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商品治理措施浅议论文

2022-04-30

教育部于2021年11月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将持续提升教育系统法治素养作为首要任务。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假冒伪劣商品治理措施浅议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假冒伪劣商品治理措施浅议论文 篇1:

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摘 要] 假冒伪劣商品已遍及到食品、药品、家用电器、农资等各种产品,这样不仅扰乱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更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和工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害。本文就假冒伪劣的成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假冒伪劣商品 成因 治理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商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秩序日臻完善。但与此同时,少数不法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擅自生产或销售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假冒伪劣商品已遍及到烟酒、食品、农资、药品、洗涤化妆用品、保健品、文化音像制品、文凭证件等多品种,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由于多名婴幼儿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甚至出现致死婴幼儿的状况发生。这样不仅扰乱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更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和工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害,给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正因为如此,国家、省及市集中力量多次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打假呼声一过,一些不法生产者、经营者又会变换手法,重操旧业,继续生产和经营。

一、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

1.地方保护主义作梗

一些地方政府从狭隘的、短期的地方利益出发,对辖区内的制假售假听之任之,出具假证明、假报告,认为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是难免的;打击之后,税收、管理费减少,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若打击狠了,大批从业人员失业,影响社会的稳定。

同时,由于在地方干部考核上经济增长绩效指标具有决定性影响力,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增长展开激烈的竞争,各个地方政府为了保障经济的高增长,尽一切可能鼓励和支持地方工商业的发展,甚至不惜纵容地方企业制假售假 。当工商、技术监督、公安等职能部门在本辖区打假时,一些地方政府借招商引资、增加税收、创造宽松发展环境为由,阻碍执法,充当制售假冒者的保护伞,纵容包庇。

2.目的上的逐利性

利润最大化是每个理性生产者所追求的目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取之无道,无视需求者的利益,片面追求高额利润,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依此牟取暴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假冒伪劣商品远远不能达到所假冒的商品的价值,不能正常使用,其成本低廉,但是其出售的商品价格却能等同于所假冒的商品的价格,利润空间很大,高出正常商品利润的几倍或几十倍。[2]马克思曾经形象地描述过一些人的逐利心理:“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就能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3.方法上的模仿性

假冒伪劣商品之所以能够出现于市场,迷惑广大消费者,是因为制假者足以乱真的模仿手段,甚至一些造假者运用高科技手段,日益智能化,尤其是模仿生产一些名牌产品,因名牌产品信誉好,消费者信赖,在市场销售中占有优势,模仿者更是趋之若鹜。一些造假者对名牌产品的标识、结构成分、说明、包装等非常熟悉,自己印制标签、产品说明等,一般消费者很难区分,容易上当受骗。例如,盗版软件用起来不见得比正版软件差;有些大商场推出的限量版的名牌服装,很快在附近的服装店里就可以买到款式一模一样的,除了牌子不一样,做工不比限量版的差。

4.行动上的隐蔽性

制造或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它本身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想尽各种办法努力使其制售假冒伪劣行为隐蔽化。学校本是一片净土,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任务。媒体曾经报道在某市某区某镇小学校内查获一个制售假酒窝点,造假者竟然是该校的正负两位校长,他们造假的是四川省泸州某知名就厂,在制假窝点发现了标签、封口、包装物等300多套,还有尚未包装的散白酒135千克。

5.后果上的危害性

首先,假冒伪劣商品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商品的价格应是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的,而假冒伪劣商品其低成本,但仍按照正规商品价格进行销售,不利于稳定的公平的市场交易环境,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更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影响了被假冒生产者的声誉,砸了生产者的牌子。生产者经过各个部门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不断努力,辛辛苦苦创造出的名牌产品,被假冒者一冒充,名牌产品很快就没有了声誉,销量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被假冒者整日忙于如何防伪,没有更多的人财物资源、技术用于新产品的开发,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最后,假冒伪劣商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消费者遭受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有生命危险。如媒体曾报道,假棉被其原料主要为废旧的布条和医院用过的沙头、碎步等,其加工过程棉尘四处飞扬,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其有害细菌严重超标,消费者购买这样的棉被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对策

1.禁止地方保护主义

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打假治劣的呼声很高,也采取了不少坚决有力的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假冒伪劣商品总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地方保护主义是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没有摆正政府部门的位置,没有切实履行好政府部门的职能。 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本质职能。地方政府应从本地区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给予有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执法部门大力支持。对收取制假售假者贿赂、为制假售假者开脱罪责的地方政府官员予以经济与行政处罚。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消费者需求变得越来越挑剔、越来越理智,假冒伪劣商品终有一天会失去市场,地方经济不可能长期繁荣发展。

纵观古今中外经济发展史,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靠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而保持经济兴旺的。

2.反对腐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一部分党员身为国家干部贪污、受贿,个人私欲膨胀,为了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而滥用手中 权力,对制假售假者的不法行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甚至为其不法活动大开方便之门。如有些参与打假的有关党员干部受不了金钱的诱惑,向造假者受贿。如果这部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依法行事,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他们也就不会成为制假售假者所瞄准的目标,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使制假售假者再也找不到行贿的对象。

3.加大打击力度,健全法律制度

假冒伪劣屡禁不止,打了旧假又出新假的状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打假处罚力度太轻。由于从事生产和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暴利,使得他们敢于冒险,就是一旦抓到,相对于他们的所得,罚款的数量太少了。过后,他们又重操旧业。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所以,政府应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例如,美国《商标保护法》规定,故意从事商品与服务制假售假活动,将被处以最高入狱10年的刑事处罚或最高每人200万美元与集体500万美元的罚款。重犯者将被处以最高10年入狱的刑事处罚,或个人500万美元的罚款。美国制定的假冒罚款额度,可以将制假售假者一直罚到破产,因此对制假售假有很大的震慑力。

雖然国家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各个省也颁布了关于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法规条例处罚力度还需加强,一旦发现,就要处罚他们无翻身机会,对情节严重不服管教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使得他们再也不敢从事制假售假活动。

4.加强质量监管,并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一般而言,买卖双方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生产者拥有的信息多,消费者拥有的信息少。正是由于消费者缺乏相关的商品知识,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总是尽最大可能地掩盖生产过程的真实信息,更加增加了消费者识别假品的难度。[4]因此,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部门应树立对企业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管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力度、设立商品入市的零星监控点、完善商品的抽查制度等监管体系,同时建立产品质量信息系统,不断采集、定期更新市场上产品的质量信息,并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及时发布,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改善消费者的信息劣势,从而提高消费者判别优劣商品的能力。

5.加强社会力量监管的作用

社会力量包括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在我国,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非政府组织包括: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用户委员会、产品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质量检验协会等,他们更多的是政府的延伸,依托政府,执行的是政府的职能。完全意义上非官方非政府组织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因此,应该成立独立自主的非政府性的自治组织,这种自治组织定期、不定期地曝光行业内的“黑店”,列出假冒伪劣商品,发挥行业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制约制假售假者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如果被动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后,应及时向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举报,提出适度索赔,但是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理成本过高,消费者就会放弃索赔,自认倒霉。例如,某消费者受生产厂商的欺骗,以真品皮鞋的价格购买到一双假品,价格为一百元,消费者发现是假品后,找生产厂商索赔, 生产厂商要求消费者提供相关证据,消费者只好找质检部门进行检验,如果检验费用是三百元,而消费者即使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获得最高赔偿,也只有一白元,如果加上交通费用、时间等,更加得不偿失了,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就会放弃索赔。因此,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降低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的处理成本。同时借鉴澳大利亚“小额投诉法庭”的治理制度,在我国各个区县,设立小额消费投诉法庭,专门审理消费者为一双鞋、一瓶洗理用品等小额消费而发生的纠纷。小额投诉法庭的诉讼程序采取“一审终审”制。这样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的意识,消费者更愿意参与到商品质量监管的行动中来,从而有效的遏制假冒伪劣不法行为的发生。

6.完善企业信用制度

据统计,非国家专卖品如洗涤、化妆用品的假货,50%是法人造的。法人造假,给打假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些企业都有合格证而且有权生产同类产品,洗涤、化妆用品不到最后灌装工序,不知道他是生产本企业产品还是假冒产品;摩托车不到最后装标签,很难确定他是合法生产还是非法生产。法人具有商品安全保证的义务;提供商品真实信息的义务;标明商品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保证商品质量的义务。那么,对于法人参与造假的实际情况可看出,企业对于诚信经营的意识非常薄弱,没有意识到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后果的严重性。针对企业缺乏诚信意识、信用缺失问题,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信用制度,如设立专门的企业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建设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企业信用监管、健全企业失信惩罚机制等。相信通过完整的信用制度的建设,企业的诚信经营意识会有所提高。

总之,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需要全社会来关注。政府的各有关职能部门,工商、税务、技监等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监管市场秩序,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合法生产者与经营者一旦发现制假售假者及时举报,主动提供相关支持,协助政府部门打假。同时,广大消费者也要积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参与质量监管,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作斗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高航: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根源.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9. 9:(P50-52)

[2]吴莉莉 陈亚楠:浅谈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市场透视. 2009.14:(P12-13)

[3]洪戎:浅析“假冒伪劣”的根源和对策. 今日南国. 2008. 1:(P15-16)

[4]邓小明 黄惠春:假冒伪劣商品市场存在的原因和治理. 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0:(P327)

[5]赵洪 李正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消费者行为分析. 商业经济. 2010.1:(P25)

[6]赵学骞 张木娟:浅议假冒伪劣商品及规制策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P113)

作者:陈庆苓

假冒伪劣商品治理措施浅议论文 篇2:

用法治守护你

教育部于2021年11月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将持续提升教育系统法治素养作为首要任务。明确:推动宪法类教材编写与修订,推进香港、澳门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将民法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单独设立法治课,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结合安全、禁毒、国防、防灾减灾救灾以及防范学生欺凌、网络诈骗、人身侵害和人口拐卖等内容开展日常宣传教育。

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将极大影响法治建设的未来图景,将法治纳入义务教育内容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早在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便提出,法治教育要覆盖各教育阶段。此次教育部发布全国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对于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具有重要意义。

真正的法治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孩子背诵法律知識,而是普及法治意识教育,培养其规则意识,让他们树立是非观,成长为懂法守法、阳光向上的人。

事件解读

角度一:在教育系统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活动重在育人,要反映与凸显一定的现实诉求。法治是我们国家和社会运行的鲜明特征,知法学法、懂法守法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角度二:开展法治教育活动,能够为教育系统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提升教育系统的依法治理能力。教育管理者能够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减少教育违法违规现象的产生。广大教师向学生讲解法治知识,也能增强个人体悟,以法治思维指导教学活动,树立良好的师德典范。

角度三: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法治教育可以奠定一生的法治素养,进而为全社会的法治建设夯实基础,不仅有助于减少青少年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恶性事件、案件,也可以促使更多青少年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乃至保护身边的人。

角度四:良好教育目的的实现,不仅需要用行政手段进行设计和推动,更需要开展润物细无声的法治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法治对于每个人的关怀、对于权利尊严的彰显,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灌输的,而是需要每一个具体的人与法治之间建立感性关联。通过深入浅出地讲好法治故事,让青少年亲身参与实践,才能把法治的种子播撒进孩子的心田。

法治关键词

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指受害者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故意、反复、持续地作出负面行为,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上及心理上的伤害或不适应。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比比皆是。河北某中学12岁女生遭室友及6名同学一周内多次殴打,身体多处淤青,诊断显示为肋骨骨折、肾积水;云南某技工学校女生遭6名同学毒打至耳膜穿孔;甘肃某中学初二男生被5名学生殴打,抢救无效死亡……校园欺凌,绝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

为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欺凌治理:2016年,教育部等9个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7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提出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2021年,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各地要摸排死角,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

在日渐完善的保护体系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再沉默,他们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向父母、学校和司法机构寻求帮助,对校园暴力和欺凌说“不”!

网络诈骗

提起电信诈骗,你是不是还觉得只有不懂互联网里门门路路的老年人们才会上当?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受骗用户年龄集中在90后,占比63.7%,而00后受骗用户占比甚至高于60后的中老年人。

在诈骗面前,年龄、学历都不是挡箭牌,只看你能不能识破诈骗犯罪的千层套路,及时脱身。

B站UP主“波桑吃遍世界”曾发布视频讲述了自己被“粉丝”骗款25万元的故事。波桑从电话对面的人亮明粉丝身份开始放松警惕,又因对方先转款2万元到他的账上而放下戒备,最后一步步走进对方早就设好的陷阱中……

近几年,电信诈骗数量陡增,每个年轻人都要明确一点:你永远无法预知专属于你的诈骗脚本,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接近你。

近年来,我国对于此类犯罪依法从严惩处的原则是明确的、坚定的。但从执法司法实践看,反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方面的制度措施还不充分,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同时,深入推进“无诈校园”“无诈社区”建设,合力提升治理效能,才能达到治理预期,营造出清朗的网信空间和安心的生活环境。

热点评析

结合青少年身边问题,让法治教育更加生动

如今,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作出顶层制度设计和安排,可谓走稳了第一步,接下来,还应在具体实施等层面下足功夫,确保制度善意充分释放,让更多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

比如,要强化执行,提高方方面面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历年来我国普法教育的重点,相关文件等曾下发过多次。但在执行层面,有的学校仍处于法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这使得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时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这种尴尬需要化解。

比如,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法治教育的成效。一些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往往局限于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题讲座,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律条文、概念等,形式较少,且往往跟不上形势发展,学生不仅难以感知其中的乐趣,反而可能视之为负担,难有良好效果。如今,安全、禁毒、国防、防灾减灾救灾以及防范校园欺凌、网络诈骗、人身侵害和人口拐卖等内容已经成为校园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若能将法治教育与这些问题相结合,以案释法、开展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效果或许事半功倍。

同时,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其他社会公众,都应率先垂范,遵纪守法,给孩子做好的榜样。比如注意不侵犯他人隐私、遵守交通法规等。对青少年来说,这是一种法治氛围,也是培养其法治观念、法治思维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氛围。

让青少年懂得法律、崇尚法治,不仅仅关乎他们的人生和未来,关乎所有国民的法治观念和素养,更关乎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和进步。某种角度上说,这也是一件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去做好、做实、做深的事情。——何勇海《工人日报》

相关素材

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

2020年11月,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突然收到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感谢函。原来,该校学子的一条建议被立法机关正式采纳,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感谢函的形式,表扬了他们学法、用法,为青少年自身的权益建言献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中学生的立法建议被采纳并修订到国家法规中,这在全国并不多见。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的大背景下,更显得意义非凡。

“关于第116条提出的‘公安机关发现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等行为的,应当予以训诫、责令其缴纳保证金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拒不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可以没收保证金’的内容,鉴于每个未成年人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建议修改为对发生此类情况的监护人予以教育为主。”这就是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事务中心志愿者团队提出的建议。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这些“小公民”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我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取得成绩的一个显著体现。

运用示例:法治如日月,更似满天星,无处不在,点亮人心。因此,守住头顶这漫天星斗,显得尤为重要。君可见,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莘莘学子,读圣贤书而忧天下事,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建言献策,收获了肯定的结果,充分彰显新时代青年学法用法意识与素养的飞跃。我们不必人人都怀有“为万世开太平”的鸿鹄之志,但完全可以积极提升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尽己所能,发光发热,让迢迢银河更加绚烂。唯愿法治之精神,法治之思想,烙印于每一个人的心房;法律修改建言献策之责,担在每一个人的肩上。

情与法

带游客测核酸的宁夏司机回应获赞“拯救一座城”:防疫无小事。2021年10月,宁夏国旅汽车旅游服务有限公司46岁的包车司机董文军,坚持带着去过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旅客改变行程,完成核酸检测,后其车上多名旅客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吴忠的这条疫情传播链因此被发现并得到处置,获得网友纷纷点赞,称董师傅“拯救了一座城” 。董文军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面前无小事,疫情防护肯定比挣钱更重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生命健康,这也是一种责任。

运用示例:墨子曰:“法不仁,不可以为法。”誠如斯言,法与情相辅并行。因为情,法更有温度。宁夏有司机董文军,坚持带领去过风险地区的游客改变行程,拯救了一车乃至一座城的人,获得了一致的点赞。试想一下,若董文军没有推己及人的情怀,只顾自己躲得远远的,那么吴忠这条疫情传播链要害多少人?国家又要再付出多少努力?宁夏的人们会不会再一次陷入恐慌之中?因为法,情方有边界。因此,法与情相互影响,共同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高考真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2015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典型的叙事型材料,作文题目直指现实,引导考生正确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述出自己对问题的真实看法。就材料来看,时代的基本原则“守法”与传统道德“亲情”发生了碰撞,其本质是“情和法”的辩证关系问题。文中出现了三个角色:父亲、女儿和警方。从父亲的角度,给老陈写信,要让他正确认识规则,认识个人违规的显性、隐性危害,认识个人行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女儿的角度,给小陈写信,首先要肯定其维护规则的做法,同时指出在维护规则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从警方的角度,给警方写信,建议警方要正确认识法与情的关系,不因情徇法,也不简单执法。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要做到开宗明义,观点明确。书信的正文,宜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022年备考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真诚的信仰。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主力军,法治教育要从学校开始抓起。二十多年来,“法治副校长”制度从一项基层探索推广到全国中小学校,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律师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成为兼职法治副校长,以专业力量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假如你是一名法治副校长,在学校举行法治教育活动,请你写一篇以“法治意识,在我心中”为副标题的演讲稿,面向同学们开展法治教育,提出希望与建议;不少于800字。

例文

法治永存心,系好人生扣

——法治意识,在我心中

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作为法治副校长,我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法治意识问题。为了增强法治意识,共建和谐家园,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法治永存心,系好人生扣”。在此,我想谈以下几点。

首先,同学们要学法知法,系好法律这粒扣子,你我才能正步向前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说过:“法治最经典的表述,两句话,法无禁止即权利,法无授权即禁止。”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教育活动。

同学们,学法懂法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中学生,你们涉世尚浅,有时一些合法权益会受到侵犯。例如,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大多数同学都会表示“自认倒霉”;遇到校园欺凌时,很多同学都选择隐忍退让,不敢发声;遭遇身体侮辱、侵犯时,基于传统观念,耻于申诉……这时《未成年人保护法》会为你保驾护航。同学们,大胆向父母、老师伸出求助之手,检举揭发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坚信:法律能够给予我们温度与力量。让法律为我们撑腰,让法治精神在我们心中扎根。

同学们,学习法律不像你想的那样枯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一些普法小文章,在茶余饭后观看一些案例分析的新闻普法栏目,以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同学们之间也可以进行一些交流,慢慢地你就知道哪些事情是适合的、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违法的、坚决不能做的。

同学们,做合格公民,知法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守法。河南安阳“狗咬人”事件当事人王新刚有着公职人员的身份,在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后,不但不依法合理解决,而且嚣张无理,其公职人员的身份俨然成了欺压他人的砝码,受到撤职等处分,实在是罪有应得、自作自受!所以,要端正态度,敬畏法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从日常点滴做起,不随手乱丢垃圾,不编造传播谣言,不闯红灯……事情虽小,却时刻体现着一个合格公民的素养和修养。

鲁迅有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社会发展使我们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却远未使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自由意味着自律,自律源于守法,守法应先守心。守住内心道德与法律的准绳,方能求此社会和谐与共。

罗翔老师号召年轻人“做法治之光”, 通过这次法治教育活动,我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将法治意识存于心中,做一团小小的光,倾听他人的批评和自己内心的责问,日拱一卒,系好人生的法律扣子。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评点

引论部分立意准确,切题迅速,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本论部分从知法、守法两方面立足现实,展开论证,条理清晰,素材时新,较好地落实了写作任务;结论部分号召年轻人“做法治之光”,照应中心论点。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充实。

(编辑:关晓星  于智博)

作者:米青 赵前 王广清

假冒伪劣商品治理措施浅议论文 篇3:

试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摘要:社会责任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工具。文章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基础、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和会计要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会计 现状 核算对象 会计要素

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不断发展强大的内在动力,但人们也清醒认识到企业还应该考虑政府、员工、消费者和其他潜在投资者等的相关利益。换言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既要遵守国家法律,同时还应当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以达到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基础

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释义。据文献显示,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戴维·林若维新(David·Linones)于1986年在《会计杂志》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工具”,从此,社会责任会计逐渐成为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条件下,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会计加以反映、监督和披露。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为了改变现代企业在追求高额利润增长的大趋势下,所带来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下降、企业员工生产安全与福利状况的严重负面影响,因而危及到全球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日益成为学术界、政府、企业管理当局和社会公众关心的话题。

2.社会责任会计的功能。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但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思却日益淡漠,比如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伪劣商品不断被曝光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原由是它具有如下功能。(1)有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努力促使社会经济由高能耗、高投入的粗放经营模式向低消耗、轻污染,获得更多经济增加值的精细化经营模式转变,这就要求企业重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关注生态平衡发展、努力做好环境保护,企业自觉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同时,国家宏观调控职能部门应当依据全社会企业提供其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综合分析,充分运用其经济和法律手段,对部分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进行严格管控,从而诱导全体企业自觉树立低污染,资源高效利用,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生态效益新的经营理念。(2)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当今市场经济中不少企业过度追逐经济利益,导致其商品与服务的供给中出现许多假冒伪劣商品、粗制低劣的服务,不仅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对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企业这些不端商业行为,如果只依靠社会舆论监督、行业协会谴责,以及相关部门的轻微处罚,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以法规形式要求企业定期向社会提供有关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信息,既能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有用信息,又能为消费者选择所需商品或服务获得决策依据。(3)维护企业员工与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目前在部分企业中,企业管理层法律意识淡漠,不按法规缴纳职工社保基金;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不支付费用;以低质量采取不合理价格竞争,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侵害了企业员工合法权益及消费者利益。因此,在全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可以为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管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杜绝损害员工利益的现象发生。

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通常是以牺牲整个社会的生态效益作为代价的。政府要主动利用政策机制诱导企业推行社会责任会计,使其将企业的会计主体视野扩大到全体社会环境的关系上来,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对社会生态环境影响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与考核体系中,逐漸培养企业自觉节约能源,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等对环境的染污,改善社会生态环境,降低公共污染,美化自然环境,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4)增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自身社会形象。企业形象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盛衰。企业在努力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时,还应当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自身良好社会形象。企业定期对外发布其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时向公众、管理当局披露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宣传企业自己在社会慈善活动、环保、教育培训等方面所实际行动与支付成本。目前很多企业日益注重其社会责任,自觉成立专门的社会责任部门(CSR)。例如,如香港汇丰集团就十分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事业,使自身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很强市场竞争力。所以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现状

近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产品质量、生产安全、资源、环境及纳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令人堪忧,都对社会责任会计提出了迫切要求。

1.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综观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历史,中国仅有十余年时间,仍未引起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大部分还局限于对西方学术成果的介绍,而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成果仍很少,即使在少量实证研究中也存在研究方法简单、样本量小等受到研究资源约束,研究结果的解释力有待商榷。就研究现状而言,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内尚属于“理论上急需,实务上空白”的境遇。

2.社会责任会计的实务现状。(1)缺乏有效约束企业履责的法律规范。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约束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一般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相比,我国还没有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与法规。近年来,尽管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了数十部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如《环境保护法》等,然而这些法律与法规仅局限于环境管理方面,而且主要考虑国家监管方面信息需要,很少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多层面信息知情权。由于目前我国尚缺少专门的法规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并且对企业社会危害行为的处罚力度小,企业的违规成本低,使得企业对其经济活动产生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重视。这就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目标只是最大限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发生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漠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少有企业主动承担企业应有社会责任。(2)实务规范指南缺失。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来看,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即使是上市公司,只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公司的社会贡献、环境保护支出有指导性意见内容。由于我国目前有关部门尚未制定专门的法律和准则用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因而很多企业管理层怠于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即使是上市公司,也只有少数公司在年报中对其社会责任情况作出专门披露与解释。在披露形式上,也主要对支付给职工薪酬和缴纳各项税费以货币形式在表内披露,对于公司履行其他社会责任的情况仅作了简单的文字描述,这明显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知情权的诉求,这是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重大缺陷。

三、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浅析

从现有的会计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社会责任会计不宜独立构建一个体系,比较适当的做法是在现有财务会计体系中进行扩展,以辅助的形式来表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活动。以下笔者简要分析其主要内容。

1.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1)企业经济效益和分配情况。效益目标是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反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保证和基础。企业创造的经济利润越多,向国家缴纳的税收越多,也表明企业向社会所做的贡献就越大。如果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用以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这就可以促使企业提高效益、兼顾和协调相关集团的利益。(2)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情况。企业用于员工的学习和技能培训成本费用,反映企业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具体包括新员工招聘录用、岗位轮换与职位晋升、技能培训、薪酬水平提高、职工福利改进、劳动保护条件改善、与员工交流等,以促进职工与企业目标达成一致。(3)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与安全情况。企业除了追求经济利益,还应当承担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应控制质量节点,严格遵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性能标准,保证产品广告的真实性,切实提供售前咨询、售中及售后服务等,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充分保证消费者的市场主体地位。(4)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主要核算企业在处理“三废”、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过度消耗等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企业必须担负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污染的社会责任。利用社会责任会计,对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绿色程度、治污投入的费用等,如财务上所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都应该纳入考核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的重要内容。(5)社区建设投入。指企业在对毗邻区域主要的文化、体育、教育事业等公益事业的捐赠;为所在地区公共交通、市政建设、医疗保健、娱乐设施等方面提供人、财、物的支持;为失业者、妇女、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协助政府改善社区贫困居民的生活条件等。

2.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企业向社会提供商品和社会的经营活动实质上是社会责任的交易活动。通过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可以核算和反映企业对社会应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参照财务会计要素的分类方法,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分为以下几类。(1)社会资产。即企业因过去交易或事项发生,由企业所拥有的,现在或将来可为社会提供各种社会利益的各项资源。社会资产是创造社会利益和贡献的基础条件。如企业因治理“三废”等为保护环境而购置的排污净化设备;为促进企业职工公共福利、社区公益事业发展而修建的健身活动场所与基础设施。社会资产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用货币计量,也可用实物加以计量。(2)社会负债。即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发生,在未来一定日期将以现金、劳务或其他资产偿付的经济责任,这种责任是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所造成负面影响。如化工企业因生产化工产品带来的化学污染,要求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需要对邻近居民的损失进行补偿。企业社会负债不同于其财务负债,企业的财务负债形成企业资产的来源;社会负债不能为企业带来资产,而是因企业未能承担其社会责任所造成的损失。(3)社会成本(费用)。即指企业由于其经营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损害或价值牺牲。如企业滥采矿产资源、滥伐林木资源等行为造成生产区域植被招致破坏、土地沙漠化;工厂排放有毒废水、废气造成周围庄稼受损、牲畜死亡、居民生存环境恶化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当计量、反映这部分费用并加以内化,这样形成企业经济责任和义务约束的重要内容。(4)社會收益。即指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所带来的效用。譬如企业开发的垃圾处理新技术或新工艺,净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既拓展了劳动力的机会,又提高了社会居民的生活质量;企业为促进当地社区教育发展所做的慈善捐赠等。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这部分效益不能在企业利润表中反映。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增设一个社会净收益的要素,即用企业社会收益减去企业社会成本后的差额来加以计量。若差额为正数,表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取得的成绩;若净额为负数,则表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差距,需要对此加以改进。

3.改善信息披露。企业披露自身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是向社会传递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企业会计现状,可采取以下思路:(1)尽快研究制定信息披露准则。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抓紧研究出台相应的法规、会计准则及指南,对企业应揭示的社会责任范围、基本内容、计量方法和对外报送形式作出具体规定,使得企业能够自觉向社会披露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2)渐进式披露。根据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短期内难以做到实行单独社会责任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具体操作可以采用渐进式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即先通过文字叙述方法,在会计报表外以附注形式描述性披露,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增设相关责任会计科目以货币形式加以计量,最终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相融合、表内与表外并用的综合披露形式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分析体系,以达到促进企业全面反映社会责任信息的目标。(3)披露方式构想。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大多数采用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相结合。我国可以借鉴西方模式,首先考虑在上市公司或重污染行业中选取企业进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普及。至于披露的具体载体,笔者认为除了在企业年报等定期报告中披露外,还可在本企业网站上增加板块,实时报告企业日常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便于各社会利益相关者随时浏览,加强对企业的了解。(4)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政府和社会媒体应尽快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教化,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认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同时企业加强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章金霞,白世秀.谈社会责任会计的运行环境.改革之窗,2006(4)

2.刘胜花,谭翀,李素技.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理性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3)

3.崔鑫.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缺失及对策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苏彦荣,李晓东.浅议企业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会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

(作者单位:重庆北部新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重庆 401122)

(责编:若佳)

作者:左云平

上一篇:国际贸易风险转移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与市场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