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学法精神科护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物联网专业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要求较高,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能够结合工作过程和学生的自身特点,使之符合工作岗位所需。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多元教学法精神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多元教学法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1: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去学习,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能更好地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精神科护理”是将心理学、精神医学以及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护理领域,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预计到2020年,神经精神疾病的总负担将增至15.5%;加上自杀/自伤,则达20.2%,而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识别率较低[1]。自2011年精神科护理的相关内容被纳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后[2],出题比例在不断增加,护理专业学生掌握精神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涉及复杂的精神症状,而且目前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对“精神科护理”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基本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Work Process Based Curriculum Design Method)是由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ITB)Felix 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也称为BAG课程开发方法[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中不同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情景化形式组织教学,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重视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以多元化的原则进行课程评价。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能更好地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教学,让学生按照基本工作过程的要求去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其特点主要有:①学习工作化;②教学情景化;③学习合作化;④考核多元化。

二、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有三个步骤:①行动领域设计: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理清行动领域;②学习领域设计: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开发课程,将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有效对接;③学习情境设计: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具体教学方案。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总课时36学时,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改革,将本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工作项目,即:①精神科基本理论;②精神科护理理论和技能;③常见精神疾病护理;④精神科护理见习。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的最新标准设计工作任务,使每个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将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课前,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教师根据主要工作任务从案例库选出经典案例,设立教学情境,学生课下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报告,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进行结果汇报。教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内容。现以“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作为教学范例来阐述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1.确定项目任务。给出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按照教学要求拟定工作任务(具体见表1)。任务单提前一周发给学生,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资料收集。在项目任务的设置中做到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设置教学情境时尽量选择具有典型疾病表现的案例,或者选择来自新闻报道中的视频资料,以及专门的教学视频。视频资料中的案例能生动形象地展现患者的疾病表现,能让学生更好地体谅患者。

2.制定计划。教师在课堂上简单介绍抑郁症的流行病学情况、病因、临床表现、诊治等知识点,让学生有基本的了解。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对事先给出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出各种设想和可行性方案的提纲,包括时间、内容和小组内人员的分配等。小组成员要各有分工,人人参与。

3.决策。各小组自行制定具体计划,围绕教学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展开分组学习,教师引导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进行分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是角色扮演、PPT课件案例分析或将案例拍摄成小视频等方式。

4.实施。各小组分别选出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在课堂上对任务单中的任务进行成果汇报展示,在汇报完毕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汇报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5.检查。通过小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来检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认真观察各组学生表现,并做好记录。

6.評估。以小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总结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强调本次工作任务的重点,指出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促进学生反思,加强学生对理论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最后,教师强调工作任务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和新知识,要求学生重点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精神科护理的知识具有多学科性的特点,教学中没有实际操作项目,也没有躯体疾病阳性体征或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课时偏少,理论深奥,其学习难度远大于其他学科[2]。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运用影视作品学习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式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评价采取过程性和终末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每一次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终末性评价是从护士资格考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组成试卷,加上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真题,同时引入精神科护士的职业标准要求。

六、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能让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来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熟悉临床工作岗位;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学习,能激发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提升综合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娜,高凌云,李兆文,杨丽阳.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对精神疾病认知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21-1022.

[2]吕文艳.多元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7):506-507.

[3]高林,鲍洁,王莉方.基于工作過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29):50-53.

Thoughts o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Work Process

—Taking "Psychiatric Nursing" as an Example

HAN Ming-fei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Shanghai 201415,China)

Key words:Psychiatric nursing;work process;teaching reform

收稿日期:2019-05-17

基金项目:2017年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精神科护理为例”(项目编号:cjjkyy201731),主持人:韩明飞

作者简介:韩明飞(197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精神医学。

作者:韩明飞

多元教学法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物联网专业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要求较高,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能够结合工作过程和学生的自身特点,使之符合工作岗位所需。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设计主要围绕工作情景、项目描述和任务分解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的有效衔接;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辅以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和考核则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项目式教学;物联网工程

一、引言

随着“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提出,物联网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技术及产业创新的重点方向。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对应地也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专业教学旨在培养符合岗位设置和技能需求的现代化物联网人才,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资料开发的最大效益。本研究主要基于工作过程就物联网专业进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探索,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介绍

20世纪90年代,德国教授Rauner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教育理论,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中不同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情景化形式组织教学,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重视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以多元化的原则进行课程评价。韩明飞在其研究中便指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具有学习工作化、教学情景、学习合作化、考核多元化等特点;骆亚南指出在工作过程导向下实习实训应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高昂等研究者在其教学实践中指出应当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重构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和构建阶梯式的教学实践环节等。

三、“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教学模式的内涵

物联网专业的教学改革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式教学引导,旨在解决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脱节问题。借鉴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物联网专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

在走访大量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后,笔者与众多在教学一线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工程师对物联网工程进行教学改革,将该课程内容划分为7个具体项目,分别为:家居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智慧社区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智能照明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智慧会议室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在于以真实应用项目还原具体工作情景,帮助学生了解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真实工作过程的再现能够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做中学”。每个具体项目的设计包括三个步骤:

1.创设工作情境

工作情境的创设是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模拟实际工作情景。学生能够在工作情景介绍中了解该工程的应用背景和任务说明。

2.进行项目描述

项目描述是结合工作情境进行的与客户沟通和方案制定两大环节。与客户进行沟通的环节主要是了解客户的投入预算、期望实现的功能和房间数量等。方案制定则是结合客户的情况描述内容进行需求分析、描述总体方案、设备和费用清单罗列、绘制项目安装示意图等,并进行派工分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项目描述环节应当完成的任务,幫助学生如何在与客户沟通环节明确客户的需求并进行方案设计。

3.完成分解任务

在具体任务环节中会包含具体的任务描述、任务要求、任务目标、知识链接及任务实施等步骤。任务描述是根据方案中的任务分解进行,任务要求会结合项目要求细化,知识链接会给予学生相关的知识参考。任务实施部分会明确具体工作任务、描述具体任务,然后具体分工由学生完成。教师会引导学生按照工作任务及分工表完成任务,结合具体的实操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操作。

(二)项目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是物联网专业的应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仅依靠理论知识教学是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因此,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设计下,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思维。

首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从系统整体的视角全面、深入地理解该实操项目的工作背景、项目沟通、工作实施等各环节,能够显著减少理论知识和实操实训间的差异,可以显著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转化时间,缩短岗位适应所需要的时间,更能符合单位和企业的需求。其次,角色扮演法主要常见于客户沟通环节,学生可以扮演工作人员,教师扮演客户,客户沟通环节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了解应当如何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了解用户的需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角色扮演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方案。另外,在实操实训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影视作品资料,还原工作场景。

(三)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

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课程评价在于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任务的关键内容。过程性考核主要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自评和他评,不仅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是以工作过程导向作为基点,评价内容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自评环节主要于单个任务实操结束后对个人成果的评价;他评环节的设置可分设学生评和教师评两部分。在实操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小组间互相学习和帮助,学生他评可分为组内他评和组外他评。组内他评主要是在小组实操过程中,成员之间的相互点评和支持,组内他评有利于学生在实操环节的相互学习和相互支持;组外他评主要是各小组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在小组展示环节鼓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有利于不同小组间的相互学习,在点评环节中相互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每个任务的核心内容及重难点;总结性评价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点评,从系统整体视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短处。

四、结语

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具体实际的真实案例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学生在项目式工作过程中能够了解项目的实际应用场景,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物联网专业的行业情况及工作过程,更加熟悉其岗位职能和职责。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职业环境,在项目式实操实训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在小组探究环节中不断提升自主探究、团队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显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身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使之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按照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发课程单元,在具体项目中完善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了课程体系中课程与岗位矛盾冲突的问题,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所需的适应时间,促使学校培养出更多的应用人才。

參考文献:

[1]高林,鲍洁,王莉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29):50-53.

[2]韩明飞.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精神科护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346-347.

[3]骆亚南.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基本技术》实训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绿色科技,2020(9):259-260.

[4]高昂,董振华.基于工作过程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4):220.

编辑 张 慧

作者:范水英

多元教学法精神科护理论文 篇3:

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摘  要: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被应用于护理教学工作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主要集中于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平台开发及教学设计上,教学改革实施主体多以学校为主导,以理论知识信息化为主体。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设计的创新性有待增强。本文主要分析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护理教育;教学设计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效果、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采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带教模式,在加强线下指导的基础上,采取在線答疑,将护理视频、护理知识资料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和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加大多媒体课堂教学,促进实习护士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掌握,对护理实习带教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的起源背景及概念

(一)混合式教学的起源背景

混合式教学最早出现在美国IBM公司的企业培训中,在20世纪90年代,在线学习(E-learning)兴起并快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E-learning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师的作用,增强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可行性,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混合式教学奠定了基础。由于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公司发现传统培训与在线网络学习结合,能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极大提高,于是混合式教学开始在教育领域逐渐盛行。

(二)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此后,国外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研究,有关它的理论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混合式教学也有了很多版本的定义。随着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13年以后,对混合式教学的定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被重新理解为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在经历了教师视角的技术整合阶段,研究者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解终于落到了学生视角,等认为所谓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更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下教学与各种辅导方式的混合。

二、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

(一)混合式教学在国内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

在我国,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领域已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等。殷海燕等在护理学基础中探讨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期末技能考核成绩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证明混合式教学法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和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李鹏等在外科护理学理论课程进行基于雨课堂的全程混合式教学,采取“课前自学—课堂进行操作讲解及练习—课后答疑”的模式。实验组(混合式教学)的认知能力、学习策略得分和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且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较高。贾守梅等探讨混合式教学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课前将微课视频、案例和课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自学。课堂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对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的参与度及学习兴趣。可见,国内学者更重视混合式教学的多元性,强调只有通过课内互动与课外活动充分结合才能够发挥混合式教学应有的效果,但其适用性有待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考虑。

(二)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知识量大、传播力强的平台设计教学,合理设计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下复习的学习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期末成绩与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法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要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会贯通。护理药理学这门课程知识点多、药品名称易混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比较难学,不仅需要记忆与背诵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应用等这些重点内容,而且需要具备临床实践能力,掌握正确的用药护理。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培养目标,在混合式教学法中加入案例分析,学生通过自主探讨药物在病例中的具体药理作用、给药方式、临床上常见应用以及药物配伍禁忌等延伸性的问题,难点问题均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应用的能力,而这些都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混合式教学是网络教学资源不断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互补与结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与改进,才能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

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评价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学习体验的改善,通过调整和优化知识获取过程,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混合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混合,而是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混合式教学需要一个满足我国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的新视角及新途径,故护理研究者应加强对混合式教学研究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以期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安镜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护理药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思路[J].现代职业教育,2018(17):156.

[2]谭爽.指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6):51-53.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作者:石青青

上一篇:职业中专学校中职教育论文下一篇:帝国理工学院工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