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语言均衡美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我国自进入WTO以来,国际实力不断增強,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全面发展政策,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这对我国人才重点培养尤为重要,为此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重要的部分,也关系到学生未来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歌唱人才的培养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歌语言均衡美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儿歌语言均衡美研究论文 篇1:

3~6岁幼儿口语修辞感培养途径与方法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素质的众多因素中,“语言”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外化,提高语言能力是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以幼儿文学作品为载体进行幼儿语言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口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是那些修辞感强烈的幼儿文学作品,它的隐喻性、拟人化、动作感和色彩感就越强,幼儿就越有兴趣,就越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在口语表达中的均衡、对称、起伏、同环的语句形式就越能够表现出语言的规范性和美感,对提升幼儿口语表达的审美直觉有重要作用,研究3—6岁幼儿口语修辞感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

二、理论基础

著名修辞学家骆小所教授认为:“儿童依据感觉变异对现实生活作变形描绘的语言就是艺术化的语言。”他在自己的著作《现代修辞学》中认为,语言表达的修辞感就是语言表达的精美,即形式美感,情思的丰富,即内容美感,激发他人情思,即效果美感。儿童在教师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的触发下,其口语表达应该能够达到这些美感效果,进而形成独特表达形式的幼儿口语修辞美感。

南京师范大学的郑荔在其研究指出,修辞性语言代表语言运用的高位水平,修辞的运用有利于儿童认知、情感及审美的发展,并能为其社会性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情境,应将之作为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已经能够运用真正的修辞性语言,为促进其修辞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做到顺应儿童修辞天赋与提供适当刺激的统一,引导儿童分析语言外在形式与感受内在意蕴的统一,鼓励儿童自由使用语言与培养其“择语”意识的统一。

综上所述,幼儿口语的修辞美感是幼儿在其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高级水平,对3—6岁幼儿口语修辞感的培养,应该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并探索有效教学途径与方法。

三、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指南》“语言”领域指出: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我园根据3~6岁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口语修辞的特点及心理发展水平,采用适度性、趣味性、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在小、中、大班分别进行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训练活动。

在幼儿口语教育活动中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若干具体做法如下:

(一)采用感受语言美——体验语言美——表达语言美的模式进行研究教学,让幼儿能够发自内心的运用美的语言描述美的事物

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是靠日积月累的练习而来的。《指南》中也提出要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研究时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运用了各类修辞手法的儿歌、故事、古诗及绘本让幼儿进行欣赏,并制定了相应的语言修辞学习目标,让幼儿通过优秀的文学故事和语言活动充分感受语言运用了修辞手法后的美感,在此基础上再对幼儿进行运用修辞手法的学习。

在幼儿充分感受语言美的基础上,教师在继续开展修辞句式练习活动。让幼儿通过句式的学习体验带有修辞方法的语言的美,逐步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提高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虽然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修辞方法比较抽象,但是只要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加以正确的引导,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掌握了。

(二)为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真实而丰富的语言环境。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加上教师鼓励、支持的语言,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美妙的境界中,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剂。

(三)《指南》明确要求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是积极互动的。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丰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让幼儿直接感知事物特征。二是扩充活动区语言角的设置,促进幼儿的讲述能力。

(四)将幼儿口语修辞感培养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中

发展幼儿的口语修辞感能力,最终目的是引导幼儿自主的在口语中自主使用修辞方法。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给幼儿多创造条件,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广播站每天利用晨间、午后、中午时间向全园播放《美文朗诵》节目,每天由老师和小朋友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的诗歌及散文,给幼儿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当幼儿自己进行讲述时,经常听过的句子和词语就會脱口而出,让孩子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也能减少幼儿使用修辞词语的错误率。

我们为幼儿创建语言情景活动室,活动室设置有森林般的蓝天、白云、闪闪星空、果实累累的大树、树林花丛中美丽的蝴蝶、昆虫、鸟类、情景主题教学、活动磁性情景墙、投影仪、演讲台、木偶剧院、语言强化训练区。在这童话世界般的环境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尽情用美好的、丰富的语言自由的表达他们想说的话。幼儿园“萤火虫”电视台、广播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口才、展示才华、展示自信的舞台。实验班幼儿通过每天晨间的广播站、担任每期电视台节目的小主持,语言运用能力、应变能力、自信心、自我表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以幼儿园萤火虫电视台活动为主阵地,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为幼儿创设具有支持性的语言表达环境,发展幼儿口语修辞特征。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运用情境,为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和提供有利于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是促进3~6岁幼儿口语修辞感能力发展的基本原则。幼儿感受语言美——体验语言美——表达语言美的模式能够促进3~6岁幼儿口语修辞感发展的基本途径,多看、多听、多说是促进3~6岁幼儿口语修辞感发展的基本方法。

作者:张虹 梁小梅 侯田翠

儿歌语言均衡美研究论文 篇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我国自进入WTO以来,国际实力不断增強,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全面发展政策,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这对我国人才重点培养尤为重要,为此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重要的部分,也关系到学生未来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歌唱人才的培养计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综合实力有较大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在提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综合实力,以提升学生儿歌弹唱能力。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能力培养

前言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对学生教育前阶段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儿歌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较大程度上开发学生智力。学前教育专业中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乐器、视唱练耳、乐理以及即兴伴奏四大教学环节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学生达到弹唱自如的效果,以提升学生弹唱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理论知识听不懂、跟不上以及弹唱能力欠缺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基础知识的训练,弥补学生学习时的薄弱环节。儿歌弹唱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一项教学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弹唱游戏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应对学生耐心的引导,以实现学前教育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学前教育儿歌弹唱课程开设作用

音乐有较强的艺术性,可与学生的天性完美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对待儿歌弹唱课程,以挖掘学生音乐潜质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教师演奏,学生哼唱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前教育儿歌弹唱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智力,并且陶冶学生精神世界。儿歌弹唱课程的开设,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对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对学生未来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见识与情怀,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比如学生在进行钢琴弹唱过程中,常出现十指分开弹奏的情况,且两手均衡的活动,这就属于一种较为独立的训练方法,可有效避免两手使用不均衡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发展具有较好促进作用,能够提升协调性。

二、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中学生具备儿歌弹唱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完善与革新,为此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各项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歌弹唱能力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能,儿歌弹唱也是学前教育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需要通过对儿歌的演奏,为学生营造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不但能够丰富学生内心世界,而且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儿歌弹奏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音调的高低、音色以及品质等音乐特征,在此基础上还能扩宽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欣赏,对提升学生音乐创造力以及感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前教育教师想要提升学生儿歌弹唱能力,不仅应具备专业的弹唱水平,而且还应掌握童声演奏技巧,并对不同歌曲风格与特点进行重点掌握,以编奏出生动的演奏内容,为教学内容增添活力,这对提升学生音乐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工作时,应对音乐进行教学研究,详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身体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以此全面开展音乐教学工作,这就需要通过采用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包括学术交流、资料分析以及研究方法等,并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不但能够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而且可开发学生智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儿歌弹唱时,最根本的学习动力就是提升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保证音乐本身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体验与感受音乐的同时,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尤为重要。教师也应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身心发展与审美的变化,来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提升与教学内容的紧密性,并挖掘每一位学生对音乐的潜质,通过教学活动来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并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放到教学首位。

三、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现状

(一)音乐基础不扎实

由于音乐专业并未在我国教育中普及,使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较多学生在进行音乐专业学习时,音乐基础基本为零,一些学生只学习了最为基础的声乐知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只局限于表面,不具有较为专业性基础,理论与实践环节均处于薄弱状态。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得到有效巩固,教学内容质量的提升与教学时间优化有较大关系,学时过少,会导致某些教学内容处于薄弱环节,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时间相对较少,不能更好满足课时进度需求,导致一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中,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时长较短,使理论知识框架得不到有效完善,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策略

(一)掌握儿歌伴奏基本方法

在进行儿歌弹唱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掌握儿歌伴奏基本方法。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歌曲弹奏的目的,以此提升掌握儿歌伴奏能力;儿歌伴奏分解能力,其分解步骤为儿歌编配和弦,并结合儿歌情感,选择最为合适的伴奏音型,最后进行弹奏练习。儿歌编配和弦在整个分解步骤中最为重要,和弦编配需要用到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大小调式以及民族调式等。学生在进行儿歌编配和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掌握各种调式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熟练弹奏。比如,在进行大调式儿歌伴奏时,选择合适的和弦尤为重要,其中大调式的和弦以正三和弦、属七和弦为主,分别为Ⅰ、Ⅳ、Ⅴ(Ⅴ7)等。

(二)不同调式的即兴伴奏

對儿歌伴奏基本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不断加强,选取一首合适的儿歌加强弹奏能力的训练,并进行熟练弹奏,这是儿歌伴奏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即兴弹奏技巧,为此教师应当对该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不同调式的伴奏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并达到熟练弹唱的程度;展开实训,比如教师在进行《值日生》教学时,涉及到A大调、B大调、C大调、D大调,四种调式,学生应做到将四种调式准确无误地弹唱出来,以达到不同调式的即兴伴奏。

(三)加强对学生演唱能力方法的训练

1.气息训练

气息直接决定了歌唱时的活力与感染力,这就需要对气息进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气息训练。比如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以打开学生气腔,用口鼻吸气并保持,然后模拟吹蜡烛,慢慢呼气,以此达到气息训练的目的。

2.共鸣训练

在儿歌弹唱教学中,共鸣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提升弹唱效果。最重要的是头腔共鸣,可以增强声音亮度,提高声音穿透力,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站在高处大喊同学名字的方式进行共鸣训练,朗诵也能产生一定的共鸣效果。

3.声音位置训练

儿歌弹唱时,采用高位置发声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着重进行高位置声音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口腔发“eng”音与“ing”音,以此达到声音高位置训练。

(四)伴奏能力与演唱能力的紧密配合

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儿歌弹奏和儿歌演唱两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弹奏与演唱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还可提高学生歌曲表现力以及协调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演唱与伴奏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秋天多么美》教学中,应提升学生演唱与伴奏能力。引导学生熟悉旋律与歌词,并进行熟练弹奏;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和演唱。先分乐句练习弹奏,再弹奏整个乐段、整首歌曲。

五、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教师基础技能以及完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必备的基础技能。高校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基本音乐知识储备做为基础,若只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学习,有较大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挑战性较大,但是学生只要从基础入手,并进行针对性学习,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也并非难事。儿歌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技能。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达到一定的弹奏水平,以此完成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丹妮.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1(02):45-46.

[2]胡鹏,余艳.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J].音乐时空,2013(14):134.

[3]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J].大众文艺,2015(06):254.

[4]张倩.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2):100-101.

[5]花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02):99.

[6]杨颜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5(04):65.

[7]黄克宏.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23):108.

[8]张燕.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05):123.

作者简介:陈欣茹(198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徐州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即兴伴奏与弹唱。

作者:陈欣茹

儿歌语言均衡美研究论文 篇3:

儿歌与幼儿集体教学

儿歌,也被称为童谣,是儿童的主要歌曲。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儿童的歌曲因其节奏押韵,充满乐趣和吸引力而在幼儿中很受欢迎。然而,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经常将儿童歌曲的学习作为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手段,幼儿也只是为了“学”儿歌而学。目前,课程改革第二阶段的概念更多地关注儿童学习的过程和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不仅仅关注学习的结果。

(一)儿歌教学的方法

1.情境表演法。情景表现方法是基于儿童歌曲的内容,创造生动有趣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让儿童受到视觉感染,从而加深儿童对儿童歌曲的理解和表达的常用方法。使用情境表现方法的关键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场景,让他们对主动学习感兴趣。设置情境一般可以按以下两个方式:(1)利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创设;(2)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模拟情境。

2.符号图示法。一种引导儿童用直观的图形符号感知和表达儿童歌曲教学内容的方法。用彩色图片吸引幼儿,有效增强孩子对儿童歌曲教学的兴趣。这类方法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引导:(1)在学习活动中使用图片引导孩子学习儿童的歌曲;(2)使用图标引导孩子们在墙面环境中学习儿童歌曲。

3.多媒体或者录音机跟读法。这种方法需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强烈节奏感的儿童歌曲,以便儿童在听歌时能够阅读。这种方法可以满足孩子的听觉需求,使孩子有愉悦感,并吸引孩子的兴趣。这类方法有两大优点:(1)允许幼儿练习正确的发音,纠正错误的发音;(2)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培养孩子的性格。

(二)儿歌内容的选择

1.学习符合幼儿生活规范的儿歌。儿童的歌曲首先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规范儿童活动的规则。由于对幼儿的记忆和理解,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故事,一首歌,一张图片,一个孩子可能只记得一个有趣的经典词汇。但可能就是让这个孩子搞到有趣,幽默的语言规定了幼儿某些活动的规则。加深对幼儿的了解,丰富幼儿的认知能力。例如通过对儿童歌曲语言的理解,还可以判断自己行为是否正确,例如孩子们的歌曲《洗手》(取自幼儿生活书)“拧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手心、手背、手指头,全让肥皂走个够,黑的脏的全不留。”这首歌的这句话生动形象,运用拟人化的词汇显得更有趣,特别是当孩子们洗手时自然而然会唱起这首歌,然后仔细的洗手使肥皂泡真的足够,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认真做事的习惯。

2. 幼儿生活经验的儿歌。孩子们的歌曲是孩子们生活的感受。我记得在春天来临的那个季节,我们带着孩子们去春游,孩子们兴奋地在路上说话。我想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并记住他们眼中的春天?所以,根据孩子们所看到和讨论的内容,编成一首儿歌《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玉兰花开了。春天来了,小草钻出来了。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春天来了,小朋友郊游了。”在孩子们经历过的同时,将经历总结为孩子们可以轻松理解和记忆的儿童歌曲。当我问他们什么是郊游时,他们起初并不是很了解,我指导:今天我们就去郊游了。这时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知道郊游就是出去散散步。这就是幼儿对儿歌的理解,通过感受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总结出来的含义。老师总结为孩子们创作的歌曲,他们学了两次就会了,因为这是他们理解的儿歌的语言。

3.选择一些带有旋律的简单儿歌。音乐和儿歌的整合使幼儿不易遗忘。儿童歌曲教育的形式相对简单,学习后儿童将失去兴趣。为孩子们的歌曲添加音乐节奏就可以使孩子们的歌曲更加直观和有趣。优美的音乐旋律能给人美的享受。

儿歌,简洁生动,节奏优美,连贯流畅。作为一名教师,在儿童歌曲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拓宽思路,结合多媒体课件,选择一首好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表达语言的节奏和流畅度。要充分体现儿童歌曲的独特教育魅力。但与此同时,孩子们的歌曲只是为了帮助教学服務,而绝不能喧宾夺主。保持幼儿的学习动机,让孩子们愉快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毅.《论幼儿园的儿歌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09.

[2]韩秀英.《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幼儿教育,1983(04).

[3]陆娇.《在儿歌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考试周刊,2013(18).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儿歌在幼儿集体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PLG028)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教育局)

作者:王思孔

上一篇:档案工作者服务实践论文下一篇: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