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2022-04-23

摘要:近几年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需要构建以消费者为主导地位,政府、生产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为辅助支撑的新型系统结构来应对愈演愈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从消费者角度入手找出制约各地安全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弊端,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现状,使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篇1: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与问题分析

【摘 要】近年来,国际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事件不断爆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发严峻和紧迫,本文在对新疆部分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总体评价,然后研究了消费者个体特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能力的影响,并就该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行为;认知;问题

1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

1.1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关注程度

调查发现,9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关注或非常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闻报道或政府信息,仅有7%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关注,这说明了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与当前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并已成为全社会热点问题有关。对于消费者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程度,35%的消费者选择“从来没有接受过宣传或培训”,55%的消费者选择“偶尔接受”,只有10% 的消费者选择“经常接受”。结果表明,尽管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投入较大,但由于宣传培训不到位,消费者对政府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不甚了解,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清楚,对于可追溯农产品的了解有限。

1.2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评价

选择“较好”的占36%,选择“一般”的占57%,选择“较差”的只有7%,“良好”或“非常差”则没有人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目前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是放心的,这主要得益于前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保证市场正常供应,没有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较为放心。但是国内的农产品销售处于相互大量流通状态,再加上网络媒体非常发达,某地一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消息很快就会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因而也造成了新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心不是很足的局面。

2 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认知和购买情况

2.1 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程度

目前,一些农产品企业为了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而引入并开发了可追溯系统,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障碍,有企业的因素,也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因素,主要是缺乏一套完善的有效实施的可追溯监管体制,并且宣传也不是很到位。因此,经常听说且非常了解可追溯农产品的消费者只有11.8%,偶尔听说或听说过一些的占到74.2%,没听说过的有14.0%。而对于可追溯标农产品的信任度,选择“非常信任”或“信任”的消费者达到了84.9%,选择“不信任”的仅占15.1%,这是因为农产品可追溯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能够有效地保证质量安全,因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信任度都很高。但是,仍有部分消费者对其漠不关心、缺乏信任。

2.2 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购买情况

调查显示,对于购买过农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有56%的消费者认为表面上感觉没有差别,但经过认证发现可追溯农产品更有利于健康,以后会继续购买;27%的消费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差别,以后不会再购买可追溯农产品;17%的消费者认为可追溯农产品确实品质好,会经常购买。在这部分购买过的消费者中,40%的消费者经常用查询系统来查询农产品的信息,46%的消费者偶尔查询,还有14% 的消费者没有查询过农产品的信息。究其原因,有些消费者觉得查起来麻烦,不想查,有的认为已经可以保证质量就没有必要查。没有购买过消费者主要是对可追溯系统不完全信任,甚至不知道市场上有这样的产品。在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支付程度分析中发现,遇到过高的销售价格,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越来越弱。

3 农产品市场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其建议

3.1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高,对安全农产品了解不深

通过调研发现,新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较高,多数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均有所耳闻,也会做出相应的购买行为,但是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表示不会详细认准包装上的认证标志,并且在被问及“大众”农产品与“三品”的区别时,多数人表示不清楚、多凭感觉判断或认知仅停留在表面上等。在农贸市场访问时,有些消费者认为蔬菜应看“虫眼”、瓜果应该看卖相。由此可见,消费者对“三品”缺乏深刻认识,从而也影响了其对优质农产品的选择。 因此,提高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引起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关注,可以唤起消费者的兴趣,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实行购买行为。

3.2 消费者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多种多样,食品和米面粮油最堪忧

在与受访者的交流中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能罗列出十余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其中80%以上受访者表示食品和米面粮油最令人担忧。人自身免疫力、抵抗力等相对较低,一旦受到问题农产品影响,将对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造成巨大伤害;而米面粮油需求弹性较低且几乎不可替代,其影响范围大、广度深。因此,在全面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儿童食品和米面粮油的质量安全,而农贸市场和超市自身也应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把关力度。

3.3 消費者认为政府部门权责需明确

政府部门在今后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尤其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更翔实的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到高品质的放心农产品。有多数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对责任相互推诿,监管疏忽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不法商贩为谋取自身利益,不惜违反法律售卖问题农产品这一现象,被调查者认为惩戒力度不足、处罚过轻,使得不法商贩获得利润远大于罚款金额,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因此,政府部门在自身建设中应该权责明确、求真务实,可以考虑提高罚款金额,采取强而有力的处罚措施,建立长效的打击机制,出台强硬措施,加强对农产品销售职业道德规范,以防止不法商贩和问题农产品卷土重来。

参考文献

[1]欧阳喜辉,佟亚东,周绪宝,郝建强.消费者对认证食用农产品的认知水平和购买行为分析——基于北京市消费者调查的实证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6(2).

[2]何坪华,凌远云,刘华楠.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9 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8(4).

[3]许志辉,胡云娟,倪华.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

[4]李晓乔,江红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红柿为例[J].当代经济,2010(7).

[5]李芳芳,李强.大连市安全农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及市场拓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1).

作者:彭耀东 张敏

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篇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消费者行为

摘 要:近几年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需要构建以消费者为主导地位,政府、生产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为辅助支撑的新型系统结构来应对愈演愈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从消费者角度入手找出制约各地安全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弊端,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现状,使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行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追求食品数量、满足温饱转变成追求食品质量、享受精致生活,讲究吃得好、吃得安全。但是近几年不断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瘦肉精、毒豆芽、“神农丹”生姜等,令人们谈“食”色变。它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热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在于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即农户的行为,但分散的小农户的经营选择及行为是很难量化的,而消费者处于食品行业链条的最末端,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各种原因的存在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权利。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实证调查为依据,分析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

一、调查方法与内容

结合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实地调查的方式结合访谈等形式,对上饶市和无锡市的部分地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7份,回收率87%,本文以其中的70份为样本进行分析。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除了一些基本情况外,设计了13个问题,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态度,是否有过农产品中毒现象,对农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否,怎么看待农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政府的行为,怎么看待溯源制度,对当前的农产品信任否,经常在哪购买农产品,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农产品信息等等。这13个问题都是围绕农产品和消费者的有关权益展开的。

1.年龄

本卷设计的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层较广,从20岁以下到60岁以上都有涉及,但是被调查的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组:参与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青年人,30~39岁为30%,40~49岁的占到24.3%,50~59岁的为18.6%,而20岁以下的是4.3%。

2.受教育程度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高,本问卷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了受教育程度这一问题,调查结果如下:小学程度的为8.6%,受研究生教育的比例为4.3%。接受调查的群体的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高中水平,比例分别是:31.4%,38.6%。

3.地区分布

本次问卷共计100份,以其中的70份为样本。在地区分布上为农村地区的为39份占55.7%,城鎮消费者为31份占44.3%。

4.收入水平

在70份样本分析中,接受调查对象的月收入水平集中在2501—3500元比例占到31.4%,3501-4500元收入比例占到28.6%,1500元以下只为8.6%。说明接受调查的这些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二、有关数据分析

1.相关性假设

对一些基本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本文假设收入水平高低、教育程度、年龄、地区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态度存在相关性,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一般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但如果数据不是正态分布的,或具有已排序的类别,一般选择Kendall的tau-b或Spearman,后两者度量秩次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值范围为–1(完全负相关)到+1(完全正相关),0值表示没有线性关系。本文中将采用第二和第三种即肯德尔相关系数(Kendall)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进行分析。显著性检验类型也是较为关键的指标,常用的是双尾检验(Two-tailed)、单尾检验(One-tailed),其中,双尾检验(Two-tailed)适用于事先不知道相关方向,单尾检验(One-tailed)适用于事先知道相关方向的变量之间的检验。在本文中选择第一种双尾检验(Two—tailed),以对众多变量作出客观的检验。另外就是标记显著性相关:用一个星号来标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相关系数,用两个星号来标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

**.在置信度(双测)为0.01时,表示相关性显著;*.在置信度(双测)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从表1可以看出,本文的假设成立,即教育、收入和年龄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态度是存在相关性的。不论是Kendall的tau-b还是Spearman的rho,在教育和态度中的相关性分别是-.307**,-.351**。在Sig(two-tailed)两侧检验中,我们也发现教育、年龄、地区和态度相关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收入水平对态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些样本数据也说明接受结语程度越高的青年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态度越明显,即更为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对问卷进行分析能证明问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首先要进行KMO检验,只有通过KMO测试的统计量表才适合做因子分析。没有针对KMO测度的显著性检验。数据是否适合于作因子分析,一般采用如下主观判断:KMO越接近1,量表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KMO在0.9以上,非常适合因子分析;KMO在0.8~0.9之间,则很适合;KMO在0.6~0.7之间,则比较适合;KMO在0.5~0.6之间,很勉强;KMO在0.5以下,不适合(马庆国,2002)。文章对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地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做出检验,如表2所示。

其中KMO值为0.647>0.5,处于0.6~0.7之间,说明是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且所得出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为41.144,sig显著性概率为0.000<0.001,说明这些变量之间是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是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的。这就是说这4个自变量和1个因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即不论是消费者的年龄还是收入、教育水平或是地区,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信任度。

3.交叉性分析

对不同地区的群体对农产品质量信任度做交叉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总体上说是比较相信的,最大值即(越为50%和40%)并没有出现在两端,或者说就是并不是只有城镇的人才会信任而农村地区消费者不信任。不过从表3中看出城镇中对农产品的不信任度大于农村。

三、小结和讨论

对于屡出状况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政府并不是没有发挥作用,而是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正如问卷所涉及的消费者对政府监督的态度所示,31.4%的消费者要求政府加强管理,只有12.9%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已经做得不错了,还有35.6%的则希望政府能及时公布质量安全信息。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政府的监管没有失望而更多的是希望政府加强管理。但是本文认为,解决农村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消费者,他们是产业链条的最后一环,“用脚投票”比“用有形的手”来得更为有效。只有11.4%的消费者知道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也只有11.4%的消费者在碰到质量不合格时会进行维权,所以消费者的很多权益是得不到保障的,不论是消费者自身原因还是政府的监管缺失,有48.6%的消费者认为有必要建立溯源制度来加强监管,让自己清楚所购买的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保障所购买的产品是安全放心可食用的。从文中的数据分析都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个年龄段、受教育程度的农村还是城镇的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态度都是很明显的,即他们希望自己的权益得以保障,希望农产品质量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对当前的农产品质量的整体安全性还是比较信任的,但并不排除质量问题愈演愈烈时态度的改变。因此需要构建以消费者为主导地位,政府、生产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为辅助支撑的新型系统结构来应对愈演愈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从消费者角度入手找出制约各地安全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弊端,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现状,使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文玫.浅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4).

[2]王艳花,霍学喜.关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J].農村经济,2003,(10).

[3]王玉环,徐恩波.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辨析及安全保障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胡定金,王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6,(5).

[5]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许广东)

作者:张丽仙

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篇3:

消费者购买质量安全农产品行为的分析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为了解长春城市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认知度、支付意愿及对政府监管工作的态度,本文对长春市196位城市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长春市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程度不高,有关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并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也更加注重营养、安全和健康。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农业部门开始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体系的健全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农业投入品,如农药、兽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监管手段落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各级政府管理的重点和学术界的科学研究主要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方面(即从外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何实施有效监控),对消费者状况考虑不多,对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及其对安全农产品供给(生产、加工、流通等)的持久带动作用缺乏准确把握,从而在引导和培育安全农产品市场方面所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明显欠缺。在学术领域虽然有些研究,但也多从销售环节、体制建设等角度考虑,缺乏对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的系统分析,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农产品消费者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与发达国家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农产品安全体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选择从消费者角度来研究安全农产品消费问题。

二、调查范围和消费者特征

(一)调查范围

为了能够客观真实地反应长春市消费者购买安全农产品的行为,并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安全农产品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在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后设计问卷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收集数据。问卷主要包括:消费者基本情况、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关注情况、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消费者对政府管理安全农产品的态度等四方面内容,其中,消费者基本情况涉及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健康情况、职业和家庭月收入;对农产品质量关注情况涉及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是否担心质量问题及是否关注生产日期;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是否听说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及对这三种标志的识别等方面的内容;在消费者对政府工作的态度方面主要涉及消费者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和建议方面的内容。2012年7-9月,在长春市9个区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访问220位消费者,问卷全部收回,剔除信息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196份。

(二)消费者特征

从被访问消费者的性别上看,男性占38.27%,女性占61.73%,这与我国传统习惯有关系,多数家庭是女性购买生活必需品;从被访者的年龄来看,40-60岁消费者占被访人数的65%左右,30-40岁的消费者占19.3%,21-30岁、61岁以上的消费者占的比例较低,分别为8.16%和6.63%。我们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不经常做饭或者与父母同住,而导致这部分人购买农产品的比例较低;但就受教育程度看,本次被访者多为高中及大学学历,约占6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15%,研究生及以上文化水平的被访者占10.72%,这样的受教育结构更能客观真实地反应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及支付意愿;从职业方面看,42.86%的消费者为私企员工,20.92%的被访者为个体经营者,16.33%的被访者为国企员工,在国家机关、科研教育机构工作的被访者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9.69%和10.20%;从消费者健康状况来看,本次被访者大部分为健康及较健康状态,约占61%,认为自身健康状况为一般的被访者为60.61%;从家庭月收入看,被访者月家庭收入在4001-6000元居多,其次是依次是6001-8000元、8001-10000元,而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消费仅占5.11%,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解决温饱已经不再是城市居民关注的主要问题,他们更多的关注食品的营养和健康,具体数据见表1。

三、消费者购买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行为分析

本文主要从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情况、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知识了解情况及消费者对政府工作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在样本特征部分已叙述,本部分不再重述,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消费者对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关注情况

为了了解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性的评价,我们在问卷中设置的“您在购买农产品时有担心过安全问题吗?”结果显示,47.25%的消费者表示稍微有点担心,33.69%的消费者认为不用担心,大多数农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仅有6.12%的消费者表示非常担心农产品质量问题,因此在购买农产品时特别关注质量问题;从消费者是否关注农产品品牌方面看,41.09%的消费者表示稍微关注一下,23.76%的消费者表示不怎么关注,仅有11.94%的消费者表示非常关注产品品牌;从是否关注农产品生产日期方面看,37.22%的消费者表示非常关注,29.17%的消费者表示一般关注,仍有10%左右的消费者不怎么关注。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长春市的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消费者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

当问到是否听说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时,90.33%的消费者表示听说过;当问及三者的区别时有56.41%的消费者稍微了解一点,有30.08%的消费者表示不知道,仅有18.26%的消费者表示知道三者的区别;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辨识过程中,38.27%的消费者能正确辨别三类产品的标志,大部分消费者不能准确辨别三种标志。由此可以看出,长春市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只是停留在听说过的阶段,大部分消费者不知道真正含义和具体要求。仔细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男性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要略低于女性,从年龄上看,21-30岁和60岁及以上的消费者认知程度差不多,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从学历和家庭月收入角度上看,学历、月收入越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和认知度越高。

(三)消费者对质量安全农产品支付意愿

笔者在对消费者讲解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区别后,询问了消费者在普通农产品价格基础上愿意额外支付的价格范围:对于无公害农产品,40.76%的消费者愿意在普通农产品的价格上多支付0-3%的费用,以猪肉为例,假设普通猪肉20元/千克,消费者在购买无公害猪肉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为每千克20-20.6元,愿意支付4-7%、8-10%的消费者分别占25.01%和23.76%,愿意支付10%以上的消费者约占10%;对于绿色农产品50.41%的消费者愿意多支付4-7%的价格购买,30.56%的消费者愿意额外支付0-3%的价格;对于有机农产品,33.58%的消费者愿意在普通农产品的价格基础上多支付0-3%的费用,有40.51%的消费者愿意额外支付4-7%的费用购买有机农产品。同时还发现愿意支付10%以上费用的消费者选择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依次递增。

(四)消费者对政府监管安全农产品的态度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消费者对政府管理农产品市场的满意度情况及消费者对政府工作的建议两方面情况:从消费者满意度情况看,有30.02%左右的消费者对政府工作非常满意,其中年纪在41岁以上的消费者占80%左右;有52.61%的消费者对政府工作比较满意,仍有23.92%的消费对政府工作不满意,其中21-30岁的消费者约占76.95%。我们可以看出,年纪大的消费者对政府工作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现在吃穿不愁并且市场上食品种类丰富,政府起了很大作用;而大部分年轻消费者则认为近年来我国市场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问题经常发生,主要是因为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在问到消费者对政府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时,约65%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应在“生产监管”和“认证后产品的监管”方面加大力度。50%左右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另外有35%左右的消费者认为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使更多消费者了解食用安全农产品更有利于健康,从而增加消费者购买安全农产品的意愿。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长春市居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对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不多,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影响长春市居民购买安全农产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是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使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质量安全知识。调查过程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标志不能清晰的辨识,对三者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听说过”的阶段,我们必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通过电视、媒体、网络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安全农产品。同时,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良好的培训机制,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消费者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培训,积极引导消费者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第二,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农产品市场。近年来我国政府各部门和各界学者十分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监管力度已经有所加强,但是仍有少数不法厂商生产伪劣产品,因此,食品管理部门应采取企业年检与质量抽检、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促进农产品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三,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只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增加消费者支付意愿,才能保证在满足我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产品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按照国际可追溯生产体系的标准,加强对农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丞.消费者对安全食品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J].中国农村观察,2010,(06).

[2] 王峰、张小栓、穆维松、傅泽田.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和支付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03).

[3] 杨子刚.中国玉米供应链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4] 王怀明、尼楚君、徐锐钊.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标示支付意愿实证研究——以南京市猪肉消费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作者:宁艳波 杨子刚

上一篇:职业技能竞赛工业设计论文下一篇:雨水管道设计市政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