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增值税论文

2022-04-18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财政支持我国风电产业的意义及背景,然后探讨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机遇及现存问题;针对上述分析,笔者根据从业经验,对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风电产业增值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电产业增值税论文 篇1:

关于促进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摘 要]发展风力发电产业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当今世界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从当前情况看,影响和制约风力发电的因素还很多。现阶段,从税收政策研究角度出发,提出调整优化现行税收政策,推进风电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尤为重要。

[关键词]风力发电;产业化发展;税收政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是技术较为成熟、经济可行性较高、被世界公认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发展能源。风力发电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也是世界发展最快的能源产业。目前,风力发电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增长最快,年增比例达35%。美国、意大利和德国年增长更是高达50%以上。其他各国也在积极开辟市场,已有50多个国家正在积极促进风能事业的发展。我国具有世界级风能资源的独特优势,具有风电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我国面临化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枯竭、水能资源困乏的自然背景下,大力发展风电能源产业更显得重要和迫切,这不仅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和长远需要。应当看到,目前困扰我国风力发电的因素还很多,而当务之急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架构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体系,推动风力发电能源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最大效益化的方向发展。

一、风电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风能属可再生能源,具有极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与实施,使人们消除了对风能投资的风险顾虑,各类投资主体看准了风能开发的广阔前景,纷纷加大对风能开发利用的投入,推动了我国对风电能源的大开发、大利用、大发展。

(一)我国风力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居世界首位。陆地上10m高度风力资源总储量约为32.26亿千瓦,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为2.53亿千瓦,约占7.8%;海上风能资源储量远大于陆地风能储量,10m高度可利用的资源超过7亿千瓦,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海上风力资源是陆地上的3~5倍,若按3倍计算,我国海上风力资源约为15亿千瓦。我国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和东北的草原、戈壁滩以及东部、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和岛屿上。

黑龙江风力资源丰富,具有分布范围广、稳定性高、连续性较好的特点,适合建设大型风电场。目前,可利用风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新疆、内蒙古,排在第三位。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及西部嫩江冲积平原。从2005年开始,黑龙江省投资50亿元发展风力发电,三年内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到2010年,黑龙江省风电装机容量将实现50万千瓦,成为中国风力发电大省。目前,全省已建成风力发电场位于伊春、穆棱、富裕等市县。一大批风电场已投入运营或正在紧张施工。哈飞工业有限公司、哈电风能公司等5家大型企业已全面掌握风电装备集成、整机及关键部位的核心技术,形成风电产业的技术优势,为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奠定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我国风电能源开发利用情况

近年来,我国把加快对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现已进入了可再生能源的大国行列,位居世界第五。目前,我国已装备风力发电机1300多台,在22个省(市区)建成了158个风电场,风电装机能量为600万千瓦。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预言,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和风能设备制造中心。

(三)可预期的风电能源开发前景

最近,国家发改委提出到2010年全国建设4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的目标。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导完成的一份报告也指出,2020年,中国风电年发电量将达800亿千瓦时,可满足8000万人的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可减少48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报告预测,如果上述目标能够实现,到2020年之后,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力来源。到2050年,我国将形成3-5亿千瓦的装机能力,风电将成为第二大主力来源。目前,在整个电力构成中,火电占77.6%,水电占18.4%,核电、风电各占1.5%,其他占1%。尽管火电占主导地位的状况近期难以改变,但由于一次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由于逐年减少将造成能源严重短缺以及能源供应紧张等问题,客观上催生了风电的迅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大势,居安思危,用战略的眼光,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通过政府干预和制定实施公共政策,吸引广泛的社会投资,加速推进风电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风电能源产业优势论证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和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高度重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风能绿色资源已成为大势所趋和重要课题。虽然风电目前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风电技术将会持续进步,日臻成熟,成为建设周期最短、最安全可靠、最有永续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产业。与煤电相比,风电产业有着五大经济优势特征。

(一)清洁型经济

风电生产的过程主要是把自然界的可再生风能转化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在风电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无需任何燃料,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干净清洁无污染,同时减少了对化石燃料或核能的依赖,减少了温室气体和有害污染物的排放。以49.5兆瓦风电场为例,投产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约10,000万度,与同等规模的燃烧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烟尘约520吨,减少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约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约610吨,氮氧化物约450吨。可见,大力发展风电能源产业,对于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科学发展的象征和环保理念的最充分体现,也是度量一个地区环保指数的最科学的指标,是人类最为理想的清洁型经济。

(二)节约型经济

与煤电相比,风力发电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一是节约能源。每生产3千度电可以为国家节约标准煤1吨。二是运行成本低。风电机组运行和维护的费用通常相当于总成本的5%。而煤电机组运行和维护的费用通常相当于总成本的7.7%,高出风电2.7%。三是下网电量较低。风力发电只在风力不足供自身用电的情况下才从电网吸收电能。一般来说,风电场的下网电量为发电总量的0.5-7.5%,年均不超过2.5%,而煤电厂每年的厂用电占年发电总量的比例为9.4%,高出风力发电下网电量6.9%。同时,又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不平衡,西煤东运,并受交通制约,电煤又是劣质煤,势

必造成发电成本增高。而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风力发电机组也将越来越便宜和高效,基础设施的成本也会相对减少。项目开发的成本和风电机组的平均维护成本也会随之降低。正是因为人们对风电产业特有的节约型经济普遍性认识在不断深化,使得风电这种可再生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电力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三)永续型经济

风能是世界最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这样说,人们永远不必为风力资源问题而苦恼,而决定性的因素只能是对风能技术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水平。实践证明,一座风电场就是一架日夜不停的出钱机器。因此,风电产业是一种世界上任何能源无以伦比的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型经济产业。与风能资源相比,我国有些资源却是越用越少,最终会匮乏和枯竭,资源型区域的发展就会陷入经济衰退的极度困境之中。在原油资源方面,目前大庆每年新探明的可采储量不足2000万吨。从1998年开始,大庆油田每年以150万吨-200万吨的速度递减,到2020年,将减少到2000万吨。在森林资源方面,目前,伊春林区活立木总蓄积由开发初期的4.28亿立方米,减少到2亿立方米,成熟林蓄积仅剩680万立方米,比开发初期减少98%,扣除保护区、种子林等,实际已无林可采。在煤炭资源方面,黑龙江省境内的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四个年产量1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目前已面临煤炭资源枯竭或大量关井的局面。鹤岗矿区煤田剩余可采储量仅为8.8亿吨,只能开采40年。可见,大力发展风电能源,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科学运用,不仅可以增加税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也会给人们创造友好生存环境。所以,谁认识得早,开发得快,谁就能早收益,早造福于民。

(四)生态型经济

环境保护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有效数据表明,我国单位产值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弃物排放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倍,污染总量增长率也是总产量增长率的数倍。近年来,全国有70%的土地受酸雨污染。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濒临遭遇“电荒”、“油荒”、“地荒”,这说明我国以往建立在资源消耗驱动下造成的资源短缺和经济增长已是难以为继,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不仅使生态恶化,影响人类健康,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而且也给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风力发电是完全的自然能发电,无气、无味、无毒、无害,是天然的绿色产业,是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可使经济在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达到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友好相处及和谐发展。

(五)效益型经济

风电产业集多种效益于一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行性较高。有权威数据表明,大于6m/s的风速时间全年3,000小时以上即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能力每增加1倍,成本就下降15%。风电利用不受国内外市场供应、价格因素,甚至自然灾害、气候和战争风险的影响,经济安全度较高。风电环境效益明显。每装机1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每年将减少7万吨煤炭的燃料,减少18万吨二氧化碳、大于1500吨二氧化硫和1.75万吨的灰渣及相应的处理费用。风力发电场又可培育文化资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旅游客人游景观光。风电产业还可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为财政增加收入,节约外汇。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相同产能的前提下,风力发电带来的就业机会比煤电多27%,比燃气联合循环发电多66%(NWCC1997)。

但是,我们在看到风电产业巨大经济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风力发电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劣势:一是风力发电本身还存在电量不稳、存储困难等问题,风电并网问题已经成为风电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二是风电开发的成本较高,前期投入成本偏大,加之风电设备生产的无序和产能的相对过剩,导致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使风电产业发展规模偏小,发展不够健康;三是风电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等资源,需要大量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回报率不高,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发展风电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风电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尽快加以解决。

三、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问题

加快风电产业发展,需要在税收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应当看到,目前针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税收激励政策已有多项出台,但这种支持并未形成制度体系。就风电产业而言,现行税收政策支持有限,表现得乏力且漏洞较多,在支持的范围和力度上与《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尚有很大差距,一些应具有的环保功能税种和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以致使税收政策在支持风电产业发展上力度很小,在构建税收优惠体系上缺乏科学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政策缺位

一是从参与市场竞争要求上看,风电产业具有市场相对狭小、生产规模较小、初期投资较高等弱势,在目前市场条件下,不能完全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获得更好更快发展,需要国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促其做强做大。二是从风电价格成本上看,当前风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5倍,如此高的价格是制约风电产业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还会造成风电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因此,需要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风电产业步入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轨道。三是从科技产业化发展要求上看,风电产业开发利用的一个进程和水平,可以通过税收产业导向激励风电产业在科技领域获得重大发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四是从投资需要上看,我国风电产业目前虽有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以落后状态和初级发展阶段,这就尤其需要通过出台税收优惠吸引国际国内各类投资主体转入风电产业投资兴业。然而,从以上情况分析看,我国现行税收政策恰恰存在着政策单一甚而有明显的缺位问题,需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促进风电产业在更广泛和更高的水平上获得更新更大的发展。

(二)税收政策实用性差

以齐齐哈尔市富裕国华风力发电场为例,该企业于2006年12月动工建场,当年购买国产风电设备总额3.1亿元。2008年8—12月实现增值税446万元。因该企业属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退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外合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当年即一次退增值税5240万元,该企业又享受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当年减半征收增值税223万元。从2009年1月1日起,国家将风电企业享受的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改为减半征收部分即征即退。这一政策改变后,对国家整体税收并未产生影响,但对企业来说,却影响较大。原因在于:按新政策,企业经营产生的增值税会被续建时购入的固定资产的增值税全部抵掉。不论风电项目有多大,固定资产投资约占整个投资的85%左右,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至少需5—6年才能抵扣完。这样,不仅因多次抵扣使企业的净现值减少,而且增

加了贷款利息支出。以建设5万千瓦的风电场为例,预计6年累计多付利息1545万元,度电利润下降0.019元,总投资内含报酬率下降1.43个百分点。还是以富裕县国华风力发电场为例,按原来政策,该企业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共计4.6亿元,当年共享受退税和减半征收增值税5463万元。实行新政策后,企业因多年实现的增值税不够抵扣购买设备的增值税,形成负增值税额。这样,减半增收部分即征即退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来说,就形同虚设,非但未给企业带来利益实惠,反而使企业发展产生更大压力。

在所得税方面,国家对原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免三减三过渡性优惠政策,对新办风电企业,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公益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6号文件)有关规定:2008年1月1日后经批准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其投资经营的所得,自该项目取得的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这两项政策对风电企业来说,受益均不大。原因有二:一是风电行业属于前期投入大的行业;二是风电企业投产当年因并网调试及国产风机技术问题,故障相对较多,加之上网电量不稳定,收入不多,折旧和财务费用负担较重,企业在前3年基本处于亏损或获利甚少状态,3年之后才会随财务费用减少及设备的完善利润水平渐趋于正常。所以,上述优惠政策并未给企业带来多大实惠,实用性不强。

(三)税收政策规定不够科学合理

就增值税而言,增值税转型后,风电企业由于前期投入大,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需要很多年才能抵扣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源和地方财政收入。特别是对于齐齐哈尔富裕国华风电这类的外资风电企业,购买目录范围之内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转型前,增值税退税中央财政负担92.5%,地方财政(增值税减半征收部分)负担7.5%。增值税退改抵后,中央财政负担75%,地方财政负担25%,这样无疑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而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为支持风电企业发展,在建设初期对风电场土地使用基本实行“零费用”。同时,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对风电企业供水、排水、道路建设和环境等方面也给予较大投入。可以说,地方政府对风电企业的支持是方方面面的,为风电企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而增值税转型后,虽然国家对风电企业的总体支持不变,但一方面造成企业的财务费用增大;另一方面使地方财政负担加重,地方政府获益较低,势必会挫伤地方政府支持风电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现行税收政策对国家、企业和地方三者利益统筹兼顾不科学、不合理。

就所得税而言,国家给予风电企业的特定税收优惠政策的受惠对象相对较少,且不平衡。目前,电力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一是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内资和外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二是在西部从事交通、电力、水利等的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免缴所得税2年,以后减半缴纳3年。这两条都只适用西部地区,而对于中东部电力企业来说,并没有得到国家的特别“照顾”。

(四)税收政策对风电产业导向和杠杆作用发挥不够风电的产业链比较长,涉及的相关领域也很广。在考虑支持风电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其息息相关的电网、发电、气象、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产业也要得到支持发展。主要应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科学整合,如对大型风电机组研发、采购给予优惠等,降低风电企业投资成本,支持风电产业发展。从目前税收政策体系看,问题突出表现在仅仅局限于对风电产业一般意义的税收减免,而忽视了对风电产业整个环节的税收优惠支持,致使税收政策对风电产业的支持大打折扣,没有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和经济杠杆作用。此外,在投资退税、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等税收政策工具使用方面也缺乏合理配置,体现不出税收优惠政策激励的功能作用。

四、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我国循环经济尤其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迫切要求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深入改革和整体优化。一方面,要对风电产业在投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实施积极宽松的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又要对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煤、油、电等产业提出污染防治和税收政策限制目录。基本思路为:以支持风电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税制结构为主线,以兼顾处理好国家、地方和企业利益为宗旨,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对不符合风电发展的现行税收政策进行清理、调整,通过发挥税收政策激励功能,推进风电产业在近期内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对风电企业自身应实行的税收政策优惠

目前,国家对风力发电生产企业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的电力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的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2001年12月1日财税〔2001〕198号文件),规定自2008年7月1日起,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文件)。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对风电生产企业来说,体现得单一乏力,应在以下方面实施优惠。

1.所得税方面

(1)对风力生产电力企业由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从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起”改为“自获利年度起”,前三年免征所得税,后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2)积极鼓励风力生产电力企业发展,对风力生产电力企业,可参照国家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规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3)个人所得税方面

对个人投资兴办的风力发电企业获取的个人所得(包括利息、股息和红利)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鼓励个人投资兴业。

2.其它税种方面

对风力发电企业生产经营所占的土地可免征土地使用税;兴建的生产经营用房可免征房产税;对为风力发电服务所购置的各种交通工具可暂免征车船使用税。此外,还应通过投资退税、加速折旧等方式,支持风电产业发展。

(二)与风电企业相关产业应实行的税收优惠

1.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税收政策优惠为鼓励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和生产世界领先的高技术含量的风电设备的积极性,应在增值税和所得税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倾斜。

(1)增值税

对生产制造高新技术(由国家科技信息产业部制定具体标准)的风电设备企业取得的产品销售收入,可实行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款按一定比例退还的办法。退还的税款专项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产品的研究开发。

(2)所得税

对生产制造高新技术的风电设备企业所得税可比照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实行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对生产风电设备的企业制定让利销售的价格标准,以使风力发电企业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推进风电产业商业化、产业化进程。

2.对成功研发风电电能储备高新技术的项目实行最高税收政策优惠

突破性地研究开发风电电能储备,是弥补风电弱势的最关键的技术性问题,也是使世界性经济跨入循环经济历史性发展的新的技术革命。因此,对能研制风电电能储备的项目可实行免征30—50年的税收优惠。

(三)关于对地方实施的税收政策优惠

鉴于地方政府在当地风电产业发展中给予的极大支持和利益上的牺牲,应由国家在税收收入中拿出一定数额的税收返还给地方政府,适当调整分配利益的格局,以促进地方政府支持风电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推动风电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关于限制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电力生产企业的税收政策

支持风力发电产业发展,必须以强化环保大理念作支撑。要想真正使风力发电产业步入商业化、产业化、效益化轨道,必须通过税收政策对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电产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限制。基于这一认识,国家应制定出台开征环保税、资源利用税、污染税等税收政策限制目录,以充分体现税收政策的激励功能和整体效率。

作者:刘廷贵,李振安,张永刚

风电产业增值税论文 篇2:

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财政支持我国风电产业的意义及背景,然后探讨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机遇及现存问题;针对上述分析,笔者根据从业经验,对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力发电;财税政策;中国;竞争;发展

随着全球工业化生产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掠夺日益猖狂。化石能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必将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这一危机现象引起了全球相关学者的关注,纷纷另辟蹊径,寻找极具发展潜力,寻找能够取代化石能源的资源,尤其是可再生资源。在这一背景下,风能逐渐走入世界各国的视野。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产能无穷无尽。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各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新能源投入力度的加大,全球风电产业市场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以全球大环境为契机,开始大力倡导风电产业的试验和实践,并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日臻完善,不断推进我国风电产业向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

诚然,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风电产业在全球能源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尽管发展势头良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基于我国相对于国外其他国家起步较晚这一事实,影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诸多瓶颈也不得不摆在我们的面前,如相关基础研究以及风机的设计与制造等还不够成熟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无疑会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绊脚石。为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势必采取财政手段这一经济杠杆进行调节。鉴于此,笔者拟结合从业经验,对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进行研究探讨。

一、财政支持我国风电产业的意义及背景分析

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风电产业的快速推进,对于我国大力开发低碳经济,着力建设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有着较为凸显的现实意义。

1.我国实施风电产业的意义

一是实施新能源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现有资源、能源短缺这一现实条件下,我国大力推进风电产业,能够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二是降低污染,改善环境。工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全球气候产生明显变化,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助于降低CO2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三是顺应形势,注入活力。风电产业符合全球环境以及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能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四是大胆科技创新,彰显国际地位。作为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在风电产业方面的科技创新将愈演愈烈。它不但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健康的能源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2.风电产业中政府的主要作用和地位

在风电产业中,关系到研发机构、相关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等众多的市场主体。在如此之多的主体中,政府则处于一个较为关键的位置,其参与众多主体的经营管理,并起着引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在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我国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较为现实的实际意义。

当前,由于我国风电产业起步较晚,相关机制还不健全,生产经验还不够成熟,面对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众多主体错综复杂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的政府,需要在分清社会形势的前提下,继续深化低碳经济建设,认真梳理各方关系,平衡各方利益,积极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财政税收政策在风电产业中功能的体现

风电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由于其科技含量高,人们在思想观念、投资力度等方面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当前市场条件还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因而很难利用市场进行自我调节。因此,需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倾斜以及财政税收政策的引导等方式,来化解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和问题。

风电产业对于延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及减少环境污染都具有较为显著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风力发电也会对海洋产业、鸟类以及人类的居住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使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陷入尴尬境地。同时,这种不利影响所产生的危害成本还没有计入电价的成本核算范围内,如果把这种不利影响成本也计算进去的话,风电较之于常规火电会降低约40%。因此,这就要求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以及经济激励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的投资力度)的有效发挥等,及时“核准”产业发展中的不正常现象以及不规范行为,以正面健康的导向引领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财政税收政策是基于时间变化因素,对政府施与风电产业政策、法规等的实施过程的一种效益评价和分析,该分析同时涵盖支出成本和收益。对于风电产业的评估,不仅要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具体影响因素,如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等。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各市场主体的关注程度。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对其做一综合评价。以我国风电产业的综合评估而言,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辅以相关财政政策的倾斜或优惠,才能促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然,由于风电产业是一新兴产业,又加之其产业发展的特殊性,我国政府在制定财税政策或激励强度时,应结合我国国情对财税政策的成本效益进行科学评估,使相关政策的施行不但能够明显刺激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国家财政也有能力承担,进而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1.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实施低碳经济,倡导清洁能源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风资源,据相关资料记载分析,我国陆上、海上风资源可达到10亿千瓦。

从1986年至今,我国电网大体经历了示范、起步以及规模化发展等三个阶段。1993-2009年,我过风电装机容量逐渐攀升,呈明显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近10年来,风电装机增长呈现接连四年翻番的状况。我国风机装机量和累计总量,分别由1993年的3.90萬千瓦、122.29万千瓦,上升至2009年的13803.2万千瓦、25822.00万千瓦。同时,随着相关技术的日臻完善,我国风电市场逐渐由陆上转向海上。就我国现状来看,我国东南沿海距离电力负荷近,可以通过借鉴学习西方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地域实际,以开发丰富的海上资源,以解决地域性用电紧张的矛盾。

在风机制造方面,我国依据自我强有力的研发实力,现已形成以风力发电机组总装企业为龙头、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制造厂相配套的格局,这对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占领国际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风电产业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机遇:一是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当前正面临石油、煤炭、电力等资源的短缺,这些能源的短缺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发展可再生能源又一次引起全球人们的极度关注。发展低碳经济,能够降低污染,改善生态居住环境,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风电产业实行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实践中,由先前的直接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到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到目前的自主研发;当前当部分企业都已经拥有自己的重点实验室,增强了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三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尽管我国自主研发能力正逐步加强,但由于起点较低,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尤为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因此,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四是风电特殊属性以及我国丰富的风资源优势。我国有着较为丰富的风能资源。其中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点。此外,近海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2006年,据国家气候中心报道,我国陆地上离地面10米高度层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5.48亿千瓦(青藏高原除外)。

三、影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

尽管我国风电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就笔者归纳分析,当前仍有诸多方面制约了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关键方面:一是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二是风电并网方面的障碍;三是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差;四是相关专业人员稀缺。

四、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议

1.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经常会遇到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面对各种障碍,要想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势必要科学、合理认清形势,分析局势,不断通过自我调整,实现经济与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或转变。现阶段,我国在大力开发低碳经济中,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绿色能源产业观念,在此基础上,有关方面应通力合作,相互支持,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风电产业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在风电产业发展中,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坚持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要增强主观能动性,积极借鉴学习现代理念和科学技术,同时结合自我实际,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加强对风能资源市场的管理。风电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会不断扩大市场容量,从而也不断凸显出风电在电力供应中的地位,进而不断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基础上,国家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制定标准,细化规划方案,切实做好风电市场的管理工作,进而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止无谓的浪费。

2.构建原则

根据笔者从业经验,认为在对风电产业财税政策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时,应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结合实际,积极借鉴。财税支持政策体系的构建,要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前提下,积极借鉴学习国外风电产业发展成功的经验,进而完善我国产业发展体系。二是根据市场发展,适时调整。完善我国财税支持政策体系,要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风电产业发展中,政府要适时制定相关政策、制度等,使财税政策能有效的对风电市场进行调节。到市场成熟时,政府又要根据产业发展状况,适时推向市场,减少对其的干预程度。三是政策的制定要具备弹性原则。政策的制定首先要基于对综合效益的评估,同时其还应具备弹性原则。每个阶段制定的政策要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同时还容易被公众接受,进而确保各市场主体的利益能得到公平对待。当然,相关政策的制定还是要尽量追求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这样的话可形成较为明确的目标,能够增强人们的观念意识,同行确保政策的协调性和权威性。四是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政策的短期目标是确保融资的通畅性,鼓励市场主体积极投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政策的长期目标是逐步增强风电产业市场的自我竞争能力,实现其自我发展进程。

3.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体系构建策略

为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势必采取财政手段这一经济杠杆进行调节。

(1)合理运用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在风电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都要施以不同干预策略,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如在产业发展幼稚期,政策可向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等给与倾斜;在发展初期,政策的制定应以重点支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等;为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还应考虑产业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及产业链特点等,以经济和非经济激励相结合的财税政策体系共同促进市场的繁荣,产业的发展。

(2)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导向功能

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上文分析,当前我国政府还需进一步加大对风电产业的投入力度,投入方向应侧重于技术研发和体系创新建设。同时,补贴政策应继续加强和完善。补贴政策不但可以降低风电企业的风险,还能提升投资人的投资热情。可采取的方法如直接增加投资补贴、完善价格补贴机制等。二是拓展融资渠道,构建宽松的融资环境。风电产业融资平台的构建中,应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可采取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等科学、合理、有序进入风电产业。三是建立专项基金,加强自主创新。国家应把发展风电产业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同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加强风电产业自主创新及技术研发。四是调动地方政府,推动风电产业。国家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有效刺激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地方政府根据自己对地域、资源、环境等的了解优势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资金的引进和投入。

(3)完善税收政策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我国税收政策体系的建立,要充分了解我国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风电产业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通过借鉴学习、自主创新,逐步增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力度,如完善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值税退税政策以及设备进口关税政策等。

此外,可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基金等。

4.完善配套政策,发挥协调机制

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的构建,除了做好政策支持体系,还要注重相关配套政策,如电价政策、并网政策、公共服务政策以及人才培养、行业监管等等,只有在完善的财税政策体系和配套政策的共同协调下,才能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曾纪发: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J]. 地方财政研究. 2010(01) .

[2]孟卫东 李 平 司林波:我国风电设备整机制造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荆哲峰 梁智超 张利英:低碳经济背景下内蒙古风电产业发展研究[J].内蒙古统计.2011(03).

[4]朱晨光:对风力发电行业融资风险控制的探讨[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5]安 源:抗台风大型双转轮风力发电机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作者:韩杨

风电产业增值税论文 篇3:

我国风电产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风电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同时,我国风电发展也面临着风电设备结构性过剩、电网建设滞后、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推动风电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使风电能够尽快发挥在能源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风电产业;结构性过剩;电网

风电热起源于我国近年推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2006年1月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和2007年8月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系列配套政策,为风电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使风电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221万KW,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名列全球第4,2008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25万KW,仅次于美国的838万KW,位列全球第2。但与此同时,我国风电产业由于发展过快也带来了诸如风电设备企业重复建设,自主创新技术含量低的产能过剩,电网发展的制约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国风电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1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产能结构性过剩

1.1 国企、民企、外资企业纷纷进入风电设备市场

风电设备市场发展过快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利润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风机制造行业进入门槛低。中国巨大的风电市场以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国外风电巨头纷纷在中国设厂,或采取与国内企业合资的方式,生产的产品都被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目前国内的整机厂家就有70多家,但这些厂家大约80%都是简单的组装厂,只是从上游零部件企业买入叶片、发电机、齿轮箱等,进行组装出售,并不具备独立开发生产能力。

1.2 风电设备企业产能巨大,但市场消耗量有限

中国风能协会数据显示,在短短的几年内,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从2004年的6家急剧扩张到了70多家。此外,还有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则有近100家。2008年,国内仅仅是前四家厂商(金风、华锐、东气和上气)的产能就几乎满足了市场需求;而2009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大概为800-900万千瓦,2010年可能是1000万千瓦或更多一些。如表一所示,随着各设备商的产能释放,风电设备供给将远大于需求,市场短期内确实无法消化设备商的庞大产能。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风电设备市场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产能过剩,属于结构性过剩,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能还很少,谈不上过剩。表1 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测 (单位:万千瓦)

2004A2005A2006A2007A2008A2009E2010E2011E2012E累计量761272605911,2152,2003,5005,1007,000新增量20501343306259851,3001,6001,900增长率101.02%155.33%165.81%147.05%89.13%57.68%31.98%23.08%18.75%资料来源:中国机电出口指南网站。

产能过剩极有可能导致恶性竞争,由于我国风电行业起步较晚,整个行业都处于高速成长的学习阶段,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所以国外企业占有很大优势。

2 电网模式制约

2008年底我国有超过120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完成吊装,其中1000万千瓦风电机组已通过调试可以发电,但由于电网建设滞后以及风电并网中的一些技术、经济和管理障碍,2008年底实际并入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仅为800万千瓦。投产风电场不能并网,并网风电场发电量未能全额上网,上网电量的减少意味着运营成本的提高,从而使风电场实际盈利水平与规划水平相去甚远。

2.1 风电并网技术不过关

风电并网最大的问题在于风电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风力资源时强时弱,小规模的风电电源会引起电能质量、电压的问题,大规模的风电电源会引起电网稳定性等问题。由于目前没有对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入网标准和检测标准严格监管,绝大部分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电能质量、有功和无功调节性能、低电压穿越能力没有经过检测和认证,而且多不具备上述性能和能力,并网运行的风电机组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 风电项目审批与电网规划脱节

欧洲发展新能源的经验是将新能源发展纳入电网规划,先规划电网、后建电站,而我国正好相反。国内风电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调峰、并网、电力送出问题接踵而至。

2.3 电网接入缺乏经济动力

首先,资金投入不足,特高压线路的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其次,部分风电场规模小,地处偏远,电网企业在电网建设投资时缺乏动力。按我国此前的《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了支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也比传统电源要高。正因为此,国家电网多收一度新能源电力,就意味着少一些利润。再者,国家对电网公司发展新能源的责权利定位不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风电并网,新能源上网涉及发电预测、储能投资、标准建设等前沿技术和管理问题,而国家没有明确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投资主体和工作机制。

3 采取有效措施,使风电产业向良性发展

3.1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3.1.1 制订技术认证体系

我国亟待建立健全风电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为风电设备质量提供保障。目前我国风电设备认证属于自愿性认证,企业都倾向于只认证主要零部件和整机,对其中的原材料和元器件还没有形成一种认证意识。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在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推行强制性认证,有效地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规范市场,为以后风电设备走出国门铺平道路,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3.1.2 建立预警机制

根据国外的经验,政府应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和行业饱和预警机制用于指导企业的研发和理性发展,及时向企业发出引导或警告信息,以防止技术的重复开发以及市场过度饱和而引起的恶性竞争。

3.1.3 加强风电项目与电网规划的调整

我国应以资源分布为基础进行风电开发规划,根据风电的电源规划,制定电网下一步建设布局,以妥善安排风电机组并网工作。对于风电企业来说,应该在配合电网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完成并网,而电网公司也应该尽可能保障风电的发电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例如提高风电消纳能力、提高电网自身对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适应性等。同时,必须让区域电网之间实现互相支撑,例如华北、华中和西北电网相连接,这也直接决定了未来的电网整体建设体系的走势以及智能电网的具体建设规划。

3.1.4 进行电价体制的改革

我国电力定价体制建设滞后是制约风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电价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局面,明确新能源电网投资主体,使新能源的发展动力明确,从而推动风电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3.2 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

为了刺激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强制性要求所有的新的风电项目至少有70%采用中国本土设备组件,本国风电设备制造厂家也可以享受50%的增值税折扣。目前外国资本在风电设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已经下跌,但它们仍在中国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从风电机组制造情况看,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华锐、金风、东汽等龙头企业,2008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2%、18%、17%。2008年,我国内资企业占当年新增市场份额的73%,累计市场份额也第一次超过50%。我国风电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环境优势、运输优势和服务优势,努力打造风电设备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条,增强行业竞争力。

3.3 努力打造以“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为主,多种风电开发方式共同发展的模式

解决好风电并网问题成为事关我国整个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风电并网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会造成风电场的经营效益不佳,进而影响到风电设备、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后劲,因此,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方法,来解决或缓解风电并网问题。

3.3.1 加强电网的建设

虽然在可再生能源法里规定,电网企业全额收购风电电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所以应该从法律上着手,在规划具体装机容量目标同时,也做一个电量的规划,也就是在发电总量上达到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同时,制定相应的补偿和激励措施,补偿电网所增加的成本,调动电网吸收风电的积极性。

我国风电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而当地消纳能力不高,这意味着大容量、远距离高压输电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提高风电外送能力,改善风电并网电能质量,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如建设智能电网,推广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手段和工具,使电网根据风电出力的状态进行自我适应来防止故障,从而实现电网的最优控制,也是未来解决风电上网的有效手段之一。

3.3.2 采用多元化的风电开发方式

风电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离网型风电、并网型风电和非并网型风电。在电网还没有建设完善之前,风电产业如果采用非并网型风电发展的模式,许多瓶颈问题便会得到缓解。非并网风电具备并网风电所不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如经简单处理即可直接应用于某些特定产业,使风电就地消化。因此,因地制宜,各种风电开发方式相结合、共同发展,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范万新,苏志.国内外风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大众科技,2009,(6):131-133.

[2]杨磊.浅析风力发电可持续发展[J].应用能源技术,2007,(9):33-34.

作者:徐 盼 何 强

上一篇:小儿手术室护理论文下一篇:食管癌优质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