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我国林业经济论文

2022-04-16

摘要:我国绿色经济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为发展绿色经济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各地政府均积极投入到绿色经济发展中。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倡节约,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不但得到了世界各国与不同地区公众的普遍认同,而且得到了沿海城市与国家的大力关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加强管理我国林业经济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加强管理我国林业经济论文 篇1:

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物质经济水平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愈发重视,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深入各个行业领域中去,并对经济的发展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对当前林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林业经济发展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解决策略,包括从不同渠道吸收资金、加强管理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希望以此作为借鉴,能够为笔者所在隆阳区内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林业经济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构成部分之一,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起到极为关键性的影响,同时作为基础性产业,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存在林业资源采伐过量的严重现象,由此诱发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发生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样存在不利影响。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加大针对林业经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研究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解决策略,推进林业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林业经济发展资金缺乏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样如此。众所周知,林业实际上属于国有制的产业,因此在林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注入大量资金作为发展的动力。但相对而言,受国内不同区域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面向林业经济产业所投入的资金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就目前而言,国内大部分区域省份,用作林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比例,实际上并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真正需求。因此林业经济发展的资金缺乏问题,已经严重限制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二)林业经济发展技术落后

林业经济的发展与专业技术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只有在技术的支撑下,才能将林业经济发展引领至高速发展的模式中。但就目前而言,国内林业发展领域内,技术水平整体相对落后,对于专业设备的开发与利用等,均与国际上存在很大距离,甚至只能采购其他国家淘汰的设备。同时对于林业的管理技术不够科学,存在引进树苗无法适宜本地土壤、无法生长成材等现象,并且人员管理不善,出现植被存活率低的情况,而这都给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三)林业资源与林业经济关系界限模糊

林业经济的稳固发展应当是建立在林业资源的基础之上,对于资源储备量、分布范围等均存在一定的要求,但目前存在着林业资源与林业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关系划分不清的现象。实际上,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发展是不同概念,林业资源是林业经济得以发展的根本因素和依托,而林业经济是对于林业资源的合理开业利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和影响,对于林业资源数量的追求以及对林业经济效益的追求,两者之间应当保持平衡。通过对林业资源降低、升高的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够推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林业经济发展的趋向。从这一层面而言,林业资源可以被视为评价林业经济发展的标准。

(四)林业经济发展制度未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国内林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相对而言,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以对林业资源起到保护作用,但实际落实中难度较高,无法对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国内部分地区,具有十分充足的林业资源,但相反的是,用作取暖的煤矿、天然气资源缺乏,只能严重依赖木材,并导致砍伐树木用作生活、取暖的情况,而这并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要求,缺乏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制度保证。笔者所在的隆阳区内,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突出,所承担的生态建设与保护任务繁重,但部分乡鎮地区内村民仍持有保守的观念,采伐林木用于生产生活,生态保护意识缺乏,砍伐林木的现象无法彻底解决。因此林业经济发展需要相对的制度作为保障。

二、优化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吸引来自不同渠道的投资,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林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应当积极开拓更多渠道,吸引更多的发展资金,奠定扎实的前期基础。尽管林业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但由于政府能够投入的资金比例相对有限,针对这一情况,应当在政府部门的组织引导下,对林业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优化,进而通过不同渠道,吸引更多的投资。具体的实施中,可将投资力度大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打造成典型示范例子,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其他中小型林业发展规模。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提供利率相对较低的贷款,激发企业对于林业经济发展的热情和自信心,同时将民间资金引入到林业经济发展中,不仅能够推进当地的林业经济建设工作,同时能够使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进而为林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笔者所在的隆阳区,为吸引更多的投资,加大了林业产业建设工作,确立了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建设模式,同时结合高黎贡山糯橄榄产业,扩大种植面积,展开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工作,并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的申报,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二)加大林业经济开发经营与管理的技术水平

目前,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导向,林业经济为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要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包括加大经营技术的研究力度。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国外淘汰的技术设备,并支持鼓励我国自主研发技术,使林业经济的发展走向现代化,同时可以与国内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林业技术设备,为林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应当提升林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吸收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提高创造力,总结适合当地发展的针对性策略与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幼苗成活率增加,提升幼苗培养技术,最终林业整体发展才能够得到保证。笔者所在的隆阳区内,将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把握的问题,区林业局已经将岗位培训视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内容,希望以此来提升林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具体实践中,已经开设核桃管护、森林防火、政策法规培训等多期针对性培训班,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正确对待林业资源与林业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中,林业资源应当是最根本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林业经济得到长期发展的资源储备保障,一旦林业资源不足,将会使林业经济的发展陷入尴尬局面中。针对这一情况,应当展开积极的经营体制革新,正确的对待林业资源与林业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认识到,脱离了资金的支持,单独的林业资源同样无法满足林业经济成熟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两者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共同发展进步的目标。

隆阳区为解决林业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发展相冲突的情况,将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当地木本油料基地的建设速度,并申请争取低效林改造等项目,力求将木本油料产业打造成为带领山区人民致富的产业。同时,展开积极的农村能源建设,新建沼气池、改造旧沼气池、引进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灶,以此来改善当地农民砍伐树木的情况,使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共同进步。

(四)引导林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路线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重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打破传统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的限制,防止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最终引导林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路线。在制定林业经济发展规划时,需要从长远出发,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优化林业整体经营机构,引入高科技含量的专业技术,合理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同时加大对于树苗的培养,使林业资源储备量不断增加,起到绿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效果,进而为林业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隆阳区在具体的工作中,为确保林业经济能够达到长期发展,坚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加大退耕还林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并申请新一批退耕还林工程,巩固绿化效果,同时组织石漠化综合治理、荒山造林等辅助项目。此外,隆阳区对辖区内森林火灾区的植被恢复工作限期开展,在当年必须清理完受灾林区,第二年造林验收结束,同时重视改善整体生态环境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确保生态平衡。

結语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已经成为国内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同时符合当前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环境的需求。对此应当针对当前林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解决策略,主要集中在吸引投资、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林业经济和林业资源两者并重等,最终才能引导林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林业经济发展在获取应有效益的同时,对绿色健康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振立,张执慧.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01).

[2]申雪梅.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林业,2015(06).

[3]欧阳瑞辉.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5(06).

[4]马鹏程,马伟,孙玲萍.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5(24).

[5]魏环.刍议林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2(21).

[6]黄智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4(15).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林业局)

作者:赵学香

加强管理我国林业经济论文 篇2:

沿海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绿色经济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为发展绿色经济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各地政府均积极投入到绿色经济发展中。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倡节约,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不但得到了世界各国与不同地区公众的普遍认同,而且得到了沿海城市与国家的大力关注。文章主要研究了沿海城市发展绿色经济中存在的不足,并自林业经济、绿色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农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沿海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措施。

关键词:绿色经济;林业经济;绿色能源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不但得到了世界各国与不同地区公众的普遍认同,而且得到了沿海城市与国家的大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沿海城市发展绿色经济中存在的不足,并自林业经济、绿色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农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沿海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措施。

一、绿色经济的界定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结合传统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协调,是产业经济为了达到保护环境、保证人类身体健康而创造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绿色经济不同于传统产业经济:传统产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使人类身体健康受到了较大影响,是一种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则是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充分利用资源能源、促进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新型经济。

绿色经济是一种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显著不同的新型经济结构,有利于达到保护自然环境、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发展绿色经济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经济模式。

二、沿海城市发展绿色经济中存在的不足

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近几年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绿色经济发展依然有待提升。当前沿海城市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并表现出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沿海城市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同时加大了排放量,建材行业、化工行业、造纸行业、钢铁行业排放出大量废气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沿海城市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明显上升,表现尤为突出的当属酸雨的出现,尤其是三明和南平。沿海城市消耗的能源资源不断增多,排放的废气废水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治理环境投资巨大,要想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则面临着诸多困难。党中央提出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沿海城市逐步意识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必须要利用最短时间完成能源结构调整,逐步引入大量新能源与再生能源,如天然气、水能与风能等,但數量过少。因此对于沿海城市来说,只有尽快实现能源、经济、环境三者的友好相处才能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二)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近几年沿海城市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水土流失严重现象依然没有得到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还存在着诸多不和谐之处,主要有下面这些表现:第一、沿海城市不具备丰富的土地资源,农耕用地数量过少,建设用地得不到批复。再有沿海城市还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问题,土质不断下降,农作物产量不断减少。第二、农民不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重视保护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量水土流失。当前沿海城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过多,对土壤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再有,虽然禽畜养殖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产生了大量污染物,远远居于工业污染之上。水产养殖分布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现象。第三、城市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治理。第四、还存在着严重的工业污染,工业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有的工业企业着眼于近期利益,而不重视保护环境。第五、有的社会公众不具备保护环境意识,当前虽然一部分消费者已经出现了绿色消费思想,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还需一定的时间。

三、沿海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措施

(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着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夯实绿色经济基础

沿海城市为了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继续发扬传统做法,切实解决存在的各种困难,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不可比拟的水热条件。第二、沿海城市还需着力引进高素质林业专业人才与先进林业技术,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主动联合当地高校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各企业单位还需意识到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引进复合型人才大力研发新型林业产品,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三、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先进做法,鼓励社会公众开展绿色消费。如应用价格补贴与绿色采购等各种方法,对购买绿色林产品的公众给予一定奖励。第四、林业生产还需兼顾其他三大产业发展,要想保证林地收益不断上升,还需重视招商引资工作。

(二)研发绿色能源,提倡节能减排,推行绿色经济

沿海城市要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则需考虑新能源开发、产业结构转型、减少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排放等各个方面因素。第一、沿海城市有着大量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这些丰富能源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其在将来一定时期内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所以开展新能源研发不但要具备高素质专业人才,深入探索新能源,而且还需及时推出优惠政策,为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创造良好的氛围。第二、产业结构尽快完成转型,严格限制高投入高排放产业的发展,鼓励其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改革步伐,对企业生产加强管理。鼓励其生产节能产品,自国家政策、财政资金、国家税收等各个方面为节能项目研发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我国工业尽快完成转型。国家还需重视第三产业发展。第三、限制建筑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建筑节能产品有待更新,创新重点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为了及时引进建筑节能技术,要大力开展建筑节能设计、提高施工技术与检测技术水平。鼓励建筑施工中引入节能墙体材料与隔热铝型窗框等新型材料,同时支持其应用节能空调。为了减少交通运输行业能量消耗,沿海城市也要投入大量资金,着力研发交通节能新技术,鼓励交通行业应用节能交通工具,建设高质量运输通道,如改革当前旅客运输结构与城市交通结构,建设一定数量的轨道交通,实现交通体系的节能减排。

(三)提高农民参与绿色经济积极性,发展特色农业

沿海城市还需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强调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农业生产中引进先进技术,主动应用新型农业生产科技,第一、发展绿色农业必须借助广大农民的主动参与,所以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与科学知识,农业专家与农林专业大学生要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对农民开展科学知识培训。第二、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农民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农业科技投资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多元化,对个人、企业、民间团体参与农业技术研发给予一定奖励,为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充足资金。农业资金投放要及时调整方向,在农业科学基础性研究方面加大投入比例,有力推动农业技术发展。第三、鼓励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产农药化肥必须创新,积极推广绿色农药与绿色化肥,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新技术,创建新型农业生产环境,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提高经济收益。鼓励特色突出的城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漳州则要大力发展自身特色产业,对企业、农民发展农产品绿色品牌的给予大力奖励,支持其进军国内外市场,推动绿色农业健康发展,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增加农产品出口数量,如海峡二岸花卉博览会活动,强调引进新技术、寻求合作伙伴、进军海内外市场。农业功能进一步增加,鼓励花博园、茶博园、生态园等快速发展,同时推动了农业文化与绿色经济的协调发展。再有,沿海城市还需结合农产品生产目标与当地自然环境着力研发科学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绿色农业产品。

参考文献:

[1]聂玉立,温湖炜.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1).

[2]张小刚.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市大丰区委党校)

作者:董伟

加强管理我国林业经济论文 篇3: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商业资本

摘要: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与繁荣,随着建设新农村的提出,发展农村,振兴农村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农村建设资金都是由国家财政支持,但是巨大需求缺口单靠政府一己之力难以发挥作用,而商业资本的进入农村,将为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商业资本的进入的可行性、进入方式以及发挥的积极效应作了论述。

关键字: 三农问题;新农村;商业资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但是我国农村地区人多,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至20万亿元人民币。仅仅靠国家财政来支持农业发展,显得力不从心。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上存在许多游离的商业资本,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商业资本在高利润的农村产业诱惑下不断向农村渗入,根据农业部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的利润率为10% ,商业流通的利润率为15%,而农业的利润率已经从1978年的5%提高到90年代的60%,成了经济部门中利润率最高的产业。商业企业资本的进入将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资本进入农村的原因分析

当前商业资本涉入农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新现象,但他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有其特定的内外因素:

1、外部因素分析

从企业的外部因素分析,主要是我国农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农业产业的调整和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变革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农业的发展面临了新的契机。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了我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好,已经把全面实现小康作为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对农产品的需求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从原来的数量型向质量型消费转变。农产品的需求的变化迫切需要农产品供给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使得传统农业领域一些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凸现了各种与农业相关的商机。与农业相关的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如花卉苗木、城市园林绿化、绿色有机食品,特种水产养殖,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这些行业近年来的扩张势头良好,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增长点。这正是商业资本进入的脸好时机。

农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大宗农产品粮食的农业政策进一步放宽。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速、农业领域的开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政策不断放宽。尤其在一些市场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实现市场化的粮食供销。粮食市场完全开放意味着农产品短缺时期以产量为中心的政策结束农业生产的市场机制进一步加强。农业领域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要素等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优化,为商业资本的进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优惠政策的引导、推动。商业资本涉入农业是当前农村出现的新生事物,给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在建设新村的前提下,纷纷出台了鼓励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在土地使用上商业资本投资的种植场、养殖业可以使土地的使用权不低于30年,用地面积也给与支持;在资金上国家可以在相关配套措施上给与支持;在税收税率和政策时间上放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支持商业资本进入农业,从而大大降低了商业资本进入成本。

2、内部因素分析

从内在因素看,主要在于目前一些商业企业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比较,自身在资金、管理、技术和经营规模上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正是当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优势。

资金优势。投资农业的商业企业一般都有比较多的资金,他们在农业经营过程中运用企业雄厚的资本实力进行起点高、投资高、产出高的企业生产,构建资金充裕,又有规模的农业生产企业,这是普通的农业生产者所不能达到的。

技术优势。与农户相比,工商企业相对重视农业技术的应用和经济效益,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达成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的合作协议,或者直接引进技术人才,确保技术优势。

经营管理优势。工商企业投资农业,积极运用工业成本管理、项目管理的经营方式经营农业,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通过加强管理是农业生产不断规范化、科学化,使农业生产取得较好效果。

规模优势。相对普通农户家庭经营,商业资本投资农业的规模化优势也非常突出,各类投资均较为注重规模。商业企业投资者他是按照企业的方式经营农业生产,克服了小农生产的弊端,能够形成规模。

二、企业商业资本的进入形式

要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最根本的核心问题就要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就,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力量不足,一方面农村资金缺口巨大,另一方面,资金的趋利性又导致农村资金不断外流,进一步扩大了“缺口”。近年来中国财政投入,相对于巨大的需求来讲,还难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资金。但是丰富的企业商业资本却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空白,大有作为。

科技研发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的农业更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企业通过深入农村,针对不同的农村气候、土壤条件研发适应性很强的产品品种和生产设备。特别是在种植上,应该培育优良的产品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在科技上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建立研发与生产相结合的农村新型企业基地。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通过不断努力研究,不断改良水稻品种,提高产量,然后广泛种植,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直接投资建厂。无商不活,要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就要把我国传统生产型农业向经营型农业转变,这就要许多企业扎根农村,建立富有现代气息的农业企业。商业资本在农村投资建厂,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即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低廉的劳动力,又可以针对当地的资源或文化特色生产出具有一定特色的产品。通过各种优势的耦合可以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只有农村企业不断发展才能够搞活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东部沿海的温州地区许多农村就是在许多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发展起来。

构建新型的农村合作组织。以前的农业合作组织基本上是农户自愿联合起来的,很少有外来商业资本的介入。商业资本可以在农户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贸易性质的农村合作组织,这种合作组织在经营上各守其责,农户重产品生产,农业组织重市场,在功能上对内加强管理和技术服务,对外收集市场信息和开拓市场,进而实现效益最佳化。这种方式在农业比较发达的美国、日本和法国常见,很少的合作组织却能在农业生产和贸易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可见农业新型组织的作用非常巨大。

建立农业融资体系。当前农村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而农民在使用资金的上没有一定的没有来源,没有保障体系。商业资本可以在农村建立金融和融资机构,为农村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对于国家的资金可以通过财政或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金融机构发行、代理,按商业原则运作,将筹集的资金运用到农村,增加“三农”投入,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建设物流中心。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也是农产品不断增值,走向市场的关键。通过建立物流中心,一方面不断完善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减少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之间的时间;另一方面增加附加服务,完善产品的价值链,使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不断延伸。现在许多物流中心在农村已经开始建立,如花卉业、中药类的物流中心不断涌现,他们不但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而且成为农产品的展览品台。

三、商业资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效应

社会投资经济效应。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再给企业自身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方面商业资本的进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出现资本乘数效应,许多相关的资金也涌入到农村,促进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

投资结构效应。在农业投入方面,改善了农村投资的结构,弥补了去他的投入的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农村信贷资金、农户自身积累的投入,从总量上一直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要建设新农村,迫切需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作为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必须融入大量的商业资本,优化传统的投入结构,弥补农业投入的不足。

农村结构调整的效应。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确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结构调整一直以来是我国政府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通过商业资本的投入带动了当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商业资本投入农业既能够大规模的从事种植业的开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名优特产品和优势产业又能够充实产品加工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并且资金的投入使用基本是从当地的资源优势出发,又能够增强优势产业或产品的优势地位,对一般的农户起到了榜样、示范和辐射作用,并且随着商业资本的进入与农业相关的第三产业会得到较快发展,这样就加快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整体竞争优势的提高。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 顾一夫.农业利用外资:风景这边独好.外向经济,1997,10:31-47.

[2]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我国农业[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 李焕彰,钱忠好.《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8:11-12.

[4] 潘伟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企业跨国发展[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作者:邓德胜 郑贵军

上一篇:污水处理企业设备管理论文下一篇:有线电视维修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