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生自我评价

2024-04-26

女学生自我评价(精选9篇)

篇1:女学生自我评价

通过四年的大学糊口,我成长了良多。期近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成和感慨感染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步履的指南。

从思惟上来说,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到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思惟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果断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轨制。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也是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当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楚的熟悉。

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仍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脚踏实地,一点也不放松。我以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匡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成,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常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水平的资格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以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聪明、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

学习虽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糊口给了我良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介入这些流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假如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假如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掌握住。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辑穆的相处。集体糊口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碰到事情要冷静地思索,不要暴躁。不等闲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糊口需要自己来勾勒,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四年的大学糊口是我人生中夸姣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健忘回顾回头凝望曾经的岁月。

篇2:女学生自我评价

并密切配合上级及同事圆满完成了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和任务。

在工作上极具团队精神,注重团队合作。

具备独立自主完成工作的能力。

篇3:女学生自我评价

一、调查研究对象及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校的文理学院各200名女大学生, 使用自编问卷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分析调查问卷。本问卷共发放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00份, 回收率为100%。

二、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生命安全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能力低下。所谓生命教育, 指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调查发现:37%的同学对自身的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和依赖心理, 只有17%的同学在公共场所使用手机时会注意周围情况。究其原因:一是生命安全意识缺乏。女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处于父母的全方位保护下, 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对潜在危险的判断能力严重不足。二是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目前开设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校比较少, 只在日常学生管理和教育中有所涉及, 未成体系, 未引起学生重视, 忽视了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 因而多数女大学生安全意识较差。

(二) 财产安全环境复杂, 财物保护能力欠缺。调查中发现有49.7%的学生在设置QQ、银行卡密码时选择用生日或同样的密码;47%的学生外出游玩时会把身份证和银行卡放在一起;71%的学生偶尔把有贵重物品的背包放在食堂或图书馆进行占座;70%以上的学生都遇到过宿舍财产丢失, 宿舍无人时有外人进入, 被骗取中介费等状况。上述数据充分表明女大学生个人财产安全意识淡薄。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尚未参加经济活动, 多数大学生的财产安全观念尚未成型;另一方面多数高校是完全向社会开放的, 不良社会人员有了可乘之机。而且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是纯净的象牙塔, 不会出现盗窃现象, 正是这种矛盾提供了不安全环境滋生的土壤。

(三) 宗教信仰鉴别模糊, 科学观念尚未成型。调查数据表明:宗教信仰问题在高校女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小, 94%的女大学生不信仰宗教。但涉及到宗教传播, 学生持暧昧态度, 73%的学生在遭遇传教时选择礼貌倾听, 说明当今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存在着暧昧。

(四) 恋爱观念基本正确, 保护意识显著提高。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中可以说是一件常说常新的话题。对恋爱中女生自我保护意识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基本正确, 对于恋爱态度, 只有10%的同学反对大学恋爱。而选择恋人的条件, 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选择自身修养、气质品味或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 喜欢自己。若男朋友提出无理要求, 没有学生选择无条件服从, 大部分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 也有20%的同学选择坚决拒绝。

(五) 食品安全重视程度较高, 少数学生安全观念不强。调查中发现, 女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较强。在选购食品时72.3%的学生关心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过期的食物79%的学生会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而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79.7%的学生会选择拨打120求救, 另不同程度的同学选择了其他的正确处理方式。与其他方面的调查结果对比, 能明显看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从小接触到食品安全教育比较多, 对食品常识和食品安全的了解比较多。

三、提高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前期调研, 可以看出当今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只是学校和学生本人的事情, 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一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个人信仰、社会规范、社会互动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个人信仰缺失, 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 整个社会变得冷淡, 人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一) 安全教育常态化, 防范应急体系化。一是完善学校的教学体系。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各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主要借助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未形成体系, 学生思想上得不到重视, 安全事故频发。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应规范化、制度化, 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技能提高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和实际演练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参与的主动性。二是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和应急事故处理体系。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善是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的保障, 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和事故处理体系和制度。如:安全事故的定期排查、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安全事故定期排查可通过学生宿舍、教室学生干部等多途径展开, 力争做到全覆盖。

(二) 创新家庭教育模式, 改进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是每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 良好的家庭教育, 是孩子进入大学前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发展态势存在畸形。在进入大学前家长给予孩子全方位无微不至的保护, 进入大学后却突然放手不管, 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严重不适应, 对其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应该是源源不断的“跟踪式”教育, 不仅要教会孩子学习, 还要教给孩子怎样适应社会, 在社会中立足。改进家庭教育内容, 一是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改变家长的利己主义教育, 加强公益性利他教育。二是理性成才观教育。矫正很多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的成为端“金饭碗”社会精英的观念, 成才观过于功利化和荣誉化。三是榜样教育。很多家长缺乏责任意识, 不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因此应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觉悟, 以健全的人格魅力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家庭教育,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

(三) 树立安全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技能。大学生应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意识地进行决策和控制, 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 成为知法、守法、护法、明辨是非并具有安全防范能力的公民”。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的关键在个人, 树立安全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技能, 在面对危险时做到应对自如。一是树立安全保护意识。大学生已是成年人, 安全事故的发生, 固然有各种复杂的原因, 但是与大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矛盾和纠纷, 不懂得紧急情况下的自护自救, 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大学生要主动适应社会、学校和周围环境, 积极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二是提高自我保护技能。大学生要积极通过课堂、网络、实践等途径学习安全技能, 提高自身防护和救助他人的能力。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的改变。提高大学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大力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 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 这对大学生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春霞, 李卫星, 孙鹏程.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 2010

篇4:女学生自我评价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 自我教育

伴随着女大学生人数比重的增加,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性别歧视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总体上来讲,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及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仅会有生理因素的困扰,还会有心理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男女两性有着不同的生理结构,会导致在其职业分工和职业选择上的差异性。例如,女生在体力上弱于男性,不适合从事一些特殊的岗位,如繁重的体力劳动、野外作业等;女性同男性相比,生理上的特殊性(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限制了她们对某些职业的选择。另一方面,自卑心理在一部分女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过低,对择业缺乏一定的勇气和信心,不敢参与竞争。而且女大学生普遍具有更明显的依赖心理,把就业希望寄托在父母或者男朋友身上,不愿意主动出击。

一、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一般来说,女性在体力、智能、心理等方面与男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这并不能说明女性比男性弱。女大学生应该学习优秀女性榜样,树立“四自”精神(自尊、自强、自立、自信),坚信“巾帼不让须眉”,同时善于发现自己在语言、思维、忍耐力、交际、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自己的肯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积极同男大学生一起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

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是女性自我教育活动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包括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等。自我学习能力是指女性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自我学习能力要求女性学会反思,学会自我学习,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应该明确学习任务,遵循学习规律,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符合学习内容、特点的有效学习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自我反省能力是指女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有意识地对自身思想和行为进行检查和对照,寻找差距和不足的能力。培养自我反省能力可以充分运用日记、交谈、自我总结和自我鉴定等方式,及时地、敏捷地、全面地对自身言行做出反省,为自我教育确定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自我激励能力是指女性在自我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激发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自我教育向前发展的能力。培养自我激励能力应该在引导女性树立明确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正面典型充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动力,同时结合具体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女性自我激励的能力。

三、引导自我教育的过程

要引导女大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女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女大学生自主参与教育过程,可采取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教学和课堂展示等方式,激发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她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真正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参与教育过程,享受教育创造的乐趣和发现知识的喜悦;引发女大学生主动进行教育探索,鼓励女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问题选择主题,通过社会调查、撰写论文或组织实例论证等形式進行自主探索;激发女大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的内在需求,强化女大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动机,鼓励女大学生不断地增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引导女大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发展,正确了解自我性格和需要,合理设定自我发展的目标,积极调动女大学生的知情意行,深入挖掘女大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女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塑造女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自我教育是女大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引导、辅助之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同样需要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应该建立在双方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要求尊重双方的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通过语言交流的中介,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认真倾听、真诚交流、相互理解,促进双方心灵的沟通和视界的融合,激发女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女大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同时,创设女大学生自我教育氛围还应该注意构建灵活的自我教育情境,一方面,通过具体、形象、真实的事物,采取女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出直观、生动且能体现深刻教育内容的教育情境;另一方面,以实际生活经验为依托创造较为真实、完整和全面的生活情境,把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女大学生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有利于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氛围,使女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受到陶冶,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管红.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

[2]朱小桃.社会性别理论视域下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3]葛琛佳.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篇5:女学生学会自我防卫教案

女生防性侵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大擢魁小学

六(2)班 2015-9-19

活动背景:

近年来,学生遭遇猥亵和性侵犯的案件时有发生,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自己遭受的伤害却茫然不知,或由于羞于启齿而隐瞒,凸显目前青少年的性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蒋月娥曾表示,“保护孩子远离伤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她表示应该完善立法,健全机制,加大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的保护力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性侵害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处置能力。

3、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性侵害事件,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性侵害事件案例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准备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叙述校庆幸免性侵害而成功自救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故事中的小青有哪些不当的行为、冯叔叔有什么不良的企图、加入小青没有成功逃脱会是怎样的结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小青在没有通知家人的情况下就独自在外逗留,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在遭受了性骚扰之后保持沉默,在一定程度上又纵容了犯罪分子;但其最后识别犯罪分子的企图,使自己避免了伤害。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防止性侵害的问题。

(板书: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

二、探究学习:

活动一: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

1、哪些地方属于身体的隐私部位。告诉学生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的。

2、不能在公共场合暴漏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二:了解性侵害的定义和性侵害的形式。

1、谈话:以你现在的经验来看,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性侵害?哪些人容易受到性侵害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性侵害是指非意愿性的并带有威胁性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如强奸、猥亵。性骚扰是一种有害的和强迫的性关注,例如:戏弄、触摸、或辱骂;

等。性侵害的对象不仅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4、谈话: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性侵害的相关案例,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到得案例,小组同学讨论分析性侵害都有哪些形式。

5、学生小组交流研讨。

6、学生汇报。

7、教师小结:常见的性侵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暴力型性侵害(2)胁迫型性侵害(3)社交型性侵害(4)诱惑型性侵害(5)滋扰型性侵害

活动三:了解如何预防性侵害。

1、谈话: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你认为还有哪些具体的细节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呢?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预防方法:

(1)我们要对性侵犯的行为勇敢的说“不”。

(2)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饮料和食品。

(3)不要独自到偏僻的地方,如无人管理的公厕等

(4)避免黑夜单独外出,如有特殊情况要父母来接。

(5)对于不当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要勇敢地说“不”。

(6)衣着打扮要得体,不能太暴漏,不要随意显露自己身体的隐私部分。

(7)上学、放学或者外出时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尽量要结伴而行。

(8)不单独和异性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即使是在异性老师的办公室,也要开着门。不要随便到歌厅等娱乐场所,不单独和异性约会,尽量不在同学家留宿。

(9)不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和视频。尽管在网络上聊天和视频可以娱乐,但应小心谨慎。

(10)任何人提出的性接触行为,都必须断然拒绝;(11)牢记陌生人或熟人都可能是性侵害的加害人;(12)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110;

(13)只要离开父母,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一起,联系方式等;

(14)遭遇袭击的时候,尽可能大声呼救,制造动静,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一旦脱身,及时向警察或者路人求助;

(15)不要跟不认识的人外出。(16)不要搭便车,特别是不认识的人。(17)一个人在家时要把门窗关好。在开门前应问清来人是谁,不要轻易让外人进屋。即使是你比较熟悉的人。

(18)不随便出入于录像厅、歌舞厅、宾馆等地方。更不要看充满色情气味的电影、录像及书刊。

(19)遇到性侵犯的威胁时,要迅速离开,跑向人多的地方。

(20)如果遭到侮辱或强暴,不要隐瞒,一定要及时报警,避免再次受到伤害,要勇于保护自己的权利。

某些人可能利用互联网欺骗年青人进入性侵害的情境;

3、谈话: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关于性侵害的法律常识?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作为社会生活的弱者--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特别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了明确的保护。同性性侵害的危害也很巨大„„

活动四:了解遭遇性侵后该怎么做。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1)遇到有人跟踪时,要赶紧向人多的地方跑。

(2)受到性侵犯后要及时告诉可信任的人:如父母、老师

(3)要尽量记住歹徒的特征,保护好证据,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报案,之后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请记住: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

三、拓展延伸:

篇6:女学生自我评价

面对众多的招聘网站的海量兼职、全职信息,各样所谓“公司”、“企业”、“中心”等混杂其中,让女大学生们对求职市场“雾里看花”、寻寻觅觅。不管兼职、求职市场如何,女大学生们一定要擦亮双眼,辨别真伪。大学生打工网专门整理出以下注意事项,以提醒想要兼职的女大学生们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一、女大学生兼职找工作,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兼职信息,如正规的单位、正规的职介、正规的帮助大学生兼职的网站等。

二、对于招聘中一些宣称“高薪抄写员”、“娱乐场所服务生”等信息,不能被兼职信息中“高薪”二字迷惑,提高分辩能力。以一种锻炼自己的心态面对兼职工作,踏实做好每一份哪怕是传单之类看起来简单,也能学习很多东西的兼职。

三、对于一些“公司”收取押金、提供身份证号、扣留身份证等无理要求,要坚决回绝。

四、面试时注意事项。对于一些心里没底的兼职,最好结伴前去,不要孤身一人。注意对方公司选择的面试地点,正常情况下会在公司、企业等场所,如面试场所在娱乐、饭局,时间设在晚上,当时可果断拒绝。

五、女大学兼职以发传单、展会宣传、促销员、礼仪等为多,家教也是女大学生兼职较多的一个门路。特别提醒的是,女大学生头一回到对方家做家教时,尽量有朋友陪同,如发现有险情,要及时报警,创造机会脱身。

六、警惕求职时的性骚扰。女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一定要警醒此类情况,学会自我保护,不要让一些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上演。当女大学生遇到性骚扰时,一定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阻止类似情况发生,并机智地创造条件离开。

七、一旦处于危险境地,女大学生们也不能慌乱,要保持头脑清醒,择机报警求助。善于观察当时情形,不能硬拼时,要学会智取,用感化的言语说服对方,适时摆脱危险,及时报警。

篇7:女学生自我评价

2007年10月09日 10:33来源:中国妇女报

一、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班杜拉(Bandura)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思想影响下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认为个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对一项特殊任务的动机强弱,决定于个体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其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自我知觉。作为一种内部信念,自我效能感在个体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成为行为的决定因素。该理论对个体主观状态的关注为职业指导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而择业效能感正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职业指导领域的扩展。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择业效能感方面的研究都是在欧美进行的。在我国,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效能感,而关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少之又少,关于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就更加屈指可数。可见对于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特点及对择业的影响

择业自我效能感是Betz和Hackett于1981年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来的。它是指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中的体现。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看,择业效能感比实际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更为重要。择业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

有学者自编量表对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中国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CDMES-C)包括四个维度:职业信息与技能、学绩、个性自我了解和社会支持,并用该量表比较了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有男生高于女生的倾向。

三、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低于男大学生的影响因素

按照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消极心理状态会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李家华、吴庆的研究也认为,择业时女生实际就业困难多于男生,自信心低于男生。

(一)学校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校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高校的教育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培养的大学生是否真正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值得做进一步讨论。

1、就业指导的缺乏,生涯课程设置的缺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毕业生主要的就业信息和签订就业单位的主要渠道是各类招聘会,高校的就业信息杂而少,女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没有进行整合。同时,学校在生涯课程设置方面也没有很好地对女大学生就业进行技巧、心理、素质上的指导和培养,没有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社会实践活动和参与机会过少。我国目前对人才培养的教育结构仍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同时学校也较少为女大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就使得女大学生普遍动手操作能力差,缺少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人才要求。

(二)女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在生理上,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多数女大学生在体力上和精力上往往不如男大学生,这就使得女大学生失去了选择为数甚多的以体力劳动为主行业的机会,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在心理上,女性一般承受能力较差,她们在学校多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缺少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心情显得极为紧张和不平静,由此反映出女性群体心态上的不稳定和感情的脆弱,从而导致其心理失衡,进一步加大了心理压力。此外,女大学生将来也面临着结婚生子的现实问题,用人单位担心女性在结婚时还要有分住房的压力,在今后的怀孕、生产、哺育期间中断正常的工作,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成本负担。这些不利的外在限制,使得女大学生不得不担心自身给将来所选职业带来的种种负面结果。

除以上谈论的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外,社会、政府及用人单位等方面也影响着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针对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工作后一系列问题的担忧,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女大学生的利益和用人单位的利益。用人单位在女大学生的聘用、发展、培养上,也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认识不到位。

四、学校对提高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如上所述,女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多方面因素考虑周全。从学校角度看,对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需要通过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观念、开设指导课程等手段影响择业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的内外因素,鼓励、强化其正面体验来增加正面的择业自我效能感,使其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提高其择业自我效能感,做出成功的职业选择。

(一)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观念,使女大学生择业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 世纪60 年代,于90 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对指导学生求职及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取得未来职业生涯成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配合课改,根据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职业心理指导课程,同时加强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方面的工作力度,系统地整理出就业信息,并对女大学生的就

业信息进行整合,切实做到为学生服务。

(二)创造实践中的成功机会,使女大学生获得成功经验

实践的成败经验是指个体对自己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高校应增加择业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可能,锻炼女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各个方面,帮助其建立自我效能感。当个体在多方面或领域建立起强烈的自我效能感时,自我效能感就会逐渐成为自身的一种人格特质(通常是高效能感),使个体形成对待各种情境的固有反应倾向,当面临新环境和挑战时,个体会很自然地积极应对而不需再去寻求事实依据而后做出合理判断。

(三)着力于培养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女大学生得以自我完善

当今社会,单一的人才再也不受用人单位的喜欢,用人单位乐于吸纳多方面复合型人才,女大学生更应具备这方面的优势。高校应积极关注女大学生的成长,指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强化主体意识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改变人们的偏见心理。在择业中受挫实属正常,女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应把挫折看成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机会。在心理上,要有自信心,要敢于竞争,克服自卑、胆小的不良心理状态。在实践上,要努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要着重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开拓创新。在行为上,要保持热情、端庄的仪表。

篇8:女学生自我评价

高职女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更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有时会出现各种不良的自我意识偏差的心理状态。调查显示, 高职女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在自卑、逆反、过度的独立意向、自尊心过强或过低等几个方面。因此,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具体心理特点, 可以通过正确认知、积极接纳、良好地控制、不断地超越等措施, 帮助女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 使智情意行和谐健康发展, 从而真正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二、高职女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表现

1. 自卑心理取向

自卑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对自己不满、鄙视或者持否定态度的一种情感。自卑感强的人常常对自己缺乏信心, 把目光始终盯着自己的缺点、不足和失误, 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不能充分自如地表现自己的能力, 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等。调查显示, 高职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偏低。自我意识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而言, 性别、国别、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班级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体自我评价的高低。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最为强盛的时期, 其思维方式的批判性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等特点, 使其自我观念带有明显的自我评价色彩。如往往感觉自己在长相、体型, 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不如他人, 从而把自己封闭起来, 时常感到孤独自卑, 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二是过分敏感或掩饰自己。调查显示, 自卑感强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 常常把别人无关的言行或评价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 喜欢封闭自己或掩饰自己的弱点, 有时也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遇事极易从众, 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三是超概括化或泛化性趋向。即因某一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容易泛化到其他方面。如有一女大学生由于长相不好而失恋, 从此自认为人际交往方面什么都不如他人, 产生了特别敏感而极度自卑的心理趋向。

总体上看, 在身体形象上的自我评价方面, 女大学生低于男大学生, 因此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失败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带来的优越感的丧失, 以及受社会文化角色认同作用的影响是最常见的诱发原因。通过对浙江省某高职院校2012级中文与外语专业18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说明, 当今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程度较低, 其中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低。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 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可见高职女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知自己, 依据合理的评价参照系和立足点, 确定适当的期望目标, 努力摆脱和克服消极的自我意识。

2. 逆反与过分独立

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相符的时候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是一种反控制的逆向思维。”逆反心理是女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产物, 其实质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为了寻求独立和自我肯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趋向。也是一种为了抵抗和排除尚未完善自我的那种外在力量。逆反心理强的女大学生在高校课堂采取非理智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例如玩手机或发微信、听音乐, 甚至吃小食品等行为以示反抗教师的课堂管理。因此可采取正面宣传与反向思考相结合的方式, 引导和克服过分逆反心理, 培养对社会规范行为的认同感, 积极消除抑制行为, 帮助女大学生产生健康积极的心理趋向。

独立意向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人性具有追求自由的特点, 但所谓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概念。女大学生的独立意向常常表现在向周围的人、尤其是在长辈面前表现出所谓的“成熟”, 也非常希望他人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 更希望父母长辈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成熟”, 非常喜欢独立去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成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喜欢独立地观察、思考和行动, 喜欢与同龄人合作与交流, 不喜欢别人过多地干涉、打扰自己, 努力塑造自信、自立、自制的个性特征。例如一位女大学生升入大学后发现, 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其他女同学, 从而感到压抑和难过, 但自尊心使她不愿意让别人对自己有更多的同情和帮助, 导致同伴关系紧张, 学习成绩下降。其实独立是指感情和行为上的独立, 并不意味着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而要对自己负责但又不排除接受他人的帮助, 学会合作与交流。

3. 过强或过低的自尊心

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表现。所谓自尊心是指一个人尊重自己, 对自己持肯定态度, 又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一种情绪体验。自尊水平低的人常常出现焦虑或抑郁, 不敢面对现实, 尤其是不愿意接受对自己的一些负面信息, 极易产生更多的从众行为。在调查中发现, 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能够保持正当的自尊心, 但也有个别学生表现出自尊心过强或过低。如嫉妒心是自尊心过强的最常见异常心理, 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卑劣的、愤怒和怨恨他人优于自己的复合体验。嫉妒心主要产生于私心杂念。嫉妒心较强者总是爱把自己放在与别人对立的位置上, 也常把他人的才能、地位、境遇等诸多优越条件视为对自己的威胁, 因目光短浅、气量狭小而感到忧虑、愤怒和怨恨, 使人处于极度的压抑、焦灼不安和折磨之中, 于是往往采取贬低、诽谤他人等卑劣手段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以求心理平衡。其结果有时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如果一位女大学生体形、长相、人品都非常好, 自然成为诸多男学生追求的目标, 同时也极易成为了一些女同伴嫉妒的对象。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女大学生随时随地要警惕嫉妒心的萌发和滋长, 当对某个人产生嫉妒心理时, 要学会控制和调节, 积极暗示,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减少消极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别人的才能和进步, 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 从而形成完整的自我。

三、形成良好自我意识的几点建议

1. 正确认知

正确认识自我是培养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 而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对女大学生来说, 来自学业、人际关系、职业选择等方方面面的困惑, 乃是人生的必经历程, 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既不要因为现实的困惑而屈从, 也不能因此而陷入极度的悲观或自卑中。因此, 可以通过开办心理讲座、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自我剖析与辅导等各种措施, 帮助高职女大学生掌握有关自我意识的知识, 使其能够更加客观、快捷、准确地认识自己, 完善自己。同时帮助其正确地认识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社会阅历, 以社会参照系来认知自己, 完善和发展自己。

2. 积极地接纳

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自我意识都是经验的积累过程。这里所说的经验既有成功, 也有失败。而面对各种不同的人生经验, 能够积极地接纳自己, 是一个人能够形成健康自我意识的关键和重要基础。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所谓接纳并不取决于个人财富、地位等, 而更多地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状态。由于个体对自身的经验所持的态度不同, 对自我意识的接纳态度和积极性、主动性等也存在差异。一个人一旦形成任何不同的自我意识, 就会有努力维护这一自我结构的主体作用和行为外显。从而使个体表现出只接受与自己的原有意识相一致的经验的既定的心理倾向。因此常常出现自大者只接受成功经验, 而自卑者只接受失败经验的不同表现。如果要形成健康良好的自我接纳, 应克服消极情绪, 既积极接受成功经验, 也要吸取失败教训, 对周围的生活和工作, 采取乐观、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态度, 不断地激励自己,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不回避困难和失败, 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我意识。

3. 自我控制

当自己感觉到出现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心理趋向时, 可采取自我控制的方式, 积极地予以消除。所谓自我控制是一种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疏导, 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或将自己投身于充实自己的繁忙工作中, 使自己无暇去胡思乱想, 无暇做无谓的体验的一种心理过程。例如可以通过转换方式克服嫉妒、焦虑等负面情绪, 也可以用自我防御机制来解脱自己等, 都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表现。自我控制的过程是一个人主动改变“现实自我”, 以趋近“理想自我”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实现过程中个体坚强而良好的意志力, 积极主动的求变心理和行为尤为重要。可见, 自我控制是培养健康自我意识, 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

4. 不断超越自我

稳定的自我结构与健康人格相一致。不断地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积极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而在艰难的自我超越过程中要定位好发展目标, 不断地调整目标和行为, 使自己的自我调整和期望水平处于适中, 其效果最佳。自我期望就是指通常所说的抱负, 是一个人在做某件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女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 对学习、工作和未来怀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但有时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 一旦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情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 应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需要, 确定奋斗目标, 行与知并重, 从而不断地自我修养和塑造, 一步步地得到提升和发展。

高职女大学生处在区别于中学时代的新生活、新学习环境中。大学的新文化氛围、新人际关系, 新的人生目标, 使其从更多、更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 从而使她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地发展、更新、完善和变化着。而高校特有的校园资源和发展目标已能够逐渐引导女大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积极调节和控制那些消极情绪和心理趋向, 积极面对各种常见的自卑、嫉妒、过分自尊等消极心理, 通过不断完善与塑造, 及时预防其心理问题的重复发生, 帮助她们形成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贺淑曼, 等.人际交往与人才开发[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9.

[3]王登峰, 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4]消沛雄.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5]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1) .

篇9:女学生自我评价

关键词: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应急能力;管理策略

G647

一、前言

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相当一部分人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因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危机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差,对各种安全隐患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警惕,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所以加强对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应急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性。

二、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现状调查

问卷调查的题目设计主要围绕女大学生财产安全、女大学生人身安全、女大学生交往安全、女大学生网络安全、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安全等展开。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安全问题也具备特殊性[1]。

1.女大学生外出乘车安全意识调查

女大学生生性柔弱、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使一些诈骗、抢劫案件在她们身上发生率较高,导致近年来失联事件频发。在针对大学女生外出乘车交通工具选择的调查中,有70.62%的同学会慎重选择出行工具,不会因为便捷选择搭乘“摩的”或“野的”等无经营执照车辆;18.25%的学生会根据乘车时间考虑,偶尔考慮搭车的安全因素,但防范意识不高;11.13%的学生搭车很随意,图一时方便,觉得不存在安全问题。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女大学生外出时都能考虑到自身安全问题,但是也有部分女大学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媒体报道的那些发生在她人身上的危险或侵害,不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持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当遇到危险或不法侵害时,要么蒙在鼓里,要么不知所措。给犯罪者以可乘之机,不仅进行暴力威胁或语言恐吓,在激怒犯罪者情况下,还易转化为凶杀等恶性案件, 损失的不仅是财产,更是身心的伤害, 甚至于生命安全。

2.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调查

女生多感性, 遇到弱小易同情, 爱贪小便宜,知识面狭窄,不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2]。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在调查中发现 83.56%的学生为了获得赠送的小礼物,会毫无防备的办会员卡或者扫描二维码,如实填写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10.82%的学生也偶尔外漏信息,但要看信息的重要性,不会涉及身份信息或者银行卡信息。5.62%的学生会很谨慎的保护个人,不泄露个人信息,不点击来路不明的网址,不随意扫描二维码。

从调查看来,大部分女大学生因为社会阅历不足,遇事不慎重考虑,容易“盲目同情”从而被骗。有的骗子自称是外地人,来学校找亲人,手机证件被偷来骗人;有的骗子以亲人生病向大家行骗, 诈骗份子用各种身份,或以身无分文,或银行卡被柜员机吞掉为由求助于被骗者,请被骗者资助钱财。女大学生富有同情心, 很容易上当受骗。同时,还有些女生在网上交友, 被网友诈骗。网络购物等作为新环境下衍生出的安全问题,在大学校园中越来越多的发生,他们财产安全意识淡薄,对虚拟网络缺乏警惕,爱贪小便宜,导致上当受骗[3]。

3.大学生心理安全认知意识调查

女大学生因为内心敏感,危机识别能力和应对危险能力差。随着所面对的学业、经济、择业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大,情感方面的困惑,人际关系的紧张,家庭感情变故等等都有可能让她们陷入心理负担变重,心理素质变差的危机。她们会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而心生自卑,行为畏缩;会因为自己家庭环境的落魄,产生自卑或者仇富的心理;会因为情感的受挫,自暴自弃或者封闭自己;会因为自视甚高,达不到既定要求,内心矛盾重重。

据调查,遇到心理问题时,52.8%的学生能够选择向朋友或家人倾诉,找寻处理办法。45.3%选择自己处理,或者闷在心理。仅有1.9%选择向专家求助,寻求专业的意见。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到找人倾诉或发泄,但仅限于家人和朋友;另一部分同学遇到困难时碍于自尊心的考虑,觉得是自己的事情,羞于启齿,不交流、不倾诉,久而久之就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女大学生危机管理策略分析与探讨

1.由安全管理向安全教育转移

目前,多数高校仍然将安全教育视为常规性的管理工作,通过学校相应职能部门制定规则,学生工作部门组织活动进行落实、督促、检查来管理大学生的公共安全。这种以安全管理代替安全教育的理念模式,不可避免地使得高校的安全教育始终置于高校教育体系之外,停留于文件指示与领导讲话之中,安全教育应属于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必修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构建课程体系,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4]。同时,将实例融入大学课堂,比如给大学基本课程提供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相应图文资料,让女大学生在上课时更具有冲击性,起到更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借助学校安全月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2.由传统安全向新型环境安全拓展

高校大多的安全教育还局限于传统安全里,诸如自然灾害、人身财产安全、遵纪守法等安全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安全的问题不仅有传统安全问题,更有在新环境下的变化,滋生出的大诸如网络安全、极端暴力事件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网络充满了无限的魅力,一些女大学生将它当成一种感情的寄托而不能自拔,从而产生了交友不慎、网络诈骗、沉迷网络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由此公共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变得更加广泛,尽快从传统安全教育向影响女大学生个体生命的非传统安全教育拓展,加强非传统安全教育,通过实例与讲座相结合,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女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让她们对新环境下安全问题有切实的直观体验和理性认识,增强非传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安全教育的管理模式正不断向着新的方向发展,对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落实。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和危机管理策略进行不断的实践和完善,最终形成高效、规范、健全的安全教育体系[5]。

参考文献:

[1]李佳陈娜. 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09期.

[2]韦乃学.浅析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特点[J].科技信息.2007年16期

[3]薛金侠.大学生安全意识及其培养路径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11)

[4]马振超. 从女大学生失联看当前大学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上一篇:《顽皮的小雨滴》语言活动策划下一篇:2016小升初西安五大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