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机关行政管理论文

2022-04-20

随着营改增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加之新一轮大部制改革风头正劲,中国税务系统国税和地税将合并的消息近期格外夺人眼球。但据《财经》记者了解,由于多重因素掣肘,尤其是地方与中央之间就地方税收控制权之争尚未明确,两系统合并也就很难提上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两家机构分置的局面,料将持续相当一段时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税机关行政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税机关行政管理论文 篇1:

机制创新活力扬

素有“高原明珠”、“西南煤海”之称的水城县,浸润如玉,钟灵毓秀。在这个民风纯朴的历史古城,活跃着一群把知责之心、担责之能、履责之行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提升地税系统文明新风,进一步推动和谐地税建设的奋进者。

要在面积3605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布依、水、回、仡佬等26个民族的高原山区开展地税工作,对于水城县地方税务局干部职工来说,其艰辛程度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勤奋精明、吃苦耐劳的水城县地方税务局全体干部职工却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力组织收入,以勇毅与执着,辛勤与忠诚,书写了一曲“和谐地税”之歌!

2009年以来,水城县地方税收收入保持均衡入库、高幅增长态势,来自水城县地方税务局2009年12月31日的报告清晰地表明:2009年,水城县地方税务局两项收入共完成37,268万元,为计划的115.92%,比去年全年上升43.91%。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9,734万元;省级收入完成1,879万元;县级收入完成25,655万元。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699万元;代征收残疾人保障金259万元;代征工会经费110万元。

这是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字。一位水城县领导评价说,“和谐地税”功不可没!

强化基础,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创新绩

当前,县域经济走到转型的关口。怎样实现税收收入合理增长?

水城县地税局局长刘金城告诉记者:“关键是在涵养税源与有效征管中取得平衡,用好、用活现有政策,实实在在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税收系国脉,国兴靠税收。2009年,水城县地税收入一路高歌,破浪前行。

一位县委领导欣喜地说:“地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是得力的,效果是明显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全县2009年地税收入增幅如此迅猛呢?

创新理念,完善税收增长长效机制。2009年以来,水城县地税局大胆创新理念,对全系统进行科学管理。识大体、顾大局、思想境界高的干部队伍更是为税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再加上全县地税系统心齐风正,使2009年全县的税收工作形势一片大好。

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专项检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认真开展税法宣传,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全局按照六盘水市地税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围绕“税收·发展·民生”的第18个宣传月活动主题,以“税收促进发展,发展为了民生”为主要内容,结合县局的实际,精心组织2009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利用水城农民画这一艺术奇葩,精心策划,制作了《水城农民画与税收邮册》,把税收法规知识融入其中,向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开展“税企同心抗寒流化危为机保增长——地税局长与企业共商良策促生产、保税收”活动,走访50户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面临的实际困难和企业对地税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根据意见和建议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措施。开展税企座谈会,与25家企业共谈“税收·发展·民生”,加强税企交流,共商发展大计。

巩固税收征管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局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继续巩固税收征管基础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夯实征管基础,真正强化税源管理。全面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狠抓管户管理、欠税管理和个体税收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狠抓税源征管监控,力求在监控方式上有所创新;确保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年度工作目标责任。

聚沙能成塔。2009年,正是由于全县地税工作者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加强税收征管,终于换来了喜人硕果。

规范管理,提升素质,凝聚合力建和谐

面对新形势下税收征管的新课题,面对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新特点,2009年,水城县地税局以提升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为目标,着力探索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自我加压,奋力开拓,精心管理,勇克难关。随着一条条措施的出台、一项项制度的落实,县地税局以层层剥笋式的韧劲,日渐描绘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新画卷。

以加强税源管理为基础,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全员组织收入的主动性,把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及时转化成为地税收入的增长。查补地方各税(费)840.84万元。

初步建立了“政府领导、财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健全了岗责体系,完善了有关制度。加大了督查督办工作力度,促进工作落实,提高了机关行政管理、后勤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了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坚持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监督检查等配套制度,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升能力素质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抓实业务培训,切实提升业务水平。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各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加强监督预防,规范行政管理税收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了“两权”监督。加强税收执法监察。加强信访举报工作管理,抓好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了信访举报工作,提高了处置质量效率,认真落实了一案双查机制。积极深入开展评估预警机制试点工作。

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以树勤廉形象,创优良作风、建文明机关为目标,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创建文明机关各项活动,不断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干部整体素质,努力提高文明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树立良好的地税形象。荣获2006—2008年度全省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被推荐候选全市2007年—2009年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办税服务中心喜获市总工会颁发的“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六盘水市先进职工之家”两项荣誉称号。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巩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干部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高昂的工作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地方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

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为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税收又好又快发展上来,水城县地方税务局确定了“带好队、收好税、执好法、服好务”的活动主题和“加强队伍建设和征管基础建设,提高征管质量,大力组织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动载体。以好字优先、从严治队、以服务带动发展为导向,在加强税收法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工作上成效明显。

干事创业,只争朝夕,努力创建“和谐地税”

水城县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金城曾讲了一段令全局职工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人总是要干一点事情的。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对地税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干事创业的精神,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夯实基础,创新管理,提升水平,形成亮点,开创水城县地税工作的新局面。”一场转变作风的深刻变化,由此拉开序幕。

作风如何转变?水城县地税局提新进取;一是创新,与时俱进,创新进取;二是发展,干事创业,有所作为;三是实干,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四是廉洁,严于律己,清廉奉公;五是修养,修身励志,忠诚团结。

口号喊得再响也没用,关键是要抓落实。该局以转变机关作风为突破口,健全落实机制,突出做好“四抓”:一抓“效”。拉升工作标杆,创造工作亮点。出台了相关制度,把工作有没有成效、出不出亮点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标准。二抓“实”。严格机制,狠抓落实。对一些重点工作,局领导常常亲自督导,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三抓“快”。雷厉风行,只争朝夕。2009年,水城县地税局对征管工作提出的整改措施就达20项之多,全局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四抓“细”。抓细节,求实效。局党组不光要结果,而且对工作落实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关注,跟踪监督,务求实效。这种勤奋敬业的作风给了大家极大的压力和动力,也强烈感染了全局,促进了全局作风的转变。

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和管理,水城县地税系统的作风发生了质的嬗变。现在,全局已经养成了一种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奋发图强、干事创新的优良作风和进取锐气。走进地税机关,你都会看到办公环境整洁明亮,工作秩序紧张有序,干部职工精神饱满,充满建功立业的强烈进取精神,就像《亮剑》中李云龙所说:“这是一支嗷嗷叫的队伍。”

2009年,水城县地税局把全县地税精神提炼为“忠诚、团结、勤奋、创造”,这一概括为水城地税队伍作风建设做了最好的注释。

“漫漫征程从头始。”眼下,水城县地税工作者正以跬步行千里之韧劲,谱写着“和谐地税”新篇章。

作者:文叶飞 叶 蓁

地税机关行政管理论文 篇2:

国地税合并传言

随着营改增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加之新一轮大部制改革风头正劲,中国税务系统国税和地税将合并的消息近期格外夺人眼球。但据《财经》记者了解,由于多重因素掣肘,尤其是地方与中央之间就地方税收控制权之争尚未明确,两系统合并也就很难提上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两家机构分置的局面,料将持续相当一段时期。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国税系统和地税系统分设的格局在中国已持续将近20年。当时,为保证扩大中央收入,国家下定决心在全国分别设立垂直管理的国家税务局和属地管理的地方税务局。近20年过去,这种机构设置又因地方营改增、中央扩大财政税收权力等因素,面临“分久必合”的情势。

但由于地方积极性不高,不管是机构改革试点地方还是营改增的先行地区,合并短期内很难变成现实。虽然支持者认为,国地税合并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方便纳税人,但反对者也认为,即便美国那样的国家,也存在三级政府收税的格局。税收收入的自主权和控制权,是地方处理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更提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需要拥有收税权,而且收入都应该达到一定规模。因此,目前国地税分置的格局将长期维持。
征税的权力变更从来都非易事。

合并之由

自1994年以来,国地税系统合并的消息时有传出,最近的缘起主要是由于营改增改革。

改革前营业税是地税部门的主要税种,一般都占到各地地税收入的50%以上。营改增之后,意味着地税部门将失去半壁江山的收入。目前,各个试点省市将营改增后的增值税收入仍留在当地,但这部分收入终将参与共享,除非调整与中央的分成比例,否则地税收入将难脱大幅减少的境遇。

在国务院确定营改增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后的2012年10月,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一次高峰论坛上公开表示,随着营改增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十八大以后领导层应该会考虑实施国地税合并的内容。他认为,国地税合并的正面效应很明显,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方便纳税人,符合大部制的改革导向,符合公共资源配置优化的原则和取向。

2012年12月底,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对《财经》记者分析,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目前中央和地方收入情况及各方面条件与当年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机构设置也应该随之变化。

而后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又有消息称,国地税合并将在“两会”后启动。

据《财经》记者了解,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政协进行调研后曾经提出一份建议,认为国地税应该尽快合并。

建议中说,国地税机构分设给纳税人带来了许多麻烦,其一是纳税成本增加。一个纳税人要去两家税务机构办理业务,接受两家税务机关的管理,办理税务登记和涉税事宜,并接受税务检查,纳税成本自然增加。两套税务机构都有稽查部门,纳税人被检查的机会增加,将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负担。

其二是国地税之间一旦发生矛盾,纳税人会左右为难。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有时国税局和地税局对纳税人的经营活动认定不同,使得纳税人无所适从。如对建筑安装企业既销售设备又负责安装的行为,国税机关认为应缴增值税,地税机关则认为应纳营业税,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结果企业倒霉。

除对纳税人的影响外,国地税机构分设也增加了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所谓征税成本,是征税人员经费、办公开支等支出与所征税收的比率。

面对同一纳税人,国税局和地税局两套机构均需花费一定的征管支出,无形中行政管理费用和工资福利等支出要多付出一倍。

一名税务人员一年的费用支出少则1万多元,多则几万元。1993年末,中国税务人员总数为58万人,而现在增加到87万人,联同协税人员达到100万人,征税成本大量增加。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加强和税收收入的增加,中国的征税成本虽已不像以往那么高,但比起发达国家仍处于高位。

国际上平均征税成本大约为税收收入的1.5%,有的甚至在1%以下。虽然中国的行政成本向来居高,但国地税分置无疑加重了此一比例。数据显示,中国的平均征税成本超过4%。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对《财经》记者表示,国地税合并对于税制改革来说,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施正文认为,国地税涉税信息目前并不充分共享,然而国税部门的流转税信息对地税部门征所得税非常有价值,反之亦然。如果两家合并,这样的问题就不复存在。尤其营改增之后,地税部门所管的税种在收入规模上都不再有分量,但作为一套政府机构又样样齐全,行政效率不高。当时实行分税制主要是为增加中央收入,现在随着税改的推进中央收入会越来越多,无需担心中央税收。

有观点认为,以个人住房房产税为代表的财产税今后将作为地方税的主体,因此仍需保留地税局。对此施正文表示,个人房产税尽管是地方税,但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发展起来,况且届时完全可以由合并起来的税务系统进行征收,做好内部分工即可。
不合并之因

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见证者和直接参与者。1993年制定税改政策时,他在国税总局税制改革司任职。许善达对《财经》记者表示,国地税分置的制度将长期维持,合并难期。

国税与地税合并,首先存在何去何留的问题。在许善达看来,无论国税还是地税,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在他看来,国家税务局必须保留,中央政府必须掌握收税权。许善达回忆说,1994年以前中央政府没有收税权,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征管将中央收入挖到地方,导致中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曾经只占20%多一些,绝大部分收入归于地方。

分税制的最重要内容,就是中央控制增值税收入的75%,如果全国只有地方征税系统而没有国家税务局,增值税这样全国链条抵扣的制度就无法执行,地方也会想尽各种办法将属于中央的收入拿到地方。而从实际来看,即使是分税制实行后的两三年,还出现过多起地方政府指使国税部门为其牟利的案例。

许善达认为,无论是美国的经验还是前苏联的教训都说明一点,一个大国若想长期运转,中央必须拥有收税权,建立国家税务局。因此1994年伊始,随着分税制的进行,各地陆续建立国税局系统,人、财、物归国家税务总局垂直管理。

其次,实践证明地税局的存在无可争议。1993年研究分税制改革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不要成立地方税务局。中央当时提出,哪个地方如果不设立地税局,可以委托国税局为地方收税,收上来再分给地方,而且国税局不需地方提供办公经费。这样的政策可称“优厚”,但地方上后来除西藏未设地税局外,绝大多数都组建了地税系统,未将征税权拱手相让。不仅如此,早期有的地方还企图控制国税局,国税局查企业还必须经过地税局的批准。

近年来,国地税合并的动议不时传出,但多遭夭折。多年前,湖北省一位分管财政的副省长曾对许善达提出,国地税分置让企业叫苦连天,不如将两者合并。对此许善达提出,你要么跟中央打报告要求中央撤销国税局在湖北的设置,要么湖北省将地税局撤销,才能实现合并。该副省长一听两条路都走不通,只好作罢。

另外,深圳作为机构改革的试验田,几年前也曾提出国地税合署办公,减少政府支出,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中编办的官员认为很好,国税总局也看到合署办公的具体方案。方案中有一条的内容是,合署办公后干部由深圳市委管理。对此国税总局提出,人员应由总局管理。深圳方面看到这个意见后,就不再提及国地税合并的事情。

国地税合署办公的动议就此作罢,全国各地目前却有国地税联合办税的实例。许善达表示,联合办税与合署办公是两回事,联合办税只是将纳税人在国地税办的业务集中到统一的办税大厅,该是哪个部门管的业务还是哪个部门管。

他说,国税总局一直强调国地税加强协作,但从来没有提出过国地税合并。

现在大部分观点都是从减少纳税成本等方面出发,说明国地税合并的必要性。许善达则认为没有这种必要性,“美国有联邦税务局、州税务局和市税务局,他们为什么不合并?”

省级政府承担的公共支出责任非常大,没有地税局省级政府连预算都编不出来。许善达认为,这就意味着将1994年税改前的状况反了过来,中央没钱不行,地方没钱也不行,不能矫枉过正。从转移支付平衡各地财力的实际出发,中央可以控制更多一些收入,但这一比例也不是越大越好。

目前,营改增后的增值税收入仍归地方,但这种分配格局不可能长期维持,地方留下的部分迟早也要进行分成,届时地方政府的收入就过于少了,而地方自有收入又必须具有一定规模。许善达表示,最合适的做法是消费税转移到零售环节征收,另外连同车购税都划给地方,这样地方自有收入仍旧可以达到总收入40%左右的规模。这也是对分税制进行的深层次改革。

《立法法》规定,税收基本法律的立法权在中央,这就意味着非基本税收制度的立法可以由地方行使,不过现在没有落实。许善达认为,即便地方一时还不能拥有税收立法权,不管立法权在谁手里,地方税务局都不能撤销,只要一级规模较大的政府要编预算,都不能让另外的机构帮它收税,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都是这样做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概念不适合国地税问题。国地税分置的状态,永远都不会有变化。”许善达说。
合并路漫漫

2013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九三学社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名为《关于切实解决现行税收制度中有关问题的建议》。该提案提出,分设国税、地税两套征管机构已明显不适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这一税收体制弊端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尽快解决。提案认为,分税制不一定非要分机构,中国现在的税收计算机征管系统,完全可以做到“一套税务机构征收,分级(税)入库”。

国地税合并的消息四处散播,一些基层地税部门开始变得人心惶惶。《财经》记者从浙江省某基层地税分局了解到的情况是,税务干部也有各种猜测,但还不至于影响工作。

该地税分局副局长告诉《财经》记者,地税局主体税种营业税共包括九大项目,去年12月1日六个项目已进行营改增,归国税部门管理。营改增后国税的业务相对多起来,但该地税局要做的事情还是不少,一个分局每月平均有50家企业成立,注销的企业很少,干部人数没有增加,工作业务量很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不是清闲,有时甚至还手忙脚乱”。除抓税收,地税部门还负责很多非税收入的征收。

该副局长说,目前在基层还看不到国地税合并的迹象,如果将来水到渠成两者要合并,难题主要在于国地税两家庞大的队伍如何有机地合在一起,工作怎样进行有效地分工,地方财权和事权如何匹配等等。

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是国地税合并的支持者。但他认为,实行国地税合并,需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人的安置问题,二是业务衔接问题。

人的问题最难办,尤其是不能将一批有经验的地税干部弃之不用。刘桓曾给国务院参事室写过一份报告,提出营改增之后税务机构人员有必要做出调整,人随业务走,管理营业税的地税干部可以直接到国税接着管营改增,以应对国税人手不够、地税相对清闲这样苦乐不均的情况。

但由于人事关系分属国税总局和地方政府,目前各地还没有出现这种人事调动。

除国地税进行合并外,刘桓认为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尝试,那就是地税局“脱税入财”,由负责征税变为征费,对非税收入进行规范管理,并入财政部门。由于财政局和地税局都属地方部门,操作起来更为容易。

支持合并的贾康,则提出了两种调整思路。一是将国税和地税合并,但考虑到中国税收机构分设后,税务人员已愈百万,大量分流现有人员易影响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并有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可先采取地税和国税分工,在条件成熟时再进行实质性的合并。

另一种思路与刘桓的提法相仿,是将财政和地税合并。这种合并方法可以完全避免地税和国税部门合并有可能带来的地方税收侵占中央税收的问题,充分保证中央税收收入的安全,同时还可以增加财政统筹收支的能力。其缺点是在降低征税成本和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力度不大。

施正文认为,国地税合并不只是技术上的处理,还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消除部门利益纠葛,优化和完善财税体制,形成十八大所提出的“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刘桓也表示,简单地合并和分开都是不合适的,国地税如果合并也是在新的机构改革理念下的调整,不是两家机构简单地合在一起办公。

国税总局一位官员对《财经》记者称,国地税合并有种种好处,是一种发展趋势,但目前还没有提上税务部门的议事日程。一个时期要谈一个时期的话题,1994年国地税分置是非常必要的,不分开不足以保证提高中央收入;现在税收总盘子不一样,即使合并起来也能保证中央收入,国地税合起来也是有必要的。

不过该官员同时表示,目前说国地税合并的事情还为时过早,合并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作者:郑猛

地税机关行政管理论文 篇3:

丽水:规范税收征管 积极培植税源

国地税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浙江省丽水市各级地税部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规范税收征管,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推进依法治税,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省以下税务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抓税收征管,组织税收收入是税务机关的职责所在。因此,不断规范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特别是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法律法规服务,为纳税人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一直是地税部门努力做好的工作。多年来,丽水市地税局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是转换税收征管模式。1998年丽水地税局制定了《丽水地区地税征管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三年分三步走的战略,全市地税系统征管改革全面推开,到2000年底实现了《浙江地税信息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到位、征管新模式在城乡转换到位和征管现代化与征管社会化有机结合基本到位的“三到位目标”。于2001年制定《丽水市新世纪之初现代地税征管新框架实施方案》,到2003年底实现了建立现代地税征管新框架的目标,计算机技术在税务管理领域得到全面应用,依托信息化的现代地税征管新框架得到初步建立,税收征管工作得到不断规范,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二是建设办税服务厅。集纳税人纳税申报与税务机关发证、征收税款、发售发票、税务管理、税法咨询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办税服务厅建设,是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征管改革的突破口。结合实际,按照“规范、合理、齐全、实用”的原则,目前全市地税系统共设置了24个办税服务厅。办税服务厅内的窗口按要求统一设置,制定工作职责,使职能窗口化,服务流程化。办税服务厅内同时配置公用服务设施,有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办税示意图、税法公告栏及休息场所等,并通过争创“最佳办税服务厅”活动,狠抓办税服务厅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加强办税服务厅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合理设置征收、稽查机构。到2003年底,全市所有基层机构按照各地征管改革实施方案和省局征管办的批复全面撤并,全市从1998年前的72个基层征管机构撤并到24个,比改革前净减少了48个。重视税务稽查机构的建设工作,设立了税务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和案审委员会,抽调骨干力量充实稽查队伍。稽查人员占基层税务人员的比例超过省局规定的平均水平,达到30%左右。实行了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分离”制度,初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监督循环机制。

四是推广应用《浙江地税信息系统》。丽水市推广应用《浙江地税信息系统》(98版)(简称《税友98》)分两批落实到位。2001年省地方税务局对《税友98》进行升级开发,推出了《浙江地税信息系统》(2000版)(简称《税友2000》)。丽水市是全省首批应用《税友2000》试点单位,通过加大基础网络建设力度,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和管理,2001年10月成功完成《税友98》到《税友2000))的切换,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是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从2002年8月开始,市本级在地税管理中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工作,2002年12月底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杭州万泰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获得认证证书,是全市行政机关第一家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2004年2月又通过监督审核,目前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正常。通过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纳税人为关注焦点、全员参与、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民主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在地税系统深入人心,税收征管行为、执法行为和行政管理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统一,税收征管活动及相关服务、税容税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六是设立“12366”电话语音特服系统。集税收政策咨询、申报纳税、举报投诉、电话查询等涉税服务为一体的“12366”语音系统,自2002年11月25日运行以来,先后启用的模块共有7个,分别是“人工服务”、“纳税人信息查询”、“办税指南”、“政策法规”、“异地查询”、“最新公告通知”、“咨询建议投诉举报自动录音”,“申报纳税”模块可以应用,2004年3月又开通了短信和语音催报催缴功能,目前所有已开通模块运行正常,市局本级受理各类查询(咨询)电话1536个,通过语音中心座席人员人工答复的有372个。

七是建立健全纳税服务社会化体系。在抓地税征管现代化的同时,市地税局从丽水实际出发,对征管社会化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地税征管现代化和社会化有机结合。制定了《丽水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社会化实施意见》,对征收、管理、服务、宣传和信息五大税收征管社会化体系,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有效地解决了地税税源散、税种多、人员相对较少的矛盾。

八是抓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近几年来,市地税局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税收优惠政策,如下岗再就业税收政策、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企业技改利用国产设备所得税抵免政策、民政福利企业税收政策、“四技”收入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税收政策、“非典”、禽流感税收优惠政策等等,为培植经济税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系浙江省丽水市地方税务局副局长)

作者:崔 军

上一篇:网络时代历史教学论文下一篇:教学改革汽车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