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论文

2022-04-30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与社会的绿色发展,绿色建筑概念逐渐深植人心。伴随环保产品成为市场主力军,消费者对于建材的环保、节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进一步应用绿色技术,结合无污染,无公害,无放射性环保建材,变成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论文 篇1:

绿色建筑保险市场需求分析研究

摘要:中国的绿色建筑行业正逐步从政策化推广走向市场化。然而在绿色建筑项目的实际落地阶段,各种风险逐一暴露。本文结合相关政策与标准,从多角度对绿色建筑保险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旨在为建筑行业的绿色金融产品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金融;保险

背景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步迈入发展阶段。2020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银监会等七部门再次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面积比例要达到70%这一目标。

上述文件为未来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也对金融行业参与中国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实践路线,包括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等绿色金融产品的研究和发展[1]。

1绿色保险与绿色建筑保险

绿色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环境风险治理机制。狭义来讲,绿色保险主要关注环境污染、生态治理或者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难等领域的问题,市场上相关的保险产品包括环境责任保险、气候保险、森林火灾险等[2]。但是,广义来讲,绿色保险属于整体的绿色金融范畴,除了狭义的环境问题相关保险,其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还应该持续扩大。凡是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保险产品都可以被称作“绿色保险”。

而建筑行业作为全球碳排放的重点出口,理所当然地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在建筑行业里推行绿色建筑保险制度,依托于绿色金融政策,将建筑行业与保险行业精准结合起来,推出“绿色建筑保险”,可有效地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发展实践证明,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绿色建筑涉及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新建建筑,又包括既有建筑的性能提升改造等工程类型,因此相关的绿色建筑保险产品的关注点也各有不同。根据收集汇总的资料整理得知,目前市场上实际存在的或概念性存在的绿色建筑保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绿色建筑星级评价保险

该类保险以能否成功获得约定的绿色建筑星级评价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以HM Risk和AIG美亚保险的绿色建筑工程险为例,如未能获得约定的绿色建筑星级,项目的重新认证、再调试、设备标准提升、逾期净租金损失等费用将由保险公司赔付。

2)绿色建筑能耗性能保险

该类保险以项目运行时建筑能耗能否达到约定指标要求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如未能达到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指标要求,保险公司将负责赔偿项目节能整改费用,或对能耗超标进行经济补偿。

3)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效保险

该类保险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指数或者能效能否达到约定的指标要求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可适用于应用风力、水力、阳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筑项目,光伏发电能效也可以纳入其中。

4)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贷款保证保险

该保险以绿色项目完成后能否达到预期的盈利效果作为保险的触发条件。为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新建绿色建筑、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园区等多种工程项目的贷款履约能力进行保证。

2绿色建筑的发展催生绿色建筑保险产品

绿色建筑保险产品的市场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会对于绿色建筑保险产品的需求与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又与政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2.1 政策因素

从2021年开始,中国进入“十四五规划”,各级政府都应当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转型作为重要任务。中国发展的绿色转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城镇化率将由59.6%(2018)提高到80%左右(2035)。在这个契机之下,各地方政府都将乐于引入绿色建筑保险机制,确保区域内的新建建筑、改造建筑都能够满足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在帮助建筑行业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推动低碳城市与社区的构建。

2.2经济因素

人民银行等提出的绿色金融本质是通过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使资本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日常业务中。绿色建筑保险作为重要的绿色金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资本投入的方向,影响金融机构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贷款政策。

之前,各地政府均出台了绿色建筑补贴的金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的发展没能更好的落实在工程施工和建筑运维阶段。引入绿色建筑保险保障建筑性能符合评价标准相应星级要求作为目标,将提升金融机构对于绿色建筑质量的信任,促使其将资源向绿色建筑的开发、设计、施工等相关企业倾斜。绿色建筑保险在为建设方提供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参考,在“环境保护”与“推动城镇化”之间建立良性循环。

2.3环境因素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坚定选择。目前,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把握城市建筑这一碳排放主体,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低碳城市不仅要通过创新的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要居民改变生活理念和方式。绿色建筑则是一个良好的促进载体,发展绿色建筑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城市居民减少碳排放。如重点要求居住区及公共建筑设置非机动车及新能源汽车停车位,发展绿色交通;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效率,采用节能灯具,降低能源消耗等。

2.4 技术需求

我国的绿色建筑行业在前期推广和发展阶段,广泛存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评估流程后置的问题。这样的技术路线造成了前一阶段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绿色建筑评价中的设计标识多,运行标识少,处于一种“有名无实、纸上谈兵”的状态。然而,仅仅通過施工图纸就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不再符合现有阶段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与要求,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获得评价的绿色建筑的实际建筑性能达不到绿色要求。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指出,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设工程竣工后进行。[3]这意味着需要通过建筑真实的性能来评价其是否满足绿色的要求,提升了获得标识的难度,也增加了建设方由于技术层面的失误造成无法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风险,如绿建设计不达标、绿建措施施工不落地、绿色建材采购不合规、绿色运维指标不满足要求等。因此,建设方可以通过购买绿色建筑保险的方式来控制上述风险,以避免更多的资金损失。

3 结束语

国内的绿色建筑正逐渐走向高标准、高水平化,这对行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绿色建筑保险,是绿色金融政策的一项重要尝试,也是合理控制绿色建筑实现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重要举措,将对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作者简介:姚家庆,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4.04,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智慧城市、绿色建筑、BIM与可持续设计,职称:LEED AP,助理工程师,户籍:辽宁沈阳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作者:姚家庆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论文 篇2:

绿色建筑中新型建材的应用

摘 要: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与社会的绿色发展,绿色建筑概念逐渐深植人心。伴随环保产品成为市场主力军,消费者对于建材的环保、节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进一步应用绿色技术,结合无污染,无公害,无放射性环保建材,变成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也正是以此作为基础对绿色新型建材特征,建筑材料与环保,建筑材料与节能,绿色建材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等做综合分析,最终目的是通过新型建材应用推动绿色建筑能够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新型建材;应用

现如今,绿色建筑被人们广泛推崇,伴随节能和环保类新型建材的推广,人们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提高不少。结合绿色技术,在建筑中适用无公害与无污染还有无放射性物质新型节能和环保建材,逐渐变成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认为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实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代表建筑中传统意义的绿化,建筑中设有植被、花园等绿色植物并不能说明这栋建筑就是绿色建筑。绿色是一个概念,代表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进而充分利用外部自然环境资源,为人类营造出一个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内环境。绿色建筑融合周边自然,人文条件,凭借生态学和建筑学相关理论与现代科技举措,科学设计,架构出一个和谐的建筑内外空间系统,并推动系统内各因素有机融合,使之具备优良气候环境和生物气候的调控能力,为人们缔造舒适环境,推动人,建筑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象征多功能,环境好,科技含量高并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不仅对生态环境不会构成危害,而且能和环境共同发展。

2 绿色新型建材基本特征

任何建筑都是以建筑材料为物质基础的,绿色建筑也不例外。而绿色建筑的特征决定了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特征。传统建筑材料从制备、运输到施工,并不具备绿色建筑所要求的节能、环保、可持续性。所以绿色建筑所使用的绿色新型建筑材料应具备相应特征。首先,建材制备应尽量避免天然资源的使用,使用尾矿,废渣等废弃物。制备过程应采用无污染、低能耗的生产工艺。产品不能对人身体健康构成损害,还要对人体健康有益。产品功能应足够广泛。产品可再循环利用,废弃物应无害排放,杜绝二次污染。绿色建筑代表二十一世纪新型材料发展方向,满足全球发展趋势与人类要求地一类建筑材料,未来建材领域当中会逐渐趋于主导地位,成为未来建材发展必然走向。

3 绿色新型建材的环保性

伴随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环境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部分传统建材经化工材料所制,包含有毒物质。该类建筑材料会向室内排放有毒的气体,对于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环保局专家对十栋新建筑做抽样检测,结果发现,室内空气当中超过五百种化学物质,要比室外多出许多倍。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不单包含产品制造,产品使用,还包含原料采集与废物循环这些阶段。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采矿、提取、制备、生产加工、运输、使用与废弃,伴有大量资源与能源消耗,排放大量废水,废渣与废气,对人类生存环境有所污染,比如像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噪声,光与放射物污染等。在使用过程中,劣质建筑材料排放有害物质将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最后,传统建材再循环利用率低,废弃会造成二次污染。建筑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绿色建筑所使用的绿色新型建材,在生产,使用,废弃与循环再生过程当中,应同生态环境互相融合,符合最少资源与能源消耗原则,达到最小与无污染,最优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利用率这些要求。绿色新型建材的环保性会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环保性。

4 绿色新型建材的节能性

我国建筑能耗的形势非常严峻,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缓解这种严峻形势的途径之一。绿色新型建材的节能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节约能源,二是节约资源,是保证绿色建筑节能性的基础。同样,节能应该贯穿建筑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在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低能耗的生产工艺,应尽量采用工业废料作为原料。在使用过程中,建筑材料应具备相应的功能来实现节能目标,例如建筑的围护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应保证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进而实现整栋建筑物良好的保温隔热性。最后,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再循环利用性,例如钢材、再生砖等,尽可能的降低建筑物寿命终结时的资源浪费。

5 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性

传统建筑通常伴有大量的噪声污染,水污染与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会大大降低人的舒适性,而人类总是在不断追求建筑的舒适性的,这种矛盾使得传统的、非“绿色”的建筑寿命严重缩短,并且给人类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而可持续发展则是建筑行业现在及将来的永恒主题。绿色新型建材不仅可以杜绝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资源与能源,而且对人们身心健康是有非常大好处的,也就是说绿色新型建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融合、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融合,现在与未来的统一融合的基本保障。这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绿色新型建筑材料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未来也必将成为市场主流。

6 结语

综上所述,当绿色建筑的各方面技术伴随社会进步,技术进步逐渐完善、逐渐普及起来时,具备环保性、节能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的绿色新型建筑材料必然会逐渐成为建筑商选取建筑材料的主要标准。虽然,绿色新型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成本略微昂贵,短期来看经济性不够好,但是若秉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在社会效益上会带来可观收益,在经济效益上同样具有良好收益。当然,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只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同时还应当加强管理和各种措施来减少绿色建筑建设所需成本。绿色建筑不单可以给人们带来越发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能够大量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因此,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GB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 赵学英,耿宝钢.绿色节能工业建筑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2010 (S1).

作者:李浩文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论文 篇3:

室内绿色设计研究

[摘 要]绿色的概念,是一段时间来国内外各界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其内容包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等。现在不少设计师转向更深层次上探索室内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种尝试性的设计创新,标志着室内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室内绿色设计概念的提出,成为当今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通过对实施室内绿色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分析,得出实施室内绿色设计的结论。

[关键词]室内设计 绿色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室内绿色设计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的世界,生活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现代化的通讯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时空。日益膨胀的人口和越来越高的生活追求,促使生产高速发展。需求与资源的矛盾愈来愈尖锐。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却日益恶化。人类社会改造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危机。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生存的头号难题。室内设计作为一间空间艺术,无可置疑地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观点出发,工业文明后创造的人工环境实际上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作为现代人工环境的主体一建筑及其室内,自然在其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未来的室内设计应是一种绿色设计。”这里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现代室内所使用的环境系统和装修材料,如空调,涂料之类,都在不同程度地散发着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必须采用新技术使其达到洁净的绿色要求。二是如何创造生态建筑,使室内空间系统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同时这里也包含在室内外空间大量运用绿化手段。用绿色植物创造人工生态环境的问题。

中国古典哲学历来主张“天人合一”,中国传统的建筑历来注重与自然的交融。因此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哲学理论与建筑实践的结合,虽然这里面不乏迷信的成分,但它却蕴含了环境设计的理念。它注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人文地理的行为地理学“环境心理学”中有着同样的论述。体现于21世纪的绿色设计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有着完全相融的理念。今天我们正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世界在新世纪面对的重大课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绿色设计已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

二、室内绿色设计现状

许多室内设计中,因无视绿色而导致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总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要予以考虑:功能设计不合理、过多的设计、对建筑结构的再施工、过多的能源浪费、建材使用的不当和人性关爱的漠视等。

1.功能设计不合理

由功能设计不合理带来的各种浪费往往是潜在性的,其原因有多方面,从建筑自身的角度来讲,建筑设计的不合理或后期使用功能与初期设计的功能不相符而带来的交通组织面积的浪费,如空间过于迂回,隔墙过多或空间过高,装修时必须吊太低的天棚等等。

2.过多的设计

不考虑室内的功能与性能特点,不以最符合其本身特点的室内设计语汇与方式完成,而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盲目地进行设计的堆积,也带来了很大的浪费。设计师应充分把握住人们在不同时期对欣赏格调的变化,这既是一个审美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因为过多的设计无疑会消耗大量的建材,也使得人们的审美趣味走向一个反面——以浪费资源为美。设计师应担当起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导师作用,极力推行符合环保精神的审美标准,说服社会说服建设者,决不应产生价值观的误导。

3.对建筑结构的再施工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室内装修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结构改动。这些结构的改动对于建筑自身来讲,非但影响了原有的结构稳定性,还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巨量的废弃物以及拆除时的粉尘污染,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在室内设计的阶段中,应充分考虑原有建筑结构的利用,尽量避免对结构有伤害的设计,而应该在布置功能与空间时仔细研究既有的结构与空间形式,充分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间结构的二次施工,完全避免三次施工的出现。

4.过多的能源浪费

能源的节省从最根本上是资源的节省,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室内最大的能耗往往来自环境控制中的设备需求,如何节省能源就应该避免大量的设置过多的没有必要的设备。自然能的利用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应逐渐引入室内设计,良好地组织与配合各种能源的合理使用,是我们应当仔细考虑的重要问题。

5.建材使用不当

室内装修是由各类建材的施工与组织完成的,合理的建材使用成为室内设计的关键,而建材本身也是绿色问题的核心。大量的化工材料含有对人体有伤害的各种物质,虽然在短时间内对人体不会带来明显的伤害,但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人身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避免或减少这类建材的使用对环境和人身有益。

6.人性关爱的漠视

设计的本质在于对人性的关爱,也是绿色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室内设计中的见物不见人和以偏概全的手法是对人性关爱的漠视。体现在对老龄人群、残疾人群、特殊职业人群生活环境的设计。也体现在设计者专业技能基本素养的缺失。

三、实施室内绿色设计的措施

室内绿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一致行动。首先应该在社会观念上形成共识,建立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和绿色的美学观;其次应在业内围绕着绿色的室内理念进行全面的考虑,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方针贯穿到设计与施工的各个环节。我国《环境保护法》上有关环境的规定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名胜古迹、温泉等,而另外一个层次的保护则包括对隐形环境的保护如光、声、电磁、气氛、色彩、变化的关系和因素,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注意到硬件的设计,忽视了弹性的破坏、恶化和减少,甚至忘掉了软件(隐形)的部分,即忘记了室内设计的目的而造成建筑装饰中对生态平衡的间接性破坏,避免脱离经济基础的高消费、高标准和单一模式。室内设计者要明白空间氛围的创造才是艺术形象在室内体现的最终目标。把握好实体与虚形的关系,不以界面表现为设计的终极,才能为绿色设计奠定良好的概念基础。

1.更新设计观念

引进绿色观念设计,设计者起到主导作用,设计者应该引导社会接受绿色美学,尽量采用简约的设计理念,引入绿色观念设计师应起到主导作用,从设计自身来讲应修正建设者的不良思想,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头脑,引导社会接受绿色美学,使全社会逐渐认同符合生态原则的室内绿色设计风格,确立正确的观念与意识,这是室内绿色设计的基础。而在设计师本身也应尽量采用简约的设计理念,在节省能源的前提下,设计出既简约又符合业主的要求,提倡各类符合生态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各种设计方式。从风格、选材、施工方式等诸多方面统一考虑。

2.采用高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真正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可利用科学技术活动交叉性、复杂性、多样性特点所提供的各类平台,打破行业的界墙与相关专业进行广泛的合作。

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微电子与光电子结合,多媒体与宽带网络技术结合,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结合,超级并行计算机与虚拟现实结合,智能计算与认知、脑科学结合,以及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结合实现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室内设计行业设计领域的革命。

3.开放式的设计体系

在室内设计时应考虑空间的进一步发展而做弹性设计。一些建筑的部位如果不定性或明显的有再发展的可能,应考虑将来变化的可行性,其改变并非是进行局部的重新装修,而是用加建的方式来完成。这就需要设计师用开放的体系,以可成长、可重组、可抽换的手法,对分隔部位进行预先的潜伏设计,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因局部的改变而带来的二次装修中的浪费。 空间可根据活动性质、住民数量、及个人对封闭性与隐私感的重视程度,轻易地被改变。除了必需的基本元件外,其他间隔皆可遁没于空间之外。根据使用者的特定需求,一个变化的量体可以不费力地从开放空间滑行到其他房间之中。

4.再生材料的利用

滥用材料过度装修还是合理用料适度装修,成为衡量设计者环保意识的水平。设计者要抛弃材料也流行的一般观念,树立正确的用材料观。绿色的选材概念出发,在装修设计中能用一种材料解决就不用两种,能用可再生的环保材料就不用不可再生的非环保材料。

材料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材料室内设计只能是无米之炊。不同的材料可以代表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材料可以造就不同的空间样式;不同的材料可以营造不同的装饰风格;材料甚至可以左右设计的流行时尚;作为绿色设计的战略目标,在现阶段也只有从材料寻求突破。

由于材料的环保逆转特征,出于绿色设计的需要:我们一方面期待新型环保材料的出现,一方面要在现有材料的应用中,尽可能因时因地制宜选用符合环保概念的材料。

5.关注人性化设计

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人是室内设计的核心,设计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每个室内空间都有不同的组合、生存和发展方式,这就使得设计师面对的是各不相同风格的设计,不可用一个模式去硬套千姿的大千世界,而应以个性化的设计为这多彩的生活添一笔浓妆。

四、结论

室内绿色设计将是室内设计历史发展进程上的新阶段,对于绿色的研究将促使我们树立完整的环保观念,熟悉生态原理从而创作和设计绿色的室内。绿色原理的运用将从根本上革新我们的室内设计观念,使室内设计创作的道路更加宽广,使下一个世纪创造出的建筑环境更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迎接室内设计绿色时期的到来,我们应当开始从组织、思想舆论、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做相应的准备,推广绿色的知识使社会各界加强生态学的意识;建立相应的组织对绿色概念进行研究;参加世界范围内的绿色问题研究,学习先进的、成功的经验与作法;出版界应关注绿色方面书刊的发行,组织翻译、编写,为绿色时期的到来做教育和宣传;让他们充分了解绿色的基本概念以及运用的方法和重要性;政府应有相应的法规,从较高的程度上来管理和约束设计与施工部门,引导他们为绿色环境的实施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黄丹麾.生态建筑[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3]景星蓉.谈绿色生态住宅小区[M].北京:工业建筑出版社,2003.

[4]徐惠风.室内绿化装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黄艳.环境艺术概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陈丽艳 程兆庆

上一篇:铁路施工企业物资成本控制论文下一篇:农村学校布局安全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