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评价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22

摘要:分层教学是实现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趣味性、高效性与新颖性的重要措施,更对中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与体育核心素养等产生深远影响。简单介绍了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在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以及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上,为扩大分层教学对中学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生自我评价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学生自我评价教育改革论文 篇1: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摘要: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评价能力直接影响评价效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掌握自我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逻辑后,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提升,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职业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自我评价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而获得与提升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课堂教学评价是现代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绩效,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多种形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呢?

1 学生自我评价的范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有四个方面:学习成效自我评价、学习动力自我评价、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和学习能力自我评价。其中:学习成效的自我评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来评估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对于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来说,学习成效的自我评价形式有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技能掌握的自我评价、加工产品的自我评价、创作作品的自我评价等。

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自我评价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直接影响评价效率。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包括评价时的观察能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对照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用语言准确表述的能力。此外,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能力的提高。

2 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逻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我评价贯穿其中,而且能够延伸到课堂外。评价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习进程的快慢,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评价能力提升能够显性地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案例1: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学生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或加工的产品做出自我评价。如“你认为自己的作品怎么样?请你说一说。”我们时常听到的回答是“不太好”、“不怎么样”、“没有别人做得好”……再追问“请你说具体一点”时,又时常得到“我不知道”、“我还要向好的同学学习”、“我要加倍努力”等回答。

这些评价不是有效的自我评价。无法以这样的自我评价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不能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学习时的行为偏差,难以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最基本的逻辑是对一件作品(或学习活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对照标准进行判断,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后得到结论。其中的“标准”是观察的基点、判断的依据,也是分析、推理的基础。自我评价时,确定标准是前置的,标准可以是完成作品或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具体目标等,当没有现成的标准时,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确定标准。

案例2: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Word文档的操作——图文编辑”教学。一位学生拿着他图文编辑的结果问我:“老师,我编辑的文档漂亮吗?”当时我眼前一亮,确实漂亮。但是,我没有正面回答是或否,也没有指导这里如何编辑会更好,等等。而是问:“你编排的标准(或编排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没有达到?请你说一说。”

一件作品是否漂亮,不能凭直觉得出结论。而是要根据制作这件作品时的标准和要求,以及作品是不是符合标准、有没有达到要求进行评价。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自己提出修改建議、改进方向等,进一步完善作品。

案例3: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多媒体素材的加工——编辑数码照片”教学。我布置了一道前置作业:每位同学从自己拍摄的照片中,选择并递交一帧自己最满意的照片(拍摄设备、地点、时间、主题等均不做具体要求)。上课时请他们自己夸一夸自己的照片。“这帧照片好在哪里?存在哪些不足?请你说一说。”也可以评一评别人的照片。

由于没有事先公布对照片进行评价的标准(或要求)。学生要先说明标准,再进行评价。然后我进行归纳与总结,再展开照片拍摄时构图、虚化、主题、曝光、分辨率等讨论时,不但课堂教学顺利,而且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为后续有关编辑数码照片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布置了一道当堂练习:请你对这些照片进行分类。学生们首先提问:“照片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我没有给出分类的依据,而是让他们自行确定。多元的分类依据,必然产生多元的分类结果,自然会有多元的评价。非线性展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得到较好的体现。

3 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意义

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以传授知识、技能和教授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而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的。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高低,是顺利达成这些目的的基础。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就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不断促使自己校正学习目标,向理想的目标迈进,激发自身努力的动力,从而改进自我。

1) 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以及这些方面发展趋势的评价性认识。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学习那些随处可得的信息和知识,而是需要学会善于发现问题、有针对地提出问题,学会和他人合作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随着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也必然提高。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树立健康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

评价的呈现是表达。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需要将评价结果进行充分的呈现,即用语言、语调、表情、动作等方式进行充分的表达。既有口头表达,也有书面表达。表达以传播为目的,以评价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表达时,用口说或用文字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感情表示出来,在与他人交流的同时,逻辑思想、语言组织加工、形式灵活多变等会得到充分的锻炼,表达能力会得到提高。

3) 有助于提升学科素养

评价的基础是观察。学生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评价能力时,必然会对评价的“对象”进行仔细观察,根据(或寻找)判断的依据,进行科学分析、合理的逻辑推理,最终得出结论。不但能够对“对象”的优与劣、是与非、错与对,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等做出基本的认定,还能够说出是基于什么进行认定的,以及如何认定的。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高,评价能力必然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更好地帮助提升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 有助于形成职业能力

新时代需要员工具备更高水平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今天的学生是明天各行各业的员工,将在某个岗位上从事相应的职业工作。虽然可以通过岗位培训取得对应的任职资格,但他们入职之后的职业能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不断学习。职业能力是从事具体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最基础的是评价能力。评价能力能够对人的发展提供支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有助于强化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能够强化自我意识,对他们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

同时,自我意识的强弱,能够明确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决定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影响对他人的评价。学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个人与团队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及时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升学习成效。

4 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

自我评价的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而不断获得、逐步提升的。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主要途径是:

1) 教师的示范引领

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时常对学生的作品,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而简单的表扬“棒”(或者很棒、好、很好、不错、真不错……)只是让学生收获高兴的体验,而不是有效的评价。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是有效评价,而且做好示范,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基本逻辑关系,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善于自我评价。

2) 虚心向他人学习

指导学生通过同学之间可以通过同学自我评价,“我”对同學评价、同学对“我”评价等互相学习自我评价。与此同时,互相交流评价的体会、互相分析评价的有效性,取长补短,能够更快地学会自我评价。

3) 及时地反思小结

引导学生在学习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及时检查一下学习过程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投入学习等,是否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得失,总结经验与教训。

正确、有效、科学的评价具备智力和情感的激发性,因为教师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使其出现在课堂上,使课堂成为充盈思考的场所。这样不但课堂会活起来,而且学生掌握了自我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逻辑后,通过举一反三,不断实践,自我评价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评价能力会逐步提升。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们在所有类型的评价上都表现得越来越好,学会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和类型,评价能力得到提升。评价能力不但在课堂上能够发挥作用,而且迁移到课外、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同样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具有“高杠杆”的作用:小的变化可以带来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2019年2月13日

[2] 崔允漷.教师,请你先学会评价再来学上课[J].江苏教育,2013(13).

[3] 林恩·埃里克森,洛伊斯·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鲁效孔,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江新顺

中学生自我评价教育改革论文 篇2:

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 要:分层教学是实现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趣味性、高效性与新颖性的重要措施,更对中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与体育核心素养等产生深远影响。简单介绍了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在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以及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上,为扩大分层教学对中学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原有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以老师讲解体育理论知识与中学生自由活动为主,要求中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体育动作进行模仿训练,不仅弱化了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还造成了体育教学活动形式的单一性与活动效果的低效化。老师利用分层教学法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中学生体育能力以及体育评价体系的层次化与多元化,既促进了中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又实现了中学生体育核心素与体育考试成绩的共同提高。

一、巧用分层教学提高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原有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以平行式教学为主,也就是对所有的中学生进行无差别式的教学,虽然这提高了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与标准的一致性,降低了体育教学难度,但是也忽略了中学生性格、体质以及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弱化了其对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力,降低了中学体育教学效率与效果,对中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等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阻碍作用。分层教学法不仅弥补了原有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漏洞,还凭借灵活多样的特点逐步成为效果最佳的体育教学方法。老师通过体能测试等途径来了解每一位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体育能力,并在结合中学生体育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来制定针对性与实效性的体育训练方案。另外,提高户外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加强对体育教材内容的研究与统筹力度,提高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为实现中学生体育素养与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共同提升奠定了基础[1]。

例如,1000米长跑是中学体育最基础的训练项目,老师通过组织长跑主题讲座的方式来转变中学生对体育长跑项目的错误认知,促使中学生意识到长跑对提高其神经系统的稳定与内脏器官协调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中学生参加长跑训练活动的积极性。老师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来讲解长跑相关的体育知识,既要让中学生了解长跑比赛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又可以通过讲解北京奥运会女子800米比赛冠军杰里莫·帕梅拉的事迹来增强中学生坚持跑完800米的决心与信心。另外,要求体育考试成绩较好、心肺测试结果较好、体质较强的中学生以4分钟内跑完1000米作为教学目标,对于体育成绩一般、心肺测试结果较好的中学生以8分钟内跑完1000米为目标,而体育成绩较差、体质较弱的中学生则以坚持跑完1000米为目标,有效避免了因教学目标过高而导致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中学体育长跑训练的高效性与合理性。最后,老师也可以将体育最终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引导中学生完成众多小教学目标的方式来最终实现教学总目标,例如,根据无时间要求、8分钟、4分钟等的顺序来逐步缩短中学生1000米长跑项目所用时间,实现了中学生跑步速度与身体耐力的逐步提升。

二、巧用分层教学提高中学生主体的层次性

原有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中学生则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弱化了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促进作用,因此,老师应积极转变其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主动学习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尊重中学生体育基础知识与体育兴趣之间的差异性,加快老师体育教学活动中角色从决策者到引导者的转变,始终坚持并凸显中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从而为老师运用分层教學法提供理论与思想支撑。老师应通过调查中学生体育档案、观察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等方式来真正了解中学生体育状况,利用主题班会等方式来了解中学生最喜欢与最恐惧的体育训练项目,从而为调整分层教学活动内容提供参考信息。另外,利用自我介绍与自我评价等方式来了解每一位中学生的体育发展诉求与体育兴趣爱好等,并以此为基础来将班级内所有中学生划分为不同的体育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成员应保持在4~6人之间,各个小组整体实力相差无几,让体育成绩较好的中学生担任兴趣小组的组长,主动带领其他成员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之中,充分发挥了其对其他成员体育知识技能的监督与促进作用。另外,老师也可以根据体育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将所有中学生划分为优秀、普通、困难等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根据不同学习小组的平均水平来决定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要求体育考试成绩较高的优秀小组成员规范演示难度系数较大的体育动作,体育考试成绩较差的困难小组完成最基本的体育动作。最后,老师还应扩大中学生对体育训练项目的选择权,激发中学生参加体育训练项目的热情[2]。

篮球是中学体育必学项目之一,老师设计并让中学生填写篮球战术调查问卷,了解中学生篮球基础水平与篮球实战能力,以此为基础将所有中学生划分为提升、进取与奋进三大篮球兴趣小组,其中,提升小组成员已经具有较强的篮球素养,掌握最基础的篮球知识与动作要领,通过播放篮球比赛视频、组织学校篮球比赛等方式来帮助小组成员积累更多的篮球比较经验,提高小组成员篮球自我探索与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小组成员通过总结概括、反思创新等方式来创新篮球战术;奋进小组成员的篮球学习能力与篮球基础知识都比较差,老师应加强其篮球障碍训练力度,讲解篮球基础知识,传授更多避开障碍物的方法。例如,老师可以让提升小组成员来观看CBA职业联赛的视频资料,阅读CBA职业联赛的比赛规则,明确CBA职业联赛的比赛注意事项,与学生一起总结比赛双方所采取的篮球战术,综合分析比赛双方篮球战术的优缺点,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完善篮球比赛战术。最后,老师可以组织中学生根据CBA职业联赛比赛规则来进行篮球比赛,既可以加深中学生对篮球职业比赛的认知,又有助于强化中学生篮球实战能力。

三、巧用分层教学提高中学体育评价体系的层次性

部分中学继续使用原有体育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造成了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不全面性与不准确性,老师应加强分层教学法与体育教学目标的结合性,提高分层教学法在体育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等环节中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在将分层教学核心理念融入教学评价系统之中,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先进性与灵活性,为老师及时发现并弥补教学漏洞指明了方向。老师应将中学生、家长等纳入评价主体范围之内,既要求老师客观公正地记录中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又要准确完整地记录中学生以及家长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建议,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中学生最近体育能力的变化。另外,学校还应坚持老师评价、同学互评以及中学生自评等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老师还应根据中学生所在体育小组平均实力来调整评价标准,提高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针对性与灵活性。最后,老师在正视开始体育训练活动之前预留出3到8分钟的时间来让中学生做好热身运动,鼓励中学生自主编排预热动作,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完成高难度热身动作,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延伸与丰富。

例如,投篮训练是中学体育篮球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老师先示范三步上篮等投篮动作,告知中学生投篮的技巧与方法,随后让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投篮训练。平时经常打篮球的中学生可以能会对老师示范的投篮动作提出不同的见解,认为老师的投篮动作不规范,这时,老师可以耐心听取中学生对其体育教学的意见,并将其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让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掌握正确的投篮动作与方法,在下一节体育课开始之后,可以认真听取中学生的调查结果,通过集体讨论等方式来获得问题答案,既纠正了老师或者中学生错误的体育动作,又锻炼了中学生自我表达与总结概括的能力,更对加深师生情谊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老师也可以选派一名中学生作为体育统计员,记录好每一节课每一位中學生投中篮球的次数,并汇总成表格,老师可以对所有中学生最近5节篮球投篮训练课的表现情况一目了然,既提高了老师对中学生投篮训练状态的掌控力,又便于老师明确中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篮球水平的变化,为提高老师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及时性奠定了基础[3]。

总结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识到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对中学生以及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利用分层教学来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层次性,扩大分层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学形式多元性与教学氛围趣味性的促进作用,为实现中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的共同提升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家伟.中学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J].新课程, 2017(8):142.

[2]朱少林.中学体育分层教学探究[J].新课程,2018(5):30-31.

[3]华星晔,华强.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4):135-136.

编辑 杜元元

作者:李榕

中学生自我评价教育改革论文 篇3:

论中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

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建构,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评价体系,试图使其成为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学生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提倡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者,了解他们在发展中自身的需求,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让学生分担成长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一、自我评价

在教学评价研究领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做出评定和价值判断,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自己学习的计划,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完善和调节。也就是说,自我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过程。

二、中学生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它体现一种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发展性评价观。根据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评价内容不仅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还应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的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三维的立体结构。

三、中学生自我评价的途径

(一)直接的自我评价

直接的自我评价即中学生通过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来实现自我评价。所谓自我分析,就是学生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结合以往各方面的表现和成绩,把自身的行为以及取得的成果以一定的标准为尺度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间接的自我评价

1.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一个人的自我评价,肯定要受到外来的影响。这个外来的影响就是其他人如何评价自己。所以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来自他人的评价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参照和依据。

2.通过与别人对比评价自己

学生的自我评价还会通过与自己年龄相仿、经历类似的学校里或者生活中的其他伙伴进行比较而获得。中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是与同学或年龄相仿的同伴们度过的,在相处过程当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把同伴与自己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因此,通过与同伴或同伴群体相比较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中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四、构建中学生物理学习中开展自我评价的实施方案

有学者指出:“如果制定好的标准不能付诸实施并对教育改革产生影响,它只是一纸空文。”对于自我评价同样如此。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制定了中学生在学习中开展自我评价的实施框架,这个框架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任务。

(一)组织计划

通过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宣传、解释和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意义,加强学生自我评价的理解和支持,涉及如“什么是自我评价”“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自我评价”“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自我评价”等问题。在组织计划阶段,学校和教师至少应从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知识、了解自我评价的时间、了解自我评价的空间这三个方面来促使学生来理解自我评价。

(二)具体实施

在这一个阶段,教师要将自我评价的方法应用到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去,督促和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习惯,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注意唤醒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机会,促进学生形成自我评价习惯的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别人、培养学生自我强化意识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正确和适当的引导。

(三)效果的评价

这个阶段是对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的实施情况的检查,对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效果进行评定、呈现和反馈。学校教师一定要及时评定学生自我评价的效果,并将效果以一定的方式呈现描述出来,并反馈给自我评价者。结果的评定是对基础工作产生的结果的呈现和反馈,反过来,及时的反馈又影响结果的评定和呈现。

(四)方案的修改

本阶段的任务是改善自我评价的方法,提高自我评价的有效性。通过上一阶段对自我评价效果的评价结果,对自我评价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修改,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实施后续的自我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开展自我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从教学研究方面来说,研究自我评价,对于丰富和完善教学评价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把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完善,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也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准备,同时也可以为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责编 张亚欣)

作者:张倩

上一篇:关于物理概念的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教师教育研究的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