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论文

2022-04-15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的严峻性,文章分析研究了部分发达国家运用财税政策推动节能减排的主要经验,以此为基础相应地提出我国应如何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更好地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节能减排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节能减排的论文 篇1:

探析节能减排的政府主导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摘 要】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发展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节能减排恰恰是处理能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政府代表全体公民,是节能减排的支配力量,必须要维护公民权益。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节能减排的主要载体。因此在节能减排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都应承担起责任,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节能减排 政府责任 企业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持续的粗放型经济使污染物的排放远远超过正常标准,使污染程度大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污染。据调查,我国近些年的自然环境状况虽略有好转,但是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以城市为主体的污染正在向广大乡村地区扩散,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下面本文对节能减排问题展开分析:

一、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责任意识不强。政府作为行政权力的执行者,为了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长久持续,有责任在环境问题方面出台相关规定和制度,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但是就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来看,很显然政府并没有履行好职责,这在全国发生的一系列严重污染事件中可以体现出来。

(二)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不良。企业的营运项目繁多,类型更是难以计数,致使政府在节能减排信息搜集方面难度较大,治理方面成本增多。在我国,企业经常有意回避节能减排问题,并隐瞒相关信息,不向政府上报,致使政府缺乏相关信息,造成两者之间存在信息掌握的偏差。政府在此情况下着手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必然表现出动向不明,制度法规有失偏颇,因而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恰如其分地解决问题,难以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企业责任意识不强。任何企业的设立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根本目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付出相应的资金,这就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应增加,违背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意愿,因此企业会主动忽视在这方面的投入,放弃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政府的地位

(一)支配地位。企业具有追求利益的天性,因而不把节能减排放在各项活动的首位,导致污染不断严重扩散,但污染是须要治理的,这时候政府再也不能处于被动地位,而应该自动转向支配地位,积极主动处理企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基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政府就必须发挥其应有职能,主动引导企业走向环保之路,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监管地位。监督是一项公众事业,任何企业、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对于节能减排也是如此。企业和企业之间可以互相监督。理论上,它们之间可以达成双方不排放污染物的默契,环境污染也就不复存在,但是这样是毫无根据的,现实状况证明这个想法是无效且错误的。因此,企业之间的互相监督没有可行性。大众监督具有其广泛性、有效性和迫切性。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强制力,只能进行监督,而无法采取强制行动,无法阻止企业的排污动作。因此,大众监督也不具备可行性。综合以上因素,政府必须出面肩负起监管责任,使企业走向节能减排的道路。

(三)有效决策制定地位。政府是一个机构复杂,结构类别齐全的大型组织,虽然缺失那些企业隐瞒的相关信息,但是政府获得其他信息的能力是企业无法办到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为政府出台相关治理政策提供了直接保障。

三、企业的地位

(一)积极行动者。从我国现状可以得知,节能减排向来都是政府处于主动地位。政府主动安排相关工作,而企业从来都是被动接受,从不主动承担治理环境的责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节能减排的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有限,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没有相关法律制度可以遵循,只能等待政府给出明确的方向和标准。再者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采取投机行为,只按照政府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制定的标准执行,必然导致行工作收效甚微,乃至无效。

(二)政府的合作伙伴。政府掌握各种资源,拥有各项行政权力,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居于主导支配地位。与此同时也承受着出台各项政策制度的重压,从节能减排工作来说,这种重压主要是由企业引起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成败主要看企业是否完全配合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现实证明,企业只有和政府默契配合才能完成节能减排的工作。因此,企业需要做好政府的合作伙伴。

四、政府和企业建立良性沟通机制

(一)企业排污,政府罚款。这项制度属于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针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视其轻重,予以不同程度处罚。如此,企业排污成本必然增高,为了减少相关成本,企业自然会随之降低排污频率。

(二)政府补贴。补贴制度属于经济手段,具有激励性,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针对企业具有严重污染性质的相关产业的排污项目治理工作进行拨款支持。如此,企业的节能减排成本降低,企业也就不会像以前那么抵触,节能减排工作自然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企业向政府提出合理建议。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应该持包容态度,广开言路,接纳来自各方的建议,尤其是来自企业的建议。企业是污染的制造者,是对污染事件了解最全面最直观的当事人,因此企业能够提出最具有针对性、最为有效的合理建议。所以政府应该对企业的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并作为制定政策时的第一手参考资料。再者,政府如果按照企业的建议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企业也会非常愿意配合执行,这会使节能减排的工作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在节能减排事业中,政府和企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节能减排之所会出现问题,是因为政府和企业之间出现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扮演的角色,进而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以便于节能减排事业能够用顺利地进行下去,为国家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2]战百仁.节能减排政府经济手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王海霞.节能减排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作者:王丽伟

节能减排的论文 篇2:

国外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针对当前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的严峻性,文章分析研究了部分发达国家运用财税政策推动节能减排的主要经验,以此为基础相应地提出我国应如何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更好地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

关键词:节能减排 财政预算 财政补贴 政府采购 激励性的税收政策 惩罚性的税收政策

一、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1.水污染严重。有关资料显示,全国近1/3的水体监测断面为劣五类水质,重点流域40%以上断面的水质没有达到规划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能耗过高。强台风、沙尘暴、高温干旱、极端降水……近年来,全球的极端天气频频发作,危害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且人类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是碳基燃料消耗过大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只是能源消耗问题的一个折射而已。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59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排名第56位。另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能耗过高不仅给我国日趋紧张的能源带来危机,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推动节能减排,可谓是迫在眉睫。

3.资源紧缺。如果以世界人均水平为基本单位计算,我国资源除煤炭占世界人均水平的58.6%之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50%,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耕地为世界人均水平的32%,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69%、7.05%,由此看来只有节能才能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很好的生活。

以上的这些状况与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的增长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支撑不住,环境将容纳不下,社会也将承受不起,经济发展更将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还有,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全球气候的变暖,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部分发达国家在支持节能减排方面的财税政策

(一)美国

1.在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美国的《能源新法》提出,在未来10年内,政府将向全美能源企业提供146亿美元的减税额度,以鼓励其采取节能措施;提供50亿美元的补助鼓励企业提高能效;并对能耗高的交通运输、建筑、钢铁等部门,政府每年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和鼓励相关研究部门开发高能效的运作系统。另外,《能源新法》还明确提出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即减税27亿美元鼓励可再生能源生产。同时,对研究污染控制的新技术和生产污染替代品的企业予以减免所得税,对购买循环利用设备免征销售税,对净化水的设施建设援助也不计入所得税税基,对防治污染的专项环保设备可在5年内加速折旧完毕,并且对采用国家环保局规定的先进工艺的,在建成5年内不征收财产税。

2.在鼓励家庭、个人使用节能、洁能产品力面,对私人住宅更新取暖、空调等家庭大型耗能设施,政府将提供税收减免优惠,甚至更换室内温度调控器、换窗户,维修室内制冷制热设备的泄漏等,也可获得全部开销10%的税收减免。规定购买太阳能设施30%的费用可用来抵税。另外,各州政府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地方节能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如加州节能型洗碗机、洗衣机、水加热设备,减税额度在50~200美元之间。此外,对购买环保电动车等新型车辆的消费者给予抵税优惠:根据车速、轻重型、车全重,给予免税额1000到40000美元。同时,美国政府还设立联邦政府车队购车专项款,专门用来购买电动汽车,并给予电动汽车在城市市区内停车的便利。对于电动汽车免收停车费,通过高速公路等免收养路费、过桥费、关费等。

3.建立节能公益基金,主要通过提高电价的2%~3%来筹集资金。基金由各州的公用事业委员会负责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可申请并利用该基金开展节能活动。

(二)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加大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财政支持和引导力度,实行“绿色采购”。由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和环境部协调确立了政府用车所要实现的环保目标,并通过“绿色采购”政策和其他配套措施来消减车队和其他领域的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量。政府已经拨款3亿加元开展“生态能效计划”,促进更智能化的能源利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还将在未来四年内投资14.8亿加元开展“生态能源可再生发展计划”。此外,将投资3500万加元开展“生态能源可再生供热计划”,支持工业发展热水供应和空间供热的环保型供热技术。

(三)日本

1.建立较为完善的汽车燃油税收政策。针对能源产品实行高税收政策,如石油价格中所含税收是美国的6倍多。同时,大力资助科研机构、企业开发节能技术,2007年,政府用于提高能源效率的预算达到1700亿日元,其中530亿用于研发,250亿用于建筑工程,300亿用于工业和运输,90亿用于公共关系。对于民间企业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可获得低息贷款,如果研究开发成功,则按照优惠条件还本付息;否则,按无息贷款还本。

2.鼓励节能产品的应用,对购买节能产品予以税收优惠和补贴。对使用列入目录的111种节能设备实行特别折旧和税收减免优惠,减免的税收约占设备购置成本的7%;政策性银行给予低息贷款,以鼓励节能设备的推广应用。经济产业省从2007年起大幅提高对家庭住宅建设的节能补贴,补贴的总金额将从2006年的每年6亿日元增加到12亿日元,每年大约有1600个家庭可以获得该项节能补贴。

3.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以激励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对电动汽车购买者给予超价补贴、低息贷款和减税7%等优惠。同时,调低电动汽车的增值税、购买税和年税。日本通产省规定,电动汽车的购买者和租赁企业将受到相当于电动汽车与普通汽车价格之差50%的补贴,给当地政府和私人企业的补贴额达到了车辆的50%和25%;环境厅规定,地方团体购买电动汽车,可以从健康受害补偿预防资金中抽出1/2作购买费用,个人购买可抽出1/4作为补助费;运输省和自治省则规定,税款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

4.为增强国民的节能和洁能意识,政府支持开展节能、可再生能源的宣传普及活动。2004年日本政府给非盈利组织开展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宣传普及活动补贴15.3亿日元。

(四)英国

1.利用税费减免和基金互助方式帮助企业节能减排。(1)征收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税采取鼓励和刺激企业减排的方式,如果企业达到了与政府签署的减排标准,可以减征最高80%的气候变化税。(2)设立碳基金和减排基金。碳基金主要面对中小企业,用于咨询节能技术和购买节能设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减排既定目标。减排基金主要是为英国各类企业实行有效减排技术的推广、企业环保项目的实验和减排项目的实行而服务,目的是强化企业减排温室气体的意识,增强企业减排主动性。(3)建立“碳信贷”的排放交易制度。“碳信贷”是指企业可以把自己的减排量拿到市场上在企业间进行出售,卖出减排量的一方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买入减排量的企业也可以避免因无法完成减排量而遭到处罚,充分体现了“谁环保、谁受益”的原则。

2.利用财税政策引导、扶持家庭节能减排。(1)开征垃圾税和环保税。开征垃圾税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家庭对垃圾进行分类,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该税种按照“扔多少付多少税”的原则计征税款;环保税又称为“绿色税”,主要针对“购房出租族”征收,要求房屋出租者在出租前必须聘请能源检查员,对房屋的能源消耗进行级别评定,再为定级后的出租房取得出租许可证并缴纳环保税。(2)对节能住宅的购买和改造给予减免税及直接补贴的优惠。政府规定,对购买已经实现“零排放”和“零能耗”的绿色住宅给予税收优惠,同时,通过拨付财政资金,帮助居民进行家庭节能改造,提高家庭能效。(3)对绿色车辆和传统车辆采取不同的购买与使用税费政策。政府规定,对购买电动车和小排量汽车等节能汽车的消费者,给予2000英镑的折扣价格或免去汽车消费税,对大型汽车和重污染汽车加倍征税。(4)设立节能基金。该基金主要负责促进居民家庭节能,鼓励使用节能措施和小规模可再生能源。节能基金采取的主要行动是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并为节能行动提供建议与支持,尤其致力于推动针对家庭节能的能源效率承诺(EEC)计划的实施。

(五)法国

1.通过减免税优惠政策,鼓励在工业、服务、住房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采用节能型设备,如政府采取多项措施,鼓励生产和使用电力和热能的设备。此外,法国政府还鼓励企业和个人研制和使用利用太阳能或电能的清洁汽车,通过优惠的折旧条刊,促使清洁汽车和相关设备进入市场。

2.通过财政补贴方式,鼓励生产和消费政府公布目录上的产品,对购买和使用的相关设备给予价款15%~20%的补助。比如,对制造和购买电动汽车给予补贴:给予每一辆电动汽车1.5万法郎的补贴,其中1万法郎给制造厂,5千法郎(含税)给购买电动汽车的私人或公司企业(地方行政机关和其团体除外);对于购置电动汽车的地方机构和团体,由环境保护和能源控制署补助8千法郎(不含税)。

3.设立节能担保基金。该基金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和中小企业开发银行共同成立,专门对中小企业在节能方面的投资提供贷款担保,以保证中小企业提高能源效率方面投资的贷款。

(六)德国

以征税、收费和税收优惠政策为杠杆,通过实施产品责任制以及制定明确的定量目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征税和收费等限制性措施,要求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承担相应责任;同时通过税费减免等激励性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1.开征“燃油税”。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德国在1999年实施了生态税改革,即采取“燃油税”附加的方式,收取“生态税”。通过征收生态税,使化石燃料对气候和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的治理成本内部化,即治理费用纳入消费者购买化石燃料产品的价格中。

2.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公民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当企业排放的废水达到低标准时,可以减免税款,对于安装环保设施的企业,免征三年环保设施的固定资产税,并允许企业每年度环境保护设施所提折旧比例超过正常设备的折旧比例。对于实施环保项目的研发,允许企业将研发费用计入税前生产成本。德国政府对于积极承担环保责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信贷优惠或直接给予补贴。从2000年开始,政府对国内太阳能企业实行“税收返还”政策,企业每生产1000瓦时的电力就会得到约50欧分的补贴。

3.对消费者购置新型、清洁和高能效汽车,政府都给予税收减免甚至补贴;如果购买高排量的汽车,则要缴纳“绿色拥有”税。

三、国外节能减排财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以上各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为完成“十一五”提出的节能减排的任务,也为了国家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好财税政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一)注重财政政策的支持和导向作用

1.财政预算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财力支柱。各国在推动节能减排方面,非常注重财政预算的“双重”作用,通过增加财政预算在节能减排上的资金安排,既能够体现政府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激励科研机构、企业对节能技术和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又能够引导企业、个人将资金更多的投向节能环保领域,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2.财政补贴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润滑剂”。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合理的财政补贴对调节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对生产和使用节能、洁能产品进行补助、奖励,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的生产行为、家庭与个人的消费行为,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引入节能减排的轨道。

3.政府采购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风向标。作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采购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完善、合理的政府采购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适度的政府采购规模对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各国的经验表明,通过加入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采购力度,能有效地激励企业向生产节能和绿色产品方向的发展。

4.各项配套措施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的重要补充。(1)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2)设立节能、减排等基金。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提供贷款担保,以保证中小企业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资金需求。(3)建立“碳信贷”的排放交易制度。按照“谁环保、谁收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将自己的减排量在市场上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易。卖出减排量的一方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买入减排量的企业也可以避免因无法完成减排量而遭到处罚。

(二)强化税收政策的激励性和惩罚性作用

1.激励性的税收政策。(1)税收减免。对节能产业和节能产品减税或免税,以鼓励企业购买使用节能产品和设备,扶持节能产业的发展。(2)对节能减排相关技术的税收优惠。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和利用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担一定的技术研发的风险,引导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3)对从事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信息传播的相关宣传机构、咨询机构、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和税收优惠措施,以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节能减排信息的传播和普及。

2.惩罚性的税收政策。(1)开征燃油税。开征燃油税可以有效控制高油耗和高污染机动车的发展,同时间接鼓励了节能和低污染排放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不同能耗的燃油车辆按不同的税额予以征收。(2)开征一些促进节能减排的新税种。开征环保性税种:开征大气污染税;为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根据能源产品的含硫量和含碳量,征收硫税和碳税;对垃圾、废水的排放征收垃圾税、水污染税;征收固体废弃物税等。

参考文献:

1.刘群.财税政策如何有效促进减排.研究探讨,2008(3)

2.刘助仁.部分发达国家推动节能减排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发展观察,2007(11)

3.孔令磊.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经济研究参考,2008(24)

4.肖坚.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思考.地方财政研究,2008(5)

5.王保安.以财政制度创新推动节能减排.中国财政,2008(1)

6.吕文斌.英国能源利用、气候变化及提高能效的政策及启示.研究探索,2007(10)

7.王柏泉.聚焦国外节能减排新途径.辽宁人大,2007(9)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重在行动.http://www.cnki.net,2007(4)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4)(责编:吕尚)

作者:朱红琼

节能减排的论文 篇3:

论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

摘要:节能减排的实施是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国际节能减排的一些经验,提出了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从建立长效的节能减排机制出发,重点对我国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市场和政策机制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作者简介:周海骄(1966-),男,浙江诸暨人,诸暨市供电局,高级技师。(浙江 诸暨 311800)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发布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六、结语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智能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31-35.

[2]王慧芳.国华电力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神华科技,2011,9(3):88-92.

[3]张焱,高赐威,王磊,等.华东电力节能减排监管现状及措施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12(4):5-10.

[4]谭忠富,于超.节能减排目标下燃煤机组电量分配模糊优化模型[J].电网技 术,2012,36(1):219-223.

[5]王志轩,张晶杰.中国“十二五”电力节能减排展望[J].中国能源,2010,32(12):5-9.

[6]刘贞,朱开伟,阎建明等.电力行业碳减排情景设计与分析评价[J].电网技术,2012,36(6):1-7.

[7]葛亮,谢宇翔,李湘祁,等.与市场机制相协调的发电交易与调度的节能减排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24(8):167-173.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周海骄

上一篇:冶金史研究论文下一篇:人事局文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