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理教学查房论文

2022-04-20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管理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在我院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0名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选取2020年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0名为观察组,接受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观察两组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理教学查房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护理教学查房论文 篇1:

西医护士进行中医相关技能培训的探索

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随着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护理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逐渐走向科学和规范。同时随着大众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护理日益受到重视,也成为中医院护士必不可少的护理技能。但是目前中医护士数量有限,就我院而言,有临床护理人员247名,其中中医护理毕业的仅10%不到。绝大多数临床护士学习的是西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并未受过系统的中医护理教育,中医护理理论掌握少,不具备中医护理技能,对中药知识的了解更是凤毛麟角。另外,大量的输液、注射等西医护理工作使护士忙于应付,无暇系统地学习中医护理知识。而中医院中诸多护理工作、护理记录、抢救记录、交接班记录等,都要有中医护理内容,西医护士如果不进行中医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很多护理工作无法完成,不能满足病人对中医护理的需求,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体现了加强西医临床护士中医相关技能(护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我院在创中医三级乙等等级医院过程中,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全院护理人员上下探索,从理论知识学习、中医技能培训、临床整体应用、综合考核等多方面着手,强有力、系统化再教育,不仅顺利通过评审,还将改进后的护理模式延续至今,使大量患者受益,现与同行们分享如下。

充分认识学习中医理论是提高中医护理水平的基础

中医理论学习是进行中医相关技能培训的基础。我院重视现有的中医护士资源,通过现有中医护士,发挥她们的专业专长,利用她们丰富的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培养西医护士对中医护理文化的兴趣与认可。引进外院高级中医护理人才到我院进行授课,通过全院集中讲座、讲课,利用院内公共网络平台分享学习心得,各病区分散学习等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灌输中医护理理念。同时,中医知识理论培训采取分层进行,对初级护士着重培训中医基础知识,中级护士则培训中医辨证知识,并定期考核,坚持不怠。

重视中医临床技能培训

我院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方法,从正确使用护理记录单中医术语开始,从熟知常用中药性能及禁忌、煎药技巧、服药护理开始,在科室设置独立的护理治疗室,张贴中医穴位挂图、经络流注挂图,常规备有针灸、火罐、刮痧板等中医器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针对眩晕、便秘、失眠、痹症、腰腿痛等本科常见病症,积极使用中药贴敷、熏蒸、蜡疗、耳穴等中医外治法,大家多学多做,反复练习,沟通交流,逐渐熟练并应用于临床。同时以护理部为核心,各病区分组训练一批相对专业的中医护理小组,起带头模范作用,使得从院部到病区到责任组再到个人,上下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并按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常抓不懈,1个季度后进行考核,发现护理人员的中医素质提高不少。

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综合素养是关键

通过学习中医护理理论,熟练中医操作技能,方可整体上提高西医护士中医护理综合素养,更好应用于临床。因西医护士占绝大多数,以往护理记录或病历的中医内容甚少,即使有,大多只是停留在二便、纳寐、舌脉的记录上,而且这些记录很多来源于医师的病历,很少有实质性的辩证施护内容和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治疗的实施记录。我院通过以上方法,让中医理论在我院普及,让我院西医护士熟练掌握中医术语、用药宜忌、情志调理等相关知识,不间断的中医技能培训则通过日常实际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中医应用,让护士对部分一知半解的中医护理理论进一步理解,改变死记硬背的状况,让我院的西医护士的中医素养大力提升,不仅体现在护理记录等“纸上”层面,更表现在中医整体护理的方方面面。例如中药用药护理时,我院护理人员能正确执行给药方法、时间、剂量、途径,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情志护理多应用于失眠、郁病患者,采取以情胜情、移情易情等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护理查房也加入中医内容,如疾病的中西医诊断,分型,辩证施护,病后调养等。定期进行个案护理病例讨论分析,提高辩证施护的分析能力。以本科常见病眩晕而言,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等4个证型进行整体施护,饮食方面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对于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对于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先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眩晕伴恶心呕吐者,予以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等中医外治治疗。通过书面记录,临证观察,临床操作等方面,让护士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相辅相成,培养临床护士中医资料采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临床中医外治等方面的中医能力,更使得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和应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考核是确保中医护理培训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除了学习和培训,考核可以检验护士们对中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的熟练度和掌握情况。在考核方面,除了对理论知识及三基定期考试外,实践技能考试则由传统的示教室模拟考试改为现场抽考和案例分析,即让操作者在患者床边独立进行实际操作,或虚拟若干不同的案例,让被考者对考官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解决实际问题,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现场指导,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再考核。并且采取随机抽取多人评委来进行考核,确保了考核的公正。此方法的改进,将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临床护士沟通、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提高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节省人力、物力,收效甚著。

我院为加强西医护士提高中医相关技能进行的以上各种探索,不仅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和中医素养,提高了中医护理质量,更是实实在在让广大患者获益,我院将坚定的进行下去。

作者:曾建英

医护理教学查房论文 篇2:

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营养管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管理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带教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在我院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0名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选取2020年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0名为观察组,接受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观察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肠内营养方式、鼻饲体位、肠内营养原则、营养液温度四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营养管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 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高血压脑出血;营养管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因应激引起身体能量需求、消耗增加,并且常常伴有意识障碍,易出现营养不良〔1〕,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营养管理是治疗的重要手段。高血压脑出血也是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因其专业性强,学员们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掌握诊治要点。因此,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近来,有文献报导,翻转课堂联合PBL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教学,获得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成绩较差、学习被动、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其临床教学参与度不足〔2〕。本文旨在探讨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管理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带教中的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分别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各30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年龄22~24(23.2±2.2)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对肠内营养基础知识掌握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的以医生为教师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由神经外科带教老师向实习生进行高血压脑出血理论、操作授课,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

1.2.2 观察组 实施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施步骤:

1.2.2.1 组建医护一体化教学小组。

1.2.2.2 设计医护一体化教学课程,理论内容包括:①高血压脑出血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预后等;②营养风险评估、肠内营养时机、营养剂的选择、摄入能量计算等;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措施、健康知识宣教、功能锻炼等;④肠内营养流程、护理措施; 技能内容包括:①鼻胃管的置入示教;②经鼻胃管喂养方法示教;③鼻饲时的体位示范;

1.2.2.3 实施医护一体化教学 由医生讲授高血压脑出血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预后、肠内营养知识等;由护士讲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措施、健康知识宣教、功能锻炼、肠内营养流程、护理措施及护理技术操作等内容;由医护配合授课,即医护全程参与教学,每一批实习医学生安排医师进行两次集中授课,每天早交班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医护一体化查房;安排实习医学生每周一和周四分别参加科室大查房,由科室主任医师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特殊疑难病例进行查体、并发症分析、营养支持讲解,由护士针对患者情况讲解其护理观察要点、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措施。查房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诊治、护理及肠内营养知识点更进一步掌握。

1.2.2.4 带教小组定期检查 带教组长定期对带教过程及效果进行追踪,查阅实习记录及课堂笔记,并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医学生实习意见及建议,根据其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改善。

1.2.2.5 出科考核 出科前1天,组织学生对高血压脑出血、肠内营养理论知识和胃管置入技能操作进行考核,最后结合实习表现评出综合成绩。

1.3 评价标准

1.3.1 考核成绩 结束实习后,两组实习医生均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理论考试:由我科专家出题,实习生进行答题,满分为100分;操作考试:由护理带教教师根据鼻胃管置入、鼻饲评分标准,由实习生进行操作,带教教师根据操作过程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

1.3.2 采用自行设计的肠内营养护理要点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量表由我院2名护理专家、实习带教老师共同制订,涉及肠内营养方式(鼻胃管泵入或滴入)、鼻饲体位、肠内营养遵循的原则、肠内营养液温度共四项,每项25分。

1.4 统计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核成绩,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实习医学生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肠内营养护理要点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实习医学生肠内营养方式、鼻饲体位、肠内营养遵循的原则、营养液温度四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教学任务是帮助实习医学生了解该疾病相关的基础理论、症状体征和疾病演变过程等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临床技能,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营养管理是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肠内营养重点护理知识及技能教学任务由护士带教,更体现专业性和科学性〔3〕。本研究,采用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医生、护士利用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实习医生对医学知识的探知及学习的兴趣,多样化的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肠内营养护理重点知识内容的印象,能引导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敢于思考,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4〕。从研究结果显示来看,观察组即采用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组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考核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常规教学组(P < 0.05)。观察组实习医学生肠内营养方式、鼻饲体位、肠内营养遵循的原则、肠内营养液温度四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在脑出血术后营养管理教学中采用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医学生与护士之间的关系,由医生与护士共同为实习医学生授课,医生与护士的讲解在授课过程中无缝对接,医生和护士老师们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使医生、护士、实习医学生配合度提高,促进科室和谐。实习医学生遇到问题后能够及时向护士老师请教,通过交流沟通,使医学生增加了对护士的认识及了解,消除了实习医学生们的畏惧心理。

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营养管理中,仅依靠医生、护士进行营养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联合营养师、康复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同时做好患者和家属营养支持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样,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营养管理教学模式中,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存在局限性,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红梅,姚小燕,陈淑怡. 早期鼻饲肠内营养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3):162-163.

[2]朱宣,张敏敏,陈蕾,等. 以病例为中心的三联合教学在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脑血管病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2: 83-84.

[3]连海伟,刘仁忠,简志宏,等. 翻转课堂联合PBL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77-81.

[4]王文娟,陈胜云,菊奕,等. 以案例为基础联合传统教学方法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9):995-997.

课题名称:水解乳清蛋白在脑出血术后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Z20200929)

作者:蒋和娣 熊爱民 刘克勤 孔冬梅 王黎

医护理教学查房论文 篇3:

高校护理教学现状及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 当前,高校护理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水平有待提升、教学内容有待精准选择、教学模式有待改善等问题。因此,高校护理教师应积极引导建立护理志愿小组,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特色;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效用。

[关 键 词] 护理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亟须大批技能型医护人才为发展中国特色医务、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助力,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为人民健康事业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而高效护理教学就是实现人才强卫的金钥匙,是助力中国巨轮在健康海洋上航行的“引擎”。

一、当前高校护理教学现状研究

(一)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来,高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护理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也取得了一些实效。但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护理教育工作中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等诸多教育机制问题也相继出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断完善护理教学。

(二)教学内容有待精准选择

高校护理教材与社会岗位的衔接没有处理好。高校护理没有考虑高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导致教材与社会岗位产生了断层。培养目标与现实需要相脱节,学校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和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笔者对护理专业教学模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由于高校在办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学校的教学模式科学性有待完善,学生对教学水平的满意度较低。教师实践指导水平有待提升、教学模式科学性有待完善、课程缺乏实践性及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弊端,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高校护理的有效教学策略

伴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护理教学也在探索一条通往应用型教育的光明之路。

(一)建立护理志愿小组,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丰富学生的运动体验的必要前提,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护理内驱力的必然要求。因此,首先,教师利用灵活激励的策略,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其次,通过开展各项护理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护理志愿小组,增强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形成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参与的小组形式。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成立了护理志愿者小分队,每周五、六、日安排大一、大二的學生参与学校附近的社区养老福利院进行志愿活动,安排大三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进入医院进行见习,实行“学校一社区一医院”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特色

专业教学应基于服务过程思考,岗位实际需求,从认识患者生理特点开始,以服务过程为线索,以服务情境技能引导课程内容整改。专业教学内容包括: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这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医学化学、解剖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这些学科是护理职业工作者的基本知识结构;专业必修课是护理专业的主体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等,学生可以重点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专业护理的实践技能。

(三)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效用

首先,高校的护理专业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养老护理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使教学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例如,学校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护理查房、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培养应用型医护人才。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安排整个教学过程,增强學生的实践动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交流、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加强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与干预,以了解学生在实践时所出现问题,以便进行教学调控。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护理策划、护理咨询与培训等活动。以合作学习为途径,增强实践动机,才能更加有效地着力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教育部、劳动部、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机构应该相互协作,以形成促进、保障校企合作的“三重合力”,使联合办学政策落地生根。

三、结语

笔者作为高校护理教师,分析了当前高校护理教学现状,深入探究了高校护理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更多的学者和教师能够关注护理教学,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国平,杨云帆,陈嘉,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9):1095-1099.

[2]刘俊香,丁洪琼,张晶,等.院校合作共建共享急救护理教学资源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5(1):84-88.

[3]高晨晨,姜安丽.叙事护理教学系统的设计及开发[J].中华护理杂志,2015(2):209-212.

作者:陈晨 王园园

上一篇:网络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初中德育生活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