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调整对策研究论文

2022-04-30

【摘要】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揭示了世界各国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和监管的严重缺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加倍关注。文章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2010年和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基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商业银行内部调整对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商业银行内部调整对策研究论文 篇1:

国有控股和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构建内部审计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构建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审计体系存在困难的基础上,阐述内部审计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    金融    控股集团    内部审计    体系研究

15年以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

意见》《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改革持续推进,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随着以管资产向管资本改革,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公司已经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下,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加强所属单位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如何加强对所属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如何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体系,需进一步研究。

一、构建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内审体系是新时代党对内审工作的新要求

随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发布,党在新时代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使命、新职责,内部审计应努力在促进单位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范常态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构建内部审计体系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对本单位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成为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责。切实履行职责,构建自上而下、上下一体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对国有资本的监管,是国有控股和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

构建内部审计体系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实施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发挥内部审计专业性、连续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实现外部(国家审计)、内部和社会审计(独立第三方)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审计全覆盖。目前,审计机关对下一级审计机关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机制已经建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体制正在建立,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自上而下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也基本建立。然而,内部审计机构受独立性管理体制制约,对本单位高级管理人员任期经济责任、主要经营业务或“三重一大”等事项的审计监督很难达到全面、客观,容易出现审计监督盲区或审计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在上级审计下级的模式下,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建立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和管理的机制,构建内部审计体系,成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重要基础。

二、构建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内审体系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所属单位”的界定需要重新明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对本单位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这项职责是构建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制度设计。但规定中的“所属单位”如何界定,而且这个“所属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定义中也曾出现,又该如何界定,这是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團内部审计机构履行内部审计职责、构建内部审计体系的先决条件。随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一些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已向集团化控股型转型,从管资产向管资本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先有子公司、后有母公司,或先有子公司,后有国有投资、运营平台公司,或控股公司通过在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股权达到控股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因此,“所属单位”的理解需要重新定义。按照以往理解,“所属单位”既包括分公司、派驻机构,如商业银行、电力公司、通信公司等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的省级分公司、项目部等分支机构,也包括其投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有时也包括纳入企业合并范围重要的控股和参股子公司等。而对于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或以财务投资为主的投资、运营平台而言,“所属单位”可以理解为绝对控股子公司或具有重大影响的控股子公司,但这些子公司大多数为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对这些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以资本管理、股权管理为主,是否可以定义为“所属单位”还需商榷。

公司治理机制下构建内审管理体系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公司治理体制下,按照公司章程、内控制度和内审规定,内部审计工作应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具体指导和管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往往由外部董事担任,上市公司一般由独立董事担任而非执行董事。因此,为便于管理或建立工作报告机制,内部审计机构一般由经营管理层直接领导,如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合规官或总经理助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2009)对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951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中,隶属于总经理的占41.75%,隶属于董事会的占20.93%,隶属于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的占19.66%,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占14.19%,隶属于监事会的占3.47%。这种现状在10年后的今天仍是主流。公司治理机制下,内部审计机构在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的管理体制仍未有效落实或操作难度较大。这对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仍将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机构开展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监督和管理,进而对构建内部审计体系产生不利影响。

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为在各级党委(党组织)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及构建内部审计体系创造了坚实基础。上述情况下,可通过管人(党的关系)、管资本来判定。如果控股子公司党的关系统一归母公司党委管理且处于控股地位,则该公司可以理解为“所属单位”;尽管对某一公司处于控股地位,但党的关系不归上一级公司党委(党组织)管理,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当在企业党组织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完全可以实现对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三、构建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内审体系的主要内容

强化对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统筹与指导。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往往涉及不同经营业务,如国有能源集团所属单位涉及电力、煤炭、矿产等多个行业,金融控股集团其所属单位往往涉及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种业务。因此,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更应加强对所属单位内部审计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统筹与指导,要结合国家重大经济和金融政策、集团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发展战略和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在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制订和决策阶段提出意见、建议,建立备案机制,并对计划的调整和实施开展指导与监督。

统筹系统审计资源,提升审计监督实效。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就是一支专业化的内部审计队伍,要统筹利用好这一审计资源。按照新的内审规定要求,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报告、统一处理,认真开展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等专项审计,或组织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这种方式,能够尽可能地实现审计全覆盖并解决所属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不够的制约因素。

加强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和业务质量监督。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可参考《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对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定期检查或专项检查,关注所属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情况、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质量效果等内容,推动集团各层级子公司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建立审计工作报告备案机制。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要建立内部审计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内部审计资料备案及成果运用机制。集团各层级子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整改情况、年度总结以及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向上级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备案。上一级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大对备案材料的研究和分析力度,加大内部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水平,将其作为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參考依据。

完善审计整改落实监督机制。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要加强对所属各层级子公司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审计机关、上一级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社会审计发现问题和提出意见建议的要督促整改落实,要推动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这一制度的落实,维护内部审计权威,提升审计监督效力。

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激励约束机制。作为企业内控和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一方面,内部审计在促进本单位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范常态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经营管理者认为内部审计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也不创造经营利润,对内部审计工作考核时存在误区。因此,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在构建内部审计体系时,要推动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尤其是对成绩卓著的内审人员要有明确的激励,鼓励内部审计队伍忠于职守、坚持原则、认真履职。

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审计特点,通过业务交流、统一培训、专家讲座或以审代训方式,分层分类开展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指导和培训。围绕当前审计工作重点、难点,做好内部审计经验推广工作。通过积极推广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等先进审计技术方法,推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构建内部审计体系,加强对所属单位内部审计资源、审计计划的统筹和指导,强化对审计业务质量、审计成果利用、审计考核机制的指导与监督,国有控股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审计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效能,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王晓光

商业银行内部调整对策研究论文 篇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摘 要】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揭示了世界各国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和监管的严重缺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加倍关注。文章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2010年和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基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商业银行

安然、世通事件等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丑闻的爆发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造成美国股市危机,为了重树投资者的信心,规范资本市场的运行,2002年7月26日,美国国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会计和公司治理一揽子改革的《萨班斯——奥克斯利公司治理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中国也十分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对内部控制的关注早在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就开始了,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起步较晚,管理控制机制尚不成熟,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做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披露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规范,研究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状,从而有效改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为做好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际工作提供建设性建议。以此为背景,笔者通过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10年和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剖析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披露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披露质量的一些建议措施。

一、商业银行披露内部控制的动机分析

研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制约商业银行真实、完整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本文拟采用规范研究法对有关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基础是信息经济学(Information Economics)。本文将从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出发,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和效应。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在资本市场上,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对公司了解更多,掌握公司内部控制的详细情况,而外部投资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了解不多,倘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不进行披露,导致投资者无法辨别内部控制差的企业和内部控制好的企业,无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证券交易所应该要求商业银行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使信息公开以便于投资者共享,并且,基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披露比自愿性披露更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

(二)委托代理理论

在市场经济下,股东作为出资者,享有公司的所有权,并将上市公司的管理权交予管理层,从而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为了确保企业相关财务信息的可靠和资产的安全,要求管理层对其经营管理过程及结果进行详细地披露,内部控制作为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至关重要的部分,委托人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详尽的了解,这也是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原因之一。

(三)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代表着信号输出者基于一定的意志与意愿,向其他主体传递一些信息,并对其产生一定影响。按照信号传递理论,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良好,是一个利好消息,将会使公司股票价格上升,而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将会使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因此,内部控制良好的商业银行更有动机去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商业银行也会选择隐藏其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报喜不报忧”现象是大多数管理层的选择。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2010年和2011年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样本,对其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剖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报告标题:缺乏统一性

32份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均有对外披露,但报告的格式却没有做到统一规范。对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标题,大多数公司是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命名,但仍有部分公司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等形式命名,纵观有关法律规定,也并未对内部控制报告的标题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如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结合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和内部控制缺陷汇总表等资料,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而深交所和上交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 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中却要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标题的不统一反映出不同法规对内部控制的规定还不够统一,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内部控制信息内容:缺乏可比性

在本文所研究的样本中,32个样本均在证监会规定的时间内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所披露的内容却大相径庭,披露形式的不统一,体现了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随意性较大,内部控制信息缺乏可比性。如宁波银行2010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内部控制五要素以及内部控制完善措施;浦发银行2010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从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两方面,披露了内部控制设计层面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及内部控制执行层面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两部分内容;深圳发展银行2010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华夏银行2010年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则只用一页的篇幅列示了内部控制评价结论而无其他具体内容。不仅不同银行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家银行连续两年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内容也无法统一,如深圳发展银行2010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容是内部控制的关联交易、对外担保、重大投资等11个关键控制活动,而其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内容却是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建设情况。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不统一,不仅在不同银行之间横向缺乏可比性,在同一银行不同时段的纵向也缺乏可比性。

(三)内部控制信息质量:量足质缺

从2010年和2011年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中可以看出,上市商业银行大部分能够按照“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五要素进行描述,但内部控制信息质量并不高,基本上仅限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而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却并未给出有实用价值的结论。如招商银行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结论是:“报告期内,本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有效,但本公司的个别业务流程或者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后,存在未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或操作流程现象;部分业务操作存在不规范现象。此外,个别系统的业务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所谓“个别”未及时修订的业务并没有详细说明,“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会对企业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也不得而知。这样的内部控制结论并没有太多的有用信息,无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辨别。

此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具有连续性,如农业银行2010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中披露了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关注到的与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情况包括:“个别机构的具体职责需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调整;少数业务管理制度条款需根据市场环境、形势变化及时修订和改进;管理信息平台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完善”等3项缺陷,但在农业银行2011年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却并没有找到有关2010年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的说明,2010年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解决也不得而知,2011年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结论则以“未发现本行在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其他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等空洞的形式说明,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四)内部控制结论:鲜有内控缺陷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当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不良信息时,会引起资本市场的负面反应,从而影响到上市公司价值,因此,上市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极少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即便是承认内控有缺陷,也并未进行详细披露,只是笼统地说明内控缺陷不重要,如农业银行2011年内控报告指出: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不会对本行经营管理活动质量和财务目标的实现造成重大影响,并已经和正在认真落实整改。纵观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年和2011年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在32个样本中仅有3家公司认为内部控制有缺陷并披露了内控缺陷的具体内容,有9家公司认为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还存在一般缺陷需要改进和完善,但并未披露缺陷的实质内容,其余20家公司均认为内部控制有效,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如表1)。

三、结论与建议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需要进行详细规定

根据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格式不一致、内容不统一且无实质性内涵等,造成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散乱、不系统、缺乏可比性和实用性等问题,银监会应当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统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笔者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内容应包括:董事会有关内部控制真实完整的声明、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实施情况、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及具体的内控缺陷、内部控制缺陷的解决办法及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等。只有各个银行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规范统一,才能使不同银行之间内部控制信息具有可比性,才能增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有用性。

(二)建立和健全内控信息虚假披露的责任追究制度

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向投资者揭示所面临的风险,遗憾的是,从目前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披露情况看,能做到揭示内控风险的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以“零风险、零缺陷”示人。因此,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十分迫切,必须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信息虚假披露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发布虚假内控信息的主体进行严惩,增加发布虚假信息的成本,从而使内控报告的披露符合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基本要求。例如,当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有效,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若之后又受到证监会处罚或曝出内部控制问题,则说明之前披露的“完美”的内部控制信息是不真实的,那么其发布不负责任的内控信息的行为就应付出代价。

(三)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力

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协同的,内控信息的披露,既有赖于上市公司本身的内控建设和诚信披露,又有赖于整个资本市场环境的改善,包括法律环境、投资者素质和市场监管的成熟度等,内部控制不可能超越资本市场而独立发展。因此,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向成熟的资本市场靠拢,为内部控制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给予真实准确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更多的“溢价”,使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从“要我披露”转变为“我要披露”,才能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教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基于上市银行年报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30):135-137.

[2] 许莉,朱睿,王芳.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浅析[J].金融会计,2010(9):57-61.

[3] 唐红娟.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缺陷与改进[J].财会月刊,2010(4):11-13.

[4] 瞿旭,李明,杨丹,叶建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9(4):38-46.

[5] 任辉.关于完善中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4):58-60.

作者:李惠英

商业银行内部调整对策研究论文 篇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摘 要:国内金融业的逐步开放,金融危机可能性逐渐加大,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内部控制是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必要条件,其核心就是防范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国有商业银行科学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同时探讨目前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的因素,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 引言

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的一种,获取经济利润是其根本的经营目标,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服务功能,主要业务为存款贷款以及转账结算等。具有创造货币以及吸收活期存款功能,是商业银行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一个重要的区别特征。吸收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实现交换媒介以及货币供给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使商业银行的信用得到了大范围的扩张。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还具备很多优势,例如业务范围广,历史久,客户量多,与每一个人的日常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国有商业银行属于国有金融企业,由国家投资建设经营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本质区别。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主要体现在银行市场占有份额,资产规模以及人员数量上。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密切影响着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因此,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理论概述

2.1 内部控制概述

2.1.1 内部控制含义

关于内部控制这一概念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争议,对于这一抽象概念的定义一直在变化,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目前,比较多人接受的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是由COSO委员会提出的: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个单位或企业内,为了提高经营效率,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保证相关发令规定的实施,由董事会或者管理层人员实施的一个过程。

2.1.2 内部控制要素

第一,内部环境。对于企业而言,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的好坏,不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与企业的内部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内部环境的范围比较广,例如内部审计机制,治理机构,企业文化等这些都是内部环境的范畴。第二,风险评估。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使企业及时发现经营中的风险,并及时确定风险应对策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风险评估主要有三个环节,首先是目标设定,其次是风险的识别与分析,最后是风险应对。第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在风险评估环节中,如果发现了风险并拟定风险应对策略之后,企业为控制风险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常见的控制措施有: 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绩效考核控制等。第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一个企业成功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信息沟通,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之间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而且有利于企业与外部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信息系统,信息制度以及信息质量是信息与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主要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监督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正措施。

2.2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

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规模,外部市场环境,经营特色,业务范畴等这几个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影响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以下几方面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施的要点: 第一,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内,推行统一的风险评估、衡量、控制政策和手段;第二,强化稽核部门对银行业务监督的权威性与独立性;第三,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内,实行统一完整的信贷评估模式;第四,实行统一的IC形象设计程序; 第五,重视对财务会计的管理。设立专门的财务监督机构,严格管理财务收入与支出。

3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成效

3.1 规范组织机构框架

包括:制定明确的银行政策目标,建立了合理的组织机构框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分级授权,为各项业务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对全体员工提出了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构筑了畅通的报告渠道,妥善保管和处理了会议记录和往来信件等,制定出了一套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专门处理购买、授权、计划等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事项。

3.2 建立合理的监控环节

董事会以及管理层人员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监督和控制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保证了各项业务的既有序又高效地进行。为了防止越权或者超权现象的发生,制定形成了一套合理的监控体系,对存款情况、财务报表、经营保告等进行监督和控制。

3.3 实现职责分离的原则

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中,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业务审批流程,实现了职责分离的原则,具体执行和会计记录三个环节都由不同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增强了抗金融风险能力。要按照岗位严格划分责任,相互间具有审批权限的职能岗位必须分离,不能由同一人员掌握,按照职责权限划分不同人员。

3.4 健全完善了授权原则

从总行到分行再到基层,其中的每一层都建立了有针对性的授权体系,而且明确划分了每个层级的责任与职权,使每位人员都能严格按照授权范围进行相应的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审核机制,确保所有的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而且不会超越规定的权限范围。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机制,严格管理会计销账和银行档案。

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内部控制组织机构职能发挥不全面

內部控制缺乏统一性与规范性,科学严谨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共同遵守的自律行为,也是防范各项金融风险的管理制度核心。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严密和完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操作性不强。各控制系统之间的联系性不强,无法互相制约,严重脱节。二是横向设施缺乏科学性,如农业银行的稽查与核查,内部稽查是独立性相对较大的部门,如果与保卫处放在一起管理由于相互间的工作性质差别大,不利于稽核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纵向上没有形成垂直并相对独立的内部控制体系,有些小团体为了小利益搞假账,假表,账外经营,绕规模放款。

4.2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金融新产品和新业务迅速滋生,国有商业银行为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使得银行承担了很多潜在风险。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来控制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具体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风险处理手段不当,采取的风险处理手段缺乏与当下环境的适应性和及时性,且过于流程化,使得信息流通更滞后,而且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二是只重视业务的完成,忽视了背后的风险。

4.3 内控环境需改善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内部环境方面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内控层次目标不明确,国有商业银行内控是一个多层次递接控制系统,各有各层次的目标和功能,哪一个层次具体职责功能范围规定不明确。部门职责不够清晰,内控意识薄弱。像贷款“三查”制度已实行多年,各部门权责不清,结果操作起来不可考究,查什么如何查,好坏标准都没有详细的规定,制度流于形式。而且由于个别员工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为了谋取部门单位或者个人的利益,做出违反银行规章制度或者国家相关法律的行为。这种内控意识缺乏现象直接制约到内控制度的实施也是造成内部控制执行力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全体职员的内控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4.4 内审监督功能相对薄弱

尽管内审监督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来看,仍然属于薄弱环节,需要继续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形式的牵制,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所遇到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无法有效真实地向董事会上报,进而导致了经营管理风险的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主要以现场审计、合规性审计、事后审计、手工检查为主,辅之以一定的非现场审计、风险性审计、事前事中审计、计算机审计。审计手段、技术和层次较国际先进银行还很落后。

4.5 内控执行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与氛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执行效果,为风险和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健全,但主要问题在于执行力不足,主要是为决策的领导者来说,权利过于相对集中,甚至滥用授权随意性较大缺乏约束他们的力量,导致了控制执行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故意违规、岗位缺失、以职谋私等不良行为普遍存在。因此,这种缺乏完整性和权威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无法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经营管理。

5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

5.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国有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稳健经营意识。我国金融业由于累积了很多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的矛盾,特别是许多企业借改制来逃避银行债务,体现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妥善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优化部门与权利结构,将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化经营。转变观念摒弃思想上存在的内控太严、发展受制的错误认识。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明白经营目标,清楚各自的职责,熟练操作流程,不断的去调整自己,与总目标更接近。实际操作中发现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地方,鼓励员工进行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使得规章制度更加严密。

5.2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现代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中,风险评估是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内部控制活动,离不开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及时摈弃传统风险管理观念中的一些落后方法,研究探讨高效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有商业银风险管理控制观念方法仍然比较落后,因此,应该积极学习别人的成功方法和先进理念,根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风险特点以及信用评级系统的现有基础,参考国外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例如成立专门的风险评级公司等。积极转变工作方法与工作重心,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信贷风险控制,各类业务的风险都要进行综合考虑,全面控制风险。

5.3 优化内控环境,建立良好的内控文化环境

为了建立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除此之外,还要强化对内控的认识,重视并发展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把重视内部控制的理念作为共同的指导思想。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并指导员工自觉遵守内控规定的各项制度及习惯,使内控优秀员工更有成就的感觉,使其影响更多的员工。

5.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内部审计的工作机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对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与其他环节相比,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有着独特的监控作用。良好的内部审计,是做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评价的基础。同时,内部控制的高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促进内部审计实现良好发展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互促进的,两者共同为完善企业的治理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完善内部审计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正确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5.5 建立有效的内控执行机制

如果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但执行不到位,对内控的建设也是徒劳。因此,应该要建立严格高效的执行机制,明确授权范围和责任。要使各项工作高效运行,就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相关的权职原则。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权责交错现象比较严重,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正是因为内部控制组织机构过于繁琐复杂。因此,必须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利与责任。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形成标准化,按照标准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形成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减少随意评价,无标准评价现象的发生,使内部评价有根有据,科学合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分析评价结果,奖励和表扬执行到位的岗位,处罚执行力低下的岗位,确保内控系统高效执行。

参考文献

[1]孔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財经监督,2015,(10):165-166.

[2]刘明海.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J].金融论坛,2016,(10) :42-43.

[3]王怡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J].青海金融,2016,(05):46-47.

[4]孙晓霞.强化内部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J].财经监督,2014,(11):8-9.

[5]王晓.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D]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6.

[6]赵燕.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5.

作者:胡艳红

上一篇:商业银行资金配置权行分析论文下一篇:供热的经济性与政策性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