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2022-04-22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帮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提高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议和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1: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根据自身实践经验,提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几个关键点。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历史与现状

自1984年以来,由团中央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历时已20余年。社会实践在探索和摸索中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全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发展过程,逐步建立起了符合自身发展的运行机制。

时代发展对社会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等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院校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呆板,内容陈旧,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由于经费和其它方面的原因,学校通常在寒暑假象征性地组织几支队伍,用短短的几天时间下乡参与社会实践,或组织学生到风景区、工厂参观考察,最后,做些简单的调查便草草收场。大学生的参与面较窄,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结构特点与实践内容结合不紧密,对社会实践的成果消化不彻底。这种社会实践模式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要真正达到深层次的教育目的却比较困难。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缺失,使实践流于形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收获少,从而使社会实践失去应有的意义。

二、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社会实践在计划安排上与教学脱节,随意性强,覆盖面窄,内容单调。多数高校未将社会实践作为必要的常规教学环节,而是随上级意见、主管领导、工作安排、客观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带有一定随意性和临时性,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其次,许多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暑假社会实践小分队或者是某一类社会实践活动上,缺乏对全体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再次,大多数社会实践内容单调,专业特色不明显,显得层次不高,少有突破,常出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局面。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不够。由于大学生真正接触社会的时间较少,仅凭学校和教师对社会实践的宣传和动员而被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实践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目标认识不到位,甚至许多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实践目标都是模糊的。另外,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完成任务,动机和目的都不明确,为了实践而实践。这些学生往往草草应付,甚至弄虚作假,没有真正把社会实践当作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监管不严,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缺陷。一些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一整套严密的质量监控体系,容易出现“重两头轻过程”的现象,对活动的前期宣传动员与后期的评比表彰比较重视,而轻视了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与质量监控。仍有不少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采取“运动模式”管理,重形式轻实效。在实践规模、主题、形式上大力宣传,追求轰动效应,但对实践的内容和效果却没有给予更多关注。

活动之初,层层传达文件,组织召开全体学生大会部署动员;活动结束,各院、系、班及时提交实践报告开展评比表彰,召开专题会议总结社会实践的过程、收获、心得体会。但至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具体怎样搞,实际效果如何却无暇顾及了,以致于不少学生实际并未认真落实,敷衍了事,甚至弄虚作假。然而在评比表彰时,个别学生因文笔不错,实践报告纸上谈兵、“引经据典”却受到嘉奖。如此这般,既使得大量的实践报告注水,也会严重影响踏踏实实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的积极性。

2、问题产生的原因

应试教育体制带来的影响。目前,我们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事实是只要高考制度不从根本上改革,各个层面看重的仍然是考试,而轻视了实践。长期传统的生活成长理念和应试教育理念,导致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往往只习惯于立足校园内学习专业知识,记忆了大量的知识,但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多数学生觉得自己在还没有学业有成时没有走入社会的资本,甚至惧怕进入社会。

毕业、就业、升学压力带来的影响。进入高校后,面对今后毕业、就业、升学的压力,学生也会更多的将重心放在学习上,热忠于考级考证升学,只注重眼前所得,一心只为获得毕业文凭,不注重实际能力的训练。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非主流思想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一些学生的思想带有一定的功利化,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学生 缺乏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真正认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很少能认识到社会实践是将理论联系于实际,巩固所学,帮助升学和就业的良好途径。

各方面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性都在唱高调,但实际上大家对于这个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由各高校团委负责组织,各院系辅导员实施,学校其他部门很少关心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数学校雷声大雨点小,不管是学校或是学生个人,在社会实践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思想上的重视不够,这给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上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认同有限,社会实践的社会渠道窄,社会实践基地较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三、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坚持专业化道路

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高校党委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和其带来的实际作用。从学校层面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了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了就业率。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把所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索比被动接受知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从学生层面看,大学生社会实践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精神。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获得更多直接经验,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弥补了在学校单纯学习书本知识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专业思想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其教育效果远远大于在校园中进行理论化的说教。

遵循专业化的原则。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鼓励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将建立极大地满足感与自豪感,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解决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大学知识学来何用?”的疑问,稳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通过社会实践走专业化道路,对学生进行职业和思想方面的双重教育,陶冶了情操,进一步培养了职业道德和操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水平,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2、发挥自身优势,多措并举,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驾护航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课程,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各高校在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应该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课,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根据学生年级特点的不同,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应有一定的倾向:一年级以课程引导开展以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各种社会角色体验等初级实践活动;二年级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课题调查、相关业务调研、专业服务等中级实践活动;三年级开展以发展职业与服务社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各种专业素质拓展类高级实践活动。三个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渐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巩固所学、完善自我。

建立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负责实施社会实践的各院系,应充分利用自身已有优势,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点对点”式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锻炼能力的创造平台。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实践与自己专业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环节中感受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稳固专业思想。其次,此种方式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各院系学生培养策略,弥补在校培养实践环节上的不足,完善学生培养体系,提升各个院系学生培养的质量。再次,此种方式也可以让企业提前了解到大学生与所需员工间的不同,提前开展职业培训,为将来企业用人提供后备力量。

四、结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重要载体。党中央、团中央历来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各高校也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种特点,根据实践情况,并利用自身优势,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成为学生广泛参与,锻炼自我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刘张飞.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增强活动实效性[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5~137.

[2].李涛.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3):161~162.

[3].王照侠,郭维俊.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56~59.

[4].高惠娟.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发展路径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34~137.

作者:钱鑫 梁雪

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2:

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机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帮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提高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 长效机制

0 引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的认识型和侧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如深入基层、社区、厂矿、学校进行实习或参与服务性的锻炼型两类。它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逐渐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锻炼和提高其组织协调和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适应社会能力得到增强。二十多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历经萌芽、蓬勃发展和完善几个阶段,但深刻剖析却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1 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学校组织力度不够,出现重点轻面现象

从调查访谈中了解到不少高校把主要人力和经费投入到一两个重点团队、学生骨干或某一类社会实践上,而大部分面上组织的社会实践则缺少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出现点上热火朝天,面上鸦雀无声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采取漠不关心或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和社会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相关。

1.2 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存在重面上组织轻具体指导

很多高校对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主题、要求等都笼统的发文,通过院、小班传到学生手中,但具体怎么搞、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则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出现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联系和开展社会实践的尴尬境地,相当数量的学生则靠东拼西凑或移花接木的方式交篇调查报告应付了事。调查中还发现不少老师和学生对社会实践认识存在偏差,错误的认为社会实践就是做社会调查、到社区做好事、三下乡而已,没有把科技推广、挂职锻炼、技术服务等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的工作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很多高校仅把它作为一项例行公事,在暑假象征性的组织几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用短短的几天进行参观、走访和调查。

1.3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和阵地,它是大学生走出校园,认识和了解社会的桥梁和载体。很目前很多高校基地建设存在“缺乏系统性、长效性、运作不规范和稳定,基地类型单一数量少”等问题,使得同学们各自为营,势单力薄,形不成气候和规模,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1.4 实践形式和内容传统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年团中央都确定了很好的主题,但实践内容和形式仍十分单一,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政策宣传、文艺演出、义务支教、义务劳动等形式,无法从纵向深入改革和创新;其二社会实践内容空乏,无法与大学生专业紧密结合,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存在实践与教学脫节的问题;其次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仍有重表面宣传,实际效果少,假期相应号召临时做得多,平时主动做得少等现象。

1.5 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和评价机制不健全完善

有的高校并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以及必要的考核手段,无法对参与社会实践同学的表现和实际成果给予科学的量化和考评;没有建立实践成绩档案,将其与评优评奖、推优入党、就业推荐挂钩,这种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必然会挫伤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2 建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2.1 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培养体系和领导机制

高校应成立党政领导挂帅,团委、学生处、教育处、宣传处、财务处、科技处等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各级组织通力合作,合理分工,以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广泛深入开展。此外应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教育培养体系,制定与大学生专业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实践课时、学分以及实践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形式,配备必要的指导老师,使其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并与大学生的评优评奖等激励机制挂钩。

2.2 整合资源,扩大宣传,建构广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体系

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顺利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保障和载体,因此,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出成效,首先应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多渠道、深入主动地宣传报道大学生社会实践,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其次主动与社区、乡镇、企业、工厂、部队和社会服务机构联系,本着合作互利的原则,从地方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和单位要明确责任和义务,踏踏实实服务,真正使单位见效益,学生受锻炼;在基地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和学术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把高校新的技术成果和先进理念带到基地,把社会实践与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共赢,让社会实践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3 探索多样化、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当前,要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使学生获知识、长才干、受教育,必须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不断创新和丰富实践内容及形式。一是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组织低年级同学以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实践考察,让学生通过社会调研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二是结合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组织高年级同学做好扩充知识和实践锻炼为目标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来到生产第一线,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以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为核心的三下乡活动,增强同学们的服务意识,鼓励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为人民办好事,做实事;四是针对学生个体发展需要,鼓励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独立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形式上,还应努力改变单一的组织模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点面结合,组织与自发等多种形式。既要根据学校的人力和财力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的组织小分队进行社会实践,同时对回原籍参加社会调查的同学也应集中管理组成小分队,统一进行社会调查或生产实践。此外应注意教学计划外和教学计划内、校内和校外基地的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俭学、就业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践时间的安排上还应把单纯性阶段实践变为经常性的长效实践,根据专业和地方发展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实践计划,做到假期与平时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空间,增强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成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只有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健全和完善社会实践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邓然.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5).

[2]戴育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机制的科学构建[J].教育评论,2006, (3).

[3]李涛.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3).

作者:黄婧颖 罗文佳

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3: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要针对管理体系、实践成效、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领导机制、队伍管理、品牌、评价激励、实践基地等机制构建应对机制,保证社会实践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检验理论知识水平,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高校要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保证社会实践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认知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社会实践要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二)提高大学生分析判断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转化的能力、独立思辨的能力、创新创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综合能力。

(三)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大学生以实践积累知识、巩固知识基础、完善知识体系,培养交流沟通的能力,铸就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关爱奉献的素养,更好提升自我。

(四)提升就业能力与质量

社会实践是根据市场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通过挂职锻炼、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平台与岗位锻炼和择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联通大学生与实践单位对接就业的导向机制,显著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质量。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分析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到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从根本性上讲,大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形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工作机制。

(一)形式主义表面文章

有的高校把社会实践当成暑期社会实践,成为学生个人行为。随意性大,效果性差。有的功夫只是坐在表面上,形成文件,组织班子,但这些都只限于文件,具体落实没有人去过问,应付课程需要,应付官方检查,上上下下应付了事。有的高校只重视学生上交调查报告的篇幅、形成数据等等。对与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没有任何系统有效的监管和指导,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实践、实践是否有效开展、活动的实际效果如何,这些均没有人去顾及。最终导致实践报告大多数是抄袭网上论文,虚假的调研成果成为一大堆垃圾。

(二)实践形式传统单一

很多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往往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支教扫盲等形式,仍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而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与创新。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短缺

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才能得以顺利组织和实施,但目前经费问题制约着活动的开展。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项资金的投入。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和保障。

(四)社会实践缺乏有效评价机制

普遍性的问题是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把关和考核制度不健全,只要学生递交的社会实践登记表有实践单位公章,学校就认可并给予相应学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凭空捏造等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社会实践报告已经很大程度失去实际意义。

三、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对策探析

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上述问题,应着眼全局,积极构建实践长效机制,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序、健康发展,切实发挥实践教学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一)健全领导机制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目标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共同关心、倾力指导学生实践活动。高校党政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成立相关多家部门在内的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教学管理部门要将课外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写进教学大纲,规定学分、明确要求。学生管理部门要聘请校内外社会实践工作的专家从提升人文精神、推进专业学习、丰富实践内容、拓展综合能力等方面给予大学生精心指导。组织宣传部门网络管理部门要做好舆论营造、过程报道。

(二)健全队伍管理机制

管理部门的同志为学生实践落实制度保障、做好协调联系、开放绿色通道。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实践活动,根据年级高低做好分类指导。要从校外实践实习单位邀请相关专家,参与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

(三)加强品牌机制建设

实践要加强内涵建设,形成品牌特色。要根据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的特征,拓展创新的活动项目,丰富社会实践的时代内涵,使其在内容形式及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赋予其更丰富的时代特色和生机活力。

(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高校要建立質量为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成立二级评估委员会或小组,实行定性定量考评,坚持学生自测与集体(小组)评估相结合。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各项资料、学生具体表现以及实践单位评价。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接收、反馈及处理机制。对于通过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脱颖而出的学生团队和个人,给予典型宣传、公开表彰,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

(五)完善基地建设管理机制

实践基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社会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学生可借此平台检验知识水平,逐步锻炼成长。要建立群众社区、见习实习单位、挂职锻炼部门、社会公益机构等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借助实践的机会充分施展才华、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汤耀平.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

[2]陈晓晖.高校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作者简介:

李长亮,烟台市烟台南山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

柳辉,烟台市烟台南山学院基础部。

作者:李长亮 柳辉

上一篇:传统与网络电视通信技术论文下一篇:海绵城市与园林规划建设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