学一个重要的跨学科研究方向。

放眼高远 长远规划

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瑞格公司和研究中心可以说是张国强在产业发展和学术研究上的两大杰出贡献。

就整个行业来说,瑞格公司的“产学研”机制走在发展的前列,公司在继续坚持走创新“产学研”道路的同时,还将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进行长远规划。问及企业新一年的发展规划,张国强说:“第一,继续做好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特别是利用湖南省地源热泵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建设和长沙市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以及环长株潭城市群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域申报和建设的契机,为地方服务的同时,占领企业发展的制高点。第二,重点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建立地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标准化流程。第三,做好湖南省和湖南大学的能源监管系统,并研发成套的信息节能产品。另外,公司今年主要目标是把‘产学研’机制做得更好,把企业的管理体系做起来。”

张国强在企业管理体系上谈到了三方面内容:企业管理模式、产业发展计划和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管理方面,瑞格的研发、销售、行政必须完全按照企业的模式,精耕细作,不能因为依托研究中心而降低了企业对管理和产品品质的要求。同时,利用研究中心的资源,建立超前和稳定的产业方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发展方面,紧紧围绕国家目前出台的重要产业资助计划,包括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监管示范城市和区域的建设,从公司的主营业务方面进行扩展和深化,强化企业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发展战略方面,第一,以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带动品牌的提升和企业的能力建设;第二,开发新的信息技术产品,提升产品功能;第三,重点承担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靠真才实学帮助用户实实在在地节能。

当记者问到瑞格公司的发展前景时,张国强说:“做技术含量更高的咨询和工程项目,做更有理论深度和更有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培养更高思想境界和更强能力的人才,这是瑞格公司和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体的终极理想。”

作者:向彧姿 陈翔

节能减排政策导向下建筑学论文 篇3:

基于OBE理念的《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摘要】先进的国际工程教育理念有助于我国的新工科建设,课程思政已在全国高校课堂全面展开,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培养致力于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是未来开展工程教育改革的难点之一。本文结合《建筑节能技术》课程,阐述了OBE理念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项目式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几方面介绍了课程改革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中,为课程思政与先进工程教育理念的结合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OBE理念  课程思政  工程教育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燕山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2020KCSZ020)。

为了提高我国的工程教育水平,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我国于2016年加入了《华盛顿协议》,各种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也开始在我国高校广泛推广[1]。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是國际领先的工程教育理念,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按照“专业需求”培养人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新工科建设大有助益[2]。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纲要》要求工学类专业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因此,在未来的新工科建设中,教师在利用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必须思考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致力于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以承担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先进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注重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二者对于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我国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因此,将课程思政与先进的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相结合,将是未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3]。本文结合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的《建筑节能技术》课程,阐述了OBE理念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以课程为导向,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主要是课堂面授,讲授内容以教材为依据,包括相关技术的背景、基本原理、理论计算方法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工程教育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授课内容受到教材的约束。专业课程涉及的技术领域往往日新月异,而教材的出版周期又往往较长,按照教材内容授课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讲授一些过时的技术,而很多最新技术又无法在课堂上呈现。

2.课堂教学方法匮乏。传统的教学采用单一的教师面授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缺少自主学习与能力培养。《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门纯理论课,没有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互动交流,学生缺少思考过程就容易产生疲劳感。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也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单一的教师讲授很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深刻。

3.考核方式单一。现代工程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仅限于闭卷考试,考核结果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涉及的理论深度有限,考核内容只限于教材和课堂讲授内容,主要考试题目以记忆性内容为主,实际考核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甚至考试结束后学生会很快忘记所学内容。

二、基于OBE理念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将OBE理念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首先,必须保证产出目标的一致性,二者都要服务于我国未来重大战略的需求,培养能够担负起现代科技与工业领域有责任感的人才。其次,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利用新内容、新思想、新手段,结合最新时政,激发学生兴趣。最后,要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一)明确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相关背景、政策与技术,而“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点。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契合点,课程思政的引入就显得顺理成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出现了“节能减排”的概念及要求,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中国政府相继参加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与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重要会议,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社会推行节能减排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而在我国的碳排放中,与建筑相关的碳排放占比高达50%。因此,在未来40年里,建筑领域亟需大量从事节能减排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建筑节能技术》让学生对我国马上要开始的能源革命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课堂教学内容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但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与学习方法培训,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更新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策略是挖掘思政元素,并选择适当的知识点承载思政元素。要开展好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必须明确知识点中所能够延伸的思政元素,将其自然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让思政教育更具有现实性和穿透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课程思政必然要引入最新的时政元素,教学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这也倒逼任课教师必须通过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在2021年的《建筑节能技术》教学中,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中和、碳达峰为引子,介绍了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代表们热议的清洁采暖问题以及本地区在清洁供热领域的具体实例,直观阐述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又以格力公司最新研发的太阳式空气源热泵以及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为例,阐述了实现清洁采暖的技术途径。最后,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格力电器公司调研时提出的“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为结语,既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建筑节能相关技术的重要性,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即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而这些内容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是无法涉及的。

(三)项目式教学探索

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社会整体科技水平,提高国情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促进学以致用能力、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提升,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所在。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思政元素的插入往往会比较生硬,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建筑节能技术》专门开展了项目式教学改革,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项目培训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理解。课程针对不同学生分别设置了研究性项目与实践性项目。研究性项目要求学生查阅文献,了解我国各地推行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与近零能耗建筑的政策与技术,学生不仅能学到一些最前沿的技术,还能充分认识到我国对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实践性项目要求学生实地考察校园内的公共建筑,通过现场测试与小组讨论,提出节能改造方案及预期效果。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升、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应用同时出现在学生的项目报告和学校每年都在进行的建筑节能改造中,这使学生真实感觉到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也切身感受到了我国的执行力。同时,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单一的以文字形式讲授过程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建筑节能技术》引入了线上教学平台与线上教学资源,有效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充分利用了超星学习通在线平台开展投票、抢答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中来。课程还充分利用了各类视频网站上与本课程相关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源,避免了长时间利用文字授课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些内容比单独的文字更具吸引力,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课程还将学堂在线提供的在线课程《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作为线上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后自学。课后,教师还会不定期地将当前的一些与建筑节能相关的热点问题与最新政策发送至学习通平台,供学生开展在线讨论,并鼓励学生多思考。最后,课程还利用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开展了课程的实时评价与反馈,通过向同学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與教学效果的建议,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及时作出改进,并制定下一年的改进提升方案,使课程实现了持续改进。

(五)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评价,传统考核方法注重闭卷考试成绩,缺少过程性评价,也很难对教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OBE理念要求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同时注重终结性成绩与形成性成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由于《建筑节能技术》课程安排了大量的课堂互动和项目式教学,因此课程考核方式从单一的闭卷考试改为平时表现、项目成绩与闭卷考试三部分共同组成。平时表现主要考查学生在课堂活动以及线上讨论中的表现。项目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项目研究报告及学生在小组内的贡献(小组内互评)。原有的闭卷考试局限于课本内容,内容的前沿性已远远不能满足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课程改革后,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在线讨论与项目也自学了很多新知识。因此,在闭卷考试中专门设计了一些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最新时政,从专业角度分析我国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宏观政策。通过引入OBE理念与课程思政,课程考核方式实现了多元化,促使学生必须在课下主动学习,全方位提升了学习效果。

三、结语

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均是新鲜事物,围绕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将课程思政与各种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国家亟需的合格人才。本文以《建筑节能技术》课程为例,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项目式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几方面阐述了OBE理念与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结合,为未来我国工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周红坊,朱正伟,李茂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与创新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启示——2016年工程教育认证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17(1):88-95.

[2]何茂刚,张颖,刘向阳.OBE教育模式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121-123.

[3]张运海,马美娟,刘纯宝.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1(1):86-87.

作者:哈日其嘎 饶砚迪 张天虎

上一篇:毕业设计校企联合工业工程论文下一篇:经济房给排水工程技术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