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构思技巧教学反思

2023-05-25

第一篇:作文构思技巧教学反思

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

高考作文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卷面工整,字迹清晰。阅卷老师在打分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考生的字迹,所以作文想要得高分,就要先把字写好。切记不要字迹潦草。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作文的构思技巧

一、析“题”

“审清题目,明确要求”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如果是写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题眼,即文章的写作重心。比如,写《共享生命》,“生命”就是写作对象,“共享”就是写作重心。如果是写材料作文,则要先明确材料有几个感想点(俗称“感点”),然后再找出“倾向性感点”确定写作对象。如果是写话题作文,则要剖析话题,挖掘话题的内涵。比如:

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的小说中,有个人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此话题包含的内涵很丰富,可作如下联想和分析。

(1)你爱别人,可以忘记;别人爱你,不能忘。

(2)你帮助过别人,可以忘记;别人帮助过你,不能忘。

(3)你对别人有恩,可以忘记;别人对你有恩,不能忘。

(4)别人对你不好,可以忘记;你对别人不好,不能忘。

(5)现在的成功与荣耀,可以忘记;过去的失败与教训,不能忘。

(6)生活中的烦恼,可以忘记;生活中的快乐,不能忘。

(7)生活中损耗精力的琐碎小事,可以忘记;自己的理想、目标,不能忘

二、切“入”

考场作文具有选拔性,既有规定性,也有技巧性。考场作文必须有亮点,必须写出自己的个性,因此“切入”的角度就很关键。“切入,切入”,就是要先“切”而后“入”,即要从“切”出来的众多角度中寻找一个最佳的角度作为写文章的突破口。尤其是“大题”,一定要“小作”,这样才容易“上手”,并避免大进大出,泛泛而谈。比如,写《共享生命》,就可以采用设问的方法,从“什么叫共享”“为什么要共享”“怎样共享”等侧面选角度。再如,以“交换”为话题写作,就可以采用切割的方法选角度:(1)从交换的价值角度看,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对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等进行议论;(2)从交换的形式角度看,可记叙一次有意义的主动交换、被动交换、公开交换、秘密交换等;(3)从交换的性质角度看,有伟大的交换、卑劣的交换、奇妙的交换等;(4)从交换的对象角度看,有高层次的思想交换、学术交换、爱心交换、生命交换,也有普通的物物交换等。

三、用“本”

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常苦于没有材料写作。其实,他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很多丰富的资源。以写作话题作文《忘与不忘》为例,课文中就有很多资源。比如,杜甫忘掉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床头屋漏”无干处,不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海伦·凯勒忘掉的是双目失明的痛苦,不忘的是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史铁生忘掉的是肢体残疾、终生与轮椅为伴的痛苦,不忘的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等。如果学生能把读过的课文、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和课外读过的书,都花点时间理一理,并分类做成索引,就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写作材料的宝库

四、索“源”

大千世界变化无穷,客观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写作之源。比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亲情、友情、师生情,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冷暖寒暄、人生百味,如此等等,都储藏着大量的事实和论据,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例如,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作,就可以从生活中提炼出这样一些素材:“非典”时,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以钟南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医务工作者,忘掉的是个人的安危,不忘的是战胜“非典”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掉的是个人的安逸与享乐,不忘的是打匪除恶,保卫一方平安;公交调度员陈双龙为维护城市乘车秩序,忘记的是个人的安危,不忘的是主持正义的责任感等。

五、选“体”

虽然考场作文一般“不限文体”,但选择文体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命题的倾向性定。比如,以材料“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初营建宫室。管理竹木材料的官员认为各地运来的竹木长短不齐,不好管理,建议将其裁截整齐。赵匡胤看后在他的条陈上批道:‘你的手指和脚趾难道没有长短吗?为什么不截成一样长呢?还是长的让它长、短的让它短好。’”写作,就适合写成议论文。二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积累定。比如,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作,就既可以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在叙述或赞赏主人公的“忘与不忘”中针砭现实,将文章写成记叙类、抒情类作文,也可以告诉人们哪些该忘、哪些不该忘,将文章写成议论类作文。

六、谋“篇”

作文的结构布局不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关乎文意的表达能否畅达的问题。因此,写考场作文之前,考生一定要先打“腹稿”,起、承、转、合在落笔之前就应该有所考虑。比如,结构是总分式、承进式、并列式还是对照式,是否用小标题的方式从不同侧面表现主题,是否用蒙太奇的手法分镜头组合材料,是否用日记的形式刻画人物心理,是否用人物自述的方式叙述事件,是否以某一中心地点为舞台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人物或场面等,都要在写作之前就有考虑

作文立意的技巧

1.由现象而本质,层层挖掘求深刻

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凡是写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陈旧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进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说是比较纯正的思想了,但还算不上有创见,也要停止这个思路;再进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独到的见解,这时才算确立了一个深刻的立意。考场写作是和自己较劲的事,肯于挖掘,肯于联想,肯于比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筹的思维方向,才可能诞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由生活而哲理,反复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达过同一个观点:世间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无甚诗意的生活琐事中都蕴含着令人感动的珍宝。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现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东西,无论成功、失败,欢喜、悲伤,光荣、屈辱,每一种生活体验都值得我们珍视。对寻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场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由原因而结果,超前预见求深刻

一般来说,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么样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们的文章仅仅为了说明尽人皆知的现实情况,立意也不过如此。而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照此发展下去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才是考场作文深意之所在。无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或揭示事物发展的结果,均可展现作者非凡的认识能力。

4.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写作者常常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问题做出思考与判断,使自己的认识不绝对化。考场作文,最为实用的便是以“一分为二”的观念来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虑周全,观点辩证,同样是思想深刻的表现。

5.由相信而怀疑,步步探寻求深新

前辈学问家曾说过类似的话:交朋友要真诚,将心比心,在疑心之处不疑;而做学问要多提问,敢于打破常规,在不疑之处生疑。写文章也要有这种怀疑精神,能够对“历来如此”或“处处如此”表示怀疑,能够对某些潮流形成“反动”,是一种思想解放,也是一种实事求是。也只有对人们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见形成质疑,才能够上下求索,发现生活的深意。许多考场作文也正是在“怀疑一探索一相信”中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和深刻内涵的。

使用作文素材的技巧

1、特殊化,陈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看看下面这篇满分作文,这位考生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显。

请看例子:

(1)我迷上了电脑——奶奶迷上了电脑(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表演——我骑在爸爸肩上看表演(方式特殊化)

(3)县长巡视保密室——县长被挡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学校里响起了歌声——村头广场响起了歌声。(地点特殊化)

2、设细节,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

其实,“慢镜头”语言就是给历史人物创设一个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何为,尤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细致描绘。当笔力集中于此,寥寥数语亦足以动人心魄。

3、善变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来与文题关联不大,但如果善于变通,巧妙处理,完全可以成为文题合适的题材。因为一个感情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开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第一,从做事持之以恒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第二,从探索科学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战权威,只有如此,知识才能创新,科技才能进步,当然了挑战权威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和学识,是能干而非蛮干。

第三,从品德修养的角度立意:无论名声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于自己的追求,才会收获最大的财富。

第四,从人生目标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要以天下为为己任,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作为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这样的人物才是最风流的。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材料,只要你取舍得当,挖掘得当,是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题目的。这里,关键看你会不会多角度多侧面地看问题,善于分析,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4、细梳理,教材活用

有时候,为了写篇文章,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静心想想,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写作文时真得就没有可用之材吗?其他渠道不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们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运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经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读常新,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

5、开茅塞,触类旁通

为了备战高考,考生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而言简意赅的成语就是我们鲜活的素材库,将成语变素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看一例子:曾经才华横溢的江淹,让无数的后人为他的凋谢而惋惜。少时家境贫寒,江淹却勤于读书,苦于学习。优越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就。然而,声名鹊起动摇了他写作的原则。为了名与利,他不再用心属文,直至灵感消逝,文思减退。渐渐步入写作的低潮,终以“江郎才尽”名留文坛。

很多成语就是一段悲欢故事,一个生动灵魂。引用诗句,列举诗人,既展示了非凡积淀,又让文字得染诗情画意。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丰富的诗文素材。

6、吐心曲,倾情表述

文章特别是散文要以情动人,但材料的表达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蕴藉的情感融注于笔端。很多学生习惯用第三人称陈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是对史料的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高明。其实,展开自己的心灵,让材料的再现和自我的情感发生化学反应,其间的涟漪更能激荡读者的共鸣。

由此可见,当我们贴近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灵,用文字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或陈旧的印记,而是存在于生命长河的锦缎华彩,它们有质地,有光泽,它们有血有肉,它们有温度,有气质。

第二篇:“游记”的几种基本构思技巧(教学实录)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游记”的几种基本构思技巧(教学实录)

执教:余映潮 整理:黄亚东

时间:2010年11月17日 地点:东台市实验中学

师:我们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是游记的写作,我们今天就来集中地解决一个问题,(出示幻灯,指着幻灯说)游记的几种基本构思技巧。我要问同学们一下,手上的材料都看过了吗?

生:看过了。

师:都预习读过了吗?

生杂:预习过了,读过了。

师:谢谢大家!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个基本的概念。(师屏幕出示概念,指着屏幕说)游记,读——

生齐读:游记,就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是以真实的游览见闻和感受为题材的记叙性散文。

师:要说作文的真实性的话,在记叙类的文章里面,游记、日记都是最能够表现真实性的文章。所以我们学习写游记,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人文景观的美好,更是让我们记录我们的足迹,记录我们的心灵的感悟。好,下面我们就来开始进行研读体验。我给大家组织了四篇范文,它们将告诉我们游记写作的基本构思方法。第一篇是《颐和园》,第二篇是《观潮》,第三篇是《山海关》,第四篇是《三亚落日》。老师给大家设定的讨论的要求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某一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写游记。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第一篇——《颐和园》,我来给大家朗读关键的句子:(师读)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师:这是我的第一次朗读。第二次朗读: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

师:这是我的第二次朗读。现在我们就开始研讨了,《颐和园》告诉我们这样写游记——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学生思考,师巡视。)

师:好,可以举手发言了。好,请你来! 生1: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写游记。

师:进了颐和园大门,来到长廊,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对呀,按照地点的转换来记录自己的行踪。好,谢谢!请你来!

生2:先总写“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的时候再总结全文。 师:嗯,先总写,然后呼应篇首作点题。好,谢谢!你呢?

生3:写游记有一种基本的结构,就是“总——分——总”;写游记还可以通过移步换景,就是通过地点的转换来写。

师:好。这位同学,他的见解里面运用了术语。“总分总”就是语文的术语,“移步换景”就是游记的术语,多好!结构是总分总,这位同学又说了首尾是呼应的,然后中间的部分是移步换景,按第一位同学说的是根据地点的转换来记录自己的行踪。这就是《颐和园》告诉我们怎么去构思一篇游记。

师:(出示幻灯)我们把它小结一下,做记录:总体构思——游踪,注意这个术语,游踪就是你行走的路线——游踪明晰,移步换景。由于这八个字,我们就知道总体的构思应该

1 / 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是怎么回事。再来八个字(出示幻灯:总提分说,层层展开),我们把眼光看到每一个段,你看“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这是总说。它每一个段都有总说,后边再细细地展开。第三段也是:“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 “来到万寿山脚下”是总说,再说“抬头看”,它的段落写作很有特点:总提分说,层层展开。这就告诉我们细部怎么展开,整篇文章怎么结构,每一段怎么展开,让我们了解得清清楚楚。这就是《颐和园》告诉我们的道理。

师:第二篇——《观潮》。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观潮》告诉我们这样写游记。还是请大家说,好,谢谢,请你来。

生1:它还是先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然后写了发潮之前的情景,然后写发潮时的,最后写发潮后的。

师:嗯,同样是总写一句。但是这个结尾啊,就留有余味,它就没有点题,让我们去想。你看,(师读最后一段)“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就收住了,它是一种自然的留有余味的结尾。这位同学分析了,先总写一句,然后也是层层展开。但是,它与《颐和园》一定是有区别的,请大家再表达观点。

生2:从“这一天早上”到“午后一点左右”,它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师:根据时间的发展来记叙事物的变化。好,谢谢!现在请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指着屏幕说)游踪明晰,移步换景,它的游踪在哪里呢?游记游记,一定要表现你的游踪,它的游踪呢?

(学生思考。)

师:我们从小到大,老师都告诉我们写游记要移步换景。但是,《观潮》却不同。

生3:它是先从“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然后是“踮着脚往东望去”,然后„„ 师:很难找到游踪,对不对?它只是说早上来到这个地方,然后登上大堤,就不知道了。再往什么地方走?你看,这就是问题啊!没有游踪。你来分析!

生4:因为是观潮,看的是潮水,并不是游览什么地方,他只要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这个景色。

师:好,是景色在变化,人没有动弹。请你把人没有动的那些地方找出来。 生4:他登上了海塘大堤之后就再没有动。

师:于是就长久地等待,于是就“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一直到大潮退去,都还在海塘大堤上。这就是发现。哦,这篇游记是没有游踪的变化,那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小结(出示幻灯),刚才《颐和园》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写下来,我们来看《观潮》,没有游踪,叫:定点观察,情境变化。假设你们要去咱们的麋鹿风景区观看风景,你们很可能站在一个地方远观——麋鹿群出现了,奔跑着,消失了。这是游记的另外一种构思,经常用到,但是没有被大家普遍地提炼出。你看,又是一种吧。它的段落的写法,也是和《颐和园》不同的(出示幻灯)——写声写形,烘托渲染。它的描写更富于动感,因为是定点观察,所以一定要用其它的手法来使景物美丽起来,写声写形,烘托渲染。当我们到滩涂上去观看鸟群的时候,就要写它的声,就要写它的形,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把景物写得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观潮》就是这样告诉我们来构思游记的。(出示幻灯)《颐和园》是一处一处地写,《观潮》则是一时一时地写。早上,中午,潮来到的时候,潮经过的时候,潮奔腾而去的时候,到潮消失了的时候,一时一时地写,于是层次更分明。

师:好,把我们的目光移向《山海关》。(师读)“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这铮铮响的名字,我是很早很早就听到了,现在,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了。”第三段继续地议论抒情,第四段写山海关的城楼,第五段抒情议论、产生联想,

2 / 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一直到课文的收束。大段的抒情,大段的议论,大段的联想。那么,《山海关》告诉我们怎样写游记?再请大家发表观点。

生1:写游记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色当中,要情景交融。 师:边写景,边抒情,或者是写景之后大篇幅地抒情。谢谢! 生2:游记中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增加到写景中。

师: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联想和感受,于是就形成了想象,于是就表达了情感,多好。这位同学能够在阅读中提炼出一个好的内容,概括出一个好的手法。

生3: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感,鼓舞着人们的意志。

师:不仅仅是看到了作者笔下的景物,更多的是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激情。还有吗?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写游记。

生4:它由感受的不同,由时间的不同,从而写出心中所想,写出这篇游记。

师:随着景物的出现,不断表达自己的感情。很好,还有谁,对文章里边告诉我们怎样写游记有新的感受?

生5:游记是可以在记叙中夹杂议论,就是夹叙夹议。

师:嗯,夹叙夹议。又用了一个术语。我们来看,老师是怎么概括的。(出示幻灯)这篇文章和前两篇文章大大的不同,就是游踪只点了一下,略有游踪,先写实,后写虚。写实,是写山海关的城楼;写虚,是大量的联想抒情,并没有写景。这是游记的另外一种写法,写一小小的景点,然后用更多的篇幅去展开联想、去抒情。多美的结构啊!继续细化,(出示幻灯)它的段落写作是:选点绘景,议论抒情。

师:原来游记竟然可以这样写,只写一个点,然后大量地议论抒情。《颐和园》是一处一处地写,《观潮》是一时一时地写,《山海关》是一实一虚地写啊。

师:好的,最后一篇——《三亚落日》。以三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写游记。开始讨论!

(师巡视,发现学生讨论不积极,遂引导。)

师:似乎没有讨论,还在沉思默想。三人小组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师巡视。)

师:好,我们来交流,(看到有学生举手,过去)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好,你来! 生1: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师:在结构上总分总,在手法上多用比喻。你刚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给我们说了。 生2:作者的脚步一直停留在看落日的小岛上,它并没有像前两篇一样略有游踪,而是以太阳的变化,相当于时间的顺序来写。

师:多好的见解啊!这篇文章我们看不出它的游踪啊,被这位同学观察到了。好,谢谢! 生3:这篇游记由太阳的颜色变化来写。

师:反复地写太阳的变化,多好的看法!还有吗? 生4:把三亚落日拟人化,赋予它灵魂。 师:用拟人的方法来绘景。

生5:首先它运用时间顺序,然后将太阳的一些变化都化成一个孩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让人感觉太阳宛然是活的。

师:专门写太阳。那么怎么概括呢?继续看(出示幻灯),《三亚落日》这样告诉我们:从整体构思上看,它没有游踪,但暗示游踪。它说:“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暗示到三亚去了,在某一个地方看落日。这就是暗示游踪,专写一景。看段落:反复描写,因为它专写一景,所以对这个景物的变化反复地描写,太阳的变化,太阳色彩的变化,太阳位置的变化,一点一点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手指屏幕)融情于景,从游记的写作来看,每一笔都应该渗透情感,但是在《三亚落日》这篇文章里,融情于景的写法是用得最好的。一处一处

3 / 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地写,一时一时地写,一实一虚地写,那么这篇文章怎么写的呢?(出示幻灯)一步一步地写,太阳在变化。

师:我们来看小结,把四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放在一起。(出示幻灯,指着屏幕说)它们告诉我们这样构思游记,一起读。游踪明晰,读——

生齐读:游踪明晰,移步换景;定点观察,情境变化;略有游踪,先实后虚;暗示游踪,专写一景。

师:多奇妙啊!第一种写法游踪明晰,第二种定点观察,第三种略有游踪,第四种暗示游踪。这就是构思的技巧。游踪明晰,带来的是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写的是情境的变化;略有游踪,是为了先写实后写虚;暗示游踪,是为了集中笔力专写一景。原来游记的构思是这样产生的。

师:好,我们看练习。《长城》它的开头一段是这样的(师读材料):“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假设要你接着往下写,你准备采用哪种构思方法来写呢?现在我们不需要你写,需要你谈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展开它。好,现在各自思考,然后我们再来交流看法。

(学生思考,师巡视。思考近三分钟,有学生举手。) 师:好,我们来请这位同学讲,怎样继续地往下写。

生1:我会采用游踪明晰、移步换景的方法,一步一步、一处一处、一时一时地写,描写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情景,再写入自己的情感,融情于景,烘托渲染。

师:好的,你把刚才所学的综合了一下。我建议:远看长城,是第一个;然后继续地靠近长城;然后登上长城;然后发表感想。这样可以吧?好,谢谢!

生2:我选择略有游踪、先实后虚地写。先写长城的景观,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感慨。 师:好的,他学习的是《山海关》的写法,先定点的描写,然后心生感慨。

生3:我也是略有游踪、先实后虚地写。先写自己远看长城,然后细看长城、登上长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先写下来,然后再发表自己对长城这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赞叹,和自己爱国爱民族的情怀。

师:多好啊!同样的是略有游踪、先实后虚。

生4:我也是略有游踪、先实后虚。我可以先写长城的景色,然后再联想那时的科技那么落后人们是如何筑起这座伟大的长城,再表达长城对我们的启示。

师:他说得更详细,一篇游记作品好像就在我们面前。

生5:我会暗示游踪、专写一景。先写远看长城,然后从不同的角度看长城,把它描述成各种样子,然后再抒情。

师:好,专写一景。这让我记起了你们读过的一篇文章《黄山奇松》,首先写号称“天下第一山”的黄山有四大景观,然后写人们钟情的就是奇松,然后定点写奇松,其中又定点写三大松树,最后一段议论抒情。略有游踪,定点描写。

师:原来《长城》是可以有各种构思的方法来写它。下面我给大家念一篇《长城》,它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很好的游记写作的模式,跟大家的思路差不多。

师读范文: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方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4 / 5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气势雄伟的工程,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师:你看,是不是略有游踪啊?先实后虚啊?同时也可以说是暗示游踪、专写一景。但是它更好的表达是一实一虚。我们还可以从很多课文里面找到例子来证明这四种构思的方法,足以让我们很好地学用了。

师:好,谢谢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其实就是(出示幻灯):读美文,学作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选的这四篇文章都是你们小学的课文,原来它们是这样地告诉我们,它们永远不会沉睡,它们不时地闪现它们美丽的身影,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从思想情感方面,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以思考。好,谢谢同学们,希望这节课对大家有用。下课!

(热烈的掌声。)

5 / 5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文构思教学设计的教学体会

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一篇文章而言的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整体设计,拥有三个主体阶段:第一阶段是“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第二阶段是“小学记叙文段落教学设计”,第三阶段是“小学记叙文成文教学设计”。 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三个主体阶段分为两个单元:“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与“小学记叙文段落教学设计”是一个单元——基础单元;是“小学记叙文成文教学设计”是另外一个单元——生成单元。 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任务在于从总体上设计文章的主骨架。也有人爱开玩笑,说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任务在于设计“记叙文的妈妈”! 人体不能没有骨架,没有骨架,人体就会瘫倒。人人都有妈妈,记叙文其实与人一样,同样应该拥有自己的妈妈。 如果说教师教学是一项活动,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活动的预案。活动的预案,不仅预设了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仅预设了活动可能出现的麻烦,而且,特别是还设计了应对问题、应对麻烦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通过这样一个比喻生动的让我们认识到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工程之中、活动之中的蓝图、预案。 因此,无疑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推论:假设单从教学设计而言,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教师倘若能够做好,他的记叙文教学效果则好。反之,教师倘若不能做好,他的记叙文教学效果则差。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所涵内容广泛 ,应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即便在教学设计之前嵌有“小学记叙文写作”字样的限制,但范围同样还是过大。这也是让很多老师无从下手,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意识到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好比浩瀚无边的大海找到了方向,特别袁老师讲到的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的两种方法:

一、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入门法。入门,就是基础。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入门,需要关注三个重要问题:①关注构思“入点句”的设计何谓“入点句”,“入点句”就是完成构思的切入点。 构思拥有“入点句”之后,以它为参照,才能完成其它句子。怎样完成“入点句”呢?一共是三步,我们以题目《 战胜懒惰》为例。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一步:分析题目类型——《 战胜懒惰》一题,属于“谁”、还是“干什么”、还是“什么样”? 回答——《 战胜懒惰》一题,属于“什么样”。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二步:提问——谁 +干什么 +可以表现“ 战胜懒惰”呢? 构思“入点句”设计第三步:回答——我 +念书 + 战胜懒惰。至此,我们完成了构思第一句: 我念书战胜懒惰。②关注构思“配合句”的设计。何谓“配合句”,“配合句”就是构思完成 “入点句”之后,设计配合“入点句”的句子。具体步骤有三: 构思“结果配合句”设计第一步:看清“入点句”—— 我念书战胜懒惰。构思“结果配合句”设计第二步:提问—— 我念书战胜懒惰之后,谁会什么样?构思“结果配合句”设计第三步:回答—— 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③关注构思“归纳句”的设计。何谓“归纳句”,“归纳句”就是完成构思“入点句”、“配合句”之后,归纳“入点句”、“配合句”所表达意思的句子。构思“归纳句”设计第一步:提问——“入点句”的核心意思到底是什么? 比如,“入点句”是“ 我念书战胜懒惰” 回答—— 战胜懒惰 构思“归纳句”设计第二步: 提问——“结果配合句”的核心意思到底是什么? 比如,“结果配合句”是“ 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回答—— 进步;构思“归纳句”设计第三步: 提问——“入点词语”“结果配合词语”能够整合成一个什么句子? 比如,“入点词语”—— 战胜懒惰 “结果配合词语”—— 进步 ,回答—— 战胜懒惰,必然进步!也可以 回答—— 若想进步,你就需要战胜懒惰!

二、小学记叙文构思教学设计的升级法。①明确三类“基础题型”的“入点句”设计方法 。②学会设计“变易题型”的“入点句。所谓“变易题型”,就是“基础题型”繁衍出来的、并非像基础题型那般规矩的题型。我们给“变易题型”设计“入点句”的基本对策是;首先,分析题目属于 “入点句——三位一体”中的哪一条件(把题目视为 已知条件)—— 谁 + 干什么 + 什么样。其次,根据题目这个 已知条件,去补足 “入点句——三位一体”中的 未知条件 。③了解构思教学设计升级中的事半功倍、以逸待劳。面对“新题目”,我们学会设计“入点句”,学会给所有“新题目”设计“入点句”,只要“入点句”设计好了,“配合句”还有“归纳句”按照“入门设计”时学习的方法照方抓药,一切也就都不在话下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就是我们所说的以逸待劳。

在日常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同学们对上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像打游戏一样明白了游戏规则,慢慢开始学习,之后是熟练应用规则晋级,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在兴趣中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第四篇:申论文章论述题构思技巧

中公教育专家发现,近几年来,四川公务员申论考试文章论述题题型多样,2012年上半年是根据材料划线句子自拟题目;2011年下半年是给定话题自拟题目;2011年上半年是给定题目作文;2010年给定副标题补充主标题;2009年给定话题。然而不论题目怎么给定,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申论考试的作文一定是议论文,把握住文体,我们才能开始写作构思。

构思时推荐使用列提纲的方式。中公教育专家发现,在阅读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构思的时候,考生的思维往往纷繁复杂,必须经过一番思前索后才能趋向一个结果。也就是说,在题意的控制和指导之下,考生要先审定文章的虚拟身份、写作对象、体裁、取材范围、题旨中心、写作方法,然后再定下一个大致的框架——怎样开头,如何展开,分几个段落,写几个层次,怎样过渡,如何照应,怎样结尾等。

因此,在构思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这样的顺序:

①拟标题(在试题未给标题的情况下);

②用判断句式概述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

③全文应从哪几个方面、布局全文的结构框架;

④逐个考虑大层次内的段落,写出段旨;

在准备材料的同时,(如演绎法、归纳法、对比法等)的思路,确定了清晰合理的布局,互不联系的内容有机统一起来,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提纲,组织材料,思路明晰,畅通无阻。这里中公教育专家以2011来谈谈这种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1.中心明3.不少于800字。

以及世界各国对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视情况。

一是要加强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设置专项资金,配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以保障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人口普查工作必须深入到社区、村镇中进行深入的宣传工作,为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要做好民众的信息保密工作。要对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加强监督管理,通过现场签订承诺书等方式,确保普查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提纲构思法有三个明显的优点:一是可以帮助作者搭建文章框架;二是能帮助作者始终保持畅通的思路;三是能避免观点和材料遗漏。

第五篇:诗歌 构思技巧专题复习 1.抑扬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扬”是目的,“抑”是手段。为否定和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抑”目的,“扬”是手段。“抑”与“扬”是对立统一的。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2.层层铺垫

如宋朝苏辙的《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照应一般有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4.以小见大

就是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主题,即通过“小景”、“小事”、“小物”来反映大的主题。它可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廷的特权,讽刺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大主题。

5.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以景结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如宋朝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诗人在末句并未直抒离情别绪,只是把眼前开阔的横塘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柳、画船上,颇具神韵。

6.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 1 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敢于与权贵抗争的心声。又如李白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7.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如: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8.无理而妙

所谓“无理”,乃是指违反一般的生活情况以及思维逻辑而言;所谓“妙”,则是指其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各种复杂感情以及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鉴赏者所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这种写法别具一格,诗人往往把本无关联的景物人事与情理联系起来,虽有悖常理,却别开生面,更巧妙曲折地表现着复杂的感情。如李益的诗《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这位少妇因盼夫婿情切而突然异想天开,想到潮水有信,而怨夫婿还不如“潮有信”,进而还想到弄潮之人,后悔自己没早嫁给他,这闺阁之想,端的是“无理”之极。其实,这正是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展示了闺中少妇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更深刻地展示了这她的苦闷和怨恨心情。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

【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此诗作于贬谪巴陵时(诗人曾任岳州司马)。

有人评价本诗后两句时,说它“无理而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答案】后两句写自己的愁恨,作者不说自己愁重难遣,却埋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他吹散愁云;不说自己愁闷无聊,度日如年,却怪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诗人怪风怪春,毫无道理,但却把自己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说是“无理而妙”。

【示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逐臣:是被放逐之臣,这里指贾谊因力主改革,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

2 【落实到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三、四句是写景的句子,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本诗在构思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题为“闺怨”,可是一开头去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是否违反了题意?请析之。

3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漫书 司空图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还。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妙不妙?为什么?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中吕】卖花声· 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 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 指班超从戎的故事。

请比较两首元曲的结句(划线句),说说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 4

诗歌构思技巧专题复习答案 1.三、四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

2.这首诗在构思立意方面的特点是前三句写景,进行了层层的铺垫,最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在写景的顺序上,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3.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知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其“悔”是因为看见路边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思念。

4.看似无理,实在情中。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读来颇有神奇之感。

5.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月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6.第一首的结句是以景语作结,含蓄而让人深思回味。

第二首的结句是直抒胸臆,一声长叹,壮怀激烈,表现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上一篇: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来下一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