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论文

2022-04-2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1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2号,以下简称《注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论文 篇1:

浅谈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执业资格人才管理

摘要:施工企业执业资格人才队伍是其施工管理能力的具体体现,越来越规范的建筑市场要求施工企业在建工程的关键岗位人员要具有相应专业的执业资格。施工企业执业资格管理一定要意识到其必要性、紧迫性及前瞻性。目前,施工企业的执业资格持证人数不能满足施工生产需求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施工企业执业资格持证人员数量少的原因主要是施工企业对执业资格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划、员工学习取证的积极性、热情不高、持证人员挂在外单位的现象较为普遍、有关员工执业资格方面的培训非常欠缺,导致考试通过率低等等。要想提高施工企业执业资格管理水平,壮大执业资格队伍,必须统筹规划,加强施工企业执业资格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适合施工企业的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完善选拔用人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壮大执业资格人才队伍,优化施工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施工企业 执业资格 人才管理 重要性 措施

一、施工企业执业资格现状

施工企业的资质是企业施工能力的具体体现,施工资质的等级,需要企业具备的条件除了业绩以外,最主要的是对企业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具备相应专业的技术职称,而且要取得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另外,越来越规范的建筑市场要求施工企业在建工程的关键岗位人员要具有相应专业的执业资格。那么,如何才能促使企业员工积极主动地考取执业资格,如何提高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员工执业资格的现状是:技术管理人员具备的各专业执业资格不能满足企业资质的要求,存在不少“挂证”现象,如申报水利水电一级资质需要15名水利水电专业的一级建造师,一般施工企业为了满足条件,只能高价寻求挂靠。而且,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业主要求中标工程的关键岗位人员都要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例如,根据建设部规定,大中型工程的项目经理必须由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由于施工企业历史原因造成现在的项目经理人员中,既有正规院校毕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又有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人员,人员结构加之工学矛盾造成的影响,导致一级建造师持证人员非常少。施工企业的执业资格持证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投标及施工生产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加强施工企业执业资格人才队伍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执业资格管理一定要树立三个意识。即:必要性、紧迫性及前瞻性。必要性,员工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项目管理有序化运行和管理的需要,是企业生产资源配置追求高效率的需要,是国家对企业资质标准的需要;紧迫性,施工企业正在不断的加大市场的拓展,而具备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的人员就更少,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及时扭转,建筑市场的开发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前瞻性:有利于施工企业开拓国际建筑市场。目前,虽然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世界建筑业人数的比例很高,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大部分施工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份额很少,对外工程承包额所占的比例也很低,加强执业资格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培养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才,才能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建筑市场。所以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必要性、紧迫性、前瞻性的意识,早做工作、提前做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做好人力资源的保障。

三、施工企业执业资格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对执业资格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划,没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好需求计划。有些执业资格过剩,有些执业资格严重短缺。

2.员工学习取证的积极性、热情不高。由于各类执业资格目前都要经过考试,考试的难度又比较大,工学矛盾也比较突出,有的员工想报名学习,但工作忙,领导又不同意,员工学习取证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另外,施工企业培训工作还没有与之很好的结合,企业围绕生产经营及岗位胜任方面做了很多培训,但就有关员工执业资格方面的培训还非常欠缺,加上考试的通过率比较低,培训成本相对较高,使员工参加执业资格培训的机会就比较少。

3.一些符合报考执业资格条件的员工因工作方面、家庭方面等等原因,不报考,大大降低了施工企业执业资格取证人员数量。

4.施工企业一方面在高价寻求挂证,另一方面,本企业的一些员工又把执业资格证挂靠在其他单位。有些员工为了取得相应的报酬把取得的执业资格证书挂在别的单位,对公司工程投标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5.奖励机制及对员工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施工企业对员工取得执业资格的奖励力度较低,影响了员工取证的积极性。

6.施工企业现有的用人制度更注重员工的工作能力,忽视了执业资格持证情况。导致企业部分关键岗位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在后备干部的管理方面,忽略了对已取得执业资格的一般管理人员的培养。

四、加强施工企业执业资格管理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统筹规划,做好三个匹配,明确取证目标,是施工企业贯彻实施执业资格制度的关键。施工企业在实施执业资格制度时,一定要根据企业需求统筹规划,确保各专业的人员数量,做到三个匹配:一是各类执业资格各等级的人数要与企业的资质等级相匹配。由于不同资质等级的企业对不同等级执业资格人员数量要求不同,所以施工企业要着重培养与企业的资质等级相匹配的执业资格人员,同时也要为企业资质升级做一定的人员储备。二是执业资格的专业要与企业的资质范围相匹配。由于执业资格尤其是一级建造师的专业有明确的划分,并且规定了建造师只能从事本专业的项目管理,不能跨专业,而一个企业的资质类别往往不止一种。因此,建造师的类别要与企业的资质类别相匹配,以满足企业承揽不同专业工程的需要。三是各类执业资格人员的数量要与企业的经营规模相匹配。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所承揽的项目数量有差异,所需要的执业资格人数也就不同,因此,执业资格数量一定要与企业的经营规模相匹配,以满足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一些施工企业对本企业职工执业资格报考情况、通过情况、注册情况都不清楚,各专业执业资格应该取得多少才能满足单位使用也不掌握。施工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每年设定执业资格取证完成目标。通过设定企业每年度执业资格取证目标,有的放矢,自然而然加强取证培训。

2.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是要让员工知道什么是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取得证书的作用、法律依据和意义是什么?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证明,经执业资格认定、考试合格后,由国家相关部门授予。分为《从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是政府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其作用:执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就业、晋升的必备条件,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这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加大培训的力度:施工企业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由于长期在项目上组织施工,不仅接触这方面的新知识的机会较少,而且也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进行系统的复习备考,如不参加系统的培训,将难以在考试中顺利过关。因此,一定要抓好考前培训工作,为参加考试人员创造有利的条件,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将执业资格取证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各类执业资格人员,更好的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储备专门人才;挖掘培训潜力,同时也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执业资格的培训;培训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结合:执业资格各类专业结构与员工队伍结构趋于合理的结合,既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又能达到企业申报资质的需要;执业资格考试与培训的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的难度比较大,可以多举办一些考前培训,提供一些学习时间,为员工参加考试提供方便和支持;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与执业资格培训的结合,要把执业资格培训纳入培训计划一并实施,全方位、多渠道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3.大力鼓励企业符合申报条件的员工报考各类执业资格。

(1)员工报考各类执业资格现在多半是受技术职称评审条件限制“不得不”和津贴激励“试一试”,施工企业可以从其它方面多设立几项福利来加大员工的积极性,例如假期,凡报考相应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考前五天可作为缓冲时间(不占用年休假);设立执业资格“师带徒”制度,明确一名有考试经验的人员每年专门辅导1-N个员工,凡通过并取证的,给老师单独一次性奖励。

(2)对当年报名,且参加考前培训的员工,应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出面,要求基层单位提早安排好工作,以免造成员工出差,施工等耽误考试,间接打击员工积极性。

4.强制收回未经单位同意在外挂靠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充实执业资格人才队伍。

首先,要及时宣传执业资格挂靠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有3方面:一是项目质量安全带来的风险。由于现在是实行项目经理质量责任终身制,一旦发生质量安全方面的事故,即使本人不在场,也很可能要承担责任,如果认定有违规行为,轻则吊销执业证书,重则处以刑罚;二是企业违约带来的风险。执业资格挂靠本身就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应属于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如果用人单位不按协议约定支付挂靠费用,不按协议的范围或超出协议的范围使用证书时,约定的利益将无法得到法律保护;三是证书本身的风险。执业资格证书一般是三年进行一次复审,一旦发现挂靠的违规现象,那么复审将无法通过,因此也就无法再继续执业。其次,专门研究不愿变更回单位的执业资格人员的思想动态,时刻关注已注册人员的思想动态,对严重违反单位制度,并不听劝阻的,拿出处理方案,报相应级别会议研究,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第三把好初始注册关,每年各专业执业资格报考前,统计好报考人员信息,待考试成绩公布后,及时进行查询,要求达到合格标准的员工必须把资格证交到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注册。以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为例,2015年北京铁建公司共有132名员工参加了一级建造师的考试。公布成绩后,人力资源部及时根据个人信息进行成绩查询。并跟踪考试合格人员的注册情况。有效的避免了一级建造师证书的“外挂”现象。解决了企业人员执业资格“外挂”问题,现有人员的执业资格完全能够满足企业需求,也就解决了企业高价寻求挂证的问题。

5.根据施工企业对不同专业执业资格的需求状况,设立不同的一次性奖励和津贴标准。

(1)对于单位急需的执业资格,应加大奖励力度,比如拟在2~3年内进行公路总承包资质升级,或未来5年内大规模进行房建、地铁等专业投标,那么就应该尽早筹划,利用更新、下达新的奖励标准,尤其是提高一次性奖励,告知员工,让员工本身有目标进行报名考试。

(2)可结合自身实际,有区别的设置一次性奖励和津贴金额,如结合员工现岗位提高津贴,根据执业资格在资质或投标的使用率,增发一次性奖励,对履约人员发放履约津贴。总之,一定要有益于促动未取证人员与取证人员的收入差别,以提高人员取证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通过各种学习的途径取证。制订执业资格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员工学习、获取相应的执业资格证、对加强员工执业资格的管理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促使资格证书管理的规范化、有效化。

6.选拔用人制度应完善,除综合考虑该同志的德、能、勤、绩、廉以外,在不同岗位应优先使用具备该类执业资格的人员,这样做有几点好处,首先是加强了已取证人员的稳定性,并且心里有一定优越性;其次是给现岗位的人员一定的压迫感,间接督促其考取相应执业资格;再次是若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上岗后,能对执业资格的考前送培、本部门其它注册人员的思想动态监管,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另外,对项目部领导人员做岗位执业资格要求。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要求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应取得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项目总经济师应取得造价工程师资格;项目安全生产总监应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项目试验室主任应取得试验检测工程师执业资格。对目前在岗的上述人员给予一定时间的过渡,在过渡期内不能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降低其薪酬。2015年北京铁建公司就对项目部班子成员做了相应的执业资格要求,并规定凡符合报考条件的班子成员都要报名考试,督促项目班子成员尽快取得执业资格。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项目班子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16名项目班子成员通过了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同时,将具备相应执业资格作为晋升项目部领导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已取得执业资格尤其是一级建造师资格的一般管理人员的培养。特别是经营管理能力、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为企业储备项目经理人才。

执业资格人才作为高素质、复合型的项目管理人才,其能力得到社会、行业和业主的认可,是施工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企业既可以从现有的人员中培养,也可以直接从企业外部聘任,还有的企业多方面吸纳人才,优化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总之,施工企业围绕企业资质维护及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必须要有稳定的执业资格人才队伍,所以尽快建立起一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执业资格人才队伍,才能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需要更加重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项目管理和技术创新是生成核心竞争力的土壤和基石,加强执业资格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施工企业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关键。

作者:张晶

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论文 篇2:

加强管理 发挥作用 推进发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1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2号,以下简称《注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为便于公众了解这部规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日前安全监管总局人事培训司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制定出台《管理规定》有何必要性?

答:《管理规定》共八章三十五条,融合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以来有关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配备、执业、继续教育和监督管理的综合性规定。

制定《管理规定》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制定《管理规定》是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保障注册安全工程师依法执业的需要。2002年人事部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后,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在全国展开,并于2005年6月1日启动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工作。目前,已有18448人进行了注册。2006年通过考试的人员,2007年将陆续开始申请注册。随着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的壮大和执业活动的开展,急需对其执业、监督管理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第二,制定《管理规定》是健全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法规建设的需要。2004年公布的《注册管理办法》,对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配备、执业等作了相应的规定,为规范注册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年来,随着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逐年壮大,生产经营单位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力度逐渐加大,需要对《注册管理办法》中配备、注册、继续教育等有关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

问:《管理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生产中介机构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依据是什么?

答:国家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就是对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工作和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资格准入。《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暂行规定》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安全生产法》对风险程度、规模不同的生产经营单位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作了明确规定。考虑到目前全国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人员数量以及对“十一五”期间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发展预测,《管理规定》规定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员30%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于生产经营单位,15%的比例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提高了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比例。

问:《管理规定》依据什么划分有关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

答:根据安全监管总局“三定”方案,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和指导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明确安全监管总局负责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结合近两年注册管理工作依托相关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的做法,《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总局、有关主管部门在注册、执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与《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相一致。

问:为何要实行分类注册管理和分类继续教育?

答:目前,全国已有4.7万多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其中有4.6万多人是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取得。由于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涵盖多个行业和领域,执业资格考试逐年趋于对通用性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和业务能力的考核。随着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推进,各行业和领域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执业能力强的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要求改进和完善注册管理和继续教育。当前,重点行业和领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这些行业和领域的注册安全工程数量较多又相对集中。为此,《管理规定》明确注册安全工程师按煤矿安全、非煤矿矿山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危险物品安全和其他安全实行分类注册。为了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管理规定》明确了要按注册类别制定继续教育统一大纲,注册安全工程师在注册有效期内继续教育不得少于48学时,继续教育必须在具备资质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进行。

问:《管理规定》还在哪些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调整?

答:还在以下五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调整:

关于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名称和执业印章。《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对于准予注册的人员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证》,为与执业资格制度相一致,《管理规定》将其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同时,借鉴其他执业资格的管理办法,《管理规定》增加了取得执业印章的要求。一证一章作为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凭证。

关于注册有效期。原《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注册有效期为2年,大家普遍反映,注册安全工程师申请注册以及执业期间接受继续教育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真正执业的时间不足2年,时间较短。为此,《管理规定》将注册有效期适当延长为3年。

关于执业。《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范围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检查、安全评价或者安全评估、安全检测检验、安全生产技术咨询与服务、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依据《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管理保障以及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等方面的规定,《管理规定》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在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规程,排查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措施,制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进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制定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事项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并签署意见。此外,还规定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

关于监督管理。《管理规定》规定了注册管理机关及工作人员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施注册审批,注册审批结果要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的监督;明确了注册管理机关要对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关于罚则。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管理规定》分别对隐瞒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申请人,未经注册擅自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名义执业的人员,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执业证和在执业过程中有不法行为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注册机构工作人员,相应设定了不予注册、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撤销注册、吊销执业证以及罚款、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等行政处罚和行政措施。

问:对贯彻实施《管理规定》有何具体要求?

答:《管理规定》将于2007年3月1日施行,注册安全工程师配备、注册、执业、继续教育等要按新的要求和程序执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要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好《管理规定》。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严格工作程序,公开、公正、公平履行注册管理职责,加强对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实施继续教育,促进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此外,对于2007年3月1日之前按《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已经注册的人员所关心的有关新老政策如何过渡和衔接的问题,安全监管总局还要在2月底下发文件予以说明,届时大家可登录安全监管总局网站进行查看。

编辑 林 静

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论文 篇3:

以水利类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推进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

[摘 要]该文在分析中国水利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剖析了水利人才和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的现状,从而提出了推进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工程教育 认证 职业资格 水利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科协代表我国顺利加入《华盛顿协议》,被正式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向国际化开始迈进,是推进我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基础和关键,对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水利建设和投资强度增大,水利类专业高校招生规模和人数逐步增加,因此开展水利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有助于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教育的改革,有助于加强水利工程实践教育,对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教育的质量,吸引企业界的广泛参与,密切水利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提高水利工程教育人才对水利产业的适应性,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间本科工程教育的学位互认,以及未来与我国的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水利类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推进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或认定,以及水利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是中国水利学会最近几年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因此,应在中国科协的宏观安排和指导下,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学会作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作用,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把推动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摆在当前工作的优先地位加以推进。

近几年来,在中国科协和水利部的指导下,中国水利学会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探索,主动争取政府主管部门对学会的支持,深化办事机构改革,积极承接了一部分水利科技人才评价的社会职能,进一步提升了学会服务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为水利行政部门构建水利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扩大社会影响提供了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这些工作的实施,不仅为同类型学会承接政府社会职能提供了模式借鉴,而且加快了学会承接政府职能的进程,对于提高学会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至关重要。通过项目的实施,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水利学会还通过水利专家管理、水利科普、人才评价奖励、继续教育培训、水利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拓展了学会的职能和工作领域,为学会承接水利人才评价职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会通过完善专家体系,健全评审制度,创新评审机制,加强社会公众监督等措施,确保了职能的公正履行,取得了良好的行业反响与社会效应。人才举荐工作为水利系统突破原有人才评价体系,构建高层次人才的举荐,以及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与基层实用人才评价三级评价体系提供了决策参考。通过这些工作,学会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即事业发展部负责该项工作,配备了高素质的专业团队,使学会的人员配备实现了新突破。

二、目前学会基本情况

中国水利学会成立于1931年,目前个人会员逾8万人,近100家单位会员,有8个工作委员会,36个专业委员会,31个省级水利学会。学会秘书处挂靠水利部,是水利部直属事业单位,经中编办批准有15个事业编制。目前,加上外聘人员,学会秘书处共有工作人员21人,其中事业编制人员13人,聘用人员8人。2012年在水利部大力支持下,秘书处购置了办公用房600多平方米,基本上解决了学会长期缺乏独立产权的办公用房问题。85年来,秉承立会宗旨,积极团结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紧密围绕水利中心积极开展工作,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水利类工程教育认证概况

水利类工程教育认证始于2007年,当时为认证试点工作组,只开展认证一个专业,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11年,认证试点工作组升格为水利类认证分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中国水利学会,实质性承担起认证工作,使得水利类专业认证工作发展比较迅速。2012年,认证4个专业点。2013年和2014年,均认证7个学校的8个专业点。到2014年底,水利类专业认证专家共有52名,已对20所高校的28个水利类专业点进行了认证,至此,水利类的4个专业均已开展了认证,已认证专业点占全部水利类专业点的19.8%,在全国各认证专业类中处于较高水平。

(二)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概况

根据水利部职改办授权,水利学会自2003年起,承担水利部职称考试与职称评审的相关事务,后来职称评审工作转移给了水利部人才中心,学会只管职称考试。学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考试报名受理、组织试卷命题、试卷印刷、考务组织、阅卷登分、成绩统计以及合格证制作等工作。考试设有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理论两个科目,每年大约5000人次报考。2008年,建立了水利工程专业试题库,并完成了水利部职改办委托的职称考试辅导教材的编写和出版。2012年建立了政工专业试题库。2013年建立了考试报名信息系统,试行网上报名。学会通过10多年的职称工作积累,建立了专家库和工作流程,培养了熟悉这方面的人才。

(三)水利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概况

2003年,学会着手调研水利职业资格制度状况。2005—2007年,受水利部人教司委托,进行了水利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的调研和相关文件的起草,为部职改办和人教司提供了相关信息。主要有:《香港执业资格情况考察报告》(2003)、《国内外职业资格制度综述》(2004)、《关于建立水利执业资格制度的设想(草案)》(2004)、《水利部注册水利工程师实施方案》(2004)、《水利执业资格现状》(2005)、《关于建立水利执业资格制度的建议》(2005)、《全国注册工程师资格制度最新进展调研报告》(2005 )、《关于建立注册水文工程师、水资源评价工程师、水土保持工程师、水旱灾旱评估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议》(2006 )、《注册水文工程师、水资源评价工程师、水土保持工程师、水旱灾旱评估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草稿)》(2006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认证的调研报告》(2006)。

此外,2003年学会开始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 13年共计评选出417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个人累计达3838人次。2008年,学会承接了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建设项目,通过该项目,建立了水利科技高级人才库,目前入库的人选约150名。此外,每年举办多层次、广范围的水利科技工作者培训班10余次,培训人员近2000多人。

总之,学会承担转移职能的条件和能力已具备,体现在:一是人力资源条件较好,为承接和加强转移职能提供了队伍保障;二是已开展了多年项目评估、人才评价和成果评定的多项相关工作,打好了工作基础;三是建立了一支专业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专家队伍,做好了智力支撑;四是建立了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奠定了制度保证。

三、水利人才和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现状

(一)人才现状

根据2013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水利行政机关及其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共计43632个,从业人员133.63万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58.97万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74.66万人。乡镇水利管理单位29416个,从业人员20.55万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10.20万人。水利部于2011年发布了《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划中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水利职工总量103.6万人,其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3万人,专业技术人员34.8万人,经营管理人员7.7万人,工人53.8万人。

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是水利五大人才(水利系统党政人才、高技能人才、基层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五支队伍)的主要组成和核心,但是水利系统在岗职工中,39%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文化程度,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占职工总量的比例不足2%,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占职工总量的34%,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仅占职工总量的17%,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13%,与交通、环保等行业相比均有一定的差距。

(二)水利工程师制度

1.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水利同其他工程行业一样,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职称评定一直是由国家各级政府人事部门通过企事业单位的人事主管部门来执行和管辖的,专业职称通常分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该职称是与工资待遇挂钩的。为了解决一部分高级工程师待遇问题,又增加了所谓的“教授级高工”头衔,对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职称评定所采取的方法是“考核与评定相结合”,以及“评聘分开”政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无法分清楚“职称”与“职务”,虽然国家人事部门多次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混为一谈,造成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由于工资待遇的需要,根据其学历和工龄也被评定为不同级别的工程师;二是许多单位没有给外聘工作人员评定职称的平等机会,要么把他们拒之门外,要么设了许多条条框框。

2.水利执业资格制度。水利行业开展实施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是始于1992年的水利监理工程师。二十几年来,水利行业还就水利水电设备监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方面进行了资格上岗认证工作。目前,水利部系统的执业资格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监理与造价工程师未纳入由人事部与住建部联合的国家体系之中,而水土保持既有监测,又有方案编制以及监理等,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资源论证有相同之处,难以割舍。

2005年7月,人事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考试实施办法及其考核认定办法(国人发[2005]58号),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是水利部第一个正式参与到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体系之中的。

2003年,水利部曾以水函[2003]48号向人事部提出“关于申请建立注册水利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提出建立综合性的注册水利工程师职业资格,在此之下设8个专业,即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工程移民、防汛抗旱减灾、建设监理、工程造价、设备监理、农田水利。2006年,又以水人教函[2006]333号向人事部提出“关于申请建立注册水文工程师、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工程师、水旱灾害评估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但是,目前水利部牵头的国家执业资格制度还没有。

四、推进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的设想和建议

水利属于传统行业,几十年成立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以及水利工程设备制造等单位,承担政府指定性和市场经济中的任务,形成了一支130多万人的队伍,这支队伍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加入WTO后融入国内外市场,大多数水利企事业单位显露出了整体效益较差,改革步履维艰,与国际接轨差距较大,人员队伍层次上处于青黄不接,整体素质不高,对国际惯例不熟悉,缺乏复合型人才的情况。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新要求的需求,加快和促进水利行业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加大水利事业发展改革的力度。

职业资格制度是当代国际先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专业制度。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可以保证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为提高工程技术水平提供了保证。职业资格制度又和法律、行业管理、教育制度紧密联系,围绕职业资格制度建立系统的职业教育制度,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导向,也带动了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投入,强化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市场竞争、人才流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职业资格水平认证的形式能够把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人才质量管理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水平,使工程技术的管理工作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一)设想

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立足我国工程师制度的现实,采取国外通行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认证方式,充分与国际接轨,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水利系统职业资格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应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精神,围绕水利行业对从业人员管理的实际需求和水利中心工作,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管理,加大水利行业关键专业技术岗位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工作的力度,开创水利职业资格工作的新局面。为整体推进水利职业资格工作,其具体设想:一是成立水利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水利行业职业资格工作的归口管理。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委)职业资格工作机构建设,逐步建成全国水利行业职业资格工作网络。三是适时召开全国水利职业资格工作会议,推动水利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四是授权中国水利学会开展此项工作。

根据各部委已实施的注册工程师管理状况以及我部目前行业管理的现状,中国水利学会今后拟在水利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设在水利部人教司)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计划:(1)为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起草水利执业资格设置方案和总体规划和部分政策文件等。(2)全国注册水利工程师管理委员会 办公室(或注册中心)设在学会,具体职责:受人事部和水利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委托,指导各专业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本专业注册工程师考试大纲,建立并管理考试题库,负责组织阅卷评分,提出本专业评分标准和合格标准建议。考试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实施。负责注册工程师的注册和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并颁发统一印制的注册证书。建立注册水利工程师信用档案。(3)协助专业管理委员会开展注册水利工程师的其他工作。本着有利于管理的原则,由各有关业务司局负责组建专业管理委员。各专业司局条件成熟的,可自己组织成立管理专业委员会,如工作需要也可委托由中国水利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为主体,由注册中心组织实施有关工作,各专业管理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由注册中心管理。

(二)建议

1.希望受托承担水利部职称考试与评审工作。职称评审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是学会系统开展人才评价工作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水利学会在提高为水利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一直希望加强的工作。据了解,铁道学会、农学会等学会都一直承担挂靠部委的职称评审工作。希望水利部人事司、部职改办等有关方面能考虑重新整合职称工作,将职称评审工作委托学会承办。

2.逐步将水利行业自律的从业人员资格纳入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开展对水利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深入研究,为把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纳入有关行业法规提供科学依据。对水利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进行清理,按国家对职业资格的统一要求,提出纳入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体系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实行资格认证、考试、培训三分离的原则,面向社会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资格认证与继续教育紧密结合,以真正体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力争国际互认。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证试点工作是落实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是进一步推动学会改革、发展,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为广大会员服务能力的重要机遇。2014年2月8日,国家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以人社部专技司函(2014)18号文,函告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批准中国科协所属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消防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3个学会开展首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具体认定工作试点。水利学会具体工作应是逐步起草水利工程师职业资格认定体系、水利工程师职业资格认定实施办法、水利工程师职业资格认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等文件。初步可设定水利工程师和高级水利工程师两档,水利工程师下可根据需要分设专业工程师,如水文水资源工程师、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师、水土保持工程师等类型。

3.理清与有关部门在涉及水利行业职业资格方面的关系。根据国家对职业资格工作的分工,从有利于水利行业管理的实际出发,重点理清水利部与住建部在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领域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和注册管理方面的关系;加强与住建部在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方面的沟通;加强与住建部、发改委、国家安全监督总局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发挥水利部在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与水利行业关系密切的职业资格建设和注册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4.加快实施水利行业关键专业技术岗位职业资格制度建设与实施。研究启动注册水文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研究启动水土保持监测人员、水旱灾害评估人员、水工程安全运用职业资格水平评价制度建设工作。继续在水利行业实施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考试。努力做好《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工作。

5.改革人才评价方式与考核评价机制。根据人才类型和岗位特点,建立和完善量化评价标准,探索引入现代测评技术,创新评价方法,规范评价程序,提高水利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水平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

6.构建具有水利特色的人才开发实施体系。实施水利职工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实施体系建设与水利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和完善鼓励职工终身学习的制度,把教育培训与干部上岗、任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评优评先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水利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衔接起来,以适应水利发展需要的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元芳,李贵宝,姜弘道. 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科教导刊,2013(2):25-27.

[2]水利部,国家统计局.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3]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2013年度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R]. 2014-11-1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R]. 2015-07-16.

作者:李贵宝 李建国 李赞堂

上一篇: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分析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