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形象与歌唱技巧论文

2022-04-15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的音乐艺术,情感表达与歌唱技巧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歌唱者既要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和乐理知识,又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获得演唱的成功。因此,可以说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在声乐演唱中缺一不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声音形象与歌唱技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形象与歌唱技巧论文 篇1:

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

【摘  要】合唱是一种备受学生喜爱的音乐艺术形式,合唱教学除了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度,还可以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再加上合唱活动要求团体成员的密切配合,因此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合唱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需要把歌唱技巧训练作为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合唱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大放异彩,促进合唱教育价值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歌唱技巧;训练

合唱是音乐教学中备受关注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还能让学生对多声部的合唱艺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音乐的和谐统一之美。为确保合唱的效果,保证声音和谐和富有美感,只是教给学生合唱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传授歌唱技巧,使学生能够在技术技巧学习中掌握多样化的合唱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技巧的训练与指导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确保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开展歌唱技巧训练的意义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促进学生乐曲感知力、审美能力与表现力等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教学项目,也有利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与性情,可助力他们对“美”的发现力、鉴赏力与创造力的有效发展,尤其是可以借助合唱教学环节促进他们創造力与想象力等音乐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发展。一方面,基于音乐合唱教学,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多声部共鸣这一歌唱技巧是表达思想情感,展现音乐旋律与节奏之美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对他们良好的音乐情感的养成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基于音乐合唱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可以锻炼学生在歌唱中配合其他人的能力,确保自己的歌唱技能、水平等能更好地服务于集体合唱活动的开展,保证可以有效锻炼他们的歌唱能力。因为相较于独唱训练,合唱训练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歌唱技巧,还要注意强化其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此借助音乐合唱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步锻炼及提升他们的歌唱水平。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歌唱技巧的训练内容

(一)重音唱法

重音唱法技巧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在合唱中准确地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体现出其逻辑性,表现为学生在歌唱时能够做到该低声的时候能够轻唱,在需要重唱之处也能够做到重唱。在重音唱法的训练中,老师要为学生讲解正确的重音处理方式,如情感的表现如何用重音体现出来,如何展现出其逻辑关系等,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出其中的异同,从而在歌唱过程中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重音。

(二)连音唱法

连音唱法是音乐教学的基础知识,注重在歌唱中将每一个音都有效地连接起来,从而让音乐仿佛如流水一般灵动。针对连音唱法的训练,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胸腹式的联合呼吸法保持气息的稳定,从而唱出连续的歌声,节省唱歌时的力气。对于下行音阶,可以用叹气式的方式进行发声训练,降低连音唱法的难度,让学生可以打开自己的音域,为接下来的合唱做好准备。

(三)保持音唱法

保持音是指在歌唱过程中能够保持音乐本身的音质,也就是声音有良好的稳定感。小学音乐老师在合唱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保持音唱法的知识,让学生在合唱中能够做到声音持续稳定,发出沉稳的和声。

(四)跳音唱法

良好的跳音能让学生干净利落欢快短促地进行歌唱。在合唱教学中,对歌唱技巧进行训练时,老师应该让学生灵活掌握自己的气息,借助声带的合和开来完成发声,从而掌握真声到假声之间的过渡。跳音的技巧和传统戏曲中的发声技巧非常相似,老师可以详细地介绍传统戏曲的发音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跳音唱法。

三、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开展歌唱技巧训练的策略

(一)利用情感渲染,激发合唱兴趣

在多样化的音乐实践形式中,合唱是学生喜爱同时又考验学生艺术功底的音乐实践活动。不过从本质上分析,合唱属于歌唱活动,而歌唱是小学生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只不过合唱和常规意义上的歌唱不同,要求合唱团队中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及默契配合,这和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小学生有着渴望获得认同的强烈意愿,而满足学生的这一意愿,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让学生对合唱学习产生兴趣,降低歌唱技巧训练的难度。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坚持以情激趣,借助情感渲染和肯定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好歌唱技能。和其他的音乐形式相比而言,歌唱是学生比较熟悉且兴趣度也比较高的一种表现方式,合唱教学是歌唱教学的一种,属于集体性的活动,更注重学生的合作和参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很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而合唱教学则很好地符合了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规律,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中形成学习的热情,感受到合唱的成就感。同时,在音乐合唱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来感染学生,利用趣味游戏来提高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唱中,掌握合唱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坚持科学指导,训练音准能力

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还处在初级阶段,小学生本身也处在相对幼稚的发育阶段,如果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没有选用科学的方法,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导致学生出现错误认知及不良习惯,还有可能危害到学生的声带发育,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教师应该选用科学化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合唱技巧,坚持科学指导原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教师自身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素质,学习和把握音准训练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合唱教学及训练实践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在其中有效渗透柯尔文手势法等歌唱技巧的训练技法,这对促进他们歌唱能力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如通过指导学生用柯尔文手势法,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音准,提高学生参与音准练习的主动性。更为关键的是,教师需要抓好基础训练,在基本功练习中保持耐心,更要给予严格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不放松和不懈怠的良好学习状态,接下来在训练中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内容和训练难度,提升学生的音准掌握效果。比如,在声部音准训练环节可以先训练两声部音准,在学生的音准控制获得理想效果之后再开展三声部音准训练。

(三)创设良好情境,辅助高效训练

音乐合唱本身涉及多样化的教学环节,且音乐本身是一门促进学生感知能力发展的重要课程,但同成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及特征有所不同,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本身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尽可能地增加音乐合唱教学的趣味性,保证可以有效锻炼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尤其是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彼此开展深入的沟通及交流,提高整体合唱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局限于课堂开展合唱教学,则容易导致整个教学氛围的气氛压抑,趣味性不足,不利于辅助他们高效开展训练。为此,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丰富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出发,巧妙地借助室外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更好地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渗透各种歌唱技巧及方法时,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场所,构建适宜的合唱教学情境,如可以将合唱教学安排在池塘边、大草原、林区或田野上等,这些场景氛围下更容易使学生真实感受及体会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音乐,这样的合唱教学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教师还可以将合唱教学安排在学校的草坪上,使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欣赏合唱音乐作品,并在嬉戏的过程中进行模仿训练,直至大家一同完成合唱训练。创设良好的合唱教学情境,可以辅助学生高效开展合唱训练。

(四)选好辅助工具,完善歌唱技巧

虽然说开口唱歌是比较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保持声音的稳定性以及具备合唱的技巧则是比较难的。合唱技巧的训练及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毅力和耐心,老师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改变原本的枯燥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还不熟悉课上的技巧,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借助音乐模拟或乐器演奏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陌生的声音,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不同的音色。合唱并非是学生简单意义上的开口歌唱,而是需要把握必要的歌唱技巧,且要經过专业化的技巧训练。训练学生的歌唱技巧并不简单,且整个训练过程是相对乏味和无趣的,要想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会因为枯燥而放松,就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辅助工具,增加训练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选用多样化辅助工具完善学生的歌唱技巧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五)独唱引导合唱,提升歌唱能力

歌唱技巧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但单纯借助合唱的训练方式效果不佳,而教师借助独唱引导学生开展合唱训练,则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合唱教学之初首先选一首小学生感兴趣的独唱歌曲,指导他们采用差异化的声部以轮流歌唱的方式进行歌唱,但彼此之间不能只注重歌唱声音大小的比较,而应该将歌唱中的重点放在声音起伏变化方面,保证他们可以真实地意识到在自己演唱声部的同时需要照顾其他学生演唱的声部。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跳着跳着走进你》这一合唱作品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对相应歌曲中展现出的友好热情和朝气蓬勃的音乐形象,让他们深刻体会其中涉及的差异化声部,这些都是合唱教学的要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由教师首先开展领唱,使学生仔细品味其中展现出的情绪和音乐旋律,调动他们自主独唱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谈一谈自己对这个歌曲的感受,老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发言勇气,赞扬学生。然后可以基于学生的声部差异情况进行合理分组,使不同声部的学生可以采取独唱的方式对不同的声调进行演唱,借此使他们深刻体会各种声部声音的同时,明确自己在合唱中所对应的具体位置。轮唱训练后,教师可以继续指导他们开展合唱训练,这时候他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合唱中的位置,最终可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艺术指导中,合唱教学占重要地位。学生的合唱质量和学生对歌唱技巧的掌握水平存在密切的关系,要想让学生始终保持极强的合唱动力,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弥补当下合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在合唱学习中掌握必要的歌唱技巧,以便在合唱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展现出学生的音乐潜能及综合实力。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音乐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同时,需要科学设计歌唱技巧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白俊鸣.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研究[J].才智,2020(3):162.

[2]周丽娜.音乐课程中合唱教学改革——小学中、高年段合唱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6.

作者:蒋坤育

声音形象与歌唱技巧论文 篇2: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歌唱技巧

摘 要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的音乐艺术,情感表达与歌唱技巧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歌唱者既要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和乐理知识,又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获得演唱的成功。因此,可以说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在声乐演唱中缺一不可。本文系统分析了二者的关系问题,以期对提高声乐演唱水平有所借鉴。

【关键词】声乐演唱;歌唱技巧;情感表达;关系

声乐演唱不同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形式,其对演唱者的多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如音乐素养、内在气质、声音音色、文化修养、艺术审美等等。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歌唱者单纯有各项纯熟的歌唱技巧是不完美的,还需要对作品的文化背景、情感等有相对全面的了解,并将其结合自身丰富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赋予演唱之“灵魂”,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获得真正的成功。

1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正所谓“感于心动,故形于声”,声乐演唱的魅力在于“以情带声”,只有做到了声情并茂,才能更好地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否则,离开演唱者的情感表达,歌唱也就会失去生命力而变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歌唱者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融入音乐作品中,在乐谱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并转化为优美的歌声。同时,演唱者还需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以及传达的思想情感等进行综合的理解和把握,并根据自身的演唱风格进行作品的二次创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声乐演唱,用歌唱者自身的语言、音色、动作表情等对作品进行表达,更能表现自身的情感形象。此外,在声乐演唱中把握好情感表达,做到声情并茂,也能有效避免演唱者多度重视演唱技巧对歌唱发音造成不良影响。

2 声乐演唱中的歌唱技巧

进行声乐演唱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乐理理论知识及声乐基本功等,还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歌唱技巧,如歌唱时的呼吸、喉头位置、起音、共鸣、咬字吐字以及音色、音准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歌唱技巧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何真正实现各项技巧的系统化掌握、传达出悦耳动听的歌声,是每个歌唱者都需思考的重点问题。

2.1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音是演唱的基本条件,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很重要。一般来讲,声乐演唱包括呼吸、发声和共鸣三部分。其中,呼吸可谓是声音的来源,能为声乐演唱提供基本的动力。这就要求歌唱者要掌握一定的呼吸技巧,学会平收、回收、弱收等收气技巧,并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行具体的调整。如演唱欢快的音乐需让气息饱满而有弹性,而演唱抒情悠扬的音乐就需要相对平缓的气息。

2.2 正确把握音色变化的节奏。

在声乐演唱中,音色的变化与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每个音乐作品或喜或悲,传达的情感不一。因此就需要在声乐演唱时掌握好音色的变化,使其尽量符合说话时的音色,并能根据歌词情感表达的不同而带有不同的层次感。这样才能引发听众情感共鸣,在更大程度上让其受到演唱情感的感染。

2.3 合理调节歌唱速度

演唱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对实现歌曲的完美演唱也很重要。在进行声乐演绎时,歌唱者可以根据对自身演唱的速度变化的调节来实现对歌曲情感的更好表达。如进行《黄河大合唱》的演唱,传达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应该用快调进行歌唱,以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振奋情感。如果用慢调来唱,就很难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使得原本歌曲的情感也不等得到很好地展现。

3 二者的辩证关系

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在演唱期间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音乐艺术的魅力得以完整展现,赢得舞台和观众。

3.1 歌唱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作为一种大众性的情感艺术形式,声乐艺术通过优美动听的歌声进行歌唱者内心丰富情感的倾诉和传达,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也最贴近大众。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中,存在着多种形式和风格的民族音乐,也往往有着不同的演唱技巧。如南方民歌多以温婉见称,而北方地区民歌就相对较为粗犷和豪放。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就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地方特色和审美效果,应用不同的歌唱技巧,传达不同的情感。如演唱陕北民歌《走西口》,表达的是依依不舍、千叮万嘱的情感,在演唱时就需要做到咬字要紧、吐字要慢。

可以说,歌唱技巧对声乐演唱的审美效果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要增强演唱的艺术表现力,歌唱技巧就要练纯熟。如要产生良好的情感表达效果,就需要保证吐字的清晰,做到“字正腔圆”。总之,在声乐演唱中,掌握纯熟的发音技巧,对于准确表达歌词中的情感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演唱者熟练掌握歌唱技巧,并能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剖析和挖掘,实现其二次创作,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风格。

3.2 情感表达是歌唱技巧的目的

古往今来,人们对音乐的起源说观点不一,但较为统一的认识就是为了传达人类的情感。从音乐的发展史来看,声乐产生于劳动实践,是为了抒发情感而创造的艺术形式。因此,声乐可谓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歌唱依靠人的声音进行音色、节奏、速度的把握,从而实现其中情感的表达,因此歌唱本身也是一种情感艺术。而声乐演唱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歌唱技巧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情感的表达。如暗淡低沉的音色,传达出的是演唱者忧愁、备悲伤的心境;清新、明快的节奏则展现了轻松活泼的情感;节奏舒缓的音乐让人感觉深沉;而高亢的音乐让人感觉豪迈奔放等等。总之,熟练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对于演唱者进行歌唱情感的表达来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是一门融合技巧与情感的综合艺术。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演唱者要统筹兼顾,在声乐演唱中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并用心去歌唱,真正做到声乐演唱的以情传声、声情并茂,更好地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晓宇.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J].戏剧之家,2016(08):57-58.

[2]邱晶晶.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4(09):138-139.

[3]温淑萍.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和情感表达[J].音乐时空,2014(19):147.

[4]孙树敏.情感体验视角下的声乐演唱探究[J].大舞台,2014)10):125-126.

作者:王楠

声音形象与歌唱技巧论文 篇3:

浅析小学音乐合唱表演教学有效策略

摘要: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音乐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同时,需要科学设计歌唱技巧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角度,对小学音乐合唱表演教学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以下内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表演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

合唱是音乐教学中备受关注的內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还能让学生对多声部的合唱艺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音乐的和谐统一之美。 为确保合唱的效果,保证声音和谐和富有美感,只是教给学生合唱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传授歌唱技巧,使学生能够在技术技巧学习中掌握多样化的合唱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技巧的训练与指导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确保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发重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小学音乐合唱表演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开展歌唱技巧训练的意义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促进学生乐曲感知力、审美能力与表现力等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教学项目,也有利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与性情,可助力他们对“美”的发现力、鉴赏力与创造力的有效发展,尤其是可以借助合唱教学环节促进他们创造力与想象力等音乐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发展。一方面,基于音乐合唱教学,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多声部共鸣这一歌唱技巧是表达思想情感,展现音乐旋律与节奏之美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对他们良好的音乐情感的养成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基于音乐合唱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可以锻炼学生在歌唱中配合其他人的能力,确保自己的歌唱技能、水平等能更好地服务于集体合唱活动的开展,保证可以有效锻炼他们的歌唱能力。 因为相较于独唱训练,合唱训练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歌唱技巧,还要注意强化其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此借助音乐合唱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步锻炼及提升他们的歌唱水平。

二、小学音乐合唱表演教学有效策略

(一)调整合唱教学结构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要想保证歌唱技巧训练的有效性,使学生音乐素养真正得到提升。首先就必须要对合唱教学整体结构作出合理调整,从声音、音准、节奏、吐字、咬字等方面入手,组织学生逐步展开有针对性的集体训练,使其能够学会控制声音,与其他同学配合完成乐曲的演唱,最终为学生参与合唱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例如在咬字、吐字训练中,教师就可以先进行示范演唱,并要求学生按照示范演唱的发音、吐字、咬字标准进行独唱练习。之后再将学生演唱时容易出错的吐字、咬字问题明确下来,引导学生按照字头、字腹、字尾的方法来“出声、保持、归韵”,以免出现咬字含混不清的情况,使学生声乐素养能够得到尽快提升。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为实现有效的歌唱技巧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歌唱技巧,教师同样还需在坚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这一基本原则的同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延伸,使其能够更符合合唱教学需求。一般来说,由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材中合唱歌曲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以赏析为主,很难使学生歌唱能力、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拓展时,还需围绕低年级教材上的合唱歌曲,对相关歌唱技巧展开延伸。鼓励学生从演唱者的节奏变化、发声、吐字等方面入手,展开更深层次的赏析,使其能够对各种歌唱技巧的重要性及应用要点有更深理解,为日后的歌唱技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而在中高年级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将歌唱技巧训练与课下实践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或完成课后作业任务的方式,运用童声合唱所需的各种技巧,完成相应的歌唱表演和技巧训练。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歌唱能力得到最大化提升。

(三)创新歌唱训练方法

面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对于歌唱训练方法的创新运用同样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进行小学低年级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合唱歌曲相关的各种教学情境,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对合唱歌曲中歌词、旋律所描绘的画面展开大胆想象,使其能够进入到沉浸式的聆听状态之中。

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歌曲中的各种歌唱技巧展开鉴赏,帮助其准确找到合唱歌曲演唱中的各种细节。而在进行节奏训练时,教师则可以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带领学生按照合唱歌曲节奏进行节奏朗读或其他节奏游戏,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多声部节奏感,为后续的多声部合唱打下基础。

(四)重视歌唱习惯培养

良好的歌唱习惯不仅是合唱技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完成合唱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歌唱习惯,合唱教学才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歌唱技巧训练中,教师还需重视对学生歌唱习惯的培养,密切关注学生在合唱或独立训练时的身体姿势、发声、呼吸等各方面细节,并在发现错误习惯后及时加以纠正,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歌唱习惯。

例如在身体姿势的规范上,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并帮助其调节紧张情绪,使其能够始终保持身体自然直立、自然放松的状态,同时还需要保证学生头部微微上扬,向前平视稍高于水平线的位置,并将胸部自然挺起,脚步还要一前一后稍分开,保持站立时的身体平衡。而在呼吸方法的规范上,则需要关注学生吸气时肩膀动作、呼气速度控制等各方面细节,同时向学生传授静坐练习、闻花香练习等比较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训练。

(五)独唱引导合唱,提升歌唱能力

需要教师在合唱教学之初首先选一首小学生感兴趣的独唱歌曲,指导他们采用差异化的声部以轮流歌唱的方式进行歌唱,但彼此之间不能只注重歌唱声音大小的比较,而应该将歌唱中的重点放在声音起伏变化方面,保证他们可以真实地意识到在自己演唱声部的同时需要照顾其他学生演唱的声部。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跳着跳着走进你》这一合唱作品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对相应歌曲中展现出的友好热情和朝气蓬勃的音乐形象,让他们深刻体会其中涉及的差异化声部,这些都是合唱教学的要点。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由教师首先开展领唱,使学生仔细品味其中展现出的情绪和音乐旋律,调动他们自主独唱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谈一谈自己对这个歌曲的感受,老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发言勇气,赞扬学生。 然后可以基于学生的声部差异情况进行合理分组,使不同声部的学生可以采取独唱的方式对不同的声调进行演唱, 借此使他们深刻体会各种声部声音的同时,明确自己在合唱中所对应的具体位置。 轮唱训练后,教师可以继续指导他们开展合唱训练,这时候他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合唱中的位置,最终可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艺术指导中,合唱教学占重要地位。学生的合唱质量和学生对歌唱技巧的掌握水平存在密切的关系,要想让学生始终保持极强的合唱动力,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弥补当下合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在合唱学习中掌握必要的歌唱技巧,以便在合唱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展现出学生的音乐潜能及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唐晓菁.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方法及技巧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5(12):186-187.

[2]刘飞.学生合唱入门“小妙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技巧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0):164.

[3]曹丹.合唱教学对小学生乐感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3(09):115.

[4]陆菲.合唱初学者的排练技巧[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8):52.

作者:李静

上一篇:教学机房的网络系统论文下一篇:神经系统的纳米材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