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经济论文

2022-04-15

【摘要】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林业建设中仍然存在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带来不仅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经济效益的降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充分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的现状以及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林业经济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林业经济论文 篇1:

“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摘 要:“双碳”战略目标是我国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但是,关于“双碳”战略目标如何对林业经济转型发展产生影响,并如何利用林业经济转型实现碳中和是目前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出发,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了解“双碳”当前研究的热点主题和趋势,分析发现“双碳”战略目标已经引起各行业的关注,而“双碳”战略目标对我国林业经济转型发展也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重要文件以及我国推进“双碳”战略目标所面临的林业建设现状和困境,提出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要进行林业经济转型,在分析林业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结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林业经济转型的对策。

关键词:“双碳”战略目标;林业经济转型;林业碳汇

作者简介:冯丹娃,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哈尔滨 150000);曹玉昆,通讯作者,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  15000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森林碳汇资产资本化运营机理与机制设计研究”(17YJC7901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572020DZ07)

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1.06.010

引 言

目前,全世界年均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高达510亿吨,人类必须停止往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以避免气候灾难。《巴黎协定》提出为了将全球地表温度在21世纪末控制在仅比工业革命前高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要尽早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1世纪中期实现碳排放净增量归零。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大会议上首次提出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的目标,即在2030年前,要力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高点;碳中和是指采取吸收、清除二氧化碳的各种手段来抵消国家、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双碳”目标是我国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其重大意义表现为:

首先,“双碳”目标的承诺与行动计划展示了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与贡献。1中国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断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改善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当。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为推动全球后疫情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动能和经济复苏的动力。

其次,“双碳”目标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但是大多产业价值链处于国际中低端水平,碳排放量加速攀升。加之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改变能源结构,降低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能源安全意义。2

再次,“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且有协同路径。中国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订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推动“双碳”目标落实。建立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行动体系和创新体系,围绕节能减排、产业升级转型、生态固碳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探索中国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最后,“双碳”目标与改革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生态文明建设牵涉方方面面,一定要把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

一、相关文献梳理

(一)“双碳”研究热点与趋势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了解学者们对于“双碳”战略应用和发展的研究,采用高级检索的方式,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Citespace作为可视化分析工具,通过对文献科学化的计量和分析,识别“双碳”动态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从建库至今所收录的文献,以主题词“双碳”进行检索,经过对文献进行筛选、梳理,共得到1008篇文献,将筛选后的文献,按照Citespace中所需要的Refworks格式导出,进行数据处理,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库。

首先,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关键词是研究主题的核心内容,是一篇文章的凝练和高度概括,通过对关键词的研究分析,得到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因此,本文通过选择Citespace中“keyword”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图中每一个圆形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圆形节点的大小与在该领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呈正比,节点越大越有可能成为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分析的“双碳”战略研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1,见下页),节点数量N=343,连线数量E=391,密度Density=0.0067。在Citespace中,中介中心性是衡量节点重要性的指标,中介性大于0.1的关键词一般有较强的影响力。通过分析可知,“碳中和”“碳达峰”“碳减排”“双碳目标”等关键词其中介中心性较高,出现的频次也较高,由此可知,对于“双碳”的研究是较为受重视的,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主题。并且,这组关键词对其他关键词亦有辐射作用,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循环利用”“低碳产业”等。

其次,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双碳”研究的演进趋势,本文通过Citespace5.7.R1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选择“timezone view”绘制了关键词时区图(如图2,见下页)。关键词时区图可以反映在该领域某一时期内的研究发展趋势和主要主题的动态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碳中和”“碳达峰”是最早出现的关键词,从1983年开始,学者们开始了对这方面的研究,随后出现“低碳”“零碳排放”“新能源”等研究主题;还可以发现,“双碳”逐渐引起了不同行业的关注,例如家电行业、钢铁行业、化工产业、石化产业等,不同行业也纷纷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发展,共同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二)“双碳”相关政策

(三)森林碳汇与低碳经济研究

牛玲认为,碳汇交易在提升我国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市场化手段;1沈月琴等认为,在一个合理的碳价格区间内,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碳补贴和碳税收政策,以此促进森林碳汇的发展;2唐葆君等指出,要进一步推广清洁发展机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广技术和科研应用,调整能源结构,对我国未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在森林碳汇管理方面,官波等提出,森林碳汇抵消政策与一般法律制度有明显区别,是确保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属于外生制度;2高山认为,碳抵消机制必须明确碳抵消的范围和比例,稳定碳交易的价格,才可以活跃碳汇市场;3甘庭宇指出为了保障碳汇林业的长足发展,林业碳汇的交易机制要有很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4敖贵艳等认为要提高碳汇竹林的生产效率,未来在规范生产、优化政策和技术推广等方面要加以改善;5曹先磊等提出实现我国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和优化管理的政策措施。6

(四)关于“双碳”实施对策研究

宋国君等认为,仅依靠单独的政策手段实现碳减排目标是有限的,有必要将碳排放纳入排污许可证,分行业制定碳排放绩效标准是可行的;7庄贵阳提出,虽然我国具备一定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但也需要超前谋划、科学部署以保证双碳战略的实施;8潘小海等认为,应以战略性思维统筹推进“双碳”工作,分阶段稳步实施经济的高质低碳创新发展;9王安提到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构建区域资源循环体系,突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10

二、我国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的林业建设现状及困境

(一)我国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的现状

改革開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40多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绿色发展理念深化,成为全球经济技术革新的领导者,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美好生活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就是绿色产品和优良的环境。事实证明,只有让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才能适应自然规律,才能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此,中国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必须包括碳达峰和碳中和,要加快推动低碳前沿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并推广应用,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目前,我国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的基本情况为:

一是有效控制住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已经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不断增长,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18.8%,比2005年降低48.4%,超过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45%的目标;1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15.9%,比2005年提升8.5个百分点,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明显下降;12二氧化硫和PM2.5的浓度相较于2013年下降比例超过1/2。同时,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重污染天数下降指标,空气质量有显著提升。2020年全国重污染天数占比为1.2%,相较于2015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重点地区的重污染天数占比由2015年的5.0%下降到了1.9%。1

二是森林系统固碳能力增强。为了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2014年以来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不断提高。同时,我国是拥有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球增绿1/4来自中国。我国中幼龄林面积占60.94%,中幼龄林处于高生长阶段,固碳效果会伴随森林生长不断提升,具有较高的固碳速率和较大的碳汇增长潜力。我国完善了森林保护制度,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防止过度人为干预的原则,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加强森林监管体系,以有机肥代替化肥,采取树木枯萎、过熟、病腐时及时砍伐,控制树木密度、防止树木密度过高造成枯死等措施促进森林健康发展。此外,我国还以“两山”理论为行动指南,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途径,促进林下经济、森林培育、森林碳汇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与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进行。

三是碳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建立了“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发布《促进碳达峰、碳中和高校行动倡议》,提出高校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承担人才培养与科研的责任。2021年7月,《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由教育部提出,鼓励高校设立与碳中和相关专业,要推进建设一批相关一流本科专业,对于碳中和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在各种评选中给予一定的倾斜力度。目前,西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已建立碳中和研究院并开始建设交叉学科,针对双碳政策人才需求建立的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也计划今年招生,实施“一人一方案”,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

(二)我国推进“双碳”林业战略目标的困境

虽然目前我国的“双碳”战略目标实施情况较为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减排压力较大,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碳排放总量基数庞大,在世界碳排放大国中排名第一,2020年碳排放总量比2019年增加了0.88亿吨,达到98.94亿吨。我国人均碳排放量高于全球人均水平4.75吨,为7吨。我国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16.55%增加到2021年的23.04%,2按森林全口径碳汇估算,每年碳汇达4.34亿吨碳当量,相当于中和了2018年工业碳排放量的15.91%。我国的经济体量庞大,对森林固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若GDP提高0.5%,则从当下至2060年的年均植树增长率需提高约10.1%。由于森林面积约束要求年均排放量降幅至少在0.5%左右,因此碳达峰之后还应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减排压力。但是我国人均森林面积水平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不高,严重制约着林业碳汇功能的充分发挥。

其次,林产品创新不足,林产工业面临“双碳”目标的压力准备不足。目前,我国的煤炭开发技术、页岩油气开采技术等水平较高,但总体来说,在低碳创新能力上还达不到全球先进水平的要求,很多节能产品核心部分的知识产权仍属于其他国家。此外,我国具有创新性的技术产品还面临着资金支持短缺和推广困难的情况。我国是林产品进出口大国,但是林产工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主要依赖大量消耗森林资源、人工成本低的比较优势,自主品牌少,技术含量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加之,当前我国的木材加工企业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状况,对实施“双碳”战略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准备不足,对低碳技术、零碳技术、负碳技术等技术创新的需求大,在如何有效进行产品创新、产业升级上还面临巨大挑战。

最后,林业资源型地区市场转型困难,市场机制在林业碳汇中的作用依然较小。和发达国家不同,我國的经济结构与碳排放存在一定的关联,但目前经济结构和市场机制的转型存在一定的困难。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由于能够运用的资源或资本较小,依靠自身能力难以实现转型,还是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由于受土地等资源制约也难以完成转型。同时,一些发达国家逐步限制高新技术的出口,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的工人失业率增加,需要进行就业转型。此外,市场机制在林业碳汇中的作用较少。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效应、减少碳排放等,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与监管,减排项目经济效益低。减排政策手段控制一旦过于严格就会产生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林业碳汇项目的资源可再生性、成本低、绿色环保使其成为未来生态系统固碳的重要手段。然而,虽然目前林业碳汇地位重要、绿色价值显著,但是其经济价值低下,导致市场主体参与碳汇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可说没有买方市场,金融机构也缺乏对林业碳汇的支持意愿。

三、“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转型分析

(一)林业经济转型必要性

国务院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五个主要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可以看出,涉及碳汇的其实只有林业(其他领域都是碳源),因此,林业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林产工业行业涉及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家具制造等领域,不仅在林木生长、森林经营过程中可以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且在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碳排放量远远低于钢材、水泥等不可再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也具备贮碳功能,对实现碳中和能够发挥巨大的贡献作用。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给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推进天然林修复制度方案、保证退耕还林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积极开展碳汇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全面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森林结构不断优化、林份质量提升,使森林固碳能力明显增强。目前,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实施,我国林业经济必须转型。首先,在经济和生态领域,传统的林业经济较为单一,主要表现在木材的生产、加工、运输等方面对森林的依赖性较高,容易造成森林的过度开采,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且由于产品大部分是对木材进行初加工,成交价格较低。而“双碳”战略要求保护森林,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经济结构,木材砍伐、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行业势必会受到影响。1其次,在社会领域,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体系初设于计划经济时代,经历数十年发展不断变革,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双碳”战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现行的林业经济体系已不适合当今中国的发展。并且,大部分林业企业的负担较重,如果还不进行转型,林业经济将陷入恶性循环。林产工业可以在人造板产业,或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新型生物质能重点行业开展碳盘查、碳标签与核查试点,指导企业开展碳盘查工作,制定碳中和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为林产工业企业通过减排、储碳等方式提供行业方案。

(二)林业经济转型可行性

目前,中国在创新节能技术、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方面成果较为显著,这为中国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和林业经济转型奠定了现实基础。而“双碳”战略目标不仅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也符合国际社会发展基本趋势,具有坚实的实施基础。本文将从政策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就“双碳”战略视域目标下我国林业经济转型可行性进行分析。

第一,在政策基础方面。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林业经济转型,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目前这些政策措施预期实施效果较好,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林业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在中央层面,2020年10月发布的“十四五战略规划”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快推动低碳绿色发展,有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同时要进一步推进碳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有效推进双碳工作作为2021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在部委层面,2020年12月召开的财政部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要求财政资金的投入要和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目标相匹配,要利用财政支持促进能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并积极从技术层面探讨碳排放权的税收问题。同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于2021年1月又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在林业政策方面,鼓励全社会参加植林造林,切实保护林农利益。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许多发展林业的优惠政策。

第二,在经济基础方面。一方面,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经济发展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较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并陆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宏观经济发展总量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社会治理日渐完善,这是中国提出“双碳”战略目标的现实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从林业发展角度来看,一是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运行,为林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中国碳市场鼓励金融机构的参与,推进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丰富碳价格传输机制,助力林业经济新发展。目前,发达国家之间有国际碳汇贸易中心,需超额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出钱给森林培植和所有者。这也为我们开启了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化的大门。二是我国林业碳汇催生了多元化林业产业新业态。我国现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8.39万个,经营林地面积达3亿多亩,1是我国集体林业碳汇供给的主要潜在力量。新时代,我们需积极探索碳汇林与有机林业、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有机融合,并实现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分散风险的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投资,2保障其林业收益并降低因林业特质性所面临的风险,推进现代林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

第三,在技术创新方面。“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林业经济顺利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2020年,国际能源署针对全球在2070年实现碳的净零排放所依赖的现有技术水平进行了评估,发现有较大比例的现有技术成熟度无法支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不断创新的科技进步。3从目前来看,中国现阶段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如在可再生能源、大数据、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已经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为“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林业经济转型的实现奠定了坚定的技术基础和信心。但是,在林业经济转型方面,我国是林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还未实现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改进,能源产业的生产、储运、消费效率较低,生态链建设仍不完备,急需一批高尖端“碳专家”,以把握信息化与绿色化协同创新发展的机遇。

第四,在社會基础方面。中国通过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努力,目前在碳排放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为我国“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林业经济转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四、“双碳”战略目标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转型的实施对策

(一)提高林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及生物质材料等

林产工业生产的锯材、人造板等产品,不仅是可再生资源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碳排放量远低于钢材、水泥等不可再生材料。我国是林产品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在国际林产品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林业产业大而不强,资源消耗依赖大,创新能力不强,附加值不高,综合竞争力较弱,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准备不足。林业产业要告别资源依赖,要以科技创新来激活企业主体的内生动力。同时,林业企业要直面国际市场、贴近国内市场,对市场需求的感知应更灵敏,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更好推进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突破,推动生产方式向节能减碳转型。

林业生物质资源是指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过程提供的生物质能源,包括薪炭林、采伐、加工剩余物、林副产品的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清洁、低碳、原料丰富等特点,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生物质能源是理想的替代能源,研究新型转换技术是实现需要。但是存在市场环境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体系不完善、商业化利用难、技术落后、缺乏相关政策、能源作物和农业林业争夺土地的矛盾等问题,随着推动“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宏观政策环境逐渐形成,今后应加强新型转换技术的研发力度,引入市场机制,用资本市场带动大企业的加入,促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林业助力“碳中和”的另一个领域是发展木竹等生物质材料,特别是发展竹缠绕新材料。我国竹林面积640多万公顷,竹产业产值近3000亿元,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竹缠绕复合材料可替代大量钢材、水泥、塑料等传统工业材料,不仅原料可再生、可固碳,加工过程也可做到节能减碳、可生物降解,使用成本也更低。未来应统筹谋划,将木竹材料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木竹复合材料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

(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增加碳汇储备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具有成本低、可持续、易施行的特点。森林保护是缓解人类大规模经济活动向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的重要途径。石柳等学者研究了森林保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贡献,提出如果2050年森林保护率能够提高到142%,2100年森林保护率能够提高到919%,那么2050年森林保护减排量就会减少到0.79GTC,2100年森林保护减排量会降低到0.55GTC。森林保护增汇的成本优势明显,经测算,森林保护潜在贡献,会使得碳价逐期攀升,由2015年的17.65美元,上升为2050年的51.32美元。1

因此,通过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为手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则提升了森林碳汇能力与水平,既可持续,花费又少,还能提升林业在“碳中和”工作中的贡献。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当遵循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功能、存储功能、替代功能和适应功能。在有限的国土空间扩大森林面积,应充分考虑各树种的生长要求,兼顾森林其他生态功能,运用草种收集、苗木培育、品种改良等技术提高森林系统生态功能的质量。

(三)发挥市场机制的碳汇储备作用,激发企业碳汇交易积极性

为了保障减排政策的顺利实施,有效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必须引入市场机制与强化政策手段效力,提高减排项目经济效益,降低减排成本,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减排的积极性。发展林业碳汇首先要建设支撑林业碳汇的资源产业,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选择不同发展方向。资源丰富的地区重点开发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重点开发植被恢复和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固碳增汇项目;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可探索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林、草碳汇品牌项目;山区贫困地区可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助推脱贫攻坚林、草碳汇品牌项目以及林果、林药等经济林碳汇项目。

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参与碳汇金融产品开发和合作,加大对林业碳汇金融产品的创新;发挥银行、证券等机构在融资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林业碳汇的融资渠道;探索绿色金融助力林业碳汇经济发展壮大。

(四)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经济转型发展

传统林业产业大多粗放型发展,全面停伐给传统的林业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但这也是林业经济转型的机遇。结合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深入发展特色养殖业与森林旅游业,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新的林业经济产业链,是重要的发展路径。如,利用现有林业资源发展相关的林业经济产品。林下经济成为一种选择。同时,可以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更合理。在林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旅游业和特色产业也是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通过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对于区域内的林业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区域资源的战略提升。此外,可以考虑发展多种林下经济不同的形式,例如木材深加工产业、森林食品产业等,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转型。

作者:冯丹娃 曹玉昆

我国林业经济论文 篇2: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研究

【摘 要】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林业建设中仍然存在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带来不仅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经济效益的降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充分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的现状以及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生态平衡

当代林业经济的建设离不开可持续的观念,更要顺应自然,尊重生态环境。所以,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建设林业经济,结合农业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对林业经济当前的状态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发展建议。

1生态文明及现代林业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林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其核心内容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转变林业产业结构,全面开发和不断提升林业的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现代林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的,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现代林业的发展才是更好的发展。因此,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发展结果。

2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科学的林业管理

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人们的科技管理意识还不够强烈,忽视了科技对林业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大大降低了林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目前,许多林业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来管理工作,加大了工作的繁琐程度和工作量。

2.2森林覆盖率低,资源配置不平衡

近几年来,许多部门为了追求高利益,大量砍伐和破坏森林,导致树木日益减少。与之前相比,森林覆盖率出现大幅下降的现象。虽然人们在破坏森林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如人工造林。但是,在人工造林过程中,许多幼苗都无法在恶劣的环境中正常成长,难以有效实现人工造林的最终目标,无法保障森林覆盖率,降低了林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有效提升林业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3林业经济结构简单

从林业的发展情况看,相关机构的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科学技术的缺乏降低了林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经济的产业链比较短,第一产业占主要地位,因此产业结构过于简单,无法保证林业经济的增长,对现代林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建设林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建设林业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资源的需求迫切增长,因此,建设林业经济,促进资源永续利用,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建设林业经济是防止森林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建设林业经济要求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的破坏,提高经济效益;建设林业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绿色产业,不仅有益于从资源消耗型向生产效率提高型转变,而且有利于发挥林业资源的潜在能力,扩大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建设林业经济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习主席的中国梦的提出重点强调五位一体的建设,旨于美丽中国的实现。因此,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求建立林业经济。

4推動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4.1增加林业资源的数量,消除地区差异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林业建设起著基础性作用,而林业发展是建立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因此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为了有效增加森林资源的总量,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森林覆盖面积。充分开展人工种植工作,培育多品种树苗,同时完善种植监管制度,进一步确保幼苗的健康成长,保证幼苗的存活率,从而提高树木的质量和数量。改善树苗的生长环境,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进一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提升林业的综合实力,需要从根本上消除地区差异对树木的影响,有效避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互联网以及媒体,宣传林业资源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有效降低成本,缩小不同地区之间林业发展的差异,保证林业的经济效益。

4.2完善林业经济结构

我国许多林业产业的结构形式太过单一,导致林业无法健康发展。为了提高林业发展速度,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平衡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拓宽市场。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互联网可以快速实现林业投资,促进林业机构的正常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的带头模范作用,以林业金融的发展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4.3创新林业发展方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企业应提高林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提出创新型林业发展模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创新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同时,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引进优秀人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增强队伍力量。牢固树立正确思想,认识实践的重要性,以实践检验真理。提高林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开创新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林业经济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4.4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改革的步伐在我国从未停止过,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对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林业体制的改革涉及林权制度改革、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林权流转制度改革等众多部分,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只要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定会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结束语

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存在重大挑战,但也存在着许多机遇。要充分结合实际和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探寻适合林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宋洪峰,王刚,陈建成.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2013,37(12):88-93.

[2]孔凡斌,荀龙巧,廖文梅.林业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与展望[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2):187-19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

作者:肖英 刘华领

我国林业经济论文 篇3:

浅析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摘要】在现代社会得飞快发展下,经济问题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重视得话题,而林业经济对我国得经济产生了很重要得影响,林业经济能够提高国家得经济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国民得生活水平,我国得林业物资丰富成为所以林业成为我国重要得经济构成。最大程度得优化环境,利用物资可以提高我国得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林业经济得发展与林业得保护。

【关键词】林业经济 环境优化 资源利用

一、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林业经济的发展对每个国家尤为重要,所以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今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工种植林最大的国家,但是存在了不少的问题,我国的林业种植往往只重视前期而忽略了后期的维护,只重视形式而不重视质量,对进行种植的树木地区没有详尽的考察导致大量的树苗水土不服而相继死亡,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中国近60年来种植的面积已经达到了25%加上改革初期的10%总种植面积应该已经达到了30%多,然而实际情况下只有仅仅的15%。加上国家没有对木材市场消费的措施,导致人们对林业种植的积极性不高,无法调动积极性,林业经营不善,经济效益不高。

(二)林业经营规模小

我国的林业种植面积虽然大但是经济效益,规模,都相较其他发达国家低,比如我国的造纸行业,我国的平均造纸量低于世界造纸的水平。我国有不少的小型乡镇的造纸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更重视自身的发展而忽略的国家的整体利益,如果想要我家的林业经济更好的发展更需要国家政府的扶持与帮助。

二、林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一)林业产品市场分析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经济产业的发展迅速不置可否,我国加入世界世贸组织对国家的影响很大,拥有了很多的挑战和机遇,所以快速的发展经济是首要问题,但是正是因为需要发展所以我国的森林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现在的林业产业将近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我国需要林业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的也是林业的保护。

(二)改善林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我国的林业生产环境艰苦,工期时间长,不少的林业人才觉得没有坚持的激情从而没有应用到最大的能力,我国应该改变这样的工作方式,由师父带领徒弟转化为小组科研队,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进行科研研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发掘林业的发展潜力。

三、林业经济发展中多种发展方向

(一)应用科技提高林业发展

林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重视的问题,发展离不开科技,我国可以应用科技力量来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可以利用科技来提高有关林业产品水平的提高与利用价值,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提高产品的水平的发展可以充分的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科技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水平也可以发掘更高的利用价值,从而发现林业发展的潜力。

(二)保护森林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维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森林环境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已经有5%的大气保护区被破坏,10%的被保护环境被破坏,所以保护森林换成成为首要问题,森林的破坏以及消耗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的森林行业发展应该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合理规划林业的发展与应用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有关林业的产业应该依靠国家的法规进行开发利用,严格执行森林环境的保护与监控。

四、结语

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存在这不少的问题但是我国的林业经济也在不断的进步,虽然我国的人工种植林被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是我们不够重视种植质量。所以我应该将林业的种植质量列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林业发展不僅需要开发更需要的是森林的环境保护,只有保护了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用。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问题也应该受到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应该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发展第二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伟华.试论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34).

[2]陈永军,浅谈林业经济结构优化与发展,时代报告.

作者简介:赵晓颖(1996-),女,沈阳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金环(1980-),女,辽宁人,沈阳工学院副教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为本文通讯作者。

作者:赵晓颖 金环

上一篇:煤炭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金蝶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