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差异化国际市场开发论文

2022-04-30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走出去脚步的不断加快,QR汽车作为中国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和精英。积极响应国家策略,运用间接出口的模式,不断开发国际市场。通过对QR汽车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的研究,分析影响其国际化进程的内外环境,以及QR在国际化战略中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且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汽车差异化国际市场开发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汽车差异化国际市场开发论文 篇1:

浅谈江淮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

【摘 要】我国汽车产品纷纷走出国门成为当前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在此形势下江淮汽车确立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良好成绩。本文从江淮汽车出口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江淮汽车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江淮汽车;出口;对策

一、江淮汽车出口现状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淮汽车”),是一家集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汽车厂商。江淮汽车以“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振兴民族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厂商”为使命,围绕“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的指导思想,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营销创新”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汽车行业前十位。目前其产品市场完善,主导产品有:6~12米客车底盘,0.5~50吨重、中、轻、微卡车,瑞风商务车,瑞鹰越野车,C级轿车宾悦、B级轿车和悦、A级轿车同悦、A0级轿车悦悦等。2005年,江淮汽车迈出了挺进世界的第一步,单月度出口额突破1000辆,全年出口近7000辆;2006年,江淮汽车正式成立海外营销公司,组织队伍实现质变,国际化模式尝试从简单的出口贸易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为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奠定了组织基础,并储备了一定市场基础;2007年,国际化市场推进成果初步显现,出口总额达18788辆,形成了七大市场,这一年江淮重卡实现重大突破,一次性出口卡塔尔350辆,刷新了中国出口单笔金额纪录;2008年,国际市场风云突变,国内市场出口变数陡增,江淮汽车积极应变,全年实现出口2万辆,这一年乘用车也实现了较大突破,获得出口叙利亚500辆宾悦和300辆瑞鹰的订单;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淮汽车出口增速显著下滑;2011年,江淮汽车出口又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出口各类汽车64836辆,同比增长222.50%,大大领先于行业增速,占国内汽车出口近10%的份额,出口行业排名也由2010年第十位攀升至目前的第三位,2011年取得了轻卡出口继续保持行业第一、乘用车出口增速第一、重卡出口增速迅猛的良好成绩。在推进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江淮汽车的出口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1)全面优化出口市场结构。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江淮汽车全面分析和研究各个市场的特点,系统归类,将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市场特性划分为战略市场(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等)、重点市场(乌克兰、叙利亚、阿尔及利亚、越南等)、开发市场(沙特、安哥拉、伊朗等)和高端市场(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根据各个市场的特点针对性的配置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战略市场有序推进、重点市场逐步壮大、开发市场快速成长、高端市场蓄势待发的良好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出口到希腊、沙特、智利、乌拉圭、土耳其、俄罗斯、巴西、哥伦比亚、伊朗、秘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等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高收入国家的产品已占总量的60%以上。(2)系统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在国际市场中,江淮汽车轻卡产品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品牌销售第一的位置,是国际市场的“核心业务”。2011年乘用车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是国际市场的“战略业务”。出口产品逐步形成了商用车和乘用车双翼齐飞的格局。同时江淮汽车国际市场核心业务——轻卡,其产品结构也发生了较大优化,配载江淮汽车自产动力的高端轻卡产品出口已经超过了60%的份额,在国际市场形成了数量、质量和价格齐升的可喜局面,不仅领先于国内轻卡品牌,更是对日韩等轻卡品牌产生了冲击,有力地提升了江淮汽车和中国轻卡的品牌形象。2009年,江淮汽车全面启动以同悦轿车为主的乘用车国际市场导入工作。通过聚焦重点市场、集中优势资源,成功开发了智利、秘鲁、阿尔及利亚等30余个重点市场,已成功树立中国自主品牌高端的品牌形象。(3)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变。在俄罗斯、伊朗、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江淮汽车已建立了国际办事处,一方面负责战略市场的开发,;另一方面负责市场研究和监控。在非洲、亚洲、中东、中南美及东欧选取了100多家海外经销商,统筹组织当地市场的销售和服务工作,承担整车、备件等产品的物流配送工作,并在俄罗斯、伊朗、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建立了12家海外KD组装工厂,打破准入壁垒,拓宽了市场。(4)“走出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江淮汽车在越南设立了首家合资公司,“走出去”工作取得突破,扩大了江淮汽车旗下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这不仅降低了汽车出口模式中高昂的物流成本,还解决了贸易壁垒等问题的困扰。目前江淮汽车正积极推进在北非的合资公司项目,同时正在筹备在南美、东欧等区域的合资项目。(5)出口经营团队快速成长。国际市场的快速成长,对江淮汽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更好地开发市场、服务顾客。在2010年,江淮汽车对国际业务组织结构进行了及时地优化调整,在商用车销售部、乘用车销售部、技术支持部、市场开发部基础上新增了专业运作国际物流和单证的业务支持部、负责国际产品适应性改进和开发的技术开发部、负责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的营销管理部、负责战略市场开发的市场拓展组、负责大客户开发的大客户组、上海办事处和北京办事处等,进一步贴近了市场,提升了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通过六年多的发展壮大,目前公司国际业务部拥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越南语、葡萄牙语等8大语种的语言类人员,技术、产品、营销、外贸等专业技能的专业类人员共计260名;其中具有海外留学与海外工作背景的人员1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超过80%,整体平均年龄不足30岁,公司员工整体富有朝气和创新能力,这为江淮汽车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国际化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江淮汽车出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务发展不均衡。我们知道江淮汽车以卡车起家,乘用车起步比较晚,导致在海外市场产品发展不均衡。轻卡也是江淮汽车出口的核心产品,占据总出口81.41%的份额。轻卡已连续八年国内出口第一,在国际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美誉度;中重卡产品近年来虽出口增长迅速,但数量仍然较少。乘用车出口品种单一,数量有限,利润率不高,对公司的贡献较小。(2)产品技术、排放标准滞后。企业全球化没有捷径可言,只有提高产品品质才能获得消费者认可和青睐。产品品质依然是江淮汽车国际化的严重障碍之一。为了响应国际市场,江淮汽车已经着手投入更多的资金研发,但由于汽车整车研发周期较长,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导致其卡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导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汽车排放标准上,国际市场提出并实施欧五标准,国内还在实施欧三标准,这就导致江淮汽车产品相对国际市场标准落后。此外,面临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江淮汽车产品的法规符合性不足,且对国外法规标准研究也不充分,给产品认证增加了难度,阻碍了产品顺畅进入具有技术壁垒的市场。(3)主动开发优质经销商渠道能力不足。在当地市场选择怎样的经销商对产品的销售有很大的关系,寻找到优质的经销商将事半功倍。目前江淮汽车主要还是通过行业介绍开发经销商,导致江淮汽车现有优质经销商比例较少,因此形成主动开发优质经销商的体系迫在眉睫。(4)服务体系不成熟。售后服务作为现代市场营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曾为我国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许多产品在市场走红也正是依靠它。江淮汽车在整车出口以后保养和修理等服务上就存在许多问题,如:标准不够完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产品还未形成差异化的服务标准;应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市场的服务模式拓展不够;服务团队比较年轻,经验有待提高,服务人员综合能力仍需提升;由于驻点的一线服务人员外语交流水平差,与海外经销商的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造成对终端市场信息的掌控不全面等。(5)品牌建设不足。江淮汽车国际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品牌建设不足。虽然江淮汽车已经为此做出了诸多努力,如:联合经销商参加一些国际性专业车展,鼓励当地经销商通过当地媒体开展本土化的品牌宣传。但是目前江淮汽车国际化品牌建设任然任重道远,主要原因有:品牌传播缺乏系统策划,各国经销商受各自特殊环境影响,品牌建设工作中心不同,差异较大;经销商进行的品牌传播活动以促销为重点,不利于最大化地发挥经销商品牌建设资源,不利于公司整体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建设;此外公司品牌建设投入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国际经销商品牌建设的积极性。(6)风险防范体系薄弱。江淮汽车在国际化过程中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流程和经验,对风险的识别、预防、控制的重视不够,导致其在国际化过程中出现被动局面。公司由于对汇率风险的研究不足,对美元和欧元的走势判断不及时,造成无形中巨额的汇率损失;此外,对市场风险的预应不够,由于2008年初没有预见到世界经济变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造成2009年出口业绩直线下滑。为应对海外业务加速拓展,对于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的认识和研究也需要快速加强。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品牌建设。要想提高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品牌的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整合各路营销资源,系统策划。有效推进国际品牌建设首先要强化与终端顾客的沟通,策划、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终端促销活动,促进终端销售;其次要整合国内外优质媒介,以广告宣传、展会为主要平台,以网站为传播渠道,塑造公司整体品牌形象。还要充分利用中国和东道国政府资源,开展高层营销,扩大品牌渗透;以国际商标注册为抓手,夯实国际品牌建设的基础。(2)加大人才、技术投入。目前江淮汽车已经同全球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联系或实现产品出口,对于各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非常大,远远跟不上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务之急是要大量引进各种语言类、技术类、营销类和国际贸易类等相关领域的成熟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批精通商务、通晓海外风情、熟悉和了解海内外汽车市场、能够独当一面的国际化关键人才。目前江淮汽车的研发投入比例不足汽车销售额的5%,而国际上大的汽车企业这一比例一般都在10%以上,这种差距是很大的。因此,江淮汽车要真正的实现“走出去”,当务之急是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将提升技术和科技创新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3)完善服务网络建设。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易损件的更换、售后维修等服务是必不可少的,服务是可持续出口有力保障。江淮汽车简单出口模式,使其在海外未能建立有效的售后服务系统。而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需要的是快速、有效服务体系。这就要求其加强规范、完善的服务管理流程建设,建立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汽车保险、金融等服务网络系统。此外还应根据高端市场、门槛市场以及无门槛市场的不同特点,选择灵活多变相适应的服务策略,提升多元化服务能力。(4)加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建立一系列风险控制体系、风险追偿机制;并设置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部门无疑会大大提高出口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业平,汪晓红.安徽汽车出口现状与思考[J].中国检验检疫.2006(6)

[2]汪莹.我国汽车出口市场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7

[3]杨伟文,李姗.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8(1)

[4]沈庆.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9(3)

[5]吴勇.对我国扩大汽车产品出口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6

[6]王三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

[7]邱国栋,李作奎.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分析与策略[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1):64~69

作者:徐丽丽 李一

汽车差异化国际市场开发论文 篇2:

QR汽车国际市场开发战略研究

摘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走出去脚步的不断加快,QR汽车作为中国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和精英。积极响应国家策略,运用间接出口的模式,不断开发国际市场。通过对QR汽车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的研究,分析影响其国际化进程的内外环境,以及QR在国际化战略中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且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关键词:国际市场开发;汽车;出口模式

QR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8日,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是一家从事汽车生产的国有控股企业。公司以打造"国际品牌"为战略目标,产业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等领域,经过二十四年的创新与发展,QR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试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以及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曾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售冠军,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和精品。

一、QR汽车海外开发战略

QR汽车海外战略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年至2003年以出口为主的发展阶段。企业海外市场布局初步完成,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建立健全销售服务网络;第二阶段是2004年以对外投资为主的发展阶段。在一些海外重要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并使这些基地具备一定的周边辐射能力;第三阶段是2008年以来,QR汽车在国外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进行改造和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度和售后服务能力。

经过长期的探索,QR海外经营策略日益成熟。在市场进入上实施新建散件组装和制造工厂、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合资合作的形式依托海外市场的技术资源,实现成本的最优化,也使自己的品牌在海外迅速做大做强。区位选择上,将中东、俄罗斯、东南亚市场作为自己国际化的主体,将拉美、澳大利亚作为辅助。主要选择与中国产业结构较为相似、生产成本低、市场开发难度小的地区作为自己的海外基地,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定位上,将“中低端”家庭与商务用车作为自己的主要品牌定位,在汽车产品的价格、外形、功能等方面均与“中低端”汽车的品牌定位相兀配,使其在中东,东南亚市场成为“高实用性、高性价比”的代表。市场竞争上,采取“差异化,低价格,高技术”的做法。对出口不同目标市场的车型进行强化,迎合目标市场国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也成功达到出口的目标。

二、国际市场分析

(一)优势分析

QR汽车与欧洲汽车相比,价格便宜是QR汽车最突出的优势,设计新颖、外观靓丽也是QR汽车与欧洲车相区别的方面。

(二)劣势分析

随着全球疫情发展,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不仅从主机厂传导至零部件厂,从生产端传导至消费端,而且已影响到后市场板块。由于疫情而被迫采取的人员限流措施直接限制了居民购车意向的释放,导致汽车后市场活跃度显著下降。

(三)机会分析

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有较大的市场占比,QR汽车可借此机会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拓宽海外市场。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有相关的扶持政策。

(四)威胁分析

QR汽车进入国外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日系车和韩系车。日系、韩系车省油、价格较美欧系车低,目前正是国外汽车市场的主角。面对价格更低的QR汽车,日韩汽车预计会做相应措施。

三、QR的现状

(1)QR汽车将自身定位于中低档车,中等偏低的价格,新式有趣的外观,实用的车型,这样一来就很能够吸引现在的青年男女。这是QR能够很快的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市场定位的精准性。

(2)中国进出口银行曾与QR公司签订协议,用50亿人命币来支持QR公司在位来三年的出口投资成本。这笔信贷有利于QR降低融资成本加速海外拓展步伐。这是在走出去戰略中国家给予企业的支持,国家策略的支持开发国际市场。

(3)QR的出口模式是间接出口的模式,在QR国际化过程中他找到了一家具有实力的销售公司——美国梦幻销售公司。该公司在美国具有巨大的销售网络,销售经验丰富。在营销渠道方面QR起初是依托美国的销售公司,在自己有了一定销量后,在逐步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建立自己的销售分公司。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头两年里,QR是认真的与梦幻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其销售网络扩大QR的品牌影响能力。

(4)QR汽车在不仅有低廉的价格,新颖的外观,还提供了优质的售后服务。QR汽车保证及时的零部件供应,技术维修服务24小时开通。所以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优质的服务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5)QR相对于其他的欧美车来说,在质量方面并没有占据较大的优势,QR的质量一直是其发展的短板,这也是限制QR在往更大更强企业做的限制条件。

四、优化策略

(1)QR在关注其价格在市场方面的发展时,应该注重其质量的提升,避免其短板拖累企业,更好地发展,能使企业在消费者中的美誉度获得提升,夺取企业消费者中的地位,获得一批忠实的企业用户。

(2)QR汽车应当有长远的规划,私下考察与其他地区代理商在部分地区合作的可能性。在于代理商合作时,需要做好一定的策略,保证代理商工作的积极性,又要防止受到欺骗和无法控制终端的情况。所以一个好的代理商,可以为企业走入国际市场降低风险。

(3)QR要强化企业创新思维,提高自主研发技术。

(4)QR抓住国际发展机遇。稳固自身品牌形象,品牌得到海外消费者的认可后再考虑将中高端产品导人海外市场,实现从传统的“走出去”向“走进去”蜕变与升级,在新一轮汽车产业“洗牌”中获得国际竞争新优势。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在未來的发展中,QR只有进一步提高自主研发技术,促进产品技术国际化;严抓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标准更优质;国际竞争策略不断提高,抓住国际发展机遇; 售后服务更加完善,促进售后服务体系国际化;才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市场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刘倩.关于做好国际市场开发的途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5):241.

[2]逯宇铎.中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市场开发战略探讨[J].汽车工业研究,2001(11):7-11.

重庆工商大学 刘挺宇 彭靖芳

作者:刘挺宇 彭靖芳

汽车差异化国际市场开发论文 篇3: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哨

2015年7月5日,作为首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的分会,“2015侨商北京洽谈会暨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北京行”(简称“侨洽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海外侨商和150余名在京企业代表嘉宾参会。本届“侨洽会”由北京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国资委等8家单位共同主办。

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在开幕式上说,华侨华人一直在促进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与北京携手经历了2008奥运会的筹备、承办,现在又全力助推北京-张家口申办冬奥,同时也一直是北京深化改革开放的一支重要力量。

程红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华商在京投资兴业,北京市委、市政府为顺应侨胞在京发展愿望,着力规划建设“世界华商中心”“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世界侨商创新中心”三个中心,及筹办“侨商银行”,吸引更多华商企业向北京聚集,为海外华商在京发展提供商机。

程红表示,侨商北京洽谈会旨在面向全球华侨华人展示、推介北京发展机遇,推动共赢合作。自2010年开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其核心是让首都优势与侨务资源优势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让更多北京创造和北京特色“走出去”,让侨商在京业务更好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程红称,本届侨洽会与首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结合,旨在更好地促进侨务资源与首都资源的合作,共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在“企业走出去”专场推介洽谈会上,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控集团)、首钢总公司、林德国际物流集团、中法经济贸易合作区、老字号企业内联升先后介绍了企业海外市场开发需求、企业“走出去”战略,北京传统文化产品及其对外贸易优势。与会的海外侨商非常关注,纷纷表示希望能与之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且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建议。

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

随着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格局的形成,“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

在“企业走出去”专场推介会上,北汽集团副董事长卫华诚介绍了该集团海外事业的发展情况。他说:“北汽集团的海外事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过去近20年的较快发展中,自主品牌的北京汽车、北汽福田、昌河汽车以及海纳川零部件都有较好的成功经验。2013年6月成立北京汽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专项负责北汽集团的海外业务。北汽集团已在海外十余个国家建有生产基地。在2014年7月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北汽集团排名第248位。2014年12月19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正式上市。北汽股份是在香港首发上市融资额最高的中资汽车制造商,也是在香港首发上市融资额最高的北京市属国有企业。”

关于北汽集团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卫华诚说,北汽集团将以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以及卓越的全球整合和运营能力,在整体布局和规划的前提下,有重点、有计划地逐步突破。

据悉,2015年北汽将加大海外销售服务网络的建设力度,北汽国际在海外的网点建设总量要达到103家。“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合资合作仍是北汽集团发展的主要支撑力。北汽必须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北汽’”。卫华诚充满信心地说。

而北控集团为落实“走出去”战略,近年来一直积极跟踪海外市场,并已经在多个项目上取得一定的突破,北控集团总经理助理杨治昌举例,如马来西亚潘岱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葡萄牙水务资产收购项目、印度尼西亚棉兰供水BOT项目、台湾污水下水道项目、新加坡新生水项目等,总水处理规模达70万吨/日,总投资约为38亿元人民币。

杨治昌说,北控集团将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中寻求更多机会,投资建设磁悬浮,城市地铁、轻轨,低地板有轨电车等项目,同时提供车辆制造、维修等服务。他期望,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能够给予更多有益的帮助。

在侨洽会现场,卫华诚、杨治昌被许多侨商包围。一位来自德国的侨商带来了自己公司生产的汽车配件向卫华诚推介。来自荷兰的侨商吴杰申,则对北控集团的轻轨项目颇感兴趣。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侨洽会,不虚此行,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实现国内企业和侨资企业的对接,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专家分析,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整合产业链等资源,还能获得财务投资收益,同时能够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

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林德国际物流集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国际物流企业,2007年成功进行跨国并购独资拥有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及附属850公顷土地保税经济合作区。林德物流集团董事长庞玉良说,他们致力于以机场为依托,建设供应链集成体系和贸易便利化平台。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仓储直销、整合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

他解释说,通过国际物流模式整合创新,林德国际物流集团首创国际物流“铁、空、海”多式联运,以较低成本的铁路运输将国内货物集结至乌鲁木齐,再以航空货物包机运抵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不但覆盖欧洲大陆,还通过汉堡港与海运联运辐射非洲、南美等地区,在保证国际物流服务时效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国际物流成本。“铁、空、海”多式联运正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条运力充足、经济高效的新丝绸之路,减轻了高油价对外贸企业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

庞玉良称,林德国际物流集团搭建中欧保税区互联互通自由贸易区网络,打造“互联网+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帕希姆保税仓储直销跨境电商平台,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

庞玉良期望,华侨华人和中国企业借助林德国际物流平台,让更多的海外侨商“走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

与林德国际物流集团相似,中法经贸合作区也旨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中法经贸区定位为企业国际化服务平台,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海外拓展提供包括土地、厂房、办公室以及注册设立、法律咨询、市场拓展、合作对接、金融服务在内的系统服务和解决方案。”中法经贸合作区项目总监张浩说,他诚挚欢迎有意向赴法的企业与中法经贸区携手合作。

张浩介绍,2013年,首创置业与法国地方政府签订土地协议,投资建设“中法经济贸易合作区(EUROSITY)”,位于巴黎南220公里的夏斗湖市。项目总占地470公顷,投资总额约20亿欧元,是中国第一个位于发达国家的大型综合型产业园区。

张浩进一步解释,中法经贸合作区主要分三部分:一是中法国际大学城,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9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及配套6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后,容纳师生规模达到8000人左右,将成为中国高校最大海外基地和欧洲最大的高校群。大学城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包括行政楼、教学楼、食堂以及200间学生宿舍。

二是创新研发园,定位于中法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将建高校实验室及科研机构集群、中法企业研发中心聚集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三是中欧商品博览园,依托中欧日益加深的外贸往来,打造中国产品走出去,欧洲产品引进来的中欧商品展览贸易平台。总体规模约4平方公里,硬件设施包括展示区,仓储区、行政办公区、售后服务区、休闲餐饮区。

目前,中法经贸合作区得到了中法两国政府的支持,法国夏斗湖市市长吉乐?阿夫贺认为中法两国的投资与贸易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互补性,中法经贸区是国内有意“走出去”的企业一个很好的选择。

好的开始 才能走得更远

对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与境外市场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信息较闭塞,因此虽然很多企业有“走出去”的愿望,但由于缺乏对境外市场情况的详细了解,无法付诸实施;一些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也出现了因为不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经营规范,导致海外项目进展不理想。

对此,泰国北京商会会长蔡荣庄分析道,很多在国内发展得很好的“走出去”企业,但在国外却频频失利。原因不外乎信息资源不通、人才支撑不足、联系渠道不畅、风险意识不强等。当地华侨华人熟悉住在国文化、市场体系和法律制度等,更接地气,应利用优势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哨,为其“走出去”提供重要依托。

蔡荣庄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办过几场以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高端论坛,试图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答疑解惑,排除困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反响很好。

海外侨胞希望在国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分享机会,实现“共赢”。来自美国的侨商张平呼吁,海外华侨华人可利用自身优势,组建法律、会计等各类中介机构或咨询机构,发挥“耳鼻喉舌”作用,为国内“走出去”企业提供翻译、投资顾问和税务顾问等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走出去的策略是不错的,但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还没有走出去以前,产品的质量和交货很重要。自我强大了才容易走出去,不然,着急走出去没有担保,受到的损害要花更长的时间来补救。” 张平说。

“‘企业出口’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产生样板工程。” 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应首先对当地政治、法律、经济、人文情况有所了解。“中国企业可与当地企业或有华资背景的企业合作,加强对当地社会的了解。”

许荣茂指出,前期法律把控及税务把控对华商在海外发展异常重要。“拥有一个好的开始,中国企业才能在海外发展长远。”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潮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许荣茂称,“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先进产能在一些需要的地区得以扩展,对当地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对当地税收、就业、社会和谐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孙超

上一篇: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论文下一篇:公司财务管理发展创新方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