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日臻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逐渐普及。各个高校都在引入适合自己高校的管理模式,高校的一卡通到底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呢?本文通过一卡通普及的原因、一卡通发展的阶段及特征,一卡通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目前建设一卡通中存在的问题做概括性的讲解,希望校园一卡通能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为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论文 篇1:

高中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互联网+教育”作为科学技术发展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正日益影响着高中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经过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高中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对高中学校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高中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必须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硬软件条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学校管理与治理水平的提升。

一、加强校园信息化硬软件条件改善

十二五期间,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各类高中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校园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极大发展。建成了校园全覆盖的校园网、建设了必要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新建了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开发了一些教学共享资源。这些发展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环境,提高了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部署和要求,高中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要把持续做好硬软件条件改善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大硬件投入,提升校园网速度和稳定性;二是注重建设标准,确保校园建设和国家教育平台的对接;三是加强安全,维护校园网络生态。

二、促进信息技術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高中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必须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的。高中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的研究,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

加强多媒体教学条件改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普遍应用到高中各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但主要方式是提供图片、PPT、视频、动画、示范等。高中学校教师要加强多媒体的创新应用,如利用多媒体的网络功能连线课程内容的实际场景,拓宽教室的空间,利用多媒体的网络互联互通功能和其他学校加强学习交流等。

建设一批线上资源,满足高中生在线学习要求。高中学校要加强对教学平台的利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校的教学平台。通过教学平台的利用增加各课程线上资源的积累,学生根据学习发展需要进行自主学习。优质课程资源的积累和完善,也有效的实现了资源共享。在遇到学生不能到校等特殊情况下,教学平台有效解决了“停课不停学”的远程教学。

培养教师队伍,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高中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在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水平,只有教师掌握了相关能力才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方式方法中去。同时高中学校也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课程培养。

三、利用信息化提升高中学校管理水平

信息化将传统的、手工的业务活动转变为自动的、智能的线上活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高中学校要转变思想,应用信息技术为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撑,逐步实现高中学校智慧化校园。利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高中学校常有的业务系统包括学校门户网站、OA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监控系统等。加强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不仅方便教师、学生和家长获取信息,也是提升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OA办公系统的建设是提高日常办公效率的重要方法;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是提升人才培养的重要辅助手段;加强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能更好的满足学校各类资源服务教学和管理;加强一卡通系统为师生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加强监控系统建设是提升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高中学校要围绕管理和服务加强相关业务系统建设,并将业务系统的应用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切实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提高各类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促进高中学校管理数字化。在管理方面,高中校园信息化以网络为基础、业务系统为工具,实现了各种活动的数字化。高中学校要利用积累和存储的各种数据源,为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数据利用分为两个层面,一种是利用相关业务系统数据库导出所需数据做手工处理分析,这是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采取的方法;另一种是通过数据库工具对相关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抓取自动生成分析数据图表。第二种方式是高中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的功能,是大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校本数据中心的建立,对接各业务系统,将公共数据和日常行为数据抓取到数据中心,根据学校相关管理模型生成相应的数据分析,呈现出来为学校的相关业务服务。比如,数据中心从一卡通系统获取某生出入校门、校内消费数据,从教务系统获取该生成绩变化数据,从在线学习平台获取该生学习时长、频次数据等信息,自动导入到高中生成长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即得到学生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科学数据,对于学生培养起到帮助和警示作用。

高中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包含的内容还很多,高中学校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既重建设也重应用,通过校园信息化发展到校园智慧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

作者简介:杨葵;性别:男;出生年月:1977.10;籍贯:四川沐川;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汽车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职教育;职称:高级实验师、副研究员;学历:本科

作者:杨葵

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论文 篇2:

高校校园一卡通的经济效益及问题

【摘要】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日臻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逐渐普及。各个高校都在引入适合自己高校的管理模式,高校的一卡通到底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呢?本文通过一卡通普及的原因、一卡通发展的阶段及特征,一卡通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目前建设一卡通中存在的问题做概括性的讲解,希望校园一卡通能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为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一卡通;经济效益;问题

如今,数字化校园管理日趋成熟与完善,校园一卡通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极大的便利了校园的综合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其功能覆盖了教学、后勤管理、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其经济效益之大不言而喻。

一、校园一卡通普及的原因

1、出于学生生活流程的简化:由于现金使用过程中,带给学生是繁琐,带给管理者是难以控制,容易引起经济犯罪。而校园一卡通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2、出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学校主动与时代接轨,引进先进专业技术,把好的信息化科技应用到学校,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便利。

3、由于现代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卡通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一卡通系统不断升级完善,为其普及提供前提条件。

4、出于学生的消费心理:繁琐的交易方式会使学生减少消费,简易的交易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消费倾向。

5、出于管理模式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管理要求更加高效、更好的为学生和老师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6、出于经济效益的要求:追求高效的效率,创造价值的需求,要求建设现代化的一卡通。

二、校园一卡通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1、发展阶段

(1)校园卡“磁卡”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院校从食堂消费的后勤管理入手,引用了校园一卡通的早期雏形:食堂就餐卡。此类卡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能方便了学生生活但作用有限。

(2)校园“一卡通”阶段:21世纪初,应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校园一卡通系统逐渐完善并普及。高校已逐渐用校园卡取代原来的单一功能的各种证卡,同时实现身份认证与金融消费等多功能的统一。这种校园卡应用领域广泛,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

(3)“智慧化一卡通”阶段:21世纪10年代,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智慧校园和智慧一卡通的建设,也应用到学校和企业的建设中,使用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为一卡通赋予了新的内涵。

2、发展特征

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样,功能越来越齐全。

三、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运营管理中的作用

高校校园一卡通建设和运行的隐性收益可以从高校、持卡人和银行三方面来分析。对于高校,校园一卡通的应用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节省人力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促进校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水平。对于持卡人,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方便了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银行,校园一卡通的应用能够加快交易速度,降低现金保管的风险和人力成本。具体来说,高校校园一卡通建设和运行的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学校:体现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科学化管理;降低学校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还有利于学校经费的筹集,与时代接轨等等。以下是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积极作用。

(1)加快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2)改进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节约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采用一卡通解决了学校的“信息孤岛”现象,堵塞了管理漏洞,有效节约了人员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校园一卡通的一卡多用及数据共享功能。

(3)规范高校经济秩序,杜绝“小金库”现象。使校园内的现金流量大大减少,使各个服务机构的收入透明,杜绝了收入不入账、账外循环的部门“小金库”现象。

(4)缓解恶意拖欠学宿费问题,及时收回资金。防止恶意拖欠学费,提高了学费催缴力度,改善了学校财务状况。控制好该卡每学年投入使用的第一关,不交学费就无法进行学籍注册、成绩登录以及其他活动。通过“被动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确保学校能够及时收回。

(5)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营造良好的高校社会形象。

(6)系统建设与银行合作,获得双赢。

对师生:校园一卡通的应用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校园一卡通以“一卡”取代“多卡”,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2)校园一卡通的圈存转账功能实现了资金从持卡人银行账户到校园卡账户的自助划转,减少了使用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3)校园一卡通普遍采用的非接触式IC卡使持卡人不必取出卡片即可使用,加快了身份验证和消费的速度。

(4)一卡通服务平台还为持卡人提供了全天候、多渠道、使用方便的自助服务平台。

四、有待完善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校园一卡通是目前高校信息化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先进手段,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国内电子信息系统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校园一卡通的推行之路并不平坦。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功能的扩展和管理效率的充分发挥,应给予重视并逐步完善。

1、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

(1)捆绑式垄断消费不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捆绑式消费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给学生增加负担,让学校管理也处于被动。

(2)垄断会导致一卡通竞争压力小,无法及时更新技术。

(3)消費数据的安全性不高,数据库容易篡改。学校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管理制度和技术,把风险控制在最低。

(4)涉及制卡和数据库密钥的问题,学校不应该处于被动。争取制卡权和数据库权限,不然长期受制于软件商。

从个人的角度:

(1)“被自愿”消费,许多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告知只能使用一卡通。

(2)遗失补办问题多,由于学生事务中心的规章制度,一卡通遗失后必须申请挂失才能补办,而且还有对应数据无法更新等问题。

(3)一卡通的安全性问题,一卡通的背面多为学生的个人信息,密码制定也全从个人信息出发,不利于学生的财产安全。

(4)网络的高效性比较差,容易断网。

2、解决方法

(1)拒绝捆绑式消费,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2)继续增加其学生方便的内容,方便补办或遗失带来的各种不便。

(3)更新一卡通信息,使其更具有安全性和保密性。

(4)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网络的要求相当高,应该适应和满足学生对网速的要求,一卡通的建设要考虑专网专线,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里对建设一条高速的网络通道很重要。

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日益重视,校园卡逐渐成为高校实现管理提升的重要工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校园卡在技术、产品、性能等方面均有所优化,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总而言之,校园一卡通虽然依旧存在众多有待改进之处,但它对理顺高校财务关系,方便师生日常生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 袁新辉. 校园卡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浅析[J]. 事业财会, 2002(7).

[2] 朱智璇, 徐晓铁. 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作用探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0).

作者:胡运江

学校信息化后勤管理论文 篇3: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随之不断革新。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有关问题,对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智慧校园的特点、技术特征、功能需求入手,对如何构建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展开论述,并对其构建原则、典型应用进行分析,以期对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典型应用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大力推进智能教育,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满足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智能学习新要求的智慧化教育教学新环境,发展面向5G网络技术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

1智慧校园的概念及特点

1.1 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指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的获取资源和服务。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1]

1.2 智慧校园的特点

1)网络环境和应用环境一体化。实现了有线网、无线网、监控网等多种网络系统及多个信息系统的融合。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其提供高速并广泛的网络环境。

2)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包括辐射、位置、影像、温度以及光线等技术,现如今这些智能感应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形成了全方位的智能环境,通过这些技术可以使获得的监测信息具有时效性与准确性。

3)依托平台处理综合业务。通过整合、协同,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整体效能,利用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分析以及计算,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的综合业务处理和服务平台。[2]

4)提供管理决策依据。依托智慧校园平台收集各类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和合理分析,从而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5)服务个性化。依托大数据,提供基于个人的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

6)智慧课堂。可满足学校教师及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摆脱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借助全覆盖的网络环境,依托移动终端及云服务,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进行探究学习、互动教学、协同合作。

7)利用云服务构建资源云平台及学习社区。在云平台上提供海量优质教学资源,与教学无缝衔接,满足教学需要,通过学习社区使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家长、能够及时互动,分享经验和智慧,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学生成长。

2 智慧校园的特征

2.1 智慧校园的技术特征

智慧校园的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定位器、识别器、感应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学校管理策略分析,为教师、学生的科研、教学、生活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不同的使用者根据自身权限可以通过移动互联和云平台随时随地的获取到相应数据信息及服务。通过这种模式,智慧校园能深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有效增加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为决策者提供管理策略依据,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2 智慧校园的资源特征

在创建智慧校园的过程中资源建设具有以下特征:

1)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实现各类资源应用的新模式。资源平台的职能从提供简单资源存储和管理转变为资源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

2)资源从传统静态、封闭文件、图像等素材资源转向动态、开放共享的移动学习资源、微课、慕课及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

2.3 智慧校园的教学特征

智慧校园的教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静态转向动态,从被动转向主动。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单一,一般只有在课堂上被动学习,虽然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但是学习效率不尽人意。在智慧校园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得到极大的拓展,学生可以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在各自的起点水平上获取知识与能力,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互动教学、协同合作等方式方法进行高效互动,促进知识建构,获得能力发展,根据自身需求灵活主动的进行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便利的获取各类教学资源,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决策。

3 智慧校园的总体构架建设模型

3.1 智能校园功能需求分析

3.1.1 综合的统一管理平台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個较为复杂的过程,目前智慧校园比较注重管理方面,但是在服务方面有所缺陷,存在信息孤岛,学校虽然建立多个系统,但这些系统及数据相对独立,不能有效及时交互,无法全面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需要建成一个统一管理平台,利用平台进行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应用整合和综合服务,实现区域或校园数据资源的共享,有效提升学校决策管理、教师科学研究、师生学习生活服务,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3.1.2 智慧型决策管理

依托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智慧校园即能够对全校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实现各院系、各部门协同合作;又能为师生个人信息关联学校各级管理部门业务协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还能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3.1.3 智慧型学校管理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管理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依托云平台利用信息共享学校管理深入学校的后勤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

3.1.4 智慧型人才培养

教师依托平台管理得到学生学习反馈的大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备课、上课,学生能够得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适时、贴切的个性化指导,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师生学习、交流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教学评价能够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进行多维、动态、全面、智能的评价,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成为主流。

3.1.5 智慧型科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联系越来越多,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多专业多学科合作完成的,所以开展跨专业、跨学科“集群”式科学研究势在必行,在智慧校园中多个学科可以在科学研究大数据及统一管理平台的支持下进行高效的协同工作,实现跨学科、多专业协作科研,帮助科研人员对科研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及时、到位的统计分析,对研究成果进行智能、自动的汇总,提高科研的效率与质量。

3.1.6 智慧型校园生活服务

从服务师生的角度出发,以师生校内生活为核心,通过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在线选课、预约自习室、借阅图书、参加讲座等服务,积极拓展校外生活服务资源,例如求学、就业、医院预约等业务,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化生活服务。

3.2 智慧校园建设应該遵循的原则

3.2.1 先进性与成熟性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不仅要应用成熟的技术和架构,确保系统设计运行可靠稳定,还要具备先进性,使系统运行若干年后具备一定的领先地位,这需要在设计初期就要考虑以后智慧校园的发展,把先进性放在首要位置。

3.2.2 开放性和标准化

系统设计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教育部标准,考虑到以后软硬件的发展、功能及应用的开发,整个系统的开发应保证其具备开放性,用于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地发展,在此过程中要符合教育部数据交换标准,能够与符合上述标准的其他系统交换信息,实现信息资源一致与共享。

3.2.3 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智慧校园系统因为具有统一服务平台,平台用户数据安全非同小可,所以在开发系统过程中要对用户进行分级设定,不同的用户在数据库访问、操作权限、数据读取权限等进行分级,不同用户具备不同等级,尤其是在科研中要根据该用户在此项科研中的身份进行授权,科研课题结束后收回科研权限,等下次课题研究开始时,重新赋予用户相应权限。智慧校园平台自身也要注意自身软硬件维护,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通信安全、系统安全等多方面进行安全防护。

3.2.4 可扩展性及易维护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软硬件系统的升级及各种功能的增减,所以要注重系统模块化、分层化设计,使系统能够在保证前期效果的同时,便于维护并能够及时扩展升级软硬件。

3.3 智慧校园总体构架

3.3.1 网络基础设施

包括网络、摄像头、传感器、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其中数据中心支撑着智慧校园的上层应用,提供先进管理工具的同时,帮助学校建立数据生态圈,确保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提升。

3.3.2 应用支撑平台

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构建基础架构平台,提供基于统一管理平台的智慧校园所需的应用系统及服务的运行监控、管理、维护等服务,包括平台管理控制、平台应用工具包、数据交换引擎等,它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是上层应用系统集成的基础。

3.3.3 应用服务

平台所提供的所有的业务以服务在该层统一聚合,形成基于云平台的服务组合,在这里整合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人事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生活服务等应用,通过身份认证形获得不同权限,接受与自己相关的服务,依托这些服务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环境。

3.3.4 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是智慧校园的重中之重,统一管理平台管理全校所有数据,数据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硬件上要保证核心设备的高可靠性,关键设备的双机冗余备份,在系统架构、网络安全、设备安全等关键工作上做精做细,还要注重设备的容灾能力及不间断电源保障能力;在软件上要注重操作系统安全、用户身份验证、用户权限设置等,确保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4 智慧校园的典型应用

4.1 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继续抱残守缺,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个性化的智能教学系统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人工智能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支持下,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根据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去进行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此外,个性化智能教学系统还为教师、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包括微课、慕课、云教学视频支持教师、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4.2 安全管理系统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时有发生危及师生安全的事故,如学生宿舍容易出现因使用劣质电器、强弱电乱接等现象发生火灾事故,宿管人员也不能实时观察到宿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烟雾报警器、室温感应器、火焰传感器等来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火情,宿管人员及安保人员能够通过智慧校园统一管理平台及时得到信息,从而达到减少火灾事故的效果。[3]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通过摄像头,可以在智慧校园统一管理平台上实时监控,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4.3 卫生与健康检测系统

通过智慧校园统一服务平台,我们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自身健康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一旦有身体不适,可通过平台预约医院及时就医,遇到突发疾病或突发事件也可通过平台进行一键呼救,附近安保人员及学校工作人员可及时进行救援。

5 总结

目前,智慧校园建设软、硬件技术与设备已较为成熟,所具备的服务也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在成本节约、资源共享、数据联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未来智慧校园建设将会越来越先进,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本文所述的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结构及典型应用对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但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功能服务,实现更深层次、更具人性化的支持服务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25,131.

[2] 周正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研究[J].科技风,2020(9):115.

【通联编辑:光文玲】

作者:曹彩凤

上一篇: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论文下一篇: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