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剧探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新媒体时代电视剧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电视剧的营销和盈利模式都随之改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状况入手,对电视剧营销策略及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要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优势,不断进行创新与变革,多维度进行营销策划,多渠道扩展盈利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大做强中国电视剧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电视剧探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电视剧探究论文 篇1:

中国电视剧产业链问题与对策刍议

摘 要:目前,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是从营销管理的视角对中国的电视剧产业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层面分别探讨其营销管理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营销管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

一、营销管理的概念

营销管理就是在市场经济的行为中以营利为目标,把组织、架构、人员、培训、绩效、考评、薪资等众多要素综合制定、优化实施的行为。

电视剧作品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其生产企业势必会在整个电视剧的经营管理方面整合运用营销管理的概念,以优化电视剧的综合要素,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电视剧产业链的营销管理便成为电视剧生产企业的重中之重,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整个产业链的架构中,营销管理的作用便显得尤为关键。

二、中国电视剧产业链的构成

电视剧营销价值链上的主要节点是:上游的内容资源、中上游的宣传效果、中游的播放规划和下游的客户价值。这些节点不是线性的、孤立的,而是网状的,共同制约电视剧营销的成败。

图1 中国电视剧产业链基本结构图

三、我国电视剧产业链在营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上游:中国电视剧制片方营销管理问题

1.生产的无规划性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电视剧市场政策的逐渐放宽,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提高了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同时也间接地导致了电视剧生产的无规划性和无序性。很多社会资本对电视剧市场缺乏了解,进行大量非市场化行为,破坏了市场秩序,大量粗制滥造电视剧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电视台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加剧制片方与电视台在谈判桌上的劣势。

2.电视剧投资的盲目性

電视剧产业的投资和一般企业的投资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就是指生产制作方为了生产产品并通过市场获得利润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就目前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状况来看,投资环节仍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投资方对电视剧市场缺乏准确的了解,就盲目进行投资。

3.制作方与电视台的地位失衡

目前,制片公司和电视台两方的利益分配严重不均衡,制片公司的利益持续受到挤压,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平均收益只有6%左右,只有仅少数的电视剧能达到40%,而电视台则仅以占制作成本20%左右的资金买进电视剧版权,最后的收益则可达到70%以上,双方的地位严重失衡。

(二)中游:市场机制问题带来的营销管理问题

1.专业化分工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电视剧产品在交易发行方面,大多还是以传统的自主发行方式为主,在空间上还是以传统的全国、省、市三级的行政划分为主要手段,各级市场之间缺少真正的竞争。以此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种现象真实的反映了我国电视剧的生产、销售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依旧较低。

2.电视台的强势地位

在电视剧产品产业链的交易环节中,各级电视台具有一定的买方垄断性,这样自然就确定了各级电视台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而作为卖方自然相对弱势一点。

3.引进剧受追捧,国产剧遭冷遇

据AGB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2005年针对某城市进行的调查数据表明,“引进剧虽然在播出量和平均收视人数上略逊于都市剧,但收看时长高于都市剧,位于各类型电视剧之首。”由此可以看出,国产剧在国内遭到冷遇,而引进剧在国内确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市场非常广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三)下游:消费环节的营销管理问题

1.营销推广乏力、衍生品开发不足

目前中国电视剧在营销推广力上面有明显不足,除了少数的强势电视台的自制剧外,中国大部分的电视剧作品往往仅仅限于电视剧前后的贴片广告或者中插广告,而所谓的特殊广告形式也仅只特约播映,或剧场冠名,或角标等极少的几种情况,相对电视剧本身丰富多样的明星和娱乐资源,在利用形式上依旧有差距。其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就明显不够。而与此切身相关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就更无从谈起,没有了电视剧本身的知名度,就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可,再加上后期衍生品开发的意识薄弱,很多优秀的剧种未能真正发挥其影响力,这是中国电视剧目前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2.广告主为电视剧埋单,消费者消费意识被动

不论是电视台还是制片方,最终为电视剧埋单的是广告主。这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目前,广告主是跟电视台之间进行交易,制片方处于旁观状态。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自然具有产品的功能,因此它必定会有最终的消费者。在目前中国电视剧的营销环节中,没有考虑受众的因素,这些忠诚的消费者还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市场环境方面:建立公平的电视剧市场机制

公平的电视剧市场机制包括电视剧交易的公平机制、创新电视剧交易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等三个方面,从体制和政策上入手,首先为电视剧市场培育公平的市场机制,整合优势资源,为电视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剧目内容:提升剧本质量形成核心竞争力

剧本是电视剧产业链的源头,是影视制作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要想提升国产电视剧的竞争力,必须紧紧抓住剧本策划阶段的基本要素,实施优秀剧本战略,提高剧本质量。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编剧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还要加大编剧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电视剧作为典型的内容产业,必须注重内容的提升,形成剧目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经得住市场的检验。

(三)娱乐营销:借鉴电影产业的模式,尝试电视剧营销的“大片化”

要想在激烈的电视剧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设法做大、做强电视剧的播出效应,采用发散型、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將电视剧的推广和商业品牌的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从而,促使电视剧和商业品牌合力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近年来,电影的营销发展迅速,尤其是电影的娱乐营销。电影营销在炒作与整合传播方面、在广告形式的利用上都远远超出电视剧营销目前的发展水平。因此可以看到,电视剧营销在整合营销传播方面还是有很大创新空间的。我们可以將电影大片的营销手段融入到电视剧的营销当中,这也是一种产业的创新手段,可以提升电视剧产业的营销空间和营销规模。目前,电视剧营销在剧目的媒体传播和市场营销、炒作上还很不成熟,电视剧的娱乐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放大。如果能让广告主看到电视剧是一种空间极大的娱乐营销,他们自然会迅速延伸合作的空间和长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广告的投放,而是在电视剧的制作、宣传推广、播放编排等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入合作。

(四)产业链:完善电视剧产业的价值链,创新品牌化运营

因为电视剧产品所具有多重属性,如物质属性、精神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等等,所以我们对电视剧产品进行不断扩展的多轮销售行为,將变成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不断增值的驱动力。通过品牌等各种经营手段延长产业价值链,同时,利用品牌开发各种衍生品,获得最大的利润,电视剧产业的高附加值就体现于此。各种文化产业的融合,新媒体产业的兴起,將开放竞合的理念注入电视剧产业,使提供商、运营商、电视剧播出平台以及受众都参与到其中,以此来实现电视剧品牌资源互补,竞合多赢。在电视剧的品牌化营销方面,投资方要將项目的长远规划和编剧的才能这两者结合起来,以此来保证电视剧的戏剧结构和衍生产品开发的关联;除此之外,还要定位准确,艺术与商业要结合,让商业品牌深入人心,利于电视剧的品牌延伸。产业价值链的品牌延伸是电视剧营销的高附加值的具体体现。在电视剧产业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发展过程中,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上新的经济增长点將不断被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京盛.中国电视剧年度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陈柳钦.论产业价值链[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8).

[4] 李岚.电视剧精品战略的政策条件与产业趋向[J].节目风向,2008(3).

[5] 龙念,杨欢欢.透视中国电视剧营销模式[J].青年记者,2008(12).

[6] 李春梅,蒋宏.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剧产业价值链重构[J].新闻界,2008(1).

[7] 呙娜.我国电视剧产业链结构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8..

[8] 曹礼财.优化价值链闯出电视剧的营销“正道”[J].市场观察广告主,2009(8).

[9] 吴畅.中国电视剧市场的运营管理规制问题探究[D].暨南大学,2008.

[10] P.Zimbardo,InterpersonalDynamicsinasimulated.Prison[M].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himinology and Penology,1973.

[11] 马克•波斯特.德里达与电子写作—关于电脑的主体.网络幽灵[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作者:卢绪玲

我国电视剧探究论文 篇2:

新媒体时代电视剧的营销与盈利模式探析

摘要:新媒体时代电视剧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电视剧的营销和盈利模式都随之改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状况入手,对电视剧营销策略及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要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优势,不断进行创新与变革,多维度进行营销策划,多渠道扩展盈利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大做强中国电视剧产业。

关键词:新媒体 电视剧 营销 盈利

近年来,传统电视剧的播出平台由电视台向互联网平台渗透,台、网联播成为电视剧播出市场的常态,随之电视剧的营销方式和盈利渠道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电视剧的营销,从而保证电视剧的盈利,成为电视剧行业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状况

新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媒体融合,是一种从运营体制、传播资源、运营思想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关键在于“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媒体融合对传媒产业而言,不仅是传播手段的革新,更是媒体环境的变革、运营方式的创新、传播手段的变化,这种改变对电视剧市场的影响更加明显。

1.评价指标单一的传统电视剧市场呈萎缩态势。传统的电视剧市场,交易主要在国内各大电视节进行,交易的双方是电视台与电视剧制作方,收视率成为电视媒体、广告商、电视剧制作方非常看重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指标,大家千方百计提高收视率,甚至是伪造收视率,目的是后续创作中更容易得到多元化的高投资,而且首轮播出收视率高的电视剧,第二轮的播出权和音像版权的转让价格也会随之增加。针对此现象,2018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发布,坚决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进入新媒体时代,电视剧收视率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自2016年以来,电视剧的收视率呈下降趋势。根据《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播出的新剧382部,其中,网络剧播出数量为260部,是上星剧113部的两倍多,占到总播出剧集的三分之二以上;上星剧总部数相较前一年下滑,而网络剧的播出数量则较2017年实现了23%以上的增长。

2.新媒体时代电视剧市场多元化格局初见端倪。新媒体时代,电视剧的播出渠道日趋多元化,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同步播出成为电视剧播出的新常态。随着视频网站的点击率不断上升,互联网评价机制(如豆瓣评分)也被视为有效评价,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有些电视剧甚至呈现出“台冷网热”的状况。同时,电视剧的交易也不再局限于电视台与制作方,视频网站也加入其中,甚至交易金额一度超过了电视台,以《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例,该剧的首轮电视播出权卖给了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交易金额分别为5610万元、5869万元,而腾讯视频以1.78亿元获得了该剧的网络独播权,网络独播权的交易价格超过了电视剧首轮播出权。从收视率看,其在东方卫视的收视率破2,在江苏卫视的收视率破1,豆瓣口碑评分在播出期间一直保持在8.5以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剧营销策略分析及盈利模式分析

进入新媒体时代,电视剧营销变得多姿多彩,在成本倒逼的机制下,电视剧的盈利模式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电视剧题材与内容的多样性倒逼营销要多样化、定制化;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一剧两台”政策的出台,电视台购剧成本、电视剧制作成本加大,加之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荧屏收视之战更加激烈,宣传压力随之增大。

(一)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剧营销策略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影视营销不仅是简单的线上、线下营销方式的组合,而是要合理利用各类营销手段,发挥线上线下的各自优势,统一整合资源,形成整体营销的大格局,要早、快、准、狠,不断升级,不断有新招数。

1.充分利用“粉丝经济”效应,吸引受众关注。以《那年花开月正圆》的营销为例,在该剧中,不仅有主要演员孙俪、陈晓、俞灏明等在微博平台为电视剧宣传造势,而且明星家属也加入其中,“粉丝”效应不断升级,在电视剧播出中,孙俪的丈夫邓超先后发布了“为追剧手机被摔”“控诉妻子为拍戏而不顾家”“作为老公向剧中挨打的男人们道歉”等内容;陈晓的妻子陈妍希也在微博晒出“抱着宝宝为老公打气”等内容,由于他们本身也是明星,自然能够引起更多粉丝的关注,为电视剧吸引了更多的关注人群。充分利用微博的影响力和“粉丝经济”效应,成为融媒体时代下電视剧策划营销的新手段。

2.充分利用互联网,保持话题热度与亲和度。《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前,相关消息就已经在网络平台陆续爆出,电视剧播出后,其在微博热搜榜上一直排名第五,而且很多微博大V也纷纷通过评论、观后感等形式助力该剧的宣传,我们不否认其中可能有网络水军的存在,但是这种密集的宣传手段确实起到了保持话题热度的效果。此外,通过电视台、网络等平台,每天发送拍摄花絮、剧透等小视频,做到全方位宣传,提升剧组亲和度,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如在2018年年底登上谷歌热搜电视剧榜单第一位的“延禧攻略”,该剧在香港TVB收视率创内地剧在港最高,爱奇艺全网播放量突破160亿次。

3.合理利用线下宣传形式开创电视剧的全方位营销。《那年花开月正圆》在江苏卫视《荔枝大剧秀》中邀请主演进行访谈,揭秘拍摄过程中的故事,密切了传播平台与电视剧内容的关系,从电视到网络打造立体化无缝传播体系,提高了传播的覆盖率。不仅利用传统的明星出席新闻发布会形式,在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进行播出前的宣传推介,还利用了户外大屏广告等形式,增加了受众的接触面。更为吸引眼球的是,东方卫视联合了上海地标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在电视剧播出期间举行了剧名亮灯活动,剧名以灯光夜景的方式出现在了上海的夜空,而且是在人流量最为密集的上海外滩地区,这在电视剧营销中可谓独树一帜,大大增强了营销效果。

4.巧妙利用传统节日借势宣传,达到整合营销的目的。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进行整合营销,充分借势达到造势的功效。《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宣传预热过程中,恰逢中国的情人节“七夕”,对一个爱情题材的电视剧来说,这是一个借势营销的好机会。除了发布电视剧的七夕海报,该剧还在七夕当天发布了一条以爱情为题材的短视频,充分利用了借势营销的热度,将对电视剧的宣传隐藏于节日氛围中,融于受众认可度高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受众接受,达到造势的目的。

(二)融媒体时代下电视剧盈利模式分析

电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商品,采取间接交易的方式,即制作方与播出平台进行播出权交易,播出平台与广告商进行广告时间交易,广告商与受众进行商品交易,或者是电视剧制作方与广告商进行植入广告交易。因此,购买者是电视台和网络机构,但是实际的消费者是广大的受众。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剧的盈利模式日益多元化,形式也呈现多样性。

1.出售播出权。以前电视剧的播出权主要出售给电视台,而新媒体时代,电视剧的播出平台扩展,视频网站也成为播出权的出售对象。《那年花开月正圆》的首轮电视播出权制作方就获得了2.9亿元的收益,超过了该剧2.2亿元的总投资,仅此一项毛利润达0.7亿元,而后期的二次播出权、音像版权等版权也产生了非常可观的收益。

2.广告。主要包括剧情广告植入和创意中插广告两种形式。植入广告作为电视剧盈利的开始要追溯到1929年美国的卡通片《大力水手》, 我国最早的植入式广告可以追溯至1992年红遍大街小巷的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当今在植入广告盛行的年代,不论何种剧型,都不影响广告的植入。以《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例,该片虽然是一部古装剧,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该剧的广告植入,而且相比很多题材电视剧生硬的植入,该剧的植入广告十分巧妙,基本都是与剧情相结合,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示植入产品。比如,西凤酒、泾阳茯茶、老凤祥珠宝等,都是很成功的植入案例。此外,还有御泥坊、东阿阿胶等品牌,也都在剧中有植入,这也充分反映了制作方的吸金能力。创意中插广告不同于植入广告与剧情相融合,它是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专门为广告产品定制的广告形式,一般在网络平台播出中间插播,广告内容一般与剧情有强烈反差,在该剧中,出现了理财APP、电商APP、药品等中插广告,这也是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电视剧盈利方式。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剧营销与盈利的建议

新媒体时代,电视剧市场格局的多元化已成为必然,随着台、网竞争的加剧,电视剧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好的营销模式成为保证盈利的关键,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利用“互联网+”,做好差异化营销的传播策略。网络时代的到来,不意味着电视时代的结束,但是电视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形势,要把电视媒介和互联网平台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电视剧营销方案,只有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新理念,变革形式,才能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剧产业的新发展。同时进入新媒体时代,传播对象的分类越来越精准,受众需要的差异化也愈发凸显,这就要求营销者的传播方式更有针对性,传播内容更精准,同一部电视剧,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策划不同的营销传播方式,做到精准营销。

2.巧妙利用广告形式,在保证电视剧质量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植入广告作为电视剧盈利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电视剧内容的一部分,如果植入广告过于生硬,很容易让受众反感,不仅达不到广告宣传的目的,还可能引起受众的流失。优秀的植入广告,要将产品宣传与剧情结合,从品牌发展历史、产品功能、品牌口碑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使其与剧情相辅相成,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受众能够自然接受,在保证电视剧质量的同时,提升电视剧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提升宣传效果。

3.积极拓展国产电视剧的海外市场,传播中华文化,提升软实力。目前,国产电视剧能够真正走入国际市场的并不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电视剧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努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们要发挥优势,在主推历史剧、古装剧的同时注重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走出去,让世界通过电视剧这一形式更多、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让中国故事传播到全世界。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华优秀文化通过电视剧传播到沿线国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综上,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剧营销,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资源,有效整合各种营销要素,以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营销方式,以剧情为中心扩展盈利渠道,实现多元化盈利,只有这样才能在融媒体时代做大做强电视剧产业,同时实现国际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作者系山西传媒学院讲师

本文系山西传媒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新媒體时代山西影视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钱俊.电视剧的“故事营销”路径探析[J].中国电视,2017(10).

[2]刘秋阳,郑子君.立足马克思主义 讲好中国故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

[3]徐朝清.讲好中国故事的三重逻辑[J].新闻战线,2020(02).

[4]张驰.媒介社会学视角下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02).

[5]潘春玲.新时代讲好中国廉洁故事的价值、基础与路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作者:王进云

我国电视剧探究论文 篇3:

当代京味题材电视剧叙事研究

京味题材电视剧以表现北京城市社会生活、人情风貌为主,既能展现时代的变迁,又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京腔京韵、文化传承。目前京味电视剧的研究成果大多都集中在地域特色、京味文化两个维度,主要对京味电视剧的礼仪文化、生活习俗、城市意象等进行研究,研究视域较为狭窄,亟待进一步拓展。电视剧是叙事艺术,叙事对电视剧意义生成具有基础性作用,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又独具一格,极富研究价值。本文将从叙事空间、叙事时间、人物塑造以及叙事语言四个层面对京味电视剧的叙事审美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京味电视剧的艺术创作提供参考与启示。

一、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空间

“作为一种以视觉画面为基础讲述故事的艺术,电影叙事通过直观的空间视觉呈现才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个性及话语魅力,而叙事的技巧以及组合形式都以此为基础。”[1]与虚幻题材电视剧不同,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空间往往根据真实生活空间来构建。京味电视剧作为一种典型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更是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空间作为电视剧叙事空间原型。例如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正阳门下小女人》《五月槐花香》《小井胡同》《芝麻胡同》等多部京味电视剧中,北京作为故事情节展开的地点,四合院、胡同、茶馆、酒馆、琉璃厂作为最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空间标志,为观众呈现出皇城根下老百姓的生活百态。随着时代的更迭,北京这座城市的建筑景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高楼、酒吧、咖啡馆、商业街逐步成为新时期北京人主要的娱乐和生活空间,京味电视剧中的叙事空间逐步有了新的场景。可见,当代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空间可以分成两大类型—传统叙事空间与现代叙事空间。

20世纪90年代之前,最具老北京风貌的场景是四合院和胡同。它们在京味电视剧中作为承载着老北京特殊记忆的传统叙事空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京味电视剧中的传统叙事空间无论从其布景、陈设、外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北京人的京味生活。老北京有句俗语:“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俗语里前三个词生动描绘了老北京四合院里夏天独特的小院景致。四合院作为京味电视剧傳统叙事空间特有的空间元素,不仅仅是剧中人物居住的场所,它还蕴含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内涵。伦理与道德教化是四合院文化底蕴的一部分,北京四合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在建筑分布和建筑形式的规划上非常明显地表现了等级制度,肯定了家族中族、父、夫权的重要地位,传达了经典“孝”“礼”等儒家思想与伦理制度,凝聚了传统历史文化内涵。例如,从京味电视剧《芝麻胡同》严振声一家住的四合院来看,剧中人物居住的位置明显体现了森严的等级观念。林翠卿等主人住在正院,宝凤等仆人住在跨院,体现了尊卑有序,展现了四合院建筑传统文化内涵中的政治伦理色彩。《全家福》的灯盏胡同9 号、《正阳门下》的大栅栏胡同5号、《芝麻胡同》中的芝麻胡同16号等,这些散落在“四九城”规模不同的四合院像一个个微型社会,以家庭为轴心的或薄或厚的亲属关系,邻里朋友之间由物质利益或政治立场所决定的心理距离,均在四合院这一传统叙事空间中出现。

21世纪以来,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场景开始变得富有现代气息,剧中人物主要的生活空间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在当下的京味电视剧中,创作者巧妙运用富有现代气息的空间符号来传递影视剧叙事空间的现代文化意义,展现北京向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变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文化成为主流,经济与文化进一步融合。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其城市景观的不断更新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京味电视剧中,胡同、四合院这些具有老北京地域特色的空间符号逐步淡出,富有现代气息的大厦、写字楼、酒吧、咖啡馆、公寓等随之替代掉这些传统的老北京建筑。这些现代建筑不仅成为京味电视剧不可缺少的现代叙事空间的元素,更体现了小资情调的现代商业社会的到来,向观众诠释了现代社会消费文化景观。

二、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时间

影视叙事时间是故事在影视叙事基本的结构性要素,通常会从时序、时长和频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影视叙事时序,指影视作品展开叙事的先后顺序,从开端到结尾的排列顺序,是影视创作者呈现影视作品时所遵循的一般时序。叙事时序可以根据影视创作者拍摄的需要进行调整,在叙事时间序列的安排上,一般分为顺叙、倒叙和预叙。电视剧媒介属性的大众性以及素材生活化的原型性,决定了京味电视剧的叙事时序以顺序为主,并巧用时间字幕提示叙事时间的递进,使剧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历史感,让观众更易走进京味电视剧带有地域印记和年代特色的历史氛围。

作为大众媒介,电视剧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当代题材京味电视剧故事背景的叙事时间节点大多都具备代表性,随着剧情的推进不着痕迹地展现社会变迁。例如,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采用了编年体的叙事方式,通过1955—1979这个时间段徐慧真对小酒馆的经营变迁,折射出三十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变迁。很多京味电视剧所选的特定叙事时间,大多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在这个跨度较大的时间段内,中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1950年颁布新婚姻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1977年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诸多历史大事件。这些历史大事件见证了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与这些经典京味电视剧的剧情紧密黏合,体现出特定叙事时间节点的文化意义。

三、京味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塑造

观众对一部电视剧的追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剧中经典人物的喜爱。京味电视剧的人物形象是叙事的研究主体。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是电视剧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方式。京味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均是在冲突与融合的生活情境下展开,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彰显人物的文化品格。在京味年代剧里,北京普通老百姓通常住在四合院和胡同里。由此,“开放包容”的人物品格才得以在京味电视剧中展现出来。例如,京味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人们在三进一出的四合院里过着集体生活,各户人家总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生活上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协调人际关系以及让四合院保持整体的平静安定,就成了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而发挥开放包容的精神就是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因素。京味电视剧中的四合院住着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虽说各是各家,但生活于四合院这个特殊的生态空间中,要求每个家庭兼顾集体利益、团结友爱,不然四合院就无法保持整体秩序的安稳。《情满四合院》中一系列的情节设计,表现了人们和睦友爱的这一品质,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追求中塑造了一个个经典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从京味电视剧的这些故事情节中,看到了北京人的格局、气质和素质。

除了情节彰显人物品格外,在京味电视剧中环境对人物的塑形尤其是真实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电视剧《芝麻胡同》拍摄初期,导演刘家成为打造一个几近真实的拍摄环境,特意邀请北京六必居总工艺师陈杰先生到拍摄现场,对演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教学,深入去学习和体验老字号酱菜制作的具体步骤,以便营造“真”的拍摄环境,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从而塑造更有真实感的人物。导演还为林翠卿这个角色定制了水墨印花旗袍、黑色刺绣旗袍、改良版的黑色薄纱旗袍裙等,为牧春花这个角色定制了蓝白格子高领装、白底红色印花的连衣裙等。根据人物身份与风格为剧中其他演员也定制了专属于他们的服装。当演员穿上这样的服装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容易融入这个角色当中。沁芳居酱菜铺、严家的四合院—芝麻胡同16号等重要场景的搭建,完全是以历史中的场景为原型,然后对其进行了更精细的处理,也是为了达到让演员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使塑造的人物更具真实感。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具有真实感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得益于讲究的拍摄环境。构成拍摄环境的服装、道具、场景等方面也都颇为考究、精致,这也给演员以更强的代入感。主演蒋雯丽谈及拍摄体会:导演在拍摄这部电视剧时秉持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追求艺术真实的原则,打造了近乎百分之百真实的拍摄场景,连剧中一些微小的道具都还原得十分到位,让演员一进棚就感受到了真实,塑造人物也更加得心应手。所以,逼真的拍摄环境对于塑造真实感的人物很是关键。

四、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语言

京味題材电视剧中的叙事语言展现的是北京话的独有特色,观众在观看京味电视剧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很浓厚的老北京气息。原汁原味的京味语言使京味电视剧显得更加具有真实感,同时也让观众更加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索绪尔曾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2]在影视叙事语言中,核心部分又是人物对白。京味电视剧的对白语言别具一格,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对剧作叙事起到推动作用。

京味电视剧对白语言以独特的京味风格体现出复杂的人物关系。例如,《芝麻胡同》的严振声跟父亲、小黑子的对话,其语气神情各有不同。严振声与俞老爷子对话的时候,毕恭毕敬;与小伙计黑子交谈的时候,威严十足。以小黑子与严振声在饭馆喝酒的那一场戏为例,小黑子听说心上人宝凤要给严振声做姨太太,憋了一肚子气去饭馆喝酒,正好遇到了严振声,严振声说道:“小黑子,您喝的这是酒吗?您这是醋吧,我说。我紧着跟你说没这么巴宗事,没这么巴宗事的,这还就是不信这个。来什么劲那你!”从这段对白语言中可见,京味电视剧中的对白语言不仅仅是还原北京人独具京味风格的说话方式,更重要的,针对不同身份和关系,它里面的对白就有不同的姿态和尺度,也从侧面体现了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京味电视剧的对白语言还可以营造带有北京地域特色的氛围,从而影响电视剧叙事风格。很多京味电视剧都将对白进行了偏喜剧化设计,这俨然成为京味电视剧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北京人说话,“儿”话音比较明显,说话方式比较简洁风趣,具有一种区别于其他地区语言的“京式幽默”。京味电视剧大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京式幽默”的精髓,成为吸引观众的收视亮点,形成了京味十足的叙事风格。例如,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呈现的正是“北京老百姓的舌尖上的语言”,剧中的对白语言十分接地气,同时又不失京式语言的幽默风趣,给观众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张大民的“贫”和“侃”。“侃”是老北京人在茶余饭后的一种独特的聊天方式,也是北京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人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力。张大民的“侃”不仅体现了京式叙事语言的幽默,还诠释了张大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电视剧《奋斗》中,最让观众感到乐此不疲的也是剧中“耍贫嘴”的人物对白。台词中这种精心策划的“京式幽默”,具有喜剧化的处理效果,使得电视剧整体风格比较轻松自在。

结  论

随着电视剧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京味题材的电视剧应该不断创新,把握观众情感诉求,从不断的挑战和探索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经验并投入到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去。京味题材电视剧对影视创作者的要求很高,要想拍出一部口碑极佳的京味电视剧,不但要具备精益的艺术审美表现技能,而且还应注重和提高剧作叙事表达的策略水平,尽可能挖掘京味电视剧的文化深层品格,使今后的京味电视剧创作更加有“味”。

参考文献:

[1] 蔡宏全:《电影〈芳华〉叙事空间的多重建构》,《视听》2019年第3期。

[2]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3页。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文系2018年度南昌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融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改编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寻茹茹 陈汝菡 郑颖

上一篇:生活化高中地理论文下一篇:多媒体网络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