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进口放量增长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大环境的改善,关税壁垒不断降低,在新的贸易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为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积极推出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来实施其贸易保护战略。绿色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形式,被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本文从绿色壁垒的概念、形式入手,分析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农产品进口放量增长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农产品进口放量增长论文 篇1:

碳标签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

2007年以来,实施碳标签制度的国家大约有12个左右,在全球范围内碳标签的使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日本于2011年4月最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目前,碳标签制度对进口产品并无强制性要求,但碳标签制度的实施必然引导消费者优先选购其国内低碳产品,未加贴碳标签的进口产品必然处于竞争劣势。随着“低碳”观念的普及,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将更青睐于“低碳”农产品,“高碳”农产品将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但由于93%的农产品出口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大多对碳标签不了解和比较漠视。为避免今后因农产品碳排放量高,达不到相关标准而被发达国家市场拒之门外,农产品出口企业应该及时关注碳标签的发展情况,提早做好准备。

一、当前国际贸易中碳标签制度的实施情况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温室气体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碳标签(Carbon Labeling)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碳标签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碳标签信息可以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碳减排量,引导消费者优先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另一方面,企业也可通过碳标签明确碳排放来源,明确显示各个环节碳排放量,了解碳排放较多环节,可以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最终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法案,要求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沃尔玛、IBM、宜家等均已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国家。2007年3月,英国Carbon Trust 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批标示碳标签的产品。英国加贴碳标签的产品类别涉及B2B、B2C的所有产品与服务,主要有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此后,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瑞士、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也相继推出碳标签计划。德国产品碳足迹试点项目于2008年7月推出,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评价与交流方面的方法与经验,降低CO2排放量,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沃尔玛已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贴上不同颜色的碳标签。可能涉及超过500万家工厂,多数供应商在中国。除此之外,瑞典家具企业宜家也宣布要求供应商贴上碳标签。日本已于2011年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加贴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国家。目前,国际上碳标签大多是自愿性碳标签,但也有强制性碳标签。2010年7月,法国出台“新环保法案”,在法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要强制性要求提供产品的碳信息。

二、碳标签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

(一)农产品出口环境恶化

碳标签制度顺应了消费者的绿色环保要求和低碳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它的舆论效应明显。碳标签制度使人们更加关注节能减排,引导消费者优先选择低碳产品。随着“低碳”观念的普及,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将更青睐于“低碳”农产品。我国目前粗放型农产品生产模式在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方面都无法同发达国家抗衡。这对具有高碳特征的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很大影响。碳标签这种隐蔽的贸易壁垒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主要发达国家实施碳标签制度后,许多其他国家将会陆续效仿,碳标签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扩大,涉及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发达国家一直对农产品保护严重,低碳环境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可能借助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外衣,通过碳标签保护其本国农业,这必然会使中国农产品出口环境恶化。

(二)抑制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

200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占主导地位,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的出口额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大约为65%左右, 然而,水产品、畜产品都被认为是“高碳农产品”,畜牧业已成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源。2009年,世界银行前首席环境顾问罗伯特·古德兰和他的同事杰夫·安航在《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的《牲畜与气候变化》报告指出,全球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1%,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6年发布的报告《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中估算的18%。根据2005年数据统计,对渔业能耗的分类测算表明:我国渔船捕捞、养殖、水产品加工、渔船渔机制造和渔用饲料的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1935.2万吨。渔业生产能耗约占我国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能源总消耗量的1/4, 其中捕捞业约占70%,养殖业约占20%。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高碳特征,在出口贸易中更容易遭遇低碳壁垒,所以农产品出口可能面临市场萎缩的危机。由于该类产业市场萎缩,该类部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将流向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部门,这将大大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三)削弱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碳标签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消费者将会优先选择低碳农产品。而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碳排量普遍较高,要达到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的要求困难很多:一方面,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将成为一种新的技术壁垒,国内落后的技术不得不淘汰,多数企业必须支付高额成本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技术;另一方面,ISO碳足迹标准也会成为贸易壁垒,出口的农产品要达到该国际标准,必须进行碳认证、加贴碳标签,无疑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四)成为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的强大优势,设置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和碳检测手段,这必然会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形成过高的贸易壁垒。随着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的在2013年的发布实施,出口产品碳足迹的检测和碳标签认证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碳标签的推行和实施意味着将对产品的碳足迹进行全面的检测,而检测碳足迹的技术标准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一旦国际贸易中实施强制性碳标签,它就可能成为发到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出口的产品必然面临发达国家强制性碳标签的认证要求,中国农产品具有高碳特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碳标签也将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的有效工具。

三、应对碳标签制度的措施建议

(一)营造制度环境,推动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是一场革命,需要制度创新来推动。日本为了推动节能减排,不断进行制度建设,已经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日本政府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律主要有:《节能法》、《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环境基本法》等,这些法律对于环保和能源开发利用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还采取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手段,例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足迹标示制度、特别折旧制度、补助金制度、“领跑者”制度、节能标签制度。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技术开发、技术使用和技术普及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

在低碳环境下,我国也应重视制度建设,借鉴日本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政策保障,推进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产学研互动机制。

(二)降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加快开发新兴出口市场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过度集中,潜在风险较大。农产品出口过度依赖亚洲市场,欧洲和北美洲的出口市场也比较集中。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实施了碳标签制度。200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连续出现贸易逆差,出口增长连续大幅下降,农产品出口还将面临潜在的技术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形势可能还将进一步恶化。

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中,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占的份额比较小(2011年分别为4.0%、1.9%、3.5%)。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对农产品有较大需求,中国农产品企业应大力重点开拓这些新兴农产品市场,运用多元化出口营销策略。我国农产品出口与这些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特征,可以充分发挥彼此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优化农产品出口外部环境。

(三)优先对外贸商品推行低碳认证制度

201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发布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简称ISO碳足迹标准)的定稿,ISO(国际标准组织)官方网站公布,碳足迹标准将于2014年4月15日正式出版。碳足迹标准一旦正式出版实施,将很可能被纳入WTO框架,所有成员国都必须遵守ISO碳足迹标准,中国也不例外,也将受制于ISO14067标准。根据WTO规则,该标准推行后将可能被纳入WTO的多边技术性壁垒框架内,所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ISO14067标准将成为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国应引入国际碳足迹认证标准,优先对外贸商品推行低碳认证制度。短期内外贸企业成本会增加,但长期来看,农产品出口企业实施碳足迹评估和认证,加注碳标签,企业通过技术推广应用减少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最终不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使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四)加大碳金融和财政支持政策

我国93%农产品出口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人力和财力都非常有限,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出口农产品中水产品和畜产品属于高碳排放,2012年水产品和畜产品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约为40%。对于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实施碳减排、碳足迹核查所耗费的成本是难以负担的。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和减少碳足迹,政府应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财税和融资方面的相关支持和优惠:一是碳金融扶持政策。在信贷方面,银行相关部门应积极研发绿色信贷产品,为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享受利率优惠,拓宽低碳农业的融资渠道。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卖方信贷,对出口的优势农产品和龙头企业优先给予优惠的贴息贷款、出口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其解决融资困难,同时银行还提供与低碳农业发展相关的金融咨询和服务;在保险支持方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进一步降低出口农产品的保险费率,降低出口风险和出口成本,还可以通过保险项下融资方式,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融资力度。二是财政支持政策。在财政支持方面,加大农产品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农产品营销和贸易促进专项资金规模;还应不断加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可以优先给予国家的“免、抵、退”税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提高低碳环境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五)扩大农产品促进专项资金规模,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2007年以来,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已实施碳标签制度,意味着消费者将会优先选择低碳农产品,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将大大降低。2008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连续5年贸易逆差,且逆差每年越来越大,农产品贸易环境恶化。发达国家未来低碳贸易壁垒加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必须降低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及时开拓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新兴出口市场,分散出口风险。

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WTO规则,借鉴发达国家促进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促进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境外参展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小企业外贸发展基金中用于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部分;加大用于开展产业损害调查和国外壁垒调查的资金扶持,帮助行业协会和企业提高申诉、应诉能力。农产品出口企业也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营销促进资金;积极参加国外知名国际品牌展览;开展网上展厅,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开展文化促销,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展览展示、推介会等促销活动,加大国际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参考文献:

[1] 詹晶. 低碳化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J]. 对外经贸实务,2012(1):32-35.

[2] 杨培源. 低碳趋势下农产品贸易壁垒的动向与对策[J].世界农业,2012(9):33-35.

[3] 裘晓东. 国际碳标签制度浅析[J]. 大众标准化,2011 (01):47-51.

[4] 詹晶.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回顾与展望[J]. 社会科学家, 2012(1):42-46.

[5] 张海玲, 张宏. 日本发展低碳产品出口贸易的经验及启示[J]. 现代日本经济, 2011 (4):71-78.

[6]于孔燕. 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促进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 吉林农业,2012(3):77-80.

作者:樊晓云

我国农产品进口放量增长论文 篇2: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国际贸易大环境的改善,关税壁垒不断降低,在新的贸易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为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积极推出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来实施其贸易保护战略。绿色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形式,被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本文从绿色壁垒的概念、形式入手,分析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绿色壁垒 农产品 出口

绿色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又称环境壁垒,绿色保护主义。它是指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产品的进口国以保护有限资源、人类、动植物的卫生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名,通过制定、颁布、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以达到使国外产品无法进入或进入时受到一定限制,以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为目的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的形式常见的有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包装制度和成本内在化要求与绿色补贴限制。而绿色壁垒也体现出较强的技术性,较大的灵活性,较高的隐蔽性,一定的歧视性,影响的严重性和较大的争议性。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壁垒的原因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壁垒困境,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强制性的技术规则,对进口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另一方面来自我们自身的原因。

1.国际原因

由于WTO建立后关税水平的进一步下降和数量限制措施的取消,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找新的更加隐蔽的保护手段来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根据H-O模型,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大量使用本国非常丰富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相对而言,我国劳动力非常丰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获得了比较优势,能够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压力增加、优势产业空心化等影响,使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和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一些国家利用这些不完善的规则来掩盖自己限制进口的真正目的,不合理的绿色壁垒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进口国为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手段,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下,高精度技术检测仪器的发展成为有些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帮凶”。在这种情况下,而我国势必成为一些国家矛头针对的对象。

2.国内原因

(1)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标准比较落后,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重点意识在农业生产中还没有很好地树立。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从追求产品数量到追求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转型阶段,农产品的国内标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农产品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尽合理,附加值低,出口竞争无序。我国农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高新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研发、推广力度不够。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整体品质不高,技术含量低,对进口国往往只有替代效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低廉的成本。加入WTO后,随着经营主体的增加,我国广大出口企业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往往不惜成本,竞相压低农产品价格。无序竞争使本国的农产品出口价持续下跌、经济效益下滑。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相对狭小,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进入这些国家,势必对当地农业带来较大冲击,因此,也容易遭遇绿色贸易壁垒。

(3)农产品生产体制缺乏协调和统一。我国农业的分散生产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时间、品种不统一,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应用。农药使用环节缺乏科学的指导,存在滥用和乱用的状况造成防治不彻底,从而增加了农药喷洒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工农业造成的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

(4)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监督力度。我国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的管理,以及动物防疫、检疫和疫病控制,疫情检测、环境消毒、病畜捕杀和无害化处理、控制和消灭疫情等管理薄弱。我国作为农牧业生产和出口大国,绿色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却不高,导致畜牧业出口受到绿色壁垒的重重冲击。

(5)由于我国现有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经营的产品种类较单一,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有限,对国际市场信息获得的滞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整个行业缺乏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从事市场信息集散,经常是某家企业在遭受绿色壁垒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内还有很多企业重蹈覆辙。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针对现在种类繁多的“绿色壁垒”,中国农产品出口要想改变屡遭绿色壁垒困扰的现状,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适于农业发展长远策略,在此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1.搜集绿色信息

认真研究国际贸易壁垒的动态,把握其发展趋势特点,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对农产品信息的搜集和传递工作,及时了解农产品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竞争者的产品开发和经营状况,并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农、畜牧行业协会的作用,尽快建立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体系,组织力量搜索并发布产品出口主要数据及主要市场情况,为出口企业提供国际农产品生产、需求动态和市场信息,从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生产经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加强对国际及外国绿色标准的研究,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认真研究主要贸易对象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2.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由低质量向高质量和高附加值发展。产品采用国际质量标准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目前国内农产品质量认证主要有名牌农产品及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各地应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无害化生产的进程;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是以生产全过程无公害质量控制为基本要求,其指标要求更高。应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绿色产品质量认证,全面提高质量水平。根据国际市场的要求,确保食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受人为和环境的污染,对农产品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大力扶植、发展和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建立优质农产品认证、标识制度,主动接轨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质量卫生标准,提高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覆盖面、知名度和可靠性。并且要研究国际农业标准和有关国家的农业标准和技术法规主要内容,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转化成出口推荐标准,消除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实现与国际接轨。在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通过全国性农产品检测网络,对农产品质量实施统一的检测监控,使质量管理关口前移。

3.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做好绿色营销。绿色壁垒的科技含量非常高,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会团结起来,共同拆除绿色壁垒,这将促使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流程,注重自主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其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和环保标准,从根本上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农业企业还应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无公害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争取国际组织的环保技术与资金支持

要解决绿色壁垒这一国际性的问题,单靠某一国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尤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积极研究应对各种绿色壁垒的措施,积极参与国际性及区域性的环境技术合作,通过环保技术的转让,促进我国绿色农产品的发展。首先,要抓住中国加入WTO和国际上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帮助支持发展中国家减少污染的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利时机,多领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5.加快环境标准建设

筑起我国自己的绿色壁垒,建立起自己的绿色保障系统,避免我国因缺乏相应的绿色壁垒的保护而每每吃亏的情况,防止我国的产品和弱势民族产业遭受发达国家的打击。我国在制定或完善环境标准时,应在符合国情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条件暂不成熟的,也应尽可能地向国际标准靠近或与之相匹配。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本国国内市场,防止境外污染项目或产业向国内转移,另一方面还可避免因标准不同而导致我国产品出口受阻。

参考文献:

[1] 王征 马发生: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策略分析[J].当代经济,2007(10)

[2] 范春花:浅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业外贸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25)

[3] 李克:中国农业遭受“绿色壁垒”及应对措施[J].中国市场,2007,(01)

[4] 宋秀英 张玉玲:绿色壁垒对当前我国农业出口创汇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7,(01)

作者:康 伟

我国农产品进口放量增长论文 篇3:

从新贸易保护主义解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困境和对策

【摘要】 随着国际贸易走向自由化,我国作为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受到了严重的贸易压力,就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其对策做了适量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国际贸易;新贸易保护主义;农产品出口

我国作为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受到了严重的贸易压力,从近年来出口商品遭遇国外新贸易主义壁垒的情况看,已经涉及到肉、禽、食品、水产、蔬菜、纺织服装、玩具、机械、电子、中草药及保健品。特别是农产品、食品(因为农产品大部分用作食品,以下所提农产品包括食品)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频频受挫。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由来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源于世界性的贸易危机或者说是价格危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生产的增长。随着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为世界市场而生产已成为普遍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全球性的生产过剩、价格危机在短期内是解决不了的。生产过剩致使贸易中的进出口失去了平衡,各国的进口大量减少,出口极为困难,整个经济链条遇到了严重的障碍。面对全球性的贸易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许多对策。主要有:一是扩大内需政策;二是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同时力争扩大出口。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贸易全球性危机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纷纷构筑起自己的各种“贸易壁垒”。1988年美国国会修订并通过了《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从法律上标志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

1.以环境保护为名筑起“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国家借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之名,对外国商品制定过分高于国际公认或大多数国家所能接受的环保标准或制定比本国商品更高的环保标准,即所谓双重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成为贸易发展的障碍。

2.凭借技术优势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这里所讲的是狭义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1991年乌拉圭回合文本而设置的世界性贸易政策)是指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对外贸易管理和反倾销

新贸易保护主义另一表现形式是把“反倾销”作为控制进口的有效而便利的手段,恣意滥用,为所欲为。新贸易保护主义运用反倾销战略,将受指控方原本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比较利益优势消除殆尽,彻底违背了世贸组织关于反倾销协议所规定的准则。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困境和原因

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首先要用于保障口粮供应,其次要保证饲料粮供应,很多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会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我国同美国等国家相比在土地密集型产品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我国的农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相对不足,分布不均,多数的资源质量不高,开发利用难度大,垦殖程度较高,土地资源承受压力大。

长期以来,由于耕地与人口的矛盾,我国农业生产以追求产量最高为主要目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甚至使用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农药。盲目引进发达国家转移的高耗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采矿业、化工业、造纸业等。县工业及乡镇企业点多面广,科技含量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多,毁坏资源。城市大型工业企业排污治理差,“三废”直接排放,导致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甚至蔓延到广大农村地区。造成部分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偏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重金属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动物疫情防治体系不健全问题也令人担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使其比较优势无法转化为竞争优势。

四、相关对策

1.依靠技术进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充分采用高新技术成果生产高品质和特色农产品。要积极开发、研制和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为开创农产品出口新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些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优质、专用、高效农作物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现代农业节水技术、优质特色畜禽和水产品专门化品种培育及快速繁殖关键技术、优质高抗专用牧草新品种选育技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与精准农业、绿色农产品生产与检测技术、可控环境农业高效节能生产技术、农业相关食品新型制造技术及产品开发、动植物无特定疫病害生产技术等。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战略。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主要还是依赖農产品出口数量增长。这种出口贸易模式,导致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幅度有限,容易受到国外的抵制。应该借助于科技力量,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具有高品质、高价值的农产品,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较快增长。

(3)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过程,并非来源于检验过程要从生产源头抓好产品质量。我国应参照国外农业生产管理的模式,根据有关国际标准,制定企业的产品内控标准,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投入,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起一套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从生产过程来保证农产品质量;按照产品质量管理要求,科学选用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科学改良土壤和改善水质,运用科学方法和检测仪器鉴别产品质量,将农产品质量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2.实施绿色农业战略

绿色农业战略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生产绿色产品为特征,树立全民族绿色意识,进行绿色生产,产出绿色食品,开辟国外绿色市场。

(1)发挥绿色农业战略的资源禀赋优势。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样化特点和发展绿色农业的资源禀赋优势。自北至南跨越九个热量带,地域辽阔、多山多草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东部绝大部分地区虽遭破坏,但处于低工业污染或尚未达到难以逆转的化学中毒地步。

(2)生态农业试点为绿色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环保和生态农业的研究及试点工作,从1980年开始已有20多年历史。我国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2000多个,并取得可喜成绩。

(3)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加强资源保护及农业资源综合立法,对自然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建立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农业与绿色产品指标评价体系和绿色资格认证及环境标志产品制度。

3.积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涉及面广且极其复杂的问题,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政府和企业共同寻找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途径。同时依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宗旨与原则,参照欧美等国的商品防卫机制,制定我国的国际贸易防卫法,以法律手段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冯德连.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政府策略的定位与细分.财贸研究.2006(4)

[2]余敏友.欧共体贸易壁垒条例评述.外国法译评.2003(1)

[3]龙永图.世界贸易组织与21世纪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5

作者:李建勇

上一篇:布白艺术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阅读与写作教学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