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经济问题分析探讨论文

2022-04-30

【摘要】随着居住生态危机(如城市雾霾、温室效应等)的加剧和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作为第三代建筑思潮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不是单纯的在建筑内部或外部种植植物进行环境绿化,而是一种节能、轻污染、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建筑思路。而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结构设计也须适应绿色潮流。本文就绿色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绿色建筑经济问题分析探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绿色建筑经济问题分析探讨论文 篇1:

浅析新形势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出行已经成为它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绿色建筑具备的优势在于其特有的经济外部性,它在促进了环境的保护、节约了能源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它的经济外部性也存在着不容小觑的问题,这也是至今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制约的最大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本文就根据绿色建筑的经济外部性特征简要分析了它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具有建设性参考意义的检验,希望对同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绿色建筑的发展;经济外部性问题;解决措施

一、前言

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的概念形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过程中,绿色建筑从自身的理念再到实践知识与技能上都具备了越来越完善的设计准则和评估系统,它的发展也日益引起建筑行业的瞩目,从长远角度来看,它必将成为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的,它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着各种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经济的外部性所带来的问题便是难以忽视的重点问题之一。

绿色建筑常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前提,旨在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居民乃至子孙后代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在环境保护里绿色的本质是指环境中不存在任何的污染以及废物,各种事物能以开放式的状态存在着,而且可以进行良性循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会给环境资源造成不利的影响,空间上表现在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跟附近的生态环境和谐相处,而且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全球的生态环境;而时间上则指在整个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即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以及回收等对各环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外部性概念

传统的外部性通常指一种经济力量会给另一种经济力量带来的“非市场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附加的。如果我们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发来看外部性,则可把它视作决策者未考虑到的而实际上又会出现的一种效率比较低的现象。通常会把经济外部性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时外部经济性,一种则是外部不经济性。后者常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某种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无法获取任何的补偿的现象。

绿色建筑的整个生产过程也是一种经济活动行为,它的外部性常体现在其特有的环境保护功效。众所周知,建筑行业被归于高能耗产业的范畴,根据相关数据可知,在人类生存的大气里面近乎一半以上的某些温室效应气体是由建筑物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材料生产、加工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所形成的的,也就是说这些生产施工环节所造成的能耗是其它任何生产过程都难以比拟的。当然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其它各种各样的环境危害问题,比如大气环境中酸雨的增加、臭氧层的破坏等等。从欧洲的一项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在欧洲能源消耗量最大的便是建筑物的施工建设过程,几乎占了总能耗的的1/2还要多,而剩下的25%则被用在交通运输上面。这些消耗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地球上日渐减少的而且属于不可再生的原油,并且这种能源消耗模式的持续时间有限,不过不合理利用,迟早会有枯竭的那一天。能源以及环境问题已经是21世纪环境保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从这可以看到非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是否具有外部经济性已经非常明显。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绿色建筑生产厂家的内部收益肯定会比社会收益小,这个时候市场就会失灵,当然这也就成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受阻的最根本原因。

三、分析绿色建筑经济的外部性特点

建筑生产厂家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方案不仅可以将初始成本的投资增加,如果开发商仅仅根据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展建筑施工必然会将工程的施工成本增加。根据推算可知,通常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大概会多增100元,针对这部分的增量成本开发商只能利用提高建筑物本身的销售价格来弥补,而这最终还是由购买者自行承担。提高房价必然会增加开发商投资的风险,而随着我国各大城市房价不断上涨的趋势可知,建筑物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很多的开发商始终处于觀望的态度,很少会真的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即便消费者有购买住宅房屋的欲望,但是他们很少会有节能观念,加上他们对节能住宅的需求不大,因而很少会购买比一般建筑的价格要高10%以上的节能型住宅,这就使得节能型住宅很难变成开发商本身很自觉地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绿色建筑可以给生产厂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样不仅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还有利于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整个建筑节能领域存在着用户改造以及投入建筑节能方面的投资收益要比预期的节能增加的投入要小,此外节能增加的投入定然会比社会获取的综合效益要小,比如在节约建筑能耗方面,由于投资回收期以及资金的时间价值都比较长,属于很久后才会才会表现出来的能源消耗费用,人们不会太重视。因为市场属于自由运转,所以生产者可以攫取到巨大的经济利润,这样就可以把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与此同时针对个人来说,非绿色建筑在生产上面的优势很大,而且相较整个社会而言绿色建筑的数量并不占据独特的优势。

四、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问题的处理措施

从上面论述的绿色建筑外部的经济性可知,外部经济性属于绿色建筑的典型特点,而非绿色建筑则不具备外部经济性,而绿色建筑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际上是为了怎样更好的发挥出绿色建筑特有的外部经济性,以便改善非绿色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而非绿色建筑具备的外部不经济性一般表现在个人成本呈社会化的趋向。如果想要彻底的把绿色建筑长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解决好,就必须彻底消除非绿色建筑所具备的外部不经济性,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绿色建筑的发展。通常消除非绿色建筑经济的外部不经济性具有两种方法,一是采取财政补贴,这个主要针对绿色建筑而言的,主要是为了将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充分发挥出来;二是税收政策,针对的是非绿色建筑,其目的则是为了将它的外部不经济性进行消除。

1.采取财政补贴措施

一般绿色建筑产品都具有外部经济性,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采取一些必要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快绿色建筑的迅速发展。也就是政府部门可以向一些经营绿色建筑的企业或者单位个人、或者消费人员给予适当的补贴,这就不仅可以吸引并引导广大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促进绿色建筑的消费,还能平衡绿色建筑物的价格,保持绿色建筑市场的稳定性。比如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密度以及容积率上存在着“铺张”的现象,因而政府部门可以着重对其建筑密度以及高度进行适当的补贴。

2.采取必要的税收政策

政府部门还可以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通过对一些非绿色建筑企业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征税,将征来的这部分收入来跟外部不具备经济性的那部分进行抵销,并对这方面的损失作出相应的补偿。在处理建筑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时,政府部门在制定征税额时应该充分考虑建筑企业给其他成员以及社会造成的损失,最好能将企业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所消耗的社会成本进行抵销。例如政府部门向非绿色建筑单位征收的能源税应该尽量把税额和绿色建筑五种消耗的能源费用一样。

五、结语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跟?绿色建筑经济的外部性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外部性问题促进了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被广泛的应用到环境保护以及能源的节约等多种实践活动中。而非绿色建筑物的外部通常不具備经济型,这就使得一些建筑物的高耗能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不仅促使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还浪费了大量的能源,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因而只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尽可能地把绿色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进行内部化,以便社会成本往内部化发展,此外政府部门还需加大关于绿色建筑生产企业的补贴力度,使得生产者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提高,这样便能确保我国绿色建筑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12(34) .

[2] 赵后粦: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D].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 金占勇 孙金颖 刘长滨 张雅琳:基于外部性分析的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设计[J]. 建筑科学.2012(06).

[4]关 凯 李世蓉:重庆市对投资住宅产业化可供利用的优惠政策[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1(03).

[5]李先林:浅析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 2011(03).

[6]周 玲 刘永强:我国绿色建筑理论的几点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2) .

作者:韩光辉

绿色建筑经济问题分析探讨论文 篇2: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探析

【摘要】随着居住生态危机(如城市雾霾、温室效应等)的加剧和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作为第三代建筑思潮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不是单纯的在建筑内部或外部种植植物进行环境绿化,而是一种节能、轻污染、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建筑思路。而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结构设计也须适应绿色潮流。本文就绿色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绿色;设计思路

前言

近年来,城市雾霾、温室效应等影响人类居住的生态危机进一步加剧,这给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敲响了警钟,人们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此时,提出了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从绿色建筑的设计风格和方法探讨到绿色建设中生态影响的计算,从各种建筑材料对环境影响的绿色分类到不同绿色建筑评估指标系统的分析,绿色建筑作为第三代建筑思潮正涌动在建筑设计界。相比于此,建筑结构设计对“绿色”的响应就没有那么激烈,这符合了结构设计师的沉稳性格。但面对现今的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结构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需要更多的人加以关注并投入研究。

一、绿色建筑结构的特点

绿色建筑与其他一般的建筑有明显的不同,主要有节能性、审美和谐性、系统综合性、健康性和环保性五大特性[1],而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也应符合绿色建筑的这些特点要求,要求结构设计最大程度地辅助绿色建筑本身达到节能减排、环保的目标。绿色建筑结构除了上述绿色建筑特点要求外,还应结合结构设计的两个重要特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经分析,绿色建筑结构相比一般建筑结构应有以下三个特点。

1.节能性

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用于工业、交通和其它行业,45%用于建筑物的采暖、空调和照明,5%则用于建筑物的构造。可见,与建筑相关的能耗约占全球全部能耗的一半。因此,建筑节能研究在绿色建筑体系营造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绿色建筑结构必须具备节能特性。

2.环保性

绿色一词表面意思就是生态环保,不对自然环境产生过多的污染。绿色建筑结构充分利用合理的结构类型、材料,在建筑物建成后,在较长的时期保持环保。

3.经济可持续性

建筑如果过分追求外观,不考虑强制使用高成本的某种结构体系带来的经济问题,那么这样的建筑势必给社会和人民带来过重的负担,违背了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的原则。为支持起绿色建筑的这一目标,绿色建筑结构也具备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二、绿色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根据建设的实际需要和人们对绿色建筑追求,设计理念随之不断提升,建筑的结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更是复杂化、多样化,绿色建筑结构概念更加清晰,结构形式也越发多样,其中绿色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方式也逐步成熟。相比一般建筑结构设计,绿色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建筑结构整体性原则、合理适中原则、尊重自然原则等。

1.结构整体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应把自身当做一个开放的体系与自然界构成一个整体,应追求环境效益最大化,局部利益应当服从整体利益,暂时性利益应当服从长远利益。在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中,应与建筑设计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结构充分符合建筑的整体效应。绿色结构可以使绿色建筑达到设计的各项目标。如绿色建筑招商局的南海意酷的屋项实现拔风目标对屋顶结构的要求,又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资料的夏式遮阳(由夏昌世先生设计)要求窗体附近结构如何处理等等。

2.合理适中原则

绿色建筑结构遵循合理适中的原则,合理的结构体系,适中的经济成本,这些要求也是对结构具备绿色特性的表现。如果结构体系富余度大,势必造成过多的建设成本,对社会形成了过多的资源浪费,无法达到节能的效果,就谈不上绿色了。所以绿色结构是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情况下合理的节省资源消耗,特别是对自然依赖性较强的资源。

3.尊重自然原则

绿色建筑的显著特点就是能够与环境完美的相融合,使二者和谐统一。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先考量自然、生态,改变过去人类是自然中心的错误意识,尊重自然法则,维护生态平衡,注重生态环保。建筑结构设计中每一步都应力求做到与环境和谐统一,因为建筑本就取之于自然,所以最终必定会回归到自然中去,这也是第三代建筑思潮的核心。

4.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思路

1.绿色建筑结构选型

结构选型对于绿色建筑的呼应可以发生在更高的层面上以确保建筑在与自然共生条件下的可持续建造性。事实上,一个基于绿色设计的结构体系相比传统建造体系可以极大减轻建筑活动对环境负荷的压力,同时结构选型在建筑生命周期的规划中可以承担非常积极的角色。正确的结构选型能有效地形成环保节能的结构体系,为绿色建筑提供“健康的骨骼”。绿色建筑结构选择正确的选型是关键。

2.选择绿色结构建材

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各项功能目标实现的基础支撑,对绿色建材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绿色程度。同样选择绿色结构建材形成的结构设计方案更加有效产生绿色效果。绿色结构本身材料应为绿色建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从而确保建筑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结构的构成单元具有可代替性,即当结构出现缺陷时,能及时方便有效地更换,因而结构的使用年限得以延长,同时维修的频度和造价大大降低[2]。

3.重点开发钢结构的绿色性

钢结构拥有其他结构类型所不具备的优秀特点,可以成为绿色结构的重要结构类型。力学性能清楚,抗震性能好,钢材延性好,耐久性好,这使得能利用钢材塑性变形耗能,建筑震害少、震害轻;钢结构建筑自重较轻,减轻地基受力。节能、节水、环保、减排、安装简单、建设工期短,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易拆除,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等优点,符合了绿色建筑的要求。综上所述,钢结构具有轻、快、好、省的优点,目前是绿色建筑最佳的结构形式,应重点开发钢结构的绿色性。

4.开拓创新,开发新的绿色结构设计软件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绿色建筑的兴起,对结构计算的要求也越发复杂,结构设计理论和程序有时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高新科技设计软件来完成设计。由于力学模型比较复杂,难以精密计算结构构件的受力情况,或对绿色建筑结构目标的效果分析无法精确,则绿色结构得不到保证。这就需要重新开发新的设计软件,使结构设计达到进一步完善。

5.工程案例分析

1.绿色结构选型案例分析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在这个欧洲第一栋生态高层建筑的项目招标书中业主明确提出应创造出“与使用功能的价值同样重要的建筑使用环境”,要求设计师在规定的三角形基地内保证所有银行员工在办公区均能欣赏到大楼中的空中花园。法兰克福银行大楼首创的角筒—错层空腹桁架结构体系,它取消中央核心筒而代之以建筑平面角区处的三个竖向角筒,大楼的整体空间形式因此改成在三角形大楼的每一侧都由每8层办公楼区之间加插一4个层楼净高的空中花园所组成,而大楼三面的空中花园都是按顺时针方向往上盘旋错层相接来设置,每一层的任何位置,办公人员都可以抬头欣赏到绿色花园。这就是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正是对绿色设计目标的执着追求,史无前例地设计出这样的一种绿色结构体系。现代建筑许多经典高层结构体系出现,但很多都无法达到生态绿色的效果,这值我们在结构选型关注和思考。

2.绿色结构建材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分为几大类型:一是从节约能源与资源的角度出发,以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为主要成分的砌体结构;二是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三是高性能钢结构。

以上所提建筑结构的建材目前阶段都是初步探索,或是原有建材上的优化升级,都局限于现有结构体系与理论,没有充分挖掘绿色建材的潜能。特别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人们只研究了它的材料性能、工程性能,而没有研究其力学性能。理论上,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应有更优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相比普通的混凝土有着不同数量级的飞越。绿色高性能结构体系应该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型的结构体系加以研究。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其抵抗污染的能力,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是今后发展的核心。

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结构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建筑结构设计者要遵守相关规范下,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探索更新设计理念,开创新的技术,建立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绿色建筑结构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核心,是绿色建筑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牛萌.浅析绿色建筑结构特征及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工业设计,2012(02).

[2]马晓云.绿色建材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山西建筑,2003(14).

作者:黄燕松 杨绮文

绿色建筑经济问题分析探讨论文 篇3: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普兰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200)

摘要:绿色建筑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推广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探讨了绿色建筑的设计。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节约资源;设计理念;环保节能材料;高新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推广,人们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因此,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绿色建筑的发展能够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

1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

2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2.1  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凋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2  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其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3  绿色建筑设计

3.1  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木难成林。随着中国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必须从单体建筑项目扩展至街区及整个城市,发挥建筑绿色化的“全景式”效益。

所谓“全景式”效益包括缓解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资源保护、创造就业、改善居住者健康和工作效率、刺激经济活动、投资回报以及生活质量等。“这些是全球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日益驱动公共及私人绿色建筑项目发展的动力。”

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也是住建部的目标。在《“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中,住建部提出了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的路径。

具体来讲,先行地区和新建园区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具体到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优先试点强制推广绿色建筑,2015年起,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西部地区扩大单体建筑示范规模,逐步向规模化过渡。

3.2  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我们必须从单一建筑绿色化中吸取教训,将绿色建筑扩展至绿色城市,发挥建筑在环境方面的潜能,以解决宏观层面社会和经济问题。结合各级政府(C40城市气候领导小组)和行业领导者对城市进行改革,确保绿色化成为新兴城市头等大事。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建筑的角度出发,节约用地就是建房活动中最大限度少占地表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节约建筑用地,并不是不用地,不搞建设项目,而是要提高土地利用率。

4  绿色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称为内部效果,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称为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经济学的观点:内部效果可进行财务评价,外部效果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谓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产业关联效果、环境和生态效果,技术扩散效果,外部效果会造成私人成本(内部成本或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绿色建筑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标。

建立绿色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不仅需要环境工程师和建筑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环境意识,共同参与营建的全过程。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建筑环境评价结果,形成共识,使其贯彻始终。因此,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法、美国的环境评估工程、法国的ESCALE法等等。

5  结语

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

[2] 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3] 魏后粦.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

[4] 舒光学.论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J].现代商贸工业,2009(02).

作者:孙永建 王胜男

上一篇:国际贸易的担保人义务探索论文下一篇:高校英语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