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对幼小衔接的焦虑往往是家长、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针对幼小衔接,学校可采用“小幼衔接”的方式优化管理,合理规划小学新生的课程内容,研发校本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游戏化教学方式,开启家校协同模式,从而推进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解决衔接焦虑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字理识字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字理识字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农村小学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讲,所接触新课改下教学管理相关方面知识相对较少。所以,农村小学容易遇到教育教学管理阻碍。基于此,农村小学必须探索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进而更好地约束学生行为,从而提高学生发展水平。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策略,希望为农村小学提供一定的管理思路,激发农村小学呈现新的发展活力。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新课改;农村小学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新课改对教育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于教师来讲,其需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全新教育教学模式。举例来讲,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应用字典查生字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字典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一些字,对他们提问这些字的读法。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应用字典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发之下,大部分学生将会开始自主查阅字典。最后,教师要寻找学生回答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自主查阅字典的行为提出表扬,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自信心。

二、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加强领导团队管理

学校领导是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肩负着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任。若是学校领导自身管理素养不高,将会阻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学校领导应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地通过带头示范,构建崭新管理模式等多种方法,加强领导团队管理。具体做法如下所述。一是,学校领导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按时上下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职工的思想,培养他们守时的意识。与此同时,学校领导需要定期召开交流大会,鼓励教职工提出管理建议,完善管理方案。另外,学校领导需要认真地完成管理任务,降低管理任务出错几率。二是,一般而言,学校领导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导致教职工不愿意与其沟通工作。长此以往,学校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的管理状态。为改变管理现状,学校领导应该增加亲和力,拉近与教职工的距离。在教师方面,学校领导需要多走进教师课堂之中,聆听教师讲课,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主动地为教师提出建设性教学建议,以此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在职工方面,学校领导需要了解职工工作近况,并帮助职工完善工作。三是,年轻教职工,朝气蓬勃,对工作有拼劲;中年教职工,肯吃苦耐劳,比较稳重;老教职工,工作经验丰富。由此可见,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职工具有不同的特点。为提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需要针对性表扬教职工。

三、创造优良教学环境,达到课改要求

优良教学环境将会调动学生各大感官,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创造优良教学环境,确保学生得到良好发展。一方面,学校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教学设备,强化教学硬件建设。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加强网络建设水平,确保教师更好地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精彩的教学课程。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优化班级环境,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之中。

四、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约束师生行为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强化学校管理效果。在制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时,教师要从教师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制度的适用性。制度制定要点的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围绕着学校有序发展为制度制定要点。教育计划可以确保教师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同时科学进行工作;教学评价是指通过评价教师管理与教学质量等方式,达到优化教学工作的目的;校风则可以为师生营造积极地工作与学习氛围。因此,学校可以把教育计划、教学评价、校风等纳入到制度制定之中。二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制度制定工作。也就是说,学校要根据教师、学生、社会、教育管理等发展情况,完善与调整制度。三是,管理漏洞建设。学校要随时总结管理漏洞,针对性制定弥补管理漏洞的制度。

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教育根本原则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需要着力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培养优秀的学生。新课改是对学校来讲一项极富挑战的教育发展任务。因此,农村小学教育需要与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积极地解决当前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乃是教学管理工作立足的根本。基于此,学校要把教育作为提高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的根本原则。在实施育的教学管理模式时,学校注重稳步地推进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各个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不过,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为促进学生发展,学校需要摒弃旧的教学管理理念,应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育管模式,满足新课改发展需求。总而言之,农村小学教育需要深入地研究新课改,挖掘新课改价值,积极地应用新课改理念,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此开展全新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焱.宏观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国际公关,2019(07):204.

[2]李晓龙.新课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31-32.

[3]叶春云.分析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7):17-18+21.

[4]袁理锋.校企合作背景下“习惯—能力”双主线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6):52-54.

作者:米银锋

字理识字教学管理论文 篇2:

以“小幼衔接”缓解“幼小衔接焦虑症”

【摘 要】对幼小衔接的焦虑往往是家长、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针对幼小衔接,学校可采用“小幼衔接”的方式优化管理,合理规划小学新生的课程内容,研发校本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游戏化教学方式,开启家校协同模式,从而推进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解决衔接焦虑问题。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幼衔接;小学入学适应

【作者简介】1.张剑澜,江苏省苏州世恒学校(江苏苏州,215004)总校长,助理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2.刘彩凤,江苏省苏州世恒学校(江苏苏州,215004)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规范培训服務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结合两项文件,笔者对因幼小衔接而引发的焦虑进行观察与思考,并从制造因素、解决方案与实践策略方面加以探讨。

一、观察与思考:谁是“幼小衔接焦虑症”的制造者

当前,“幼小衔接焦虑症”成了一些学生家长的烦恼,而一定程度上,家长、校外培训机构、某些学校,似乎都成为烦恼的制造者。

1.“鸡娃”家长的盲目跟风。

“鸡娃”家长盲目跟风屡见不鲜。2021年春季播出的影视剧《小舍得》引发关于教育话题的热议,剧中人物田雨岚在面对孩子“小升初”时的过激行为引发争议。现实中,为孩子幼升小而焦虑的“田雨岚”式的家长并不少见。例如,一些亲子绘本馆开办初衷往往是推广学前亲子共读与艺术美育理念,分享科学、有效、美好的亲子共读策略,给儿童创造健康、丰富、开放的学前成长空间。然而,很多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却要求亲子绘本馆开设幼小衔接课程,以应对某些学校一年级新生入学考试中的识字、拼音、英语、算术考试。家长“鸡娃”式教育加重了对幼小衔接的焦虑。

2.校外培训机构的错误引导。

过去一段时间,某些校外培训机构看到“鸡娃”家长因焦虑而产生的“商机”,便以“拼音提前学”“赢在起跑线”等口号引导家长消费。笔者曾看到一条宣传语:“一年级开学后,老师都不教拼音,拼音必须提前自己学会。”其实,如果仔细研读教材就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采用的是“先教识字,再学拼音”的编排模式,并非不教拼音。带领儿童用“意象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识记汉字字形的过程,既是培养观察力、专注力的过程,也是开发想象力、思维力的过程。若是过早学习拼音识字法,产生拼音依赖,不仅会让学生忽略字形,对汉字的基本构型形成钝感,甚至无感,到了三年级需要大量自主识字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倍感吃力,而且浪费了借助识字开发智力的大好时机。由此可见,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偏离了教育常识,忽视了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制造了焦虑,也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某些学校的不合理管理。

某些学校“把小学的学习内容作为入学考试的考核内容”,包括识字、拼音、英语、算术等;有些学校甚至为一年级新生分班,开设“实验班”“国际班”等,入学考试内容更是花样百出。一些幼儿园甚至提出“用抓高考的方式抓所有学龄段教学管理”,为幼儿园大班暑假加课,提前教授小学教材中的内容。这无形中都为制造幼小衔接压力和焦虑推波助澜。

二、方案与策略:从幼小衔接到“小幼衔接”

幼儿教育专家虞永平曾说过:“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意见》明确指出:“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学校教育有必要从幼小衔接转变为“小幼衔接”。“小幼衔接”具体地讲就是“小学衔接幼儿园”。

1.研发校本综合实践课程,落地入学适应教育。

学校应调整一年级上学期课程设置,按照入学适应期的标准,重点开展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例如,语文教师把学生两两分成一组,让他们手牵手在教室里找出自己认识的汉字,告诉伙伴自己是怎么认识的;美术教师邀请学生每人画一张自己的全家福,并介绍给自己的新朋友。

2.设计游戏化方式,推进入学适应教育。

学校应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尊重儿童认知规律,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各项课程,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通常来说,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通过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活动来发展各方面能力,各学科的教师应注重情境设计。例如,语文教师带着学生进入拼音王国去拜访“声母宝贝”,寻找“三拼音宝藏”;数学教师带着学生来到果园,通过实地数苹果的方式感知算术。

3.开启家校协同模式,配合入学适应教育。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家校协同的方式保证“小幼衔接”效果,帮助新生顺利渡过衔接关键期。一年级学生放学后没有书面作业,但是教师可以布置家务劳动作业,并请家长拍照发群分享;可以布置亲情作业,学生回家后把一天的见闻讲给家长听,家长录下音频共享到班级群;还可以布置卡片制作作业,学生把学过的拼音制作成字母卡片、生字卡片,跟家长玩字卡游戏。

作者:张剑澜 刘彩凤

字理识字教学管理论文 篇3:

三策并行,帮助语文新教师突破专业适应难题

摘 要:教材、教学、学生是拦在新教师专业适应道路上的“三座大山”,为了更快助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他们更快突破专业适应难题,本文将以语文学科为例,从这三个角度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旨在为新教师突破专业适应难题提供一定思考。

关键词:语文 新教师 专业适应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61

刚走上岗位的新教师对教育行业充满了热情,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和较强的知识理论基础,准备在课堂上大展拳脚,信念感满满,但渐渐会发现,要上好课、教好书不是那么容易。经验不足的他们面临着教材解读难、教学设计难、组织教学难等问题。

一、教材理解不充分,易错点提醒“蜻蜓点水”

教师用书上对每一堂课的重难点都有明确的标识,特别是语文的部编教材,对单元的整体教学,每课教什么,怎么教,都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但由于新教师缺乏经验,在重难点教学中,学生的易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易错点教学不至于“蜻蜓点水”,草草带过,建议新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做到紧扣《课标》,找准易错点。正确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文本,对新教师特别是新任语文教师而言至关重要。只有清楚了教什么才能思考怎么教,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情况开展教学工作。易错点一般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比较抽象或易与其他内容混淆,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新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学情,做好充分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提出易错点,突显其重要性,以免学生踏入“雷区”。如语文部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暮江吟》,教学的重难点是要求学生“能展开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也就是读诗想象画面。但是这课的教学仅止于此吗?这就需要联系到第三单元的整体要求,要求学生要会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因此,这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画面,还应该突出指导学生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如果仅停留于表层的想象画面,那么对于整篇课文,甚至是整个单元的解读就走进了误区。

其次,联系旧知,多次复现。找准易错点后,如何在课堂上进行突破呢?新教师可以用“旧知”作引,给“新知”搭建桥梁,在“旧知”与“新知”的关联处多花时间、多下功夫,让“旧知”“不旧”,“新知”“不新”。沟通好新旧的桥梁之后还要在教学中多次复现,通过不断重复新知,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掌握,突破易错点。这个策略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的比较频繁。教师要学会改教单一字为教一串字,教学新字时,带出旧字进行拓展延伸,如“包字族”里“泡”“跑”“炮”“饱”等;归纳形近字进行识字,如“田”“甲”“由”“申”等;字理识字,如“欠”“吹”“歌”“歉”等。

最后,随堂练习,巩固成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迈克卡的认知策略中提道:“多种感官参与记忆,可以在大脑中留下多方面的回忆线索,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易错点教学如果能将“听”“说”“读”“写”四者相结合,教学成果无疑会更为巩固。遵循着“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逻辑,在每堂课设置随堂练习的环节,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

二、教学思路不清晰,课堂结尾“草草收场”

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包括导入新课、教学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小学一节课通常35—40分钟,时间较短,环节如此之多,切忌平均用力,顾此失彼。在时间分配上,课堂上对新课知识的传授和重难点的巩固应该更为偏重,但不应该忽视课堂结尾的作用。课堂结尾把握好,不仅可以对整节课的知识点、易错点进行梳理,还可以进行课后的拓展延伸,为下节课做好起承转合的铺垫。但在实际课堂,特别是新教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下课铃已经响了,教师才匆匆忙忙说一句“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这样的课堂结尾,不能说“草草收场”,只能说几近于无。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结尾的功能,首先要做到充分预设,留足时间。一堂课,要做到明辨主次,统筹兼顾,要对每个环节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状态最好的是上课后的第5—20分钟,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这个时间段讲解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讲解和易错点突破。之前的5分钟可以联系旧知复习导入,之后的10分钟要作为课堂小结,在低年段则要留足时间进行书写训练。在这十分钟里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提炼整堂课的精华、建立新的知识模块,激发学生的思维浪潮,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次,归纳整理,强化要点。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像列作文提纲一样,梳理好本节课授课的知识框架,归纳整理成板书,以要点提醒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指导学生强化识记。并把授课过程中学生出错的,或易混淆的知识点在副板书上进行归纳。除了通过板书进行小结之外,教师还要通过不断地追问、引导,盘活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鼓励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只有经过思考后的表达,才能真正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

最后,结合教材,课外延伸。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且前一课的语文要素是后一课的铺垫和基础,后一课的知识是前一课的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性。课堂结尾的设计除了总结知识点,还可以布置课外延伸类的任务,关联下一篇课文,在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同时,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应用。如语文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进行综合性学习,自主收集探究传统节日的资料。该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都有相应的活动提示,从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方式的指导到整理资料、进行反馈,到最后展示成果、完成习作,教材对学生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着重对该方面进行拓展和指导。

三、课堂管理能力不强,纪律整顿“情绪失控”

有学者认为,不少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意识淡漠,要么重“教”疏“管”,要么以“教”代“管”,要么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管制课堂或学生。这也是当前课堂,特别是新教师课堂上频繁出现的状况。为了避免新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出现“情绪失控”,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戒骄戒躁,以情唤情。新教师刚入职时几乎都是怀着憧憬和期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但是由于班级和学生情况的差异,总会出现一些调皮的学生和难以管控班级秩序的情况。这时,教师不用急于板着脸冷冷地数落或者气急败坏地呵斥。要知道贪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戒骄戒躁,用课堂中的氛围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并投入到课堂内容中来。

二是要眼神暗示,动作指引。在课堂管理的方法中,除了语言的直接引导,教师还可以借助眼神和动作,进行无声的纪律整顿。讲课时扫视全场,对于认真听讲的学生可以点头赞许,对于走神的学生进行眼神暗示。提问时可以面含期待,引导追问时可以目露疑惑等。除了眼神,教師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传递信息。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走近学生,耐心倾听;回答完问题轻抚学生表示鼓励;采用手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调重点。

三是要巧用评价,适时激励。在课堂中,灵活巧妙运用评价语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首先要抓住评价时机,反馈学生的精彩点。学生会在评价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次,评价用语要有趣味性。特别是在小学课堂,如果教师的评价从头到尾都是千篇一律的“你真棒!”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最后,评价用语要有启发性。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如果教师的评价语只是单纯地复述,这样的评价就没有办法给予其他学生一定的启发。因此,教师的评价还应该具有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启发性。

参考文献:

[1] 罗明东等《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李保强、关荆晶《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的生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第6期。

(纪冰菁,1990年生,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李碧慧,1967年生,女,汉族,福建厦门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作者:纪冰菁?李碧慧

上一篇:企业改革物业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