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构思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大多中规中矩,学生的习作一板一眼,好像加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的“批发货”,素材雷同,写法相似。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打破常规的构思方法,让普通的素材也能泛起“波澜”。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之路。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作文创新构思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创新构思管理论文 篇1:

中职语文作文课的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中职语文作文课的创新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包括:消除畏难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增强创新作文的自信力;诱导学生明确写真情实感对创新作文的意义,充分表现与时俱进的自我;组织阶段性讨论,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激情。

关键词:中职语文 作文课 创新教学

1 消除畏难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增强创新作文的自信力

来自于各区中考成绩中下阶层的中职学生大多语文能力确实不强,长期以来养成的惰性和不自信让他们怕作文,更怕创新。怕创新是因为自己觉得学习能力太差而对一切新知识、新课程的恐惧、抗拒;也是对创新的一种误解,认为创新是高级思维和行为,它是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专利,如果与学生有关联,也仅限于成绩出色能力很强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像自己这样文章都不会写的中职学生与创新注定无缘。

针对这样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教师的首要任务就应该先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起浓烈的兴趣,并逐渐生成爱的情感”,“作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 爱作文”如此学生才能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写作创新作文。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应多热情鼓励、少定性批评。赏识和鼓励永远是人们前进的催化剂。学生作文哪怕错字连篇、毫无新意、味同嚼蜡,只要有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处闪现出灵感的火花,教师就应紧抓不放,通过表扬评析让学生明了好在哪里,今后从哪里开始行进,从而间接比照出其他地方的不足,尽量避免“你的文章一无是处”、“你的写作基础实在太差”、“你的构思毫无新意”等定性批评;其次教师应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用平常的眼光看待创新作文,剥去“创新作文”神秘的外衣,还它本来面目:只要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我手抒我心”,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诉诸文字就已有了创新作文的雏形;最后教师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机会,帮助他们观察感受生活,搜集写作素材,如组织参观游览、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加校内外专业竞赛活动(文秘专业的“文字录入”、计算机专业的“编程设计”、园艺专业的“插花”等),让学生感觉到在活动过程中渐渐有了可“下锅”的“米”,而且因为亲身参与,感触较深入,还有了与他人不同的“米”,于是逐渐有了写作的自信,开始愿意动笔。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树立了一定的信心还远远不够,具体文字表现过程中的困难很有可能还会将他们打垮,这时教师的动笔过程指点一定要跟上,梳理思想与材料,找出与众不同之处,找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完成构思,选用词句,让学生在教师“扶持”下稍稍摸到一点“门”,望而生畏的状况就会有所改变,创作兴趣就会渐渐浓厚起来,“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冰心语)的创作习惯就能培养起来。

2 诱导学生明确写真情实感对创新作文的意义,充分表现与时俱进的自我

素质教育是在每一个教育对象原有的人格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每个人的人格特征的修正、补充、提炼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尊重个性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从每一个对象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期望来说,作文教学应当最大限度地尊重个性,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发展的前提就是表现自我,追求真实的心理情感,而个性的张扬与发展又是创新作文的前提,因而要培养创新作文能力,就得明确写作意义,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唯有写出真情实感,文章才是有意义的,创新也才是有价值的。

首先教学双方应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文如其人”,作文即做人,文章是个人为人处世、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格的真实反映,唯有理解了这一点,教师的“教”才能尽量减少束缚,还学生以广阔的自由驰骋的天地,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的自由:说真话,说自己的话,才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鼓励异想天开,重视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学生的“学”也才能从内心深处感觉松了绑,用真心去享受世间的美,感悟人间的情,探索生活中的哲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如我校“青藤文学社”有一期社刊专题为“成功原来可以是这样的”就是引导学生明白:人的一生应追求辉煌,但生活中充满了琐碎和平凡,所以绝大多数成功都是平凡小事,我们要善于感悟和体验人生中一个个小小的成功;鼓励学生摆脱“如此小事算不算得上成功之事”、“这样写会不会算扣题不紧密”的担忧,在比较自由的心理状态下写出真实之事,真实的体验。尽管交来的上百篇文章大多瑕疵不少,但选材广泛,有“终于当上了班级推普员的自豪”,有“攻克了一道数学难题的兴奋”,也有“因发现了教科书上一处其他同学未发现的错误而沾沾自喜”……这些文章在题材上有了一定的创新。

其次教学双方应树立正确的写作观,消除“为生存而写作”的被动心理,卸掉“为考试而作文”的沉重包袱,这样教师的“教”才能不拘一格,创新教法;学生的“学”也才能在灵活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的同时不受写法固定模式的限制,也才能“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性情的自然”。其结果必定是少了很多大话,假话,套话,少了很多“陈景润、张海迪、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千篇一律的材料,才能“写得客观真实”,不“导向‘新八股’的训练模式”,不“导向形式主义的死胡同”。

3 组织阶段性讨论,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激情

中职语文老师要组织阶段性讨论,开展生动而深入的师生多向对话,有针对性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激情,开发创新思路。所选话题不但有讨论价值,更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笔者曾在此方面进行过多次尝试性教学。教授《雷雨》一课时,以“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为题组织过辩论赛,可学生兴趣不浓,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且教材及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网上查阅的,书上翻阅的)已有定论,他们很难再有新的观点和新的材料产生。于是我选择了校园近期问题之一“校园外卖之我见”作为讨论的话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首先,它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不存在背景问题。其次,它又是一个大多学生关注,试图表达自己感受、看法,期待得到妥善解决的校园热点问题。对于“该不该站在校园围墙栅栏处与小贩交易午餐”、“外卖会不会引发卫生问题、健康问题”、“学校的制止管理有没有侵犯人权”,这些问题,学生早已议论纷纷,急欲一吐为快,一些学生在周记、日记和随笔作业中发表了见解,此时的讨论可谓把握住了恰当的时机,学生的看法发自内心,建立在真情实感、愿说愿写基础上的讨论才会有不少崭新的创见。

参考文献

[1] 蔡作仁.创新的作文教学呼唤教师的创新精神[J].江苏教育,2001(6):34.

[2] 李常尧,黄圣武.作文创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17):37.

作者:黄菊妹

作文创新构思管理论文 篇2:

探索新模式,立意新习作

摘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大多中规中矩,学生的习作一板一眼,好像加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的“批发货”,素材雷同,写法相似。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打破常规的构思方法,让普通的素材也能泛起“波澜”。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创新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也是检验学生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实习基地”。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墨守成规,就像教育专家郭根福描述的那样:“写好人好事,就是‘五子登科’——推车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抱孩子。”教师只有打破常态化的作文教学,不走寻常路,敢于创新,无论素材的来源,还是习作的构思,都要求新突变,才能让学生产生提笔写作的兴趣。

一、反其道而行之,量现“另类”之美

许多教师喜欢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其实,作文的立意、构思,只有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才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兴趣。

以作文“俗语反说”为例,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它往往蕴含着一些生活道理,如谚语、惯用语和口头常用语等,“竹篮打水一场空”“开卷有益”等俗语也是可以作为作文素材的,但如果就是按照俗语的意思来写,缺乏新意,对结局就没有期待了。而“俗语反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反向立意,逆向而写。“竹篮打水”真的就是一场空吗?未必,甚至有可能打到满满一篮子水;开卷就一定有益吗?不见得,甚至是开卷有害呢!这种反向立意就很新奇,学生一定会好奇心十足,乐于参与交流构思作文的过程。当然,反向立意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这样的作文才有可信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具体的细节,注意人物的心理、语言等。

二、形成人物落差,树立人格高峰

提到人物写作,教师往往会让学生通过描写一两件事情,来赞扬人物的品质或优点。人物写得多了,学生就会对这样的写法感到厌倦,甚至乏味。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常规的老套写法呢?有,人物形象落差写法,能将人物写出新意,将平铺的构思呈现出波折。直接赞扬的写法,好比平静的湖水,波澜不惊,而人物形象落差写法,好比壮观的瀑布,跌宕起伏。

三、巧设故事悬念,推动行文波澜

巧设故事悬念,推动行文波瀾,是将平淡无奇的作文写成有曲折、有起伏、有深度的作文的最好方式。悬念就像魔术,有些作文前面大部分内容只描述表象,而把谜底放在文章末尾才点出,用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在作文开头埋下伏笔,为后文的谜底作铺垫,这样能让作文产生一层层的波澜,有效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吊足读者的胃口。

如教师可以出示材料作文片段:“中午,我走进教室,打开文具盒,拿起那把半旧的尺子,自言自语道:‘哎,这把尺子用的时间够长的了,也旧了,反正家里有把新的,不要了。’说完,我径直走到垃圾桶旁,将旧尺子扔了进去。然后,转身出去玩了。等我回到教室,却发现那把旧尺子居然又出现在我的桌子上。”这类作文怎么设置“悬念”,让故事曲折耐读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向立意,首先要让旧尺子神奇地“回来”,但不要马上揭晓到底是谁帮“我”捡回来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谜底的揭开,不要一步到位,要产生一波三折,故事要有变化的过程。教师要细致引导学生描写人物的一些语言、动作、心理等,使作文更生动具体。小小的“悬念”,能将平常小事写出波折和深度,使习作免于流于庸俗。

上述几种作文构思方法,是对常规习作的一种颠覆,常进行写作练习能锻炼学生的逆向逻辑思维,逐渐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有“波澜”的习作。当下,学生习作不得其法,流于千人一面的时候,教师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一些独特构思的思维方法,将普通素材整合成有深度、有深意的习作方法。

参考文献:

[1]丁一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实践思考[J].传播力研究,2020(10).

[2]李大庆.关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J].冶金管理,2020(17).

(作者单位:瑞昌市第二小学)

作者:谈丽丹

作文创新构思管理论文 篇3:

怎样指导学生在高考中写出创新作文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高考作文不管在形式上经历了几多变化,但鼓励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这一导向始终没有变。在作文教学中有针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创新作文的良好习惯,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日后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思维僵化。立意肤浅、内容陈旧、缺乏新意,甚至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令人难以卒读。因此,作文教学中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创新作文呢?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为现实写作——立意创新

一定要让学生牢固树立为现实写作的写作理念,使学生明白,堆砌几个古人的事例,不切实际空洞地发表一些议论,是没有新意可言的。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多观察生活、多关注时事、多方面积累,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要做到为现实写作,就要善于在作文中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任何一篇作文题目,在写作时总是可以和现实发生密切联系的。比如笔者布置学生写《关注天空》这个题目时,题目很“空”,似乎无从与现实中的人与事联系起来,但笔者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的积累和对时事的关注力度,从管仲启发齐桓公“贵天”的典故、司马迁创作《史记》“究天人之际”的目的、“人命关天”“民以食为天”“百姓大如天”这些民谚结合点出发关注天空,就很容易和民生问题产生联系;从泰戈尔的诗句“天空中没有鸟的踪迹,但我已经飞过”联想到“天空中没有隐形战机的踪迹,但我已经飞过”,再结合当今世界一次次的各种军事演习这一现实,关注天空,就很容易和人类和平问题产生联系。而这三个问题实际上都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所以关注天空,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文章若能从这三个结合点出发,将文章的立意巧妙地归结到关注人类的未来这个层面上来,就显得既有新意又较为深刻。

二、找准最佳角度——思维创新

具体来说,思维创新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围绕题材进行多角度思考,特别是逆向思维,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敢于突破常规,独辟蹊径。根据自己的实际,以独特的构思和材料表现出来。如学生抓住“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发表议论,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思考的角度只停留在批评南郭先生没有真实本领只知招摇撞骗这一层面。其实,只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新颖的立意还是很多的。如:可批评齐宣王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不严和搞“大锅饭”的危害;可批评给南郭提供安身立命之所的开后门之风;或指出南郭知难而退是识时务,比厚颜无耻的人要好;或赞赏齐缗王的改革之举、措施有力等等。思维求异、角度求变、立意出新,自然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好文章来。

三、选用新鲜事例——材料创新

选取材料,要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原则,尽量捕捉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物、新事物、新思想,给人以新鲜感、真实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如2010年上海高考高分作文《带不走的云彩》,在论证取与舍的智慧时选用中国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樊锦诗的事例,文章这样写道:“她放弃了在故乡上海繁华舒适的都市生活,放弃了环境优越的工作,就这么满腔热情地奔向大漠了。纵然敦煌石窟内何等辉煌,美轮美奂,窟外却是狂沙漫舞,无尽沧桑。西北的粗犷磨平了她江南女子的柔弱。她竟就这样默默坚守了40年。40年间她不遗余力地研究、再研究敦煌文化,最终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如今,当荣誉扑面而来时,谁又会想起当年暮光日下,是怎样一颗坚毅的取舍之心在凡尘俗世的纷纷挠挠中坚守啊。”樊锦诗事例的运用,新鲜、恰当、充实,概括性强,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新近的人和事,富有鲜明的时代感,令人信服。

四、打破常规行文——结构创新

写议论文时常用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四种,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主旨的需要,采用一些新的结构形式。

1.镜头剪接式。选择几个典型的人物、事件或场景片段组合成文。如2010年上海高考高分作文《卡梅隆的智慧》的开头部分。

2.对话辩论式。采用辩论会的方式,确定辩题之后,让正反双方各自交错发言。如2003年高考作文“感情深疏与对事物认知”的话题,浙江一位考生就用辩论稿的形式写了一篇作文,得了满分,其题目是《“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赛总决赛》。

3.采访式。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从采访对象那里了解有关情况表现文章的主旨。如同样是“感情深疏与对事物认知”的话题,同样是浙江考生的作文《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采用采访式构建全文结构,同样获得了满分。

4.座谈式。采用“实话实说”的方式,由主持人和各位来宾组成,通过谈话方式构建全文框架,组织行文。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答案是什么?》,以拿破仑、葛朗台、佛陀、房龙、上帝和“我”围绕“什么是幸福?”举行座谈的形式结构行文,分别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对幸福作出了诠释。

需要指出的是,结构创新要符合主旨表达的需要,选用自己善于驾驭的创新之法,主旨和结构浑然一体,在结构的创新上又处理得游刃有余,才能收到非同凡响的效果。

五、表达追求多变——语言创新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多姿多彩、富于变化,一改单调的平铺直叙或单纯的议论说理,能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恰当地运用一些口语,可以彰显生动活泼之美。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风趣。恰当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可以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可彰显语言灵动变化之美。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结合,使得语言摇曳多姿,挥洒自如,节奏鲜明,气势贯通。

六、尝试不同文体——文体创新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文体往往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就给考生在文体上进行创新提供了可能。因此在绝大多数考生都写议论文的情况下,偶尔出现的一篇内容和主旨都很新颖的记叙文或叙事抒情类散文,往往会给人以好感而获得好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一提,那就是基本上每年高考作文中都会出现以文言文作为创新写作的文章,且其中不乏佳作迭出。如2001年江苏考生的《赤兔之死》就成为历届高考作文中众人关注的焦点。

当然,这些考生成功的例子,并不是要鼓励考生在高考作文时写作文言文,能否写出创新作文也是因人而异的。但至少可以证明,广大教师只有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习惯,并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广泛积累,学生在考场上写出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创新的文章,才会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 上海南汇中学)

作者:袁志洁

上一篇:创新教育能力管理论文下一篇:国外农村社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