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师范生毕业生就业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美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首先对美术师范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教学技能薄弱的原因,确立了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改革途径,为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美术师范生毕业生就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师范生毕业生就业论文 篇1:

浅析如何提高高校美术师范生的职业归属感

摘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归属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 美术专业 职业归属感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作用下,由于高校美术专业师范生的方向不明朗,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归属感不强,如何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是目前高校师范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高校美术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转变从业思想,由毕业后想做画家转变为作一名培养画家的美术教师

大多数在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梦想都是渴望成为一名专业画家,因此要想提高这些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首先就要从转变职业观念入手。一方面,要让学生们改变考入美术专业的大学,毕业后就一定要做一名专业画家的单一思想。做一名专业画家不仅仅需要有强烈的愿望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也有天赋、机遇、运气的成分。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在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而非专业画家。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美术教师职业教育,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增加任教兴趣等手段,建立起对美术教师的职业渴望,从而由想当画家转变成想做培养画家的教师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二、体会教学乐趣,增加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兴趣

人们常说最好的工作是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一个职业不能引起人的兴趣,就很难说去从事这项职业了。对于美术师范生来说,要让他们在校期间逐步体会美术教学的乐趣,使之发自内心地对于从事美术教师这一职业有强烈的愿望。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选题备课,准备课件等环节开始入手,直到站在讲台上,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逐步融入教师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美术专业特有的手工课堂,比如泥塑、剪纸、折纸等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堂,突出师生互动的教学特点,让师范生体会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随时交流、互相启发的教学方式,把美术课堂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深刻体会美术教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从事教育职业的愿望。

三、提高职业技能,丰富从教手段,为教师职业奠定技术基础

对于将要投身教师职业的高校美术师范生来说,有浓厚的教学兴趣和投身教师职业的决心,还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教学手段,过硬的教学技能,是一名准教师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对自己能否胜任未来职业的一种必备的心理支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从教技能,一个美术专业的高校学生才能有信心去迎接教师职业的挑战。对于高校美术师范生来说,提高从教技能具体内容包括;美术教学法,美术课件制作,书法和粉笔字,绘画步骤示范,手工课堂制作演示等等具有美术专业特点的课程。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比如绘画演示,泥塑,剪纸等现场制作类的课程。这些课程是美术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美术教师必备的讲课内容,是中小学课堂时践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通过对这些专业特色突出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作为美术教师所必需的职教技巧,从而为学生的未来职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加大实习实训课的力度,使师范生对未来职业具有真实体验,进一步增强职业归属感

对高校师范生来说,实习实训课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师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术专业的高校学生来说,进一步加大实习课和实训课的比重,丰富实习课期间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是吸引学生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的重要阶段和最佳时机。每届学生在经过到教学基地的教育实习后,都有一大批学生会明显地表现出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浓厚兴趣。具体的表现在对准备教案课件,参与讲课竞赛,业余时间利用微格等教学手段提高讲课技能等方面,比实习前有了明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实习实训课,将大学前几年所学的师范类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枯燥的教学手段变成生动有趣的真实课堂;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到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讲课,使师范生们有了真正和学生面对面的课堂体验,很多大学生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向往。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由于美术专业特殊的就业渠道,就业需求的变化以及相同专业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等原因,造成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对教师职业的忽视和不认同感日益强烈。如何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加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兴趣,是当今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作者简介:林增伟(1970-),男,吉林省吉林市人,1995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文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三届助教研修班,2005年12月获中央美术学院王嘉廉油画奖学金,现为北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系主任,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者:林增伟

美术师范生毕业生就业论文 篇2: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师范类美术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要: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美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首先对美术师范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教学技能薄弱的原因,确立了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改革途径,为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就业能力;师范性;美术学;课程设置;改革

一、师范类美术生就业现状分析

(1)供过于求,就业竞争压力过大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合并扩招,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美术艺考生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多起来,随之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致使师范类美术学毕业生也连年增加。由于大多数师范类美术生就业时求稳心态严重,一般倾向于保障机制健全、稳定的传统事业单位就业,即在中小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然而中小学校对美术教师的需求量却很小,逐年累积的师范类美术毕业生和很少的就业岗位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尴尬现象。逢进必考的招聘机制又产生了激烈的岗位竞争,因此美术生就业的传统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如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2018年教师公开招聘中,4个小学美术教师的岗位竟有121位师范美术毕业生前来报考竞聘,1:30,多么严峻的竞争比例,这个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

(2)师范美术生教学技能仍然薄弱

通过激烈的竟聘进到小学的师范美术生虽然已是佼佼者,但是对师范美术毕业生教学技能的调查情况来看,毕业生认为大学阶段里所学的知识技能不能有效的和小学教育进行对接;从有经验丰富的小学美术老师反馈来看,刚进入岗位的毕业生教学四项技能(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备课,习惯下载网上的课件,对教材的重难点、编写体例把握不透。二、说课,局限理论、缺乏实践,组织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设计思路等依然模糊不清。三、上课,组织教学能力较弱,缺少示范引导性步骤,多媒体应用技能不熟练。四、评课,注重知识目标,忽略技能和情感目标[1]。

(3)美术辅导班各地开花,质量参差不齐

对于大多数没有进入中小学任教的美术生来说,有的进入教育辅导机构代课;有的不想受制于人,自己创业开办美术辅导班。毋庸置疑,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艺术修养、审美观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众多的美术教育培训机构也是鱼龙混杂,办学质量、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往往很多辅导机构没有科学完整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对于儿童成长发育过程进行无差别的技法性教育,没有在适当阶段与之相适宜的良性诱导致使孩子的绘画兴趣减弱。从社会的反馈来看师范类美术毕业生关于中小教育教学理念仍不够先进,缺乏相适宜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通过对师范美术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造成传统空间就业难,体制内外的就业调查反馈综合来看,这与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制约师范类美术生就业能力的原因分析

(1)师范性教育类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

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职业技能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组成。其职业技能必修课也就是本文中探讨的教师教育课程,此类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口语等。这类课程的学习是区别于非师范专业的根本性标志。[2]据笔者统计发现,例如新乡学院艺术学院的美术学专业的教师教育类相关课程只占总学分5.4%左右,而专业技法类课程则占到30%左右。由此可见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学校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教育类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难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尤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显得更加相形见绌。

(2)美术生‘师范性’定位不够明确

专业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导致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往往只重视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师范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观念相对淡薄,因此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特征并不明确。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将来的定位是成为一名美术教师,毕业后也大多是从事美术教育类工作,并非职业画家。所以说要围绕如何学习教书育人,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就变得尤为重要。对于师范性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应具备全面的人文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3)教学技能方面锻炼不足

首先对于部分年轻的高校教师来说,缺乏中小学美术的实践教学经历,对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需要什么样的师资了解不深刻,美术学教育课程教学依然是以脱离中小学课堂一线的纯理论式教学为主,与实际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偏向于技法的训练仍然是专业课教师的侧重点,导致课堂上重专业轻育人,重画法轻教法[3]。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安排的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学技能锻炼不足:一方面,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和考研复习的时间重叠,一部分学生顾此失彼;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对于去乡镇农村的小学实习有抵触心理,由于基层的小学对于美术学科的不重视,往往实习期间无奈被动进行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实习,于是这样的教育实习常流于表面形式,美术教学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师范类美术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1)增设教师教育类课程数量比例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笔者收集了多个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多数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也同样存在着重技能训练,轻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等现象。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中要求学生所修的教师职业发展的课程在总学时所占比率比我国的师范教育高很多。如美国的中等教育师资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就占总学时的18.4%;日本的初中教育师资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就占到16.5%,高中教育師资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就占到14.7%[4]。可见我国师范类的教育理论课程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着明显差距。因此,我国的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以及学分分配等都应该以培养基础美术教育师资为目标类来开展。调整课程结构,加大学生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论素养,适当减少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

(2)升级‘师范性’的学科定位

观念决定行动,形式的改革需要从观念改革开始,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以新的观念来指导和培养学生,重新明确美术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让学生从观念上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以后是朝着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师的目标发展的。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普通话测试、教师资格证的考取以外,还应具备四项基本技能、教学示范能力以及美术课件的制作,所以说小学美术教师是“一专多能”型的。因此,美术师范生仅仅拥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的问题。然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必定要依赖于各式各样的实际教学活动。只有重视教育实践、教育实习的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真正的教学中去,学生的“师范性”意识才会牢固,专业的“师范性”才能充分体现。

(3)强化高校教师师资培训

由于多半大学教师缺乏在中小学里的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对中小学美术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甚了解,不知道自己所教的学生将来要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故笔者建议,高等学校领导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定和要求,鼓励年轻的、经验尚不丰富的专业课美术教师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一线中去调研,深入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虚心地和经验丰富的小学老师进行教师技能研讨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调研,切实将技能课程的培训自始而终融汇到今后的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与技能培训的一体化教学的形式改革[5]。

(4)加强学生在中小学实践锻炼

对于美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就业能力的提升的有效手段就是高校与地方中小学之间建立长效实训基地,进行保质保量的实践锻炼,这就要求不单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让学生切实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一线去观摩和學习。还要聘请当地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来高校里直接针对师范生办专题讲座、作报告、示范演练等,再让学生在实践实习中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才能将技能课程改革教学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师范类美术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范院校只有立足于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重新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调整现有的教育课程设置比例,强化高校教师师资能力,让美术专业师范生在实践实习中逐步提高教学技能,才能培养出具有适应未来中小学教学改革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少伦.地方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师范生四项教学技能培养体系的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03):153-

156.

[2][3][5]周荃,王钟.地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初探——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1):124-129.

[4]赵厚勰.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8(10):8-10.

作者:李治

美术师范生毕业生就业论文 篇3:

教师资格证“国考”下美术教育专业教法课改革策略研究

摘 要:教师资格证国考给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思考,美教法作为培养美术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课程,应与资格证“国考”内容对接。文章从目前美术教育专业美教法课程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美术教法课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教职资格证考试;美术教育;教法课;改革

为了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教育部于2013年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文件明确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及办法,并强调所有师范类毕业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国家资格证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根据对国家教师资格证统考考试大纲、题型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笔试和面试内容及难度均有增加。统考后将以实践能力题为主,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特色题型,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突出教师教育实践取向。因此,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对照“国考”要求,加强美术教师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比重,做到课证融合。

一、从教师资格证统考大纲看,

美术教育专业教法课程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教法课属于美术学科教育学,它是以美术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美术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针对美术学科教育这一具体对象进行研究的边缘交叉学科,属学科教育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1]美教法课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美术技法和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掌握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资格证考试统考后在笔试和面试环节都增加了教学能力的考察环节,在笔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一门科目中,美术教学设计题和案例分析题所占分数权重达到70%,资格证考试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通过教学活动设计、无声上课、答辩等方式进行,主要突出专业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考察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若想顺利通过“国考”,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是有较强的教学设计和从教能力。然而调查发现,诸多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薄弱,达不到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学生通不过资格证统一考试,毕业之前拿不到教师资格证,严重影响了美教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这就要求美术教育专业的教法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无缝对接,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尽可能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理论,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为顺利地通过“国考”做好准备。

二、美术教学教法课的现状

(一)美教法课程重视不够

美教法课程是培养美术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也是直接影响美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课程,当前在高师院校对美术教育人才培养重专业技法忽视师范性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美教法课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教法老师。据调查,目前各师范院校担任教法课老师大多不是从事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而是从美术技法课老师中临时抽调过来的,非专业的教法老师,在美术教材教法课的教学上只能进行摸索或是照本宣科地讲授,内容深不下去,效果提不上来。也有部分院校会聘请一线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来担任此门课程,虽然一线的美术教师对中小学的美术教材和《美术新课程标准》比较熟悉,也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历,但对高校美术教法课缺乏明确而具体的理念和要求,很难达到教法课的教育目标。二是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研究。现在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教材用的大多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钱初熹主编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内容主要是研究美术教和学的本质规律以及美术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技术,设计了分层次的学習任务,适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使用,但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缺少衔接。

(二)目标、定位不明确

美术教育专业的教法课程,是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性质的课程,是注重学生教学实践的应用型课程,上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课,下启“教育见实习,专业实践课”的中介与桥梁,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作为美术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2]在目前的美教法课中,内容偏重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缺乏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课堂理论性较强,与实际中小学美术教学脱节,致使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马上胜任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三)课程组织和安排不合理

目前高师美术教法课多采用学校教材为主要范本,借助教师传授获得相关知识,学生亲身体验较少,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较窄,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另外,很多高师院校把美教法课整个课时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学生接受、消化、融会贯通的时间较短,与毕业实习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能力。在实习中由于学生多,教师少,教师没办法做到具体问题的解决,导致很多学生在实习中,无法运用学习过的美教学知识,出现很多学生在教法的实际运用中走过场的现象,美教法课成了抽象的理论教条。

三、国考背景下美教法课改革的策略

(一)树立新型学科教学课程观,重构课程内容

教师资格证“国考”使得美术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资格证“国考”实行笔试和面试两轮。从笔试学科知识考查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科专业等知识;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教学能力,要求考生能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设计与实施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根据“国考”的内容,我们应该转变美教法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法的教学内容进行革新。

首先学以致用。将教师资格证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自觉地与“国考”对话,与新课程改革对话,最终与中小学课堂对话。其次,对于美教法的授课内容会用“加减法”,对教师资格证涉及到的内容要增加,比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等,而对一些空洞的理论可以适当减少,使美教法课程与教师资格证“国考”内容无缝对接。例如,在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关于美术学科的材料分析题“剪纸中的吉祥纹样”考查内容是拟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理由。在笔试环节中教学设计一直是考察重点,在教法课中要加强学生对教学设计的练习,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采用针对性的辅导,力求达到国考的要求。

(二)开发教学资源,使美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一体化

高等师范院校要深入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与附近中小学加强合作,与它们建立长期的校外辅导机制,深入学习和锻炼自己,让学生的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锻炼有机结合。高师的美术教学教法课更应如此。重视加强实践环节,学生会在教学实践中使获得的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得到应用和验证,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成熟起来。对于实践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在教法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选择有针对性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加强高师美术教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环节一体化,为学生参加“国考”积累素材与经验十分必要。

(三)采用微格教学,加强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微格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通过缩减的教学实践,培训师范生掌握教学技能。在微格教学课程中,师范生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教学技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问题或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3]

在教法课中,师生可以通过“讲课-观摩-分析-评价”的程序来提高师范生技能训练,借助音视频记录装置和实验室的教学练习对教学技能进行选择性的模拟。在观摩微格教学训练录像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等,同时根据资格证面试大纲,逐项学习、示范、实践、反馈和评价。在整个微格教学中,师范生集学习者、执教者和评议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加之学习、实践和展示教学技能,能激励师范生积极主动地提高上课的各种技能,经过反复地模式训练,相信在进行实际的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生会做到胸有成竹。

(四)改革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

目前教学课的考核方式有两种,一种作为考查课,只看学生上课的表现,另一种是终结性评价,即在学期末通过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确定学生成绩。但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顺利通过“国考”并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该类课程应打破传统的评价与考核方式,应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与考核方式,即学生在平时课堂的表现和学期结束卷面分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评价。为了突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束时可以采用资格证面试全真模拟,综合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找出学生和“国考”的差距,逐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资格证“国考”下的教学法课程,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才能保证美术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国考”的通过率。如果在“国考”中,有许多的美术教育毕业生未能获取教师资格证,那就意味着其不能从事教育事业,先期投入的学习成本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一情况是任何美术师范生都不愿面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动摇了美术考生报考师范专业的理想、信念和信心,导致真正选择美术教育专业的考生逐渐减少,使原本就紧缺的艺术学科教师更是雪上加霜。从某种意义而言,教师资格证“国考”下的美术教育教学法课程将任重而道远。

注释: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2.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35-36.

[3]钱初熹.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05-206.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美]迈克·帕克斯,约翰·赛斯卡.美术教学指南[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汪遠祥.浅析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教法课改革[J].美术大观,2008,(06).

作者单位: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孙长红

上一篇:百货商场营销实践证明论文下一篇:艺术家风格的美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