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综合无线通信技术论文

2022-04-30

摘要目前,随着武广、京沪、郑武高铁的开通运营,铁路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化的时代,铁路通信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的铁路无线通信技术经过了固定通信网、集群移动通信网,再到如今的GSM-R系统,这些网络技术的应用,都是在保证铁路通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为出行的旅客以及网络覆盖区域的用户提供高质量,方便,快捷的服务。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铁路站场综合无线通信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铁路站场综合无线通信技术论文 篇1:

铁路集装箱内陆港无线覆盖方案研究①

摘   要:主要针对非洲东部国家某铁路集装箱内陆港的无线覆盖方案进行分析,面向各种类型的用户,结合当地无线频率资源分配情况,研究用户对无线系统的需求,包含铁路部门使用的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平面调车系统、站场调度通信系统、港务局使用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满足了各类用户的日常使用,节省了建设投资,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铁路集装箱内陆港  无线覆盖  平面调车  铁路专用移动通信(GSM-R)

1  引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开展,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它也促进了各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的加速发展。本文介绍的正是“一带一路”中非洲东部国家某铁路集装箱内陆港的建设,该内陆港利用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能够快速便利连接的优势,成为本国和临近内陆国家的外贸集装箱转运、存储、装拆箱、搬运的枢纽节点,不仅能提供海关通关服务,也为内陆客户提供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使用铁路运输相比传统的公路运输存在较大的价格优势,能最大限度降低客户的运输成本。

该铁路集装箱内陆港建成后将有多家单位入驻,共同开展工作,如铁路部门、港务局等。因各部门的业务不同,对无线通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既要保证各部门的日常作业要求,同时尽量避免相互干扰,如何选择合适的无线系统进行覆盖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需求分析

2.1 铁路相关业务分析

本次新建的铁路集装箱内陆港距离既有铁路车站约3.5km,两者之间存在多处高大钢结构建筑,既有铁路沿线的无线覆盖采用的是GSM-R网络,但无法利用既有车站的天线对铁路集装箱内陆港区域范围进行完全覆盖,该区域内部分地点存在弱场。但列车进入内陆港内仍需使用以下功能:列控数据传输功能、调度通信功能(主要包括列车调度、货物调度)、车次号信息传输功能、调度指令传送功能、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信息系统传输功能、应急通信功能、公务通信功能。

其次,为了满足该铁路集装箱内陆港站场范围内集装箱装卸、转运等功能,需要对场内的列车进行编组、调度,需要在调车员、调车区长和司机之间建立一个高效而且可靠的联络通道,顺利地传递语音及调车指令。

除了上述作业以外,还应考虑内陆港区域内的日常调度指挥的业务需求,如港口进行理货,场桥、岸桥和集装箱卡车的无线调度,控制中心与现场人员的沟通,日常检修作业等。

2.2 港务局相关业务分析

此铁路集装箱内陆港为客户提供通关服务,港务局及海关人员日常的通关管理需要建立安全可靠的通信,例如对进出口货物、集装箱、进出境运输工具的检查,能更好地保障货物、物品合法进出境。

3  解决方案

本次方案的设计原则是,尽量与既有相关业务的无线覆盖方式保持一致,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利于控制投资,又有利于后期设备的维护。在新设备选择过程中进行方案比选,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主流技术,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保证短期之内不会被淘汰;要具有一定的兼容性,满足各类用户的接入使用;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后期业务量增大时能够对该系统进行扩容升级;同时还要结合当地无线管理部门的频率分配情况进行选择。

3.1 铁路相关业务的无线覆盖

3.1.1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因既有铁路沿线的无线覆盖为GSM-R系统,既有机车的车载台也为该系统,为了更好地保证兼容性,本方案采用在铁路集装箱内陆港范围内新增基站加直放站的方式,针对弱场区域进行补强覆盖。

3.1.2 平面调车系统

为满足列车的调度及编组作业需要,本工程新设平面调车系统,该系统是进行调车作业的过程中,调车区长、调车员和司机之间传递语音和数据(调车命令)的无线灯光显示系统。目前,主要的平面调车系统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模拟式平面调车系统:是利用模擬信号传递语音通话,也可以传递数据信号,其占用的频率带宽为25kHz。其优点是传输时延很小,因为模拟呼叫可以实时传输;目前模拟式平面调车技术相当成熟,所以其设备造价相对较低。但是模拟式平面调车也存在许多缺点,如:频谱利用率较低,在信道被占用时容易造成信道阻塞,在进行调车作业时容易造成相互干扰,而且其通信距离较短。总的来说,模拟式平面调车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数字式平面调车系统:对传统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编码和传输,在接收端设备,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其占用频率带宽为12.5kHz。其优点是频谱利用率相比模拟式有较大的提升,抗干扰能力更强,不会造成同频干扰,通话传输距离较远,语音和数据信号可以同时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但由于其内部对信号处理机制的问题,使用数字式系统通话时存在一定的时延,其耗电量比模拟式的大,且设备造价比模拟式系统高。

因铁路调车作业对操作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当地的频率资源有限,对比两种制式的优缺点后,本方案采用数字式平面调车系统对内陆港范围进行覆盖。

3.1.3 站场调度通信系统

对于站场调度通信系统,目前技术比较成熟,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窄带集群通信和宽带集群通信两种,这两种又以TETRA(陆地集群无线)和eLTE(企业级长期演进)最具有代表性。

方案一:TETRA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专业无线指挥调度通信技术标准。TETRA数字集群技术主要面向公共安全用户和政府,也用于机场、港口、地铁、大型企业等场所。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信道资源利用率高:TETRA网内用户共享一组无线信道,但用户之间各自独立,不会相互影响,通信中不会发生信道忙闲不均情况。

(2)频谱利用率高:TETRA技术的空中接口为TDMA时分多址模式,即将一个载波频率为4时隙,可同时提供4个语音或数据信道。与模拟集群系统相比,系统容量可以增加4倍,可以满足大容量,高密度组网的需求。

(3)数字话音质量更好:TETRA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来更好地抑制噪音和干扰,尤其是在覆盖区域的边缘。拥有比模拟技术更优的语音通信质量,可自如应对现场不断变化的复杂工作场景。

(4)数字编码、安全保密:TETRA系统是保密性较好的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它采用的是全数字化编码和通信加密协议,从根本上直接提升了系统的安全等级,保证了通信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能够适应复杂形势的挑战和要求。

(5)无线通信业务综合化:由于TETRA系统采用全数字编码,系统能同时处理语音和数据业务,即系统可以在实现语音业务的同时考虑数据业务。它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服务平台,集语音业务、短数据业务、分组数据、不同系统的互联互通服务于一体。

方案二:eLTE

eLTE是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LTE技术的宽带集群解决方案,传输数率可以达到50~100Mbps,可以传输语音,数据,图像及高清视频,支持语音和视频调度、远程数据采集和移动办公。语音集群组呼时延<300ms,群组呼叫抢占时延<150ms。eLTE支持400MHz、800MHz、1.4GHz、1.8GHz多种频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该解决方案可以结合行业的特殊需求,定制高集成度的小型核心网设备和分布式基站,部署灵活,能够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它具有多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可靠性高,滿足恶劣的户外环境,其较高的带宽能够提供现代化的办公信息处理平台。

方案比选:

TETRA窄带集群通信发展时间久,技术成熟,设备供应商较多,可选择的范围广,在各个行业应用的也较多,设备价格和终端价格更加低廉。而eLTE宽带集群通信是近年来伴随着4G产生的新兴技术,应用相对较少,设备主要由国内的少数厂家生产,设备价格和终端价格相对偏高,但其大带宽的优势又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业务选择。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设备价格可以逐步降低,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方案使用TETRA窄带集群通信对铁路集装箱内陆港进行无线覆盖,结合当地国情,能够在节省投资的情况下,充分的满足用户需求。

3.2 港务局相关业务的无线覆盖

VHF通信系统,即甚高频通信系统,是一种视距范围内的通信系统。其频段一般是30~300MHz,信道间隔为25kHz,在海事部门应用较多,多用航海中船只与船只之间的通信,在港口区域还用于船和港口之间的通信。港务局既有使用的便是VHF系统,在该铁路集装箱内陆港区域内,当地无线管理部门给港务局分配频段为160MHz,故本次仍设置VHF系统对铁路集装箱内陆港区域范围进行覆盖,以满足港务局及海关的日常业务需要,且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与既有系统通用,便于日后的使用和维护。

4  结语

面对铁路集装箱内陆港这种用户种类多,业务需求类型复杂的场所,需要对无线覆盖的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选择,既要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还要保证相互频率之间不造成干扰,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地进行比选和考量,在尽可能满足使用的前提下,节省建设的投资。本文通过对该铁路集装箱内陆港的无线覆盖方案进行研究,为此类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TB 10006-2016,铁路通信设计规范[S].

[2] 曲光辉,王夕众.基于TD-LTE技术的港口宽带集群解决方案[J].中国港口,2013(8):61-62,58.

[3] 杨玲玲,贾继峰.数字式平面无线调车系统[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71.

[4] 岳晓东.TD-LTE与TETRA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对比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8(5):1-4.

作者:齐占宏

铁路站场综合无线通信技术论文 篇2:

关于我国铁路通信无线接入技术的探讨

摘要 目前,随着武广、京沪、郑武高铁的开通运营,铁路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化的时代,铁路通信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的铁路无线通信技术经过了固定通信网、集群移动通信网,再到如今的GSM-R系统,这些网络技术的应用,都是在保证铁路通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为出行的旅客以及网络覆盖区域的用户提供高质量,方便,快捷的服务。未来铁路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是第三代CDMA。

关键词 铁路通信;集群移动通信;GSM-R

1 铁路通信接入网简介

通信网按网络功能分为三大部分: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传输网和交换网统称为骨干网,接入网则是指通信网中骨干网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通常包括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交叉连接设备或用户/网络终端设备。接入网的接入方式包括有线接入网技术(普通电话线接入(ADSL)、光纤接入(FTTH)、光纤同轴电缆(HFC)、混合接入、无线接入等。

铁路专用通信网是把铁路各级指挥、管理机构和车站、车场、工区以及机车司机、车长及沿线作业人员等用户沟通起来,根据需要相互间灵活地传输、交换、处理各种信息的综合性专用通信网络。铁路专用通信网不同于公用网,公用网中,固定用户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这部分用户位置固定,网络相对稳定,而铁路通信网是为旅客和铁路公务、应急抢险、行车维修等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通信,通过提高服务等级和运输效率,保证列车的安全,达到高效运营而建立的。它是一种集列车公务通信和区间移动作业通信为一体的列车移动通信系统。铁路通信中,由于列车运动速度很快,尤其是高铁的投入使用,使得中国铁路迈入了高速行驶的时代,因而无线(移动通信)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然,固定位置的车站、单位以及各种固定设施之间的通信方式,首选方案还是采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进行组建,同时考虑采用ATM交换以及网络IP通信等先进技术来构成通信主干网及光纤用户接入网。

2 我国铁路无线通信的发展与应用

1)铁路通信网引入无线接入技术之后,最先使用的无线技术采用的单信道模拟制式无线通信设备,主要是为满足话音通信设计的,它的频段和频点固定分配给了无线列调、站调、公安等无线系统使用,各个部门之间不能相互共享,造成频率资源的极大浪费,该系统是个开放系统,并未作任何鉴权加密处理,对用户无需进行身份识别,因此话音业务可以被接收和窃听,给行车带了极大的隐患。之后,无线接入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无线接入部分采用了400 MHz无线列调系统,它完成车站值班员与进入其管辖区段的列车车长以及列车司机之间的通话联系,当列车即将进站或即将出站时,这些通话才进行。否则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则在列车运行于区间时,通话一般不进行。

2)随着中国的铁路事业在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从前单一的无线列调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铁路无线通信的需要,这样就迫切需要建设一套适合于铁路现代化运营指挥需要的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这一系统采用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小区制,利用集群通信方式、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式、CDMA移动通信方式,实现调度中心与车站值班员之间、车站值班员与列车司机之间、列车司机与调度中心之间的通话功能、线路管理区间的公务移动通信功能,同时还实现调度中心与列车司机室之间实时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

但是这一系统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包括采用动态的频率分配,没有考虑与周围公用网的有效融合问题,没有先进的路由合理选择功能,并且在建立通路和自动过网时存在信息丢失现象,保密性不强,容易受干扰等,这些缺点对于话音通信的影响不大,但是会对列车与调度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通信造成较大的误码,因而对于要求较高数据通信误码率的场合并不适合。

3)随着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2009年12月,武广高铁的通车运营,2011年6月,京沪高铁开通、2012年9月,郑武高铁运行,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高速铁路发展的时代,这也预示着中国的铁路通信网必须具有更强的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通信功能,以适应高速列车通信的需求,使旅客和网络覆盖区的广大用户方便地享受信息的服务。比如随时随地的提供铁路客货运输资讯信息、订购火车票等服务,在列车就能享受语音、传真、数据、视频、移动通信及Internet等服务。GSM-R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GSM-R(GSMforRailways)通信技术起源于欧洲,是一种基于目前世界最成熟、最通用的公共无线通信系统GSM平台上的、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式的无线通信系统,针对铁路通信列车调度、列车控制、支持高速列车等特点,为铁路运营提供定制的附加功能的一种经济高效的综合无线通信系统。 它在GSM Phase2+的规范协议的高级语音呼叫功能,如组呼、广播呼叫、多优先级抢占和强拆业务的基础上,加入了基于位置寻址和功能寻址等功能,主要提供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区段养护维修作业通信、应急通信、隧道通信等语音通信功能,可为列车自动控制与检测信息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并可提供列车自动寻址和旅客服务。目前,广深港高铁、青藏线、大秦线、胶济线、郑西线、京沪高铁、郑武高铁等铁路线路均采用了GSM-R技术。

任何一种系统都会有其不完善的地方,GSM-R也不例外,它存在有四个问题:①无线传播:由于无线信号是不稳定和多变的,如何保证各种环境下无线覆盖的连续性在网络规划设计上有待实践,如何克服因为列车速度的提高,逐步增大的多普勒频移,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研究。

②和列车控制系统的有效结合:列车控制系统是客运专线乃至未来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中的关键部分,我国正在实现的中国列车控制系统规范CTCS3/4级,当前已实现的时速约为300千米/小时-350千米/小时,如何在更高速的客运专线上利用GSM-R系统高可靠性地实现列车控制信号的车-地传送以及在重载货运列车上实现多机车同步操作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③GPRS/EDGE在GSM-R中的进一步应用:GSM-R可以利用GPRS/EDGE传输非实时的数据,但必须解决高速情况下高误码引起的传输效率下降的问题。

④GSM-R和3G网络的结合,?我国已经分别发放了TD-SCDMA、WCDMA、CDMA2000三种3G通信制式,3G制式具有更高的传送效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高的网络性能,特别是TD-SCDMA制式,是由我国占主导地位的通信制式,如果能将GSM-R平行搬移到TD-SCDMA上,无论从网络的安全性还是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3 铁路无线通信网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铁路通信网应该是向着与公众网相融合的方向,使得用户无论是在运行中的列车上,还是在铁路网的覆盖区域均能够通过铁路通信网进行如同办公室一样方便的信息交流,而满足这一要求,现行的GSM-R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唯有第三代CDMA()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铁路通信的无线接入技术部分的发展方向也就是TD-SCDMA。

参考文献

[1]浅析GSM-R发展尚需解决的问题[J].数字铁路网通信.

[2]刘建军.无线接入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和发展[J].

[3]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J].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彭冷媚

铁路站场综合无线通信技术论文 篇3:

GSM-R 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在青藏线上的应用

摘 要:本文主要从青藏线GSM-R系统的概况入手,主要探讨了青藏线GSM-R综合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青藏线 GSM-R通信系统的方案进行了规划和设计。

关键词:GSM-R;无线通信;青藏铁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的铁路也在进行着革新,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也在逐渐的运用到铁路的建设之中,让铁路给民众带来更好更安全的服务。GSM-R作为一种专用的移动通信手段,由于其具有安全、灵活、经济以及实用、可扩展性等特点,所以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我国铁路的快速以及现代化发展。而青藏线作为具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的铁路线,由于其地理条件以及气候的复杂性,对于无线通讯系统的要求也就显得很高。而GSM-R作为现代化技术的结合体,在青藏线中如果能够进行改良使用,深切的理解GSM-R的内涵与特征,那么对于青藏线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也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青藏铁路GSM-R系统概况

(一)GSM-R系统的内涵

GSM-R,也就是铁路数字移动通讯系统,这是一款专门用于铁路日常运营管理中的一种通信工具,它是铁路和客运专线运输指挥的一项基础设施,对铁路运输以及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GSM-R系统,它是基于公网GSM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了铁路调度通信功能以及铁路高速环境组成要素的一种技术体系。它给铁路系统提供了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以及区段养护维修作业通信等等的功能,从而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GMS-R的网络结构

GMS-R系统是一种移动通讯系统,所以跟很多的移送系统一样,需要一些基本的移动设备以及一些可行的条件,总体来说GMS-R系统一般由移动台、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以及操作与维护子系统构成。其中移动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MS,這个部分是硬件部分,也就是移动传输的设备,一般是手机传真机等;网站子系统则是BSS,它在通信系统中起到连接陆地交换设置与移动台之间的作用,是基本的无线连接的部分;网络子系统简称NSS,顾名思义,也就是起到网络连接的作用,主要是连接GSM系统与PSTN系统;而最后一个构成部分也就是操作与维护子系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OMS,这个部分主要是为了保证整个无线通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一个关键。简单看来,的网络系统图如下:

1.2GMS-R网络结构图

(二)青藏铁路对GSM-R综合无线通讯系统的要求

青藏铁路线主要是经过青海与西藏的一些山区,在这些地区,铁路所在地段的海拔高、气压小并且铁路沿线的气候条件恶劣,铁路沿线的人烟也很是稀少,并且冻土分布的面积特点大,站与站之间的间隔也很大,而且青藏地区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地区,对于环保的要求都很严格。这些都为铁路的通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讯设备先进并且实用,而现场维护人员也相对来说不宜过多。

在青藏铁路系统中对于GSM-R无线通讯系统的运用还要考虑到铁路周边的边界条件,例如供电、房屋、设备、通讯网点等。在进行通讯系统建立的时候都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并且多方面做好协调,然后建造出机动、互补并且可靠的系统结构,为铁路的运行提供安全以及可靠的保障。

二、青藏线GSM-R综合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

在青藏线中对于GSM-R的运用跟别的铁路中的运用是一样的,也包括下面的几个方面:

(一)进行双向的传输信息

在GSM-R无线通讯系统中,实现车—地双向的无线传输功能是GSM-R系统运用的重要部分。在青藏线中,由于通信技术的列车控制系统是铁路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实现列车的动态跟踪、控制,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所以对青藏线中的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就要显得特点的注意,要根据列车的实时性以及谨慎性进行列车控制信息的传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电路交换数据传输永久占用信息渠道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输。

(二)有效调度,实现“两网合一”

GSM-R无线通讯系统具有很强的调度功能,这个功能也是铁路通讯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GSM-R系统的调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符合条件的选呼、组呼以及广播呼叫等,并且在这些中间还可以这只优先级强插以及强拆的功能。这个智能网络的业务功能能够保证铁路的运输的过程中实施调度员与司机之间的双向的通信,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当然在进行系统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青藏铁路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地段选用不同的调度方式,在过程中要正确的采用次号、车号呼叫以及功能寻址和基于位置寻址的业务,让整个调度在可控安全的范围之内。并且在调度的时候,也可以将传统的数字形式的调度通信与GSM-R无线调度通信结合起来,一起有效的进行作业,从而实现调度通信的“两网合一”,让整个列车的运行都在安全可靠的范围内进行。

三、青藏线 GSM-R通信系统方案的规划和设计

在青藏线中对于GSM-R无线通信系统的运用由于存在着特殊的需求,所以其网络规划也就会相应的进行具体可靠的规划。一般而言,在青藏线的无线网络设置中,应该按照ETCS2级的标准来进行相关通讯网络系统的设计。

(一)青藏铁路试验线 GSM-R 网络的设计标准

根据青藏线对于无线通讯系统的需求,其具体的网络设计标准应该为:场强覆盖满足标准为-92 dBm,也就是97%;呼叫的成功率方面应该控制在95%;而对于系统的可用性的大小则应该是在99.95%。其中对于越区切换的成功率要求99%,误码率应该在 ,以此来保证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传输过程中的时间的延迟方面应该保持在500ms的水平,并且这个延时还不能够出现在95%以上。在呼叫建立时间的要求上面也应该保证规定。一般来讲,在99%的情况下呼叫建立时间应该短于1.5倍的要求时间。

(二)青藏线GSM-R 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

在青藏线中对于GSM-R通信系统的设计需要针对青藏铁路的特点,实行同站址双套基站冗余覆盖、交换中心双网结构,多层接入网环路保护的实施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在西宁与拉萨之间建立GSM-R的移动交换中心,而对于智能网以及DPRS的相关设备则应该设置在西宁,相对的基站控制器则设在格尔木和拉萨。并且在整个系统中对于沿线的基站则采用的是同站址双套基站冗余覆盖,基站运用特殊站型来进行配置,双层网络采用话务分担的工作方式运行。并且在系统中应该在西宁、格尔木和拉萨分别设置三个网管中心,网管中心的级别依次从西宁开始设为一级、二级。在这两个级别的网管中心中,一级的负责重要参数的设置与修改,而二级则负责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并且对于所要修改的重要参数的授权,以此来

让整个GSM-R通信系统能够有效安全的运行。当然在方案中对于通信系统的防雷与防干扰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需要操作人员进行很好的安排处理。

四、总结

GSM-R无线通信系统作为铁路通讯的一种重要的系统,对铁路日常运行以及铁路的安全有效运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青藏线中GSM-R无线通讯系统方案的设计以及检测极大的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且也能够减少投资以及运营维护的费用,为青藏线的铁路运行建设带来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荣黎.中国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电信建设.2008

[2]王虹英.青藏铁路基于GSM-R接近连续式无线机车信号方案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铁路.2009

[3]青藏铁路GSM-R测试组.青藏铁路北电GSM一R设备现场测试报告2006.

作者:武文韬

上一篇:软件项目管理中的价值工程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爱国情感下畜牧兽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