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要从国情出发研究论文

2022-04-30

摘要:城市公园的建设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以及开展各种大小类型的活动提供了举办场地,同时,在生态方面还为城市改善了环境条件和调节气候温度改善小气候,在城市的环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景观设计要从国情出发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要从国情出发研究论文 篇1:

关于节约型景观设计及其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资源短缺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约型景观设计的概念正是此背景下提出。本文根据节约型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设节约型景观和节约型景观在实践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景观设计;节约型;发展趋势

[正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在新疆库尔勒召开的 “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大力倡导节约型园林绿化模式,会议要求从中国国情特别是严峻的人地关系的客观事实和危机意识,以及从建设和谐社会和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来认识和开展节约型景观设计,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绿地。

一、什么是节约型景观设计

目前行业内并未形成公认的定义,就字义而言节约的本质就是节省、俭约,有计划的可持续利用。渗透到景观设计中,节约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在大力推进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绿地,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内容

节约型景观设计包括城市景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节约设计,具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统筹全社会对能源和资源的分配要求,第三是满足人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第四是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资源与人力消耗,第五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环境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其为节约型园林。

(二)节约型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几大原则

节约型景观设计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景观氛围来,要充分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材料,合理规划每一寸土地、每一寸资源,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 循环原则

循环原则包括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是景观节约型设计的重要原则,即在景观设计中,要减少消耗,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以同样多的投入争取达到最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如对可重复使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例如喷泉设计,就是水元素的再利用设计;再循环,即可持续性,必须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不能超出生态的可承受范围或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协调原则

人与自然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人依赖自然而生存,向自然界索取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源。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自然的负荷增大,超出了其自我循环再生的能力,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可持续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关注并努力改变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在节约型景观设计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资源的再生和再循环,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设计是一种艺术,讲究美感,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尽量使人、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设计协调统一,使其看上去浑然天成,加强美感。

3.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设计时,以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特点为依据,坚持适地适树,合理配置,根据具体的场地及周边环境,营造出符合区位环境的植物群落,创造出良好的园林景观。如将良田掩盖建造房屋,在街道狭小的地方建造较宽的景观道路,或者在名胜古迹等地方过度开发等都是不合时宜的,既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妨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節约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实用性

现今的节约型景观设计中,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或过度强调美化作用,在广场地面铺设抛光大理石或将景观大道大幅扩宽,将草坪保护在围栏之中,人们只能从远处观望,从高处俯瞰,景观的观赏价值高于使用价值,人们并没有真正受惠于此,背离了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初衷。

2.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当前,节约型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各大城市纷纷效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某些城市急功近利,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形象工程”,盲目的摧毁城市原有的绿化成果,选用昂贵的花岗岩、汉白玉等材料在市区主、次要干道兴建各种街头公园,城市绿岛。在短时间内城市的绿化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盲目毁坏城市原有的绿化成果,以大树换小树的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使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净化功能受损,污染更加严重。

3.人文元素缺乏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一些民族元素正在逐渐流失。我国的节约型景观设计是由国外引进,尚不成熟,且国人对外国文化较为推崇,所以在景观设计时常常会出现伪欧式、仿美式元素,而对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或历史遗迹的地方则选择无情的拆除,独特的历史风貌被破坏,进而花费巨资建造的景观极尽奢华,过于关注形式,也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二、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节约型景观是一种节约型、环保型景观,它符合中国人地关系紧张的国情,其适应了当今社会一贯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化趋势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决定性的力量”,科学技术几乎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化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节约型景观设计自然也是如此,在景观设计中应用新的景观技术和材料,能够使设计师突破传统技术的限制,达到利用传统技术和材料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时,科技手段的应用必然带来景观建设性价比的提高和成本的相对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的舒适度和不同的使用成本,获得不同的社会认可度及收获,从而实现广义的节约。例如在肖蒙一苏·卢·瓦尔公园内的“竹节似的彩色透明圆柱”,便是利用现代科技所制造,美轮美奂,甚为壮观。

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达到传统方法难以达到的美观效果,还能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效率,获得广大的社会收益,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在“十一五”计划中表明“中国将从能源、资源消耗大国向着节能、保护资源型的大国方向前进”,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时代主流,所以科技化也将成为节约型景观设计和其他行业的必然趋势。

(二)地域化趋势

地域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地域化,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该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尽可能的利用该地域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和材料,融合该地域的文化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景观设计,因地制宜,使设计出来的景观与当地风格相融合,既吸收其地方特色和人文因素,引起人们的共鸣,又不对该地域内的生态文化造成太大影响。

“从地域特征中寻求设计的语言,从地域特征中生成最终的形式,使得景观在具有独特的形式的同时,又延续了当地的乡土景观”,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节约了资源,符合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宗旨。

(三)集约化趋势

集约化是一种低消耗、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模式,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变模式。在节约型景观设计中,集约化表现为在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减轻对生态造成的压力,利用科技建造景观,实现节能环保。

集约化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均有所发展,因其低能耗、高效率与节约型社会要求相一致而被广泛宣传和推广。现阶段,我国的集约化发展并不乐观,还有待在国情的基础上依赖科技对其进行完善,但是,这一发展模式是可取且优秀的,而景观设计的集约化也必将成为景观设计的主导模式。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日益盛行,人们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消费,转而追求高档奢侈品,讲求华丽,这些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中均有体现,对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建设节约型景观对于加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内容,坚持建设与节约并重,走因地制宜、科技兴绿、生态环保的道路,实现城市景观可持续化发展,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向前发展。

參考文献:

[1]仇保兴《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006年

[2]中国建设报《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 (2006-09-05)

[3]荣鹏鹏.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景观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

[4]刘志强.节约型社会的景观发展对策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01)

[5]江滨.节约型景观设计探索[J].美术观察.2010(02)

[6]刘言.当代消费主义浪潮下的节约型景观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0

[7]徐贵娟.经济节约型景观探讨[J].住宅科技.2012(05)

作者:冉瑛子

景观设计要从国情出发研究论文 篇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与文化性初探

摘要:城市公园的建设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以及开展各种大小类型的活动提供了举办场地,同时,在生态方面还为城市改善了环境条件和调节气候温度改善小气候,在城市的环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城市公园的起源、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国内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当中普遍存在地域性与文化性缺失的问题,针对此现象,从根本出发研究理论内容,形成地域特点结合人文景观的设计形式,为宣扬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城市文化、促进人文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地域性;文化性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4-0080-02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1.1景观设计的定义

景观设计是由软硬质类别的景观共同组成,软质类别涵盖树木形态景观、水的体态景观以及其它各类自然景观如空气、蓝天、雨天、雪天、这类物体也可称为软质景观;硬质类别涵盖地面铺装、墙体布置,围挡设置及建筑物整体系别的整体人造事物,这类硬质物体也称之为硬质景观。除软硬两个类别外,景观设计也应同时具备自然和社会属性,设计的自然属性作为涵盖物体各个方面的感官可触及因素,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及空间状态,不仅具有单独个体的形态区域背景,同时也能脱离大环境自身且割裂开来。不同于自然属性的社会属性除本身特有的观赏特质以外,还具有所处地文化特征涵盖的特点。这一点也是在景观设计中极为重要也最极具折射力的地方。折射其景观设计的内涵,以触动观景人的情感、意趣,联想及不同角度的心理反映,也可称之为通感景观效应。

1.2城市公园的起源

在中世纪之前城市是没有城市花园这个概念的,防卫是当时城市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最早意义的城市公园起源于大工业时期,贵族私家花园的公有化和城市社区或村镇的土地成为公共土地用地是其根本的两大起源。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纽约中心城市公园的建造代表着城市公园的时代已经来到。公园,不再在属于个人私有化而是成为普通群众所能进行日常生活娱乐、休闲的公共空间。

1.3城市公园的概念

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处于不停地变化发展运动中,因此对于城市公园的定义也是有所不同。就算是在同一个年代,每一位学者对于城市公园都有其自己的看法与见地,以至于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能对城市公园准确的定义或者概括。但通过分析一些国内外学者的见解,以及一些全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城市公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公园属于城市公共用地中的一种;第二,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中居住的居民;第三,城市公园的定位在于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游憩,但随着近年来旅游行业的勃发,城市公园将会添加更多用来游玩、休憩的设施用来为人们服务。作为城市公共绿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城市公园还将起到美化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并且对于城市中汽车尾气、粉尘、雾霾等起到有效的抑制。

1.4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特点

现代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主要以植物为主,简约而不简單,明朗而不鲜艳。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当中具有综合刺激的构成要素,包括构成景观设计的自然与人文要素。自然要素主要涵盖空气,山川及自然风景在内的物理元素材料的制作与机理特征;人文要素主要包括环境发展影响、区域文化特征、社会风土人情、伦理宗教观念等,景观设计要与观赏者进行社会情感及文化信息交流。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当中要确保景观设计建设的多维性及统一性,要做到既各有特色又相互协调。除具有地域性的象征和人文特点的代表外,景观整体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模式

2.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特点

在当今世界的大环境下,每个国家因为其自身的经济条件、文化内涵、政治体制的不同,所以每个国家的城市公园发展模式也有所差异。不过每一种模式都是各国根据自身国情进行的战略选择和治理手段。

2.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发展模式

2.2.1国外城市公园

在国外,美国模式成为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学习和借鉴对象,导致其大部分城市公园都倾向于美国的发展模式。英国则选择了“以人为本”为主的其他国家不同的城市公园措施,更多的以游憩作为其发展的主要目标。并且为了协调和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保障人民群众的游憩权,政府还采用了许多相关的准则。规矩含蓄的日本对于景观的设计条理清晰,把生态自然融合到景观建设之中,虽非自然却融情于自然。日本民族文化的潜移默化造就了日本对名山大川及自然的追寻之路。以人造之境体现自然之美,建筑思想上的空白盈余纯净了景象化的发展。日本的城市公园景观在丰富自然的升华改造之上,形和象之间的切换游离使得景观的设计引人深思又让人回味,表现出不同风格的东方景观特征(图1)。以理性著称的德国,在建设城市公园景观当中把理性及功能特点突出的极为完善,将风格特征理性化地融合。满足公园景观在功能需求分析上所特有的理性特征,严格按照逻辑的秩序设计风格,简约大方,能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及较为清晰的回想。

2.2.2国内城市公园

现如今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已有的进一步的提升,但也暴露了我们更多的不足。我国的城市公园因为每个城市不同的情况,在城市的发展以及規划中公园空间分布不均衡也是我们当前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城市公园是一个城市“名片”,是文化与历史的展示区,过多地模仿严重背离了本土的文化内涵,这也成为公园建设方面存在的较大的问题。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3.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地域性

景观设计中地域性的研究是最根本的内容,设计的选址位置应与环境特点巧妙的融合,使之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城市公园景观在建造方面受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影响,使得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应与地域性结合,讲究景中寄景,因地制宜的设计,使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居住人员的疏密度和人口的流动数量势必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地点建造息息相关。公园景观除有明确的定位和良好的环境外,也要同时打造“品牌号召力”和城市的交通发展的便利度。

投入比值较高且消费程度不断提升的城市公园是可以以足够的市场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故选取城市空间内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环境,此地人员密集、产出比高。交通条件的否便利决定参与者流动的出入城市公园的速度和效率,城市公园景观选址应符合区域发展的状况应加强完善交通系统。

现代城市公园是要具有特色的优美环境,风景作为城市公园的“基础”,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享受生活、减轻生活压力。景观设计应始终将生态可持续化发展放在首位,要怀有对自然的敬畏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去摸索、去改善、去完备。所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着重从资源环境保护、生态自然平衡、科学进步理念之上继续发展趋完善设计的进步(图2)。

3.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文化性

1)特色主题的建设,新型文化公园的培养。公园的建设以城市为中心,景观设计应更多考虑人的需求、人的感受。人文景观包括地区文化古迹、经典园林特点、地区宗教特点、风土人情、文艺风格等多种类别。在人类社会生产及发展的进程中颇具先进地位和核心地位即人文特点。人文特点的因素使得整个公园景观着重注意表现对人的重视、尊重及人文折射出来的关心及爱护之上。地方特色不同的人文特征使得每个城市都极具特色,并满足城市居民在精神境界需求的种类多样性。开展建设新的城市公园景观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公园建设的主题,了解市场导向,将观念和思想进行调整和转变,发展创新性的思维。创意是整个景观设计的灵魂所在。不同主题的城市公园可以是历史性主题的、纪念性主题的、时尚主题的等。公园的主题应更多的加入当地的特色民俗,使其无形中传播文化、感染周边的人事(图3)。

2)城市公园与所在地区历史结合。城市文化公园是蕴含历史文明的实体,应更多地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内容,把握好地域性魅力,触动居住的情感,潜移默化的感染周围的人们,使观者激发文化传承理念和宣传意识。

4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园将更多的以展示城市经济、文化、理念的优秀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和理念也将是城市公园一直放在首位的要素。因此,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与文化内涵,就必须需要一个好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规划,这也是对于时代发展的一种适应。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仅承载着地域文化特征,也包含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城市公园让更多的人能将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在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希望能让人们在游玩的时候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对于设计者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应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更好的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应不断的挑战自己,做出更贴合主题更创新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徐雯.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昆明理工大学,2013(05).

[2]张旻.文脉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J].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09.

[3]杨洪波.传承与发展一南郊公园总体规划[J].中外建筑,2007(08).

[4]蒋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美学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5]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6]陈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研究[D].东南大学,2006.

[7]杨晓曼,段渊古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营造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

[8]陈娟.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作者:牛丽娜

景观设计要从国情出发研究论文 篇3:

“海丝之路”背景下广州城市景观设计创新创意的研究

城市景观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社会面貌、经济水平、文明程度以及外宣形象。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系统规划,可以使城市环境兼具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并能保证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规划建设、城市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广州景观设计的历史沿革,不同时代的演变

广州是南方第一大都市,背山面海,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城市景观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轨迹。早在宋代,广州已经具有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雏形,城市格局与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呼应;到明清时,广州依托山水相连的六脉渠廊道,形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优美景观;进入 21世纪,景观设计的范围有了新的拓展,设计的手段有了提升和优化,景观设计的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广州正在开展一系列生态培育工程,通过构建“蓝脉绿网”的城市景观格局,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广州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广州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形态演变过程中,总体上尊重历史,融合自然,创造出了集聚历史性、文化性、生活性、地域性于一体的城市意象 [1]。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从更多角度对城市景观进行审视,凸显出广州城市景观中的一些问题:

(一)城市景观规划缺乏系统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不断加大,打破了城市景观规划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形成了不合理的建筑布局。城市绿地被侵占,城市的绿地、廊道等自然环境被隔断,致使城市景观之间的连续性被打断。

(二)城市景观的功能性较差。景观设计应从功能出发,做到以人为本。而目前大多数景观设计师都是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创作的,对实用层面的考虑则不够周详和严谨,导致广州市区很多景观的观赏性很好,但是功能性、实用性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三)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广州市区的自然景观的设计思路已经逐步从过去的创造模式转变为自然

模式,逐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是,滨河廊道的设计还缺乏连续性,绿地分布零乱,城市景观呈现破碎化、异质化、

形状复杂化等特征。

(四)人文景观缺少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我国城市景观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目前景观设计行业内普遍推崇外来文化,而忽视了广州的历史、地域文化以及新时期的国情市情,结果失去了城市的个性特征和景观的灵魂。

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景观设计的割裂性特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景观被人为地分割成小版块的个体,不具备长期性和整体性,与大时代和大环境存在一定的脱节,从而导致了各种问题。广州的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在继承历史和自然的优势基础上,不断吸纳先进的设计理念,顺应山水的肌理,体现时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广州的城市发展。(图 1)

三、广州景观设计的创意转向

俞孔坚先生认为,景观必须尊重人的生活、工作和休闲方式,要使尘世景观体现出的人工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历史与现代、时间与空间等要素的和谐共生。[2]这正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对于广州景观设计的创新创意也有着借鉴意义。(图 2)

(一)统筹规划,体现景观设计的系统性。广州城市景观设计应在把控好整体性和系统性,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应具有连续性,并与人文景观遥相呼应,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以珠江沿岸的景观设计为例,应考虑到水、岸、绿化带、滨河建筑等要素在内的多重景观的互相影响,才能体现出高品质的滨河景观。(图 3)

(二)以人为本,追求审美和功能的平衡。景观设计最核心的理念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互动,通过种种创意实现审美与功能的和谐统一。在当今城市面貌趋于雷同的现状下,从审美观的角度来打造城市景观特色十分必要。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生存环境变得恶化,城市景观的设计无法绕过功能性的实现这一方面。因此,审美和功能的平衡性是未来景观设计需要关注的重点。

(三)尊重自然,体现城市环境的生态性。广州可以通过绿色长廊、河滨休憩带、环城森林带等将建筑与自然融合一体,真正地组成一个有机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营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绿色景观,逐步形成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3](图 4)

(四)体现人文内涵和时代精神。广州拥有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海洋地域文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在现代建筑群中可以充分运用岭南地方元素,既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又充满城市文化特色。将海洋地域元素应用到城市景观中,在活动广场、商业区、休憩区等设计中嵌入海洋元素,既从功能上满足功能性要求,又丰富了城市景观结构。城市景观设计还应与时俱进,抓住“海丝之路”建设的契机,在设想和理念上体现“海丝之路”的精神,为广州创造更加鲜活的视觉空间,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

四、小结

构成城市景观的要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景观设计的思维也应是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地传承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现时代精神,有机融合世界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真正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的创新、创意、创作。

注释:

[1] 李百浩,黄亚平.历史 ·风景 ·街市 ·生活——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概念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 2003, 27(3).

[2] 张华,肖战洪.打造最精美的“城市名片”营建最亮丽的“城市景观”广州策动城市景观盛会[N].房地产导刊, 2002(19).

[3]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广州日报,2015.12.14.

参考文献

1.杨宏烈.广州增.公园历史文化遗产景观的再生重构[J].建筑与环境, 2015(2)

2.吴晓松.构筑城市景观体系,塑造广州新形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S2)

3.梁曦亮.浅谈广州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思路的转变和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4.林海平.浅谈海珠湿地公园建设对广州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0)

5.张杰.浅谈广州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筑[J].魅力中国, 2008(2)

6.胡灵娟.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

7.汪峰.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7, 23(12)

作者:齐放

上一篇:农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综述论文下一篇:稳定国际货币发展世界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