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旅游文化思考论文

2022-04-20

摘要农村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村旅游问题却鲜有问津。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我国农村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对合理的解决对策与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村旅游文化思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旅游文化思考论文 篇1:

城乡一体化环境中的农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

摘要:本文基于农村旅游发展现状,对农村旅游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提出必须做好农村旅游规划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做好农村旅游土地管理及制度制定工作,做好农村旅游相关制度与标准制定工作,做好农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农村旅游生态与资源保护工作,从而为农村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旅游;现状;发展路径

一、引言:

从我国农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我国农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农村旅游发展现状,对城乡一体化环境中我国农村旅游发展路径与保障对策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旅游发展现状

在城乡一体化环境下,我国农村旅游发展充满着机遇,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充满着挑战与陷阱,呈现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城乡一体化环境下农村旅游发展路径

(一)做好农村旅游规划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

受城乡二元机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相较城市地区普遍比较薄弱,制约了农村旅游发展。在当前城乡一体化环境下,我国必须提高对农村旅游规划及配套设施建设重视。农村旅游发展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涉及面广,投入量大,在建设之前应注意规划先行,强调农村旅游及其配套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程序性与效率导向,对农村旅游发展整体性与长期性以及未来性加以思考,在此基础上对农村旅游发展配套设施功能与承载力进行规划。

(二)做好农村旅游土地管理及制度制定工作

在农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土地与其密切相关,农村旅游发展所需硬件设施建设等均需要落在土地上。由于农村产权残缺以法律政策不健全等影响,农村发展发展在土地利用方面较难得到保障,对农村旅游征地政策与农村旅游土地流转政策进行规范,使推动农村旅游发展重要保障。在农村土地制度调整方面,我国各地应对三大问题综合考虑:首先,需遵循国家在土地政策上“三不得”原则,不得对土地所有制性质进行改变,不得对土地用途进行改变,不得对农村土地权益进行损坏;其次需要坚持农民平等互惠前提,保障农民在农村旅游发展中拥有平等谈判地位,以及在农村旅游土地利用方面监管权力,做好农民权益保障与补偿工作;再次,对土地流转风险进行规避和应对,紧守耕地面积红线,对农村生态环境与特色进行保护。

(三)做好农村旅游相关制度与标准制定工作

城乡一体化环境下,农村旅游发展还需要进入依法依规治旅常态化阶段。针对我国农村旅游相关制度与标准欠缺问题,我国必须做好农村旅游相关制度与标准制定工作。在农村旅游相关制度与标准制度上,我国可从地方性相关制度与标准制度入手,做到三管齐下:第一,因地制宜对农村旅游监管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做好农村旅游发展中各项问题预防与监督工作,确保农村旅游发展实现有法可依及有法必依,积极推进农村旅游发展问题整改工作;第二,对符合农村旅游发展实际的评估标准加以建立,将农村旅游产品规格、品质以及服务标准等均纳入评估标准体系中,保证农村旅游发展趋向标准化;第三,对专门化农村旅游监管机构进行设立,依据法律规定及评估标准对农村旅游入行、运营、发展等各项环节进行监管,促进农村旅游发展规范化。

(四)做好农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农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类问题的出现,大多与旅游从业者素质有关,农村旅游旅游从业者是推动农村旅游能否健康发展重要因素,高素质旅游从业者才能促进农村旅游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村旅游从业者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守者,不仅存在年龄较大问题,而且存在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在发展农村旅游过程中,必须做好农村旅游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各地政府可借助多渠道对农村旅游知识与政府政策进行普及,提升農民在农村旅游认知度与参与方面热情,对农民市场化运作意识进行培养,提高其生态保护意识以及农村旅游发展法律意识等;

(五)做好农村旅游生态与资源保护工作

农村旅游当前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等现象,不仅给农村旅游品质与农村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制约着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必须提高重视,在农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做好农村旅游生态与资源保护工作。我国农村旅游开发建设,需以专业人员规划为基础,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必须加强管理,对农村旅游环境承载量进行科学评估,指导农村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并以此为指导对农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盘布局,将人造设施有机融合到自然环境中,促使其协调统一;同时对农村环境保护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有效治理农村旅游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结语:

农村旅游发展必须重视自身“乡村性”,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着重对农村“原真性”资源保护;农村旅游监管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应立足当地实际问题,对地方性农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办法等进行出台,加强在农村旅游管理与评价技术方面研究,全力保护农村旅游生态与资源,为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家威.发展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支援新农村建设[J].林业科技情报.2007(01)

[2]陈静.刍议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3]罗景峰.我国乡村旅游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J].徽农业科学. 2013(33)

[4]石景秀.我国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4)

[5]苏志平.江苏省农村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地区差异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

[6]刘佳源.浅析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J].中国市场. 2011(06)

作者:张向娟

农村旅游文化思考论文 篇2:

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村旅游问题却鲜有问津。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我国农村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对合理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村旅游市场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开发对策

Domestic Rural Tourism Marke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QIAN Baoping[1], ZHAO Wanshu[2]

([1]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Anhui University, Anhui, Hefei 230601;

[2]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Key wordsrural tourism market; existing problems; cause analysi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1 我国农村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比去年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48.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①

1.2 存在问题

1.2.1 消费档次低且结构欠合理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总支出虽然都在不断增长,但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基本维持在200-300元消费水平上,还不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1/4。(见表1)

表12002年以来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单位:(元)

(资料来源:①《中国统计年鉴》②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发布数据)

农民旅游与城镇居民旅游相比,虽然在旅游总人数上占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消费水平低、旅游消费相对规模小,导致其消费结构不合理。从消费结构上看,主要以交通费、参观游览费、购物为主;娱乐、餐饮、通讯、等非必要消费支出相对较少。

1.2.2 有效市场供给不足,缺乏针对性

(1)适合农民的旅游产品欠缺。旅游市场上针对农村旅游市场的中低端旅游产品较少,有效市场供给不足。(2)适合农民的旅游价格较少。由于农民消费档次较低,农民出游的低消费现象使得利润空间较小,使得农民旅游产品开发困难。(3)引导农民旅游的渠道缺乏。我国农村居民分散居住情况比较普遍,使得旅行社在农村布设销售网络的各项成本较高,这无形当中制约了农民的出游率。

1.2.3 农民旅游缺乏成熟的消费观念

传统的勤俭节约思想使农民积累观念根深蒂固,农民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落后现象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对于现代旅游的各种形式认识不足,以为旅游休闲只是到大城市里看看热闹,或者是到宗教文化色彩比较浓郁的地方朝拜,对旅游的“行、游、住、吃、购、娱”六要素的全方位服务并不看重。

1.2.4 农村旅游人数分布结构不合理,区域差异性明显

相对于人口近九亿的庞大农村旅游市场,我国农村旅游的普及率还很低,而且分布不合理。就大的区域范围来讲,我国的农民旅游大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因为这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小的区域范围来讲,农民旅游大多集中在发达的大中城市周围农村。

1.2.5 缺少专门的导游服务人员

在我国导游人员很多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观念又有所不同,沟通交流相对困难,造成旅游过程中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导游欺诈现象大有存在。

2 我国农村旅游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农民自身原因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农民旅游的现状,本人进行了口头的随机问卷调查(虽是不完全统计,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制约农民外出旅游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见表2)

表2农民外出旅游状况调查统计结果

调查分析表明,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居民外出旅游的主要因素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包括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及生活观念等方面。

(1)传统生活习惯。我国农村居民长期以来被固守在土地上,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外出旅游,如表2所见,有近61%的农民对旅游没有兴趣。另外受自身现实条件的制约,他们不愿意出门。这说明农村居民仍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大多农民仍存在一种封闭保守的思想,对旅游缺乏兴趣。(2)文化水平较落后,农民旅游意识淡薄。如表2所见,大多农民朋友(80.33%)认为旅游是一种奢侈品,对外出旅游存在“误解”。

2.2 市场原因

旅游产品在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都很难与农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衔接。首先,市场上农村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产品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需求相符合。很多旅行社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其次是价格问题,由于农民出游一般都抱有节俭的思想,能省则省,旅行社无法获得丰厚的利润,使得旅行社不太愿意涉足农村旅游市场;再次,旅行社在乡镇设立销售网络的成本太高,一般只设到县城,服务网络不能有效的满足农村旅游的特殊需求。

2.3 旅游管理部门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对农村旅游市场的重视不够,导致农村旅游环境质量低下,交通、通信配套设施落后、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大,严重阻碍了农村旅游的发展。其次,在我国农民长期生活在偏远的乡村、自身素质不高、加之对外部世界陌生,外出旅游会带去一些与旅游地不相协调的音符,造成部分旅游管理部门对农民的不尊重和轻视。

3 发展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和促销力度,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有选择地强化对农村旅游市场的宣传和促销力度,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使旅游有益人生的观念深入到民心中去,改变农民对旅游的片面认知。政府和旅游企业等相关部门要多手段、多方式地加强农村旅游市场的宣传和促销(如可利用电视媒体、广播、墙体广告等),这些都是对农村居民进行旅游宣传的最佳媒介。

3.2 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民旅游产品

针对农村旅游市场的特点,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首先应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因为这与我国农村旅游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符。此外,应设计些特色旅游产品以满足农民的特殊需求。相对应农民的旅游需求,可参考下表。(见表3)

表3不同旅游需求所对应的旅游产品②

3.3 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农村旅游

首先,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要提高对开发农村旅游市场的认识。发展农村旅游将会给我国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旅游业的形象和地位;合理地开发农村旅游市场,有利于发展经济、扩大内需;促进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其次,旅游企业要对农村旅游市场的地位有正确的认知,不能因为利润少,无视其存在和开发。旅游企业应在旅游产品的内容、价格、网络服务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来满足农村旅游市场的需求。

3.4 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首先,加大适合服务于农民游客的旅游人员的培训力度,其次,建立健全质量检查监督机制,坚决打击各种欺诈农民游客的行为。再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5 培养专门服务于农村旅游团队的人才

各地要重视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为此,可采取集中培训和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另外,大学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课程设置,培养适合农村旅游所急需的人才。

3.6 旅游与农民致富相结合

旅游和农民致富相结合是发展农村旅游市场的最佳结合点。让旅游的同时,又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和发展生产,如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华西村、南街村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农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③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逐渐变化,在我国对农村旅游市场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研究领域前景广大,战略意义深远,有着很强的经济社会实践价值。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国内居民旅游统计报表.2000-2008年.

②王红,高夏芳.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8(6):107.

③尹微,许静.对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消费导刊,2009:3.

参考文献

[1]刘小泉.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及策略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9).

[2]曹瑞琴.浅议农民旅游.改革与开放.2009(7).

[3]徐国飞.论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迟缓原因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10下).

[4]曹新向,梁留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经济地理,2005.3.25(2).

[5]尹华光,黎克双.简论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世纪桥,2007(1).

[6]熊明均.开发农民旅游的swot分析.产业经济,2008(3下).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钱宝平 赵万书

农村旅游文化思考论文 篇3:

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开展农村文化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云南省农村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的现况、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文化旅游;问题;对策建议;云南省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来说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除了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区域优势,创新思维,更新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打造适合区域经济发展之路。云南省是全国城市化率较低的省份,农村人口仍占全省人口的大部分,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云南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云南省农村地域广,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又位于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相邻,民族风情、革命胜地、异域情怀给云南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肖佑兴、明庆忠(2001)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提出发展的思路。饶蕊(2011)分析了云南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发展的思路;李亚、李宏等(2007)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幸岭(2008)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杜云路、杨庆等(2011)对云南石林乡村旅游规划进行了阐述。由此可见,对云南乡村文化旅游研究的较少,对云南乡村旅游的成果较多,乡村文化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主要部分,特别是对云南这个多民族的省份来说,加强乡村文化旅游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云南省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问题

(一)云南省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云南农村文化旅游起步较晚,跟云南的旅游大省不相符合,目前的农村文化旅游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和著名景点周边。大部分以城市和主要景区为依托,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条件,发展农家乐、农业园、农村生活体验园等形式的休闲旅游产业,有的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昆明的一丘田、蓝莓庄园等,但是,说到底,这些形式都是属于农村旅游的范畴,文化因子影响少。

(二)存在的不足

1. 无整体规划,各自为阵。目前云南省农村文化旅游除了一些城市郊区和主要的景区外围由政府统一规划外,其他农村地域还存在着无整体规划,各自为阵的现象。一方面是农村地域的农民自行投资办“农家乐”、做工艺品等,造成无序竞争,市场混乱;另一方面就是某些地方政府盲目跟风,模仿著名景点的模式,不因地制宜,一味蛮干,造成“千村一面”,脱离了地方农村文化特色,最终导致农村文化旅游产品的粗制滥造,既影响了原有著名景点,也造成了当地农村文化资源的浪费。

2. 农村文化过度商业化。由于农村文化旅游的规划不统一,各地农村居民及旅游开发主体各自为阵,互相模仿,不注重因地制宜,脱离地方特色,导致一些旅游产品千篇一律,雷同现象十分普遍,不能开发出新的农村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开发青黄不接。还有一些农村地域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无原则更改传统节日,一些农村文化旅游景点是天天过节,更有甚者,有些景点为了盈利,随意更改或添减内容,改变了原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农村文化旅游商业化过度。

3. 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的瓶颈。云南省农村大部分地域是山区,而具有云南特色的农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基本存在于山区的农村,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资源零散,以云南省经济较发达的两个州市为例,玉溪市666个村委会,只有467个村委会建有文化室;大理州近1000个村委会,建有文化室的村委会也只有602个,更不用说那些少数民族贫困乡镇了。再就是由于农村交通不便,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游客只能望而兴叹。农村许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古建筑、传统技艺等由于资金缺乏而逐渐破落失传。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不能开发出来,造成农村文化旅游资源的闲置浪费,山区里的农村居民只能 “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4.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市场混乱,无统一管理,重开发轻治理,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农村地域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为满足游客的口腹之欲肆意捕杀野生动物,游客不注意导致森林火灾,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堆积与排放等造成生物物种的减少,植被破坏,土壤水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云南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的资源条件

1. 特有的民俗民风。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给云南发展农村文化旅游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云南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民风有傣族的“泼水节”、 彝族的“火把节”“赛装节”、纳西族的“三朵节”、白族的“三月街”、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傈僳族的“刀杆节”、佤族的“新米节”“摸你黑”、布朗族的“洗牛脚”、怒族的“鲜花节”等、摩梭人的“走婚”等。

2. 农村饮食文化。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的生活在平坝,有的生活的山林,有的生活在高原,有的生活在河边,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云南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让人津津乐道,如哈尼族的“长街宴”、 佤族的“鸡肉烂饭”、傣族的“竹筒饭”、彝族“砣砣肉”、白族的“三道茶”、阿昌族的“手抓米线”等。

3. 农村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内容和形式称得上是多姿多彩,不同的民族服饰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彝族作为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其服饰就占四种主要类型中的三种,即红河型、滇东南型、乌蒙山型,还有一种谅山型主要在四川;傈僳族的“俄勒”,“俄勒”是傈僳族服饰中头饰的一种,“俄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的,妇女们戴上“俄勒”,头顶上的片片海贝如同银月高悬在上,下面的串珠,宛如众星捧月;傣族的“筒裙”“筒帕”,傣族生活的区域都比较炎热,服饰上呈现出适应气候的特点,特别是筒裙,傣族妇女穿着筒裙,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女性苗条身材之美,无论走路或做事,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另一方面,又宽松透气,适应炎热的天气,让人凉爽。

4. 农村民族歌舞。彝族的左脚舞、敬酒歌,傣族的孔雀舞、双面鼓舞、鱼舞等,哈尼族的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罗作舞等。

5. 农村建筑文化。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彝族的“一颗印”、 摩梭人的“木楞房”、基诺族的干栏式竹楼、哈尼族的“蘑菇房”、傈僳族的“石板房”等。

6. 农耕文化及田园景观。云南省由于民族众多,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经济发展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独龙族、怒族、德昂族、基诺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目前仍然保持着刀耕火种型的生产方式;彝、白、普米、拉祜和部分藏族及澜沧江东岸的傈僳族为主的山地耕牧型生产方式;苗、瑶等民族为主的山地耕猎型生产方式;傣、壮等民族为主的丘陵稻作型生产方式。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表现出多样的农耕文化。田园景观如元阳哈尼梯田、罗平油菜地、西双版纳橡胶园等。

7. 农村红色文化旅游。云南省革命老区主要分布在滇东、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等地区,共47个革命老区县。红色景点如元谋县龙街金沙江渡口、威信县扎西会议旧址、会泽县水城红军扩红纪念园、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红色旅游景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金沙江皎平渡、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渡口、腾冲县和顺艾思奇故居、香格里拉县中心镇公堂等。这些红色文化均为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纪念地,具有一定的革命教育意义。

三、云南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云南省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各地区在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时各自为阵,呈现出无序的特点,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的规划性和科学性。一方面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云南省少数民族许多都散居在高山峡谷,有的民族还是直过民族,如独龙族、基诺族、拉祜族、傈僳族等,这些特有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文化具有其唯一性和独特性,因此,我们在对其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尊重其文化特性,突出其精华,扬長避短。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文化旅游开发当中的主导作用。云南是全国的旅游大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每年到云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加,许多景点已经超过了其游客承载量,如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未来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应根据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各知名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对云南农村文化旅游进行合理布局,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文化旅游产品。

(二)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农村文化旅游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为载体,把旅游与农村文化进行融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文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云南农村文化多样,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农村文化本身是不能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要想把这种文化展示给国内外的游客,必须借助于旅游这一载体,把云南的农村文化带向全世界。马关县的阿峨新村,农民自己创作版画,并进行市场营销,不仅引来四方游客,还为村民创造了经济效益; 还有鹤庆县新华村、剑川县狮河村、石林县阿着底村,他们都利用本地优势发展地方民族文化产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产业化经营。云南省是全国的旅游大省,旅游业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国内游客选择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旅游的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其次,云南地处边境,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相望,泛亚铁路的修建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云南省各地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出具有各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农村文化产业。

(三)多渠道整合资源,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把农村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就必须整合社会各资源,多方融资。一方面,要采取以政府为主体,联合投资商,农民入股的方式进行资金的整合。政府投入主要用于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投资商主要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农民入股与投资商的投入共同发挥作用,农民入股主要是使农民都能参与到农村文化旅游管理中来,都是管理的主人翁,会更注重形象,消除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国内国际区域合作的良好形势,进行文化旅游的合作开发,吸收国内外资金。

(四)坚持文化的传承性与纯洁性,防止过度商业化

由于旅游活动的开发,经济效益至上,为了获得暂时的经济效益,一些景点赌博泛滥,严重影响了农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形象。文化产业的建设不仅仅是解决经济效益的问题,还关系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农村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正确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灵魂,把握民族文化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对农村文化遗产进行评定,制定农村文化遗产保持制度和落实保护措施;加大农村旅游景点的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合理举办民族民俗节日,防止过度商业化和舞台化。

参考文献:

[1]肖佑兴,明庆忠.关于开展云南乡村旅游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2]饶蕊.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探析[J].今日民族,2011(12).

[3]李亚,李宏.云南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02).

[4]幸岭.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05).

[5]杜云路,杨庆等.云南石林乡村旅游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

[6]陶犁.论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思想战线,2000(06).

作者:黄颖琼

上一篇:部队院校作风建设论文下一篇:古镇旅游文化创意论文