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工学校后勤管理论文

2022-04-27

三年后你在哪里高考结束后,盯紧专科的学生、家长便开始为选择专业而费尽思量。一方面是考生兴趣的问题,一方面又是棘手的就业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似乎成了一道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人生的下一步,还真是不好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级技工学校后勤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级技工学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1:

创新后勤管理措施 创建节约型技校

摘 要:后勤作为学校运作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服务水平是创建节约型技校的关键。本文就当前技校后勤管理存在的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后勤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师生节约意识缺乏长久性、相关技术人员缺乏高端性等问题进行阐述,进而以创建节约型技校为目标,提出以下四方面措施: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节能减排目标;科学管理资源,节约教学办公开支;大力培训人员,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改进实训材料,节省学校办学成本。

关键词:创新 后勤管理 节约型技校

后勤是学校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师生生活的重要保障系统,学校的大部分支出与后勤管理密切相关。后勤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财物管理的有效性、节能减排的实效性、学校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教师和学生利益的保障性。因此,创新后勤管理模式,改变以往粗放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是创建节约型技校的必经之路。

一、当前技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后勤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后勤管理模式已日趋社会化。技校作为职业教育队伍的后起之秀,后勤管理要能适应当前技校的发展形势,采用的外包形式满足师生的要求。虽然针对外包的项目、内部教职工的管理,后勤管理者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缺乏规范性,如未规定外包项目的质量如何考核、如何去实现节约校园资源等,也未明确报废的教学设备如何处置。

2.后勤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

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等是影响学校后勤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众所周知,学校后勤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缺乏应有的管理经验,对工作的热情不高,有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因此,后勤服务人员的专业性亟待解决。

3.师生节约意识缺乏长久性

自国务院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学校就相应地提出了要节约办学成本,节约水电等要求。然而,作为学校资源运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否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呢?就学校组织的节约活动来看,师生在活动期间坚持得不错,但在活动结束后或长时间没有提倡节约时,师生的浪费行为又会出现。因此,师生的节约意识不具有长久性。

4.相关人员技术缺乏高端性

后勤服务人员当中一大部分都是属于技术工人,如水电工、图书管理员等,缺乏高端性。虽然学校在招聘时,要求持证上岗,但工作者的技术相对滞后,如遇到教室的电风扇不能正常运作,电工并不是维修风扇,而是直接更换风扇,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二、创建节约型后勤管理方式的措施

1.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节能减排目标

基于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前提,学校应健全规章制度,以保证学校资源的合理使用。第一,制度里应明确规定外包企业的职责。规定外包企业的职责,不仅仅是规定其要完成什么任务,还要明确规定费用的浮动范围,以及使用学校公共资源的度。如校园卫生、绿化的外包,就应明确水资源的使用额度,不能长时间的用水浇灌树木,不能在冲洗卫生工具之后,不关水龙头。第二,制度里应明确规定公物维修的相关细则。规定公物维修的相关细则,不仅要规定维修的流程,还要明确设备损坏到什么程度应进行维修,损坏到什么程度应进行更换或是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维修。如技校的教学设备车床需要更换零件等小毛病由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维修,并给予一定的维修技术补贴;机器老化、无法完成零件制作时再进行更换。第三,制度里应明确规定全体教职工的节约职责。明确规定全体教职工的节约职责,不能只是描述性的说明“要有节约意识”,而要用数据说话,如电力拖动的实训教师,一学期只能使用多少米的实训电线,每个学生只能使用多少米的实训电线,从而有目标地去节省实训材料。

2.科学管理资源,节约教学办公开支

随着技校的快速发展,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特别是对于物资的管理,应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改进:第一,科学管理水、电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难免出现“水长流”和跑、冒、滴、漏现象,“长明灯”现象。因此,科学管理不仅仅需要人去管理,更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如在厕所内安装水量感应器,当水流到规定时间后,水总闸自动关闭,使用间隔式的声控电灯开关等。第二,科学管理办公用品的使用。目前,学校办公用品最大的消耗就是纸张。因此,学校应提倡无纸化办公,即使用OA办公系统,提倡双面用纸,严格控制文件、材料印刷数量,减少重复印刷次数。提高打印机、复印机墨水、墨粉及硒鼓的使用率。第三,科学管理教学设备的使用。技校的教学设备多,模具专业的数控铣床、数控车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电子、电工专业的PLC设备等,都属于高耗能器材。如果不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极易造成因操作不当或损坏增加维修成本,导致浪费。因此,对每类实训设备规定使用年限,并明确告知实训教师和实训室负责人,以避免设备过多损坏,从而降低开支。给每个实训室安装电表,规定用电量,以节约用电。

3.大力培训人员,提升后勤节俭水平

培训是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水平的最佳途径,要创建节约型技校,就应让后勤服务人员将节约意识入脑入心。第一,打造“节流就是开源、节支就是增收”的技校文化观。通过行政例会、讲座等多种途径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引导后勤服务人员树立节俭意识,自觉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同时,将爱校如家、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与节约型技校建设相结合,从节约一毛钱、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大力降低行政成本,将办公的各种消耗开支降到最低。第二,培养后勤服务人员的经济价值观,即培养后勤管理人员对学校的财力物力把好节俭关,做好节约事。如后勤管理人员在购买某种物品或设备时,应充分调研考证,购买该种物品或设备的必要性和经济性,切勿抱着不负责的态度盲目购进。第三,帮助技术型后勤人员参加技术类培训,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如组织技术型后勤人员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对比兄弟学校的技术型后勤人员是如何维修学校设备的。

4.改进实训材料,节约学校办学成本

教学实训设备、实训材料费用占了技校办学开支的一大部分,因此,有效地改进学校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材料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后勤服务人员应对每学期的实训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各高耗专业费用,从而研究如何进行改进,以有效降低办学成本。第二,依据专业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统计出来的数据,对实训材料进行有效改进,节俭学校办学成本。如烹饪专业的实训材料,最初学习雕刻技术、炒菜技术时,应先用面粉、沙粒等耐用的材料,待技术成熟后,再用真正的食材进行1~2次实习,从而节约成本。

三、结语

建设节约型技校任重道远,仅靠创新后勤管理措施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层面、全体教职员工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节约型技校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杰.浅析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1(8).

[2]刘文彬.浅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价值观[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常秀鹏.高等学校后勤管理与运行的科学模式[J].河北学刊,2012(1).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龙丽红

高级技工学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2:

报考专科,还有出路吗?

三年后你在哪里

高考结束后,盯紧专科的学生、家长便开始为选择专业而费尽思量。一方面是考生兴趣的问题,一方面又是棘手的就业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似乎成了一道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人生的下一步,还真是不好迈。

时下,热门专业就业难的问题纷纷出现,土木工程、英语、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法学、会计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在网上被列为“十大难就业的热门专业”。

说实话,就个人而言,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机会差不多是均等的。热门专业有着宽广的就业市场、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被认为很“体面”;而冷门专业之所以冷门,是因为有着诸多因素。有的是专业就业市场不大;有的是市场需求量大,但专业偏、专业知识死板,考生实在是没有兴趣;有的则是工作环境或者待遇不好,被认为“不体面”。说机会均等,则要看毕业以后的情况。多数人想从事热门专业中的主流职业,但这里高手如林,竞争激烈,虽然就业市场大,但要找到自己称心的工作并不容易。冷门专业则因受多数考生忽视而市场竞争不强,找工作难度降低,可其本身的劣势如工作环境艰苦,或者工作性质乏味以及发展空间狭小等等,使许多毕业生对自己的前途表示忧虑,即使勉强工作一段时间也可能会渐渐失去兴趣和耐心,对职业发展十分不利。所以,到了这个阶段,考生们必须衡量一下自身的特点以及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以此选择自己到底报考什么专业合适。

和本科生一样,专科生在毕业后也面临着两个方向,直接就业和继续深造,而这两个方向各有利弊。

继续深造

对于想继续学习的同学来说,专升本或者直接考研的道路是艰苦的。之所以高考失利,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如果重新拾起,心态的调整十分重要。而且,无论是专升本还是考研,考生们又将面临一次像高考一样过“独木桥”的经历,即使这次竞争的人数少了许多。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获取更高的学历对找到理想的工作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有很大作用。由于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而专科生更是如此,人数比本科生还要多。每到毕业时,找工作都是让毕业生和家长头疼的事,,工作难找,人才招聘会都挤不进去。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都要求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专科没有应聘或考试资格。如许多学校招后勤管理人员及实验员都要求本科,一些小学招聘老师也要求本科以上,专科以上学校招教师要求硕士或博士,连本科生都基本没有机会。而公务员,大多也只是部分艰苦的工作岗位允许专科生报考,工作地点基本在基层。这类用人单位的观念就是:在同等工资条件下,现在本科生都用不完,为什么还要用专科生?那就相当于降低了人才层次。即便是专科生的能力已经达到或者超出了工作要求,用人单位仍然弃而不用。笔者在网上浏览了许多专科生写的帖子,发现大都是关于应聘的辛酸史,其中不乏一些能力非常强的同学,他们是能够胜任工作要求的。可如今,许多招聘单位“非本科生不用”的狭隘观念令很多有才华的专科生被挡在了就业大门之外。有这样一个帖子:李某,国内某大学2000级计算机系专科毕业,四年间更换了13次工作,他说:“当初在学校里,我们和本科生一起上公共课和专业课,甚至连考卷都是相同的。课程一直安排到大三的四月,然后用两个半月做了毕业设计。从时间上看,我们和四年的本科上课时间只差了五个月。”但李某在找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情形是:“用人单位之前和我谈得很好,对我的编程作品都很满意,但是等到要签约的时候,发现我是专科生就都给我这么一句话,‘专科生啊,我们不要’。这一点你能怎么解释?说我能力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吗?那怎么会和我走到要签约的那一步?最终放弃我只因为我是专科生而已!”李某常懊悔地摇摇头:“专科身份就是刻在我脸上的字。”有过类似遭遇的同学一定不在少数。仅仅因为一纸文凭不同,就令许多人失去了跨行工作的机会。,许多国家职业资格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如现在公证员、律师、法官和检察官的司法考试报名条件要求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国家承认均可,也不分专业。而现实中,许多律师都不是本科学法律的,学中文的、经济的、化工的,什么专业都有。但如果你只是专科毕业,不管是哪个专业,也不管毕业于哪所学校,更不管个人有什么背景关系,都永远做不了公证员、律师、法官和检察官。

由于学历的原因,专科生不仅会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也会产生诸多影响。目前,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上岗工资本科比专科高500元以上是正常的,而且本科以上的奖金和提升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另外,在职获取硕士学位还要有学士学位,如果是专科,今后若想在职获取硕士学位,是没有机会的。所以,如果你有决心,有信心,就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通过求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各种深造途径的难易程度和含金量:

普高专升本

普高专升本难就难在考试录取上,但是经过正规辅导后录取的几率应该很高。只要考上,几乎都能拿到本科证和学士学位证。近几年,从国家、学校和学生本人的角度来看,普通专升本是解决专科生现实问题的一个理想途径。虽然名额控制在当年应届专科生的5%-10%,但只要准备充分还是可以被录取的,而且还可以参加正规辅导机构的辅导,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升学几率。专科学生一般都想上本科学校,不愿停留在专科层次上,每年报考的人很多,竞争很激烈,希望想要专升本的同学们提前作好准备。教育部政策允许专科生毕业时再考入其他本科学校,普通专升本已经开始实行10多年了。很多专科学校领导都很重视教育部的文件,支持专科生考入其他本科学校。况且考上后,学生就可以享受与该本科学校学生一样的待遇,毕业证也和普通本科生的几乎一样,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好事。从近三年大学生找工作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一般会对专科生有一些偏见,同等条件下不招专科。所以在同等条件下,社会上通常会认为这种专升本的含金量相对优于其他几种。

自考专升本

自考专升本是所有专升本途径中最难的一种,全国每年有1000多万人报自考,拿到毕业证的不到3%,即1000万人中有970多万人拿不到毕业证,原因在于自考题目都是来自试题

库,考试时随机抽题,不像普通专升本考试,一般由省内老师出题,每年考试前,学校或者社会上的辅导机构会带领学生复习,甚至把重点和部分考试内容都告诉学生,只要学生在考试前半年突击一下,就有可能通过。而且不管是学校、学生或是一所负责任的正规辅导机构都希望通过率不断提高,否则会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前途。此外,自考一般没人讲课,没人领着复习,没人给你划重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理论考试课、实践课,还是毕业论文,只要有一样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证,非常难考。所以,有许多人往往因为个别课考不及格,一直拿不到毕业证,参加工作后一忙也顾不上,致使自考延续时间太长,加上对许多政策内容不了解,不得不中途放弃。难度大含金量自然也高,毕业证盖主考大学章和省自考委的章,国家承认。在工资、人事待遇、考研究生、考证、考公务员、出国留学、职称评定以及其他方面与普通本科具有同等效力,同等条件下,社会上通常认为自考毕业证优于成考毕业证和远程教育毕业证。

成考专升本

入学全国统一考试,但考试相对容易,录取率较高。录取后学习内容也较容易,一般都可拿到毕业证,目前已有不少成人学校开始实行注册入学,不用考试,可惜社会认可度差了许多。毕业证盖所在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成人教育脱产或函授”字样,国家承认,通常认为同等情况下,社会认可度低于普高本科和自考本科。

远程教育专升本

只要具有国民教育专科学历都可入学,且较为简单,但国家为改变办学混乱的局面,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教育部规定的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统考才能毕业,这就相对增加了一些难度。毕业证盖所在高校章,证书上显示“网络教育”字样,国家承认,电子注册,通常认为同等情况下,社会认可度低于普高本科甚至自考本科。

在此过程中,考生们又有了一次改变专业的机会,但跨专业考试的难度也可想而知。特别是对于考研的同学,许多大学的研究生院对于专科生的要求较高,需要专业领域的工作证明,有的还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所以,跨专业还是要慎重,应该在报考专科以前就想好未来要走的路,如果决定今后继续深造,要多考虑考虑自己的兴趣。毕竟,没有兴趣怎么继续学下去,怎么做到出类拔萃呢?

直接就业

大部分学生还是想毕业以后直接找工作,升本可以说是专科生的一条出路,而就业同样有属于专科生的天空。不是说专科生都要避开所谓的热门专业,自己的兴趣也相当重要。如果你是一个有足够韧性和抱负的人,有些热门专业还是可以选的。面对学历上的劣势,专科生要抓住自己的特点,也就是社会上对专科优势几乎是唯一的认定——专业的实践性。如今,虽说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但是,却没有听见“经济不景气”之说,这说明,机会仍然很多。

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就是典型的例子。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业方面,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这些专业的技术性、操作性较强,所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倾向于专科生。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但是,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在各种招聘会上,数控专业人才更是企业热衷于标注“急聘”、“高薪诚聘”等字样的少数职位之一,以致出现了“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元招不到数控技工”的现象。据报载,我国高级技工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龄已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在制造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床的人才很稀缺。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国的高级技工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还有汽车行业中的维修、检测等职业的就业难度也不大,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营销和技术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也需要大量人才,就业岗位增多。因此,汽车类专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高级蓝领热”的话题已经提出了许多年,也是许多男生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偏爱文科的考生,尤其是女生来说,这类职业不仅难度相对较大,而且也难以满足自己的兴趣。女生大多喜欢经济、金融、语言、管理、法律等专业,其中实践性最强的非语言类莫属。“哑巴英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大学生,社会各界的关注得出了“外语的教育学习方法有问题”的结论。而现在问题解决了吗?仍然是“英语四级挡住千军万马”。不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而是正确的方法需要耐心和吃苦精神,说到底,就看你想不想学好。其他专业不说,就看学校里外语专业的学生,有的口语流利,可以与外国人侃侃而谈,可是一张口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外语专业的核心能力是要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只要通过认真刻苦地学习以及反复地锻炼,是可以拥有这种能力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外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对外贸易、国际交流等外事活动更加频繁,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除了英语之外,日语、韩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等小语种也同样需要专业人才。语种范围之多,使得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冲突减小,可以在各自领域发展而不会产生太大的竞争。除此之外,拥有多种专业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加受到欢迎。作为与外资外企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金融行业对于外语的要求特别高,而金融本身涉及法律、管理、财会,其衍生职业多而细致,如资本市场分析、风险投资评估、证券投资咨询等行业,与国外合作的机会很多。新兴的会展行业更是如此,在城市国际化的道路上,大都市中的各种会展成了城市的名片,而国际大型会展无疑是名片中最闪亮的一张。国际会展可以说是一项综合的国际项目,它需要从业人员有丰富的知识技能:会场布置、参展单位的安排、人员的组织协调、外宾的接待,无不需要熟练的外语技能和熟练的管理才能。市场环境的迅

速发展,会展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飞速上涨。而此时复合型人才的供不应求,也使这个可以被称作“烧钱”的行业放下了对学历的偏见,寻求真正有能力的从业者。如此广阔的前景,给了你无数的发展方向。所以,选择语言类专业后,如果有足够精力,可以多学一门第二外语或者学习法律、经济贸易、会计、管理等专业,它们将会增强你的竞争力。但要注意一个前提,那就是一定要精通一门外语,这才是基础。

还有许多行业人才缺口十分明显,其职业准入制度的门槛较低,拥有大专学历的学生不分专业,均可以报考职业资格考试。以下介绍其中的三种:

报关员

海关组织的报关员考试,每年一次,在十一月份进行,考核海关法、国际贸易、货运代理等相关知识。考试通过取得就业资格后,可以在诸多单位工作,多数报关员在具有进出日需要的企业中工作,具体内容是与国外供应商或客户联络,安排国内及国际段空运或海运运输;报关文件归催、整理、发送等;与国际货运代理联络报关及运输事宜;确认物流费用;进出口货物数据统计,相关数据统计如单耗、损耗、库存、内外销状况等等;相关证明办理如:自动进口许可证、重工业品进口登记证、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等等;进口付汇或出口收汇核销:加工贸易手册管理平衡控制、手册核销等。职位名称很多:关务、报关、物流专员、进出口担当、报检、船务、单证、贸易担当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月工资一般是1200-2500元,2年以上工作经验是2000-4000元。当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职工收入差别也很大,比如上海、北京就会高些,欧美企业收入也会多些。

还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或物流公司,主要分两类职位,即销售和操作。销售就是联系相关进出口企业,为其提供服务,也就是销售自己公司的服务,获取底薪及业务提成。收入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虽然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是收入一般是最高的。操作是联络船公司、车队、报关公司为企业的整个物流过程提供具体的操作服务。熟练人员月收入一般在2000-4000元。压力大,经常需要加班,但收入还不错,入门也容易。

最后就是做专业报关公司报关员、输机制单人员,其主要工作是拿到企业或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相关报关文件进行现场报关,及时退给企业相关单证如报关单、外汇核销单、加工贸易手册等。输机、制单人员的月收入是1200-2000元,现场报关员是2500-4000元。现场报关工作比较辛苦,尤其是大的报关公司,挑战也比较大,经常需要加班,但收入很高,将来到企业里或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也会比较受重视。

报关员资格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全国平均考试合格率只有8%。物以稀为贵,因此报关员证书的含金量相当高。涉及知识面广,需要认真准备。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行业的发展、进出口企业的增多,报关行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还可延伸至国际贸易、物流等方向发展。

目前,开设报关专业的专科院校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如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联合大学、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工交职业学院、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专科学校中的报关专业大多数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专业绑定出现,诸如国际贸易与报关、国际货运与报关、商务谈判与报关等,同时也学习相应的报检知识。

报检员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组织的报检员考试,每年两次,分为自理报检和代理报检,与报关员相辅相成,只是为企业办理货物进出口所要面对的国家单位不同。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代理报检企业等企业和机构中专业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超强度脑力劳动是报检员职业的最大特点,一名合格的报检员,除应具备基本常识和相当的理论功底外,还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如良好的口才、较强的表达才能。能与客户、海关和商检等沟通,解答客户提出的各种专业性问题。

报检员主要考核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法规、报检业务基础、相关英语知识等,考试合格取得就业资格后,也可在进出口外贸企业、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以及专业的报关行工作,考试难度相对于报关员来说要小许多。

速录师

速录师资格考试,职业标准分为3个等级:速录员、速录师、高级速录师。在“会展经济”、“论坛经济”兴起并快速发展的今天,速录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正在迅速崛起。他们主要出入各类大型会展、高级论坛等场合,市场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仅会议记录一项,速录师就曾多次为国内重大会议做过优质的现场速录服务,而且全部做到会议毕、信息人、文稿出,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各大新闻媒体、门户网站、重要会议、大型企业、各种培训机构、出版业都是潜在的业务客户。

速录服务领域具体表现在:司法系统庭审记录、询问记录;社会各界讨论会、研讨会现场记录;各行各业办公会议现场记录;新闻发布会现场直播;网站嘉宾访谈文字直播;录音,录像带(声音资料)整理成文;电视台节目配字幕;外交、商务谈判全程记录;新闻记者采访,现场报道发稿远程电话记录等。速录师速录时主要靠敲打速录机的键盘,速录机的键盘特别简单,24个键左右对称,键位和键位的组合代表不同的声母和韵母,再靠声母和韵母的组合来打出汉字。其采用“多键并击”的方式,比如要打“各位”这两个字,速录师左手的一个手指按代表g的键,同时,右手的两个手指按代表声母w和韵母m的两个键,动三个手指,击键一次,这两个字就会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据了解,速录的最高录入速度可达到520字/分钟,而录入速度在每分钟200个字以上时,就完全可以实现“语音落、记录完、文稿成”。在北京,这种速录员出来做会议同声记录,收费标准一般是1200元/天(7个小时以内),如果按小时结算的话,每小时的收费不会低于200元。而在刚起步的上海和深圳,收费则更高些,分别在1500元,天(7小时以内)和3000元,天左右。一名速录师的月平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业务高峰期可逾万元。刚毕业的学生可考速录员,拥有一定的职业资历后,可参加速录师和高级速录师的资格考试。作为一个崭新的边缘产业,速录服务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机。

现在全国只有很少的专科院校开设速录专业,并且办学时间不长,比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9月才开始此专业的招生。此外,在社会上也有相应的职业培训。如果你对自己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不满意,或待遇不理想,不妨试试这个职业,而且不用转换专业,直接参加校外的职业培训并通过统一考试即可。

最后,还有一部分考生或是不愿与过多陌生人打交道,或是希望开创自己的事业,可以报考设计类,如平面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工业设计等。平面设计应用最为广泛,平面广告、书籍杂志封面、企业标识设计等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平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都是不错的从业选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室内设计的发展市场也将会越来越大。工业设计亦是如此,人们已开始追求工业品的美观,汽车、手机不断推出新式款型。这些设计专业主要用作品说话,谁的作品好,谁就可以接到业务。如果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并且能力突出的话,找工作自然不成问题。而且设计行业的投入成本低,只要拥有电脑及相应的绘图工具即可创业,日后随着业务关系的增多,可以自己组建团队,为自己打工。

如果你问我:报考专科,还有出路吗?那么,我会对你说:只有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才能义无反顾地前行。无论之前成功了也好,失败了也罢,就以现在作为人生的起点,只要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成功属于不断进取的人!

作者:王 非

高级技工学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3:

欧洲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考察欧洲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德国的高职教育,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对我国高职教育模式的探讨具有导向和启迪作用。

(一)对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欧洲教育不搞一刀切,不搞“一锅煮”,强调对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最明显的就是看一下德国的教育学制(见德国的教育学制图)。

德国的教育学制和中国有很大差别。德国小学是四年制,我国小学是六年制。德国孩子6岁上学,四年读完之后,因材施教,按三个方向分流。学生不用考试,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表现,确定发展方向。形象思维发达的学生,上六年制的文科,约占30%左右,这是第一个去向;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上五年制的理工科,人数占40%;第三类就是文理兼通、比较聪明的全才学生上全日制中学,约占30%。

欧洲教育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从10岁小学毕业后就开始了,定向培养。比如,德国的中学是8—9年,把高小2年,初中3年,高中3年加到一起了。经过8、9年完整的全日制教育后上大学,学习5年,5年没毕业给3年补考学分的机会,若不及格取消学籍。所以,大学时间是5—8年,其中3年是弹性期。大学生毕业后,工资是3500欧元/月,相当于4万多元人民币。文科和理工科的大学生毕业后,如想做技能性工作必须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2—3年,面向企业提高动手能力,成为高级蓝领技术工人。还有一个出路和立交桥,就是上高职学校学习2年,之后再并轨上五年制的本科大学。通过这个表格,大家对整个德国的教育学制一览无遗。德国人认为,大学毕业后当工程师是人才,当高级技工更是人才。德国高级技工的月工资在2500—2700欧元之间,与本科毕业生不相上下。德国好多的州长,甚至总理、部长都是高档技工出身,社会地位很高。在中国,不上大学,没有本科文凭不行,所以大家都往大学里挤,可德国人却认为,技能型和学术型人才,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定位,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

(二)学分管理,弹性学制,宽进严出

学生进校后,提倡半工半读,实行学分管理、弹性学制。学习时间可长可短,比如大学5年,若是3年中把学分累积够了,就发毕业证,5年的奖学金也都提前发给学生;5年内学分不够,学生可以再念3年,一共8年,毕业后照样是大学生。德国规定,28%以上的大学生不能毕业,宽进严出,给学生压力感,紧迫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应该借鉴这个做法,进门松出门紧,给予学生广阔的求学机会和空间,自由发展但有约束,张扬个性但不出格,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自虐学习为自觉学习,这样才能打造特色技能,培养拔尖人才。德国柏林大学的校长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孩子高中一毕业就出国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因为这个时候留学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大款的孩子,不知学习,只知享受,拿钱瞎消费,混了8年还在28%的淘汰率之内,得不到大学文凭,结果国内国外“两面空”,连个归宿都没有。所以,他建议中国学生先在国内念完本科大学,然后再留学,经过努力国内国外获得两个毕业证,知识多了,外语过关了,身价高了,就业选择余地也大了。

(三)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

欧洲学校特别注重打造名师,认为名师塑造名校,名校培养名人,名人提升名校,名校造就名师,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教授的社会地位很高,处处受人尊重,如看病可以往前排。在欧洲,教授是最高职称,没有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之类。

欧洲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强调两点:

1.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明确规定,考大学的学生必须有2年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也必须有2年的社会实践,或在企业或在国家机关干满2年才有资格参加教师岗位竞聘。在我国却是“萝卜快了不洗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就上讲台,当老师。这实际是超越阶段,先天不足,所以要认真补上这一课,否则无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样的教师教学生,用德国人的话说,是两只“左手”。右手灵,左手笨,书呆子大学生,德国叫两只“左手”的大学生。对老师的实践经验更看重,因为他要培养的是有能力的学生,不是单纯为了取得文凭的学生。

2.防止教师的近亲繁殖。德国明确规定,本校学生不准留校当老师。这非常有道理,因为对本校太熟悉了,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一脉相承,要创新很难。若是换个环境,去其他学校当老师,才有利于形成复合型思维,有利于知识更新,有利于人才培养。我国却是“一站式”的培养模式,同一个教师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留校成为教师。这样一条龙下来,三次“回锅煮”,思维方式一样,知识结构一样,水平上没太大发展,人际关系却盘根错节。所以,德国这种做法,即本科生不准考本校研究生,研究生不准考本校博士生,对我们很有启示。德国规定大学助教只能在一个学校干五年,五年之后必须另择大学做助教或讲师。逼着你交流换岗。我国的近亲繁殖太厉害了,一个机关、一个企业、一个学校,夫妻、父子、亲属一大帮,拽耳腮动,工作不认真干,单位也不好管理。看来,生命科学所讲的“杂交”出优势,近亲繁殖就退化,同样适用于人才的管理和培养。

(四)讲授方法鲜活,注重启发、交流、互动

我们深入了几次大学的课堂,感觉就像开研讨会,学生可以随便走动,老师也是随便提问,课堂上非常活跃。我国从小学开始就把学生管得死死的,像木偶一样,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结果是思维僵化,知识同化,心理老化,失去了学生应有的朝气和活力,泯灭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是灌输式教育的弊端。我国的大学教授,不乏靠资格熬出来的人,水平并非教授级,头发讲白了,教案翻黄了,学生教傻了,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悲哀。所以,中国的传统教育必须来一次彻底革命,开发新课型,比如案例型,研讨型,参与型,辩论型,课件型等。外国老师讲课,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表情丰富,形象生动,逗得学生哈哈笑,然后大家都举手发言,处在兴奋状态中,没有一个打瞌睡的。人的大脑在亢奋中摄取知识,效果肯定是最佳的。而我们是满堂灌,老师瞪眼讲,学生闭眼听,昏昏欲睡,教学质量根本上不去。

德国认为,大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的,生活能力,不是看灌输了多少知识。因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特别突出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从法国的教育体制看,提倡培养学生的4种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第一,思考能力。老师讲课,不是教“是什么”,更多的是讲“为什么”,举一反三,启发引导,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了善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终生受益。第二,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即培养工作能力,也培养生活能力。第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要敢于让学生猎奇。德国一个教授跟我讲,一节课50分钟,我就讲35分钟,那15分钟答疑,让学生讨论,把学习的气氛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他认为,如果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提问,这是我讲课的悲哀,如果学生打断讲课,不管提什么问题我都高兴,说明学生关注我了,促使我把问题讲透,促使我精心备课、讲课。相反,我国学校的一些教师习惯于单向灌输,害怕学生反向提问,问多了不但烦,而且还把学生“打入”另类,导致师生处在对立情绪中,使双向互动、和谐统一的教学过程黯然失色,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也就无从挖掘。第四,再学习能力。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周期是5—8年,大学4年学的知识到社会上能用10年就不错了,这就需要再学习能力。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会遇到很多新问题,知识淘汰率很高,如果没有再学习能力,就没法获得新知识,也无法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再学习能力是在学校打造和练就出来的,具备这种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将终身受用。这比知识更值钱,如果说知识是财富,那么能力则是攫取财富的手段,有了它,财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五)无校园的学校,开放式的管理

欧洲的大学几乎都没有完整的校园,没有操场,没有食堂,没有宿舍,就是几座孤楼,后勤管理全部社会化。巴黎大学63000名学生,分布在8个校区,每个校区就是临街的一座楼,没有围墙,没有栅栏。我国大学却是另一番景象:校校有大门脸,有围墙,有栅栏,把校园围得密不透风,似与外界隔绝;进去之后有纵深,有广场,然后是主楼,主楼周围是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运动区,认为这才叫大学;教学评估要看每个学生平均面积多少,教学设备多少,操场是不是塑胶跑道;这种校园式大学,说到底,还是计划经济那一套。这么大的“家业”,后勤社会化改革怎么进行?负担太重,影响、分散校长抓教学的精力。中国就是这种“方圆”文化,故宫是方的,北京的四合院是方的,现在所有的机关、大学也都是用栅栏方方正正地围起来,以示存在的尊严。这是我国几千年封建文化中封闭式管理的——种表现。欧洲人不是这种观念,而是发散式思维,开放式管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六)职业教育的模式

在德国、意大利和法国,我们集中考察了高职教育,走了3家高职学院、1个社区协会、4个行业组织。欧洲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4点:

1.全社会的尊工重技,以制造业立国。经过多年的工业化革命,欧洲形成了一大批以制造业为骨干的企业群,社会上下形成了一种尊工重技的理念。与我国倡导尊师重教相比,这种理念层次更高、更新。他们尊重工人,注重技术,以技术立国,以产业强国,所以,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工业总产值占本国总产值的63%以上。这就引导、鼓励人们学技术,做“灰领”,当高档技工,收入不低,社会地位很高,德国的很多州长、议院都是技工出身,令众人崇尚。让全社会形成这种理念,学生才愿意报考高职学院。这种文化氛围很重要,我国恰恰缺乏这一点,人人抢占“独木桥”,都去上本科,毕业后都去谋官,都去当工程师,都去做“人上人”,认为务工“丢人”、“掉派”,从家长到学生都是这种观念。近几年,工科专业“冷”,招不到高职学生,就是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观念错位造成的。这需要在全社会转变择业观和就业观,彻底形成摒弃“官本位”、崇尚“能力本位”的文化理念和氛围。但传统文化的惰性很强,转变过程很漫长,不能一蹴而就,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些文化残余至今未除,即是例证。因此,把我国打造成为制造业大国,全球的制造工厂,就必须把尊师重教理念提升为尊工重技理念,引导家长和学生彻底转变择业观和就业观,从而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文化氛围。

2.全社会的岗位准入制度。这种制度推动了高职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带动了工人素质的提高。德国的技工分为7大行业,854个工种,共计263万人,其中高档技工占员工总数的43.8%。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技能素质高、数量庞大的高级技工和高级蓝领,才能把“宝马”“奔驰”汽车打造为世界顶尖级的产品,成为国际名牌。这里有高档技工的贡献,因为图纸再好,没有高档技工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科技成果再先进,没有高档技工的物化劳动也不能形成生产力。德国规定,所有的技术岗位都得持证上岗,无证不准上岗;大学毕业生要想当高档技工,得先到高职学院补读2年,拿到岗位职业证书后,才能当高档技工。这种政策导向,带火了高职教育,增强了人们学技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国与之相比,相差甚远,虽然规定是“德能勤绩”,但操作起来往往变成“唯文凭论”,如评职称看文凭,提拔干部看文凭,文凭越高越好。欧洲不讲这个,只认职业技能证。欧洲对技能教育的强势推广,使得社会特别重视高职教育,学生自愿成为“双证”型,教师自觉成为“双师”型。

3.产学研一体化,“三合一”办高职。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三位一体,共同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德国的高职教育是3家合办:一是政府出钱,二是行业协会负责组织考核,三是高职学院负责理论、实验课,企业负责实习实训。这种政府牵头,行业学会把关,高职学院和企业共同实施的办学格局,解决了高职学院承办实习实训和技能考核的问题,减轻负担,腾出精力,专心培养人才。欧洲高职学院自己不办实习车间,全部放到企业去,企业负有给高职学院投资搞实训的义务,然后才有权利到学校选择毕业生。这种制度,管理到位,为高职教育打开了生存通道,拓宽了发展空间,这就是德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真正奥妙和神秘武器。

4.政府出钱办高职。德国的高职学生入校后,每个月领250欧元,这是政府拿钱,是职业培训费;实习期间,企业给每个学生发350欧元。高职学院投入的设备全部由政府出资,这是因为政府要以工业立国,认识到了高职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政府对此重视不够,财政拨款不到学校经费的一半,高职学院靠自己创收扩大规模解决吃饭问题。所以,高职学院都是先求生存,再谋发展,无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高职教育发展很艰难。这次从欧洲找到了借鉴:中国要产业立国,成为全球工厂,必须投放精力、财力、物力,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舍此,再别无选择!

作者:陈永昌

上一篇: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思想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