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论文

2022-04-28

摘要:对于中国现阶段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来说,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不仅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体现了一体化出现与发展的必然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论文 篇1:

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以致用。本文通过对这门学科教学方法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采用“任务—设计—理论—任务”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教学方法

室内设计课程在许多建筑装饰及艺术设计专业中被作为专业课,需要使学生进一步的具备从事室内设计的能力,创造出更具功能和美感的生活空间,同时使学生不断了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构成形式与表意状态,掌握形式美的基本归路及在餐饮酒店等典型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1 传统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先理论后实践,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室内设计授课模式重视理论,使得教学过程与实践相脱节。理论一般具有抽象性特点,学生不易学成,理解模糊[1],因此在实践中无从下手,不仅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导致了学生主动思考研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因此室内设计教学应该经常走出校门,加入实践环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对室内设计的认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室内设计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更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学生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室内设计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教学过程过于重视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很少有现场体验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另外在实训阶段,课题大多也是虚拟的,无法进行全程的体验与设计,因此不能掌握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多种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创造性

传统室内设计教学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仅仅依靠考试或者作业,不能有效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也很难体现出学生的优势,因此科学性不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使学生仅仅为应付而去学习,学习潜力被抑制,创新性难以发挥。

2 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设计教学课程改革目标分析

由于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很难体现与表达,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抑制,学习效果不明显。而要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根据目前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学生的学历并没有很好的起到区分工作性质的作用,也就是说各种层次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类型、面临的工作环境及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需要将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在就业市场与能力培养方面,不断增加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 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设计教学课程改革方案

基于目前室内设计教学目标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笔者提出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如下:

3.1 建立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方法

工作室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以骨干教师和核心,以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为基点的具备一定科研、设计与开发实力的工作教学团队,这样的团队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进入不同的专业工作室进行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主要采用开放式教学,以设计任务为主导,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人员构成

工作室负责人,主要负责工作室的全面工作,比如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安排、教学实施过程监督、设计实践与科研的开展、骨干教师的培训等;

节点教师,主要是根据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要求不同的教师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并组织学生参与工作室的设计工作;

学生助教,主要是协助教师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

②场地分析

工作室要求至少能提供大约20-40个人同时使用的场地,一般这样的教师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教师办公区;学生工作区,主要包括学生书写、绘图工作平台以及电脑及绘图板等设备;教学讨论区,用于学生设计讨论、交流、查找资料等。

3.2 构建“工程项目”知识系统

以一个空间设计项目为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对涉及任务书的准确解读与分析,要求学生与甲方进行面对面的有效沟通;

②对现场进行勘测并记录,同时对有关项目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

③在对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完善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提出自己的创造性建议;

④在对创意思考成熟后,采用图形将创意进行表达,并根据需要制作出成一定比例的模型,并进行反复讨论与修改,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

⑤在设计方案经甲方同意后,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并将方案进行具体化分析,依据行业内相关标准,采用学术化符号及图形对涉及方案进行详细表达[2];

⑥与施工单位进行配合,并协助甲方对施工进行相关的监督。

3.3 构建多人小组的设计单位

从目前的室内设计工作内容来看,一项大型项目,设计工作一般是由一个涉及团队完成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3-6名学生组建为一个设计小组进行实践设计。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讨论与评价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4 以项目进程作为教学路径进行实践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项目进程为教学路径贯穿到教学中,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设计项目的整体性的把握,并熟悉项目实施的环节,使学生一步步熟悉整个项目的流程。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完成一个项目工程的过程。在这一的教学模式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以“设计者”的身份将自身的设计作品展现给大家,教师和学生可以参与问答,这样一方面启发了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学生推销自己设计的能力。

3.5 多层次考核体系的建立

室内设计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课程,必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检验,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掌握能力,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由于受个体影响太多,因此不科学性十分明显。在新的教学模式改革中,需要建立多层次的考核体系,以作业及作业效果为主体,教师与学生评价为客体进行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工程项目的知识体系,将教学过程分为多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都有专业的教师进行知道与评价,即上文提到的节点教师。这样在一个项目完成,也即一门课程结束的时候,可以有多名教师同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效发现学生的问题及优势,同时降低教师的主观性,提高教学考核的科学性,促进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4 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设计教学课程改革预期效果分析

通过对室内设计进行课程改革,建立设计工作室,安排节点教师,在以工作室为基础的前提下,以设计过程为路径,设计任务为导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来,同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反复完善理论的不足。同时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设计—理论完善——任务设计”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下,通过对具体的项目设计,有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并不断培养学生对现场的观察及对客户要求的把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入,设计出的方案也越贴近现实,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与实时性。另外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沟通谈判技巧与设计的汇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整个设计环境的认识与了解程度。

5 结论

以设计工作室为基础的项目核心教学方法,有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刺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发挥,促进了师生的良性循环,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室内设计不仅综合性很强,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快速的发展着。高校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两点,而过多的侧重于理论知识并使教学与实践脱离。此外,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陈旧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室内设计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结合当前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有效促进室内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林.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5):111-112

[2]张洋.浅析室内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与设计.2009(05):170-171

作者:时洁

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论文 篇2:

浅谈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的价值体现

摘要:对于中国现阶段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来说,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不仅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体现了一体化出现与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 一体化 价值体现

一、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渐成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现代设计进入到一个成熟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大师,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基本上都是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这种工作模式,导致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品出现。许多比较复杂的项目虽然不可能由建筑师完全承担所有的设计,但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加上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从开始策划的时候就同步进行,使项目的质量得到保证。通过战后半个世纪的发展,许多大型项目都已经建立起这种或者统一设计,或者密切合作设计,服从于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的设计模式。

从国外现代设计的发展看,这种统一的整体性设计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因而也逐渐成为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之所以在国内还依然存在建筑与室内分离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建筑领域的多种实际情况共同制约的结果。比如,对建筑设计的需求量庞大,使这个问题难以得到重视和真正得到解决;设计的审批程序繁琐、设计体系复杂;专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投资商主导项目建设等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于各种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与国际水准接轨,人们对于设计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从国家大剧院,到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再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无一不是国际性的建筑师和事务所参与其中,在把中国成为大师建筑实验场所的同时,也为我国设计界带来了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提供了一个让全民认识国际设计水平的契机。

令人欢喜的是,现在业界已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和团队在承接类似的设计项目,无论是博物馆、商业中心、医院等大型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办公楼、酒店等民用建筑,很多都是从规划设计开始,然后是建筑、景观、室内、产品、平面、艺术品的设计贯穿整个项目,效果非常地好。虽然中国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体制依然有待改革,以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但是众多同类型设计项目的成功,已经给国内设计界提出了明示: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一体化不但是重要的,并且也能够给设计带来崭新的前途,是中国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的价值体现

1、社会价值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被斌予了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与生存空间环境的功能。而设计的好坏,则往往关系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追求是否能够实现,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一种更优化的设计模式以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

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首先是一个从外到内,又从内向外的设计过程,是统一的、整体性的设计。一方面强调设计初期的理念构思能够贯穿到最后的设计实施阶段,另一方面又非常重视设计最终完成的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无论是住宅还是大型公共建筑,一体化设计都能以它独有的优势提供最佳的服务与效果,同时解决了不少因装修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其次,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势必会重新调整设计资源的再分配,尤其是众多不具备资质的装饰设计公司将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优胜劣汰。从而在市场需求的调控下,进一步规范国内的设计行业的秩序,使设计市场体系逐渐趋于科学合理。

2、 经济价值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由于历史、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建迅猛,GDP总量平均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的人均占有量低。因此,在许多项目的建设中,我们不得不首先考虑设计的经济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应该成为我国各设计领域的基本出发点。

总的来说,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就是经济价值。建设是一个花钱的东西,如何用最少的投入,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这是好设计的评价标准之一。此外,用怎样的设计方式进行项目的设计,也是体现设计经济性的关键。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是从建筑到室内,乃至延伸到家具、灯具等产品的统一设计。其好处是:首先,原本几个分离的专业范畴被整合在一起,其设计的投资成本必然会降低。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投资商来说,项目一旦启动,时间就是金钱。项目越早建成投入使用,其资金就越快回笼,尽早地实现利润,这是不变的定律。而一体化设计对各专业的整合恰恰可以减少设计过程的时间,紧密配合投资商的投资周期预想。其次,这种方式使设计方从开始就与投资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两者沟通顺畅,认识比较一致,设计方对客户的需求有一个从一而终的理解,减少不必要的方案改动,使日后设计与施工比较顺利。再者,由于是一体化设计,建筑、室内、家具等各专业间的设计衔接得比较紧密、一气呵成,基本上不会出现一般项目建设中,因设计配合出现矛盾而窝工、返工的现象。设计的合理化控制了施工的条理化,从而减少投资商在设计与施工中的经济投入,而又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3、生态价值

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还具有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

第一、一体化设计能节约建筑材料的重复使用。通常在一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材料的使用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规模比较大的项目来说,此况尤甚。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分离,容易造成建筑与室内设计衔接的矛盾,增加工程返工量,直接导致材料重复使用的浪费,进一步增加了资源利用的压力。从这一点来看,一体化设计能很好地从宏观上控制建筑与室内设计的衔接过程,充分考虑每一种材料的合理运用,并尽量减少木材等不可循环材料的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二、一体化设计能够尽量避免异型空间出现模数化建筑的区间间隔,可以节约建筑材料的损耗。一体化设计是一种整体性的设计,既考虑外在因素,又要考虑内在因素。从某种角度来看,它是一种自内而外的逆向思维设计。它可以指导我们根据市场常见材料的模数尺寸来确定空间的间隔,以减少材料因与间隔尺寸不符的损耗。在这一点上,贝聿铭先生在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楼的设计中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第三、一体化设计有利于提供更加节能的建筑与室内空间环境。由于一体化设计是一种统一的、整体性的设计。因此,对于某些建筑的节能设计,它同样可以把其理念贯穿到最终的设计阶段,有利于环保型节能建筑的推广与利用,而不像一般的室内设计那样把建筑的节能设计视若无睹。

由此观之,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模式应该是今后推动社会发展最理想的设计模式之一。

作者:潘力

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论文 篇3:

论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趋势下的人才培养可行性措施

摘要: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渐成主流,在我国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同时要求我们对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更为主动,积极把“可行”变为“现实”。沿着两种设计教育模式交流与整合的思路,努力在差异性存在的前提下以一体化为目标,进行教学资源的交流与人才资源的整合,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一体化 人才培养 可行性措施

1、专业课程元素的相互吸收

无论是建筑学专业还是环艺专业,结合各自专业的学科体系,有选择地吸纳对方的专业内容,引进部分重要的课程,是培养适应一体化设计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建筑学教育体系

对于建筑教育来说,由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强调单一学科发展的建筑教育和学科体系正在向综合性很强的现代建筑学科体系转化,现代建筑学科体系涵盖了很多不同的子学科。其中包括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再设计,亦即我们所说的环境艺术设计。因此,建筑教育加强对艺术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提高结合艺术与空间的处理能力,似乎也是合乎其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第一、加强艺术概念(绘画、雕塑、造型艺术等)基本范畴的学习。艺术范畴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美术(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必修课外,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诸如“色彩美学”、“公共环境艺术学”和“西方艺术设计史”等艺术类课程,让学生不只局限于了解建筑方面的知识,还能够了解更多艺术人文方面的知识。

第二、重视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着重于使用功能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建筑教育不可止于形体,应该重点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环境艺术意识。环境艺术不等同于“装饰”,而是一个空间系统,系统内所有的设计与装饰艺术,都是根据人的需求而进行的,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于这一点,不用另外加设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只需在建筑的专题设计时,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思考,并以他们的设计作业作为评价的依据。

第三、加强建筑各相关学科知识的融贯性培养,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筑学教育重视建筑学科的专业性。然而,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不能只局限于做方案、画设计图,“两耳不闻窗外事”,还应包括很大成分的社会职能和广泛的交叉科学知识。因此,建筑设计课要更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可增设诸如设计策划、设计社会学、信息方法学等方面的选修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有关设计的各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为走向工作实践打好基础。

(2)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来说,主要是坚持以“广义建筑学”指导设计的教学,即以建筑学作为环艺教育的基础平台,将建筑教育脉络清晰、主题突出、步骤有序的体制优势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领域中去,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更系统和更专业化。在具体的教学中,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在设计初步的教学课程中注重培养“广义建筑学”的概念。设计初步课程是专业的基础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发现、了解和培养对专业知识兴趣的阶段。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主要是景观及室内方向的设计人才,因此,在设计初步课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关于建筑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抓住建筑的实质,正确理解建筑和室内空间的概念,并掌握设计的基本工具及技能,为整个环艺教育体系构建建筑学的知识平台,在低年级时共享专业基础知识,到高年级时再进行不同方向的延伸。

第二、在室内设计的专题设计课程中,加入建筑设计的课程元素元素。在室内设计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先组织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其规模不需要很大,可以是一个书报亭或是一个小茶室,但是要贯穿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全过程,让学生从刚学习设计开始就把建筑和室内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完成设计。

第三、开设建筑学的一系列课程。其中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测绘以及建筑结构选型型等主干课程,作为必修课,而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建筑材料与构造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主要是在设计初步所构建的知识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建筑学对环艺教育的指导作用。

2、教学资源共享与专业互换

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利用建筑学与环境艺术专业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优势,有组织地对两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互换专业学习,目的是进一步加大专业人才培养相互靠拢、相互整合的程度,更深入系统地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成体系,为设计一体化作人才储备。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四年制度改为五年制。因为建筑学教育是五年制的,如果两个专业的学生互换学习,课程安排会有所增加,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原有的四年学习时间,基本上不足以应付,而且不同年制的课程设置对于专业互换来说是比较难对位的。再者,环艺教育主要分为室内与景观两个培养方向,本来的课程量就比较大,在引入互换机制后,原有四年学制中的专业课程时间缩短了,对专业教学体系的完整性造成影响,反而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

第二,在三年级这一阶段有组织地进行学生互换专业学习,时间为一年,学习内容与课程设置原则上由对方进行安排,并可开设一系列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修。一方面,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学习,已逐渐形成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避免了由于三年级的互换而造成原来专业基本特征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有了一定的自身专业基础,学生在互换学习的过程中可更主动更有效地掌握对方专业地基础知识与技能,对建筑与环艺两个专业各自的特点与关系通过对比而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带着这样的认识回到四、五年级的专业学习,进入毕业设计阶段,进一步巩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从而达到既相互靠拢又彼此互不替代的培养目的。

第三,在学生互换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两个专业的教师可进行更多的教学经验交流。如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商讨在各自的专业教学与学生互换教学过程中如何作课程内容的安排,并调整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计划,更好地配合专业互换机制的发展,使其逐步走向成熟与稳定,成为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经之一。

3、 设计继续教育的培训

设计继续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设计教育模式,这种继续教育涵盖了我们习惯所称的“成人教育”而又比“成人教育”有着更广更深的内涵,它是大学本专科教育的一种补充和提高。学生走出校门步入企业,成为职业的设计师,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也需要不断自身的素质,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兴起的职业再教育正是为了弥补这样的空白。

从目前设计再教育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社会上由行业管理组织举办的培训机构,其对象是低端的设计人员。虽然课程种类繁多,但由于管理不规范,导致培训重视取证、轻视学习。第二类是高校自己创立的继续教育学院,其对象是中级的设计人才,也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是高校自己办学,师资力量与办学经验都有保证,而且每个学校都会相应自己的优势学科建立成人继续教育的特色专业,其特点是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实际学习效果显著。如:艺术院校的继续教育建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供学建筑的设计从业者选择学习进修;同样,室内设计师则可以选择工科院校继续教育建立的建筑学专业学习,从而达到两种人才互补的目的。第三类则是高端的设计再教育,其主要针对的是有若干年从业经验,具有一定设计水平的设计师,一般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如清华大学的“建筑工程与设计高级研修班”聘请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讲授各门专业课程,就吸引了众多有着丰富设计经验和成功设计案例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报读。类似的研修班通过不同类型的设计研修训练和高端再教育,不仅使学员眼界更加开阔、作品更趋完美,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构成,培养与增强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完善了人际关系的网络,促进行业间的合作,为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由此可得出这种专业整合的基本原则:在保持各自原有的专业基本内涵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对方专业元素作为本专业知识体系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可以预想在这样的一种整合中,建筑教育与环艺教育均能培养出各自不同而又同样适应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发展需要的人才。

作者:潘力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管理论文下一篇:职业技术教育模块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