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报告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4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积极创设新的教学环境,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教师报告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师报告素质教育论文 篇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不利于教育发展的因素,对乡村基础教育带来影响。结合乡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实,对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提高乡村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

[文献标志码]A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存在不利于教育发展的因素,阻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促进语文教育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具备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语文教师队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存在结构失衡的情况,制约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对教育质量有极大影响,年轻教师有新颖的教学方式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中老年教师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各具优势。老中青年龄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取得较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师占了近半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乡村小学招进大批师范毕业生加入语文教师队伍中,给语文教师队伍有力的补充。但30-45岁阶段的语文教师偏少,使语文教师队伍年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2.性别结构不合理

教师性别不同,在性格、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对学生的成长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合理的性别比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队伍,女教师占了绝大部分,语文教师队伍性别失衡,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性别结构不合理的教师队伍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的培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

教师的职称级别、学历水平反映了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水平、文化素养的高低。职称、学历水平的结构体现教师队伍整体综合水平,对教育教学质量有极大影响。乡村小学,特别是偏远的教学点,语文教师中几乎没有高级职称,中老年教师一般为一级,年轻教师多为三级。学历上,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年长者多是高中或中师毕业,甚至只是初中毕业;年轻教师主要是专科毕业的水平,本科毕业的几乎没有。另外,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流失严重,一些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流向条件好的学校,也加重了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二)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乡村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备受关注,但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状况却令人忧虑,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偏低

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学历普遍较低,特别是年纪偏大者,多是高中甚至是初中毕业生。据调查,“教学点和村小本科以上学历比重都仅仅占到四成以上,不到一半比例。”“村小和教学点仍有12.45%和20.26%的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师,教学点明显多于村小。”学历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难于满足当前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部分中年教师毕业于大中专院校,但他们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学习并参加工作,知识面狭窄,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是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欠缺合理性。而年轻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但工作时间短,专业能力还没有形成。可见,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明显偏低,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基础教育对语文教师的需求。

2.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组织者、发动者、评定者,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闭塞的环境中工作,缺少外出学习的机会,加上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等因素,缺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主动性,缺少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机会,“仍有相当多的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对实施素质教育缺乏基本的认识”。四在教学中保持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乡村小学优秀语文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不稳定一直以来,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活艰苦、教学条件落后、福利待遇低,而且远离城市,交通闭塞不便。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低,因此,致使乡村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从流失教师的年龄来看,25~30岁年龄阶段的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大,占52.17%。”19“年龄在30~45岁阶段的骨干教师数量排名第二,占样本容量的28.46%。”5I并且“由边远、贫困的农村向乡镇,乡镇向县城,县城向城市,中西部向东部的无序、单向流动。”间乡村小学优秀语文教师的严重流失,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是抑制当前乡村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教师队伍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语文教师队伍不容乐观的状况,建设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是促进乡村小学语文教育刻不容缓的事。

(一)提高福利待遇,稳定语文教师队伍

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生活中也有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求。低下的待遇、社会地位等也影响着教師对工作的态度,也会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提高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待遇,对建设“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确保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稳定是极为重要的。

为稳定教师队伍,各级政府在财政上对资金的投入加以完善,为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提供可靠的保障;对条件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额外发放岗位津贴,用来补偿他们在艰苦条件下的工作付出。此外,国家也应该不断完善乡村教师医疗保险和住房等各种社会保障。通过待遇的提高以及各种社会保障的完善,使乡村小学教师能够安心于乡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稳定乡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完善培训体系,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质

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升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完善教师的培训体系,利用培训的方式提高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加强对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1.丰富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有的最基本素质,位于教师素质的最基础层次。语文教学效率、质量和水平受语文教师语文专业知识水平的直接影响。语文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17在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政策手段,加大对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激励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参加提升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语文教师不仅能掌握前沿的教育知识,而且也能掌握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理解语文学科的文化、文学,文章、语言文字等不同层次的内涵;掌握各类文体写作的基本知识,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培训中,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既掌握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教学中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文化知识基础,才能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8有助于他们深入教育教学、更好地钻研教材,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2.提高语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合作能力,其中教学能力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课堂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能力等等。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提高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是教育部门、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乡村小学可以结合本区域、本校语文教师的实际,建立起与本区域、本校教师实际情况相符的培训制度,加强对教师在职教育的培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各种专业能力。培训过程中,“专业技能必须更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语文教师亟待更新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文本解读和课程开发、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语文教学反思能力。”10行政部门和学校等机构要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并对培训的资金、时间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要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建立健全的培训评估制度,对教师培训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还要对教师培训进行评价。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也要鼓励、支持教师进行自学,对教师的自学给予支持并提供便利。

三、加强师德建设,增强语文教师职业使命感

“职业使命感是一种对所从事职业的强烈感情,在职业过程中体验到强烈的意义感,教师的职业使命感是教师对自身肩负职业使命、职责、任务等的认同和内化”。川教师具备了强烈职业使命感,就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会把精力无私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社会、国家赋予自己的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等任务、职责的认同,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

新的教育形势下,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及劳动支出失衡与经济待遇低下的境况中,很多语文教师丧失了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想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为促进乡村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小学语文教师树立致力于乡村教育的信念,乡村学校应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使乡村小学教师能够爱岗敬业,工作中勤勤恳恳、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并能以身作则,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增强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使命感,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古西敏.河南省L市乡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杨企贤.C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5]黄春建.专业发展视野下广西X县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6]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6(9).

[7]何惠.高职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原因和对策探析[J].语文建设,2014(1).

[8]鄧琴.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8(3).

[9]叶荣荣.河北省南皮县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0]徐雁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辽宁教育研究,2008(6).

[11]赵生玉,陈铎,廖传景.中小学教师职业使命感群体差异的实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

作者:冯素恒 宋汪洋

语文教师报告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积极创设新的教学环境,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一、多采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时会以来个人的学习积极性,要是却决于教师的教学引导,但要想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多使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创设趣味化的语文教学情境时,进而更好的实现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功利性和智力教育,学生的语文学习多是被动的、机械的,学习体验也多是枯燥与乏味,这会严重影响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趣味化的语文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乐趣。例如,在初中语文“塞文失马”的寓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故事情节中的哲理,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导入一个趣味化的故事情境,如制作一个FLASH动画,对“塞文失马”的故事情节进行动态化的展示,接下来语文教师可以导入与之相关的各种语文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会更有保障。

二、多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

初中语文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学习需求,多开展生活化的语文课程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感受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价值与魅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达成“学以致用”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例如,在初中语文 “我的母亲”的教学中,除了要达成知识性的语文教学目标外,其实还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有利契机,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与母亲进行相处时候的种种情感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体会母爱的伟大,加深对自己母亲的理解和爱戴,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多采取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完全依赖于教材,语文教师还需要有意识的加强课堂内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有限衔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具备实践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丰富初中语文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在语文课堂外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实践空间,留足自主探究学习时间,丰富学生实践性学习的途径和渠道,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发展。例如,在“敬畏自然”的教学之后,初中语文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让学生针对身边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森林砍伐等自然破坏问题做一个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针对一些现实问题组织一堂演讲比赛或辩论赛,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德育素质

四、多采取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导入互动性的教学项目,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互动讨论,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下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评价环节,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必要“事必躬亲”,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对比与互学中实现共同进步,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上关于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各项教学活动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优质与高效。

(作者单位:甘肃静宁县祁川初级中学)

作者:马进步

语文教师报告素质教育论文 篇3:

语文学科教师培训的误区与对策

强化语文教师培训是积极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师加快专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和迫切愿望。它是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拓展、一种有益的借鉴和补充。目前各地为了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相继推出了各种培训,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培训意识不强

目前好多的语文教师培训意识不强,对培训的认识不够,不能主动参与培训,往往都是学校安排的就去,不安排的就不想去,更有的教师把培训当作是一次旅游,到培训地点不去参加培训,而是到景点去游玩。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学习与工作、家庭各方面的矛盾影响他们接受培训的愿望。再者培训后缺少相应的考核制度,培训效果好与差都不会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使得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是消极的。学校及教师不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对进修培训也不积极参与,培训的实效自然会降低。

对策:首先,在平时要通过会议、个别交流、评比等方式来让语文教师转变旧的培训观念,树立终身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主动要求参加培训,其次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和可能。多鼓励语文教师走出去上交流课或公开课,当他们感觉到自己现有的知识已经不能驾驭课堂的时候,他们想参加培训的愿望就会与日俱增。再次,用奖励杠杆来激发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完善语文教师培训监督制度,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把教师进修培训获得的成绩与他们的晋职与评优等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误区二:培训形式单一

培训方式单一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培训地点几乎都局限在校内。校内培训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地束缚在校内,久而久之,不仅会让教师们的视野越来越小,而且培训的理论知识难以与现实相结合。现在的培训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怪圈,几乎都是台上自说自讲,台下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睡觉,没有讲与听之间的互动。要么就是一定要请特级教师来上示范课或请专家来做报告,都是先上课,然后再谈自己教学的思想,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完之后,教师却很少把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融进自己的语文教学当中,用他们的话就是说,特级就是特级,他们的课我们只能欣赏,是学不来的。这让培训效果打了一个大折扣。

对策:首先,要探索培训新模式,采用“案例+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培训。因为语文教师最需要的是在现实教学中对自己进行指导。所以,我们的培训可以走进语文课堂,对常态课进行分析与解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相信这种培训模式能激发语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活动中,培训者引导教师们围绕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问题的设计、小组活动的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角色作用的发挥等进行分析讨论。这种培训模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培训时要营造一个和谐、互动的培训空间,让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参与进来,能够敢于与专家对话或争鸣,活动中,先由教师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困惑、新问题提出来,再由学科专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指导,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帮助参训教师排忧解难,从而提高参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

误区三:培训内容雷同

现在的语文教师培训,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着重介绍理论方面的知识,缺乏实践性、新颖性、前沿性的内容,培训内容基本上都是雷同的。多数都是解读新课改,或大谈特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精神。与当前的语文教学相脱节,没有涉及到中小学的实际教学需要与教改的要求,更谈不到有针对性地对接受培训的老师进行因人施教。因此,这种培训内容中有助于系统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很少,实际效果也不明显。

对策:首先,在培训中应关注教师经验。教师的经验直接影响对培训内容的认可,他们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培训活动,学习什么,学习效果等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评判。如果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脱离,那么很难激起语文教师的培训欲望,而如果我们的培训符合教师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师就会感觉到这样的培训非常符合自己的实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够起到借鉴作用。所以,我们的培训要关注教师的经验,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其次,培训内容要经过精心挑选,不能信手拈来,要先分析培训对象的实际水平,然后安排培训内容,去除那些不适应培训对象水平的内容。让我们的培训内容真正对语文教师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

范春杰,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作者:范春杰

上一篇:教学资源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