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药剂师职称管理分类论文

2022-04-22

摘要: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时期,较高的毛入学率是令人欣喜的指标,它意味着国民素质与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也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职业药剂师职称管理分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药剂师职称管理分类论文 篇1:

临床用药存在的风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发展,关于临床用药的问题不断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关注临床用药安全的问题。药品不仅能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导致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的疾病,这就是药品所存在的“风险”。本文主要对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防范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尽量降低及避免问题的发生。医护人员只有在熟知用药风险的相关因素,才能有效规避由临床用药导致的患者损害行为,减少有可能引起的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

关键词:临床用药,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一、临床用药的风险因素

1 药品的储存

药品的储藏是临床用药的关键,药品储存条件的正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对于临床上应用的对每种药品,都应该根据药品标示的贮藏条件要求,分别储存于冷库或者是常温库内。特殊的药品必须专库保管。还有一些药品有特殊的储存要求就要按照要求进行储存。

2 医嘱的执行情况

目前,大部分病区的药物还需要忽视人工录入电脑,在录入的过程中,会出现剂量输入错误的情况,如阿托品使用 0. 5 mg/支,输入为 5 mg/支的剂型; 在使用电子病历的科室,有些护士在执行医嘱时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医嘱上的错误,这就导致了错误的执行医嘱。例如:患者在术前做头孢替唑钠皮试为阳性,但医生在术后下达医嘱的时侯因疏忽而误下为生理盐水 + 头孢替唑钠静脉输入,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未能发现并执行,致使患者存在用药安全问题。

3 护士缺乏相关用药知识

在临床用药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护士缺乏临床用药知识。有研究曾经报道,临床上的护士对药物的配伍禁忌等知识的掌握的程度较低。据调查显示,由于临床护士的护龄、职称的不同,护士对药物配伍的禁忌的情况掌握也不同。随着护龄的越长,职称的越高,药物的配伍禁忌的知识掌握的程也越高,但护士所掌握的程度均在 38% 以下。例如:临床上双黄连、清开灵等中成药注射液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有配伍禁忌,在使用这两组液体时应在这两组液体间用生理盐水冲管,年轻的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以及相关的用药知识,不能够正确的处理,引发用药安全问题。

4 药品的调配和分发

处方的调配与分发应由 2 位药剂师单独完成,在进行调配时药剂师应 1 次只调配 l 张处方。但部分药剂师没有严格执行此规定。哈尔滨市的调查数据显示: 67. 5% 的药剂师都能够遵从上述所规定的要求,但是32. 5% 的药剂师不能够严格的执行上述的规定; 此外还有15. 7% 的药剂师经常同时调配多张处方,25. 7% 的药剂师偶尔调配多张处方等。可见,药剂师在进行调配的工作时,部分人员存在违反工作规范的行为。因此,药品调配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5 药品配制及输注

传统医院模式中,药品的配制和输注都是有病区的护士负责的。通常护士在配制及输注药品的时候都是在开发。空间净化装置不完善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的,配制的静脉液体极易受到空气中悬浮的尘埃、细菌等微粒的污染,这样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从而影响静脉输液质量,同时对人体健康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此外,由于护士对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混合配制操作、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等理论知识掌握相对不足,仅根据医嘱与经验进行药物混合配制,极难保证配制后的药物质量,易造成患者用药损害,甚至医疗事故。

二、临床用药风险因素的防范

1、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教育:

①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的人,这样就要求护士在原有的药物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和加深新的药物知识以及有关新药的名称、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配伍关系等一些知识,以此减少事故的发生。

②护理工作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作为护士要提高在各方面素质,包括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等。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减少医疗安全的隐患。

2、重视健康教育:

①礼貌和可亲的态度,可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获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病人对用药知识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主动和护理人员合作尽快做好各种治疗,使药物最快发挥效果。

②健康教育贯穿全过程的药物,药物过敏,应耐心查询历史,用药,介绍药品的名称和用法,并告知患者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感觉异常应及时通知护士,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病人的安全,用药后要及时了解服药后的反应和效果。

3、严格执行临床用药制度:

①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具有护士职业资格的护士担任护士办公室护士,正确处理订单,严格管理。

②按照规定的剂量执行医嘱,除了急救之外,不执行口头医嘱,在执行口头医嘱的实施应该重复对照的药品名称,剂量和用法,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能给病人用药。

③操作前洗净自己的手,戴上口罩,严格执行的制度,抗生素的使用应询问过敏史,注意给药间隔。根据医生的建议下输液时加强检查,调整滴速,防止泄漏。尽量减少和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④实现合理分配,避免浪费和减少不良反应,严格注意药物配伍的禁忌,合理的使用注射器,避免结晶的现象出现;溶剂和温度要正确选择,通过临床验证,当溶媒温度在 18℃ ~ 25℃时溶解粉剂不易形成沉淀、结晶,高发热量很容易降低药效;现在临床用药要现用现配,否则就会使药物降低药效和变质沉淀。

结束语

总之,在公众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安全、合理用药问题日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只有熟知用药风险的相关因素,才能有效规避由临床用药导致的患者损害行为,减少有可能引起的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

参考文献

[1] 石晓萍,李蔷.加强药学服务,提高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依从性[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

[2] 张玉兰. 患者口服用药的护理. 全科护理,2009,7( 6B) : 1549.

[3] 唐代玲,李晓莉. 影响护士安全用药原因的研究与分析. 四川医学,2009,30( 11)

[4] 刘晶晶,翟登奎,柯云楠等. 哈尔滨市综合医院病人用药安全管理现状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2011,31( 1)

[5] 路玲等,臨床用药按群隐患的防范[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

作者:蔚佳

职业药剂师职称管理分类论文 篇2:

高等教育分类政策和多样化发展浅探

摘    要: 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时期,较高的毛入学率是令人欣喜的指标,它意味着国民素质与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也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但高校的定位与分类,以及多样化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分类政策,从高校的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向、资源分配方式、层次定位四个方面提供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和多样化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多样化    分类    政策

从“211”工程(1995年)、“985”工程(1999年),至2017年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高等教育分类政策的问题也在此之列。下面在厘清我国高校发展定位中存在的误区与盲区之后,结合一流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分类政策的解析与评述,规划我国今后高等教育与各大高校发展的脉络与走向。

一、高等教育分类与多样化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必须清楚的是何谓“高校分类”。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主任陈厚丰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分类/高校分类,指的是“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主持下,组织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或专家、学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如高校的社会职能和高校的特点)将高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能级(包括类型和层次),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相对稳定性等特點”①。

任何事物进行分类的前提是提供合适的分类标准,它是分类问题的核心;分类标准的制定来自于分类目的的产生,分类目的又产自于分类主体,因而,从陈教授给出的定义中可以明确看出,首先这样的分类是具有分类主体的主观意愿的;其次,单一的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出台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发展情况的需要。分类政策的出台必须具有全面性,必须考虑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对于高等教育的理解与展望,还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仍然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限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因此,制定合理的分类政策,认清定位,并开辟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具有必要性。

二、发达国家高校分类模式剖析

美国以丰富的人才梯队、尖端的技术手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我国在进行高校分类政策制定时,可以适时借鉴美国的经验。

德国与美国不同。在德国,各个院校之间的层次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德国人十分注重机械制造,且制造工序与工艺十分严谨。因此,德国的大学与高等专业学院之间,社会地位的差异并不明显,高校的分类主要是大学与高等学院之间的区分,两者均可以颁发学位证书,并且含金量均高于学士学位,甚至某些专业学校的技能证明比大学证书更受社会欢迎与认可。

英国将高等院校分为这样几类:古典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和多科技术大学。古典大学拥有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并盘踞在金字塔的塔尖,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此为学术研究型大学。其余学校面向各行各业。

三、我国高校分类与分类管理政策制定的基本内涵

纵观以上三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自身高校的分类与定位政策,主要囊括出以下特点:

首先,其分类均具有多样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教师、学生等各类人士的需求;第二,不同类型学校的分工具有明显的不同,能够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第三,应用型与综合性大学均应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不断创造新产品;第四,学术研究型与应用技术型大学在人才培养策略上能够互为补充,避免出现断层现象;第五,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学位与学历能够获得社会认可,甚至得到企业、政府的更多青睐。

那么,在重新修订高校分类与多样化发展政策时,应主要考虑到哪些基本内涵?这里给出几点思考。

一,可以从高校的职能层面进行分类。这里给出的具体建议是,参照加州大学高校管理的方案,以研究型大学为主,综合型、技能型大学为辅,同时提高各个高等专业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技术,培养出综合实力较高的人才,满足社会各个层面的不同需求。

二,可以从各个高校的办学质量层面进行分类。这里给出一种高校分类新思路。学术研究型院校应当注重理论与知识创新,外化表现是新知识的创造,这类院校培养的应该是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高级知识分子;技术应用型院校,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这类院校培养的人才的身份指向应该是律师、建筑师、药剂师、会计师、教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职业技术型院校应当注重培养的学生是服务型人才,除具有专业知识以外,更应当满足第三产业的人员需求,同时提高综合素养,其身份指向应是高级技师。在此分类模式中,将高校分为三类,即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每一类院校都各具特色,互为补充。

三,可以从高等院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制度进行分类。在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专科生教育的学费呈现逆向增长的情形,但从人才质量角度来说,研究生的工作能力应该高于低一级的学生,遵循“谁获益谁付费”的原则。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可适当向本科生与专科生方向倾斜。在管理制度上,应对学术研究型大学实行宏观调控原则,将微观调控更多用于专科生的教学与管理上。管理制度与评聘制度可借鉴发达国家教授评聘制度,评估标准多样化。

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路径分析

一,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大众化的阶段,精英教育被肢解,“985”、“211”大学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实际上,上述两类大学才是较有希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每所学校都在加大扩招力度,但优质的教育资源有限,因此精英教育或学术研究型大学仍需被保留,指引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加强内涵式管理,注重高等教育的内延式发展,打造属于我国教育的品牌形象,加强创新式教育。创新式教育内容与方法从何处来?与精英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必要的招生指标、稳定的规模、自由宽松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二,注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动态管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主要由两批次人才组成、教学型与研究型。应当反思的是,教授评聘制度应该适当做出修改。此外,某些有才华的青年教师由于缺少资源或教学经验不足,在教授职称的评选中仍不占优势。

三,加强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以科研促教学。在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的同时,必然会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将更多新知识放置在教学环节中,也可引发学生与教师的更多思考。科技的进步需要不断地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因而,可以将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请”来,为学生与教师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与广博的思路,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产学研并重。

四,适当拓宽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在这里,可以参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技术的教育。国家适当给予其生存空间,加强对于此类学校的管控,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出更多具有过硬专业知识与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级技术人员,同时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精准贴合社会需求,设置具有高含金量的证书与职业技能考试制度,对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仍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各大高校的精准定位发展,在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我国的高等学校真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府,成为世界各地的学子们向往的学术殿堂,原则上这一天并非永远不会到来,需要我辈不断坚守,并为之奋斗。

注释:

①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32.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

[2]潘懋元,王琪.从高等教育分类看我国特色型大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0(5).

[3]武书连.再探大学分类[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4).

[4]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标准与指标体系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5]马陆亭.建设不一样的“大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9).

[6]马陆亭.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结构设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2).

作者:丁紫钺

职业药剂师职称管理分类论文 篇3:

西药药剂的合理使用及管理分析

摘 要:目的:对西药药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其应用合理性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实施管理后的1200张西药药剂处方,另外选取同期实施管理前的1200张西药药剂处方,对其管理前后的西药用药合理性对比。结果:和管理前相比,管理后西药药剂处方临床应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有效管理,对于西药药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以及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面意义重大.

关键词:西药药剂;合理使用;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体系的改变,药品已经不再是属于受国家控制的特殊物品了,对西药的相关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品调配、退库、药品质量管理等,西药药剂的临床应用合理性,对于其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力。所以加强对西药药剂的管理和合理应用对于稳定临床医疗秩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为此,我院特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西药药剂处方2400张,针对现有的应有问题给予相关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存在的1200张西药药剂处方,对其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其中调查分析内容包括:联合用药、合理用药、剂量、用药种类,根据其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管理,总结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依照其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方案。另外选取同期实施管理前的1200张西药药剂处方,分析合理应用及管理前后的用药实际使用情况。

1.2 方法

1.2.1 西药药剂管理

1)药品管理:由于西药涉及种类较多,在管理方面必须更为严格和系统。西药主要分为内服药、外用药和注射剂三种。一般注射药在医院使用较多,需要严格确认和核对注射药的信息,防止出现注射药标签校对错误等问题,应注意避光、阴凉、防火等,还要密切留意注射药的保质期和保存方式,特别要注意麻醉剂以及精神1类2类药品的特殊管理和需冷藏药品等。在临床方面内服药的种类是最多的,所以,对不同品种相同疗效的药剂应实行分类管理。同时对有效期在3个月内的药品进行严格审查和详细记录,如发现剩余1个月的药剂应及时进行退库。

2)工作制度管理:加强药房服务质量,做到严格审查药品配伍禁忌(性状及用法用量),查合理性(临床诊断),查处方(科别、性别及年龄),查药品(名称、数量、标签、规格)。医院应定期检查处方,有专门的处方质量管理小组,发现不合格处方应及时纠正。药学人员应积极补充国内外药学信息,深入临床.能有效指导治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管理药品明细账,每天下班前核对计算机与处方的统计金额并记录在册,月末盘点上报给药剂科和财务科,避免药品损失。

3)加强药房工作人员的管理

首先,对具有专业职称的药剂师进行培训,使药学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等,对药学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其中药剂师必须要对不同药品的特点和使用方式熟练掌握,以能够对其用药安全进行指导.确保用药安全。其次,提升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蔼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种种疑问,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让患者以愉快的心情就医。此外,药剂师除了具备专业的技能外,还可学习关于心理学的知识,便于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助其康复。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选取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其中如果P<0.05,则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理后临床用药合理率达到89.33%,远远高于管理前的69.67%,,经对比,考核后用药率明显优于考核前,两者差异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管理考核前后西药合理用药情况

注:与管理前对比,P<0.05

3 讨论

在临床西药用药处方中,常见的不合理问题主要包括:开具大处方.处方登记不规范或者出现漏项填写问题、字迹模糊无法认清、未使用专门处方、规格数量和要求不相符、用药种类不合理、处方涂改不及时、用药类型和患者的症状不相符、没有登记医师名字等等。但是随着目前在临床上对电子处方的普遍应用,并且积极实施处方评价制度,这些问题出现率已经明显降低,医师的处方合格率则显著提高[2]。但是在临床中依然会出现用药不合理问题,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疾病治疗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适当.经济有效,通过开展药师干预和处方点评的方式,以能够规范医师处方和药师调配医疗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上述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不合理用药现象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造成的原因也多种形式,比如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专业技术水平问题、以及医院的用药管理问题等[3]。针对这些现象,医院首先应该根据临床西药用药的相关规定,明确合理应用西药药剂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西药药剂。

首先,开展药物利用评价研究。在对用药合理性进行考察的过程中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

其次,应加强药物临床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察管理;

然后,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合理使用药物重要性的认识,最后还应积极开展药学相关研究,包括药物利用评价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

最后定期对处方审核结果进行公布。对于处方考核合格率高的部门或者个人均进行奖励,对于考核合格率低的部门和个人则需要进行处罚,如果严重,可以直接对其负责人责任进行追究,给予警告.处罚等。

总之,实施有效管理,有大大提高西药药剂在临床的应用合理性和临床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许乃秀.对西药的合理应用及管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272.

[2]佟玉芳.西药调剂工作的质量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152-153

[3]韩利敏.对西药的合理应用及管理[J].健康之路,2013,12(6):422-423.

作者:杨馗章

上一篇: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下一篇: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