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新技能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改革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综合发展产物的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并在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和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活力。而这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启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新技能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课新技能管理论文 篇1:

提高练习作业有效率,实现教学环节最优化

摘 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联系课堂内外设计开放性的语文作业,注重各学科间的融合,作业突出“精、活、疑、新、难”,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用能力,从而拓宽语文覆盖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和提升知识觉悟,对于提高教學实效起到促进作用,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关键词:练习作业;有效率;教学;优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2.06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线的语文教师围绕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主题,在各方面总结出了许多成功经验,多种新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悄然兴起,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注重课堂改革的同时却忽视了练习作业方法的研究,许多作业局限于教材,或注重于读写,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练习作业就成了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就试图从不同的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一、语文练习作业现状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唯有成绩弄成败,大多数教师以高考为导向,教学的重点、讨论的焦点都是以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中心。教师受管理体制、考核机制、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抓基础、促成绩,急功近利、强化速成,作业形式单一、模式固定,布置作业着眼于课后练习,课程辅导资料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大量的重复性作业。而针对发展学生个性,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很少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业。笔者曾经对高二年级三个班做过调查,120项作业中,朗读背诵作业有7项,经典名著阅读占2项,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课后习题、作文、抄写、课前预习和辅导资料上的书面作业,规定统一作业多,拓展、自主选择的少而又少。教师将学生作业当作应付检查,学生将作业看作完成任务,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苦恼。

二、练习作业的目的

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宽和深化,使知识具体化并形成与新知识相应的新技能,是使学生学会审题、剖题和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的一次检验,是学生将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初步的运用、巩固和深化并使之系统化、概括化、能力化的迁移转换系统工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将知识、能力、觉悟融为一体的一种心理体验。教师讲解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重点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练习作业来达到知识的拓宽、延伸和深化,是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练习作业也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学生的努力甚至克服一定的障碍,独立地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毅力。

练习作业主要有:当堂训练,通过当堂训练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在设置作业的时候要分层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练习,做到因材施教,以便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尽其所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教材章节后的练习是对本篇课文的总结和巩固,能达到研讨与练习的目的,相对来说这部分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自己很难总结做出正确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答题的思路和方式方法给予指导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其次是配套练习作业,教师布置的课后复习练习作业,每次测验、考试的考题练习作业。它们都在不同程度或多或少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构成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

三、打破传统的全收全批全改练习作业模式

传统的全收全批全改练习作业耽误时间、浪费精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是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技能的应用能力衡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应减少在批改练习作业上的时间,更不能为应付领导检查全收全批全改,同时这种状况还会影响到教师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全收全批全改练习对学生改正错误无多大作用,教师背着学生批改作业,作业本又不能及时发到学生手中,学生的作业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不能达到对知识及时的强化吸收作用。不仅如此,当作业本到学生手中后,学生一般只注意评语和等级,并不深究教师是怎么批改的,也不一定会深究错误原因,只会照批改的字样抄上答案。学生的这种改错只能是“头痛医头,足痛医足”,不能诊本。为了使学生彻底改正错误,教师又不得不重花时间讲解,于是时间被耽误了,计划乱了,教师累了、烦了,全收全批全改的作业成了教师的一项重负。

学科核心教育的养成也离不开作业改练的同步转变,在学生的作业上要能反映出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语文学科又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只是学习应付考试的知识更多的是人文素养的养成,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最初都要在语文学科中体现出来,所以在评改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动向。比如在一个学生的作文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放学回家我一听见母亲的唠叨与谩骂顿时我的头都要爆炸了,我恨不得过去摁住母亲的喉咙或者离家出走再也不走进这个家门。”看到这段话,如果批作业的时候忽视了该学生的思想动向,那么后来他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堪设想,这就是反映学生作业中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时候我们要和学生及时沟通进行思想的沟通和疏导,有必要的时候还要请家长进行协助开导。

四、创设新型的作业设计

当堂训练作业,由于经过了讲授,启发自学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初步完成了对本节课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基本上学到了新知识,这时学生的心态是希望迅速地将自己刚学到的新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作业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空前高涨,为训练做好了知识和思想上的准备,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出示经过精选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课堂练习题,以满足学生的渴望心态,指导学生当堂完成以巩固和消化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达到让学生撑起杆子摘到果子的课堂教学实效。

教材章节后和配套练习题,它们是教材编写专家精心拟定的,有一定的梯度和难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此类作业,不必全收全批全改,可采用全抽批、同桌互改、師生问答互改等方式解决,也可利用专门的作业课在教师预测学生错误和吸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学情后,对于一般性错误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发现,认真探究,只有找出错误所在,分析错误根源,才可以从错题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来。

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作业,一般说作业难度大,能力运用显著,它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具有综合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运用,侧重于练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审题、剖题和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它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多向性,对此类题的指导练习可采用讲座形式,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每次测验、考试后的考题练习作业,它们具有综合效用,必须是在教师批阅之后在课堂上讲评,先让学生听懂,然后按照规定让同学们自查,通过核对、错题重做、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评要符合一看(看懂题意)、二想(想应该怎样做)、三动手(想好了再动手)、四查(检查所拟答案是否符合要求)的程序。教师要控制解题方法,总结和交给学生解题的钥匙——“十要诀”:审题要准,扣题要紧,题型要明,角度要正,层次要清,分析要透,要点要全,语句要精,格式要规范,书写要整洁。

五、拓宽语文覆盖面,优化语文练习作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所以我们应当联系课堂内外来设计开放性的语文作业,注重各学科间的融合,不能让作业仅仅局限在巩固基础知识,而应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从而拓宽语文覆盖面,优化语文学习氛围。

新型的师生间关系是开放的、互通的、共享的,而不是命令与执行的关系,为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鼓励他们阅读名著或好文章,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好词好句进行摘录、编写内容提纲或绘制思维导图、撰写读书心得或读后感。经过一定时间后组织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可以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可以分享读书心得、可以交流思想情感,一个词语、一句好话、一种情感交流都是同学间心与心的交流,激发彼此间对语文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从而学生的作业质量得到快速提升,新的思潮在在青年一代中迸发。

对待练习作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制地进行,要进行多次的反馈,因为学生对待作业练习的态度与作业后间隔的时间长短成正比,须针对学生主体的实际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必要的启发指导。

练习作业的题目要突出“精、活、疑、新、难”五个字。“新”就是形式新颖多样,不断能给学生带来趣味和新信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精”就是要有针对性,能达到训练要求,以一带十,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活”就是要给学生创造求异思维的条件,创造思维展开的情境,以使学生从多方面着手分析,寻求最佳解题办法;“疑”就是要给学生布设疑点,能不断激起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难”就是要特设一定障碍,引导学生在克服障碍中经受锻炼,磨炼意志,品尝问题得以解决的无比快乐。

实践证明,利用多种形式、多条渠道进行练习作业,在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它能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和升华知识觉悟,对于提高教学实效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小青.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2]王天义.实施异步教学,大面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J].异步教学研究,2009(7).

[3]徐金灿.新·活·疑·巧──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J].宁夏教育,1996(11).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李新彦

语文课新技能管理论文 篇2:

借力新媒体技术,扬起语文教学之帆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改革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综合发展产物的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并在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和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活力。而这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有必要立足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正视新媒体技术在本学科教学中的意义,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来扬起语文教学之帆,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为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技术应用意义的同时,以《荷花淀》教学为例,就新媒体的有效应用路径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能够给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媒体技术 应用意义 应用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5.026

在新时期,新媒体作为一种拥有优秀信息传播功能、丰富教育资源的技术手段,在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教育实践来看,新媒体的运用不但能够丰富课程教学的内涵与形式,而且能够进一步延伸教学的路径,对于课程教学以及育人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动力。所以,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围绕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对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框架等加以革新,从而在提高语文教学先进性、有效性与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意义

1.丰富方法,扩展资源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新媒体的引入能够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路径,实现语文教学由现实课堂向信息化、翻转化、混合化以及线上化等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可依据多媒体技术之便来对相关知识点加以形象展现;运用钉钉等平台来推进语文线上教学等,这对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语文教学也获得了更为多样的资源,在这些资源的推动下,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和深刻地体悟到相关知识点的内涵,而这不管是对于他们学习效果的提升,还是对于综合素养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2.激发兴趣,维持活力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好比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他们只有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才会以更加热情和专注的姿态投身学习当中,进而获得更多收益。这也充分说明,如果语文教师想要保证教学实效的话,就必须要秉承“趣味教学”这一思路,以趣为引来提高教学有效性。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而新媒体本身就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教辅手段,将其渗入语文讲堂能够进一步增添课堂趣味性、亲和力。同时,该技术手段还能够营造一种视听一体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保持长久活力,并最终实现寓学于乐的教育目标。

3.提升效果,发展素养

在新课改旗帜下,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然而,结合教学实践来看,以往的语文教学大多以言语直输的方式展开,这不但影响教学实效,而且也给素质教育的落实埋下诸多隐患。而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学生不但获得了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路径,而且还能够得到更多知识探究、实践运用的契机,而这必然能够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文化修养的发展铺路搭桥。

4.科学构建,全新发展

用引入新媒体技术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方式来促进语文教学科学现代化的发展,有效构建新技术以及新布局下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新生态结构与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新技术新思想下的多元化模式,来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化的发展,推动教育的不断革新,让当代科学培养能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学生教育工作在提升其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构建教育发展生态环境。基于此,学生教育相关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职责意识,加深自己对新形势新视野下教育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刻认知,进而不断通过加强自身职业素养,优化与发展学生教育构成模式等手段,有效增强对教育发展有效性的认知,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水平,科学利用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有效完善学生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有效完成学生教育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生态、新模式的构成,推动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荷花淀》由作家孙犁(1913—2002)所作,其内容选取了白洋淀的一隅,以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水生嫂为中心人物,描写了她“夫妻对话——探夫遇敌——助夫杀敌”的故事。本节课的教育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等方面的分析来读懂文中的人物形象,领略中心主旨。

1.依托媒体手段,深化语文认知

在众多新媒体手段当中,我们最熟悉并且运用最多的当属多媒体了。它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资源整合能力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图文、音频以及影像等资源,然后依据多媒体之便来展示于课堂之上,让学生能够在这些视听化、多样化的资源推动下,获得良好的学习参照,进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收益。

例如,在讲授《荷花淀》时,教师首先可依据教学内容,用一个神话故事来引出本章节的内容:“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中秋节,还是凡人的嫦娥偷吃了神仙的仙草,而后她不由自主地飘向‘月宫’,就在她马上到达月宫的时候,随身携带的宝镜却碎裂成了99瓣碎片,散落在大地之上。而后,这99瓣碎片化身为99个景色优美的水淀。其中就有一个开满荷花的水淀,人们亲切地稱之为——荷花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多媒体之便播放一段荷花淀的PPT影集,配上轻快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信息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可引入正题,为学生展示一段《荷花淀》的影像片段,让学生能够透过这段视频对文中人物形象形成深刻认知。如此,便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探究热情,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为后续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基。

2.科学构建情境,有效保证效果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大的作用是通过情境构建等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知识需求情境,引导学生在整个情境中,通过自我探究或者合作学习等手段,完成整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符合当代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对新《课标》下学生科学培养思想的一种再现以及诠释。因此,在《荷花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借鉴这样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水平。

此外,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育优质效果的保证,只有让学生这个主体对于即将学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调动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进而主动投入到相关技能与知识的学习中。基于此,教师应注重学生技能与知识探究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积极采用情境教学等学生认可且喜欢的方法展开教育,从而保证培养的效果,增强学生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水平。

例如,在教授《荷花淀》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初期,可以先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大家构建这样的教学情境: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很凉爽,很干净,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一个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情境设立完毕,教师还可以利用语言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以及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大家想不想知道后面的内容呀?”“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做什么呢?”用问题引导和情境构建的模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荷花淀》内容的探究意识,保证培养效果,还能科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3.实施对分课堂,增强学生水平

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是当代学生科学培养以及教师科学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科学掌握新技能与知识获取手段,增强其知识获取路径以及效率,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数据表明,在当前基础教育階段,各级中小学教育实施课上课下网络辅助教学的比例高达72%,通过网络自主获得技能以及知识的学生更是达到87%,甚至在一些发达地区,几乎95%的学生都曾在自我知识的需求下,主动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来获得对应的技能与知识。因此,当代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教学中,各大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引入网上网下混合式对分翻转课堂教学等先进思想和手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培养效果,保证技能以及知识的教授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无论是技能、知识还是获取方法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教授《荷花淀》中人物刻画手段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慕课平台或者微课平台,积极寻找一些先进的对应的典型人物刻画教学案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再将一些学生熟悉的模式或者元素穿插进来,待学生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将学生分为几个探究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就刚才的典型人物刻画技能以及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探讨,提升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究思想,让他们逐步构建新的学习模式以及知识获取策略,增强其综合素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自身学习素养,积极利用在线教育等手段科学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和问题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下,能够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来获取相应的技能与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素养和综合水平。

此外,在当前“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当代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较为先进的理念之一,教师在具体实施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终端的监督以及管理,从而避免学生因自律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各种问题,直接给学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4.借助微课技术,引发语文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不乏一些难点内容,以《荷花淀》为例,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通过言语对话、景色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而在面对这一学习目标时,学生大多会因为阅读分析能力不足或者思维不够开阔而困难重重。所以,如何做好难点部分的教学引导工作是广大语文教师都亟待思考和处理的问题。而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代表性技术产物,有着操作简便、内容精炼以及直观性强等特点,将其渗入语文教学当中,不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为详细和明确的学习参照,助力他们发散阅读思维和探究意识,使他们能够领悟其中的要点和精髓,而且还能够帮助教师营造一个翻转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多思考探究和翻转实践的契机,为他们语文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打造语文“微”课堂,以此来引发学生的语文探究兴趣。

例如,在讲授《荷花淀》时,教师可在把握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视听资源+探究任务”形式的微课。其中,视听资源包括一些影像片段、写作背景图片等,探究任务包括:“文中没有战斗场景描写却让人感受深刻”“品味文中对话,分析它们对于情节展开的作用”“水生嫂既然这么关心水生,为什么却问其他人的事”“结合几个青年妇女探夫对话,分析它们的个性如何”“水生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语文基础等方面的实情,在班内划分出多个4—6人的语文小组,然后指引各组成员一同思考探讨、交流分析,完成这些探究任务。最后,教师可指引各小组依次阐述自己的答案,结合他们结论的闪光点与不足进行总结性点评,与他们一同探究水生嫂等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文章的中心。通过此举,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更好地发挥集体之力,促使其思维、协作、实践以及处理问题等能力得到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5.打造网络平台,延伸教学路径

诸多教育实践证明,语文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课堂教学环节,而且和课后巩固环节有着莫大关联。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语文课后巩固环节大多以枯燥的试卷练习展开,学生极易产生厌恶、抗拒等情绪,不但影响他们知识巩固的效果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对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来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的课后复习和练习路径。

例如,在讲授完《荷花淀》之后,教师可借助QQ、微信等软件之便搭建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在上面布置一个“课本剧”表演任务,指引各组学生再次品读课文的同时,自行分好角色,演绎课本剧并录制相关视频。同时,教师借助平台,开展线上朗读比赛、《荷花淀》读后感创作和续写等活动,以此来进一步延伸语文教学路径,让学生获得更多个性化的语文知识实践契机,促使教学效果能够更上一层楼。

总之,在新时期,语文教师要认清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形势,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新媒体的渗透工作,以新媒体为主力来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加以革新,从而扬起语文教学之帆,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文学修养的发展做好奠基工作。

参考文献:

[1] 邓达勇《新媒体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25期。

[2] 吴怡《新媒体时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化及对策探析》,《课外语文》2021年第3期。

作者:李春社

语文课新技能管理论文 篇3:

新年的阳光,新时代的苏州教师

“当学生迎面走来,主动和我打招呼,那一刻我就觉得做老师是值得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工作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的反馈,这也成了支持他们继续奋斗、不断突破自己的动力。

“教师是兴教之源、立教之本”,多年来,苏州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不断加大教师的引进引入和培养培训力度,师资队伍持续壮大,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大力提升。怀揣着爱心和热情,用实际行动争做新时代教师,教育好有梦想的学生,已然成了苏州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景。

名校毕业生邂逅“教师缘” 秉承热爱,教学相长

王雯静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7点半前准时到达学校,管理早读纪律、做一些上课的准备工作;上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中午和下午批改作业、备课;傍晚17点之后,作业二批、给留校生答疑。19点,夜幕降临,她开车回家。饭后,她一般会进行家校沟通、演练明天的新课。

在2021年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中,每10位新教师中就有4人毕业于清华、北大、南大、华师、北师等名校,王雯静正是其中的一名新老师。她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目前在苏州市立达中学任职语文教师。

“一方面正慢慢适应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另外一方面因为自己刚入职场,工作准备方面会投入得更多的时间。”作为新老师,王雯静虽然偶有疲惫,但能尽绵薄之力投身家乡教育事业,她觉得无比荣幸。

“苏式教育”不单单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更注重培养学生大气包容的气质,注重内外兼修,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后续发展。名校毕业的老师能将自己作为名校毕业生养成的良好思维能力教授给学生们。思维模式分为低层、中层和高层,王雯静尽可能地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拿《西游记》的考试题目举例,低层次的思维能力是记忆、辨别的能力,比如在哪一个国家遇到了哪一个妖怪,比较基本,对号入座后再进行记忆;中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梳理、分析的能力,比如解答‘在西游取经过程中,哪一个家族给孙悟空带来了最多的刁难’这一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将火云洞红孩儿、女儿国落胎泉如意真仙,一直到火焰山三调芭蕉扇所有情节都梳理出来;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在总体框架之下,整合、探究的能力,比如在探究《西游记》如何体现鲁迅所说的‘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时,我会引导学生探索表层文字下的深层意义,结合主题,灵活运用阅读积累,通过每一回的归纳、总结、分析,勾连问题,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理解名著的基础上,还可以适时引导他们对文本从历史价值、思想价值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解读,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名校生的头衔,对于王雯静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怎么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合理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怎么把优秀教师上课的方式内化为自己教书的能力,其实考验的又是另一种能力。”如何从“学得好”到“教得好”,如何习得这个关键的内化能力,是她目前正努力突破的。

奋进中的特级教师 正己求真,立志原在初心时

秦嵘在城西中学任教初中物理已26年。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确立了成为一名好老师的人生信条。“正己求真”,在采访中,秦嵘不止一次提及这个词,“换句话说就是要坚持为人师表的理想信念,求真务实的教学行动。”他解释道。

想要成为影响学生的好老师,老师本身就要不断学习。秦嵘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和周末独自在办公室或书房里度过,也记不清在撰写教学反思和论文中度过了多少个长假和春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不断地钻研提升,他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吴中区知名教师、苏州市“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园丁先锋、苏州市最美劳动者、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等。

每一个特级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之“特”。在平时的物理教学工作中,秦嵘发现很多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经验是碎片零散甚至是空白的。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他将“为了学生的学而教”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他利用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教学,创设“真情境”,帮助学生反刍经验,形成“真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真探究”,力求让学生获得“真体悟”,累积新经验、内化新知识、获得新技能,最后指导他们实现“真应用”。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堂课时,秦嵘从瓶吞蛋的小魔术引入,创设学习情境。“大气看不见摸不着,通过真实场景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气体压强的真实存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意欲探究的兴趣,围绕着如何呈现、如何测量等问题展开探究、获得新知识,直到通过实验体验问题解决。”他说,“成功的经验是可以迁移的,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是作为教师的不二选择。”

做一名特级教师,秦嵘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带领吴中初中物理教师们一起发展、突破自己,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品格体现。”近年来,他在苏州市课改观摩、名师工作室等教研展示活动中开设示范课、讲座38次,受众达3000人次,获得受众一致好评。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云“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吴中发布”推介的育人事迹《赞!像叶圣陶一样做老师,第一批“园丁”上线》里,秦嵘也赫然在列,他认为教师的价值就在于成就他人、圆满自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能够引领学生和影响教师在能力和心灵上取得成长,一直是秦嵘作为老师的价值追求,他乐此不疲。

教师发展学院 为教师教书育人赋能

“双减”落地后,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更别出心裁的作业设计等。王雯静还未踏入校园,在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的新教师培训上就收获颇丰,感受名师风采,聆听精彩讲座,拓宽学习视野,这一切都帮助非师范专业的她实现了新教师在专业上的提升。而秦嵘也通过在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里开设示范课,使得自己的讲课能力和教研能力进一步精进……

“不是所有人都追求同一個发展目标,所以我们的目的是帮助每位教师都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让每位教师都有发展。”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唐爱民表示,学院2012年成立的初衷,是为提高苏州市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和素质,致力于共享苏州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区域教师教育改革,助推苏州教师专业发展,学院所搭建的平台和项目,都面向教育教学实际,对接各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解决教师发展的实际问题。学院先后开设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特级后备班、名师领航班、名校长领航班、名师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学校、“新高考”大讲堂系列活动、新入职教师培训及校园长任职培训等品牌培训项目。在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促进名师成长方面,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了梯次化、递进式的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造就了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在近日公布的江苏省第十六批特级教师名单里,就有一批在教师发展学院学习、进修的教师,他们的经历也是许多加入学院培训班的老师们成长的一个缩影。“比如高新区幼儿园和胥江中学中有两位老师,于2021年先后获得了正高级和特级教师的称号,从他们进入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到特级教师后备班培训站,再到名师领航班,在这五六年的培训生涯中一点点破茧化蝶,实现了自己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快速大幅度提升。”唐爱民介绍,“总之,我们提倡教师培训指导要更有针对性,更实用有效。”

唐爱民强调,要正确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的专业学习和研修,提高自身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动态过程。“这贯穿了教师职业生涯的全程。”他说。

为苏州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是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的职责。截至目前,苏州教师队伍中有全国教学名师4名,苏州教育名家13名,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6名,正高级中小学教师300多名、省特级教师450名左右、市名教师622名,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740名左右。全市在职教师中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等高层次教师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一截短短粉笔,勾画出学海的广阔;一方窄窄讲台,搭起通向真理的桥梁。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聚焦在苏州教师们的身上,照耀出的则是他们奔跑前行的矫健身姿。

作者:颜凤仪

上一篇: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论文下一篇:收入分配薪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