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的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2022-04-28

摘要:笔者针对信息网络时代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传播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信息网络时代传播的基本原则,希望有助于其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传播。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息传播的视觉传达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传播的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篇1: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传播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全面提升到更高精神体验层面上来。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与诉求方法,给传统设计带来新的语义与活力。本文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播研究进行探讨,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了社会经济与大众生活的发展之中,并发挥起它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验经济;信息传播

一、视觉信息的识别

视觉信息的识别,是视觉传达的保证。为了使发射的信息不被纷乱芜杂的信息海洋淹没,使信息快速、准确地传达,识别显示了巨大的效力。识别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是外观信息的识别。外观信息的识别指图形、文字、色彩、构图等形式层面,受众在接收这一信息层次时,仅仅停留在感觉上,并没有进入思考层次。视觉最有效的感知部位,在视网膜上只占有很小的比例,此外,视觉还处在一个不断运动的状态之中,这种生理上的特点,决定了视知觉对具有十分明显的新鲜感、整体感和特征感的事物比较关注。从视知觉得到视觉印象,所需要的时间约为0.3秒。视觉所得到的第印象的记忆时间很短,传播的信息也有限,只能吸引人们一时的注意,但它却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以视觉经验的形式左右着后来的印象。就视觉心理来说,视觉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要想建立特别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牢固的记忆,除了让外观信息能经受得住视觉反复注视的考验、获得良性的视觉印象外,还要让受众能进入到第二层次的语意识别。

二、信息传播

(1)传播的定义

传播的定义较广,如交流、传达、通讯、沟通等。传播学是研究我们人类一切的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的、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一门学科。

(2)传播的过程和构成要素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媒介、信道、反馈。其中,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构成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任何的传播都要涉及到这三个要素。传播者又称为“信源”指的是信息的发出者;受传者又称“信宿”,是信息的接受者;传播内容是指信息的本身。

(3)视觉传达设计与传播

视觉传达设计与传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视觉传达设计活动中,设计着将受众作为出发点来传播信息,而受众接收到信息后给设计者给予反馈,这是受众给设计者传播信息,由此,从人们从传播信息和接收信息的方式来看,视觉传达是人类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信息与传播的构成分析

符号是信息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是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符号来传达信息,而受众也是通过这些视觉符号来理解这些信息。传播学有三个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要把这三要素联系起来,还需要通过一条纽带,这条纽带成为媒介。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信息传播形式的一种,也一定存在着信源、信息、受众和媒介。

四、对视觉传达设计有效传播的建议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即指运用独创性意念和构想来传播信息。它的完整含义应该是:以传播信息为根本原则,以创造性思维为先导,寻求独特、新颖的意念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以独特而清晰的解释方式说明信息内容,以独具匠心而新异的形象和画面引人关注、发生兴趣、产生感染,并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受众不得不接受视觉信息。同时,还应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对事物的全新理解,给人以思想和智慧的启迪,以超然的意境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熏陶和引导。在视觉信息传播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视觉作品的创意成了吸引受众注意的首要条件,视觉传达设计要在传播形式上表现独创性、新异性,创意是信息传播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1)创意的表现策略

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意形式和手段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文化性,创意的形式也要与传播媒介和传播理论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创意策略。

(2)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创意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的受众,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爱好、兴趣等。因此,设计师要首先明确设计针对的是哪一类型的受众,根据他们的特点,创造他们喜爱的视觉形式,采取适宜他们的创意策略,才能有效地将信息予以传播。

(3)针对不同信息类别采取不同创意

目前社会上的信息繁多,根据信息传达的目的不同可以把信息分为以商品销售和市场竞争为目的的商业信息,向人们传达社会规范、文化科技和公益等的社会化信息,不同类别的信息需要实现的社会效果不同,因此,针对这两种信息类别也应当采取不同的创意形式。商业目的的信息重在塑造“醒目”、“突出”、“鲜明”和刺激消费的诱惑力,允许有一定艺术加工和包装装饰,后者则要求准确、客观、详尽、完整,具有深刻性和启发性等。

4.2情感诉求一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意的归宿

受众购买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和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情感活动越强烈,购买行为就越容易产生,甚至可以说相当程度上购买行为的产生根本就是取决于个人的情感。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创意应注入情感因素,以情感为诉求点,以情感诱发受众的情感联想来实现信息传达的目的。根据视觉传达设计理智和情感的强度差异,可以把视觉作品分为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两大类。任何成功的视觉传达设计中都既有理性诉求,又有情感诉求。理性诉求是运用说理的方式,直接陳述所要传达的信息,它仍然是当今设计创意中重要的诉求手段之一。而情感诉求是相对于理性诉求而言的,是指视觉作品用生购买行为。在当今视觉传播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就要重视情感诉求方式,以富有人性化的创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受众从情感上被作品所塑造的感性形象所征服。以情感为诉求对象,是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趋势。

五、结语

本文的研究表明,设计者、信息、媒介和受众共同构成了视达设计这一动态的信息传播过程,共同影响着信息的有效传播计者在制定设计策略以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中信息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第一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2]尹定邦.东美红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汇[M].广州: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作者:刘璐华

信息传播的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篇2:

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传播

摘要:笔者针对信息网络时代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传播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信息网络时代传播的基本原则,希望有助于其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传播。

关键词:广告视觉传达设计 信息网络时代 传播原则

一、信息网络时代对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传播的影响

(一)信息网络时代飞快的传播速度有利于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及时更新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手机和电脑得到普及,信息传播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媒体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来呈现和传递信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广泛的传播。由此可见,网络时代信息飞快的传播速度有利于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及时更新。

(二)直通化的信息传播有利于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适应市场的需求

信息网络时代实现了商家与客户之间的直通化,商家可以与客户直接进行沟通以得到客户的反馈信息。还有一部分商家利用网络的电子商务功能销售产品,商家的市场控制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广告是商家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形象、促销产品的重要方式,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有着媒介的重要作用,商家可以通过广告将商品向消费者进行直接宣传,这就对广告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网络时代,直通化的信息传播有利于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适应市场的需求。[1]

二、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信息网络时代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美观性原则

从消费者的审美角度来看,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信息网络时代传播应该坚持美观的基本原则。视觉传达艺术是一种“瞬间的艺术”。一条设计良好的广告一定是让人们看过一次之后便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广告设计者从消费者的审美角度来进行设计。在廣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广告设计者应全面了解广告内部文字涵义,运用透射、夸张等形式,将较为抽象的文字以图画的形式进行呈现,并且应该优化广告的构图设计,充分展现广告的无声之美,运用色彩的渲染呈现出广告的动感之美。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广告的美观性,同时还有有利于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宣传欲望。

(二)人性化原则

广告在信息网络时代传播的目的就是促使消费者能够愉悦地接受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在信息网络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目前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并且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传播应该坚持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广告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进行了解,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审美需求进行设计。广告设计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放在广告设计的首要位置,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消费者的意见与建议,以此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另外,广告设计者应该深入分析和探究广告的创意以及形象展现,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人性化因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以此有效地引起人们心灵与情感上的回味,加深人们的印象,将广告设计成具有生命力和人情味的视觉传达艺术。

(三)创新性原则

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一种需要不断创新的艺术,因此,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传播应该坚持创新性的基本原则。创新是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灵魂所在,因此,广告设计者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也是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在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广告设计者应积极运用创新思维勇于超越,积极更新传统的广告设计模式,大胆进行突破,将自己的独特思想融入到广告视觉传达艺术的设计中,赋予广告个性化的风格,充分展现广告的独特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广告设计者在选择色彩时,必须选择贴近广告主题,能够增强广告感染力、表现力的色彩。同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更好地传播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四)综合性原则

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广告设计者要充分发散思维,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去实现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3]信息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将传统单一的、相分离的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信息传播方式进行综合性处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传播应该坚持综合性基本原则,以此提升广告设计的水平以及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广告设计者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此促进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姣玥.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网络时代广告策略的制定[J].中国传媒科技,2014(12).

[2]张晓婷.网络时代的影视广告传播与设计制作新理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

(作者简介:宋天元,男,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责任编辑 刘月娇)

作者:宋天元

信息传播的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篇3:

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建议

针对博物馆进行的展览陈列设计与设计师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当前陈列现象的实质性思考有很大关系,无论是规划手段还是设计评估管理都需要在充分认识到博物馆陈列思想与实践方面不足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继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陈列改进路径。

博物馆展览陈列不仅需要陈列设计师们对于观众的艺术品位与心理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也要结合博物馆藏品特点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因素有计划地整合从而进行更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创造,将原本晦涩难懂的藏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思想转变为更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实质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满足人们对于博物馆更高的欣赏要求针对于博物馆的设计经费比例也在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不仅有设计成功提高博物馆艺术欣赏价值的实质表现,由于缺乏陈列思想的深层次的认知导致的失败案例也较多,从失败案例中得出的教训值得相关从业者进行深思。

一、展览陈列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统一关系

陈列内容与形式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陈列的内容决定了整体表现的形式,因此也可以说形式是内容的具体表现,二者之间的统一关系与作品的思想、风格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博物馆展览陈列形式之间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形式不能单独存在,即使本身具有完整属性但仍需要注意与内容之间的科学组合从而达到持续优化表现形式的根本目标。

在重点强调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的基础上,也应注意对其本身的特质进行深入分析。相较于艺术形式,展览陈列形式的最终展现并不是抽象表述,而是能够切实感知到的具体形象,在博物馆的文物与标本的结合下表现出和谐统一的关系。此时这种关系所对应的艺术脱胎于社会生活,强调真实性与空间性。具体来说就是展览陈列需要根据观众的兴趣与实际的平均参观时长设计展览陈列形式,包括结构、装饰以及组合的运用都要以观众为基础的设计条件。

二、展览陈列设计理论与实践仍然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博物馆陈列具有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交叉学科特征,观众们通过对陈列形式与内容的感知能够获得设计师们想要传达的信息,既与时间、空间紧密结合,又贴近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交织,它复杂的特征使得其研究与实践过程较为困难。当前我国的博物馆展览陈列艺术思想相较于其他国家仍有些许落后,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是在陈列设计观念方面与国际博物馆之间的差距较大。在博物馆初建立的时候,注重的仅仅是艺术装饰,能够表现出来的只有展品辅助陈设设施的美化,无论是形式还是艺术均不是博物馆展览陈列负责人员关注的内容,使得其整体缺乏必须的艺术创新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吸取国际博物馆经验对展览陈列形式以及其艺术性进行了持续的改进与优化,消除了以往单调、模式化的特征表现,重点关注视觉感知、设备设计与陈列思想三方面的统一。但由于传统工作理念仍然存在,在展览陈列方面为了节省成本习惯于将国际博物馆的一些做法照抄,设计思想方面仍然不具备创新性。再加上与工作相关的美术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过于繁杂,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展览陈列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其次是展览陈列社会化程度仍然过低。当前的国际博物馆陈列早已走向了社会化的基本道路,在陈列制作方面公司化的规模已经形成,多数博物馆将自身的展览陈列设计委托到这些设计公司,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提高了这些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设计水平。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博物馆依旧以具有美术专业知识的少部分工作人员作为陈列设计的主力,各自为阵的设计情况使得最终的设计成品整体性不强,甚至出现了形式之间冲突的情况。

第三是经费投入不足。从我国的博物馆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投入到展览陈列设计中的经费比例过小。上海博物馆曾经将8幅画作以拍卖的形式筹措资金,全部投入到改建中,但这个数字比例相较于国际博物馆投入的展览费用来说同样是杯水车薪。

三、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师的文博素养

陈列师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展览陈列的整体风格、确定各部分展览的环境条件与布局、观众参观路线、展品造型与色彩设计、突出展品重点与打光亮度以及与博物馆之间的后续协调等。因此,陈列师在具有想象力与理性思维的同时,还应具备足够的艺术修养与拼搏进取精神,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展览陈列优化目标。

作为陈列师,为拓展自身知识面与思维模式,每日读书必不可少,一般为介绍展览陈列的书籍;在构思陈列方案前,应对计划、内容以及结构体系等进行深入分析,整合其中的必要因素后才能制定出最终的设计方案;时常以草图形式将书籍中展现的一些典型的展览陈列案例表现出来,从而明确各结构的主次关系;将展览中的具体展品与辅助陈列品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区分,提取适用于所在博物馆的优质内容,例如空间布局或是不同风格区域的展品密度等;灵活掌握展品所在的环境条件,例如温湿度、照明度以及文物的防火防盗要求等;具有根据展品大小设计配套辅助设施或美化装饰的能力。作为陈列师,不仅仅应具有基本的美术功底,还应不断提高自身新媒体设计、产品设计以及视觉传达的素养,融合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语言从而达到科学设计博物馆陈列形式的目标。

除了各种能力的把握,感性思维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同样十分重要。陈列师应该以博物馆的展览品为基础,融入合适的造型艺术法则确定陈列的整体艺术风格,有效把控艺术潮流有助于提高观众们的感官体验;而理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陈列师对计算机、人体工学以及空间精算等能力,相较于传统的艺术创作过程,展览设计需要陈列师具有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精神,在创新基础上将之与实际的設计工作内容相结合。以首都博物馆为例,其中体现的设计效果不仅仅是美感的表现,更融入了中国的历史事件背景,并结合诸多相关联的事件让观众有代入感,突出藏品在事件中的典型特征,让观众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对于已经基本成形的展览设计理念来说,尤其是需要对当前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路径进行优化时,更要打破逻辑与理性的制约,在创新性陈列形式的基础上思考审美与经济之间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应用能够让设计方案在具有成熟性设计特征,同时突出设计方案的创新性。

针对我国博物馆展览陈列状况,对于陈列设计师来说他们承担的压力非常大,在具有出色能力的同时还应定期接受培训以进一步强化文博素养与设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陈列设计工作的出色。当前我国从事于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工作的人员并不少,但多数来源于艺术院校,由于刚刚毕业再加上与专业有一定偏差的工作性質,必然会出现学科视野局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文博知识的欠缺方面。多数的艺术院校没有专门针对文博开设相关课程,工作人员只有经过长期的岗位磨练才能最终完善工作体系。另外很多陈列师重点关注以往工作经验的积累分析,而忽略了对于文物的系统研究,尤其是部分上层领导不注重展览陈列方面的人才储备,导致真正具有工作能力的陈列师们的文博水平长久处于偏低状态。对于陈列师来说,最终的设计一定是围绕不同展览的主体内容的,一旦对于展览的主体理解有偏差或是对于其中的布置细节内容理解不充分,很容易影响整体展览风格。因此,陈列设计师应充分理解已经确定的展览主题,与专门负责展览形式的工作人员充分沟通,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具有鲜明生动的特征。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环节的优化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博物馆陈列行业对于陈列设计环节仍然不够重视,在委托设计公司进行展览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的水平,在概念设计与深化设计方面一体化意识并不强。博物馆展览设计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建筑空间、展示规划以及多媒体设计等,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若是严格依照工作环节设计,最终形成的设计方案肯定能够得到保证。但往往现实情况较为复杂,甚至存在不同设计公司分别承包某个设计点的现象,再加上博物馆展览设计方面的负责人不明确设计要求,影响了最终设计风格的统一性。因此,需要陈列师就具体的文物类型、展示空间等细节进行思考,包括对信息传播的掌控程度、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造价成本节约等。

1.展示陈列设计平面图

作为决定整个展览空间的区位划分、空间构成以及设计规模的关键内容,平面图是最终整体展览施工的基础依据。平面图的绘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索引图编号、展墙编号等,需要用文字在平面图中明确标注各个位置,例如景观配置、多媒体陈列设备、墙面、顶棚、上下水、电路以及安保人员等,并需要在展厅风格有关的重点部位特殊标注。设计平面图应避免直接用软件贴入,以免导致轴线与墙线重合影响施工。

2.展厅透视图与环境效果图

想要在施工完毕前真切感受到施工效果,就需要结合展厅空间与平面图提前做出效果图,从而更为直观地看到展览陈列的具体效果。作为表达展览陈列主题思想与最终视觉风格的重要内容,效果图所展示的内容仍应以陈列内容以及各种服务为中心,所对应的透视图与效果图应色彩清晰,达到将之与最终的实物照片做对比几乎看不到差别的效果,让人能够全面了解展厅具体展示的内容。展厅所对应的环境氛围效果图通常具有突出局部效果的特性,例如在观众进入到展览区域内第一时间看到的场景、具有主体代表特征的展品等。效果图与透视图应附有设计说明,就展厅结构、照明分布、光源组合以及展厅各区域材料类型等进行描述,让施工人员能够根据这一份施工图纸了解到期望得到的展览陈列效果,以便后续有针对性的进行细节处理。图1、图2为湿地博物馆部分设计图与展示效果图。

3.陈列家具与展墙排版

陈列家具主要包括与展览主题风格相契合的展架、桌椅、标牌、屏风以及各种陈列道具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陈列柜。作为存放文物的载体,陈列柜应具有隐蔽安全、密封防尘以及良好散热特征,并能够满足文物的承重需要。

通过展墙版面设计图纸能够具体表达出展览主题,因此围绕展览中心进行的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工作就极为重要,二者的共同设计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版面效果。对于版面的设计要求主要为内容排布的和谐统一性,要求图文的创新性并突出展览主题,无论是图片处理、装饰、版式还是文字处理方面,都要对其进行深度优化。

4.多媒体与互动展示装置设计

想要保证展览陈列的设计效果,应融入多种多媒体技术以将文物或是主题等突显出来,包括资料收集、硬件购买、数字内容制作、设计样板、设计修改、安装测试以及对负责展览的员工进行多媒体管理培训等。

互动展示装置是近些年推出的新型文物陈列模式,能够让观众对这些装置进行操作以了解文物或是文物的背景信息等,获得极强的代入感与体验感,一般是通过模型、图表、机械以及多媒体装置的自由组合实现。

在博物馆展览陈列思路与实践环节的发展优化过程中,整体呈现对于外部资源以及环境条件的依赖性较强,整体呈现内部设计驱动力薄弱的特征。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技术的融入,例如将展览设计图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制作平面效果图或是VR全景展示等,必将会走进一个大胆创新变革的新时代,为优化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新路径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供职于乌兰察布市博物馆)

作者:张涛

上一篇:传播角度视野下公共关系论文下一篇:战略管理的核心能力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